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物理识记知识汇总(五)
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20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关于针对2009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2009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一. 教学内容:知识点总结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0<f=fm(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当T拉=0时,v=mg=F向,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0T为支持力 0< v <T=0 mg=F向, v=T为拉力 v>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相同,vA=vB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G,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GM/r2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v=、=mω2R=m(2π/T)2R当r增大,v变小;当r=R,为第一宇宙速度v1==gR2=GM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9. 平抛运动特点: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应用:闪光照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g△t,△p=mgt⑦v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点以速度v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AB在图上标出从A到B小球落下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2009高中物理知识点串讲
2009年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串讲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板块重要―知识背景‖疑难问题 典型问题受力分析重力与万有引力 1.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弹力与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步骤1.力的存在性判断2.空间力的受力分 析3.对摩擦力的正确理解1.轻绳、轻杆、轻弹簧的正确理解 2.整体法和隔法的灵活选用物体平衡1.平衡条件: ①⎩⎨⎧==⇒=∑∑000iy ix F F F 合②构成封闭多边形2.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平行四边形法则3.正交分解1.受力分析思路 2.常用方法:①合成平衡法 ②分解平测法1.动态分析。
2.范围分析 ①可能性分析 ②临界分析 3.极值分析 4.自锁问题二.热点透析(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微观粒子动研究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宏观物体(2)弹力看四周⎩⎨⎧--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利用牛顿定律力的存在性判断大小 f=?u mg f=?umg cosθ滑动摩擦力常见的三种力受力分 析确 定 研 究 对象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 静摩擦力 由牛顿定律判定方向: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 1.判断——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 (2)图解法(△法) 方法的 (3)极限法 选择思路 (4)物理法2.平衡状态计算:Rt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三个 力作用——合成平衡法:F 12=-F 3构成封闭△→解△一般△: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F x =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F y =0受4个力及以上: 一般利用函数讨论 已知2个条件: 函数式 受3个力 已知3个条件: △法 选择项中无极值──极限分析法第二讲力与运动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一)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1.动态过程分析大小V min V=0)力力加速度速度变化(V方向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2.瞬时状态的突变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3.运动会成分解方法的灵活使用按正交方向分解平抛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二)牛顿定律与运动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1)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往复运动)(2)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出发点)——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1)圆周运动①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绳型、杆型)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③等效场问题④天体运动问题考虑多解性(2)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V |a| |F|的对称平衡位置的确定特殊位置特征(3)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考虑时空周期性运动的双向性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一)四个物理量的比较功: ——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断方法 ④变力功的求法 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 启动与最大速度1.功和冲量 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 ②对合冲量的理解 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别:一矢一标2.动量与动能 关系:k k mE P mp E 222==P E k ∆∆与的关系:变化k E P 一定变化;P 变化;k E 不一定变化 (二)四个规律的比较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 定 理表达式表达式性质正负意义 公式的选择动量定理单物:p I i ∆=∑ 系统:i i p I ∆=∑∑矢量式 (能正交分解)物理量的 方向 1.优先整体和全过程,然后隔离物体和隔离过程2.对动能定量应用时特别小心对待速度突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碰撞、绳子拉紧、子弹打击、反冲、爆炸等)动能定理单物:k i E W ∆=∑系统:k i i E W W ∆=+∑∑内外标量式 (不能正交分解)动力功 W i :阻力功E k 增ΔE k :E k 减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 (2)典型问题 反冲与爆炸 人船模型 三.功能关系 功=能的变化 ∑∆=k i E W∑∆+∆=p k E E W 除重力 ∑∆+∆=弹除弹力p k E E W ∑∆+∆=电除电力p k E W ε∑+∆=电除安培力E E W k电电弹安培力弹力电场力除重力E E E E W p p k +∆+∆+∆+∆=∑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09年高考物理电磁感应辅导资料
圆形导体abc在匀强磁场中以
速率v匀速运动,磁感应强度 o
b
v
为B,速度与a、c连线垂直,
求感应电动势。
a
等效法 转化 三者相互垂直
θv
思考:请从切割磁感线角度推导出矩形线圈在
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感应 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E感 BLv 的适用条件: B L V三者相互垂直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 磁铁 与线圈相互排斥
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 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 S 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N
3 如图所示,ab是一个可绕垂直于纸面的轴
O转动的闭合矩形导线框,当滑动变阻器 R的滑
片P自左向右滑行时,线框ab将:
通过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产 生了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方 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
楞次定律更一般的表述:
电磁感应现象中,结果总是阻碍原因的
原因: 磁通量的变化、相对运动、电流的变化等
感应电流的磁场或感应电动势
结果:
感应电流受到的安培力
或由这种安培力使物体产生的机械运动 (或机械运动趋势)等。
2 图中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线圈
A
B
(甲)
i 3T/4
O T/4 T/2 (乙)
思考:t=0、1 4
T
、1
2
T
、3 4
T、T这些时刻,A、B间
作用力为多少?
