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考复习 第12讲 反比例函数(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12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 专题12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知识对接考点一、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 (2)常见的面积类型:失分点警示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k <0. 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y x=或3y x =-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1.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像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PA x ⊥轴,垂足为点A ,则POA 的面积是()A.2 B.1 C.1-D.1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是反比例函数k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的两点,且其横坐标分别为1,4,若AOB的面积为54,则k的值为()A.23B.1C.2D.1543.若图中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均为4yx=,则阴影面积为4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4yx=-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作AB⊥x轴,AC⊥y轴,垂足分别为B,C,则矩形ABOC的面积为()A .-4B .2C .4D .85.如图,等腰ABC 中,5AB AC ==,8BC =,点B 在y 轴上,//BC x 轴,反比例函数k y x=(0k >,0x >)的图象经过点A ,交BC 于点D .若AB BD =,则k 的值为()A .60B .48C .36D .206.在平面直角从标系中,30°的直角三角尺直角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双曲线11k y x=(x >0),经过点B ,双曲线22k y x=(x <0),经过点C ,则12k k =( )A.﹣3 B.3 C.D7.如图,A、B是双曲线y=kx图象上的两点,过A点作AC⊥x轴于点C,交OB于点D,BD=2OD,且ADO的面积为8,则DCO的面积为()A.12B.1 C.32D.28.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kyx=(x>0)和1yx=-(x>0)的图象交于M、N两点,点P是y轴上一动点,若△PMN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A.2 B.3 C.4 D.59.如图,过x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3=x(x>0)和y6=x-(x>0)的图象交于B、A两点.若点C是y轴上任意一点,则△ABC的面积为()A .3B .6C .9D .92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面积为278,BA 垂直x 轴于点A ,OB 与双曲线y =k x相交于点C ,且BC ∶OC =1∶2,则k 的值为()A .﹣3B .﹣94C .3D .92二、填空题1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是反比例函数()0k y k x=≠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分别作AM x ⊥轴于点M ,AN y ⊥轴于点N .若四边形AMON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是__________.12.如图,在反比例函数3yx=的图象上有一动点A,连接AO并延长交图象的另一支于点B,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C,满足AC=BC,当点A运动时,点C始终在函数kyx=的图象上运动,tan∠CAB=2,则k的值为_____13.如图,点P在反比例函数4yx=-的图像上,过点P作PA x⊥轴于点A,则POA的面积是_______.14.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kyx=(0k≠,0x>)的图像经过矩形OABC的对角线AC的中点D .若矩形OABC 的面积为8,则k 的值为________.15.如图,点A 与点B 分别在函数11(0)k y k x =>与220)k y k x=<(的图象上,线段AB 的中点M 在y 轴上.若△AOB 的面积为3,则12k k -的值是___.三、解答题16.如图,一次函数122y x =-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P 为AB 上一点且PC 为AOB 的中位线,PC 的延长线交反比例函数ky x=(0k >)的图象于点Q ,32OQCS=.(1)求A 点和B 点的坐标; (2)求k 的值和Q 点的坐标.17.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a y x=的图象上,点B 、D 在反比例函数b y x=的图象上,且0a b >>.(1)若点A 的坐标为()6,4,点B 恰好为OA 的中点,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交b y x=的图象于点P . ①请求出a 、b 的值; ②试求OBP 的面积.(2)若////AB CD x 轴,32CD AB ==,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试说明-a b 的值是否为某一固定值?如果是定值,试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18.如图,点C 在反比例函数y 1=x的图象上,CA ∥y 轴,交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于点A ,CB ∥x 轴,交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于点B ,连结AB 、OA 和OB ,已知CA =2,则△ABO 的面积为__.19.如图是反比例函数2yx=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中的图象,点P是4yx=图象上一动点,PA⊥X轴于点A,交函数2yx=图象于点C,PB⊥Y轴于点B,交函数2yx=图象于点D,点D的横坐标为a.(1)用字母a表示点P的坐标;(2)求四边形ODPC的面积;(3)连接DC交X轴于点E,连接DA、PE,求证:四边形DAEP是平行四边形.20.如图,点A(﹣2,y1)、B(﹣6,y2)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AC⊥x轴,BD⊥y轴,垂足分别为C、D,AC与BD相交于点E.(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的大小关系,并通过计算加以验证;(2)结合以上信息,从①四边形OCED的面积为2,②BE=2AE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作为补充条件,求k 的值.你选择的条件是(只填序号). 21.如图,一次函数()20y kx k k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10)m y m x-=-≠的图象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过点C 作CB y ⊥轴,垂足为B ,若3ABC S =△.(1)求点A 的坐标及m 的值;(2)若AB =22.如图,过C 点的直线y =﹣12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且BC =AB ,过点C 作CH ⊥x 轴,垂足为点H ,交反比例函数y =k x(x >0)的图象于点D ,连接OD ,△ODH 的面积为6(1)求k 值和点D 的坐标;(2)如图,连接BD ,OC ,点E 在直线y =﹣12x ﹣2上,且位于第二象限内,若△BDE 的面积是△OCD 面积的2倍,求点E 的坐标.11 / 11 23.如图,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交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于P 、Q 两点.若2AB BP =,且AOB 的面积为4(1)求k 的值;(2)当点P 的横坐标为1-时,求POQ △的面积.。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2 反比例函数(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64页)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2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k y x
