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3.7 病毒 教案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3.7 病毒 同步课件
甲烷细菌——沼气 少数细菌使人生病:痢疾杆菌——痢疾;
肺炎双球菌——肺炎 食品变质:软腐病细菌——蔬菜腐烂;
枯草杆菌——食物变质 固氮作用
有利于物质的循环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氮循环)Fra bibliotek二、真菌:
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酵母菌的结构:
方 的木本、草本植物中吸收。
式
草菇:草腐菌
香菇:木腐菌
蘑菇的营养方式
2、共生菌类 靠活的树木供给养分,且树木和菌类双
方互利。如松口蘑、牛肝菌。
真菌:
分为 单细胞 真菌和 多细胞 真菌。 有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
细胞内无 叶绿体 ,故营 寄生 或 腐生 ;
主要进行 孢子 生殖。
3、蘑菇
蘑菇的形态结构特征(伞状食用菌)
蘑菇:由 菌丝组成。 地上部分:菌盖和菌柄(也叫 子实)体
地下部分:菌丝呈疏散排列
香菇(伞状) 双孢菇(伞状)
蘑 蘑菇不含叶绿体,是异养型生物,它们
菇 的营养方式,主要有2种类型:
的 营
1、腐生菌类。大部分蘑菇属于这种营
养 养类型。它们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枯死
5、真菌与人类关系
• 食品:酵母菌——面包、啤酒、葡萄酒; 蘑菇——食用
• 药品:青霉——青霉素; 药用真菌(冬虫夏草,灵芝)
• 疾病:某些真菌——体癣等疾病 • 毒蘑菇——食物中毒 • 有利于物质的循环
细菌、真菌和病毒
一、细菌:
1、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和核物质——遗传物质(无成形 细胞核)。
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
自养
2、营养方式:
初中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初中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教学内容:病毒的定义、结构和特点、传播途径、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等。
教学目标:
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危害。
3. 意识到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病毒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 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2. 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病毒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二、讲授(15分钟)
1. 教师通过讲解PPT,介绍病毒的定义、结构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危害。
三、讨论(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病毒的预防方法,并进行汇报。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并查找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症状和治疗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病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预防病毒感染的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病毒的知识。
《病毒》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病毒》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定义、结构和分类。
2. 了解病毒的寄生生物、感染方式和病理反应等基本知识。
3. 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利用知识探索病毒的特性。
教学重点:病毒的分类和病毒感染机理等难点。
教学准备:1. 课件、PPT等教学工具。
2. 展示病毒图片等教学材料。
3. 实验器材、药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病毒通过感染机器来复制自己,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展示病毒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危害。
二、新知预览(10分钟)1. 介绍病毒的定义,指出病毒不是真正的生命体。
2. 介绍病毒的分类和结构,显示病毒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病毒的形态。
3. 介绍病毒的寄生生物和感染方式,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三、知识精讲(30分钟)1. 病毒的分类:病毒按照其基因组的类型进行分类。
可分为核酸病毒和类病毒两大类。
核酸病毒包括双链 RNA 病毒、单链 RNA 病毒、双链 DNA 病毒、单链 DNA 病毒四种。
类病毒包括病毒样微生物和噬菌体等。
病毒主要由病毒壳和病毒核酸组成。
病毒壳分为头壳和尾壳,有些病毒还有额外的外鞘和膜包裹。
病毒核酸分为 DNA 和 RNA 两种。
3. 病毒的寄生生物和感染方式:病毒寄生于细胞内,感染方式包括呼吸道、口腔、消化道等。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
四、实验探究(20分钟)展示实验装置及说明,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病毒的感染机理。
五、问题解答(15分钟)利用案例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病毒会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什么影响?2. 病毒的分类和结构特征是什么?3. 病毒的感染方式及病理反应是什么?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病毒的定义、结构和分类等基本知识,明白了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影响,并掌握了病毒感染机理及其基本特征。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七节 病毒》课件
第十三章 第七节 病毒
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病毒的名字 课前演讲:
微生物的发现
一、病毒的发现
德国科学家麦尔 1886年
烟草花叶病
一、病毒的发现
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
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 推想此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 1892年
麦尔的推想成立吗?
