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62页)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习方法、交友乐趣、为人态度)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

(3)时:按时。

(4)时习:按时温习。

(5)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6)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7)说:同“悦”愉快。

(8)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9)乐:快乐。

(10)知:了解。

(11)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12)愠:生气,恼怒。

(13)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个人修养)注释:(14)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15)吾:人称代词,我。

(16)日:每天。

(17)三:泛指多次。

(18)省:自我检查、反省。

(1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20)为:替。

(21)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2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23)信:诚信。

(24)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个人修养)注释:(25)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6)而:连词,表修饰。

(27)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28)十有五:十五岁。

(29)惑:迷惑,疑惑。

(30)命:命令。

(31)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32)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33)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 夺去志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 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变志气。 译文: 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背诵: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背诵复习

论语十二章背诵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19.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
25.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2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2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
28.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 。

”来表达。

2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3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3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


32.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3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的话:,。

3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3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 做学问;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物所 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 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 出规矩。” 精品课件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旧的知识
可以(之)做,成 为
精品课件
(2)《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 结集,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编纂而成,属语录体(也叫 格言体)散文,成书于春秋战国 之际,共20篇 。内容以伦理、 教育为主。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精品课件
《论语》的两个“中华之最”:
1 中国两千多年最重要的课本,“四书” 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 《易经》、《春秋》
精品课件
《论语》十二章 复习
精品课件
一、常识 (1)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相传有 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 “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 尊孔子为“ 圣人 ”,被誉为 “ 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三:多次
水:冷水
可以:可以凭借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精品课件
3、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 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

《论语》十二章期末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期末复习资料

《论语》常考易错字: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填空题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zuǎn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2.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二词语注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说:同“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恼怒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疑惑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堪:能忍受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吃;于:对,对于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焉:在其中;从:跟随,学习。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坚定;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规矩】。

”——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学习方法6、子曰:“ 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贤哉,回也【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精选ppt
28
精选ppt
10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 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第五章“学而不思则罔”讲_学_习_态_度_,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精选ppt
11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精选ppt
26
示例一:
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生气、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待人应宽容。 在现实里, 当自己的父母,同学对自己产生误会的时候, 很容易产生抵触和愤恨的情绪的。当能做到平 和的对待别人的误解,多倾听别人的心声,允 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宽容谦让, 就会有人际关系的融洽,社会的和谐稳定。
6
四:翻译句子及思想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 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__学_习_方_法_和 _个_人_修_养_。
•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 养。
精选ppt
8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 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 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朝)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孔子名字,国人,末期思想家、家、家。

本课十二章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四十而不惑7、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9、学而不思则罔10、人不堪其忧1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2、择其善者而从之13、子在川上曰14、逝者如斯夫15、三军可夺帅也16、博学而笃志17、切问而近思18、仁在其中矣三、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无十有五而志于学四、一词多义1、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2、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4、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五、指出加黑词的活用意义和用法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传不习乎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饭疏食六、写出本课中沿用到现在的4个固定成语。

1、 2、 3、 4、在《论语》中课外搜集4个固定成语1、 2 、 3 、 4、七、课文理解默写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的原话是:4、我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孔子也曾发过类似的感慨:5、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视学习为“苦差”,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6、强调自己矢志不移坚守气节,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来表达这一意思。

7、孔子论述应善于向他人学习,并通过他人来反省自己的句子是:八、下列语句有讲学习态度的,有讲学习方法的,有论品德修养的,请分类(填序号)。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人不知而不愠,E、三人行必有我师焉,F、吾日三省吾身G、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内容一、关于《论语》1、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2、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3、以对话体和语录体为主。

二、关于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

2、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至圣先师”。

三、生字。

论语lún 不亦说.(yuâ)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吾日三省.吾身(xǐng)传.(chuán)不习乎吾(wú)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不逾矩(yújǔ)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dān)食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曲肱(gōng)而枕之博学而笃.志(dǔ)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逝者如斯夫fú四、翻译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子:先生,指孔子。

时:按时,及时。

习:复习,温习。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批注:强调学习要按时复习,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欢迎远方的朋友来做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默写:①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

②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③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词: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事情。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1) 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而:连词,表顺接。

时:名词做状语,时常。

之:代所学知识 (3) 说:通“悦”,音yuâ,愉快.(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朋友)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而:连词,表转折。

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句型:不亦......乎?译成:不也是......吗?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第二章: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 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 复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考试(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考试(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考试(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XXX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以对话体为主,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XXX(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XXX,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XXX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XXX与XXX并称“XXX”。

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之:研究后需要不断地温、实践。

2.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不会因此生气。

4.不亦君子乎:这不是君子的行为吗?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自我检讨。

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别人谋划事情时,不忠诚是不应该的。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相处时,不诚信是不应该的。

8.传不乎:只是口头传授,没有实际练,是没有意义的。

9.三十而立:到了三十岁,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

10.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应该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判断力,不会轻易迷惑。

11.知天命:知道自己的天命,即人生的使命和责任。

12.不逾矩:不越过底线,不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13.学而不思则罔: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思考,是没有意义的。

14.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想而不去实践研究,是很危险的。

15.人不堪其忧:人类面临的问题很多,有时候让人难以承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不如实践,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是喜欢不如享受,只有真正享受才能得到快乐。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简单,喝水清淡,不过分追求奢华。

