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教案1——序言
原始社会 教学要求和习题
世界上古史序言(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世界历史知识要点:世界的概念历史的概念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纵向发展动态的概念第二节学习世界古代史的目的、意义、要求,知识要点:世界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世界古代史的分期教学重点:世界历史的概念和内涵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世界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教学要求:1、通过前言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古代史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讲明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宏观框架,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演进变化特征。
2、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写读书笔记的能力。
第一章原始社会(共 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知识要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起源从猿到人的过渡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知识要点:旧石器时代工具的进步采集和狩猎生活血缘家族氏族的产生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知识要点: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及其意义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第四节文明的产生知识要点: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大分工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父系氏族的解体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第五节史前文化知识要点:宗教的萌芽史前艺术科学知识的萌芽文字的萌芽。
教学重点:人类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难点:人类的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对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的人类的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的理论。
同时,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理解人类的起源;掌握国家、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以及熟练掌握原始社会衰亡的原因。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它的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条件,认识原始社会在各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宏观把握历史沿革的能力。
第一章原始社会(3课时)首师大要求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国家、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以及原始社会衰亡的原因。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前言本课程含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两部分,着重介绍距今三百万年前到公元1500年的世界历史。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为以后进一步的深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上古史导言一、世界上古史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分期二、世界上古史的学习方法第一章原始社会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二、“攀树的猿群”1、原上猿2、埃及猿3、森林古猿三、“正在形成中的人”1、腊玛古猿2、南方古猿四、“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节原始公社的发生与发展一、“完全形成的人”1、早期猿人拉托利人、哈达尔人、1470号人、能人。
2 、晚期猿人直立猿人、海德堡人、北京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
3、早期智人:尼安法特人、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
4 、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资阳人、丽江人、山顶洞人、河套人。
二、旧石器时代:1、早期(旧石器、火)2 、中期(骨器)3 、晚期(骨角器、复合工具)三、血缘家族四、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第三节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一、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新石器、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对偶婚、望门居住、居妇家制。
第四节原始公社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一、金属器时代的开端和社会大分工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犁耕农业、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家长制大家庭。
三、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个体劳动、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
四、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第五节原始文化一、文字: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二、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第二章古代埃及第一节引言一、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二、历史分期第二节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一、从前王朝到早王朝时期的埃及二、古王国时期的埃及1 、政治2 、经济3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4、金字塔的修建:胡夫、齐欧普斯、司芬克斯三、第一中间期:《聂菲尔列胡预言》、《僧侣安胡对自己心灵的谈话》第三节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一、中王朝时期的埃及二、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和第二中草药间期四、新王国时期的埃及1、新王国的建立2、新王国的经济3、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4、新王国的衰亡第四节埃及文化一、文字:象形文字、祭司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科普特文字、商博良、《罗塞达石碑》。
世界历史上册教案
世界历史上册教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等文明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这些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3. 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
2. 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3.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时期。
4.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夏、商、周等朝代。
5. 希腊文明的兴起,包括爱琴文明和希腊城邦的建立。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衰落与灭亡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和过程。
2. 掌握古代文明灭亡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分析古代文明衰落与灭亡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文明的衰落,包括罗马征服和基督教的传入。
2. 巴比伦王国的衰落与亚述、Chaldean 等王朝的兴起。
3.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包括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孔雀王朝的建立。
4. 中国古代文明的衰落与变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朝的统一。
5. 希腊文明的衰落与罗马的征服。
第三章:古代文明的遗产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和遗产。
2. 掌握古代文明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3. 分析古代文明的遗产在现代世界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古代埃及文明的遗产,包括金字塔、象形文字和宗教信仰。
2. 巴比伦王国的遗产,包括汉谟拉比法典和数学体系。
3.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产,包括梵文和印度教。
4. 中国古代文明的遗产,包括汉字、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
5. 希腊文明的遗产,包括哲学、艺术和民主制度。
第四章:中世纪的欧洲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
2. 掌握中世纪欧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
3. 分析中世纪欧洲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内容:1.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日耳曼民族的入侵。
2. 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教会的权力。
3.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贵族阶层的生活。
4. 欧洲的城镇和贸易的发展。
世界古代史教案
世界古代史教案世界古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明的出现、发展和衰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讨论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各个方面。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鼓励学生从古代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2.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3.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4.古代文明的衰落与复兴5.古代文明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明,以及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特征、起源、发展和衰落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
同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抽象的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古代文明的衰落与复兴等话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展示:选取几个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同时,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补充,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序言》教案
