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第二节 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诊断学Diagnostics》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学分与学时:总学时162学时(理论课66学时,见习课96学时)学分 10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诊断学》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适应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规模的发展,适应21世纪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卫计委和全国高等医学建设研究会的要求,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体征、实验室诊断、心电图检查和病历书写,培养临床诊断思维。
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9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学时,实验操作或临床见习96学时,但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参与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逐步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强化医学人文精神,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临床专业见学和临床实习中不断强化。
(四)诊断学的要求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2.掌握典型病理体征的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的顺序与手法。
3.掌握实验诊断内容的基本理论、正常值、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
4.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形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初步掌握心电图各波图形特点及测量方法。
5.学会对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并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掌握独立书写完整住院病历和做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诊断学肝脏功能检查
前白蛋白( ,)
前白蛋白是一种肝合成载体蛋白, 分子量为六万,电泳时处在白蛋白前 方,半衰期为天。 【参考值】
~ (透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 反映营养状态的指标。 . 肝脏疾病时均降低,且往往早于其它 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肝功能检测的各项指标
• 、蛋白质代谢检查 • 、血脂测定 • 、胆红素代谢检查 • 、胆汁酸代谢检查 • 、各种酶学检查 • 、测定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一. 蛋白代谢功能检查
(一) 血清总蛋白( )测定 清蛋白( )测定 球蛋白( ) 测定 及比值测定
(二)血清蛋白电泳 ( )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五)血氨测定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 球蛋白比值测定
临床意义:
血浆胶渗压的由白蛋白维持。
检测血清蛋白可反应出慢性肝损害,肝实质细胞 储备功能。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常为相对增高(血清 水分减少,如急性失水)。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当 <, <称低蛋白血症; <时易产生腹水。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 球蛋白比值测定
体外
肝脏的大体解剖图
肝板 肝窦
小叶下静脉
小叶间A、V 肝小叶模式图
中央静脉
(二 )肝脏的显微结构特点
、组织结构
、亚细胞结构
肝硬化假小叶形成
肝硬化假小叶
二、肝脏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腹水
三、肝脏的主要功能
• 、代谢作用 • 、生物转化功能 • 、分泌排泄作用
糖、脂类、蛋白质的新陈 代谢功能;核酸代谢; 酶、凝血因子的合成; 胆色素代谢;激素的灭 活、排泄;
• 球蛋白 (,)
长沙医学院《诊断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诊断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教材:魏武、许有华主编.诊断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一、考试目的《诊断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微生物学科等基础知识学习后,对于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概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的理解与掌握。
本门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为:了解,指学生能懂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例如疾病的病因病理。
熟悉,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并在各种临床见习以及病案分析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得出较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分析解决较为实际的问题。
二、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份量适中,范围较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 7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 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 10%。
其中大多数为中小题目,大题目占分适中。
三、考试内容绪论1.掌握诊断学、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的定义;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和学习的要领及要求、临床思维方法;3.了解临床诊断的种类。
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掌握发热的定义、分度以及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的定义和临床意义;2.熟悉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第二节疼痛1. 掌握头痛、胸痛、腹痛定义,头痛、胸痛、急慢性腹痛的临床表现;2.熟悉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水肿1.掌握水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2.熟悉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3.了解发生机制和病因。