=(k 是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2.反比例函数k y x
=(k 是常数,k ≠0)中x ,y 的取值范围自变量x 和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都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2)性质: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表达式
k y x =(k 是常数,k ≠0)k k >0k <0
大致图象
所在象限
第一、三象限第二、四象限增减性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直线y =x 和y =-x ,对称中心为原点.3.注意。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要点一、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确定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反比例函数中y=kx,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因此只需要知道一对x,y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是:(1)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为:y=kx(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的值;(4)把求得的k值代回所设的函数关系式y=kx中.要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永远不会与x轴、y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要点诠释:(1)若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则点(-a,-b)也在此图象上,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在反比例函数y =k x(k 为常数,k ≠0)中,由于x ≠0且y ≠0,所以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 轴和y 轴.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如图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如图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是连续的,它的增减性都是在各自的象限内的增减情况,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都是由反比例系数k 的符号决定的;反过来,由双曲线所在的位置和函数的增减性,也可以推断出k 的符号.要点三、反比例函数y =k x(k ≠0)中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 =k x (k ≠0)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为|k|.过双曲线y =k x (k ≠0)上任意一点作一坐标轴的垂线,连接该点和原点,所得三角形的面积为||2k .要点诠释:只要函数式已经确定,不论图象上点的位置如何变化,这一点与两坐标轴的垂线和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始终是不变的.例1.两个反比例函数y =3x ,y =6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1,P 2,P 3……P 2020在反比例函数y =6x 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x 1,x 2,x 3……x 2020,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20个连续奇数,过点P 1,P 2,P 3……P 2020分别作y 轴的平行线,与反比例函数y =3x的图象交点依次是Q 1(x 1,y 1),Q 2(x 2,y 2),Q 3(x 3,y 3)……Q 2020(x 2020,y 2020),则y 2020等于()A .2019.5B .2020.5C .2019D .4039例2.如图,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2k x A ,B 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k 1x <2k x +b 的解集是.1.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y 2=2k x (k 2>0)相交于A (1,m ),B (3,n )两点,则不等式k 1x +b >2k x的解集为()A.1<x<3B.x<1或x>3C.x<0或x>3D.1<x<3或x<02.反比例函数y=kx和正比例函数y=mx的图象如图.由此可以得到方程kx=mx的实数根为()A.x=﹣2B.x=1C.x1=2,x2=﹣2D.x1=1,x2=﹣2例3.如图,点A在双曲线y=kx的第一象限的那一支上,AB垂直y轴于点B,点C在x轴正半轴上,且OC=2AB,点E在线段AC上,且AE=3EC,点D为OB的中点,若△ADE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1.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上有一点A向x轴作垂线交x轴于点C,B为线段AC的中点,又D点在x轴上,且OD=3OC,则△OBD的面积为.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y=kx(k≠0,x>0)的图象经过点A(1,-4),直线y=-2x+m与x轴交于点B(1,0).(1)求k,m的值;(2)已知点P(n,-2n)(n>0),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直线y=-2x+m于点C,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y=kx(k≠0,x>0)的图象于点D,当PD=2PC时,结合函数的图象,求出n的值.1.如图,正比例函数y1=mx,一次函数y2=ax+b和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y3>y2>y1,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1<x<0或x>1.6C.﹣1<x<0D.x<﹣1或0<x<12.设函数y1=kx,y2=kx (k>0),当2≤x≤3时,函数的y1最大值是a,函数y2的最小值是a﹣4,则ak=()A.4B.6C.8D.103.已知反比例函数y=8x和y=3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MN的面积为.4.