《序言》教案序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序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2. 学习序言的写作要点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序言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序言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序言的作用之间的差异;2. 掌握如何撰写引人入胜的序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学生练习序言的文学作品;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讲授序言的定义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Step 2:讲解序言的写作要点和技巧1. 介绍序言的结构和内容要点;2. 分析一些经典的序言,并讲解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3. 解读序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Step 3:练习撰写序言1. 学生根据提供的文学作品进行练习撰写序言;2. 互相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3.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Step 4:分享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分享,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2. 教师进行作品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序言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序言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并通过学生撰写序言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从彼此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改进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整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七、教学延伸1. 阅读与分析更多的经典序言: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阅读并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序言,进一步加深对序言的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分享他们对不同序言的理解和感受。
2. 序言的运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序言写作技巧,尝试撰写自己的序言。
可以是对自己创作的小说、故事集、诗集等作品的序言,也可以是对其他作品的改编或攥写的序言。
通过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写作技能。
世界古代史教案
THANKS
的历史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 加强跨学科研究: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历史、考古、 文化、社会等,因此需要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和交流,推动多学科融合的研 究方法和发展。
• 推动数字化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 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古代文 献整理、考古遗址复原、历史文化展示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 性。
02
01
古代战争和征服活动,如希波战 争、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02
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代埃及文明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位于尼罗河流域,沙漠环绕,尼罗 河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
土壤。
政治制度
法老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制度,官 僚体系完备。
文化成就
象形文字、太阳历、建筑艺术(如 金字塔)、医学、数学等。
宗教信仰
近代中国的变革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和 社会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这些变革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 国家的转型。同时,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对 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06
结论与展望
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价值
01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
世界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领域,通过对古代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贡献
科技
古代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冶金和陶瓷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铁制农具的广泛 使用、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出现以及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
文化
古代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同时,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哲学体系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文化成果不仅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古代史教案01罗马帝国
02
03
罗马帝国的文化艺术成就卓越, 如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达 到了很高水平,对欧洲文艺复兴 等时期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04
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罗马帝国有了更加
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讨论、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了所学知识。
屋大维的崛起与元首制的确立
01
02
03
屋大维的统治
屋大维作为凯撒的甥孙, 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巩固 了自己的权力,最终成为 罗马的第一位元首。
元首制的建立
屋大维在继承凯撒的基础 上,进一步削弱了共和制 度,建立了元首制,使罗 马从共和制转变为帝制。
统治措施
屋大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改组 政府机构、加强军队建设、 推行土地改革等。
世界古代史教案01罗马帝 国
目录
• 引言 • 罗马帝国的兴起 •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 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 • 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灭亡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掌握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基本史实, 理解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 题的能力;通过探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经 济发展和文化成就,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和文化素养。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洛,自立 为王,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后,西欧进入了中世纪时期。
东罗马帝国的延续
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继续存在了近 千年。它继承了古罗马的文化遗产,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直到1453年被奥斯 曼土耳其人征服为止。
大学世界古代史教案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16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2. 掌握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史前时代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3.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二章:古代东方文明1.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象形文字;2. 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3. 印度河流域文明:摩亨佐-达罗、哈拉帕;4. 黄河文明:华夏族、夏商西周、甲骨文。
第三章:古代西方文明1. 希腊文明:民主政治、哲学、艺术;2. 罗马文明:罗马法、罗马帝国、道路;3. 基督教文明的兴起。
第四章:古代美洲文明1. 印第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2. 阿兹特克文明:特诺奇蒂特兰、太阳历;3. 印加文明:印加帝国、马丘比丘。
第五章:古代非洲文明1. 古埃及文明;2. 马里帝国:桑卡拉、库库尔坎;3. 加纳帝国:金矿、黄金贸易。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历史事件;2.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历史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系统讲解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历史事件;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特定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每周阅读一篇世界古代史相关文章,撰写读书笔记;2. 每月完成一篇世界古代史论文,题目自选,字数约1500字;3. 参加课堂讨论,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南开大学世界古代史教案(1)
南开大学世界古代史教案(1)第一章世界历史引论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一、历史:往事。
二、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上述哲学原则的历史学运用——貌似零乱的历史现象即史料与史实,属形而下层面的感性认识。
内在的联系与客观的规律,属形而上层面的理性认识。
换言之,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在对于史料和史实加以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升华。
史料的考证和史实的罗列只是形而下和感性层面的初步认识。
举例: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从古王国时期法老的统治到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紫禁城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绝状态。
传统民居的四合院——贵贱尊卑的社会现象与封闭倾向。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撞击的画面——矛盾的对抗与文明的冲突。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1、石器——青铜器——铁器。
2、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传统农业——现代工业;个体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3、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4、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5、分散的历史和相对孤立的文明——全球化的进程。