推测:此病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
五、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单 一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必须 寄生在活细胞内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游离于细胞外的遗传物质。
如果得了艾滋病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得了艾滋病会有什么后果?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会 和艾滋病有关吗?
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烟草花叶病毒病
细 菌
烟草 花叶 滤菌 液
一、病毒的发现
1.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2.体外不能繁殖
荷兰的拜耶林克 1898年
3.只能在活的植物体组织中 繁殖
4.以液体形式存在
发现了新的生物—“Virus”
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 斯坦利第一次获得了病毒的 结晶,并证实它的主要成分 是蛋白质和核酸。
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
二、病毒的基本特征
A疱疹病毒、B昆虫多角体病毒、C流感病毒; D烟草花叶病毒;E噬菌体 F腺病毒、G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的 形态
杆形
球形 蝌蚪形
杆形病毒
球形病毒 蝌蚪形病毒
三、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 核酸
类病毒
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共价闭合的单 链RNA分子,呈棒状结构
四、病毒的繁殖
只 能 在 活 细 胞 内 生 活
考考你: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病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病毒,说出病毒的大小、常见形态、种类。
(2)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生活方式)(3)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收集分析文字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病毒的结构特征、生命活动特点。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自制的病毒模型。
2.收集各种病毒的图片及宣传画,与病毒生活有关的录相。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联系现实社会生:置疑:这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什么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危害?课前预习情况反馈-师生评价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病毒性疾病的信息,参与到课堂中。
从生活实际入手,提出问题,创设学生探求新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收集资料、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评价,保护学习积极性。
二、探求新知病毒的发现过程师:播放病毒的发现过程录相生:分析实验过程师生:病毒发现过程的启发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说出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分不开。
培养学生有效阅读培养科学探究分析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合作探究—病毒大小、形态生:病毒有多大、形态?1.病毒十分微小,只有10-300纳米2.病毒的常见形态:鼓励学生语言表达,略讲,重评价,体验快乐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描述能力。
思维创新--病毒的结构师:病毒如此微小,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特点?生: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初中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初中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并了解病毒对人类和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病毒的定义、结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病毒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或教科书相关内容。
2. 病毒模型或图片。
3. 活动卡片,用于分组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起初知识,简单复习细菌和真菌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中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
二、学习(25分钟)
1. 展示病毒的图片或模型,介绍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探讨的问题,互相交流观点,并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
三、总结(10分钟)
1. 整理各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相关作业,加深对病毒的了解。
2. 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程将病毒引入到初中生物课堂中,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界中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区别。
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的认识,增加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初中生物教案病毒
初中生物教案病毒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组成结构;
2. 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危害;
3. 掌握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组成结构;
难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危害。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组成结构
-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病毒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微小和简单的结构;- 讲解病毒的生物特征,包括核酸、蛋白质等组成成分。
2.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的危害
- 分析病毒传播的途径,如呼吸道、消化道等;
- 讲解不同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和可能引发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3.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 探讨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人群等;
- 强调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四、教学辅助手段:
图片、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
1.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听取学生对预防病毒感染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延伸:
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地参观相关医疗机构,加深学生对病毒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病毒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能够保持卫生习惯,避免病毒感染,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人的健康。
京改版八年级下册:13.7病毒导学案(无答案)
B.人类病毒
C.植物病毒
D.细菌病毒
5.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
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
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
D.大肠杆菌和青霉。
2 .病毒的结构
〖讨论1〗病毒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植物、动物细胞结构一样吗?
〖讨论2〗三类病毒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 .病毒的生命活动
(1)生活方式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的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繁殖方式
病毒在侵染寄主的细胞后,借寄主细胞_____________大量新的病毒。
3.动物细胞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课学习:
(一)生活观察——我质疑,我思考
1.同学们一定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疾病,那么,你知道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吗?
