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六专题小结与测评包括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八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三、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19世纪上半叶日本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他们加入到了反对幕府统治的行列中。
2.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A.推行了“殖产兴业”政策B.废除了旧体制C.实行了“文明开化”政策D.进行了军事改革解析:选C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最终归纳为“学问为急务”,其实质是在教育、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借以改革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是指()A.实行“四民平等”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C.取消武士特权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该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体制是“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解析:选B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必清·线索导引]线索1: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管仲改革+“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春秋时期,以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初税亩”为代表的变革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以及齐国、赵国、韩国的变法改革,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线索2:商鞅变法的举措及其历史作用:秦孝公+商鞅→废井田+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二十等爵制+连坐法+县制+燔诗书+社会风尚习俗→秦惠文王→富国强兵。
秦孝公抓住历史机遇,招揽贤能,任用商鞅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通过一系列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社会风尚习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秦国的发展。
虽然秦惠文王即位后处死了商鞅,但是改革措施却得以继续保留下来,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必记·精要盘点]一、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不同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解析:选B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农民因谷贱破产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故选B项。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解析:选A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六 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
1.改革土地制度(1)前提:1811年,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
(2)措施:①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
②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
(3)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时间;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构成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2.大力发展农业(1)大力兴修水利,推广使用水车。
(2)广泛种植经济作物,长绒棉便是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
3. 进行工业建设(1)从西方引进技术,建立近代化的国营工厂。
(2)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3)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4)发展对外贸易: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年年实现贸易顺差。
[深化认知]阿里改革建立近代民族工业的举措,重点先发展军事工业,再创建民用工业,这一选择和中国洋务运动有其一致性,其原因是借此来维护封建统治。
1.政治上(1)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
(2)在地方: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下级对上级负责。
2.军事上(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
(2)聘请外国军官为教官,按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深化认知]军事改革是阿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之一。
阿里通过这项改革,希望建立一支拿破仑式的新式军队,取代自己那支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军,几经努力,埃及军事实力日益壮大,成为东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以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军事基础。
1.培养建设人才(1)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
(2)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
(3)选派青年赴欧洲留学,邀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
2.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印刷厂,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1.积极影响(1)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形成了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
(2)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3)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2019-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九专题小结与测评包括答案
一、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活动1.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
(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
2.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主要活动二、全面认识戊戌变法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3.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
三、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谁识书生能报图,晚清人物属康梁。
”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C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解析:选C 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 项。
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二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与条件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
(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2、条件(1)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之际,A、B、D三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变化。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秦孝公面对诸侯争霸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3、在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解析:选D因为秦实行“什伍连坐”,所以人际关系比较淡薄,怕被连累;因为实行“告奸制度”,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好生分”。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1.1 雅典城邦的兴起(参考答案)【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化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式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河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是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行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学习总结】(一) 本课测评1. 试简要分析早期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区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力,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3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程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1)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1)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
(3)影响:①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社会改革和移风易俗1.社会风俗的含义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
2.古代改革中的移风易俗(1)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老人。
(2)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了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3)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社会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变革社会风俗习惯,是因为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了妨碍社会变革的消极作用。