如图,P1是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在第一象限上的一点,点A1的坐标为(2,0).(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如何变化?逐渐减少.(2)若点P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A2在x轴上,△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①求次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点A2的坐标.5.如图,反比例函数y=kx图象和一次函数y=ax+b经过M(1,6)和N(2,a).(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一次函数y=ax+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求证:AM=BN.6.已知:A (a ,y 1).B (2a ,y 2)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图象上的两点.(1)比较y 1与y 2的大小关系;(2)若A 、B 两点在一次函数y =43x+b 第一象限的图象上(如图所示),分别过A 、B 两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且S △OAB =8,求a 的值;(3)在(2)的条件下,如果3m =-4x +24,3n =32x ,求使得m >n 的x 的取值范围.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y =k x(x <0)的图象经过点A (﹣1,6),直线y =mx ﹣2与x 轴交于点B (﹣1,0).(1)求k ,m 的值;(2)过第二象限的点P (n ,﹣2n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直线y =mx ﹣2于点C ,交函数y =k x(x <0)的图象于点D .①当n =﹣1时,判断线段PD 与P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PD ≥2PC ,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mx(x>0)的图象G与直线l:y=kx-4k+1交于点A(4,1),点B(1,n)(n≥4,n为整数)在直线l上.(1)求m的值;(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图象G与直线l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①当n=5时,求k的值,并写出区域W内的整点个数;②若区域W内恰有5个整点,结合函数图象,求k的取值范围.【经典例题1】A【解析】解:∵P n 的纵坐标为:2n -1,∴P 2020的纵坐标为2×2020-1=4039.∵y =与y =在横坐标相同时,y =的纵坐标是y =的纵坐标的2倍,∴y 2020=×4039=2019.5.∴A 答案正确.【经典例题2】-5<x <-1或x >0【解析】解:根据一次函数平移和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得,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2k x 交于第三象限点的坐标为(-5,-1)和(-1,-5),如下图所示,∴不等式k 1x <2k x +b ,即k 1x -b <2k x 的解集,即当直线y =k 1x -b 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y =2k x 图象的下方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5<x <-1或x >0.【举一反三1】D【解析】解:如图,由图象可得:不等式k 1x +b >2k x 的解集是1<x <3或x <0.故选:D .【举一反三2】C【解析】解:如图,反比例函数y =和正比例函数y =mx 相交于点A (﹣2,1),∴另一个交点为:(2,﹣1),∴方程=mx 的实数根为:x 1=2,x 2=﹣2.故选:C .【经典例题3】163【解析】解:连DC ,∵AE =3EC ,S △ADE =3,∴S △CDE =1.∴S △ADC =4.设A (a ,b ),则AB =a ,OC =2AB =2a .∵D 为OB 的中点,∴BD =OD =12b .∵S 梯形OBAC =S △ABD +S △ADC +S △ODC ,12(a +2a )·b =12a ·12b +4+12·2a ·b ,∴ab =163.把A (a ,b )代入y =,得k =ab =163.【举一反三1】3【解析】解:设A (x 、y ),由反比例函数y =4x可知xy =4,BC =AC =y ,OD =3OC =3x ,∴S △OBD =BC ×OD =×y ×3x =xy =×4=3.故答案为:3.【经典例题4】【解析】解:(1)把A(1,-4)代入y=k x,得k=1×(-4)=-4;把B(1,0)代入y=-2x+m,得-2+m=0,解得m=2;(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0),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如图,当y=-2n时,-2x+2=-2n,解得x=n+1,则C(n+1,-2n),∴PC=n+1-n=1,当y=-2n时,y=-=,∴D(n,-),∴PD=|-2n+|,∵PD=2PC,∴|-2n+|=2,当-2n+=2时,解得n1=-2(舍去),n2=1,当-2n+=-2时,解得n1=-1(舍去),n2=2,综上所述,当PD=2PC时,n=1或n=2.【自我检测1】B【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1<x<0或x>1.6时,双曲线y3落在直线y2上方,且直线y2落在直线y1上方,即y3>y2>y1,所以若y3>y2>y1,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1.6.故选:B.【自我检测2】C【解析】解:∵k>0,2≤x≤3,∴y1随x的增大而减小,y2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1取最大值,最大值为=a①;当x=2时,y2取最小值,最小值为﹣=a﹣4②;由①②得a=2,k=4,∴ak=8,故选:C.【自我检测3】25 16【解析】解:设A(a,),则M(a,),N(,),∴AN=a﹣=,AM=﹣=,∴△AMN的面积=AN×AM=××=25 16,故答案为:25 16.【自我检测4】【解析】解:(1)△P1OA1的面积逐渐减少;(2)作P1C⊥OA1于C,∵△P1OA1为等边三角形,A1(2,0),∴OC=1,P1C3P1(1,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 x.(3)作P2D⊥A1A2于D,如上图,设A1D=x,则OD=2+x,P2D3x,∴P2(2+x3x).将点P2代入y=3x,得y332x=+.x2+2x-1=0,解得x1=-2,x2=-12<0(舍).∴x=-2,OA2=2+x+x=2+2x=2+2(-2)=22.∴A2(22,0).【自我检测5】【解析】解:(1)∵点M(1,6)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k=1×6=6,∴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把N(2,a)代入得,a==3,∴N(2,3).∵点M(1,6)和N(2,3)在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上,∴a+b=6,2a+b=3,解得a=﹣3,b=9,∴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3x+9;(2)过点M、N分别作MC⊥OA,ND⊥OB,垂足分别为C、D,当x=0时,y=9,当y=0时,x=3,∴一次函数y=﹣3x+9与x轴的交点B(3,0),与y轴的交点A(0,9),由于A(0,9),B(3,0),M(1,6),N(2,3),∴MC=1,AC=9﹣6=3,ND=3,BD=3﹣2=1,∴MC=BD=1,AC=ND=3,又∵∠ACM=∠NDB=90°,∴△ACM≌△NDB(SAS),∴AM=BN.【自我检测6】【解析】解:(1)∵A、B是y=kx(k>0)图象上的两点,∴a≠0.