2.病毒与细菌是一类生物吗?病毒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预防病毒性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病毒对人既有利又有害的认识,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学科:生物班级:初二授课时间:2018年4月9日姓名:
课题
病毒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13.7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病毒的相关知识。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进行创新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病毒感染细胞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病毒吗?他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病毒的基本特征,包括其非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特点。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探究病毒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共同总结病毒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病毒感染细胞的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繁殖过程。
2.通过播放病毒感染疾病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病毒感染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研究的乐趣和挑战。
4.通过展示病毒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关于病毒的研究任务。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十三章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七节 病毒》课件
艾滋病病毒 SARS病毒
人类对病毒的利用:
狂犬病和狂犬病毒
给狗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病毒电镜照片 人感染狂犬病 (放大150 000 倍)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饲养的猫、狗等 宠物,一定要在相应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
造福人类
利用病毒制造新型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危 1、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害 2、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
4.在专一的细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菌。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 8.病毒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比如癌症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 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1、用于医学上的预防接种。 利 2、制造出高效的新型生物农药。
用
3、在基因工程中发挥着大作用。
病毒对于人类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看待,还要与这个敌人同 时也是朋友继续深入交往下去,知彼知己,才能造福人类!
谈谈收获
Ebola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 果的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 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 ),是引
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 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
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 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 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 例中,死亡率高达88%。 被称
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
毒”。是“世界上最神秘 的六种病毒之首”。
电镜下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
酵 母 菌
动 物 细 胞
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三章第七节病毒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病毒相关的图片,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噬菌体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体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体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兴趣。
1.学生对病毒的认识程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关于病毒的一些信息,但可能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病毒,澄清误区。
2.学生的认知能力: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需借助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病毒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繁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方法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病毒相关知识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价值观:通过学习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树立防范病毒侵害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病毒性疾病防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13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手段,加深学生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病毒防治实例,如家庭消毒、个人卫生习惯等,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思考题:结合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探讨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此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病毒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主要包括病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等方面的题目,旨在检测学生对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2.撰写一篇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分析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并探讨病毒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病毒》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病毒知识的重要性;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病毒繁殖过程、感染机制等难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病毒繁殖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等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一种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的防治方法,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该病毒防治措施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病毒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2.关注病毒感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远大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3.7 病毒 参考课件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发酵:缺氧时能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和二氧化碳
(2) 霉菌
霉菌是多细胞的真菌。食品、皮革、布匹等保存不 好都有可能生长霉菌,引起发霉。较常见的霉菌是 青霉和曲霉。
繁殖:孢子生殖
(3)蘑菇
子实毒菌
双孢蘑菇
(4) 真菌的营养方式
真菌和病毒
二、真菌
• 真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分布广,与人类 的关系极为密切。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 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和蘑菇。真 菌已经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1)酵母菌
形态:卵形 结构:单细胞个体;具有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成形的细 胞核,细胞质里面有
明显的液泡,与植物细
小结:
1、 细菌:形态、结构、营养、生殖、作用 酵母菌:形态、结构、生殖
2、真菌 霉菌:种类、生殖、与人类关系 蘑菇:形态、生殖、与人类关系
3、病毒:种类、结构、作用
大多腐生生活;少数寄生生活
(5) 真菌与人类关 系
(1)食品:酵母菌——面包、啤酒、葡萄酒; 蘑菇——食用 (2)药品:青霉——青霉素;药用真菌(冬 虫夏草,灵芝) (3)毒蘑菇——食物中毒 (4)有利于物质的循环
三、 病毒
(1) 种类:病毒无细胞结构,称非细胞生物。
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组成简单。病毒 粒体中仅含有一种蛋白质及核酸。它们必须在活
细胞中才能生殖。因此根据宿主的不同,有动 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 体)等多种类型。
(1) 结构
•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组成的内核,没有细胞结构。
(2) 病毒与人类关系
