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五经” (即《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 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 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 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 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
中国-----3明代以后
• 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不 仅社会思想收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 造性也被遏制,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 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 ★
•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 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 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 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 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 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 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 实践活动。
没有港湾,与外界交流不便利。 • 人口:奴隶30万人,公民3万人 • 教育:国家控制
•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 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 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 斯巴达的妇女也要接受军事训练。
第一阶段:7-----18岁
• 住在国家教育场所 • 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
物生存竞争的本 本 是教育的基础; 了 种 族 发 展 的 需 要 。的
质 人 社
区 类 会
别 教 性
, 育 和
忽 活 目
视 动 的
性。
心理起 源论
孟禄(美)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 忽视了人的主观
无意识模仿。
能动性。
劳动起 源论
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 • • • •
二、教育的定义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雅典儿童在学校
古代雅典体育
古代雅典的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
• 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 棋,吟诗
•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 学、博洛尼亚大学(11世纪)和巴黎大学(12世纪末) 。继意 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 •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 •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 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 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 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 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 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 有20多所教堂。
• (三)劳动起源论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从不同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地 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 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教育是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划分为几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之后的世界教育。

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都是可以从阶级性、与劳动是否结合、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区别。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古代分离到近代融合。

在古代产生了学校,在近代产生了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在近代普遍实施,在古代教育表现为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在现代教育表现为多元性、民主化。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中国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第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第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三,启发诱导的原则;第四,学思结合的方法;第五,谦虚笃实的方法;第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荀子的教育思想化性起伪(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沙在聂中与之俱黑”教育的作用《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军命,教学为先”。

教学原则第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第二,预时孙摩原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

第三,长善救失原则第四,启发诱导原则。

——“道而弗牵,強而弗抑,开而弗达”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局学”第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第七,论教师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三大哲学家)1、苏格拉底“产婆术”一种教学方法,也称问答法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不断提问,承认无知)第二部:助产;(不断提问,帮助理解)第三部:定义;(归纳定义)2、柏拉图《理想国》(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理想国》三大教育经典著作。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B.教育的生物起源论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自然起源论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A.国际性 B.公共性 C.民主性 D.终身性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 孟禄C.奥苏伯尔D. 赫尔巴特5、“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6、在()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 )。

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B.“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C.教育即教学 D.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

A.阶级性B.有意识性C.历史性D.社会性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A.阶级性 B.民主性 C.国际性D.普及性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 孟禄C.奥苏伯尔D. 赫尔巴特二、判断题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3、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要素所构成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

4、现代社会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5、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6、由于教师是教育者,所以教师必然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而已。

三、材料分析题1、当非洲南部狮子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的狮子在教幼狮作捕猎练习时,他们常常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生活简单粗糙,没有明确的专门的教育机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耕作和畜牧,社会结构逐渐复杂,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创造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制度和机构,以培养下一代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的兴起导致人口迅速增加,社会分工加剧,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更系统的教育机构来培养下一代。

古代的农耕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都建立了特殊的教育机构,培养农耕技术和知识,同时也出现了印刻文书、制定法律等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才。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文明对西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希腊有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一系列的教育学说,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在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中,公共教育机构开始兴起,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同时也出现了私塾和家庭教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中世纪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教会成为了唯一的教育机构。

教会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垄断导致了教育的僵化和保守,追求宗教信仰和道德教化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带来了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求,人们渴望自由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始向世俗化转变。

近现代的教育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对教育需求的增加,为了适应新的职业需求,教育开始注重技术和实用知识的培养。

同时,普及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各国纷纷推动普通教育制度的建立,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除了基本教育外,还出现了各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如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使得教育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反映。

