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登高之现象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liáo)倒新停浊酒杯。
字词解析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 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为何前人将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 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 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落木萧萧:生命之飘零 长江滚滚:时间之流逝 无边、不尽:空间上广大无边,时间上横跨古今,容量极大, 涵盖极广。
字词解析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在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 为什么诗人写“落木”而不写落叶?
落木:从上到下看到落叶飘零,诗人联想到自己像此一样,已 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木,树也。木叶即树叶。“木叶”是文人喜好的传统意象。楚 辞已有使用。“木”字好在既有树叶的含义,又无树叶的繁密,浓 郁之感,从而更加能够凸显空阔、光秃的感觉,更符合作者对于秋 季衰败、凋零的表达意图。
《登高》PPT优秀课件
演讲节奏和时间控制
掌握演讲的节奏:在演讲中,通过语速、语调、停顿等方式来控制节奏,使演讲更加 流畅、有节奏感。
时间把控:在演讲前,制定好演讲的时间计划,合理分配每个部分的时间,确保演讲 能够按时完成。
适时停顿:在演讲中,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同时也能让演 讲更加生动、有张力。
突出重点:在演讲中,将重点内容通过语调、音量、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突出,使听 众更加容易理解。
登高PPT的设计
页面布局设计
标题页:清晰简洁,突出主题 目录页:列出主要内容,方便观众了解PPT结构 内容页:根据内容需求进行排版,保持清晰易读 结尾页:感谢观看,提供联系方式和相关内容链接
色彩搭配设计
主题色:根据课件主题确定主色调 辅助色:根据主色选择搭配的辅助色,使整体更加协调 点缀色:选择点缀色,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字体颜色:根据色彩搭配选择字体颜色,突出重点内容
简洁明了:尽 量使用简洁、 明了的语言和 图片,避免过 多的文字和复
杂的图表。
布局合理:采 内容丰富:包 用合理的布局, 含多种元素, 突出重点,注 如文字、图片、 意色彩搭配和 视频等,以丰
字体大小。 富PPT的内容。
交互性强:加 入互动元素, 如问答、投票 等,提高观众
的参与度。
符合规范:遵 循相关的规范 和标准,如学
登高PPT的内容
引言部分
引入登高PPT的 背景和意义。
介绍登高PPT的 主要内容和结构。
引导读者进入重点 部分,例如介绍 PPT的目录或者主 要章节。
激发读者对登高PPT 的兴趣和好奇心,例 如通过引用名人名言 或者案例来吸引读者。
主体部分
登高PPT的背景介绍
登高PPT的结论与展望
《登高》ppt课件19张
1
目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标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目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标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悲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登高》课件(共4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755—763)写成的传世名篇《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 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控诉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 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 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作者介绍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 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 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 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 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在最 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 市,寄食友朋”。
类型 特点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 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深入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作者介绍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 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 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 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 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在最 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 市,寄食友朋”。
类型 特点
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 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 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 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深入探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登高》ppt课件22张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 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登高》ppt课件
•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四)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则心胸开阔,明理致知,脱尽尘垢,忘凡超俗,理
性冷静。感悟生活,哲理人生。经过登临的过程,参 悟到人生意义之所在,抒发积极的人生理念,这是登 临者的本意。
写登高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
风急
迅疾的秋风
意
天高 猿啸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主观感受)
境 凄 凉
孤零冷落的小岛
清
渚清沙白
冷
水落而出的白沙
苍
鸟飞回
低飞盘旋的水鸟
凉
捕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 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愁苦 沉痛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人生艰难——八重悲 时局艰难——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苦恨:恨(遗憾)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对终生 壮志难酬的积愤与哀怨!
杜甫的“悲秋”饱含着自然之秋、季节之秋、人生 之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 显得沉郁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忧国伤时; 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 自然,是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三、现实情况使然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思深
杜甫的
情结
• (一)无限风光一望中(热爱山河)
。
• 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 • 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 对造化神奇的崇拜
• (四)喻理遣怀陶性情 登高则心胸开阔,明理致知,脱尽尘垢,忘凡超俗,理
性冷静。感悟生活,哲理人生。经过登临的过程,参 悟到人生意义之所在,抒发积极的人生理念,这是登 临者的本意。
写登高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特写镜头
风急
迅疾的秋风
意
天高 猿啸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主观感受)
境 凄 凉
孤零冷落的小岛
清
渚清沙白
冷
水落而出的白沙
苍
鸟飞回
低飞盘旋的水鸟
凉
捕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 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愁苦 沉痛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人生艰难——八重悲 时局艰难——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苦恨:恨(遗憾)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对终生 壮志难酬的积愤与哀怨!
