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城市化过快发展的负面效应的启示

合集下载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推荐五篇)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推荐五篇)

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推荐五篇)第一篇: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sunshine论当前拉美国家的社会问题吴国平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政治经济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社会问题日趋恶化。

有人把当前拉美严重的社会问题描述为“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1993年末和1994年初拉美发生的2次暴力事件表明,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

其一,1993年12月中旬在拉美的南铂阿相廷的北部省圣地亚哥一德埃斯特罗,市民们走上街头,捣毁了省府、省议会和法院的一些办公室。

其二,1994年元旦,在拉美北端墨西哥的恰帕斯州,武装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一夜之间占领了该州的6个市镇。

恰帕斯州的枪声向拉美国家发出警告:为避免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中美洲化,防止局部冲突在拉美地区或一国范围内迅速蔓延,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已刻不容缓。

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战后拉美经济的高速增长,曾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地区的社会问题。

由于产生社会问题的机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拉美在80年代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后,社会问题又日趋严重,并出现新的特点。

(一)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拉美各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

60~70年代,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贫困化问题曾经得到缓解。

进入80年代后,随着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加剧,贫困化问题日益严重。

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下降,将1989年的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同l980年比较,在拉美各国中,下降幅度最小的为2.4%,幅度最大的高达37%1。

富有者的收入保持稳定,有的甚至有所增加。

而经济衰退造成的损失,则通过各种渠道转嫁给其他社会阶层,致使广大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大幅度下降。

如90年代初期的巴西,占人口10%的富有者,其收入是最贫困者的23倍,也就是说,少数富有者的收入占全国居民总收入的40%,在阿根廷、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委内瑞拉,富有者的收入比最贫困者的收入高10~12倍2。

非洲和拉美国家城市化的弊端及其启示

非洲和拉美国家城市化的弊端及其启示
城市化率年均变动 ( %)
2o 05 23 00 l5 9 O一2 o o5 2o 0 5—2 3 oO
世 界
52 2 29 4
2 2
56 2 27 6
2 3
56 4 37 4
3 1
11 .7 16 .2
19 .6
0 1 .6 10 .5
1 1 .8
资料 来 源 :0 5 界城 市 化 展 望 , N. 20 世 U
伴 随着 城 市人 口的迅 速 增 加 , 洲 和 拉 丁美 非 洲 的城 市化 水平 ( 城 市 化 率 ) 断 提 高 , 即 不 特别 是
分别 高达 4 2 %和 3 3 % , 远超 过 同期 发 达 国 .9 .1 远
率预计 只有 0 1 % 、.5 .6 10 %和 1 1%。具 体 情 况 .8
见表 1
表 1 15 —23 世 界 各 大 洲 的 城 市 人 口和 城 市 人 口年 平 均 增 加 率 9 0 00年
近些 年来 , 展 中 国家 的城 市 化 速 度 发 展 迅 发 速 , 市 总人 口不 断 提 高 , 城 总体 看来 , 速 超 过 发 增 达 国家 , 而其 中非 洲 和拉 丁美 洲 的城 市 人 口增 加 率分 别位 居世 界第 一 和世 界第 三 。在 15 9 0—20 05 年间 , 非洲 和拉 丁美 洲 的城 市 人 口年 平 均 增 加 率
家 所在 的欧 洲 、 北美 洲 和大 洋洲 , 者 的数据 分别 后 是 : .7 、 .2 1 1 % 1 6 %和 19 % ; 计 在 20 .6 预 0 5—2 3 00 年 间 , 洲 和拉 丁 美 洲 的 城 市 人 口年 平 均增 加 率 非 将分 别保 持 在 3 0 % 和 1 3 % , 未 来 的 2 .4 .5 而 5年 问, 欧洲 、 北美 洲 和 大洋 洲 的城 市人 口年 平均增 加

拉美经济40 年来起伏波动的启示

拉美经济40 年来起伏波动的启示

拉美经济40年来起伏波动的启示苏 振 兴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尽管自2003年起有所回升,但前景仍然很不确定。

1980~2001年,拉美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仅2.4%,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0.5%,既低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和1.4%),也低于本地区1960~1980年期间的增长率(分别为5.5%和2.8%)。

最近两年,拉美经济学界为破解经济低迷的困局,纷纷从拉美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进行研究,着重考察要素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得出结论:从1960~2002年长达43年的拉美经济增长过程来看,劳动力要素对增长率的影响变化不大,资本积累(主要是公共投资下降)是1980年之后经济增长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一 拉美12国1960~2002年人均GDP增长的变化阿根廷等12个拉美国家(占拉美地区GDP近90%)1960~2002年人均GDP增长率变化如下。

