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合集下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化多样性和创新。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原则,君臣实为主奴。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依据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 先秦时期 贵族血统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从才能、品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 没有参政机会(官职被限
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 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
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 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 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
二、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1、过程: (1)汉武帝限制相权;
(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分散相权;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 (3)宋代分割相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4)明朝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设内阁) 2、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提供了机会
知识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分析下科 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
精神; ▪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消极影响 ▪ (1)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家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读史感悟: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
二、选官制度的演进
1、世官制:贵族世袭官职 世官制: 2、察举制:官吏考察推举人才 察举制:
演变经过: 演变经过: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策试贤良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发展了的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发展了的察举制,最初 以德才为标准,区别高下分九等,后被门阀大族控制) 以德才为标准,区别高下分九等,后被门阀大族控制) 评价: 评价: 当时较完善,比世官制进步,但有其封闭性, 当时较完善,比世官制进步,但有其封闭性,后演变 为门阀大族控制官职、垄断权力的工具。 为门阀大族控制官职、垄断权力的工具。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君权与相权
1、演变经过 改变传统:频繁换相、 改变传统:频繁换相、多 人免职、 人免职、处死 西汉 创设中朝:
三省六部制
特点: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 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 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度的重大创造。 度的重大创造。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户籍、土地、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决策 礼部 礼仪、科举 礼仪、 执行 兵部 军政 审议 刑部 刑狱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影响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2.2 分析各个朝代的君主专制政体特点和变化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演进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背景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4.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挑战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动力和阻力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意义和效果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影响5.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过程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和背景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终结对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第六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法律制度6.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法律制度特点6.2 分析各个朝代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变化6.3 探讨法律制度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七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官僚体系7.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7.2 分析官僚体系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运作机制7.3 探讨官僚体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与限制第八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经济政策8.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经济政策特点8.2 分析各个朝代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变化8.3 探讨经济政策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九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和教育9.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文化和教育政策9.2 分析文化和教育政策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9.3 探讨文化和教育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维护与批判第十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对外关系10.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对外关系特点10.2 分析各个朝代对外关系的演进与变化10.3 探讨对外关系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社会控制1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机制11.2 分析社会控制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11.3 探讨社会控制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人民生活1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人民生活状况12.2 分析各个朝代人民生活的演进与变化12.3 探讨人民生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和反对第十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与创新1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改革与创新措施13.2 分析改革与创新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和意义13.3 探讨改革与创新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结果第十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挑战1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衰落和挑战14.2 分析衰落和挑战的原因和背景14.3 探讨衰落和挑战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后果第十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和观点1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优点和缺点1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展开,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一)“法令出一”
❖(二)君权和相权之争
(一)“法令出一”:创立皇帝制度,皇帝主宰天 下
❖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 朕的江山美如画: ❖ 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 国计掌于手中: ❖ 国家的法律、 都取决于皇帝一人意志 ❖ 哪个在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 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 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 的治理。
争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
身。
君权与相权的矛 盾是如何解决的
呢?
汉至元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朝代 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中央和地方的 矛盾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1、汉至宋:郡县制(汉) 道、州、县(唐)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设宣政院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西藏、四川、青海)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总特征——加强皇权,权力高度集中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狱腰斩 2年2月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 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 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 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 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 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掌管
全国
三司


财赋


的统 计与 支调
度盐户 支铁部
门 下

影响: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吏导致户行政礼效兵率低刑,出工现“冗官”
局面。
部部部部部部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 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 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汉武帝措施:
1.频繁更换丞相;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 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秦始皇 2.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完整版课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完整版课件
秦代:郡县制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 省—府—路—州—县
3、演进规律: 削弱地方自主性,加强中央权力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4、作用:
秦 朝
西 汉
东 汉
魏 蜀
西 晋
十 六 国