5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与电源相连,与螺线管 同一轴线上套有三个轻质闭合铝环,B在螺线管中 央,A、C位置如图所示,当K闭合时(本题忽略 三环中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200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 基本知识汇编
2009年高考基本物理试题汇编
(2009年高考广东物理卷)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答案】A。
【解析】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发现的,B错误;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C错误;小队论和经典力学研究的领域不同,不能说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错误。
正确答案选A。
(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55.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力 B.电场强度 C.动能 D.磁感应强度
(2009年高考海南物理卷)11.在下面括号内列举的科学家中,对发现和完善万有引力定律有贡献的是。
(安培、牛顿、焦耳、第谷、卡文迪许、麦克斯韦、开普勒、法拉第)
答案:第谷、开普勒、牛顿、卡文迪许
解析:第谷搜集记录天文观测资料、开普勒发现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数。
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知识点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与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 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题卡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i 28 P 31 S 32测试题目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
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1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15.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
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16.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电势分别为U P和U Q,则A.E P>E Q,U P>U Q B.E P>E Q,U P<U QC.E P<E Q,U P>U Q D.E P<E Q,U P<U Q17.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
2009年物理高考启示录
2009年物理高考启示录(分析08高考,指导09复习)一、重要结论、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v =21(v 0+v t )=v 中时,v 中位=2/)v v (2t 20+。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1: (2-1) : (3-2) : ……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计算公式:v i =(s i +s i+1)/(2T ),a=(s i+1-s i )/T 2 2.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g θ。
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 θ3.向心加速度a n =r v 2=ω2r=(T2π)2r=(2πf)2r=v ω通过竖直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轻绳摆类型 v=gr ,轻杆摆类型 v=0 4.天体的圆周运动G 2rMm=ma n ,地球表面附近g=2R GM , 行星、卫星T 2∝r 3, 天体平均密度G 3T 2π=ρ(T 表示近天体卫星的周期),卫星v=rGM5.瞬时功率P=Fvcos α(α为F 、v 夹角),发动机的功率P=Fv 、最大速度v m =P/f6.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E K =m2p 2,p=K mE 27.滑行问题:最大滑行距离s m =E K0/f ,最长滑行时间t m =p 0/f8.一动(m 1)一静(m 2)弹性碰撞:v 1ˊ=12121v m m m m +-,v 2ˊ=1211v m m m 2+9.振动和波:简谐振动F=-kx ,a=-mkx ,T=2πk m,单摆T=2πgl 波速v=Δs/Δt =λ/T= λf (Δs 为Δt 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
频率由波源决定,波速由媒质及种类决定。
在波的图象中,沿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起伏方向相反10.分子质量m 0=M/N A ,分子个数N=MmN A 。
固液体分子体积、气体分子所占空间体积V 1=AN Mρ,分子直径d = 3V 6π11.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E1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抛物线运动y=2at 2=202mv 2qEL =202mdv 2qUL =0K 2dE 4qUL ,y=dU 4UL 12(U 1为加速电压),平行板电容器C=Q/U ,C ∝εS/d13.电源的功率:P 总=εI ,P 外=UI=I 2R (纯电阻电路),P 内=I 2r 。
2009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
. . . ....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郑学鉴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部分)总体来说还是紧扣了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覆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
达到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的命题要求,同时试题也体现一个主导,两个考察和两个重视的特点,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双基,考察能力,重视联系实际,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考试的性质来讲,强调了选拔性考试,所以试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考试能力要求的个五个部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考点知识覆盖情况: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重点考查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包括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其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
A选项就是学生应该理解并要牢记的基本概念。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
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 .24mB .32mC .40mD .48m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生严谨科学精神的好题,其知识层面仅限初中,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则很容易选择B ,但学生如果省题不仔细,作图不严谨很容易出错。
