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提高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疗法: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3)艾灸疗法:选用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温经散寒,补益肾阳。
2.整体观念: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实施全面护理。
3.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4.治病求本: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4.功能锻炼:
(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如“飞燕式”、“拱桥式”等。
(2)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3)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腰部损伤。
四、护理评估与监测
1.定期评估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2.观察患者腰部活动度、肌力、感觉等体征的变化。
3.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强骨骼强度。
(4)适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增强腰背肌肉力量。
2.中医特色护理:
(1)按摩: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拔罐:在腰部及患侧下肢取穴,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
8 0 ・
J o u m 詈 a l o 用 f C l 临 i n 医 i c a l M e d i 药 c i n e 零 i n P 志 r a c t i c e
2 … 0 1 ‘ 3 年 第 … 1 … 7 卷 第 … 6 … 期 。
中 医临床 护 理 路径 在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中的应 用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J i a n g me n Ci t y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J i a n g me n 5 2 9 0 0 0, C h i n a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f u mi g a t i o n . Ge n e r a l n u r s i n g s u c h a s b e d r e s t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o mf o r t i n g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e x e r c i s e we r e u s e d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wa s c o mp a r e d b e — t we e n t wo g r o u p s . Re s ul t s T h e c u r e r a t e i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3 5 . 2 9% a n d 1 1 . 7 6%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1.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肌力减退等。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2. 中医诊断和治疗原则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据病史、脉诊、舌诊等。
治疗原则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
3. 中医护理方案3.1 调理全身气血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因此,调理全身气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来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疼痛和炎症。
3.2 调整腰椎间盘中医通过推拿、拨打、拍打等手法来调整腰椎间盘,减轻压迫,缓解疼痛。
这些手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3.3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与脏腑经络间的气血不通有关。
因此,通过艾灸、刮痧、贴敷等手法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3.4 调整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劳累过度。
3.5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和疼痛。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生姜、黄豆等。
4. 注意事项在中医护理方案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对于急性期的患者,需要休息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姿势变换;•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中医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医护理,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不良后果;•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包括调理全身气血、调整腰椎间盘、疏通经络、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非常重要,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通过中医护理,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患者的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动不便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在望方面,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神、肌肉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面色苍白,舌苔薄白,眼神疲乏,肌肉松弛,则可能为气血不足,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注重补气养血。
在闻方面,中医通过听患者呼吸、语声、咳嗽等情况,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急促、语声低微、咳嗽无力,则可能为肺气不足,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注重补肺益气。
在问方面,中医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生活习惯等情况,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则可能为气血不畅,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加强运动锻炼。
在切方面,中医通过切脉了解患者的脉象和病情。
例如,如果患者脉象细弱、节奏不规律,则可能为气血不畅,需要调整饮食和作息,加强运动锻炼。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中医还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推拿可以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在饮食方面,中医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吃一些具有舒筋活血、养血益气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茯苓、山楂等。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气血畅通。
在锻炼方面,中医建议腰椎手术后至少4周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腰背部组织的恢复。
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疼痛。
在预防方面,中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肌肉的锻炼,提高腰部的支撑力;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腰部受到寒冷刺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腰椎疾病。
术前系统化护理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便秘
每 日饮水量大于 300m , 0 L 可防止粪便干燥 。⑦ 少食多餐, 以利于消化吸收 。 ⑧每 目喝 20m 0 L酸奶 , 以促进肠蠕动。 ⑨
现为腹胀 、 腹痛 , 个体排便次数减少 , 严重者 3 5 无大便 ~天 ( 2% 5% , 便干 结, 占 0 一 3 )粪 伴排便费力。体查可触及 左下腹 部包块 。 患者 的痛苦程度 甚至 高于手术创伤。 常规 的护理方 法是对症处理 , 如按摩腹部 、 给药 ( 如使用甘油栓剂 、 泄剂) 、 通便灌肠等。笔者于 2 0 年 1 05 月至 2 0 0 6年 1 月对此类患 者在术前 即开始进行早期系统化护理[] 1的尝试, 以减轻 患 者术后便秘发生的几率 , 获得 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啷 亡 , 疗 无 效 、 状 严 重 的 患者 。 。 症 由于 本 病 手 术前 急性 期 和 手 术 后 能办 下
4% 8 % 0 2 。
-
食护理的宗 旨。 ①食物 以选用滋润疏利通导者为要。 ②油腻 肥厚之 品助热 , 实热者应慎用 , 但油脂又具有润肠之功 , 要
适量服用 。③ 多食用大麦、 荞麦、 黄豆、 甘薯、 菠菜 、 苋菜、 白
解 患 者 对 本 病 的认 知 程 度 及 预 防便 秘 方 面 的知 识 。 12 2 2 饮 食 护 理 ... “ 治 已病 治未 病 , 不 防病 于未 然 ” 预 的
围, 按顺 、 逆时钟各按摩 l 5次, 然后轻拍肚子 l 5次。 用手指 指面 向下按压 , 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 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 上 3寸处) 大肠俞 ( 、 位于距 离第 4腰椎棘 突下 向外 约 15 .
