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测试管理规定
工程测量控制制度
工程测量控制制度工程测量控制制度的核心在于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制度范本中应包含对测量人员资质的要求,明确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应当规定必须经过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度。
制度范本需要明确测量工作的具体流程。
从工程开工前的原始地形测绘,到施工过程中的布置控制网、施工放样,再到竣工验收时的最终成果测量,每一步骤都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例如,在施工放样阶段,制度应规定如何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点进行准确放样,以及如何记录和复核放样数据。
为了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度范本还应包括对测量数据的管理要求。
这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报告输出等各个环节。
所有测量数据应当实时记录,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同时,对于重要的测量成果,应当进行多重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制度范本还应规定定期的测量成果审查机制。
这不仅包括内部审查,也包括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的独立审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发现并纠正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保证工程质量。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测量争议,制度范本应当设立明确的争议解决机制。
一旦出现测量数据不一致或其他相关问题,应当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个优秀的工程测量控制制度范本,应当涵盖人员资质、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数据管理、成果审查和争议解决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样的制度,可以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量测室管理规章制度
量测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量测室的管理工作,提高量测室的工作效率和精度,有效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量测室的管理工作,所有在量测室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量测室管理应遵循“科学、公平、严谨、高效”的原则,加强对测试设备、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量测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测试工作的责任分工和实施流程,保证测试工作按照规范进行并不断改进。
第五条量测室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责任和义务保证量测室的正常运转和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量测室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保持与外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共同推动测试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第七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量测室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章量测室的组织结构第八条量测室设立测试部门、维修部门和质控部门,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量测室的管理和发展。
第九条测试部门负责测试各项物理量的工作,包括对测试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测试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等。
第十条维修部门负责测试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包括对测试设备的日常维护、周期性检修、故障修复等。
第十一条质控部门负责对测试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包括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核和监督。
第十二条量测室应设立负责人,负责量测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决策,保证量测室的正常运转和测试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量测室应设立财务人员,负责量测室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量测室的资金使用合理、规范和透明。
第三章测试工作的组织流程第十四条测试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测试程序和测试标准进行,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测试前应对测试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测试设备状态良好,测试数据准确。
第十六条测试过程中应加强对测试数据的记录和保留,确保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十七条测试后应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工程测量施工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施工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的各项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3. 测量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结合工程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专业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成员包括必要的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2. 测量小组的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执行测量工作,处理测量数据,编制测量报告,以及对测量成果的质量负责。
3. 项目管理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测量设备的配备、维护以及人员的培训等。
三、测量计划与实施1. 测量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等。
2. 测量实施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精度满足要求。
3.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对于关键部位和重要数据,应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无误。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1. 测量数据应及时整理归档,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数据处理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 编制测量报告,报告应包括测量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必要时附上图表和图纸。
4. 测量报告经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工程决策和施工依据。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测量工作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误差,应及时进行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3. 测量工作中应注意安全生产,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4. 对于特殊复杂环境下的测量,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六、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