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为改革开风气之先河、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三、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实际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1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雅典贵族政治、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二、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具体表现如下:(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工商业的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特点、意义及局限性1.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5)从原则上看:体现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的原则。
2.历史意义(1)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以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奴隶制的发展道路。
(2)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
(3)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4)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确保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3.历史局限性(1)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2)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4)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七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1.内容(1)政治上: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经济上: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2.评价(1)进步性:①广大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局限性:①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死刑。
”对此材料中的“它”解读全面的是( )A.阻碍了社会公民道德的发展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危及了国家安全D.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需彻底废除解析:选D 依据材料信息“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死刑”等可知,D项符合题意。
2.俄国自发的农民运动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共发生了1 000多次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主要目的是( )A.自下而上地消灭农奴制B.为了争取自由和土地C.为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选B 改革前农民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剥削,被牢牢的束缚在地主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其起义的目的是争取土地和自由。
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右图就是相关的作品之一。
“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 )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统治D.同情俄国农奴们的处境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6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1.改革土地制度(1)前提:1811年,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
(2)措施:①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
②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
(3)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时间;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构成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2.大力发展农业(1)大力兴修水利,推广使用水车。
(2)广泛种植经济作物,长绒棉便是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
3. 进行工业建设(1)从西方引进技术,建立近代化的国营工厂。
(2)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3)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4)发展对外贸易: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年年实现贸易顺差。
[深化认知]阿里改革建立近代民族工业的举措,重点先发展军事工业,再创建民用工业,这一选择和中国洋务运动有其一致性,其原因是借此来维护封建统治。
1.政治上(1)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
(2)在地方: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下级对上级负责。
2.军事上(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
(2)聘请外国军官为教官,按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深化认知]军事改革是阿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之一。
阿里通过这项改革,希望建立一支拿破仑式的新式军队,取代自己那支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军,几经努力,埃及军事实力日益壮大,成为东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以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军事基础。
1.培养建设人才(1)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
(2)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
(3)选派青年赴欧洲留学,邀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
2.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印刷厂,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1.积极影响(1)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形成了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
(2)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3)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学习小结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1)内忧:在马木鲁克集团统治下,内战不断;包税制的掠夺使社会经济凋敝;对外闭关锁国,使埃及发展水平落后欧洲几个世纪。
(2)外患: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埃及成为欧洲殖民强国争夺的目标。
①奥斯曼帝国:1517年攻入开罗,埃及沦为其一个行省,并长期通过帕夏维系对埃及形式上的统治。
②法国: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实施了三年殖民统治,使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③英国:1801年英国配合土耳其攻入埃及,赶走法国后加紧了殖民渗透;1807年,英军占领亚历山大城,阻碍埃及独立。
2.马木鲁克的暴政有何突出表现?(1)政治上:由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发展到掌握埃及全部实权。
(2)经济上:控制埃及土地,掌握包税权,任意征收各种捐税。
(3)军事上:争权夺利,不断发动内战。
(4)外交上:奉行闭关政策,排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与科技。
3.全面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进步性①政治上:消灭了反动的马木鲁克势力,结束了长期动乱、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埃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使埃及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抵制了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渗透。
③军事上: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维护了国家主权,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
④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教育、文化,培养自己的科学家、艺术家等人才。
(2)局限性①不断对外扩X,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和统治的残暴性,把广大人民推向痛苦的深渊。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点有哪些?从上图我们可直观地看到,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在背景、性质、目的、内容、结果、败因、影响等7个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性质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目的都是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内容都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以军事工业为主,同时创办民用工业,都创建了较为强大的海军,都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结果都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昙花一现;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影响都是在本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对本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标志着本国近代化的开始。
2018-2019学年高二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六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西方工业文明与埃及近代化的关系1.客观的促进作用(1)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相继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