第四节皮肤粘膜出血(自主学习)1.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2.熟悉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3.熟悉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4.了解发生机制。
2019【实验诊断学】肝功能检查.ppt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 白及其比值测定
[A增高] [A减少]
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血液浓缩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如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
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等。 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恶病质等。 血清水分增加引起血液稀释如补液太多等。
三、血清酶学检查
肝脏是酶含量最丰富的器官。
肝脏病变可致血液中与肝脏相关的酶浓度
发生变化。反之,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变化
能反映肝脏的病理状态,是诊断肝脏疾病最
的敏感指标,是肝脏病实验室检查中最活跃
的一个领域。
三、血清酶学检查
1.肝脏疾病时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酶合成异常 肝细胞释放增加 2.分类 反映肝细胞病变和坏死的酶(ALT、AST) 反映肝、胆淤滞的酶(ALP、GGT) 反映肝纤维化的酶(MAO、PH) 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酶(AChE)
(二)碱性磷酸酶测定
[临床意义]
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时,
ALP明显升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累及肝实 质细胞的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ALP仅轻度升高。
(二)碱性磷酸酶测定
2.黄疽的鉴别诊断:ALP和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同时测
定有助于黄疽鉴别诊断。
⑴ 阻塞性黄疸 ALP及胆红素↑↑,ALT↑ ⑵ 原发性肝癌 ALP↑↑,ALT及胆红素↑或正常 ⑶ 肝细胞性黄疸 ALT↑↑,胆红素↑,ALP↑或 正常
肝脏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重要脏器,血浆中的主要蛋白质都由 肝脏合成(如肝细胞是合成清蛋白的唯一场所)。
诊断学: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注意事项:先ICG皮试。快速IV后,每隔5 分钟静脉采血1次,共4次。
参考值范围:15分钟血内ICG滞留率0~10%
ICG滞留率临床意义
•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脓肿时 明显下降
谷氨酸脱氢酶(GDH)
• 仅存于线粒体内 • 肝脏最高
增高: • 肝细胞坏死 • 慢性肝炎 • 肝硬化
血清酶检查
• 反映肝细胞损害为主: 氨基转移酶(ALT、AST)
• 反映胆道阻塞为主: 碱性磷酸酶(ALP) 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
碱性磷酸酶
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 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
④消耗增加: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
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
血清总蛋白>80g/L 球蛋白>35g/L ;Υ球蛋白增高为主 原因 ①慢性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肝硬化 ②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 湿关节炎 ④慢性炎症及感染:如结核病、疟疾、慢性血吸虫病等
增加见于 • 肝功能损害 • 胆道阻塞 • 可反映肝储备功能
先天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Dubin一Johnson综合征:正常;二次高峰 Gilbert综合征:正常或轻、中度升高 Rotor综合征:ICG滞留率多>50% 无二次高峰
血清酶检查
血清酶变化机理
• 肝细胞损伤漏出:ALT、AST • 胆道排泄受阻:ALP、r-GT • 肝纤维组织增生相关:MAO、PH
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
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消化腺器官之一,其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药物代谢以及解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侵害,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类疾病。
一、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在遭受损伤后会发生变性,包括脂肪变性、水肿变性等。
脂肪变性主要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常见于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水肿变性则是由于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紊乱引起的。
2. 纤维化和硬化:长期的肝脏损伤可导致肝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纤维化和硬化。
这一过程会对肝脏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其正常功能。
3. 肝细胞坏死:肝脏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肝细胞坏死。
坏死程度的不同会导致肝脏病变类型的差异,如慢性病变往往表现为肝纤维化,而急性病变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坏死区域。
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临床通常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1. 肝炎的诊治:肝炎是引起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
对于病毒性肝炎,临床常常通过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以及肝功能、肝脏影像学检查等来确定诊断并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肝保护药物以及补充营养等综合治疗。