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相关机制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进展1. 中药治疗:传统中药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临床表现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桑枝皮具有活血化淤、止血止泄等功效,可用于缓解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局部深层组织缺氧、水肿等症状。
此外,川芎、红花等中药也常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可通过调节脊柱周围肌肉的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根受压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局部肌肉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根受压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 中医康复运动:中医康复运动是一种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来改善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进康复的一种方法。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中医康复运动通过改善腰椎周围肌肉力量、增强腰椎稳定性、改善脊柱生物力学功能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常见的中医康复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等。
二、中医适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相关机制1. 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调节机体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随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局部组织缺氧、水肿等症状。
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气血运行畅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相关临床表现。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概述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硬结,常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中医护理便秘除了采取针灸、中药等中医疗法外,还有一些常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便秘的中医护理常规。
二、饮食调理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⒉增加水分摄入:提醒患者饮水量要充足,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⒊适量摄入油脂:合理的油脂摄入可以润滑肠道,缓解便秘症状。
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肠道。
三、生活习惯调理⒈规律作息: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确保每天有固定的睡眠、起床时间。
⒉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⒊注意情绪调节:情绪波动可能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
四、沐浴护理⒈温水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
⒉腹部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五、中药疗法⒈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柴胡疏肝汤、大建中枢汤等中药汤剂来调理肠道功能。
⒉中药浴洗:将适合的中药材煮沸,放入浴盆中,患者坐浴,让皮肤吸收中药成分,起到调理肠道的作用。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⒈《便秘饮食指南》。
⒉《便秘热敷方法演示视频》。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患者:指因便秘症状就诊的个体。
⒉中医护理: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的护理措施,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等。
⒊膳食纤维:指存在于食物中的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胶质等物质。
⒋有氧运动:指通过提供充足氧气,让身体以氧为燃料进行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应用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
急性炎性反应 开始时 , 阑尾表 现充血和肿胀 , 壁内有水肿 及 中性多形核 白细胞浸润 , 黏膜出现小的溃疡 和出血点 , 浆膜 有少量渗 出。还可以发各 许发症 ( : 如 腹腔脓肿 , 大出血 , 穿 孔等 ) 。阑尾 的根部有一个投影在人 的体表 , 医学上称之麦 氏 点 , 麦 氏点 , (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 通常以脐 与右侧髂前上棘 连线 的中、 13交点为标 志。有时也 以左 、 外 / 右骼 前上棘连线 的中、 13交点 ) 氏点的压痛及反跳 痛是临床上急性 阑尾 右 / 麦 炎的重要体征 。急性 阑尾炎 是最常见 的急腹 症 , I 其 临床表现 为持续伴阵发 性加剧 的右 下腹痛 、 恶心 、 呕吐 , 多数患者 白细
观察组患者 的满意 度 和并发 症 的发生 情 况均优 于对 照
组, 两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 0 0 ) 见表 1 P< .5 , 。
3 讨 论
征 , 使患者左 侧卧位 , 人 右大腿 强度后伸 , 出现右下腹 疼痛加 剧 。有时可出现发烧 , 伴有厌食、 恶心 、 呕吐等症状 , 血中 自细 胞增加 , 中性细胞 比例 升高 。若体 温升高 、 腹痛加 剧 、 压痛增
11 一般资料 : . 本研究共 6 , o例 均为 2 1 0 0年 1 O月 ~ 02年 21 6月来源于长春 中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骨科疗 区腰椎 间盘 突出 症需手术治疗 的患者 , 3 例 , 2 男 8 女 2例 , 年龄 2 ~6 , 均 8 4岁 平 4 6岁。文 化 程 度 : 中 4例 , 中 1 初 高 2例 , 专 2 大 O例 , 科 本 2 2例 , 研究生 2例。病例纳 入标准为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行手术 治疗患者 ; 术前无便秘 病史 , 无肠 道疾患 , 无大 小便 失禁 。所 有 患者 均符合 病例 纳入标 准 , 随机 分为观 察组 和对 照组 , 各 3 O例 。将两组患者性别 、 龄、 年 文化 程度 、 病情及 用药 方案等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腰腿酸痛,固定部位疼痛,腰部僵硬,俯仰动作困难,舌质暗紫,或瘀斑,薄白或薄黄舌苔。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剧烈,不宜翻身,即使躺下也不减轻或加重,遇冷疼痛加重,热则减轻,伴有下肢活动受限,舌头肥厚。
轻而油腻的皮毛。
[3] 湿热痹痛证:腰、筋、腿痛,并伴有疮处热,或四肢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饮,苔黄腻。
[4]肝肾两虚证:腰腿酸痛久久,反复发作,乏力,劳累加重,卧下缓解;包括肝肾阴虚和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心烦不寐,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的症状如下:四肢不温,形寒恶寒,舌淡胖。
2.常见病/症状的护理(1)腰痛1.评估疼痛的原因、性质、腰椎活动、下肢感觉和运动。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躺在硬床上,保持脊柱挺直。
恢复期间,下床时佩戴护腰器进行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