拿破仑入侵埃及进行殖民统治,冲击了埃及旧的社会体制,开始了埃及的社会变革。
(2)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了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
2.殖民掠夺和压制(1)英法等国出于殖民争霸的需要,出兵埃及,拿破仑在埃及废除包税制,掠夺埃及的大量文物和国宝,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掠夺本性,给埃及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2)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战争失败后,英国等欧洲列强势力进入埃及,工业品涌进埃及,埃及的原料和农产品被欧洲商人大量运往国外,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埃及民族工业很快被冲得七零八落。
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萨拉丁城堡是埃及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图)。
1811年3月1日,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在这里( )A.清除了马木鲁克封建势力B.宣告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C.被拥戴为埃及最高统治者D.将法国殖民势力驱逐出埃及国境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1811年,阿里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将马木鲁克上层人物屠杀殆尽,清除了其封建势力。
故选A。
2.下列对埃及包税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8世纪在埃及盛行②有能力预付一年土地税即可成为包税人③包税人享有绝对权力④包税领地内的农民担负沉重的赋税,社会地位低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包税制下,包税人在其包税区内享有绝对权力,③说法不够严密,排除,故选D。
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一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一、雅典贵族政治、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三、梭伦改革的特点、意义及局限性1、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从措施上看:很多都带有“折中”色彩.(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5)从原则上看:体现了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的原则.2、历史意义(1)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以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奴隶制的发展道路.(2)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3)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4)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确保了对外战争的胜利.3、历史局限性(1)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2)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4)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描述:“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梭伦十年不回的主要原因是他()A、认为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想漫游外国考察政治C、对雅典社会已彻底失望D、无法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平民对梭伦完成的宪法的不满,梭伦改革主要是打击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相对扩大平民的政治权利,但是受立场和时代所限,不能完全达到双方的满意,矛盾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2、梭伦曾在诗句中写道:“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这表明梭伦改革的问题在于()A、梭伦对于改革目的没有明确概念B、梭伦在改革中偏袒贵族C、梭伦在改革中的“中立”思想导致贵族和平民的不满D、梭伦在改革中偏袒平民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大家对梭伦改革内容的不满,原因在于梭伦改革只是表面上兼顾了各方的利益,但没有满足他们的根本需求,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间的根本矛盾.3、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解析:选C题干中的“体制因素”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C项.4、王觉非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③组成“四百人会议”④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是“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不属于“民主原则”,故①错误;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组成“四百人会议”,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都属于梭伦改革引进的民主原则,故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5、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提高平民地位B、调和社会矛盾C、保护贵族权益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解析:选B从其改革内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以调节社会矛盾为主.6、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措施有()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③四百人会议的创立④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的恢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①是针对债务奴隶阶层,排除带①的选项,故选B项.7、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有财有势的人……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可以看出梭伦强调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体现了其“中庸”的思想特点,故选B项.8、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的不同政治权利③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教材可知,①②③皆是其局限性的表现,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材料二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1)材料一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该新法律条文有何积极作用?(5分)(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梭伦身上具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品质?(4分)(3)梭伦出走后,雅典确立了僭主政治,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6分)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和“解负令”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从梭伦拒绝建立僭主政治可知其优秀品质.第(3)问,一定要结合僭主政治确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进行分析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积极作用:它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不迷恋个人权力,廉洁自律.(言之成理即可)(3)僭主政治是在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消除纷争的背景下建立的.它虽然建立了个人独裁,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但是它并未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而是采取了进一步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经济地位的措施,从而为雅典进一步走向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材料二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8分)(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7分)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关键词“奴隶”“自由”,由此推断梭伦改革的措施.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局限性.答案:(1)措施: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2)没有.原因: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就越多.11、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6分)解析:第(1)问,回答梭伦改革的内容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财产等级制度可知新贵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第二小问,从梭伦改革给予公民参政权的具体措施上归纳.第(3)问,实质是对梭伦改革的积极、局限性的考查,辩证地分析即可.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做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待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待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梭伦改革的分析理解能力,认真理解材料结合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及梭伦改革的特点即可解答.第(1)问从材料中可直接归纳.第(2)问即是梭伦改革政治方面的内容.第(3)问从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轻易解答.答案:(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2)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财产等级制度.原因: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3)激发并保障了公民参政积极性;增强了公民意识;维护了城邦安全与繁荣.。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的作用。
[答案] C
2.不同点
埃及的改革是最高统治者推行的,而中国的洋务运动