表1 拉美12国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1960~2002 1960~1980 1981~2002 阿根廷0.9 2.6 -0.6玻利维亚 1.0 2.3 -0.3巴西 2.2 4.6 0.1智利 2.5 1.6 3.2哥伦比亚 1.8 2.6 0.9哥斯达黎加 2.0 3.1 0.9厄瓜多尔 2.0 5.4 -0.2墨西哥 2.1 3.7 0.6秘鲁0.7 1.8 -0.2多米尼加a 3.2 4.7 3.0乌拉圭0.8 1.5 0.1委内瑞拉0.1 1.6 -1.3非加权平均 1.6 3.0 0.5注:a指1965~2002、1965~1980、1981~2002三个时段。

资料来源:Andrés Solimano y Raimundo Soto, 2003.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根据上述统计资料做出如下判断。

(1)拉美地区1960~2002年人均GDP年均增长1.6%,低于20世纪美国的2%和世界的1.7%,意味着拉美人均收入翻一番需要将近50年的时间。

拉美国家城市化教训及其启示

拉美国家城市化教训及其启示
就饿死 ” 。 ( ) 美 国 家的 逆 城 市化 。2 三 拉 0世 纪 口 的 增 加 ,棚 户 区和 贫 民 窟 面 积 不 断 扩 农 民流入城市 , 转化为城市流 民。中国耕
八十年代 之 后 ,与欧 美发达 国家 有些类 大 。 例如 , 巴西的圣保罗, 居住在贫民窟 的 地面积锐减, 十五 ” “ 期间中国耕地面积减
年代和九十年代 , 上述 四个国家的城市化 期,百万人 口的大城市 由 7个 增加到 4 8 2 0世 纪 初 ,拉 美 国 家 城 市 化 发 展 还 率 都 已经 达到 7 %和 8 %以上 的水 平 , 个 , 0 O 某些拉美国家 的首位城市 也发展 到超 很 缓慢 , 城市 ( 2万人 以上2 % 级程度 ,墨西哥城的人 口达到 l4 0万 , 人 0 0 ,0 的国家只有阿根廷、 智利 、 乌拉圭和 古巴, 和 3 %左右 , 成 为世 界 城 市 人 口最 多 的 城 市 , 西 的 圣 巴 0 拉美其他国家同样也 出现了

拉 美 国家 城 市 化 的 教训
( ) 市化 与工业化发展相脱 节. 一 城 在 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中, 工业 化对城市
化 的促进 作用 并不像欧美发 达国家那样 资料来源: 田春生等. 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02 20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0 1年 l 1月号下( 总第 4 9期) 2
市, 正规部 门就业机 会有 限, 造成 大量失
. 5 . 9 虽然 拉美发展中 国家 在八十年 代与 化率提高 1 %~1 %的城市化 目标 。还
甚至强 业人 口,大量新移 民在非正规部 门就业, 欧美发达国家 一样经历 了 “ 逆城市化 ’ ’ 现 有一些城市大 幅度扩大城区面积 , 其平 均收入 甚至 低于贫 困线 ; 其次 , 政府 象 , 但是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欧美 国家 迫农 民迁入城市 。这种不顾 经济发 展现 逆城市 化 ” 要在于产业 结构的正常 状 ,一味追求 政绩 的人 为城市化现象 , 主 是 无力提供基本 的生活与服务设施 , 导致贫 的“ 而拉美 国家的“ 逆城市化 ” 则是由于 与经济发展规律相脱节 的, 有必要采取措 困人 口增加 ; 三 , 第 首位城市环 境恶化 问 调整 , 题严 重 , 空气污 染严重 , 工业废 水废气 不 大城 市房屋价格的上升 、 贫困人 口实际收 施 防 治这 种现 象 的 蔓延 。 经 处理排入 河流 ,严 重威胁着 人们 的健 入的下降和 当时政府 的政策有关。 在七十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2012.7CONTEMPORARY WORLD57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王友明/文拉美是较早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但由于奉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地区。

拉美跌入“陷阱”的教训值得谨记和汲取,其应对措施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一词最早出现在《时代周刊》记者米切尔·斯库曼撰写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文中,[1]作者指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一种“陷阱”现象经常发生,即社会矛盾凸现,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犹如跌入陷阱,难以自拔。

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熟知和应用,成为学术界论述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常用语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总结及对概念的解读和诠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与外延日益完善和丰富。

目前,该概念较为完整的意义是指,“一国经济跨越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门槛’后,经济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实现翻番。

但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后,受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开始迟缓甚至长期停滞,社会分化趋势加快,社会风险随之积聚,社会运动频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进入人均10000美元的高等收入阶段,整个国家跌落经济停滞、社会失衡的陷阱。

”[2]“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特征通常表现为: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裂痕扩大并行。

发展目标偏重于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目标,导致两级分化,产生“有增长而无进步”的现象。