建议先翻身侧卧,然后用双臂支撑,再慢慢起身。
避免使用腰部来防止身体姿势的突然变化。
3、做好腰腿保暖,预防感冒。
4.遵医嘱用中药贴敷、中药热烫、拔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腰部,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就医.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约为患者体重的1/3~1/2,也可根据患者耐受进度调整牵引重量。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止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2)四肢麻木1. 评估麻木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2. 协助患者按摩、敲击麻木的肢体,力度适中,提高患者舒适度,并询问其感觉。
3、保持麻木肢体温暖,引导患者开展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用中药熏蒸、中药塌方、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灼伤和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进行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条、卫中、成山等。
(3)下肢活动受限1. 评估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和步态。
对于肌肉力量下降、步态不稳的人,应做好安全防范,防止跌倒等意外。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起床和移动,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分析【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便。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从中医护理方案的原理和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与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揭示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势。
结论部分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临床应用、分析、原理、具体内容、应用效果、比较、优势、治疗地位、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凸出或突出导致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行动障碍和残疾。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和有腰背部劳损史的人群中,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方式的不当,年龄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增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顽固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这些治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且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护理方案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安全、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医护理方案的独特理论和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肯定。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分析。
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原理、具体内容、应用效果、与西医治疗方案的比较以及护理方案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来探讨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2.1-12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样本,按照入组序号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比较效果。
结果:护理8周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中医护理能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好转,可以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腰椎功能;护理效果作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发病基础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在生活中的发病率日益的增加,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髓核突出后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肌肉,患者会产生明显的腰背部以及下肢的疼痛、麻木等感受,影响活动功能。
在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必要治疗方法外,在护理工作中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治疗的辅助,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西医护理方法虽有固定的标准和方式,但是患者的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效果有限。
近年来,中医的特色理论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发挥出了明显的优势,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在“痹症”“腰腿痛”疾病范畴内,认为与劳损、气滞血瘀、肾气亏虚、风寒湿邪的侵入等因素有关[1-2]。
结合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认识,诸多的学者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中辅以中医护理技术可行,中医护理手段丰富、实施方便,且能够遵循整体观进行针对性调节,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研究则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的具体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1-12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样本,按照入组序号分组,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37-72岁,均值(62.14±0.14)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35-74岁,均值(62.16±0.15)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地基础护理,对患者开展生活方面上的指导和内容宣教,根据患者的治疗药物进行规范用药方法的指导。
术后便秘护理方案及措施
一、引言术后便秘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创伤、药物影响、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种原因,术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
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术后康复。
因此,制定合理的术后便秘护理方案及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术后便秘的成因1. 手术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蠕动减弱,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便秘。