二章、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章、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我 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 规模私学 。 整理、编订了《诗》《书》 《礼》《易》《春秋》等文 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 弟子
06祭孔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孔子教育思想举要:
语则举不 述不一愤 而复隅不 》也不启 。以, (三不 《隅俳 论反不 ,发 。 ·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 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 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 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 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 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 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 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10864
18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2、18世纪法国浪漫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爱弥尔》。
3、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4、20世纪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5、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
“ 谓九年乐一 之年视群年 大知论,视 成类学五离 。通取年经 达友视辨 ,,博志 强谓习, 立之亲三 而小师年 不成,敬 反。七业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四书B.五经C.自然科学D.六艺【解析】D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凯洛夫【解析】C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A.1862年B.1890年C.1990年D.1900年【解析】A 中国最早于1862 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试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班级授课制。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C.墨家文化D.宗教文化【解析】B5.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A.唐代B.明代C.汉代D.清代【解析】C 中央官学创于汉,盛于唐,衰于清末。

6.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沛西﹒能B.利托尔诺C.斯金纳D.孟禄【解析】D 美国教育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以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因此,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2.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解析】(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3.简述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班级授课制
• 人生的七个阶段:
• 幼年就像一个暴君; • 童年就像一个照相机; • 少年就像一块海绵; • 青年就像一辆摩托車; • 壮年就像一座屋子; • 中年就像一块肥皂; • 老年﹐就像一株老树。
2、卢 梭 •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爱弥儿》

5、《学 记》的教育思想 • A、教育的作用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B、教学问题 • “不陵节而施” • “长善就失” •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1)孔子的主要贡献: 第一、创立大规模的私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第二、创立儒学 第三、删定六经
(2)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 A、主张有教无类 •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
2、柏拉图 (Plato) • 创办阿加德米 • 《理想国》和《法律篇》 • “哲学王”的国家 • 洞穴隐喻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创办吕克昂 •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一)夸美纽斯 • 捷克教育家 • 泛智教育 • 将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胎儿期、幼儿期、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一)古中国的教育学
1、 孔 子 Confucius,Kung Tze

幼儿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幼儿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蒙台梭利
★简介
★著作 《童年的秘密》《有吸引力的心智》《蒙 台梭利的教育方法》
★教育贡献 1.儿童的心理发展观 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心理具有吸引力 具有敏感期 发展具有阶段性
2. 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 环境原则 ▪ 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原则 3.课程内容 ▪ 感觉教育:循序渐进原则和自我教育原则 ▪ 语言教育 ▪ 纪律教育 ▪ 数学入门教育
福禄贝尔
★简介 ★著作《人的教育》《母亲与儿歌》 ★教育贡献
1.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游戏教学原则 2.恩物—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就是幼儿
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3.幼儿园的游戏与作业
杜威
★简介 ★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
★教育观点 1.儿童中心主义 2.教育的本质 3.活动课程论
2.自然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 特征及个性特点。
3.自然教育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 教育。
★评价
裴斯泰洛齐
★简介
★著作 《林哈德和葛姆德》《幼儿教育书信》 ★教育观点:和谐教育 1.和谐发展教育的目的观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发展天赋的潜 藏在体内的萌芽,形成完善的人。 2.和谐教育的内容 ----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
第一节 世界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及
著名教育家学说
一、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 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学校
(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 首创了幼儿教育的形式—幼儿园:儿童的 花园
(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
二、西方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夸美纽斯 卢梭 裴斯Βιβλιοθήκη 洛齐 杜威 福禄贝尔 蒙台梭利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

第八讲—第十二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产生(起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人类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恩格斯:人类出现于200万年以前,也就意味着教育有200万年历史。

对于教育的产生,学术界有四种观点:A、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法】):教育起源于动物界植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活动、遗传特性。

观点:教育是某种现象的复制(遗传)。

例子:小鸭子从会凫水。

缺点: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B、心理起源论(孟禄【美】):生物界不存在教育,但存在于动物界。