2. 脂肪肝的诊治: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引起的,常见于肥胖人群和长期酗酒者。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肝脏超声检查以及肝酶水平等指标。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减重、戒酒、控制血糖水平等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适量运动等。
3. 肝癌的诊治: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通过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方面,常采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以及肝移植等高级治疗手段,具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纤维化和硬化以及肝细胞坏死等方面。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2.病理性蛋白尿产生的机制
3.简述尿管型形成的条件
4.简述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5.病理情况下粪便颜色与性状有哪些改变(举例4种)
6.梗阻性黄疸与溶血性黄疸的粪便有何变化
7.病理情况下痰液颜色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8.简述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三)肝肾功能检测
5.水肿分几度,如何分
6.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哪些病
(三)头颈部
1.扁桃体肿大是如何分度的
2.甲状腺肿大是如何分度的
3.甲状腺肿大见于哪些疾病
4.颈部淋巴结肿大见于哪些疾病
(四)胸部
1.试述触觉语颤增强见于哪些疾病,其发生机制如何
2.何谓管状呼吸音,常见于哪些疾病
3.试述干啰音和湿啰音的形成机制和各自的特点
21.试述右心衰竭的体征
(五)腹部
1.右心功能衰竭时应出现哪些体征
2.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体格检查发现
3.试述肝脏触诊内容有哪些
4.试述脾脏触诊内容有哪些
(六)脊柱与四肢
1.试述腰椎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
2.简述杵状指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七)神经系统
1.试述共济失调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2.如何进行浅感觉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2.简述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3.简述肝源性水肿的形成机制及临床特点
(三)呼吸系统症状
1.观察痰量和痰的性质有何临床意义
2.简述咯血和呕血的区别
3.简述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4.简述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的临床特点
5.简述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机制
(四)心悸
1.简述心悸的病因
(五)消化系统症状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呈低密度灶。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弥漫性增密、肝脏边缘模糊、脂肪肝斑块出现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重塑的结果。
在影像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锐利,肝内血管走行不规则,门脉高压等。
此外,肝硬化还常伴有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脾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肝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包虫病表现为肝脏内团块状或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为液性密度。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囊肿与肝实质之间有完整的分界、囊壁呈弧形而非凸出等。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囊性腺瘤等。
在影像学上,肝肿瘤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同时可观察到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改变。
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肝细胞癌出现动脉期强化,胆管细胞癌可出现胆管扩张等。
5、肝结核肝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可出现炎性改变。
此外,肝结核还常伴有肝门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6、非肝细胞肝癌非肝细胞肝癌是指起源于肝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侵犯肝脏。
在影像学上,非肝细胞肝癌表现为肝外占位性病灶直接侵犯肝脏,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同时,影像学还可帮助鉴别非肝细胞肝癌与肝内肿瘤的区别。
7、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在影像学上,肝囊肿表现为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液性密度均匀。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且无需处理。
8、肝脓肿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可见气体或液体。
同时,肝脓肿常伴有周围炎性改变。
诊断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实验诊断学概论 2 2二临床血液学检测1:血液一般检测 5 2 3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细胞形态特二5 2 3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血栓与止血检测 2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1:尿5 2 3四液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脑四2 2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六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 2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及临床五、七2 2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5 2 3九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2 2总计32 20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