此题也可作为初中竞赛的一道好题。
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2m m λμλμ=0.6328,=3.39。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 1=1.96eV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E 2表示产生波长为2λ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E 2的近似值为 A .10.50eV B .0.98eV C .0.53eV D .0.36Ev原子的跃迁是原子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应用跃迁理论λυυch E ==∆,,可知当,6328.0,196m ev E μλ==∆当m μλ39.3=时,连立可知ev E 36.02=∆便得到答案D ,本题主要注意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高考物理记忆知识点
高考物理记忆知识点高考物理是考生们备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了重点知识点,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物理的记忆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 力学知识点:(1)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平抛运动:水平抛体、斜抛体的运动规律及相关公式。
(3)圆周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向心力、离心力的概念与公式。
(4)万有引力:引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热学知识点:(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压热容、等体热容等概念及公式。
(2)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规律、传热方式及其应用。
(3)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及应用。
3. 光学知识点:(1)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及其应用。
(3)光的成像:球面镜成像规律、薄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 电学知识点:(1)电荷与电场:带电粒子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电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应用。
5. 声学知识点:(1)声波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其特性。
(2)共振现象:共振的概念、共振条件及其应用。
以上只是高考物理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着重掌握这些内容。
当然,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另外,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结合大量的例题进行练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方式,能够帮助考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提升解题能力。
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在高考物理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
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解析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郑学鉴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物理部分)总体来说还是紧扣了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覆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
达到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的命题要求,同时试题也体现一个主导,两个考察和两个重视的特点,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双基,考察能力,重视联系实际,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考试的性质来讲,强调了选拔性考试,所以试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考试能力要求的个五个部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考点知识覆盖情况: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重点考查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包括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其气体压强的决定因素。
A选项就是学生应该理解并要牢记的基本概念。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但不能说明压强也一定减小,C错.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增加,但温度降低有可能气体的压强减小,D错.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
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 B.32m C.40m D.48m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生严谨科学精神的好题,其知识层面仅限初中,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则很容易选择B,但学生如果省题不仔细,作图不严谨很容易出错。
此题也可作为初中竞赛的一道好题。
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2m m λμλμ=0.6328,=3.39。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E 1=1.96eV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高三物理选修5必背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5必备知识点一、电流和电荷电流(I)是电荷(Q)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I = Q / t其中,Q是通过截面的电荷量,t是通过截面的时间。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流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流动的方向相反。
二、电压和电势差电压(V)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在电路中,电压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V = W / Q其中,W是电势能,Q是电荷量。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是指两个点之间的电压差异。
在电路中,电势差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ΔV = V2 - V1其中,V1和V2是两个点的电压。
电势差的单位也是伏特(V)。
三、电阻和电阻率电阻(R)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受到的阻碍程度。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R = V / I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