6、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的冲突——发达地区与现代化边缘世界的对抗。
7、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传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8、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
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亦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余言: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旨在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和揭示人类社会的运轨迹迹。
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第二章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1、神话宗教的解释: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泥土造人。
历史世界历史教案
历史世界历史教案主题:历史世界历史教案一、引言:为何学习世界历史(100字左右)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经验教训。
通过学习世界历史,我们能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深刻认识到历史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
本教案将围绕世界历史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历史。
二、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500字左右)1. 文明的定义与特征- 介绍文明的定义以及文明的主要特征;- 分析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2. 尼罗河文明与埃及文明- 描述尼罗河文明的兴起背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埃及文明的核心内容、政治制度以及神权和君权的关系;3. 库尔贝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分析库尔贝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探讨两种文明对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4. 印度河流域文明- 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该文明对社会治理、宗教信仰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
5. 早期中国文明- 介绍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探讨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三、古代世界的交流与互动(500字左右)1. 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及其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探讨贸易、宗教、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2. 希腊罗马文明与伊斯兰帝国- 比较希腊罗马文明与伊斯兰帝国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区别;- 探讨这两个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 欧洲中世纪与东亚的儒学传播- 描述欧洲中世纪的特点及其社会制度;- 解析中国儒学在东亚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
4. 印度洋交流与文化交融- 探讨印度洋交流对文化传播以及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分析文化交融与互动的意义。
四、近代世界历史中的变革与对抗(500字左右)1. 近代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 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探讨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
2. 工业化与殖民主义- 讨论工业化与殖民主义的相互关系;- 分析殖民主义给被殖民地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全球史视野全面掌握1500年之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以及古代世界各文明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
(三)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史和中古史。
上古史介绍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的历史。
中古史讲授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欧亚大陆主要地区(中古西欧、东欧、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观察文明演变的轨迹。
(四)教学时数:90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地图、影视作品片段等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课堂讨论等,使学生巩固并消化所学内容。
(六)选用教材:《世界上古史》,晏绍祥,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09年,第1版;《世界中世纪史》,孟广林,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二、本文第一编上古史导论教学要点: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知识体系、学习意义、学习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內容:1. 介绍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2. 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3. 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和方法总之,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要点:人类的体质进化、生产力发展、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原始文化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內容:第一节原始人类的体质进化过程(1学时)人类从猿到智人的进化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情况(1学时)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第三节原始社会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2学时)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阶级和国家其中,教学重点包括人类的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世界古代史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学生授课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一、世界古代史的概述1. 人类文明的起源2.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3. 古希腊、罗马文明二、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1. 古埃及文明2. 巴比伦文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4. 黄河、长江文明三、古希腊、罗马文明1. 古希腊城邦制度2. 希腊哲学、艺术和文学3.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4. 基督教的兴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古代史的研究意义和课程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古代史的了解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1. 世界古代史的概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的起源,介绍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东方文明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 教师介绍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长江文明。
- 学生分析这些文明的发展原因和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3. 古希腊、罗马文明- 教师讲解古希腊城邦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学。
- 学生讨论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以及基督教的兴起。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2. 分析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研究罗马帝国的兴衰,探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世界古代史课程设计
世界古代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世界古代史上重要文明古国的兴衰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世界古代史上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认识世界古代史上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历史资料、文献,分析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世界古代史上的历史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
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与他人共同探究世界古代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世界古代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古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明、包容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世界古代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其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对古代文明有浓厚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兴起、法老的统治、金字塔与象形文字。
2.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汉摩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摩亨佐-达罗城、古印度宗教。
4. 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更替、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
5. 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
6. 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罗马法。
7. 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帝国。
8. 古非洲文明:努比亚王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第二周: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第三周: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第四周:美洲文明、古非洲文明教学内容进度:每周安排两个文明的学习,每个文明的学习包括文明背景、重要事件、关键人物、文化成就等方面。
Tokpo世界古代史教案1——序言
|| Never Make Somebody Your Everything, cause when they're gone, you've got nothing。