2. 对测量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以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鼓励测量人员参与技术交流和创新活动,不断提升测量技术水平。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3篇)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对检验监测设备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所有检验监测和试验设备符合技术要求,为各项质量活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3职责3.1质检部门对本公司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3.2各相关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程序4.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采购。
须添置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部门根据所需设备的用途和测量要求写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经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采购。
新购进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2所有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由质检部门建立台帐,统一编号,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校准。
本公司不能检定校准的,应送交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
4.3属于自校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质检部应编制自校规程,包括设备型号、编号、地点、检验周期、检验方法、验收准则及发现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4.4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有校准状态标识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
4.5如发现测量过程中失准或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相应部门应检验、测量的结束评定其有效性,并做记录。
4.6对失准的检测设备及时报质检部,有质检部组织维修,维修后需重新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7确保检验、测量、试验及校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4.8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报废须经申请批准后报废。
4.9使用部门应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
4.10为确保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准确度和适用性,采购人员和试验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搬运、防护和贮存。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实验室和生产环境中使用的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这些规定和程序包括设备的选择和购买、校准、维护、记录和报废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来说,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选择和购买:确保选购适合实验室和生产需求的检验和测量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选购和采购的流程和标准。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
测量工程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测量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 测量工程管理应遵循科学、准确、及时、经济的原则。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测量工作。
2. 测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测量计划、组织实施测量工作、审核测量成果、处理测量事故等。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三、测量计划1. 测量计划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进度制定,明确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人员分工。
2. 测量计划应在施工前得到批准,并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量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3. 现场测量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测量时间、位置、方法和结果等。
4.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取多次测量和交叉验证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五、数据处理与审核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3. 测量成果应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
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测量工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 对于测量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七、事故处理与纠正措施1. 发生测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保护现场,并进行调查分析。
2.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对于重大测量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八、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本制度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技术发展进行不定期的修订。
2. 对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及检具管理规定
一、目的规范在检验和测试中使用的量检具实施管理。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生产、工程和品管检验、测试过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和测试仪器。
三、要求1、请购⑴新产品、新工艺要求的检验工具缺乏时⑵现有检验设备精度失效无法使用时⑶生产规模扩大.原有设备不够使用时⑷其它缺少量测仪器对品质会产生影响时由使用部门提出请购申请,并依《采购管理程序》经审查核准后,送管制单位(计量测试中心)进行签核,建议所选用厂家和所需精度。
依《采购管理程序》执行.2、交货、验收:供应商交货时,须附有该量具或仪器的精度表和内校说明书,以便确认其精确度和内校操作。
申请单位在量测仪器领用后,第一时间送管制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列管,并加入部门校正计划表;验收不合格则退还厂家。
3、所有量规仪器均需纳入《量规仪器总览表》。
4、《年度校正计划表》编制仪器管制编号规则见《计量仪器一览表》。
校验方式:考量本身校验能力及追溯国家标准应将量规仪器做以下校正分类:⑴内校:本公司目前已开展游标卡尺、克力计以及自制的测试仪器等内校规程。
⑵外校:未开展内校的量具及标准器由品管部按要求实施送检。
⑶免校正:A仪器设备无有效的校正手段。
B校正会对仪器造成破坏。
C仪器设备允许公差范围大,对质量影响不大,如电源供应器、稳压器、测试主机等。
注:所有免校正仪器须由品管部提出申请由工程部最高主管签核同意后方可实行。
校正周期本公司量规仪器依下列情况规定校正周期:A定期校验:品管部依检定规程安排定日期,分内校和外校。
校验周期为一年,自制及其余量具周期都为半年。
B临时校正: 量测仪器功能失效时,维修后重新使用时;由外部或客户提供的量测器具时,必须进行校正。
C 使用次数校验:生产线的静电手环应定期检测,以保证其合格性。
5、校正通知品管部依《年度量规仪器检验计划表》在有效期到前,以《校验清单》形式提前五天联系使用单位。
因特殊情况致使量规仪器超出校正期限,仍未安排内校或外校时,则由品保贴上《准用证》标识限制作用, 并尽快安排内校或外校。
工程测量部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部规章制度一、总则1. 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部的工作流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2. 工程测量部应遵守国家有关测量的法律法规,按照行业标准执行测量任务。