北 朝

隋 朝
唐 朝


五北南 代宋宋 十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晋朝
国 西夏
441年
369年
318年
372年
633年
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地方行政机构的演进)
1、实质: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西周:分封制 2、演进过程: 秦代:郡县制
元代:行省制
汉代: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3、演进规律: 削弱地方自主性,加强中央权力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4、作用: ②维护了国家统一
皇帝
中央机构 分散相权 演进规律 相互制衡
集权
地方机构 削弱地方 演进规律 自主性
集权
权制的完善
宋代:同平章事为相、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理兵、三司使理财
分散相权 3、演进规律: 相互制衡
①加强了君主专制 4、作用: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自 安 矣 。 ”
权 , 制 其 钱 粮 , 收 其 精 兵 , 则 天 下
臣 强 而 已 。 今 欲 治 之 , 惟 稍 夺 其
福福 普 也也 曰 。。 : 此“ 非陛 它下 故言 ,及 方此 镇, 太天 重地 ,人 君神 弱之
礼 户吏 兵工刑 部 部部 部部部

财考 军建司
仪、 政 核 政 设 法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历史0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高中历史0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确立时期 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 衰亡时期
隋唐
北宋
明朝 八股 取士
清朝 1905年, 最终灭亡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唐太宗: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 评价科举制:
(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世家 大族: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从政,为行政 考生 素质: 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 社会 风气: 形成; 公平 性: (4)从追求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 的合理性
察 举 制
科 举 制
隋唐至 1905年Fra bibliotek考试选官制度
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秦朝 郡 县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道 路 行省

州 州 路

县 县 府 府 府 州 县 县 县
承宣布政使司 省 道
三、行省的设立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郡、县(后在郡上设州) 2.唐宋地方行政区划:道和路、州、县、 3.元代:行省制度 内容:行中书省及直辖的“腹里”(河北、 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 最为盛焉”?(6分) 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 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 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 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 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 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补 充 ★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中央集权的加强 ★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 体制变化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秦朝:中央和地方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中央——御史大夫 2汉朝: 地方——监御史 地方——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3历代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 察院而且其权力越来越大。 4评价:一定程度规范执政;实际效能有限
趋势
和削弱。
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 构
中朝
提 拔 的 人 才 亲 信 的 将 领 有事上报
皇 帝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执行机 构
太 尉
九 卿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决策机构)
尚书省
门下省
(审核机构) 政事堂 (执行机构)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工 部 部
特点: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宋朝,宰 相只能站 着同皇帝 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 明文规定“大朝 议”须“众官皆 跪”。
“法令出一”——、司法、军事于一 身 具随意性 独断性,影响政治决策的 合理性
历代都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 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 和“奴才”的关系。
地方行政体制 县 州 县