2. 药物影响:术后患者常需服用镇痛、抗抑郁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
3. 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心理因素、饮食习惯等。
三、术后便秘护理方案及措施1. 饮食护理(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2)适量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3)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高热量食物,以免加重便秘。
2. 生活方式调整(1)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便,以减轻便秘症状。
(2)适当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刺激肠道蠕动。
(3)按摩腹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
3. 药物治疗(1)缓泻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开塞露等,以缓解便秘症状。
(2)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可适当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如润肠通便的中药。
4. 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2)建立信心: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5. 家庭护理(1)家属支持:鼓励家属关心、支持患者,共同参与护理过程。
(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术后便秘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四、注意事项1. 术后便秘的护理需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2.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积极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1.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3.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坐、站、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受凉。
(4)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4)推拿按摩:由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2)飞燕式:每日3-5次,每次保持30秒。
(3)倒走:每周5-7次,每次20-30分钟。
(4)其他适宜的运动,如游泳、太极等。
4.心理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巩固期:发病后3-6个月,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复发。
六、注意事项
1.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护理人员需具备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3.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
4.遵循医嘱,合理使用中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四、护理评估
1.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
2.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4.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五、护理周期
1.急性期:发病后1-2周,以缓解症状为主,加强生活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
2.恢复期:发病后2周-3个月,加强功能锻炼,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中医特色护理
(1)拔罐疗法:选取患侧腰部的穴位,如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采用留罐或走罐的方法,每周2-3次。
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排便适应性差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护理
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排便适应性差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护理作者:陈少华,邓丽丽,郑延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8期[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术后卧床患者排便适应性差的相关因素,运用中医整体观进行辨证施护以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将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患者卧床期间排便处理问题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通过中医辨证施护解决患者卧床期间排便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P[关键词] 腰椎手术;排便;适应性差[中图分类号] R681.550.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c)-140-02腰椎术后患者在其卧床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便秘,不仅会引起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增加排泄时的生理痛苦,还会直接危害到身体健康,是诱发心肌梗死、脑溢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我院2009年3~8月对80例腰椎术后卧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全面准确评估,针对个体差异,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让该类患者在卧床期间顺利排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8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脊柱科,择期行腰椎手术的80例患者。
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38例,腰椎滑脱12例。
1.2 排除标准①习惯性便秘患者。
②术后1.3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在卧床期间顺利排便,大便不干燥,1次/d或每2天1次为有效;排便没有规律,粪便干硬,每3天1次或次数更少,常伴有排便困难为无效。
1.4 中医辨证分析1.4.1 跌打损伤,气血离经腰部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率紊乱,西医学认为,由于手术时因牵拉、刺激、术后腹膜后血肿、水肿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和吸收受到抑制,易引起便秘。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递信息,调节机能活动的功能。
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单行走或站立1h以上时会出现腰腿轻度疼痛,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四个标准。
[3]杨改梅.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联合针灸推拿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089.
[4]戈阳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106-107.