观点:动物有心理模仿功能。

例子:大猩猩经过练习后会做算术题。

缺点:不承认教育的社会性,否认教育的目的性。

C、劳动起源论(米定斯基【苏】):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

当人把石头做成第一把刀子。

观点:劳动当中,人积累起经验并传播推广。

例子:人类学会使用工具,知识并加以传播。

缺点:中国学术界认同这种看法。

D、交往起源论(叶澜【中】):人类的教育现象并不直接产生于劳动当中,而产生于在劳动当中人们以语言为媒介,交往活动当中产生。

观点:教育产生于交往当中。

例子: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交往。

缺点:很多人赞同,但是劳动起源论被承认的范围更广。

二、教育的发展三大发展阶段:A、原始教育形态:1、原始社会中的教育,都属于原始教育形态。

2、在原始社会学校出现以前的教育(教育泛华、没有专门化。

)特点:1、人们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

(原始公平)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内容方法极为简单粗糙原始。

(口耳相传)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2、西方古代学校教育)恩格斯:文明的出现就是古代的开端。

(文字出现公元前3-4000年)出现专门的学校(教育专门化)。

产生于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

中国:孟子:学校,夏曰庠,商曰序,周曰校。

学三代共有之。

埃及:宫廷学校:为贵族子女培养建立(培养统治阶层)、寺庙学校:为宗教培养接班人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古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初)①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开始发展,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前教育学时期”。

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前科学认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教育认识的早期,而且还存在于当前和今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中。

只有把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思想材料作为客观的问题加以研究,形成关于这些问题和思想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时候,才能超越前科学时期,进入科学时期。

这个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思想著作当中。

其中,《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但就其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言,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和论述的方式也大多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的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但《学记》的产生开创了教育学的开端。

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梅伊曼(E.Meuman,1862-1915)拉伊(y,1862-1926)代表著作: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主要观点:1.反对单纯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学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用于实际;4.心理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而教育实验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

优点:定量研究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习题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CBCC ADBCB BADD二、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其实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己远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也不再是青少年一带的专利,而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教育改革也应该着眼于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教育需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与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也不断得到实践。

二、简答题: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自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方式,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大方面。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型的因素。

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习者是主体,教育影响使得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

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使个体杜会化和社会个体化。

2.教育的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根据作用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学原理陈理宣版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陈理宣版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小前提
◆ 教育是人类的活动
◆ 所以,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结 论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不可 缺少的前提(劳动提供了教育产生的可 能性): ◆手脚的分工 ◆发达的大脑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形成 ◆语言器官的形成和语言的产生
■ 在生产劳动中,人类产生了对教育 的迫切需要(劳动提出了教育产生的必 要性):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伦理道德规范等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新一代的教育,主要特点是教育的极端的原始和局 限性。这个时期的教育实际上只是简单的教育因 素,还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计划,没有从劳动 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教育活动形式。
1、从教育者看:教育者不固定,因为没有出现分工,没有专 门从事教育的教师,也没有专门接受教育的学生。教育活动 是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教育活动与其 他社会实践活动是融合在一起的。 2、从受教育者看:没有专门的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没有 不能接受教育的人。一方面是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生,另 一方面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3、从教育内容看:简单、贫乏,贴近生产劳动。 4、教育手段和方法看:教育的工具是口语,教育的方法是模 仿,教育时间和空间不独立,完全与劳动生产融合。
在学生管理与师生关系领域 ,封建社会 的学校教育崇尚体罚、训斥,盛行棍棒纪律, 绝不允许学生违抗师命,学生对教师必须绝 对地、无条件地服从。 “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人才” “儿童的屁股生来就是挨打的地方”
◆保守性:
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呆板陈旧,缺少创新和 发展。 论及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保守性特征,不 能不提及科举取仕制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隋唐以后, 分科取仕(秀才科、明经科、 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的科举 制取代此前的察举和选举,成为选拔任用官 员的主要制度。