3.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复训。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1. 工程测量部应设立部门经理,负责全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 下设若干测量小组,每组配备组长一名,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3. 测量员负责具体的测量操作,记录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工作流程1. 接到测量任务后,测量组长需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人员分配、设备准备和时间安排等。
2.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 现场测量时,必须按照作业计划执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记录数据,由数据处理人员进行分析和复核。
5. 最终成果应由部门经理审核确认,方可提交给相关部门或用于后续工作。
四、质量控制1. 测量过程中应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即每次测量至少有两名测量员同时进行,互相核对数据。
2. 对于关键性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或多套设备进行交叉验证。
3.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测量误差。
4. 对于测量成果,应建立质量追溯机制,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
五、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 对于特殊环境或高危区域的测量工作,应制定特殊的安全措施,并经专业人员评估后方可进行。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测量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纪律处分。
2. 如因测量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事故分析和总结。
七、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程测量部负责解释。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1.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进行测量活动的所有元素和过程的组合。
它的基本要求包括:组织必须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范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校准和测试方法;测量过程必须满足客户需求,并能够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必须进行测量元器件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2.测量过程的要求2.1测量活动的控制测量活动的控制包括:建立测量活动的策划,制定测量任务和计划;确保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包括验证测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控制,包括对测量数据的追溯性和可溯源性;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2.2测量方法的要求测量方法的要求包括:必须根据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准确的结果;测量方法必须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2.3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设备的要求包括:必须明确测量设备的选择、校准和保养的程序和记录;测量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具有适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测量设备必须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进行有效的测量;测量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校准和检测的要求校准和检测是测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校准是确定测量设备或仪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的过程,检测是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的过程。
校准和检测的要求包括:必须建立校准和检测的计划和程序;校准和检测必须进行记录和控制,包括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溯源和可追溯性;必须针对特定的测量设备或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校准和检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必须定期评估校准和检测的结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测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的要求测量结果的处理和管理是保证测量活动的重要环节。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2. 工程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二、组织管理1. 公司设立专门的测量部门,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测量结果负责。
3. 测量部门应根据项目需求,合理配置测量人员和设备。
三、测量准备1. 测量前,应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
2.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3. 测量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测量工作应在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测量结果。
2. 严格按照测量方案执行,确保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关键部位的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4.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字。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和最终结果。
3. 对于异常数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重新测量或调整。
六、质量控制1. 测量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
2. 对于重大工程或复杂工程,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量成果的审核。
3. 发现测量错误或偏差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分析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2. 在高空或其他危险区域进行测量时,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3. 测量设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丢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测量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3. 本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
工程测量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形测绘、施工放线、成果验收等各个阶段。
3.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程执行任务。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设备管理1. 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
3. 对于精密或昂贵的测量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和使用。
四、操作规程1. 测量前应对测量区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
2. 测量时应使用经过校验的设备,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3.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并由第二人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遇到复杂或特殊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并寻求解决方案。
五、数据处理1. 测量数据应统一归档管理,便于查询和分析。