害处: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 康;和经济作物、家禽家畜及破坏 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下册-13.7 病毒 探究课件
脊髓灰质炎病毒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叶病毒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 蛋白质外壳 和 遗传物质内核 构成。
病毒与细菌、真菌的区别: 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
2、病毒的类型:
病毒类型
寄生部位
4、形态
5、病毒与人类关系
• 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 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 • 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
口蹄疫病毒
• 治疗疾病,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 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 菌感染化脓;用病毒防止手术后病人长 伤疤等。
• 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如利用 多角体病毒防治松毛虫、粘虫等,即达 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人畜健康和环境 又完全无害。
细菌、真菌和病毒
复习: 1、细菌是 单 细胞个体,它的细胞由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和 核物质 构成,没有成形 的 细胞核 。有些细菌还有 鞭毛 和 荚膜 。
2、真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似,都有 细胞壁 、 细胞膜 、细胞质和 细胞核 ,但没有叶绿体 。
三、病毒:
SARS病毒(冠状病毒)
不同类型AIDS病毒
④二氧化碳和酒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最终作用是( D)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12、在以下叙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
别的是( C)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 C.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繁殖 D.个体十分微小
八年级生物下册 13.7 病毒导学案 北京课改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13.7 病毒导学案北京课改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下册13.7 病毒导学案北京课改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下册13.7 病毒导学案北京课改版的全部内容。
13.7 病毒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三章第六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病毒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_______组成.2.生物界千姿百态,生物种类极其繁多,个体差异很大.但绝人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三、预习检测1、不断侵害婴幼儿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以下对这种肠道病毒推断错误的是( )A.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营寄生生活C.其个体比细菌更小D.它不含蛋白质2、病毒的外壳和内部的组成分别是()A.蛋白质、淀粉B.蛋白质、遗传物质C.遗传物质、遗传物质D.淀粉、遗传物质3、下列关于对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细胞结构B.有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C.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除____________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____________单位.二、随堂检测1、2016年6月2日清华大学课题组的一项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蛋白的清晰结构,从而为干预、治疗埃博拉病毒打开了新大门.埃博拉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没有生命特征B.没有蛋白质C.没有遗传物质D.没有细胞结构2、以下没有细胞结构的是()A.大肠杆菌噬菌体B.破伤风杆菌C.草履虫D.金针菇3、某地千名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引发手足口病,疫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列关于EV71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个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C.能使人致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D.通过分裂生殖参考答案预习案1、D2、B3、A探究案1、D2、A3、D。
病毒-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病毒-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知道病毒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掌握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病毒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种什么生物,并简单介绍病毒的一些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病毒的基本特征(40分钟)(1)病毒的定义和分类讲解病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组成结构、形态和生存环境,并通过学生合作对病毒进行分类。
(2)病毒的感染与传播讲解病毒感染与传播的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昆虫媒介等方式,并让学生掌握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方法。
3. 病毒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0分钟)(1)病毒对人类的影响讲解不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包括感冒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让学生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2)病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病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致病病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例子等。
通过课堂报告,让学生了解病毒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从小做环保卫士。
4. 总结与检测(20分钟)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各种形式进行总结和检测,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病毒的基本特征、分类、感染与传播方式、病毒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方式,认识病毒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合作对病毒进行分类,让学生深入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并掌握较为复杂的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病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后记本次教学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并了解病毒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和预防病毒感染的意识。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应更加注重针对性,凭借实践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2.让学生认识病毒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发那杆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病毒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态度。
2.通过对病毒危害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与防病毒性疾病的良好卫生习惯,并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通过病毒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的认识,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其种类等
【教学过程】
附录1: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间接的证明了病毒的存在。
烟草有一种病毒,称为
烟草斑纹病。
病叶颜色不均匀,成斑纹状,叶面多皱。
伊凡诺夫斯基发现,如果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涂到健康叶上,健康叶很快也要发生斑纹病。
但如果将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
伊凡诺夫斯基认为,并叶汁中必然会有导致发病的“细菌”。
于是他用细菌陶土过滤器将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
将过滤得来的无菌叶汁擦到健康叶上。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滤过得病叶汁也能引起斑纹病。
他认为有两种可能:1.这种细菌太小,能通过陶土滤器;2.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存在于滤液中,可以致病。
他后来的实验证明,滤过叶汁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由繁殖增生的能力。
因此他确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个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细菌”。
从此后人们便称这种病原为“滤过性病毒”,简称为“病毒”。
1935年,烟草花叶病毒被分离出来了,并被纯化为结晶。
如果把结晶的病毒再注入烟草中,病毒就恢复活性,繁殖增生,而使烟叶患病。
从此人们才完全肯定,病毒和细菌是截然不同的。
病毒能成为结晶,说明病毒不是细胞,而是比细胞小得多、不具备细胞形态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