二是区域发展失衡,城市化与边缘化并行。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反而呈现扩大趋势,出现“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现象。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36 CON T E MP ORA R Y WOR L D
2O1 7. 3
当 代 世 界
2 0 1 2 年1 2 月1 9 日.阿
根 廷 劳 动 者 总工 会 和 阿 根 廷 劳 动 者 中央 工
会的数千人在首都 布
宜诺斯艾利斯举行联 合 大 游 行 ,表 达 对 政 府经济政策的不满 ,
年代 开始 .发展 陷入 境 .至今 仍徘 徊在 中等 收 入水 半 。有 人称这 一现 象
为 “ 拉 美陷阱” 。“ 拉美陷 阱”的形成既
有特殊 史根 源 ,又有深刻现实原 。
拉 美 各 国扶贫 减 困取得 成效 ,但 其 至 今 仍足公 认的 贫富差距 最悬殊 地 区。
四 是 政 治 社 会 动 荡 不 安 。2 0世 纪9 0年 代后 半 期 以 来 ,拉 美 地 区 先 后有 五 国的六 位 民选 总统 在 民众抗议 浪潮 中被 迫 下台 ,个 别国家 甚至 一 年 内先 后更 换五 位 临时 总统 ;多国发生 军事政 变 ,个 别 国家总 统被 迫 流亡 国 外 ,或遭 反 对党 弹劾 。地 区 国家普 遍 社 会 治 安 不 靖 , 民众 反政 府 抗 议 示
速 增长 的 同时 ,也 造就 J 国 企部 门的 低 效和腐 败 、 国内经 济无 法 对变化 的
国 际市场 做 出迅速 反 应 、工 、 世制成 品 缺乏 国际竞 争 力等严 重 消极 后 果 。而
农, l k  ̄ ' l - 技 化义 因上地 高度 集 中, 不仪
限 制 中 小农 户的发 蜒 ,而 且将农 村
数始终在 0 . 5上 下高 位 徘 徊 ,普 遍 高
于其他 发展 中 国家。2 0 0 2年 , 占地 区 总人口 3 0 % 的最贫 困人 U仅 占国民收 入的7 . 5 %,而 人 口 占 1 0 % 的最 富 人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改革的失败与启示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改革的失败与启示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改革的失败与启示引言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普遍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主张私有化、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限制政府干预经济。

然而,在拉美国家的实践中,新自由主义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本文将探讨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改革的失败原因以及为其他国家改革提供的启示。

主体1. 经济衰退和贫富差距扩大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市场自由,即降低关税、打破垄断、减少国家干预等。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措施在拉美国家导致了经济衰退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a. 贸易自由化导致产业挤压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贸易自由化,即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然而,拉美国家的产业并不具备与国际竞争相匹配的竞争力,当外国产品涌入市场时,本土产业往往面临挤压和垮台的风险,导致大量失业和经济衰退。

b. 收入分配不公新自由主义的市场自由化也带来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下,大量国有企业被私有化,这使得财富集中到少数富人手中,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却没有同步增长,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 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拉美国家引发了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并对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a. 政府社会福利削减新自由主义追求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就意味着削减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这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急剧下降,使得那些依赖于政府福利的弱势群体受到了打击,触发了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引发了社会动荡。

b. 贫困问题的恶化新自由主义改革中的经济衰退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导致了贫困问题的恶化。

失去工作的人们陷入了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3. 启示及教训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向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教训。

a. 宏观经济政策的均衡新自由主义注重市场自由、减少国家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对经济的调控。

在实施改革时,政府需要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经济衰退。

拉美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拉美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拉美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及启示郑文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200092)[摘要]拉美的城市化改变了该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很多方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失误,留给后发展国家许多教训和思考。

[关键词]拉美;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化过程是严峻的发展问题,代表着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关键的环节和艰苦的阶段,并且无可避免。

拉美的城市化改变了该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很多方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失误,留给后发展国家许多教训和思考。

一、拉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在二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村传统部门的推力和城镇现代部门的拉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现代部门对人口的拉力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大多数拉美国家先后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的工业化主要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出口自然资源、初级产品、农产品,推行替代进口,建立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

为了支撑这一发展模式,拉美国家采取高关税壁垒、实行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强制性措施。

这一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时,所反映出的缺陷和弊端也是比较明显的:第一,国内市场保护过度,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业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对外国资本缺乏驾驭能力,没有把跨国公司纳入为本国经济服务的轨道,发挥其在出口方面的巨大潜力,带动本国工业部门的发展。

第三,拉美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一般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使用劳动力。

然而,拉美国家鼓励现代部门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加之始终没有摆脱技术依赖,许多部门先进技术、设备、部件等投入品均依赖进口。