杜甫的“悲秋”饱含着自然之秋、季节之秋、人生 之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 显得沉郁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忧国伤时; 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 自然,是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三、现实情况使然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思深
杜甫的
情结
• (一)无限风光一望中(热爱山河)
。
• 登高览胜,入眼美景激荡心胸: • 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 对造化神奇的崇拜
《登高》ppt课件28张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
草堂
杜 甫 旧 居
— 草 堂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三十五岁前):《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3、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登高诗---拓展阅读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诗---拓展阅读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诵读、理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门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登高》课件(共16张PPT)
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情 于
景
青衣2011.08.29
陆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
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直
!
抒
——王国维
胸
臆
青衣2011.08.29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陆
秋,时之凄惨也;
于 这四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景 这首诗的意象,它们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悲愁”?
青衣2011.08.29
风
急
伍天
高
寓猿
啸哀
情
于渚
清
景
沙
白
鸟
飞回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青衣2011.08.29
意境 凄凉
落木 伍
无边
萧萧
生命之短暂
下
沉郁
寓 情
长江
于
景
不尽
滚滚
时间之永恒
来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青衣2011.08.29
诵读入境法
方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
法
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总
意象分析法
结
通过分析意向,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
语,体味情感。
青衣2011.08.29
是悲壮还是悲哀?
捌
哪些景体现了“壮”?
问 题
哪些字本身体现了“壮”?
探 哪些事的细节体现了“壮”?
究
论
年,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
《登高》ppt课件
知人论世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 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 ,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 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 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 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 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登高
登高所见 登高所感
关于“诗眼”的含义:诗眼犹如人眼,最 为生动传情。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 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 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如何解读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 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 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登高望远无病呻吟,它凝聚 着诗人毕生艰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构成了一种雄浑、 悲壮的基调。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 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虽然这是 一首人生悲歌,但却不是一味哀伤,而蕴含着一种壮烈的感 情,读者依然能感触到诗人那种阔大的胸怀。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的步骤:
《登高》PPT课件人教版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 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 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 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杜甫:字子美,诗 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 博,颇有政治抱负。开 元后期,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 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 年,未能有所施展,生 活贫困,逐渐接近人 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 有较深的认识。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应出当时政治的腐 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 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 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 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情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 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良好文学传 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 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圣”。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巨”仅仅指国家艰巨 —吗—?不仅指国家艰巨,更主要还有个人
艰巨。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 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 飞盘旋的水鸟。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 “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 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喻空孤中 独盘无旋依,。说明它无处停息,比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 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 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 能领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字子美,诗 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 博,颇有政治抱负。开 元后期,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 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 年,未能有所施展,生 活贫困,逐渐接近人 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 有较深的认识。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应出当时政治的腐 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 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 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 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情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 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良好文学传 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 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圣”。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3)“艰巨”仅仅指国家艰巨 —吗—?不仅指国家艰巨,更主要还有个人
艰巨。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 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 飞盘旋的水鸟。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 “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 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喻空孤中 独盘无旋依,。说明它无处停息,比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 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 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 能领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ppt课件
学习目标
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 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情感,并思考本诗的情感。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 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4.请赏析这两联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
景:江边高处的秋风特别猛烈 (写出季节特点)
急 情:心凉 (写出内心感受)
高 景:天空高远,高不可及、空空荡荡
情: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哀 景:猿鸣声凄切
情:心中哀愁
渚清沙白鸟飞回 景: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
清
情:凄清
拓展比较
诗人选择什么样的诗歌样式表达感情是有讲究的,这与 诗人的个性有关,与诗歌的内容有关,也与诗歌体式对情感 表达的作用有关。李白为何选择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来写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为何选择格律诗而不是古体诗来 写作《登高》?请从上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古体诗也称古风,不讲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诗 句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格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
白 景:苍凉
情:沉郁
回 景:在急风中吃力地飞舞盘旋
情:处境艰难的感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
景:黄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情:飘零悲凉
长江
景:滔滔江水日夜流淌 情: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感慨
总结
1.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意境沉郁悲凉。 2.本诗的情感:悲壮。 3.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 沉郁,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 着、以节奏的缓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 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4.本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登高》课件(共14张PPT).ppt
艰难:①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 ②个人艰难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品读诗歌
4.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5.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6.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中国人的最 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 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我 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 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登高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从意向意境特点、语言特点、情感 内容角度,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 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 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诗歌创作研究 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 将领、镇南人将军杜预。
品读诗歌
2.颔联写了几种意象?体会意象的选择之妙。
落木、长江 落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风飒飒兮木萧萧”——《九歌·山鬼》 “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不尽长江”是为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人的生命显 得尤为短暂。
总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 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品读诗歌
4.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环境,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
5.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和“新停”二字。
6.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应该喝酒赏菊花。酒是中国人的最 爱,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悲的感情。杜甫 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无论高兴还是伤悲都要来上一口。在我 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白 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现在的杜甫却不能 喝酒了,这是为什么呢?