肝功能检查指标解读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全球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读。
1.肝酶:肝酶是在肝脏细胞中产生的酶类物质,主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炎症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ALT和AST的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肝脏有损伤。
通常,如果ALT和AST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两倍,就被认为是异常的。
2.胆红素:胆红素是血液中的黄色色素,主要由肝脏分解红细胞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捕获、结合并排泄到胆汁中。
如果肝脏功能不正常,胆红素的水平就会增高。
黄疸是胆红素高水平的一个明显征兆。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之一,它在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运输药物和激素以及维持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肝功能不正常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
4.全球纤维蛋白原:全球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肝脏合成的凝血蛋白,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肝脏受损,全球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会减少,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
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凝血酶原的形成和凝血酶生成的速度。
在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延长。
在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时,一般需要综合以上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肝功能异常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药物或酒精滥用等。
因此,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并不能直接表明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疾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以通过血清学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和肝病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病毒特异抗体(如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CV-Ab)来评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和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
总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受损。
诊断学肝功能检测
六、肝癌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mic antigen ,CEA)
分子量为200KD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 为蛋 白质。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 胰和肝细胞所合成。出生后含量极低。
4、慢性肝炎、肝硬化: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持续 升高,为病情不稳定或恶化趋势。
5、急、慢酒精性肝炎:GGT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而ALT、AST仅轻度升高或正常。戒酒后,GGT 可随之下降。
二、 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二、 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种类
1、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游离胆红素 + 胆红素-白蛋白
DNA、DNA-YMDD变异
3. IgG阳性:感染晚期,
长期存在
RNA、HCVIgG
4. DNA或RNA阳性:确诊
5. DNA-YMDD变异:耐药 HDV Ag、HDV IgM、HDV IgG、HDV-RNA
戊型 HAV IgM、HAV IgG、HAV-RNA
庚型 HAV IgG、HAV-RNA
TTV DNA
Biotransformation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讲授内容
一、血清酶检测 二、胆红素代谢检测 三、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四、胆汁酸代谢检测 五、病毒性肝炎检测 六、肝癌标志物检测 七、常见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诊
断指标变化特点 八、检查项目的选择与、排泄功能检测 三、其他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诊断学》复习题库
《诊断学》复习题库一、选择题1、关于身体状况的诊断,以下哪个选项最正确?A.头痛、发热、喉咙痛,可能是流感B.长期咳嗽、咳痰,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C.胸闷、气短、心悸,可能是心脏病D.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可能是肝炎2、关于病史采集,以下哪个选项最正确?A.询问患者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B.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手术史、用药史等C.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发热、咳嗽等病史D.询问患者是否有性生活史、冶游史等3、关于实验室检查,以下哪个选项最正确?A.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B.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肺部疾病C. X线检查可以检测肿瘤、炎症等病变D.肝肾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肾脏的损伤程度4、关于诊断结果的分析,以下哪个选项最正确?A.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某种疾病B.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排除某种疾病的可能性C.根据诊断结果,可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D.根据诊断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生命期限二、简答题1、请简述诊断学的基本步骤。