2. 数据处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软件,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 对于关键数据,应进行多次验证和对比分析,避免误差的产生。
六、质量控制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抽查,评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七、安全管理1. 测量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工作,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解释。
2.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 本规章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测量监测工作制度
测量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工程测量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承担的各类工程测量监测工作,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以及相关的施工监测和运维监测等。
1.3 本制度所称测量监测工作,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几何形状、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测量和监测活动,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组织管理2.1 企业应设立测量监测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内部测量监测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2.2 工程项目应设立测量监测小组,负责工程测量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2.3 测量监测小组应由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工程测量监测方案的编制、实施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2.4 企业应定期对测量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测量监测方案3.1 测量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编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2 测量监测方案应包括测量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周期、精度要求、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3 测量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测量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测量监测实施4.1 测量监测工作应按照测量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测量监测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软件,提高测量监测工作效率。
4.3 测量监测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4 测量监测工作应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确保测量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测量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2 测量监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目标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检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公司内部检验、测量设备的人员。
二、设备管理责任与权限1. 总经理是设备管理的最终责任人,负责设备管理的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2.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设备使用规程和操作规范,并监督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
3. 质量部门负责设备的校准、维护和报废流程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工作程序和文件。
4. 各部门的主管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三、设备的购置与验收1. 设备的购置应符合公司的需求,并按照相关的采购政策和程序进行采购。
2. 购置的设备应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精度测试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1. 设备的使用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操作。
2. 设备的使用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在相关的记录表上,并进行归档保存。
3. 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设备的保养手册和维护要求进行,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校准和维修。
4. 对于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现象的,应及时报告,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五、设备的校准与验证1. 设备的校准应按照校准标准和方法进行,校准记录应详细、准确地填写,并进行归档保存。
2. 设备的校准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确定,确保设备的测量准确性。
3. 设备的验证应定期进行,验证期间应按照相关的验证方案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六、设备的报废与处置1. 设备达到报废年限或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报废,并填写报废记录和处置申请。
2. 对于报废的设备,应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处置,包括封存、处理或转卖等。
3. 报废设备的处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严禁私自处理或转卖设备。
七、设备台账与档案管理1. 公司应建立设备的台账,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购置日期、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1、目的使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过程得到识别,保证其能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 总工程师3.1.1 组织对钢结构、幕墙、屋面进行验收。
3.1.2 对产品的最终检验和放行进行签认。
3.2 工程部3.2.1为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监视、测量本程序的实施。
3.2.2 对本部门主控的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2.3参与工程项目的钢结构、幕墙、屋面工程验收工作。
3.2 项目部:负责实施本制度。
4. 工作程序4.1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项目部应根据工程承包范围和规模,在工程施工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试验和检测,并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和相应的内业资料。
4.2 工程材料的试验和检测a. 材料的标识:工程材料进场后,项目部质检员应会同材料员对材料进行标识。
b. 原材料进场的检验:①顾客提供的产品,应根据顾客提供产品计划或清单组织验收;②公司材设部采购材料,应根据进场清单组织验收;②项目部自购材料,应根据采购合同或采购清单组织验收。
c. 检查验收的内容:材料进场后,质检员、材料员应对如下内容检查验收并记录:①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厂家、批号、出厂日期;◎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与产品对应。
d. 验收完毕,应填写《进场材料验收记录》,按规定验收批数量,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或质检员填写《试验委托单》与监理共同取样,到经过甲方认可的或是公司评价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e. 分承包方采购的物资、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应执行本制度;f .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建筑材料、构配件管理制度》执行;g.工程材料紧急放行因施工需要,来不和检验和试验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可紧急放行。