电阻率(ρ)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
电阻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ρ = R × A / L其中,R是电阻,A是导体的截面积,L是导体的长度。
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四、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I × R其中,V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当电阻保持不变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电压保持不变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当电流保持不变时,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五、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多个元件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等的,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加的。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同时通过多个元件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加的,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等的。
六、功率和能量功率(P)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 = ΔW / Δt其中,ΔW是单位时间内的功,Δt是单位时间。
功率也可以用电压和电流计算:P = V × I能量(E)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2009年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题型总结
2009年高考物理考点分析一、选择题1、热学[备考要点]热学部分常见的命题热点有:分子理论、有关分子的计算、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及PVT 的关系,内能及其改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另外,涉及能量守恒与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考题应引起重视。
其中特别注意分子动理论,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有关气体的内能改变和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几个内容。
[猜想分析]热学知识作为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所占高考物理总分5%左右。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虽然热学部分知识点较分散,大多属于定性了解的内容,并非重点内容,不必搞得过难,但要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思想上引起重视,保证考试时得到这一知识点的分。
[例题示例]例1、(09南京大学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B 、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 、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D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例2、(09南昌二模)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绝热气缸,由截面积不同的两圆筒连接而成,绝热活塞A 、B 用一刚性细杆连接,它们只能在各自的筒内无摩擦地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A 、B 之间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用力F 拉活塞A ,使它们向左缓慢移动在这个过程中( )A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 、气体的压强增大C 、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增多D 、气体对外做功[猜想训练]1、(09北京朝阳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总是充满容器,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一定增大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说明水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2、(09桂林一中)如图所示电路与一绝热密闭汽缸相连,R a 为电热丝,汽缸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闭合电键后,汽缸里的气体( )A 、内能增大B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C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增强D 、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单位面积器壁的撞击次数减少[说明]关于热学应熟练以下内容①分子数N =nN A 其中物质的量n =m 物/μ对理想气体物质的量:PV =nRT 或标准状况时有22.4L /mol气体: V 占=V 气/N ,V 占=d 3 可得气体分子平均间距d =3V 占 固体和液体:V 分=V 物/N ,V 分=πD 3/6 可得分子直径D =3/6V分 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里的微粒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显著程度与微粒大小、液体(或气体)温度有关,它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在运动③分子力④气体:PV=mRT/μ(PV/T=C,ρ=m/V=Pμ/RT)气体实验定律:PV=C1(等温),V/T=C2(等压),P/T=C3(等容)⑤理想气体内能(PV/T=C,ΔU=Q+W,U、W分别只与T、V有关)2、光学[备考要点]结合光学中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利用几何知识,研究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的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和它们表现的规律,难点是光的全反射及其应用。
0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0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运动一、考点:(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叫参考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参考系的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就。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平动,或物体的和可以忽略不计时,才可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4、时刻:是指时间坐标上的一点。
时间:是指时间坐标上的之差。
5、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的有向线段,是一个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的大小它的路程。