当a>0时,A、B在第一象限,a<2a,∴此时y1>y2,同理,a<0时,y1<y2.(2)∵A(a,y1)、B(2a,y2)在y=kx(k>0)图象上,∴AC=y1=,BD=y2=.∴y1=2y2.又A (a ,y 1)、B (2a ,y 2)在y =a +b 图象上,∴y 1=a +b ,y 2=a +b .∴a +b =2(a +b ),得b =4a .∵S △AOC +S 梯形ACDB =S △AOB +S △BOD ,又S △AOC =S △BOD ,∴S 梯形ACDB =S △AOB ,即[(a +b )+(a +b )]•a =8.∴a 2=4,由a >0,得a =2.(3)由(2)知,一次函数y =x +8,反比例函数y =.∵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4,且m =x +8,n =,∴使得m >n 的x 的范围,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下方的点的横坐标取值范围.∴由图可知,2<x <4或x <0.【自我检测7】【解析】解:(1)∵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A (﹣1,6),∴k =﹣6.∵直线y =mx ﹣2与x 轴交于点B (﹣1,0),∴m =﹣2.(2)①判断:PD =2PC .理由如下:当n =﹣1时,点P 的坐标为(﹣1,2),∵y =﹣2x ﹣2交于于点C ,且点P (﹣1,2)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点C 的坐标为(﹣2,2),∵函数y =k x(x <0)的图象于点D ,且点P (﹣1,2)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点D 的坐标为(﹣3,2).∴PC =1,PD =2.∴PD =2PC .②当PD=2PC时,有两种情况,分别为:y=2,或者y=6.若PD≥2PC,0<y≤2,或y≥6即0<﹣2n≤2,或﹣2n≤6解得﹣1≤n<0.或n≤﹣3【自我检测8】【解析】(1)解:把A(4,1)代入y=mx(x>0),得m=4×1=4;(2)①当n=5时,把B(1,5)代入直线l:y=kx-4k+1得,5=k-4k+1,解得k=4 3-,如图所示,区域W内的整点有(2,3),(3,2),有2个;(3)直线l:y=kx-4k+1过(1,6)时,k=53-,区域W内恰有4个整点,直线l:y=kx-4k+1过(1,7)时,k=-2,区域W内恰有5个整点,∴区域W内恰有5个整点时,k的取值范围是-2≤k<5 3-.。
数学知识点新课标)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12课时 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含三年中考,pdf)【含解析】
中考复习教案_反比例函数_附练习试卷(含答案
中考复习教案_反比例函数_附练习试卷(含答案)教案章节: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2.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渐近线等。
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乘积为常数k(k≠0),则函数y=k/x 称为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k为常数)。
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a) 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b) 单调性: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单调递减;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单调递增。
c) 渐近线: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为x轴和y轴。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 给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记住并理解。
3. 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和渐近线,配合示例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练习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1.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说明理由。
a) y=2/xb) y=3xc) y=4/x^2教案章节: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单调性【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2.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2.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a) 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单调递减。
b) 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单调递增。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单调性。
【教学步骤】1. 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2. 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双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3. 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配合示例进行讲解。
07年中考复习第12讲反比例函数
07年中考复习第12讲反比例函数【回忆与摸索】反比例函数⎧⎪⎨⎪⎩概念图像与性质应用【例题经典】明白得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例1 假设函数y=〔m 2-1〕x235m m +-为反比例函数,那么m=________.【解析】在反比例函数y=k x中,其解析式也能够写为y=k·x -1,故需满足两点,一是m 2-1≠0,二是3m 2+m-5=-1 【点评】函数y=kx为反比例函数,需满足k ≠0,且x 的指数是-1,两者缺一不可.会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解题 例2 〔2006年常德市〕P 1〔x 1,y 1〕,P 2〔x 2,y 2〕,P 3〔x 3,y 3〕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那么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3<y 2<y 1 B .y 1<y 2<y 3 C .y 2<y 1<y 3 D .y 2<y 3<y 1【解析】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是双曲线、由k=2>0•知双曲线两个分支分不位于第一、三象限内,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点P 1,P 2,P 3•的横坐标均为负数,故点P 1,P 2均在第三象限内,而P 3的第一象限.故y>0.•此题也能够将P ,P ,P 三点的横坐标取专门值分不代入y=2x中,求出y 1,y 2,y 3的值,再比较大小.例3 〔2006年烟台市〕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依照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畴.【解析】〔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需要求出m 的值.把A 〔-2,1〕代入y=mx中便可求出m=-2.把B〔1,n〕代入y=2x-中得n=-2.