2、请简述病史采集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3、请简述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4、请简述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复习题库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反思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观察、比较“两幅图”开始,通过提问、点拨、引导、操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对“比多少”问题的主动思考与积极讨论,并借助“画图”这个中介帮助学生理解相差关系的数学模型。
一、在情景中感知“比多少”的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主要是借助第一次出现的“两幅图”进行比较,从学生观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幅图中不同小动物的数量不同,再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比多少”的数量关系。
二、在操作中理解“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第二个环节是根据已有的“5只小猪住5个房间,4只小狗住4个房间”的信息进行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比较出小猪和小狗房间的多少。
成人本科《诊断学》作业2
成人本科《诊断学》作业(二)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A型题:1.大量腹水的体征不包括:A. 腹部膨隆呈蛙腹状B.液波震颤C. 脐膨出D.振水音 E.移动性浊音2. 10岁男孩,诊为重症心肌炎,心脏听诊可出现哪项体征A.开瓣音B.A2亢进C.P2亢进D.P2减弱E.钟摆律3.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常采取的体位是A.仰卧位B.俯卧位C.辗转体位D.右侧卧位E.强迫体位4.小儿佝偻病的头颅呈A.小颅B.尖颅C.方颅D.巨颅E.变形颅5.产生第一心音的主要机理是A.房室瓣关闭B.主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开放D.主动脉开放E.心室肌的收缩6.正常支气管呼吸音不分布在A.喉部B.胸骨上窝C.胸骨角D.背部6.7颈椎旁E.背部第1.2胸椎附近7.肺部局限性恒定性湿罗音见于A.支气管肺炎B.急性肺水肿C.重症肺炎D.慢性支气管炎E.支气管扩张8.皮肤粘膜下出血点,直径在3—5mm之间称为 BA.淤点B.紫癜C..淤斑D.血肿E.皮疹9.桶状胸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DA.肺结核B.肺炎球菌肺炎C.气管扩张D.肺气肿E.佝偻病10.语颤增强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阻塞性肺气肿B.大叶性肺炎C.支气管哮喘D.胸腔积液E.气胸11.病理反射不包括A.克尼格征B.巴宾斯基征C.查多克征D.霍夫曼征E.戈登征12. 对于重症病人进行直肠触诊应采取的体位为A.肘膝位B.截石位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E.仰卧位13.昏迷病人的体位常为A.自动体位B.被动体位C.强迫体位D.平卧位E.侧卧位14.心尖区舒张期震颤的病因为A.主动脉瓣狭B.肺动脉瓣狭窄C.室间隔缺损D.动脉导管未闭E.二尖瓣狭窄15.正常肺部叩诊音为A.清音B.浊音C.鼓音D.实音E.过清音16. 二尖瓣狭窄时,心浊音界呈A.靴形B.梨形C.三角烧瓶形D.球形E.横位心17.腹部闻及振水音见于A.肠梗阻B.肠麻痹C.幽门梗阻D.胃肠道大出血E.电解质紊乱18.患者呕血并伴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者,其病因可能是A.消化性溃疡B.应急性溃疡C.肝硬化D.食管裂孔疝E.传染性肝炎19.双侧瞳孔不等大的致病原因可以是A.使用阿托品B.使用氯丙嗪C.脑积水D.有机磷农药中毒E.颅内病变20.左侧大量气胸患者的体征为A.气管左移B.左侧胸廓凹陷C.左肺叩诊浊音D.左侧语颤增强E.左侧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1.下列疾病中易出现方颅的是A.先天性疾病B.佝偻病C.骨化过早D.脑积水E.难产22.肝浊音界消失多见于A.急性胆囊炎B.急性阑尾炎C.溃疡病穿孔D.急性肝炎E.肺气肿23. 腹腔内有游离腹水,出现移动性浊音时,腹水量最少应超过:A.100ml以B.200ml以上C.500ml以上D.1000ml以上E.2000ml以上24.以下哪项能确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A.心脏震颤B.心尖区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C.第二心音增强D.心率>100次/分E. 第二心音分裂25.下列哪项不是周围血管征:A. 颈动脉搏动增强、呈节律性点头B.毛细血管搏动征C.水冲脉D.枪击音E.奇脉27.下列体征中有助于胸腔积液诊断的是A.气管居中,触觉语颤增强B.气管移向患侧,触觉语颤增强C.气管移向患侧,触觉语颤减弱D.气管移向健侧,触觉语颤减弱E.气管移向健侧,触觉语颤增强 28.肺气肿时叩诊音 A.鼓音 B.过清音 C.清音 D.浊鼓音 E.浊音 29.第一心音增强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心室肥大 B.心肌炎 C.心肌病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主动脉关闭不全 30.皮疹和出血点的区别主要在于 A.颜色不同 B.大小不等 C.压之退色 D.有无疼痛 E.持续时间长短 31.患者为缺铁性贫血,检查时常见有 A.杵状指 B.匙状指 C.肢端肥大 D.膝外翻 E.水肿 32.对腹水患者行肝脏触诊时应用 A.浅部触诊法 B.深部滑行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E.冲击触诊法 33.气管左移,右胸叩诊呈鼓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气胸 B.肺气肿 C.肺实变 D.胸腔积夜 E.支气管哮喘 34. “三凹征”见于 A .气管异物 B .支气管哮喘 C .大量胸腔积液 D .阻塞性肺气肿 E .重症肺炎 35.提示病情危急,常在临终前出现的呼吸改变是 A .潮式呼吸 B .间停呼吸 C .抑制性呼吸 D .库什摩呼吸 E .叹气样呼吸 36.理想血压是 A.120/80mmHg B.<140/90mmHg C.<130/85mmHg D .<90/60mmHg E .130~139/85~89mmHg 37.下夜巡视时,发现傍晚平车入院的病人正坐在床沿上,下肢下垂,两手扶持床边,其体位是 A.自主体位 B.被动体位 C.强迫坐位 D.辗转体位 E.角弓反张位 38.起步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行走,属于何种步态 A.醉酒步态 B.蹒跚步态 C.剪刀步态 D.慌张步态 E.跨阈步态39.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A.喉头水肿B.重症肺炎C.喉头异物D.支气管哮喘E.阻塞性肺气肿40.成人正常脉率为A .60~100次/分B .60~90次/分C .90~100次/分D .60~80次/分E .80~100次/分41.某男性病人,因急性脑出血入院两天,连续睡眠19小时,期间呼之能醒,可进行简单对话,过后很快又入睡,此时病人处于A .昏迷状态B .昏睡状态C .意识模糊D .嗜睡状态E .清醒状态42.李某,男,44岁,车祸后1小时入院。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适用对象: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诊断学》 第二节 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