但应填报《工程材料/产品紧急放行申请》,经授权人批准后,在符合以下要求时即可放行:(1)一旦发现不合格能更换而不影响产品质量;(2)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必要时应得到监理或业主批准;(3)用于钢结构、屋面的材料不允许紧急放行。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
工程测量项目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 工程测量应遵循国家有关测量标准和规范,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工作。
3.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测量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工程测量工作。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格证书,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现场勘察、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测量成果的提交与审核等。
三、测量准备工作1.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了解工程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2.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
3. 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校,确保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四、测量实施1.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现场布点、设置控制网和高程基准。
2. 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初步测量成果。
五、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的测量质量控制系统,对测量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六、成果提交与审核1. 将测量成果整理成册,包括文字报告、图纸和电子数据等。
2. 提交测量成果给项目管理方和设计单位,供后续工程使用。
3. 由专业人员对测量成果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七、档案管理与保密1. 建立完整的测量档案,包括原始记录、计算书、成果图等。
2. 对测量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便于查询和使用。
3.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授权不得泄露测量成果和相关信息。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制度内容。
3.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做好培训工作。
测量室规章制度
测量室规章制度测量室是一个专门用于测量和检验的工作场所,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规章制度。
以下是针对测量室的规章制度的内容。
一、测量室安全管理规定1. 进入测量室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在测量室内必须保持整洁,杂物要及时清理。
禁止在测量台上放置私人物品,防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 使用测量设备和仪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改动设备设置、参数等。
4. 禁止在测量室内吸烟、饮食等行为,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5. 测量室内应设置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测量设备使用规定1. 测量设备必须经过验证和校准后方可使用,使用前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维修。
2. 使用设备时需遵守操作手册,并按照测量方法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3. 使用设备的记录和数据必须详细、完整,并注明测量时间、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4. 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维护和归位,确保设备的寿命和准确性。
三、测量数据处理规定1. 测量数据必须及时进行记录和存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应包括测量数值、标准偏差、置信度等信息。
2. 处理测量数据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
3. 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应进行复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保密,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篡改或泄露数据信息。
四、测量结果报告规定1. 测量结果要根据相关测试要求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生成详细的测量结果报告。
2. 报告内容应包括测量项目、方法、仪器设备信息、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等,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 报告的编制要统一格式,清晰易读,不得使用与测量无关的文字、图像等。
4. 报告必须经过负责人审核和签字,并妥善保存。
五、测量质量管理规定1. 测量室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编制等。
2. 测量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测量设备。
3. 测量小组的工作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测量计划和程序1. 在工程开工前,测量小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
2. 测量计划应包括测量的目的、内容、方法、时间表和所需资源等。
3. 测量工作应按照既定程序进行,确保每一步骤都有记录和审核。
四、设备和工具1. 测量小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养。
五、数据管理和保密1. 测量数据应实时记录并存档,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2. 对于关键数据,应实行保密制度,防止数据的泄露和滥用。
六、质量控制1. 测量工作应遵循“谁测量、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定期对测量成果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培训和技能提升1.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 鼓励测量人员参加专业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吸收新的测量技术和理念。
八、应急管理1. 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
2.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测量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测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根据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进行优化更新。
2. 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十、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测量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
因此,科学有效的测量工作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测量工作的筹备、实施、评估等环节,提出一套测量工作管理的实施细则,旨在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测量工作的筹备阶段1.明确测量工作目标:在项目开始之前,要明确测量工作的目标,如精确测量地形、确定建筑结构尺寸等。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项目整体目标一致。
2.制定项目测量计划: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制定测量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测量方法、工具设备的准备、人员配备等内容。