行省



府 州 县
时代 秦汉 魏晋 隋 唐
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道)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郡、县二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元 明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制 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自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自制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主价值
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告诉我们,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应该 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改革政治体制
对于不合理的政治体制,应该勇于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满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需求。
促进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 和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
强化社会等级
君主专制政体下,社会等级制度得到强化,不同 阶层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分明,影响社会流动 和公平。
限制科技创新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对科技创新进行限制,以维护 既得利益和统治稳定,阻碍了社会的技术进步。
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维护政治统一
01
君主专制政体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势力的干扰。
虽然存在封建割据,但随着王权 的逐渐加强,形成以国王为核心 的君主专制政体。
80%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
宋、元、明时期,皇权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近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兴起
法国绝对主义时期
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绝对主义 达到顶峰,国王成为国家主权 的代表。
英国乔治王朝时期
英王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在位 期间,英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加强中央集权。
阻碍国际贸易
君主专制政体可能采取封闭的外贸政策,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影响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力。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推崇传统文化
君主专制政体往往推崇传统文,强化民族认同 和文化传承。
限制思想自由
君主专制政体对思想自由进行限制,压制异见和 反对声音,影响文化多样性和创新。
推动文化统一
君主专制政体通过教育和文化宣传手段,推动文 化统一和标准化,强化统治意识。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
时间 区划名称 说明 战国( 战国(秦) 县
秦朝 汉初 东汉末 隋 唐 宋 元
郡、县 郡国并行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路、州、县 省、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道”初为监察区 道 “州”西汉时为监察区 州
蒙古: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东北: 辽 阳 行 省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户部 户籍、土地、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 礼部 礼仪、科举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 长官枢密使, 于宰相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汉代中央 官僚机构
皇 帝 侍 尚 书 令 中 侍 相 夫 常 丞 史 大 尉 御 太
特点: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 相权一分为三 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 保证君 各部门分工 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 央与地方的关系。 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 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 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讲解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讲解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二府三司制
皇帝
皇帝
三省六部
御史台
唐代中央政府结构
枢密院 三司 中书门下 御史台 谏院
宋代中央政府结构
(1)观察图一和图二,相比较唐代,宋代宰相权力发生什么变化?(2分) 你认为宋代这种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
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提高决策科学性;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 制;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效率
4.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的内容
君权与相权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阅读教材P13“君权与相权” ,回答:
1)指出“相”定义? 2)梳理出从汉到元,君主分别采取 什么措施加强皇权?概括出君相之 争的发展趋势? 3)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位高权重 中朝外朝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一省二院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宣政院
前元之世,政专中枢,凡事必先 关报,然后奏文。其君又多昏蔽 ,是致民情不达,寻致大乱,深 为可鉴。
(军事机构)(行政 机构()监察机构)(宗教吐蕃)
六部
元代中央政治制度:“一省二院”
獬豸
清朝都御史獬豸补子
獬 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 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 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 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 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 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 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怒而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 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 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三所述之事实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 么? 法律与皇权。法律站了上风。在唐代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 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中书和门下的长官和法律。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于 宰相
分行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汉代中央官僚机构

帝 外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 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 “常以列侯为丞相”。 ――《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二 :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 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年之间, 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 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权与相权的变化 中央政治制度 监察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政治制度 行省的设置
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 权); 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 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 “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 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 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 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 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 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 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 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 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 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 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 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 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 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二、丞相制度
1、演变:
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 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 都受监察吗?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3、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
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 本质 决定了监察
体制的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选官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 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 定其运作程序是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 部
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具有什么特点?( )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集中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1) 宰相军权和财权被剥夺,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 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皇权加强;
有时也有其他原因:①②
——相权削弱; 延伸:中国古代为什 么要削弱相权?
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 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 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 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科举制
除娼、优、隶、皂、罪户子弟外,原则上 一切人都可以公开报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 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1、秦朝?
2、汉朝? 3、唐朝?
4、宋朝?
5、明朝?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的 总理大臣。 设丞相 位高权重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 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 “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 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 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 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 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 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汉武帝初年,田蚡为相,一次奏 事,座谈竟日,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特点: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 · 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 “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 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 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 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 独尊的地位。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 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么?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身家性命也难保。
二、君权和相权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 宋、明朝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贵族垄断 官场
察举制
科举制
西汉至 隋唐至 魏晋南北朝 明清时期 才德到 门第
封闭性。
考试 成绩
备注
为中下层 地主知识 以官举士,百 姓不得参与。 分子提供 了机会。

有一个叫许武的人,被推举为孝廉。他考虑到 两个弟弟还未显名,为了使他们出名,同他们商议 后,便召来全宗族的人,把家产分为三份,他自己 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广宅,两个弟弟所得家产既少又 差。但两个弟弟一点都不与兄长争执,宗族和乡里 的人都称赞两个弟弟的谦让而责备兄长的贪鄙,结 果两个弟弟被推举为孝廉。事后,许武又召集宗族 的人,向他们说明真相,并说,我现在的产业比分 家时增加了三倍,现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分与两个弟 弟。于是许武的名声大振,后被调至中央任长乐少 府。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直 其演变的总趋势?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至被废除。 影响?
宋朝: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影响: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废除相权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1、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2、趋势: 西汉:
检察体制不断完善,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州)刺史
中央集权加强。
东汉到元朝 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 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 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历代是否都继承了这一制度呢?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 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 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 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 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 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 致其罪。
问题解析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 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 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 人选的。
8年3月 12年2月
刘屈髦 田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