登高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从意向意境特点、语言特点、情感 内容角度,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 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 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诗歌创作研究 资料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 将领、镇南人将军杜预。
品读诗歌
2.颔联写了几种意象?体会意象的选择之妙。
落木、长江 落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风飒飒兮木萧萧”——《九歌·山鬼》 “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不尽长江”是为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人的生命显 得尤为短暂。
总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 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8.2《登高》优秀课件(14张PPT)(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请再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潦倒:国事艰难,国家动乱;人生潦倒,生活艰 难,漂泊在外,两鬓如霜,壮志难酬。两个词形容的既 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 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 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 仗,字数较多。
悲秋,时之惨凄也; 作客,___羁__旅__也_____; ____常__作__客____,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___多__病___,衰疾也; ___台___,高迥处也; 独登台,__无___亲__朋__也___。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 解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B:酒能移情,如果尾句是,“潦倒不停浊酒杯”,我们还会好 受些。可是连酒都停了,前七句的悲哀之气就郁结不流了,因 为只能直面惨淡的现实了。 这种最后也不给读者一个发泄口的手法,古代文学中较少。甚
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无悲剧,我们实在太爱大团圆结局了。03
思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古体诗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乐府诗
绝句 近体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别具匠心,
写今与昔同,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后两
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8
这类作品往往是怀古的作品, 登高的地方一般都是古迹。
2020/10/18
《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 苏轼对周瑜 的评价。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9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4
古时也常写女子登楼,那她们的登楼 之作又常常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5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表达了主人公 的暮秋怀人之情。 (即思亲也)
斜光到晓穿朱户。
但“望尽天涯
昨夜西风凋碧树,
路”,不见天涯
登高(楼、山、亭、台、 阁等)作品抒怀之种种: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文 学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云:“不平则鸣。”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
孔子曰:“君子 登高必赋”。自
古及今,文人所赋 之深情 从总体上 看这些情怀可分为 以下几类。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2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3
2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如孟浩然的《 秋登万山寄张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
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
通的感情。 2020/10/18
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
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7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 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如李益的《上汝州郡楼》;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
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
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2,020/10是/18 李白诗的广代西玉表林高作中 谢之悦兴一。
12
6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 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
生和生命的思考。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3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 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 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那么文 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 体又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 同学门结合具体文章语境具体分 析。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4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0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 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如《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王粲的《登楼赋》;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1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 赞美、热爱或欣赏。
例如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楼观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
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
次清晰,形象生动。 2020/10/18
独上高楼,
人。 给人情也悠
望尽天涯路。
悠、恨也悠悠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
感。
山长水阔知何处。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6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忧乐”情
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别具匠心,
写今与昔同,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后两
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8
这类作品往往是怀古的作品, 登高的地方一般都是古迹。
2020/10/18
《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 苏轼对周瑜 的评价。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9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4
古时也常写女子登楼,那她们的登楼 之作又常常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5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表达了主人公 的暮秋怀人之情。 (即思亲也)
斜光到晓穿朱户。
但“望尽天涯
昨夜西风凋碧树,
路”,不见天涯
登高(楼、山、亭、台、 阁等)作品抒怀之种种: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文 学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云:“不平则鸣。”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
孔子曰:“君子 登高必赋”。自
古及今,文人所赋 之深情 从总体上 看这些情怀可分为 以下几类。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2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3
2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如孟浩然的《 秋登万山寄张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
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
通的感情。 2020/10/18
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
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7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 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如李益的《上汝州郡楼》;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
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
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2,020/10是/18 李白诗的广代西玉表林高作中 谢之悦兴一。
12
6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 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
生和生命的思考。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3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 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 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那么文 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 体又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 同学门结合具体文章语境具体分 析。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4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0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 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如《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王粲的《登楼赋》;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11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 赞美、热爱或欣赏。
例如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楼观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
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
次清晰,形象生动。 2020/10/18
独上高楼,
人。 给人情也悠
望尽天涯路。
悠、恨也悠悠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
感。
山长水阔知何处。
2020/10/18
广西玉林高中 谢悦兴
6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忧乐”情
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