6、速度:(1)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公式:v = ;矢量性: ;国际单位: ,1km/h = m/s。
(2)瞬时速率: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或)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它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3)速率:瞬时速度的叫速率,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它是标量,它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7、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物理量,是矢量,是的比值。
(1)公式:a= =(2)矢量性: 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3)单位:(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跟初速度v0方向相同,则是运动;若加速度方向跟初速度v0方向相反,则是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中“相等时间”是指在任意的相等时间内。
2、公式:v = ;s =3、位移图像:(1)反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比的规律,即s = 。
(2)该图像的斜率等于该匀速直线运动的。
4、速度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的直线。
(2)矩形面积在数值上等于δt内物体的大小。
二、基础训练题: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2009年高考复习之高中物理各知识点汇总
复习之高中物理识记知识汇总(一)一、重要结论、关系1、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______(定义式)2.有用推论__________3.中间时刻速度V t/2=____=__________4.末速度V t=__________5.中间位置速度V s/2=___________6.位移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加速度a=________8.实验用推论Δs=____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①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②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v i=(S i+S i+1)/(2T), a=(S i+1-S i)/T2如图:2)自由落体运动注: g=9.8m/s2≈10m/s2(在赤道附近g较___,在高山处比平地___,方向________)。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__________2.末速度V t=________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________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____ _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________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___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________直线运动,向下为__________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a=gsinθ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___2.竖直方向速度:V y=____3.水平方向位移:x=____4.竖直方向位移:y=______5.运动时间t=________6.合速度V t=________ 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β=______7.合位移:s=________,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α=______8.水平方向加速度:a x=___;竖直方向加速度:a y=___注:(1)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___关(2);α与β的关系为tgβ=___tgα;(3) 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4)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00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最 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 24m B.32m C. 40m D.48m16.氮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 ,λ2=3.39μm 。
己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 1=1.96eV 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ΔE 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 2的近似值为 A.10.50eV B.0.98eV C. 0.53eV D.0.36eV17.如图,一段导线abcd 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线段ab 、bc 和cd 的长度均为L ,且∠abc =∠bcd =1350。
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导线段abcd 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B L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1)IB L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B L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1)IB L18.如图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关于y 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 、M 、N 是y 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 。
则A.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B.将负电荷由O 点移动到 P 点,电场力做正功C.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D.在 O 点静止释放一带正电拉子.该粒子将沿y 轴做直线运动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
2009年陕西物理科高中物理知识速查资料
力学中三种常见力及物体的平衡1、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的本质①力的物质性②力的相互性③力的矢量性④力作用的独立性 (2)力的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产生加速度) ①力作用的瞬时效果——产生加速度a=F/m②力的作用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力对物体的冲量I=Ft③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力对物体做的功W=Fscos α。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①两个力相等的条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4)力的分类 ①性质力②效果力2、对重力概念理解(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重力加速度g①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