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主要是不符合拉美的实际情况的劳动节约型技术,降低了正规就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CONTEMPORARY WORLD36“两个主义研究”专栏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国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强调政府主导作用,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经济一度持续高速增长,但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陷入困境,至今仍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

有人称这一现象为“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的形成既有特殊历史根源,又有深刻现实原因。

“拉美陷阱”的突出表征一是经济低迷起伏。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年均GDP 增长率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为1.2%、–0.9%,90年代分别为3.2%、1.4%。

虽然2003—2008年有所恢复,分别达4.8%、3.4%,但近年又步入下行轨道,个别国家甚至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二是发展能力下降。

1980—2002年,拉美地区12个主要国家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的年贡献率,除智利为1.5%外,其余为零或负数。

这说明,近22年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生产力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

究其原因,既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误、经济社会政策失调有关,也受其政治制度无法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以及政治腐败深刻影响。

关于“拉美陷阱”的几点启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陈湘源/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3.009三是社会分化严重。

1980—2002年间,拉美地区贫困人口从1.35亿增加到2.14亿,贫困率达43%,基尼系数始终在0.5上下高位徘徊,普遍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2年,占地区总人口30%的最贫困人口仅占国民收入的7.5%,而人口占10%的最富人口却占国民收入的40%。

虽然近年来,拉美各国扶贫减困取得成效,但其至今仍是公认的贫富差距最悬殊地区。

现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挑战

现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挑战

现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挑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加速。

人们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城市中心,从而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机会和财富。

不过,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现代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城市化的影响1. 资源的浪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浪费。

城市中的居民们会使用更多的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产生更多的垃圾和污染。

这些问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 社会不平等城市化有时也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规模会有所不同,这意味着有些地区的人们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

对于那些住在较小城市或乡村的人们而言,他们很难获得相同的机会。

3. 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从而为城市管理和治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交通拥堵、住房紧缺、社会治安、环境问题和卫生保障等。

二、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1. 大都市交通拥堵城市人口大量涌入通常会导致大都市交通拥堵,这会严重影响城市生活。

在交通拥堵的时间,人们长时间等待交通工具,而且也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2. 城市的空气污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附近也会遭受一些环境污染,例如工厂、车辆和建筑物所产生的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问题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呼吸系统问题、眼睛问题和免疫系统问题。

3. 垃圾处理随着城市发展,垃圾处理问题也愈发显著。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垃圾被产生出来。

垃圾被处理不当,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这只会进一步威胁城市的清洁和健康。

4. 工作的难度城市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城市中的职业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这意味着要获得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在城市中,人们很难获得一个较好的工作,除非他们具备足够强的背景和技能。

5. 生活成本城市化还会导致生活成本的提高。

城市中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费用通常高于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艰难。

拉美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精选文档】

拉美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精选文档】

拉美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程洪拉美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一、拉美国家城市化的现状19世纪末,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开始启动,到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国家进入了现代化的起飞阶段。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拉美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迅猛过渡,城市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0年,拉美地区的城市人口(2万人以上的市镇居民)占总人口的41.6%,1980年达到65.6%,已接近于欧洲的城市化水平。

从主要国家的情况看,20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阿根廷为89.6%,巴西为79.9%,墨西哥为75.4%,乌拉圭为93.7%。

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且已构成拉美现代化持续推进的阻力和障碍。

这在拉美具体表现为“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

例如,《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数据表明,墨西哥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奥地利、荷兰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但1993年墨西哥的城市化水平已达74%,明显高于奥地利的55%、荷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2000年,拉美的城市化率已上升到78%,其提高速度是世界之最,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使拉美国家付出了沉重代价。

拉美的过度城市化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由于拉美各国的国家重建之路异常曲折艰难,国家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导致了在面对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政府宏观政策无法应对这一挑战。

其次,传统文化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印第安时代和殖民时代的历史遗产深深植根于拉美社会,一些人向往并盲目模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

再次,拉美农村土地改革不尽如人意,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使得农村无法吸纳过多的劳动力。

农村人口迁移之后,由于不能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这是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市化。