无论如何,不能让某个人成为你的全部。
若是有天他们离开了,你将一无所有。
世界古代史课程教案1——序言教案提纲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兴起前的发展史。
特点:1.世界各地的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还没有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欠差。
2.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基础为农本经济,虽然商品生产、商业同时存在,并且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时代,如古希腊的一些城邦、腓尼基的城邦,商业达到相当的发展,但农耕生产一直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流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谋利的的经济。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对孤立闭塞、真正的成为统一体系的世界还没有形成。
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经济自足,对外交往的内驱力比较小,导致对外交往很少,使各地相对孤立,交往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定势。
这一时期还有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宗教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四处传播,以宗教为媒介形成了几大文明圈(这几个特点是相对于近现代而言的)。
二、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理论及基本问题发展历程:人类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由各地区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交往日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历史发展方向,在世界古代史上已充分显现出来。
关键问题:这一时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原始公有制;如何理解奴隶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封建产生、发展的多样性及不平衡问题。
如何理解东西方社会发展的特性等等。
世界古代史教案
《世界古代史》教案绪论一、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世界古代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古和中古两部分,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二、世界古代史的史料学习世界古代史,要注意这段历史史料的特殊性,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因此必须注意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资料;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民间传说、歌谣、故事、神话,以及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时代的某些记载,都是研究原始社会的珍贵资料;语言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也从不同方面为原始社会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有文字记载,这两个时期的史料不仅包括史书,也包括其他文献;不断发现的大量考古资料既可以证实古代文献史料的准确性,还可纠正古代文献中的某些错误和不实之处。
三、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1、可以丰富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2、学习世界古代史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3、树立辨证、科学的世界历史观,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四、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方法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研究有关古代世界的物质资料和文献资料;2、学习中,既要注意纵向联系,又要注意横向关系;既要注意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历史特点;既要理清历史线索,又要抓住关键的人物、事件;既要掌握各种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又要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
3、学好外语,掌握必要的研究工具。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授课时间:3课时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人类的起源与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解体及国家的产生等内容。
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具体过程;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婚姻、家庭的早期形式;了解和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知识、科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的初始状况,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世界历史第一册全部教案
第1课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1. 基础知识目标(1) 学习世界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地的了解世界,吸取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就,还能扩大历史知识面。
(2) 学习世界历史还会使我们继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用阶级分析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观点。
2.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我国和世界历史的学习,视野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培养由此及彼、横向看问题的能力。
(2) 在学习中要注意联系中国历史知识,培养中外正确对比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作为我国公民,不仅要从本国历史还要从世界历史上吸取教训,“以史为鉴”,接受教育,提高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真正认识学习世界历史的必要性。
本课学习的中国历史知识我们已经学过,涉及的外国历史知识,还未学到有一定难度,但随着每课的学习,许多难点会得到解决。
一、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1. 更好的了解世界2. 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就3. 扩大和深化思想教育二、注意学习方法1. 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2.勤于思考3. 理解名词术语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完成课后作业第2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1.基础知识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和统一时间。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致意。
金字塔是国王(法老)的陵墓。
埃及奴隶制帝国的兴衰。
2.能力培养通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2)金字塔是国王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可又说它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3)埃及是如何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金字塔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古代奇迹之一。
金字塔和埃及的强盛。
关于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一、金字塔的国度1.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国家。
2.埃及的初步统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古代史课程教案1——序言教案提纲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兴起前的发展史。
特点:1.世界各地的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还没有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欠差。
2.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基础为农本经济,虽然商品生产、商业同时存在,并且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时代,如古希腊的一些城邦、腓尼基的城邦,商业达到相当的发展,但农耕生产一直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流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谋利的的经济。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对孤立闭塞、真正的成为统一体系的世界还没有形成。
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经济自足,对外交往的内驱力比较小,导致对外交往很少,使各地相对孤立,交往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定势。
这一时期还有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宗教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四处传播,以宗教为媒介形成了几大文明圈(这几个特点是相对于近现代而言的)。
二、古代世界史的发展历程、理论及基本问题发展历程:人类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由各地区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交往日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历史发展方向,在世界古代史上已充分显现出来。
关键问题:这一时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原始公有制;如何理解奴隶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封建产生、发展的多样性及不平衡问题。
如何理解东西方社会发展的特性等等。
三、世界古代史的史料与史学历史学萌芽于原始社会。
但严格意义上的史学是在文字产生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了解及研究它,主要靠考古学、人类学(人类起源、进化、人种分类等的科学)、民族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所提供的资料。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虽然有了文字记录,但世界上最早的几个文明发祥地,除中国外,原有的文字大都变成了无人能看懂的死文字,而且大部分被埋藏于地下,包括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爱琴海的线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图章文字。
亚述学、埃及学的诞生,线形文字的发现,古希腊、罗马,中国的典籍等,是研究前封建时代的重要史料。