19.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就像飘浮的云朵一样,不会对我造成太大的影响。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交往,无论对方是否有才能,都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 谈“学”与“思”的关系。
这一句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与“思” 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思”要在“学”中进行,先“学”后“思”符 合认知规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
“博学而笃志”一句中“博学”和“笃志”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博学”和“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 不可少的两大因素,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实 现远大的理想,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拥有 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对于“切问而近思”,你是如何理解 的?
“切问”就是经常问,而且要问得中
肯;“近思”就是把问题放在脑子里经常
思考。意思是不仅要经常提问,还要就当
前问题进行思考。
联系自身,谈谈你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的理解。
这句话是孔子感叹时光飞逝,劝诫世人珍 惜光阴,节省时间。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时 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浪费时间, 不蹉跎岁月。
强调了学思结合与复习。从“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 新”“传不习乎”等语句可以看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讲 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成为一名高尚的人,就必须 要向别人虚心地学习。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孔子的义利观对现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这篇 文章中主要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 它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获取富贵的手段必须是正当的。 在现在商品经济社会公平正义是维持繁荣的基础,只有 靠勤劳致富,靠努力成功才会换取自己的幸福和社会的 认可。孔子就教育我们获取富贵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 采用不义的手段获得那就像天上的浮云,不能长久。
“三军可夺帅也,四夫不可夺志 也。”:我认为一个人保持自己的志向很 重要,志向是灯,照亮一个人前进的方向。 一个不时改变志向的人,因为没有一个固 定的目标,必然一事无成,甚至踏上歧途。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形式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为“仁”。

被世人称为“孔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

3、《论语》是出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如: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诲人不倦……4、文言文翻译技巧一: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组词)学——学习仁——仁德温——温习乐——乐趣师——老师知——知道思——思考见——看见改——改正择——选择逝——流逝舍——舍弃5、重点字音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吾十有五()5、不逾矩()()6、一箪食()一瓢饮()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曲肱而枕()()9、博学而笃志()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1、论语()二、原文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通假字:不亦说乎()重点实词:学()时习(时:习:)朋()愠()虚词:学而时习之(表顺接,再,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但是)学而时习之()文言句式:不亦……乎?()文言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并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本章大旨】这一章主要谈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点实词:吾()三省()(三:省:)为()谋()忠()信()传()虚词:为人谋而不忠乎(表修饰,不译)文言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本章大旨】这一章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论语》12章复习资料.doc

《论语》12章复习资料.doc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矢11/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Eh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7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何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译文】I.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吋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牛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孑L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箪饭,-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二、子曰:,可以为师矣。

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而不习乎?四、子曰:,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不逾矩。

五、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哉,回也!”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八、子曰:“,,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九、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十一、子曰:“,匹夫不可夺志也。

”十二、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

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四、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六、子曰:“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

贤哉,回也!”七、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八、子曰:“,,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十、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十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十二、子夏曰:“,,仁在其中矣。

”一、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而①:连词,表承接,译为“然后”时:按时习:复习之: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说:通“悦”,愉快、高兴自:从而②: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愠:生气、恼怒、怨恨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们,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故:旧知识、已经学过的知识而:顺接连词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泛指多次省:反省,检查自己为:替,给而:表转折,却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不够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
独立 做事
迷惑
上天的规律 和命运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能听进不 同意见
矩。”
按自己想的 超过 规范 去做,即随 心所欲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独立做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 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 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 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 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 疑惑。
• 本章谈学习方法、第二条阐述了学习 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子曰:“ 贤
贤明
哉,回也!一箪食,一
指孔子的弟 子颜回
竹碗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冷水
别人 能忍受
改其乐。贤哉,回也!”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分析文义
旧的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新的领悟 表顺承 形容词作名词
• 子曰:“温

而知
新,


为师矣。”
旧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的 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则
《述而》
分析文义
几个 于此, 在其中 优点,长处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表顺承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 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他们不好的地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 •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 渝。
第十二则
《子张》
分析文义
广泛 表并列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能坚守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的知识、新的 理解和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 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全国百姓喜迎各国嘉宾,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lún
愠 yùn wǎng

yuè wú dài
三省 xǐng
逾矩 yújǔ


罔 箪

dān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wèi yòu hào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课文总结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章)
②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③修身做人(第二、六、八、十一、十二章) (第三、十章分别讲述了孔子自
己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 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 “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第十一则
《子罕》
分析文义
军队 改变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 普通人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课文探究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 庸》并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 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 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分析文义
代词,指学问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者不如
……的人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 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 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 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 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则
《子罕》
分析文义
河流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这 河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复习 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到这里)来,不是也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 修养的人吗?”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
他,代指 颜回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碗 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 都不能忍受那种忧愁困苦,颜回却不改 变他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 的品质。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胳膊 表顺承
疏食饮水,曲肱
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子说:“吃粗疏的饭,喝冷水,弯着胳 膊头枕着它(睡觉),乐趣也就在这中间 了。不符合正义却得来富和贵,对于我来 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真诚,诚实 复习
尽心竭力、 忠诚
wèi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 别人谋划却没有尽心竭力吗?跟朋友交 往却不够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没 有复习过吗?”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和学 习方法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同“又” 表顺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