主要是由地方实力派推行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洋务运动
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彻底。
[例1]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 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 ( )
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解析]
D.采取官办方式
2.阻碍作用 (1)英法等国出于殖民争霸的需要,出兵埃及。拿破仑 在埃及掠夺了大量文物和国宝,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掠夺本
性,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穆罕默德· 阿里对外战争失败后,英国等欧洲列强势 力进入埃及,在埃及进行商品倾销,大肆掠夺埃及的原料 和农产品,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埃及民族工业被 冲得七零八落,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以失败告终。
[例2]
( )
拿破仑的殖民统治和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在客
观上起的相同作用是 A.抵制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 B.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 C.推动了埃及的社会变革及近代化 D.比较分析能力。拿破仑的殖
民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两者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军事
工业,并采取官办方式。 [答案] A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与埃及近代化的关系
1.促进作用
(1)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各国相继展 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列强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进行殖民 统治,冲击了埃及旧的社会体制,埃及的社会变革由此开始。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专题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程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1)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1)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
(3)影响:①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社会改革和移风易俗1.社会风俗的含义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
2.古代改革中的移风易俗(1)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老人。
(2)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了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3)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社会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变革社会风俗习惯,是因为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了妨碍社会变革的消极作用。
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为改革开风气之先河、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
三、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实际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1 第6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特点
(1)同残余的马木路克势力和宗教长老阶层斗争,扫除改革障碍
(2)内容全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努力促进埃及的近代化
内容
(1)经济上:改变土地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
(2)政治上:确立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
(3)文化教育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五个方面)
(4)军事上: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五个方面)
结果
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阿里改革宣告失败
影响
(1)进步性: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和埃及的历史进步,壮大了埃及的国力,促进了埃及文化的繁荣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校对]
A.奥斯曼帝国
B.英法
C.土地制度
D.封建
E.封建改革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全面把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背景
(1)必要性:内忧外患;内忧: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导致埃及国力衰弱;外患:法英等国的入侵
(2)可能性:阿里掌权,提供了政权保障
目的
(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第1课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预习导引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1.内忧(1)奥斯曼帝国的统治①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将其变为一个行省。
②实权掌握在封建统治集团马木鲁克手中。
(2)马木鲁克的暴政①政治:内部争权夺利,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②经济:掌握包税权,随意向农民征收租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欧洲几个世纪。
③外交:奉行闭关政策;排斥西方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2.外患(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埃及成为英法的争夺对象。
(2)概况⎩⎨⎧①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
②1801年,英国配合土耳其军队攻入埃及。
知识点二 乱世中的穆罕默德·阿里1.背景(1)奥斯曼帝国和马木鲁克势力卷土重来,英国也加紧了殖民渗透。
(2)埃及人民面临着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鲁克封建统治的两大任务。
2.崛起(1)展现才华:在同法军作战中,阿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才能,很快成为阿尔巴尼亚军团驻埃及土军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
(2)掌握实权:在复杂的形势下,阿里削弱了马木鲁克势力,控制了埃及的统治实权。
(3)成为总督:1805年,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被授予帕夏封号。
3.英军入侵埃及(1)英军入侵:1807年,英军为阻止拿破仑重返埃及,占领了亚历山大城。
(2)埃及抵抗:阿里号召人民抵抗侵略,在埃及人民的沉重打击下,英军退回亚历山大。
(3)停战协定:1807年9月,英国与阿里签订停战协定,英军撤出了埃及。
[归纳总结] 阿里改革之前,埃及所面临的外来威胁(1)奥斯曼帝国:1517年攻入开罗,埃及沦为其一个行省,并长期通过帕夏维持对埃及形式上的统治。
(2)法国: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占领开罗,实施了3年殖民统治,使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3)英国:1801年英国配合土耳其攻入埃及,赶走法国后加紧了殖民渗透;1807年,英军占领亚历山大城,阻碍埃及独立。
主题一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史料探究】史料一1798年,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守备的马木鲁克头领未作准备,溃不成军,法军占领开罗。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6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影响
(1)进步性: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和埃及的历史进步,壮大了埃及的国力,促进了埃及文化的繁荣
(2)局限性:政权的封建性和扩张性,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政权的根基
性质
地主阶级自上而下实行的,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但未对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的改革运动
特点
(1)同残余的马木路克势力和宗教长老阶层斗争,扫除改革障碍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自我校对]
A.奥斯曼帝国B.Βιβλιοθήκη 法C.土地制度D.封建
E.封建改革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全面把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背景
(1)必要性:内忧外患;内忧:马木路克的反动统治,导致埃及国力衰弱;外患:法英等国的入侵
(2)可能性:阿里掌权,提供了政权保障
目的
(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和对外扩张
内容
(1)经济上:改变土地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
(2)政治上:确立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
(3)文化教育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五个方面)
(4)军事上: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五个方面)
结果
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阿里改革宣告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革土地制度(1)前提:1811年,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
(2)措施:①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
②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
(3)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时间;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构成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2.大力发展农业(1)大力兴修水利,推广使用水车。
(2)广泛种植经济作物,长绒棉便是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
3. 进行工业建设(1)从西方引进技术,建立近代化的国营工厂。