到了封建社会,史料浩瀚,也有一大批的史学家,为我们研究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条件,但他们记载、研究的历史有各种各样时代限制,特别是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史学从属于神学,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学习时善于辨析与四、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方法意义:1、可以鉴古知今,预测未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许多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可以丰富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增强改革的必胜的信心;3、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当今世界,从而有利于国际交往;4、学习世界古代史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5、可以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方法: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认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3、历史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4、学好外语;5、正确认识自然条件影响历史发展的作用;6、正确阅读地图,正确对待历史上各国疆域版图的变迁。
五、中国世界古代史学发展简况解放前研究基础薄弱,但也有一定研究成果问世。
解放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走过了由发展而衰微而又复兴繁荣的曲折道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发展期;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衰危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八十年代末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复兴繁荣期;八十年代末至今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的稳定发展期和大胆探索期。
【教学提示】1、学习序言主要了解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及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2、结合序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以及指导理论问题。
详细教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深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发展尤为重要。
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发展,必须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这一点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已被我国的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所认识,他指出:“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因为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振兴中华,必须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在今天,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地球越变越小的情况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更加深刻地了解世界的发展,世界史的学习与研究更为重要。
一个国家的决策离不开历史学家的参与。
参与国家的决策,这是历史研究的最高层次。
从较低的层次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对历史的了解与掌握也尤为重要,历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你们今天学习世界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世界的过去及发展,还要普及历史教育,研究历史、发展历史学、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世界历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要掌握它,必须从头———世界古代史开始。
一、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的特点: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与世界史的特点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分期标准,强调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碰撞,而反对用地区国别史的拼凑来充当世界历史。
我们目前的讲课采取文明形态与社会相同相结合的分期法。
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人类历史具有共同的发展趋势;而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各族各地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这两个特点在世界古代史上已经体现出来。
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局面,史学界把这以后的历史称之为近现代史,在此以前的历史就被称之为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也就是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这段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世界各地的发展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还没有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欠差,但这段历史并非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基础为农本经济,虽然商品生产、商业同时存在,并且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时代,如古希腊的一些城邦、腓尼基的城邦,商业达到相当的发展,但农耕生产一直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主流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为谋生而非谋利的的经济。
这一时期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对孤立闭塞、真正的成为统一体系的世界还没有形成。
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经济自足,对外交往的内驱力比较小,导致对外交往很少,使各地相对孤立,交往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定势。
这一时期还有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宗教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四处传播,以宗教为媒介形成了几大文明圈。
(这几个特点是相对于近现代而言的)除此之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多类似的成分。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基于社会形态五阶段说)阶段。
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就是人类社会这三个社会形态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历史。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史学理论界对传统的五阶段分期法有了突破,最有影响的就是一元多线史观,一元即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单一的——生产力的发展,多线即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下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社会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一定的生产力并非对应一定的生产关系,世界历史的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
即使如此,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历史的发展仍有共性,仍有一定的生产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
这样,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生产方式为主线,兼顾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仍是目前世界古代史研究的主流。
1、这一时期的世界各地的相对闭塞,使世界各地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要充分把握世界古代史的个性与共性。
2、史料具有特殊性——古文字史料,考古学、地质学、等的资料。
:二、世界古代人类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世界史体系的酝酿)及相关问题人类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由各地区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交往日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历史发展方向,在世界古代史上已充分显现出来。
大约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从此开始了原始社会的历史。
原始社会也称史前时代,因为时期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世界各民族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是后来更高发展阶段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处于分散孤立状态,但社会的发展却有根本的共同点,这就是原始公社制度。
原始社会史实质上就是原始公社制度(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原始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实行原始民主制,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也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首先这种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上的,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一个人离开集体,很快就会被自然吞没。
这与鲁宾孙不同,他有近代人的智慧、还有从近代社会带去的文明——刀枪火药、种植狩猎建筑技术等)共同的劳动决定了共同的分配,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产品没有剩余,不可能存在剥削与私有制,体现这种平等关系的社会组织就是原始公社,其次这种公有制是限制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狭隘的社会集团内的,不能理解为天下大同的社会,再次,当时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有了成果共同分享、没有成果共同挨饿、不能保证集体生存发展的情况。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对原始社会应有正确的理解,不能把它看作理想的社会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个体生产代替集体劳动,私有制出现,剥削与阶级出现,原始社会被阶级社会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社会形态,经历数百万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原始人不断积累、创造,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原始人也进行着横向的扩散。
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从最初的东非和南非一带,逐渐扩大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
此后,一部分人又从西伯利亚东端进入美洲,另一部分人由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进入大洋州。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发明后,在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先后逐步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随着这些农业中心向各自周围地带的蔓延,在亚欧大陆逐渐形成了一个横贯东西的农耕世界,在它的以北,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横贯东西的游牧世界,世界形成了南耕北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