二、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带来的严重后果1.城市化过程中的贫困化。

拉美过快城市化负面效应待解

拉美过快城市化负面效应待解

岗郊野 ;城 市化也带来空气污染 、噪音
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尽管拉美居住 在城市危房 中的居民人 口占城市总人口
给拉美 带来 了发展的希望和机会。大量 农 村人 口进 ^ 城市 ,不仅加速了拉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富差距 拉大 。据统 计 ,2 O 世纪7 0 年代 的 比重 从 1 9 9 0 年 的3 3 %下 降 ̄ J I 2 0 1 0 年 以来 ,拉美地 区人均收入增长 了3 倍,
人 口的2 5 %。
来 ,拉 美中
理方 面取 得 了一 些明显 的进 步 ,由于 2 0 0 3 年来拉美经济形势好转 ,各国政府
会收 入分配严重不公的重要背景 ;各国
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和教育 、医疗 、住房
其次 ,要很 好解决城市化进程 中带
来的一系列 问题 。拉美城市居 民普遍面
中实施 各 种社 会计 划 ,取得 了显 著成
效 ,值得 我们借 鉴 。
显。2 o o 9 /  ̄,这些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
害, 规划在前。匣图虱
( 作者为中国 ̄ ¥ - f 4 院荣誉学部委员 )
责编/ 刘建 美编/ 李祥峰
从 消极 的方面来看 ,拉美城市化进 0 . 5 6 以上 。进A2 1 世纪后 ,拉美贫富悬 程长期处于一种 “ 无序”状态 。造成不 殊 的状 况有所改善 。但是 ,城市贫 困人
比较注重社会发展 ,拉美的贫 困人 口有 所下降 ,城 市贫 民的居住 、卫生条件逐
步改善 ,失业率有所下降 。 从积极方面来看 ,拉美城 市发 展成 增长和社会进
等基本社会福利的投入一直跟不上城市 临住 房难 、就 业难和 看病 难的 状况 ,
扩张的需求 ,从而形成所谓 “ 贫 困城市 化” 的综 合效 应 ,如 城市 贫 困发生 率 此外 。拉 美不 少城市 社会 治安 差 、环

拉美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发

拉美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发

拉美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发■ 郑秉文/文一、拉美“过度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在一个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就是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1920年,拉美地区城市化率为22%,仅次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率30%,远远高于亚洲和非洲。

1920年前后,拉美个别国家城市化率甚至高于欧洲,例如,智利10万人以上城市居住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2%,阿根廷是27.1%,而相比之下,英国和德国当年的水平仅为10.2%和10.1%。

到1950年,北美城市化率排位第一,为63.9%,大洋洲为62.0%,欧洲城市化率提高到51.3%,拉美41.4%,位居第四,依然大大高于亚洲的16.3%和非洲的14.4%,更高于世界28.8%的平均城市化率水平。

在半个世纪以前,拉美城市化进程明显开始加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终于1990年以70.3%的城市化率超过了欧洲的69.8%,1991年又超过了大洋洲。

到2010年,拉美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北美的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拉美为79.6%,仅次于北美的80.7%,但分别高于欧洲的72.8%、大洋洲的70.2%、亚洲的39.8%和非洲的37.9%(见图1)。

从城市化增长率来看,半个世纪以来,拉美实现了仅次于非洲、但高于世界任何地区和世界城市化率平均增长率的迅速发展:1950—1965年年均高于4%,1965—1985年高于3%,1985—2000年高于2%,2000—2010年高于1.6%。

到1975年,拉美城市化增长率让位于亚洲,排名处于第三位;到1998年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至今仍高于欧洲和北美。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在过去一图1: 1950-2020年世界各地区城市化率变化比较(%)资料来源:根据下述资料由作者绘制:/unpd/个世纪里,拉美地区人口发展呈“爆炸状态”:1964年之前,拉美地区人口增长率一直在2.7%以上,是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1964年之后,非洲开始领先,拉美地区退居第二位,人口增长率逐渐放缓并呈下降趋势,但在世界各地区中仍保持在第二位。

拉美城市化教训对我国的警示

拉美城市化教训对我国的警示

的类似性 .我们应认真吸取拉美城市化 业 .正 常 生活 没 有保 障 不 能 实明
教训 。
农 民 向市 民的 转 变 。
NVES JNG 投 资 北 京 TBEII
维普资讯
1 农 村 人 口 快 速 进 入 城 市 。 城 发 展 的 政 策 以 及 相 关 行 业 税 收 差 异 性 入 的 城 镇 居 民 也 望 房 兴 叹 ,更 别 谈 农 、
对 换 项 目等 来 加 快 整 合 速 度 一 般 在 l 0 内完 成 整 合 。运 用 审计 人 员 审 计 o天 整 合 流 程 .保 证 整 合 流 程 不 偏 离 方 向 和 加 快 进 度 。 培 训 是 公 认 的 实 现 跨 文
化整合的一项基本手段 。伦纳德 ‘ 南德
勒 早 就 提 出 跨 文 化 培 训 应 当 是 人 力 资 l
通及冲突处理 、地 区环境模拟等 。
达 到或略超过 1 百分点 .2 2 年后会 由 4 % 上 升 到 6 % .仅 用 了 2 个 05 0 0 5年
逐 渐放 慢 并低 于 1 百 分 点 。 当前 我 国 这 个 过 程 欧 洲 经 历 了 5 个 0年 。拉 美 大 城 市 化进 程 与 当 时 的拉 美 国 家 存 在 一 定 农 村 转 移 出 的 劳 动 力 无 法 实 现 充 分
维普资讯
观 点 V I
长 一 段 时 间 ( 常 为 3年 ) 处 理 它 与 通 内 目标 公 司 在 管 理 与 业 务 做 法 上 的 差 异 . 建 立 由优 势 公 司和 目标 公 司 关 键 人 物 组 成 的 协 调 小 组 .利 用 小 组 协 调 双 方 企 业 功 能 和 文 化 之 间 的 冲 突 .逐 步 推