第二节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在充分了解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室常用指标后,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种肝脏疾病时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特征,临床医生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实验诊断指标对各种肝脏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控及预后判断。
一、急性肝损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肝细胞损伤统称为为急性肝损伤(acute hepatic injury),主要包括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
急性肝损伤的主要实验室检测变化特征是转氨酶的显著升高,AST>200U/L,ALT>300U/L,通常超过参考值上限8倍以上,常常伴有血清胆红素的升高。
50%以上的急性肝损伤病人血清AST超过参考值上限10倍以上。
急性肝缺血性损伤及毒性损伤时血清AST 或ALT常超过其参考值上限100倍以上,AST峰值常>3000U /L。
在无并发症的酒精性肝炎,ALT及AST升高一般都在参考值上限10倍以下。
蛋白合成代谢变化不大,但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时则可发生改变。
ALP可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其参考值上限的3倍。
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少发生黄疸,仅有1%的急性肝炎儿童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超过171μmol/L。
在成人,70%的急性甲型肝炎、33%~50%的急性乙型肝炎、20%~33%的急性丙型肝炎均出现黄疸。
急性肝损伤时,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这一点与阻塞性黄疸一致。
急性甲型及乙型肝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可完全恢复,但80%~85%的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虽然急性肝损伤极少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及急性肝衰,但还是应检测这种可能性。
转氨酶活性似乎只与肝脏损伤的病因有关,而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活性与胆红素浓度仅有微弱的相关性,转氨酶峰值与疾病预后也无关,在病人状况恶化后转氨酶活性反而下降。
PT则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PT延长在4s以上,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应警惕肝衰发生的可能性;如果PT延长在20s以上,则预示病人具有死亡的高度危险性。
诊断学肝肾功能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肝肾功能检查的理解,掌握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及异常情况的分析,提高诊断学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医院检验科三、实训内容1. 肝功能检查(1)实训项目:ALT、AST、ALP、TBIL、DBIL、ALB、GGT、白蛋白、球蛋白等。
(2)实训方法: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3)实训结果分析:1)ALT、AST: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AST则存在于心肌、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ALT和AST升高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2)ALP:ALP主要在骨骼系统中产生,经过胆道系统排泄。
血液中ALP明显升高,往往提示人体胆道系统受阻,如胆石症、胆道肿瘤等。
此外,骨肿瘤、骨折恢复期甚至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都可使ALP增高。
3)TBIL、DBIL:胆红素过高常出现黄疸,即皮肤粘膜、眼睛发黄等症状。
TBIL(总胆红素)和DBIL(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排泄胆红素功能受损。
4)ALB、球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由肝脏合成。
球蛋白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产生的,当人体内有病毒时,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的球蛋白对血液中的病毒进行围攻、清理。
ALB降低、球蛋白升高,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受损。
2. 肾功能检查(1)实训项目: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电解质(Na+、K+、Cl-)等。
(2)实训方法: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3)实训结果分析:1)BUN、Cr:BUN和C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BUN升高常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等。
Cr升高常见于慢性肾衰竭、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
变化特点
在充分了解肝脏疾病的各种实验室常用指标后,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种肝脏疾病时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特征,临床医生才能做到合理利用实验诊断指标对各种肝脏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控及预后判断。
一、急性肝损伤
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肝细胞损伤统称为为急性肝损伤(acute hepatic injury),主要包括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
急性肝损伤的主要实验室检测变化特征是转氨酶的显著升高,AST>200U/L,ALT>300U/L,通常超过参考值上限8倍以上,常常伴有血清胆红素的升高。
50%以上的急性肝损伤病人血清AST超过参考值上限10倍以上。
急性肝缺血性损伤及毒性损伤时血清AST 或ALT常超过其参考值上限100倍以上,AST峰值常>3000U /L。
在无并发症的酒精性肝炎,ALT及AST升高一般都在参考值上限10倍以下。
蛋白合成代谢变化不大,但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急性毒性肝损伤时则可发生改变。
ALP可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其参考值上限的3倍。