特殊教育学课程第二章____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特殊教育学课程第二章____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839年,法国精神病医生塞甘创立了第一所 智力障碍教育学校。
.
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决不是偶然的。一 方面,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领 先地位;另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 盛行人道主义。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医生、 牧师在开创欧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 的作用。
.
二、 北美特殊教育的发展
.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机构采用融合的方式进
行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 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为他们提 供多样化的支持。 在推行融合教育的同时,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 依然存在,但其教育对象主要为障碍程度较为 严重的以及多重残疾儿童。
.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
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与教育训练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
多学科团队成员能够提供医学和教育评估、心理 咨询、语言矫治和机能康复指导、以及对家长和 机构的康复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职业教育就 业指导等。
多学科团队成员可根据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需求 和障碍情况进行调整。
.
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逐渐加强了
.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
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个别化转衔计划(ITP):转衔服务包括:中学后教育、
职业训练、整合性的就业(含支持性就业)、成人与继 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或社区参与。 个别化书面康复计划(IWRP):提供有关综合性的职业 辅导评估,工作习惯与工作技能训练,职业辅导,独立 生活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安置服务。
.
三、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据教育部统计2010学年:全国特教学校发展到 1706
所,其中盲校33所,聋校478所,培智学校396所,其他 特殊学校799所。在校生达到 425613人。其中视力残疾 学生49124人,听力残疾112553人,智力残疾209015人, 其他残疾54921人。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争论 ,进一步引发
了学术界对“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命题的争论: 既然劳动是人类区别与猿的特征,那么,只有人 才会劳动(有了人,才会有劳动),猿是不可能从事 劳动的。 这样来分析的话, “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 命题就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 : 究竟是谁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进行劳动,并因此 而创造了人类 ? 是猿还是人? 若是猿,它是不能 劳动的; 若是人,这样的人从何而来 ? 又是怎样 产生的?
■教育的“交往起源说”
◆ 劳动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人与“物” 的相互作用; 而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活动,是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因此,劳动不可能成为以人对人身心 的影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的形态起源(原型)。 ◆交往活动蕴含和具备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双方、 内容、媒介等) 。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以传 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时,交往活动就 转化为教育活动。 交往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原型,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 殊形式。
◆在专门机构内进行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 ◆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非制度化教育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相对立 ■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出现了分科教学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对象: 局限于贵族阶级子弟 ◆教育目的: 培养统治人才,造就国家 机器的操纵者和维护者 ◆教育内容: 核心内容是“统治术”, 即治人之术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在多种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的理论观点 中,“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劳 动起源说”)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界,是一种 有着广泛影响的观点。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最早由前苏联教育家 米丁斯基提出,它是从“劳动创造了人类” 这一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 结论。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定义(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3.教育形态:学校、家庭和社会4.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5.教育功能(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与负向功能(3)作用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

显性是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功能,隐性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

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有孟禄。

否认了社会性(4)劳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代表有苏联学者7.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8.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和无阶级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具有原始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具有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古中国:夏代出现学校,学习内容有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古印度:婆罗门教有和佛教教育;③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④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

雅典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培养军人武士。

⑤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生物起源说提出人:立托尔洛、沛.西能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缺点: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完全否认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二、心理起源说提出人:孟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缺点:把无意识模仿等同于教育,无视教育的有目的、有意识,否认教育社会性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简答)1、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为了使年轻一代更好发展,必须有教育的传递生活经验3、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才产生了手、脑。