经济发展中的失败案例与教训总结

经济发展中的失败案例与教训总结

经济发展中的失败案例与教训总结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都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但不可避免地也遇到过一些失败案例。

这些失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经济发展失败案例出发,总结其中的教训。

一、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拉美国家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的不平等分配和政府的不稳定性。

这些国家的富豪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巨大,这种不平等分配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了经济危机。

教训一:实行社会公平和正义拉美国家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只有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够避免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社会矛盾,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次危机的起因主要是由于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内外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国内外资本流动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教训二: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金融体系之上。

国家应加强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外资本流动的管理,以及建立和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以避免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巨大冲击。

三、非洲国家的资源陷阱许多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藏等,然而却陷入了所谓的“资源陷阱”。

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了非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化,使得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难以保证,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受外部经济波动的风险。

教训三:实现经济多元化非洲国家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某一种资源。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推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减少对某一资源的依赖,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风险。

四、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次危机的起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失衡、债务过高等问题。

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问题思考课件

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问题思考课件
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问题思 考课件
目录
• 引言 • 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原因分析 • 过度城市化对拉美国家社会影响
目录
• 过度城市化对拉美国家经济影响 • 拉美国家应对过度城市化政策措施及
效果评价 • 中国借鉴与启示
01 引言
城市化定义与发展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 过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 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促进教育公平
拉美国家着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城市教育资源 紧张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素质。
效果评价及挑战分析
政策效果初显
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进,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改善 ,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面临挑战仍存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拉美国家在应对过度城市化问题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规划与治理政策执行不力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参差不齐、城市贫困和治安问题等。
02 拉美国家过度城 市化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单一
拉美国家多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 ,以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出口为主 ,导致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
后,就业机会有限。
区域发展差异
拉美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显著,一些地区资源丰富、经济 发达,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落后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城
农村推力作用
由于农村贫困和缺乏发展机会,大 量农民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 的生活和发展机会,形成城市化的 推力。
城市吸引力与政策导向
城市就业机会
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提供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 平,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教育资源
城市聚集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培训机构等,为居民提供 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福兮?祸兮?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福兮?祸兮?

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福兮?祸兮?拉美城市化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是由肇始于30年代的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所推动的,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得多。

到2000年,拉美城市化率达到75.3%,仅低于北美洲而略高于欧洲和大洋洲。

短短60年内,拉美的城市化水平就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地区,是全球六大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因此,被公认为“过度城市化”。

拉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第一,自20世纪30年代起,拉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城市现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对人口迁移形成巨大吸引力。

第二,拉美在殖民地时期就建立的大地产制度使得土地资源被少数人垄断,大多数农民无地或少地,成为农业雇工。

但是,拉美国家农业“技术现代化”过程中,大批农业雇工丧失工作岗位。

这些因素成为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推动力。

第三,20世纪50-70年代适逢拉美“人口爆炸”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年均2.6%,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向城市的移民浪潮。

第四,拉美各国政府对于城市化进程既无明确的指导方针和长远规划,对人口流动也没有任何政策限制。

在上述背景下,可以说,拉美的城市化基本上就是一个农村向城市自发的、无序的移民过程,并由此形成拉美城市化的一些突出特点。

其一,城市劳动力增长超过城市创造就业的能力。

如果进入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过多,超出了城市创造就业的能力,城市的失业与就业不足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正是拉美城市化“过度”或“超前”的一个重要表现。

许多农民在进城之后找不到工作,又不能返回原地,只好在城市从事各种“自谋生计”的服务性工作,即所谓“非正规就业”。

在拉美国家,非正规就业是不受政府劳工制度保障的,例如,不享受最低工资待遇,没有社会保障等等。

数十年来,拉美各国的城市里始终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劳工群体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这就意味着该部分人移居城市的过程不仅没有发挥出拉动国内需求的潜力,反而成为城市社会救助的对象。

快速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影响
1. 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投资的增加,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2. 研究和教育机会增多:城市中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获得更好的教育质量。

同时,城市化也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创新,为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更多机会。

3. 社交和文化交流:城市化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群,促进了社交和文化交流。

这种多元化的交流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

消极影响
1. 生活成本上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

房价上涨、物价上升等因素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昂贵,尤其是
低收入群体更加困难。