(mg RMm G≈2)②海拔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小。
(g h R R g 2⎪⎭⎫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②悬挂的物体,绳子的拉力必过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
3、弹力(1)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有弹性形变(2)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3)弹力的大小的计算①根据平衡条件②根据动力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 ③根据公式:F=kx 、ΔF=K Δx④控制变量法处理多弹簧形变引起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问题。
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压力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假设法②反推法(3)静摩擦力的大小(其数值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 ①根据平衡条件②根据动力学规律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是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依据。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公式F=μN 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的面积没有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合力与分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相关数学知识:①正弦定理:332211sin sin sin θθθF F F == ②余弦定理:θcos 2212221F F F F F -+=3、合力的范围∣F 1-F 2∣≤F ≤F 1+F 2应用判断物体在受到三个力或三个以上力能否平衡问题即合力能否为零。
人教版必修物理2009届高考二轮复习2009江苏高考114个考点知识浓缩本
2009江苏高考114个考点知识浓缩本必修1知识点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tx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tx∆∆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va ∆∆=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物理识记知识汇总(五)高考物理考点分析揽要一、物体的平衡[考点方向]1、求共点力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2、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尤其是摩擦力)及该力的方向。
3、判断动态平衡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说明]⑴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或中偏易。
⑵主要内容:①平衡情形: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瞬间平衡(例振子在平衡位置等),②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③数学要求: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的合成与分解⑶其它要求:①熟练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大小、做功情况②熟练掌握动态平衡问题的矢量图解分析方法③三力平衡处理方式:a.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b.三角形矢量图解。
c.相似三角形。
d.拉密定理。
e.正交分解。
f.三力汇交。
④“缓慢”→v≈0(平衡),“轻质”→m≈0(G≈0),“光滑”→μ≈0(f≈0)二、运动学[考点方向]1、平抛运动2、v-t图象描述运动。
3、追及问题。
4、联系实际的运动学规律的简易计算。
[说明]⑴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⑵重点内容:①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振子振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曲线运动(变速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②描述量位置时刻瞬时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率同向时:加速v恒定时:物体匀速运动 a与v反向时:减速v 大小或方向变时:物体做变速运动 a与v垂直时:v大小不变,方向变a=0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a恒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a≠0时:物体做变速运动a大小或方向变: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③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S = v 0 t +12 a t 2 消去t :v t 2-v 02= 2aS v 中时 = V =12 (v 0+v t )v t = v 0 +a t 消去a :s=12(v 0 + v t )t Δs = s 2-s 1 = s 3-s 2 = … = at 2④运动合成和分解:a 、船过河(最短过河时间与距离) b 、平抛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x =v 0t ,y = gt 2/2, S =(x 2+y 2)1/2,方向tan α=y /x速度:v x =v 0 ,v y =gt , v=(v x 2+v y 2)1/2,方向tan β= v y /v x ⑤熟练掌握v-t 图象及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
三、运动和力[考点方向]1、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情况(a 与v 是增大还是减小),简易求(瞬间)加速速。
2、比较(不同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或同一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力、位移和时间,求力的简易计算。
[说明]⑴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⑵主要内容:①牛顿三定律(略) ②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V (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V 大小和方向中任一因素的改变F 合(a )与v 同向时,加速 F 合(a )∥v 时,F 合(a )只改变v 的大小F 合(a )与v 反向时,减速F 合(a )⊥v 时,F 合(a )只改变v 的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F 1(a 1)∥v ,v 大小变 F 合(a )与v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F 合(a )分解为F 2(a 2)∥v ,v 方向变③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善于将整体法与隔离法结合运用。
⑶熟悉瞬间加速度的求解。
⑷解题步骤:a 选对象(整体或隔离),选过程(分阶段过程或全过程)。