由待定系数法不难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认真观看图象,结合图象性质,便可求出x的取值范畴.【考点精练】基础训练1.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位于〔〕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2.矩形的面积为10,那么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3.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关系的图像,那么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A.I=2366 ...B IC ID IR R R R===-(第3题) (第5题) (第6题)4.假设双曲线y=6x通过点A〔m,3〕,那么m的值为〔〕A.2 B.-2 C.3 D.-35.〔2006年威海市〕如图,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分不交于A、B两点,假设A点的坐标为〔a,b〕,那么B点的坐标为〔〕 A.〔a,b〕 B.〔b,a〕 C.〔-b,-a〕 D.〔-a,-b〕6.〔2006年长春市〕如图,双曲线y=8x的一个分支为〔〕A.① B.② C.③ D.④7.〔2006年济宁市〕反比例函数y=kx与正比例函数y=2x图象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大致为〔〕8.〔2006年深圳市〕函数y=kx〔k≠0〕的图象如下图,那么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9.〔2006年茂名市〕点P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上任一点,过P•点分不作x轴,轴的平行线,假设两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矩形的面积为2,那么k的值为〔〕 A.2 B.-2 C.±2 D.410.〔2006年绵阳市〕如图,梯形AOBC的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A∥BC,上底边OA在直线y=x上,下底边BC交x轴于E〔2,0〕,那么四边形AOEC的面积为〔〕A.3 B.3 C.3-1 D.3+1(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能力提升11.如图是一次函数y1=kx+b和反比例函数y2=mx的图象,观看图象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畴__________.12.如图,正方形OABC,ADEF的顶点A,D,C在坐标轴上,点F在AB上,点B,E在函数y=1x〔x>0〕的图象上,那么点E的坐标是〔〕A.51+51-B.3535+-〕C.51-51+〕 D.3535-+〕13.〔2006年重庆市〕如图,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不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B〔-203,5〕,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直线OD翻折,使A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假设点E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14.〔2006年崇文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直线L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a,3〕,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5.〔2006年十堰市〕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料泥地.为了完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了假设干块木块,•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是木板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以下图所示.〔1〕请直截了当写出一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取值范畴;〔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大?应用与探究16.某厂从2002年起开始投入技术改进资金,经技术改进后,•某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1确定哪种函数能表示其变化规律,讲明确定是这种函数而不是其他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解析式;〔2〕按照这种变化规律,假设2006年已投入技改资金5万元.①估量生产成本每件比2005年降低多少万元?②假如打算在2006年把每件产品成本降低到3.2万元,那么还需投入技改资金多少万元?〔结果精确到0.01万元〕答案: 例题经典 例1:m=43- 例2:C 例3:〔1〕y=-2x,y=-x-1 〔2〕x<-2或0<x<1 考点精练1.D 2.A 3.C 4.A 5.D 6.D 7.B 8.C 9.C 10.D 11.-•2<x<0或x>3 12.A 13.y=-12x14.解:依题意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y=x .因为A 〔a ,3〕在直线y=x 上,那么a=3,即A 〔3,3〕,又因为〔3,3〕在y=kx的图象上,可求得k=9,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9x15.〔1〕P=600S 〔S>0〕,〔2〕当S=0.2时,P=6000.2=3000.即压强是3000Pa .〔3〕由题意知,600S≤6000,∴S ≥0.1.即木板面积至少要有0.1m 2.16.〔1〕设其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把x=2.5,y=7.2;x=3,y=6分不代入得7.2 2.563.k b k b =+⎧⎧⎨⎨=+⎩⎩k =-2.4解得b =13.2.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4x+13.2,把x=4时,y=4.5代入此函数解析式.左边≠右边, ∴不是一次函数,同理,也不是二次函数,设其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 x . 当x=2.5•时,y=7.2,可得7.2=2.5k,得k=18,∴反比例函数为y=18x .验证:当x=3时,y=183=6,符合反比例函数.同理可验证:x=4时,y=4.5;x=4.5时,y=4成立. ∴可用反比例函数x=18x表示其变化规律. 〔2〕①降低0.4万元.②还需投入0.63万元.。
中考复习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课件
考点聚焦
豫考探究
当堂检测
第12课时┃ 反比例函数
考点2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 20 cm2,设该长方形的一边长为 y cm,另一边长为 x cm,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 是( B )
考点聚焦
豫考探究
当堂检测
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
2.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牛) 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米)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12-3 所示,点P(5,1)在图象上,则当力达 到10牛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是
解 析
0.5
米.