2. 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人口和工业发展,对环境造
成了重大影响。

水污染、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严
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3. 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过程中,社会问题也相应增加。

人口
聚集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矛盾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和
稳定的威胁。

综上所述,快速城市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化进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减
少其消极影响,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江苏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利用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

然而,由于受到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现代化陷入停滞状态,迄今仍未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江苏大力借鉴和吸取。

一、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实质是工业化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拉美国家共同的愿望。

在劳尔·普雷维什发展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拉美各国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利用外国资本以弥补国内积累和储蓄的不足,以打破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积累少→投资率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的恶性循环,实现国家现代化。

经过战后数十年努力,拉美国家依托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GDP从原来的400多美元迅速提升到1000多美元,成为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较快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被称为“拉美奇迹”。

在此之后,由于受到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拉美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

据美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拉美国家城市人口的人均实际收入21世纪初依然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贫困人口总数达到2.27亿,占拉美国家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达1亿。

1980年,拉美城市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6290万,比农村贫困人口(7300万)少1000万左右,到1990年,城市贫困人口(11354亿)是农村贫困人口(7390万)的1.8 倍。

大量城市贫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而导致了社会动荡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造成拉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

2009年人均GDP依然徘徊在3500至6000美元的水平上,与起步时间相近但用时不到20年就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某些东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美城市化过快发展的负面效应的启示2013-09-10 09:07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孙光英拉美是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

据联合国人居署2012年8月发布的《拉美城市发展报告》,在这一地区,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然而,拉美国家的城市发展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却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并最终危害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拉美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许多情况相似,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教训值得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引以为戒。

一、导致拉美“过度城市化”的因素拉美城市化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是由始于3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所推动的,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得多,但其速度进展较快,到2000年,拉美城市化率达到75.3%,甚至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是全球六大地区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因此,被公认为“过度城市化”。

二战后,拉美国家大都片面地将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认为工业的发展应优先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甚至认为工业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最好办法,因此在经济结构改革中,采取了重工轻农的政策,加剧了农业的衰败和落后。

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大地产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导致大量无地农民失去在农村的生存基础。

由于错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在城市尚不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大量农业人口就被过早地挤出农业和农村而盲目地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爆炸,粮食供应不足,城市贫困加剧,国内购买力难以提升。

二、城市过度发展带来的难题城市化速度过快为拉美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一是严重的失业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大城市。

1950-1980年,拉美经历了一个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化率由41.6%提高到65.6%;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由7个增加到48个;有10多个国家的首都分别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0%-66%;墨西哥城人口由300万增加到1500万,圣保罗由250万增加到1350万,里约热内卢由290万增加到1070万,布宜诺斯艾利斯由530万增加到1010万,都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

由于进入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过多,超出了城市创造就业的能力,城市的失业与就业不足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是城市贫困加剧,贫富差距悬殊。

许多农民在进城之后找不到工作,又不能返回原地,只好在城市从事各种“自谋生计”的服务性工作,即所谓“非正规就业”。

在拉美国家,非正规就业是不受政府劳工制度保障的,例如,不享受最低工资待遇,没有社会保障等等。

数十年来,拉美各国的城市里始终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劳工群体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成为城市贫困人口。

目前拉美贫困人口中65%是城市居民。

这就是说,拉美国家的社会贫困现象由过去分散在广大农村,转变为现在主要集中在城市。

伴随贫困现象的加剧,拉美城市贫富差距也日益悬殊。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但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扩大。

拉美最富有的20%人口所占有的财富相当于最贫困的20%人口的20倍,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

其中,巴西、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哥伦比亚的贫富差距最为明显。

2009年,这些国家的基尼系数都在0.56以上。

三是住房紧张,社会问题严重。

由于人口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严重不足,造成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恶化,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拉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普遍存在的贫民窟是农村移民和城市贫民的聚集地。

环境脏乱,条件简陋,治安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拉美城市贫民窟的面积和人口还在不断扩大,并开始由大城市向中等城市蔓延。

据统计,拉美约有1/4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内。

人口过度膨胀和贫困现象的日益严重,导致拉美城市的社会治安问题十分严峻。

贫民窟更是犯罪猖獗的地方,抢劫、凶杀、绑架、吸毒贩毒等有组织的犯罪和暴力活动层出不穷。

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波哥大、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拉斯加等均是世界出名的有组织犯罪和暴力活动猖獗的城市。

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巴西分别是全球城市暴力犯罪的前三名。

此外,过度城市化使拉美经济过分集中于大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增加导致严重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由此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拉美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启示一些拉美问题专家认为,我国与拉美同属发展中国家,许多情况与拉美相类似,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拉美城市化的教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警惕。