3.进行前期调研:在正式开始测量之前,进行前期调研,了解测量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情况等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
三、测量工作的实施阶段1.合理安排测量时间:根据项目的工期和测量工作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测量时间。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车等。
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
3.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
如确保测量精度、把控测量误差等。
4.合理分工和协作:根据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合理分配测量人员,确保团队的协作和高效运作。
四、测量工作的后期处理1.数据分析和处理:测量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同时,要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具备清晰、准确、可读性强的特点。
3.信息共享和交流:在测量报告完成后,要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可以通过会议、报告发布、交流讨论等形式,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4.评估和总结:对测量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过程要客观、全面,以促进测量工作的不断提高。
五、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1.培训和提升: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使其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计量工器具检测、试验等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工器具检测、试验等计量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企业内部的计量工器具能够准确度量和测量各种计量参数,保证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使用、管理计量工器具的部门和人员。
二、定义和术语1.计量工器具:指用于度量和测量各种物理量的工具、仪器或设备,包含但不限于尺子、天平、计时器、温度计等。
2.计量参数:指通过计量工器具来度量和测量的各种物理量,如长度、重量、时间、温度等。
3.检测:教唆用适当的方法和标准对计量工器具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定其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三、计量工器具管理1.企业应建立计量工器具管理制度,明确计量工器具的购置、接收、使用、校准、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要求,并确保各个环节严格依照制度执行。
2.每个部门应指定特地的人员负责计量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计量工器具的登记、清点、保管、使用等。
3.计量工器具的购置应依据实际需求和检测试验要求,采购具备相应精度和准确性的计量工器具,并保管购置凭证和相关文件。
4.计量工器具的接收应由指定人员进行,对接收的计量工器具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其完好无损,并及时报告计量工器具更改情况。
5.计量工器具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测,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校准周期和标准,并确保校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本领。
6.计量工器具的维护应依照制度要求进行,包含但不限于清洁、防护、调整和修理等,确保计量工器具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7.计量工器具报废应严格依照制度要求进行,对实现报废标准的计量工器具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登记,保存相关文件和记录。
四、计量工器具的检测和试验1.计量工器具的检测应依照实际需求和计量管理要求订立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标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检测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本领的人员进行,包含但不限于计量工程师、计量检验员等。
3.检测过程中应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检测仪器和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运作性能。
项目部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项目部工程测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项目工程测量管理,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施工质量,实现项目目标,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所有工程测量活动,要求项目部全体相关人员严格遵守,确保工程测量工作按照要求进行。
第二章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一、项目经理是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的直接领导,负责工程测量管理工作,对有关工程测量问题负全面责任。
二、项目部设立专门的测量员岗位,负责工程测量具体操作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项目部负责人应当每月对工程测量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工程测量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工程测量员应当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测量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第三章工程测量基本要求一、测量工作应当按照测量程序进行,确保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测量技术和经验,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和设备。
三、测量员应当了解工程测量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测量方法和技术。
四、测量员应当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工程施工人员配合,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第四章测量数据管理一、测量数据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应当妥善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测量数据应当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建立电子数据库,方便查询和分析。
三、测量数据应当备份存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当及时,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第五章工程测量纠错处理一、若测量数据出现错误,测量员应当及时进行核实和修正,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二、若发现工程测量设备故障,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测量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若工程测量过程中出现争议或纠纷,应当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章工程测量考核与奖惩一、项目部应定期对测量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优秀的测量员,给予奖励。
二、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测量数据错误的测量员,应当给予批评和教育。
三、对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测量员,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效日期:
测量测试管理规定版本A/0 共6页第1页
1、目的
为使实验室各项目测试能够顺利进行,并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对产品的测试,特制定此规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测试内容。
3、定义