设力F(牛)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k 离s(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F= s ,把点P(5,1)代入 得k=5,所以当F=10牛时,s=0.5米.
考点聚焦 豫考探究 当堂检测
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
【归纳总结】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通常是先根据题意列出 函数关系式 , 画出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要注意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考点聚焦 豫考探究 当堂检测
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
5 ∵OA=2AN,△OAB的面积为5,∴△NAB的面积为 , 2 5 15 1 15 1 ∴△ONB的面积=5+ = ,∴ NB·OM= ,即 × 2 2 2 2 2 3 2 3 15 b- b× a= ,∴ab=12,∴k=12. 3 2 2 2 故答案为12.
第12课时
反比例函数
第12课时┃ 反比例函数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 1.对于函数y=x,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它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D.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D交y轴于P点(1)已知点A的坐标是(2,3),求k的值及C点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若△APO的面积为2,求点D到直线AC的距离.【答案】(1)解:∵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 ,点C与点A关于原点O对称,∴k=6,C(﹣2,﹣3),即k的值是6,C点的坐标是(﹣2,﹣3);(2)解:过点A作AN⊥y轴于点N,过点D作DM⊥AC,如图,∵点A(2,3),k=6,∴AN=2,∵△APO的面积为2,∴,即,得OP=2,∴点P(0,2),设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得,∴过点A(2,3),P(0,2)的直线解析式为y=0.5x+2,当y=0时,0=0.5x+2,得x=﹣4,∴点D的坐标为(﹣4,0),设过点A(2,3),B(﹣2,﹣3)的直线解析式为y=mx+b,则,得,∴过点A(2,3),C(﹣2,﹣3)的直线解析式为y=1.5x,∴点D到直线AC的直线得距离为:=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是(2,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个顶点A、C在反比例函数y= (k≠0)图象上,点B、D在x轴上,且B、D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可以求得k的值和点C的坐标;(2)根据△APO的面积为2,可以求得OP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P的坐标,进而可以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从而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求得点D到直线AC的距离.2.如图,已知直线y=x+k和双曲线y= (k为正整数)交于A,B两点.(1)当k=1时,求A、B两点的坐标;(2)当k=2时,求△AOB的面积;(3)当k=1时,△OAB的面积记为S1,当k=2时,△OAB的面积记为S2,…,依此类推,当k=n时,△OAB的面积记为S n,若S1+S2+…+S n= ,求n的值.【答案】(1)解:当k=1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1和y= ,解得,,∴A(1,2),B(﹣2,﹣1)(2)解:当k=2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2和y= ,解得,,∴A(1,3),B(﹣3,﹣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直线AB与y轴的交点(0,2),∴S△AOB= ×2×1+ ×2×3=4;(3)解:当k=1时,S1= ×1×(1+2)= ,当k=2时,S2= ×2×(1+3)=4,…当k=n时,S n= n(1+n+1)= n2+n,∵S1+S2+…+S n= ,∴ ×(…+n2)+(1+2+3+…n)= ,整理得:,解得:n=6.【解析】【分析】(1)两图像的交点就是求联立的方程组的解;(2)斜三角形△AOB的面积可转化为两水平(或竖直)三角形(有一条边为水平边或竖直边的三角形称为水平或竖直三角形)的面积和或差;(3)利用n个数的平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可求出.3.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上点C的纵坐标为3,求△AOC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有一点M,在直线AB上有一点P,在双曲线y=上有一点N,若以O、M、P、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60°的菱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把x= 代入,得y= ,∴A(,1),把点代入,解得:;(2)解:∵把y=3代入函数,得x= ,∴C ,设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设与轴交点为,则点坐标为,∴;(3)解:设点坐标,由直线解析式可知,直线与轴正半轴夹角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的菱形,在直线上,∴点只能在轴上,∴点的横坐标为,代入,解得纵坐标为:,根据,即得:,解得: .故点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先求的A点纵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C 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的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直线AC与x的交点坐标,再根据求解即可;(3)设点坐标,根据题意用关于a的式子表示出N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求出a的值即可.4.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时,其函数值等于p,则称p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 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等于1.(1)分别判断函数y=x-1,y=x-1,y=x2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2)函数y=2x2-bx.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的值;②若1≤b≤3,求其不变长度q的取值范围;(3)记函数y=x2-2x(x≥m)的图象为G1,将G1沿x=m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G2,函数G的图象由G1和G2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满足0≤q≤3,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1)解: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函数有-1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2;∵函数有0和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为1;(2)解:① 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为0,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1)2=0,b=-1,②∵2x2-bx=x,∴,1≤b≤3,1≤ ≤2,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q≤2.