b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c 列方程(力的方程和运动方程),解方程。
d 验根。
四、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考点方向]1、有关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量、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简易计算。
2、卫星等天体的运转。
[说明]⑴选择题、计算题都是主要出现形式,难度中等或中偏难。
⑵重点内容:①关于圆周运动a 、熟练掌握v 、ω、T 、f (n )之间的关系,a n =v 2/r =ω2r =(2π/T )2r =(2πn )2r =ωvb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 可为0(杆接物),可不为0(绳系物,且v ≥)c、电荷在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类比求解d、不要忘记,根据功能关系找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时不同位置速度关系。
②关于卫星运转a、F=GMm/r2=mv2/r=mω2r=m(2π/T)2r可得 v=ω= T=2πr表明:v、ω、T、r中任一确定,其余三者也确定,且越远的卫星越慢。
b、卫星圆轨道中心与地心重合,r=R地+h, GM=gR地2c、区别:轨道半径发射速度卫星角速度(周期)卫星向心加速度地球半径运行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周期)地面物体重力加速度地面物向心加速度d、同步卫星:在赤道高空某一确定高度位置。
五、功和能[考点方向]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求功的简易计算。
2、比较动能的大小;求动能或动能比值的简易计算;已知动能情况,比较其它运动和力的情况。
3、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或根据机械能守恒比较速度大小。
[说明]⑴选择题、计算题都是主要的出现形式,难度中等或中偏难。
⑵重点内容:①概念:功、功率(P=Fvcosθ)、动能、势能、机械能。
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②a.判断力是否做功:F总垂直v时,则F一定不做功(如洛仑兹力)b.摩擦力的功: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没有谁决定(依赖)谁的关系。
c.求功:定义式: W = FS cosθ→适用于求恒力的功功能关系(动能定理):→适用于求恒力、变力的功③P=Fv : a.汽车以不变功率运行时,v m=? b.汽车以恒定a运行时,维持时间t=?等④功能关系:ΔE k=W合ΔE P(重)=-W重ΔE P(弹)=-W弹ΔE机=W其W合——单个物体受合外力的功,系统受的内外力的总功W其——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它内外力的总功⑤机械能守恒定律a.条件:1°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它内外力的总功0,情形有:①物体只受重力;②物体受重力与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做功;③物体受重力与其它力,其它力做功,但做的总功为0。
2°物体不受介质阻力,且只有动能和势能相转化。
b.表达式: E K+E P=E K+E P′或ΔE增=ΔE减⑥f S 相对=ΔE 系统损失=Q六、动量与冲量[考点方向]1、比较动量变化情况以及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比较冲量大小或求冲量的简易计算。
2、判断动量是否守恒,根据动量守恒比较速度大小或求速度。
[说明]⑴选择题和计算题都是主要的出现形式,难度中等或中偏难。
⑵重点内容:①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②求冲量定义式: I F = Ft ——适用于求恒力冲量动量定理: I 合=ΔP ——适用于求恒力、变力冲量,注意重力冲量是否忽略 ③动量守恒条件a 、F 合=0b 、F 合≠0,但F 合<<F 内时,近似动量守恒(碰撞、爆炸、射击等)c 、F 合≠0,但F X =0,则ΔP X =0。
④动量守恒的应用a 、人船运动模型:m 1s 1=m 2s 2b 、碰撞 —— 动量守恒 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速度相同,动能损失最大m 1v 1 + m 2v 2= m 1v 1′+m 2 v 2′ 12 m 1v 12+12 m 2v 22= 12 m 1 v 1′2+12m 2 v 2′2弹性碰撞:动能守恒v 1′=[(m 1-m 2)v 1+2 m 2 v 2]/(m 1+ m 2)得v 2 =[(m 2-m 1)v 2+2 m 1 v 1]/(m 1+ m 2)讨论:①m 1=m 2时,v 1=v 2′,v 2=v 1′(速度互换)②m 1>>m 2时,v 1′=v 1,v 2′=-v 2+2v 1 ③v 2=0时,v 1′=(m 1-m 2)v 1/(m 1+m 2) v 2′= 2m 1v 1/(m 1+m 2)*七、振动和波[考点方向]1、比较振动物体的F 回、a 、v 、x 、E P 、E K 等物理量。
2、单摆的周期和频率。
3、根据波动图象找波长、求波速、判断波传播方向、比较质点运动情况(振动位移、路程、运动方向等),作波动图象。
[说明]⑴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⑵重点内容:①描述振动和波的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波长等)。
②简谐运动的特征F=-kx 、周期*T =2π, 单摆周期T =2π③摆钟读数: t 读=t 实T 0/T ———T 为摆钟周期,T 0为标准摆钟周期④关于波动图象a 、从波动图象上找波长λ、振幅A 或传播距离s 与波长λ的关系b 、会熟练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c 、熟练运用波速公式v =s /t =λ/T =λf ,会画波动图线d 、两特定问题:已知某一质点情况,判断另一质点情况(注意Δs =n λ、(4n +1)λ/4…) 已知质点某一时刻情况,判断另一时刻情况(注意Δt =nT 、(4n +1)T /4…)八、分子理论 热和功 气体[考点方向]1、估算分子数、分子间距、分子大小、气体质量等2、布朗运动和分子力3、热学图象与气体状态参量变化的比较、功热能情况的分析 [说明]⑴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偏易。
⑵主要内容:①分子数N =nN A 其中物质的量n =m 物/μ对理想气体物质的量:PV =nRT 或标准状况时有22.4L /mol气体: V 占=V 气/N ,V 占=d 3可得气体分子平均间距d =3V 占 固体和液体:V 分=V 物/N ,V 分=πD 3/6 可得分子直径D =3/6V 分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里的微粒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显著程度与微粒大小、液体(或气体)温度有关,它间接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在运动 ③分子力九、电场[考点方向]1、有关场强E (电场线)、电势φ(等势面)、W=qU 、动能与电势能的比较。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情况(加速、偏转——类平抛)的比较,运动轨迹和方向(一直向前?往返?)的分析判别。
[说明]⑴选择题和计算题都是主要出现形式,难度中等或中偏难(计算题)。
⑵基本内容:①库仑定律 F=kq 1q 2/r 2②场强E=F/q , E=kQ/r2,E=U/d ,电场线③电势φ,电势差U AB=φA-φB=W AB/q,电功W AB=qU AB,电势能,等势面⑶场强E与电势差U AB有关,与某点电势φA却无关。
“E大(为零)处φ也大(为零)”等说法不对。
⑷电场中某处电势的高低,与该处有无电荷、该电荷的正负电性均无关。
⑸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等一般不考虑其重力,带电微粒、油滴、小球等常考虑重力。
⑹质子(p)与α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偏转时各量比较:十、电容与含容电路[考点方向]1、决定电容因素的改变引起C、Q、U、E等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