3.1测量:指针对公司所有产品(金属制造、光学制造、辅料)通过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尺寸。
3.2测试:针对我司塑胶、五金等产品的性能进行的测定、检查与实验。
4、作业流程图--日常例行/临时测试流程
5、内容
5.1 实验室测试工作流程及要求
5.1.1 常规测试--日常例行测试项目
5.1.1.1常规测试包括油漆硬度、RCA纸带磨擦、耐醇测试、百格测试、应力测试、振动摩擦测试、拉力
测试、扭力测试、水煮测试、耐压测试、弯折测试、钢球冲击测试、钢丝绒测试、橡皮擦测试。
5.1.1.2日常例行测试项目包括油漆硬度、RCA纸带磨擦、耐醇测试、百格测试、应力测试、振动摩擦测
试、拉力测试、扭力测试、水煮测试、耐压测试、弯折测试、钢球冲击测试、钢丝绒测试、橡皮
擦测试、盐雾测试、高温高湿测试、温度冲击测试、耐手汗测试、耐化妆品测试、耐脏污测试。
5.2实验项目的申请:
1> 申请人员或相关部门填写《产品测试申请表表》,注明测试项目,申请单必须包括:客户、产品名称、材
质、测试原因、送检部门、送检人员、送检时间。
2> 测量人员在接到《产品测试申请表》时,仔细核对实验室是否可以满足《产品测试申请表》上的相关实
验项目需求,《产品测试申请表》是否符合相关申请标准。
如有以下情况时,申请人需重新申请或重新提供样品:
①实验品与申请单内容不相符;
②《产品测试申请表》内容填写不规范,目的不明确,产品名称有更改;
③没有经过SQE或主管确认
④测量或测试前良品数量不能满足实验需求(对测量FAI每批最少测量3啤,对测量CPK每批最少测量15
啤,对常规测试(常规四项)最少5片,盐雾和手汗最少各2片)。
3> 实验员经核对,确认《产品测试申请表》及提供的样品,可以满足实验相关要求,测试人员根据仪器设
备的状态情况,答复申请部门实验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
5.3 实验项目的进行:
1> 产品实验前检验:
① 实验人员按照《产品测试申请表》申请的实验项目,对申请实验部门提供的样品进行相关产品的检
验,并把测试数据记录于样品上及《样板测试记录表》里,测试参数具体参照各测试作业指导书。
②测试/测量员对测试、测量产品和报表进行留样,测试/测量报表由测试员编号,测量报表编号依次为
YYYYMM001A、YYYYMM002A…,对留样产品进行编号,使其编号与测试报告编号一致进行保存,。
性能测试报表编号依次为YYYYMM001B、YYYYMM002B…,对留样产品进行编号,使其与测试样品编号一致,并且进行保存。
测试、测量的样品均保存三个月,记录保存一年。
2> 实验设备操作
实验进行前,应先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点检维护,并将点检情况记录于日常保养记录表内。
①若实验仪器经点检,未在正常状态或不能满足实验项目需求,实验人员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对仪器
进行及时查看、维修。
②实验仪器均在正常状态时,调整仪器相关指数标准,以达到相关测试项目的要求后,方可开始相关实
验操作。
3> 实验项目的进行:
①确认样品及实验仪器均可满足实验需求进时,实验人员根据各仪器《作业指导书》将样品放入相应实验仪器中进行相关项目实验,同时将实验开始时间、预计结束时间、样品信息及相关测试项目等记录于《产品测试申请表》中。
②测试过程中应对实验品进行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状态。
实验的产品,从实验开始到结束,没有特殊情况,中途不允许停顿,并在实验结束时及时记录相关测试结果。
③实验进行时异常情况的处理:
a.如发现机器故障、设备异常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实验,并将实验品取出,并在此样品《产品测试申请表》相应栏中注明样品状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维修。
同时告知实验申请人可能延误的时间,并对计划完成时间进行酌情调整。
b.实验中途如遇停电时,应将立即将实验品取出,并在此样品《产品测试申请表》相应栏中注明样品状态,并告知实验申请人可能延误的时间,对计划完成时间进行酌情调整。
c.所有测试过程中,因机器故障或意外停电等状况而停止实验的样品,必须在实验机器正常后,方可开始继续实验,直至测试结束,详细记录测试过程。
5.4 实验项目的完成:
1> 实验人员将实验项目完成后的样品,按照客户检验标准对其外观、性能等方面进行检验,并将检验数据记录在《产品测试申请单》数据栏中,并将实验仪器归位做6S。
2> 《产品测试申请单》完成后,纸档交由上级审核批准,副联发送给申请人或相关部门,实验室保存实
验样品。
3> 对于实验品,必须归类标识清楚,放置在实验室物料房。
定期进行存档或报废处理,实验品每三个月
进行一次清理。
5.5周期性测试:
5.5.1 按照客户要求,由实验室统筹制定可靠性测试计划,并按计划定期通知各单位送待测产品至实验室进行测试,此项工作由实验室主导。
5.6临时性测试:
5.6.1参照日常例行/临时测试流程。
5.7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5.7.1 各实验仪器均应指定责任人进行日常点检及6S维护,日常点检维护工作,应在上班后的半个小时内完成点检。
如遇特殊情况(如开会等)时,需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点检,所有实验必须在仪器设备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并将点检结果记录于《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记录表》中。
①长时间持续开动的设备,必须每周进行一次日常点检及6S,各实验仪器均由指定责任人进行日常点检及6S。
整理时应暂停实验的进行,并如实将记录实验进程记录于《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记录表》中。
②负责点检的责任人,如与工作安排有异冲突,或因特殊情况无法正常点检时,可由其上级负责点检,并记录点检结果。
5.7.2 工程设备维护人员,须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相关方面校正。
如规定时间内,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校正,实验室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5.7.3 实验设备仪器操作使用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来进行,实验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6S整理。
5.7.4 实验室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允许借出,特殊情况(需到客户处演示、或到供应商处测试等)需外借的,应征得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实验室物品借还登记表》上登记,方可借出仪器。
借用人员/部门须规定时间内,将外借的仪器交换给实验室。
实验室人员应对归还的仪器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正常测试,如存在异常时,按照5.2.2处理。
5.7.5 实验室仪器不得私用和占为己有,不得用于做与公司生产无关的操作。
5.7.6 有新的实验项目需求时,实验室人员应积极配合,对相关实验项目资料的收集和相关设备的申购。
5.7.7 放假时间超过十天时,实验室管理人员需于放假前10天,对实验产品进行规划,以确保假期无实验项目运作。
放假前一天不再接受任何实验申请,不再进行任何实验项目测试,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进行干燥和防氧化维护。
放假期间,所有仪器设备应切断电源,关紧门窗,锁好实验室。
5.8 实验室的管理:
5.8.1人员管理
5.8.1.1 测试人员必须接受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执行相关试验任务。
5.8.1.2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需由公司人员陪同,并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5.8.1.3 本公司人员进入实验室,需经实验室人员允许才可进入。
非特殊情况,非实验室人员不得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任何操作。
特殊情况下,经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实验室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5.8.2 实验室环境管理
5.8.2.1 实验人员每天应对实验室进行6S整理。
5.8.2.2 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室内部温湿度进行控制,温度控制在12~28℃,湿度控制在40%~78%RH。
5.9 内部测试标准建立:
5.9.1把客户标准转换成内部文件,并严格依照客户标准进行各项测试和记录。
5.10 实验室测试能力管理:
5.10.1实验室能够完成的测试项目有:油漆硬度、RCA纸带磨擦、耐醇测试、百格测试、应力测试、振动
摩擦测试、拉力测试、扭力测试、水煮测试、耐压测试、弯折测试、钢球冲击测试、钢丝绒测试、橡皮擦测试、
盐雾测试、高温高湿测试、温度冲击测试、耐手汗测试、耐化妆品测试、耐脏污测试,有测试不了客户又要求的
会外协帮忙测试。
5.10.2新项目打样和量产中的测试必须满足,如果待测试品太多或遇到设备坏不能及时测试时外协帮忙测试。
5.11 测试样品及记录的存储:
5.11.1测试、测量的样品均保存三个月,记录保存一年。
6 相关文件:
6.1 各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7 记录
7.1 《产品测试申请表》
7.2 《设备日常点检保养记录表》
7.3《实验室送测登记表》
7.4《测量室送测登记表》
7.5《信赖性测试报告》
7.6《可靠性测试记录表》
核准:审核: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