(3)1≤m≤3或m<-【解析】【解答】解(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函数G:y=,当x2-2x=x时,即x(x-3)=0,∴x3=0,x4=3,当(2m-x)2-2(2m-x)=x时,即x2+(1-4m)x+(4m2-4m)=0,∴△=(1-4m)2-4×(4m2-4m)=1+8m,当△=1+8m0时,即m-,此方程无解,∴q=x4-x3=3-0=3;当△=1+8m 0时,即m -,此方程有解,∴x5=, x6=,①当-m0时,∵x3=0,x4=3,∴x60,∴x4-x63(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x5=x4时,∴m=1,当x6=x3时,∴m=3,当0m1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1m3时,x3=0(舍去),x4=3,此时0x5x4, x60,∴q=x4-x63(舍去);当m3时,x3=0(舍去),x4=3(舍去),此时x53,x60,∴q=x5-x63(舍去);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m3或m < -,【分析】(1)根据题目定义即可得出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再分别求出函数、函数的不变值,从而求出其不变长度.(2)① 由已知条件得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根的判别式△=(b+1)2=0,从而求出 b=-1;②由题意得2x2-bx=x,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1≤b≤3,即可求出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分情况讨论写出函数G的解析式,根据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值,再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答案.5.如图,已知直线与x、y轴交于M、N,若将N向右平移个单位后的N,,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1)求k的值;(2)点P为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PA⊥x轴于A点,交NM延长线于F 点,过P点作PB⊥y轴于B交MN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用含有m的代数式表示点E、F的坐标②找出图中与△EOM 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当时,,,.把代入得,(2)解:①由(1)知 ..当时, ,.当时,,,∴E(2 -, ).② , , , ,,,,由一次函数解析式得∠OME=∠ONF=45°【解析】【分析】(1)当x=0时,求出y=2,得出N(0,2) ,由平移的性质得出N'(3,2) .把 (3,2) 代入 y=得k=6.(2)①由(1)可设P(m,) .当x=m时,求出y=−m+2 ,即F(m,2-m) ;当y=时,求出x=2−,即E(2 -,).②∵ON=2 , EM=, OM=2 , NF=,从而得出OMNF=EMON.由一次函数解析式得∠OME=∠ONF=45°;推出ΔEOM∼ΔOFN.6.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反比例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1,a),B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点A(1,a)在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上,∴a=﹣1+3=2,∴点A(1,2).∵点A(1,2)在反比例y= (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上,∴k=1×2=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联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成方程组,得:,解得:,,∴点B(2,1)(2)解: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B′(2,﹣1),连接AB’,交x轴于点P,连接PB,如图所示.∵点B、B′关于x轴对称,∴PB=PB′.∵点A、P、B′三点共线,∴此时PA+PB取最小值.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m≠0),将A(1,2)、B(2,﹣1)代入y=mx+n,,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5.当y=﹣3x+5=0时,x= ,∴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0).【解析】【分析】(1)将x=1代入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中即可求出点A的坐标,由点A 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联立两函数表达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2)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B′(2,﹣1),连接AB’,交x轴于点P,连接PB,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出此时PA+PB 取最小值,根据点A、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7.已知一次函数y1=x+m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1)求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C到x轴的距离为2,求△ABC的面积.【答案】(1)解:∵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点A的横坐标为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解得y=6,∴点A的坐标为(1,6),又∵点A在一次函数图象上,∴1+m=6,解得m=5,∴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5(2)解:∵第一象限内点C到x轴的距离为2,∴点C的纵坐标为2,∴2= ,解得x=3,∴点C的坐标为(3,2),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则点D的纵坐标为2,∴x+5=2,解得x=﹣3,∴点D的坐标为(﹣3,2),∴CD=3﹣(﹣3)=3+3=6,点A到CD的距离为6﹣2=4,联立,解得(舍去),,∴点B的坐标为(﹣6,﹣1),∴点B到CD的距离为2﹣(﹣1)=2+1=3,S△ABC=S△ACD+S△BCD= ×6×4+ ×6×3=12+9=21.【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x>1时,y1>y2,0<x<1时,y1<y2确定点A的横坐标,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纵坐标,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解答;(2)根据点C到x轴的距离判断出点C的纵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横坐标,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求出点D 的坐标,然后得到CD的长度,再联立一次函数与双曲线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ABC的面积=△ACD的面积+△BCD的面积,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8.