(2)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3)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4)发展对外贸易: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年年实现贸易顺差。
[深化认知]阿里改革建立近代民族工业的举措,重点先发展军事工业,再创建民用工业,这一选择和中国洋务运动有其一致性,其原因是借此来维护封建统治。
1.政治上(1)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
(2)在地方: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下级对上级负责。
2.军事上(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
(2)聘请外国军官为教官,按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深化认知]军事改革是阿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之一。
阿里通过这项改革,希望建立一支拿破仑式的新式军队,取代自己那支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军,几经努力,埃及军事实力日益壮大,成为东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以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军事基础。
1.培养建设人才(1)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
(2)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
(3)选派青年赴欧洲留学,邀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
2.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印刷厂,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1.积极影响(1)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形成了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
(2)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3)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4)埃及军队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5)埃及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消极影响(1)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2)只是单纯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硬性嫁接到本国封建制度上。
(3)对外穷兵黩武,不断扩张。
(4)阿巴斯一世废除了改革措施,改革最终失败。
[深化认知]阿里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与对外扩张,其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始终对阿里改革的积极性起着逆向作用,对缓慢成长的埃及资本主义因素起着抑制作用。
这是阿里改革最终失败的内因所在。
探究点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灭弄权之骁骑”与“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的含义。
[答案]消灭马木鲁克势力;阿里实行大力发展经济和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答案]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聘请外国教官,仿照西方教育事业,选派青年到欧洲留学等。
[结论形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
因此,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只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改革。
2.特点(1)从范围上看: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相继实行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
(2)从进步性上看:以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民族独立为目的,旨在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从侧重点看:以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重点,以经济发展带动和促进政治改革、军事改革和思想文化改革。
(4)从方式上看:立足埃及的实际国情,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大力借鉴西方工业文明成果,致力于发展近代民族经济。
(5)从效果上看: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确立起中央集权的统治秩序,奠定了近代埃及国家的基础。
探究点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史料探究]材料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作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材料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对材料观点有何看法。
[答案]原因: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
看法:材料认识是正确的。
改革虽使埃及的实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改革注定要失败。
[结论形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1.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未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
(2)对外扩张:对外掠夺,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战争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3)经济困难: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得经济改革的资金匮乏;实行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工厂腐败严重,管理不善。
(4)列强干涉:列强不愿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埃及出现,英国对日渐强大的埃及更是视若仇敌,千方百计进行破坏。
2.经验教训(1)改革中要注意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团结广大人民,保持社会稳定。
(2)战争是赢得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但是,穷兵黩武会激化社会矛盾,损人不利己。
(3)作为落后国家奋发图强的改革运动,要时时防范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包税地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其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势力C.扩大了统治基础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析:选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政府控制的一半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他们成为新的封建地主,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B.镇压马木鲁克的叛乱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D.防备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当时的形势分析,阿里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这些技术和设备应是()A.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和设备B.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19世纪初,此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
4.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咨议局没有实权B.维护专制集权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D.改革了政治机构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A、C、D三项属于采取的措施,只有B项属于本质目的。
5.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体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历史意义的有()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②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③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意义应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
①②③④从各个方面概括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影响。
6.穆罕默德·阿里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改革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A、B、D三项是积极影响,只有C项是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请回答:(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8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在治国方面有什么思想值得今天借鉴?他的思想有什么局限?(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结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归纳概括。
第(2)问结合材料二分析归纳。
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在土地改革中扫清了阻碍埃及社会发展的马木鲁克势力、宗教长老阶层和落后的包税制;在工业上大力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埃及的工业化;在文化方面建立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在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军事学校,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
(2)借鉴:主动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现代军队,而军队近代化在于建立强大的近代化工业。
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实现国家强大和独立的根本在于革除落后的封建制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
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有何主要表现?(6分)(2)你是否同意该学者“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