[5]王安凤.推拿按摩与中医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24-424,425.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学中“腰痛”、“痹症”范畴,其主要病因为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经络不调、气血瘀滞、筋骨失养,血气不通而引起的,在中医护理中艾灸可以在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烫,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起到温筋通络、祛风除湿、活血行气的作用[6]。耳穴压豆法是通过刺激耳穴神门、交感、腰骶椎、皮质下、肝、肾等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另外再通过中药敷药活血化淤、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7]。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实施中医护理,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 7.腰托使用健康指导:
• (1)腰托选取及佩戴:腰托规格要与 本身腰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
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松紧以不产 生不适感为宜。
• (2)佩戴时间:可依据病情掌握佩戴 时间,腰部症状较重时应随时佩戴,
轻症患者可在外出或较长时间站立及
固定姿势坐位时使用,睡眠及休息时 取下。
• (3)使用腰托期间应逐步增加腰背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三)围手术期护理
• 1.术前护理
• (1)做好术前宣传教育与心理护理, 通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 取得患者配合。
•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 便及俯卧位训练。
•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方 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第12页
• (4)为患者选择适当腰围,指导 正确佩戴方法。
•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 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评定患者下肢 疼痛改进情况,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 行蹬腿、直腿抬高、五点支撑及飞燕 式等功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第15页
• (6)依据手术方式,术后1~3天帮助 患者佩戴腰托取半坐卧位或坐于床边, 适应体位改变后,慢慢练习下地行走, 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收腹,护 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 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 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第2页
•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 久,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 卧则减轻;包含肝肾阴虚及肝肾阳 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 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 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 6.加强腰背肌功效锻炼,要注意持之 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卧位直腿抬 高,交叉蹬腿及五点支撑、飞燕式腰 背肌功效锻炼,依据患者详细情况进 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阑尾又名蚓突,是一个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和回肠之间,其根部连接于盲肠的后内侧壁上,远端是游离和闭锁的,活动范围与位置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变化,受腹腔内系膜和其他脏器的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它的根部位置较恒定,3条结肠带向下,都延伸到阑尾根部,作为寻找阑尾的标志[2]。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3]。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大约1/3的患者就诊时阑尾已穿孔。
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
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安全出发,妊娠3个月内发病者,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患者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4]。
急性炎性反应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黏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
还可以发各种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大出血,穿孔等)。
阑尾的根部有一个投影在人的体表,医学上称之麦氏点,(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麦氏点的压痛及反跳痛是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患者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本病重要的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5]。
阑尾炎的诊断要点: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典型者腹痛多自中上腹部或脐周围开始,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有阵发性加剧。
右下腹阑尾点有局限性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后位阑尾可有腰大肌刺激征,人使患者左侧卧位,右大腿强度后伸,出现右下腹疼痛加剧。
有时可出现发烧,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血中白细胞增加,中性细胞比例升高。
若体温升高、腹痛加剧、压痛增重及局部体症明显,可能发生阑尾坏疽或穿孔。
如可触到压痛包块,则可能阑尾穿孔后,周围形成脓包[6]。
据估计,每一千个居民中每年将有一人会发生急性阑尾炎。
一般综合医院统计,急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约占同期腹部外科住院总数的10% 15%,仍是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急性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从出生的新生儿到80 90岁的高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见,尤其是20 30岁年龄组为高峰,约占总数的40%。
性别方面,一般男性发病较女性为高,男ʒ女=2 3ʒ1。
有统计表明,在青春期以前两性发病率相等,成年后男性发病率有所下降。
阑尾炎发病与职业、地区和季节无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阑尾炎的围术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4参考文献[1]于占武,刘顺寿,王寒冰,等.外科治疗老年阑尾炎40例的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126.[2]王斌全,赵晓云.人性化护理的历史背景[J].护理研究,2010,22(11):93.[3]曲丽萍.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68(12):186.[4]陈兰,莫珍,赵明锦.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15(3):76.[5]闫秋玲.76例急性阑尾炎护理分析[J].河北医药,2009,19(16):165.[6]李光,李安富,康丽艳,等.急性阑尾炎35例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10,(4):98.[收稿日期:2012-04-06编校:王丽娜/郑英善]应用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王艳华1,王艳丽2,刘兴山1(1.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省中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规范化方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的效果。