语言和教育内容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四、教育的发展概述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的历史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3、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尺度把教育划分为: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五、原始教育形态(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方法单一六、古代学校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2)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教育内容是“六艺”(3)欧洲奴隶社会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1> 斯巴达教育:教育内容几乎都是军事体育训练<2> 雅典教育:教育内容有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4)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脱离生产劳动2、封建社会教育(1)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1> 不仅有阶级性,还有等级性,例如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性) <2> 教育内容是儒学、教育方法是死记硬背、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3> 教育脱离生产劳动(2)欧洲封建社会教育<1> 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僧侣,教学内容是“七艺”——“三科”“四学”<2> 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3、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简答)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政治发展,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七、现代学校教育(简答)1、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1)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有根本区别(2)作为现代教育,两者也有共同点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1)工业社会教育特征: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专门化(2)知识这会教育特征: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1)教育的生产性(2)教育的科学性(3)教育的世俗性(4)教育的国际性(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八、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选择) 1、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2、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九、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选择、填空)1、2009年全国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十、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简答)1、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为(简答):(1)优化发展(2)育人为本(3)改革创新(4)促进公平(5)提高质量3、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简答) (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2)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4、《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简答):(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发展继续教育(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5、《教育规划纲要》明确6项改革任务(简答) (1)改革人才培养体制(2)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3)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4) 改革办学体制(5) 改革管理体制(6) 扩大教育开放6、《教育规划纲要》明确6项保障任务(简答)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保障经费投入(2)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3) 推进依法治教(4) 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5) 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练习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劳动2、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立托尔洛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生物起源论3、美国孟禄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心理起源论4、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多方面发展教育5、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军事体育教育6、古代社会教育是指()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7、学校最早出现于() 中国8、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社会是() 奴隶社会9、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是()()()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10、按照生产力标准可以把教育历史划分为()(),而按照生产关系尺度可以把教育历史划分为()()()()()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11、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2、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3、现代学校教育包括两种国家形态()(),以及两种历史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工业社会;知识社会14、当代我国教育是从()开始,其历史定位是() 新中国建立;现代教育15、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基本(),进入()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6、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答) 第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第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老一代向新一代传递生活经验第三,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产生了手、脑、知识第四,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17、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第二,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第四,教育手段方法单一18、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答) 第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第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第三,古代学校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第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第五,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19、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简答)第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第四,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第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六,发展继续教育第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第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20、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论述)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为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从社会生产力发展上分为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有根本区别,但是作为现代教育,两者也有共同点工业社会的教育具有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专门化的特征知识社会教育具有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性——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结合、科学性——教育发展要依靠科学指导、世俗性——国家加强干预、国际性——教育无国界、终身性——教育贯穿人类一生、革命性——教育要不断变革21、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论述)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著作《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分析了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三种陈述形式的逻辑力量,分别为“教育的定义(教育术语)”、“教育的口号”和“教育的比喻(教育的隐喻)”。

其中,“教育的定义”探讨了定义的三种方式,即“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1.描述性定义:适当地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

功能:解释说明。

(教育是...)2.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现这种规定的意义。

功能:交际;3.纲领性定义: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怎样,往往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是“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的混合。

功能:陈述一种道德规范。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②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规范程度)①正规教育是指在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由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培养活动,一般指学校教育。