1. 应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大城市化”。

拉美地区城市化最主要的失误就是“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

“城市化”与“城镇化”不过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概念,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应当是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中小城镇的发展。

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限制规模,防止将城镇变为小城市,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又扩张为大城市。

如果不加节制,到一定时候就会面临资源、环境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严重困扰,并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2. 城市化应当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都建立在农业进步的基础之上,农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形成了互利的良性循环。

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城市化不同,拉美的城市化并非源自本国的经济发展,而是在本国农业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生产力还未达到相应高度的情况下由外力推动的。

事实证明,在农业相对停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拉美国家城市化,不仅使农村在发展中日益贫困,而且也导致了城市的贫困和危机,城市化走入歧途。

我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一些地方甚至土地落荒,无人耕种,这对于我们这个土地紧缺,粮食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业国来说,在发展战略上是值得深思的。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解决进城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拉美国家城市化教训表明,城市化不能过于超前,应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避免滋生“城市病”。

就业岗位的提供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首要条件,为此,应制定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适度压缩资金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的政策,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岗位的创造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应努力使农村进城人口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

我国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大多从事低端服务业,如城市建筑、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房屋装修、废品收购等行业,其数量规模之庞大早已远远超出城市的接纳能力。

为此,应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要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并举,扩大非正规就业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4. 要防止出现“贫民窟”现象。

拉美地区平均城市化率已达80%。

城市化率高,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城市就业问题又解决得不好,结果造成大量城市贫困人口。

这些人买不起住房,大都在城乡结合部抢占地皮,自行搭建简陋住所,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贫民窟,给城市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2001年,拉美城市贫民窟居民达到1.27亿,占城市人口的1/3。

一些大城市,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利马等,都被大片贫民窟包围。

贫民窟通常没有正规道路或街道以及供水、供电系统,水电供应往往是从城市供水、供电系统“偷”来的,也没有公共环卫系统。

贫民窟居民在物质与生存层面难以与所在城市融合,在文化层面上更加融合不到一起。

更严重的是,这类地区社会治安情况不好,黑社会势力横行,非法枪支泛滥,各类犯罪活动猖獗。

贫困人口在大城市大量集中,也是拉美国家容易发生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是以租赁住房为主,无论是租住城里楼房的地下室,还是租住城乡结合部的民房,都是面积狭小,卫生、采光、通风、环境条件普遍较差的。

由于没有当地城镇户口,不属于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规定的保障对象,没有资格享受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规定的最低住房水平。

长期下去,恶劣的居住环境会使农村进城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落差,不利于社会稳定。

5. 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合理地引导和调控人口流动。

政府管理缺位及政策导向失误,是拉美城市化失控的重要原因。

首先,拉美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政府的态度先是放任自流,后是束手无策。

未能及时合理地遏制和引导国内移民潮,是拉美城市人口失控的重要原因。

与发达国家不同,拉美农村促使农民进城的原因并不是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造成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是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和错误的农村现代化模式使得大量农民在农村无法生存而涌入城市。

而此时拉美国家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尚不具备吸纳大量就业的能力,农村人口大规模的转移必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及时合理地引导和调控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拉美各国政府认为农民向城市的迁移是城市化的自然现象,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出,可以缓解农村的社会冲突,因而对自发的移民潮不加引导和调控。

其次,在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拉美政府没有及时探索并找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而是放任其城市化沿着以大城市急剧扩张为中心的路子发展,以致大城市人口压力过大。

原本以为可以缓解的农村社会冲突,也随之转移到了城市,造成诸多更难解决的城市问题,各国政府此时再想去遏制移民潮已经很困难了。

为了缓解压力,政府只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城市的社会生活条件,结果又导致城市吸引力的增加和更多移民的涌入,拉美的城市化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国目前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难题是:城市常住人口过度膨胀,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据北京市统计局2013年1月发布的数字,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万,其中常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73.8万人。

越来越多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拖家带口,不仅是已在城里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的,甚至连卖菜的、摆摊的、卖废品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把家属带到了城里居住、上学。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不仅给城市的就业、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而且给城市管理带来严重困难,如今在北京的许多路边和小区门口,挤满了摆摊的、卖菜的人员。

一到晚上,街头的食品摊点烟熏火燎,不仅阻碍交通,而且污染了空气。

另外,无序的外来人口增加了社会治安的难度,入室盗窃和抢劫的情况越来越多,各种刑事案件不断发生,群众越来越缺少安全感。

政府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对于流动人口进行合理的限制和调控,大城市的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各种“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

要控制人口规模必须首先建立长效人口管理机制,完善人口调控体系,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应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体系建设,依托社区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机制,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职能,加强对流动人口聚居区和“城中村”的综合规划和治理。

(作者单位: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