儿童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少发生黄疸,仅有1%的急性肝炎儿童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超过171μmol/L。
在成人,70%的急性甲型肝炎、33%~50%的急性乙型肝炎、20%~33%的急性丙型肝炎均出现黄疸。
急
性肝损伤时,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这一点与阻塞性黄疸一致。
急性甲型及乙型肝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可完全恢复,但80%~85%的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虽然急性肝损伤极少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及急性肝衰,但还是应检测这种可能性。
转氨酶活性似乎只与肝脏损伤的病因有关,而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病毒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活性与胆红素浓度仅有微弱的相关性,转氨酶峰值与疾病预后也无关,在病人状况恶化后转氨酶活性反而下降。
PT则是急性肝损伤预后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PT延长在4s以上,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应警惕肝衰发生的可能性;如果PT延长在20s以上,则预示病人具有死亡的高度危险性。
对于醋氨酚引起的急性毒性肝损伤,如果PT时间持续升高超过4s以匕同样预示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二、慢性肝损伤
在较长的时间内(>6个月)肝细胞发生持续性损伤被称为慢性肝损伤(chronic hepatic injury),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病理改变为进行性肝坏死及炎症,常伴有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具有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
慢性肝损伤时,血清转氨酶活性轻
度升高,通常在其参考值上限4倍以下,少数病人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在参考值之内。
大多数慢性肝损伤血清ALT的升高往往大于AST的升高,但慢性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AST升高则大于ALT的升高。
如果病人有饮酒史,且血清AST为ALT的2倍以上,则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炎。
此外,当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时,ALT可正常,AST却仍然升高。
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基本正常,血清ALP往往在参考值内。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确诊需要进行病毒血清学实验。
如果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阴性,且血清ALT长期轻度升高,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
血色素沉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6号染色体上HFE基因点突变引起,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45%、非饱和铁结合能力<28%、HFE基因(C282Y基因突变可用于血色素沉着症的实验诊断。
Wilson病同样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因13号染色体上编码用于铜转运的AT-Pase基因突变所致,对于具有慢性肝损伤或脂肪肝,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通过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则可进行诊断,Wil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总铜降低,游离铜升高,尿铜排泄增加。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占慢性肝炎的18%,可分为1、2、3型。
1型最为常见,具有较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ALT升高,ALP可轻度升高或不升高,γ球蛋白升高;2型主要发生在儿童,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为阳性;3型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可溶性肝抗原
为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发生胆管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LT、AST、GGT、ALP均升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肝内胆管损伤,80%的患者同时发生Sjogren综合征,抗线粒体抗体为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时肝内及肝外胆管均损伤,70%的患者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大约2/3的患者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为阳性。
α1一抗胰蛋白酶缺陷是由于α1一抗胰蛋白酶单个氨基酸替换所致,常导致新生儿肝炎、慢性肝损伤的发生,可通过α1一抗胰蛋白酶表型分型进行诊断。
三、肝硬化
慢性肝损伤可反复长期引起肝损伤,使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及异常分布,从而导致肝纤维化(1iver fibrosis)的发生,引起进行性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1iver cirrhosis)的病理基础则是肝纤维化。
在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过程中,可发生许多实验诊断指标的变化。
肝硬化时血清ALT/AST比值常<1,纤维化程度越高,则比值越低,可能与肝损害后肝脏产生减少有关。
此外,肝硬化时血小板减少、PT延长、清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增加。
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诊断指标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映胶原产生及降解的血清标志物:MAO、PH、PⅢP、Ⅳ型胶原及其降解片断等、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1aminin,LN)等;另一类是通过测定血清多种非胶原相
关成分,然后计算肝纤维化分数,如Fibrotest(测定Apo A1、结合珠蛋白、α2一微球蛋白、γ一GT)、ELF-test(测定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PⅢP、透明质酸)、Hepascore(测定胆红素、γ一GT、α2一微球蛋白、透明质酸、性别及年龄)、wai-score (测定ALT、AST、P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