②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非正规教育是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形式的教育,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正规教育(又称非制度教育)。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活动范围)①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②学校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现代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
是错误的。
(三)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 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把人的进化分为猿人——正在形成中的 人——人,并相应地把劳动分为猿人的动作——动 物式的劳动—劳动,那么,我们也据此把教育产生 的进程分为动物的本能训练——适应性模仿——人 的教育等几个连续的时期。所以,起源是一个历史 过程。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
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 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 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 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 间虽也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的“教育”和“教”与“学” 现象,但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 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 传递的能力。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 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一、“教育”溯源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甲骨文: 《尚书· 舜典》:“敬敷五教”—父义、母慈、兄友、 弟恭、子孝。 《诗经· 小雅· 蓼我》:“长我育我” 《孟子· 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20世纪初借从日文转译的“教育”取代传统的“教” 和“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教育起源说
2. 心理起源说
美国的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 物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心 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础。他在 《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仿是教育的手 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几种教育起源说
3.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事在批判和否定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 源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 要手段,它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
巴格莱:“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 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教”。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定义
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传授”指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人中间建立一种转让“知识”的关系。 这种传授可能是面对面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远 距离的;“有组织地”意思是说,有一个组织学 习的教育机构和一些聘请来的教师,按照一定的 模式,有计划地确定目标和课程,有目的组织传 授工作;所谓“持续不断”,意思是说,学习的 过程要经常和连续;“知识”,指人的行为、见 闻、学识、理解力和态度、技能以及人的能力中 任何一种可以长久保持(不是先天和遗传产生) 的东西。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尽心
上》)最早将“教”和“育”合为一体;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说文解字》)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 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 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 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4.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
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 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教育与其他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 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 的。这样就把教育活动和以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抵 御疾病对人的身心危害的医疗活动,以及以满足人 的各种需要为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开来了。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只拥有有生命物质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
激感应性和动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识的。
人能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 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 是人们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 生的有目的行为。
广义教育: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 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
狭义教育: 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 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 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 “德育”是 同义词。
三、 教育的基本要素
发挥能 动作用
学习者
(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手段 教育环境
使 学 习 者 发 生 合 乎 目 的 的 变 化
(四 )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结构问题认识上的成果: 1、“主—客”关系。结论:教师是主体,学生 是客体。 2、教育者与学习者、教育中介客体之间对象性 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客体和学习者是 认识客体(复合主体);学习者是主体,教育者、 教育中介客体是认识客体(复合主体)。 在面对共同的教育中介客体时,教育者和学习者 都作为主体结成主体间关系。 3、主体(应然)我与客体(实然)我之间的关 系。
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要经历 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经 验、技能、社会规范等,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将来从事社 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 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看则是发展了儿 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使人远离动物界, 趋于社会化与文明化。 我们认为,教育的起源就不仅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 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 而且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 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本质与争论
教育的本质问题、本质论争及其意义 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 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 规定说”等。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与讨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 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受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 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 2.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能生产劳动力,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 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 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 定。 3 .双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 筑的属性。 4 .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 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 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
教育的概念
“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教育 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之前完成”。(夸美纽 斯)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 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 特); “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 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人类有意识。人能把自己的需要报告给自己,意识到 经验的不足和欠缺。
人类有语言和文字。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功能,
不仅可使人类的经验存在于个体系统之中,也可以
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脱离每个个体而独立存在;
不仅可使人类获悉感官所及范围之内的经验,而且 可超越时间限制和空间地域的阻隔,从过去到现在, 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财富都可以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
教育的本质特性,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
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的发展需要。
马克思把人的进化分为猿人——正在形成中的 人——人,并相应地把劳动分为猿人的动作——动 物式的劳动—劳动,那么,我们也据此把教育产生 的进程分为动物的本能训练——适应性模仿——人 的教育等几个连续的时期。所以,起源是一个历史 过程。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 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 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王燕红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溯源 二、教育的概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第一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溯源
1.中国古代: 甲骨文
字义理解
“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
间虽也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的“教育”和“教”与“学” 现象,但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 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 传递的能力。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 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主——客(认识环节)
教 育 者
主体我
主体我
学 习 者
客体我
中介客体
客体我
主——客——主(实践环节)
第二节
一、教育的起源
思考: 教育起源于什么?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缺乏教育人还能成为人吗? 教育是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几种教育起源说
1.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 早就在动物界中存在了,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 育的基础。 ( 英)沛· 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教育是扎根 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世俗学校(宫庭学校)、文法学校、体操 学校、琴弦学校、市民学校 宗教学校(僧侣学校)、星期学校、教区 学校、教会学校
4.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
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 射、御、书、数。《史记》中就有“孔子以六艺教人”的记载。 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是指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 指《诗》、《书》、《礼》、《易》、《春秋》),独尊儒术 的教育内容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在欧洲,奴隶社会的斯巴达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赛跑、跳跃、骑马、 游泳、角斗、投掷、武器使用和政治、道德教育等,雅典学校 教育除体操和军事训练外,还受到读、写、算、音乐、文学、 政治和哲学等方面的教育。 封建社会教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 证法,称为“三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称为“四 学”。“三科”和“四学”合称“七艺”。 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艺”,即骑马、游 泳、投枪、击剑、打猎、吟诗等等。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还是在 教育内容上,古代教育都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