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的患者随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当患者出现便秘时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及便秘不适症状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便秘及便秘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便秘;便秘不适症状;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通讯作者:刘兴山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1]。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反复过劳或跌仆损伤所致。
患病后过劳、久病气血阴津亏虚;忧愁思虑,情志失和;风寒湿邪侵入导致阴寒凝滞极易发生便秘特别是术后患者由于术前神经根、马尾神经长期受压,术中脊髓受到刺激,术后受麻醉剂的影响,术区组织水肿、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多种因素更易导致患者出现便秘[2]。
便秘可导致腹胀、厌食、腹压增高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等,患者的痛苦程度甚至高于手术创伤,严重影响康复,也可导致本病复发[3]。
因此,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非常重要。
基于上述理论前提,笔者在骨科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探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切实有效的中医整体护理的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最后形成切实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以此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60例,均为2010年10月 2012年6月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疗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8 64岁,平均46岁。
文化程度:初中4例,高中12例,大专20例,本科22例,研究生2例。
病例纳入标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无便秘病史,无肠道疾患,无大小便失禁。
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用药方案等进行比较,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护理均自手术前1周开始。
对照组按骨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即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术前练习床上排便、当患者出现便秘时给予对症处理。
观察组实施中医规范化护理:①健康宣教;②饮食调护;③情志调节;④术前训练床上排便;⑤增加腹部肌肉力量及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训练;⑥腹部推拿按摩;⑦指压相关穴位;⑧针刺相关穴位;⑨辨证实施药物通便;⑩中成药治疗。
1.3评价:①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食欲差。
观察患者有无烦燥、焦虑等便秘不适症状。
检查腹壁紧张度,触摸左下腹有无包块,听肠鸣音。
如出现腹胀、腹痛,3d内无大便即可判定为便秘。
②严格记录术后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形态及术后14天内发生便秘情况及由便秘引起的不适症状。
2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便秘及便秘不适症状发生率情况,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例(%)]组别例数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术后第10天术后第14天对照组3019(63)13(43)4(13)2(6)观察组303(10)①2(6)①0(0)0(0)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表2两组患者便秘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例(%)]组别例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焦虑切口疼痛对照组3014(46)19(63)13(43)20(67)13(43)观察组302(6)①3(10)①2(6)①3(10)①10(33)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3讨论从表1、表2可以看出,对观察组实施中医规范化护理后,90%的患者术后第3天未发生便秘[4],3例发生便秘,对照组患者术后第3天便秘的发生率为63%,术后第14天仍有2例发生便秘。
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6天观察组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患者术日至术后第14天因便秘导致的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烦躁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术后切口疼痛两组未见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术后应用镇痛泵有关。
提示对腰椎间盘术后便秘实施中医规范化护理方案能有效减少便秘及便秘引发的不适症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5]。
对腰椎间盘术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规范化方案的作用:①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及保持排便通畅的重要性,配合治疗与护理;②饮食调护:多食高纤维素和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多饮水,常服蜂蜜、牛乳,忌食辛辣,根据中医的便秘分类进行辨证调护;③情志调节:通过细致的观察,全面掌握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思、忧、悲、恐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排便不畅。
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6];④术前训练床上排便:使患者在手术后卧床阶段能适应床上排便;⑤指导定时排便训练:嘱患者每天早餐后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做排便动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⑥增加腹部肌肉力量及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腹式深呼吸,4次/d,30min/次,腹式呼吸后做提肛运动,每天数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⑦腹部推拿按摩:以患者脐为中心,在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进行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均匀有力,避免暴力,可促使结肠上端粪便向下移动,5 10min/次,4次 6次/d,按摩在饭后进行[7];⑧指压相关穴位:两手重叠,用大鱼际或小鱼院按压神阙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压15 20次,还可用手指点穴,每穴1min,穴位可取支沟、大肠俞、气海、曲骨、关元、长强等。
⑨针刺相关穴位:据中医的便秘分类取适当的穴位,热秘者,可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用泻法,以泄热通便;气秘者,可取穴大肠俞、天枢、中脘、行门、期门,用泻法;气虚便秘者,可取穴大肠俞、脾俞、胃俞、天枢等穴,用补法;冷秘者,可取穴肾俞、上巨俞,用补法,并炙神阙、气海,以温通下焦。
⑩辨证实施药物通便:清热通腑法:大承气汤;理气导滞法:大柴胡汤;益气通腑法:黄芪汤(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养血润肠通腑法:黄龙汤(大黄、枳实、厚朴、人参、当归、桔梗、芒硝、甘草、生姜、大枣);温阳通便法: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8]; 瑏瑡中成药治疗:牛黄清胃丸,麻仁润肠丸,麻仁软胶囊,舒秘胶囊,知柏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