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C在第一象限,且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C=2 ,sin∠AOC=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C以及边AB的中点D.(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四边形OABC的面积.【答案】(1)解:过C作CM⊥x轴于M,则∠CMO=90°,∵OC=2 ,sin∠AOC= = ,∴MC=4,由勾股定理得:OM= =2,∴C的坐标为(2,4),代入y= 得:k=8,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2)解:过B作BE⊥x轴于E,则BE=CM=4,AE=OM=2,过D作DN⊥x轴于N,∵D为AB的中点,∴DN= =2,AN= =1,把y=2代入y= 得:x=4,∴OA=4﹣1=3,∴四边形OABC的面积为OA×CM=3×4=12【解析】【分析】(1)过C作CM⊥x轴于M,则∠CMO=9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M,求出C的坐标,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D为中点求出DN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ON,求出OA,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为坐标原点,点A(﹣2,0),点B(0,2 ).(1)直接写求∠BAO的度数;(2)如图1,将△AOB绕点O顺时针得△A′OB′,当A′恰好落在AB边上时,设△AB′O的面积为S1,△BA′O的面积为S2, S1与S2有何关系?为什么?(3)若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S1与S2的关系发生变化了吗?证明你的判断.【答案】(1)解:∵A(−2,0),B(0,),∴OA=2,OB=,在Rt△AOB中,tan∠BAO=,∴∠BAO=60°(2)解:S1=S2;理由:∵∠BAO=60°,∠AOB=90°,∴∠ABO=30°,∴OA'=OA= AB,△AOA'是等边三角形,∴OA'=AA'=AO=A'B,∵∠B'A'O=60°,∠A'OA=60°,∴B'A'∥AO,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A'的边AO、AA'上的高相等,即△AB′O中AO边上高和△BA′O中BA′边上的高相等,∴△BA'O的面积和△AB'O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3)证明:S1=S2不发生变化;理由:如图,过点A'作A'M⊥OB.过点A作AN⊥OB'交B'O的延长线于N,∵△A'B'O是由△ABO绕点O旋转得到,∴BO=OB',AO=OA',∵∠AON+∠BON=90°,∠A'OM+∠BON=90°,∴∠AON=∠A'OM,在△AON和△A'OM中,,∴△AON≌△A'OM(AAS),∴AN=A'M,∴△BOA'的面积和△AB'O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1=S2.【解析】【分析】(1)先求出OA,OB,再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OA'=AA'=AO=A'B,然后根据等边△AOA'的边AO、AA'上的高相等,即可得到S1=S2;(3)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O=OB',AA'=OA',再求出∠AON=∠A'OM,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N和△A'O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N=A'M,然后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证明.10.已知,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试求出当的值最小时点的坐标;(3)如图2,是线段上的一点,过点作轴,与抛物线交于点,若直线把分成面积之比为的两部分,请求出点的坐标.【答案】(1)解:将,的坐标分别代入.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解:如图1,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由,令,得,解得,,点的坐标为,又,易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当时,,点坐标(3)解:设点的坐标为,所以所在的直线方程为.那么,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由题意,得①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②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解析】【分析】(1)将点、的坐标代入可得出、的值,继而得出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得该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即可;(3)如图2,交于,设,根据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设点的坐标为,,.然后分类讨论:分别利用或,列关于的方程,然后分别解关于的方程,从而得到点坐标1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过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OC=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点P为抛物线在直线BC下方图形上的一动点,当△PBC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若点Q为线段OC上的一动点,问:AQ+ QC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岀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4x+3),即:3a=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则顶点D(2,﹣1);(2)解: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mx+n并解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设点P(x,x2﹣4x+3),则点H(x,﹣x+3),则S△PBC=PH×OB=(﹣x+3﹣x2+4x﹣3)=(﹣x2+3x),∵﹣<0,故S△PBC有最大值,此时x=,故点P(,﹣);(3)解:存在,理由:如上图,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过点A作AH⊥CH,垂足为H,则HQ=CQ,Q+ QC最小值=AQ+HQ=AH,直线HC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直线HC的表达式为:y=x+3…①则直线AH所在表达式中的k值为﹣,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x+s,将点A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x+ …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故点H(,),而点A(1,0),则AH=,即:AQ+ QC的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1)将坐标(1,0),B(3,0)代入计算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计算出D的坐标.(2)将点B、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计算,设点P(x,x2﹣4x+3),则点H(x,﹣x+3),求出x的值即可.(3)存在,过点C作与y轴夹角为30°的直线CH,过点A作AH⊥CH,垂足为H,则HQ=CQ,Q+ QC最小值=AQ+HQ=AH,求出k值,再将A的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12.(1)如图1所示,在中,,,点在斜边上,点在直角边上,若,求证: .(2)如图2所示,在矩形中,,,点在上,连接,过点作交 (或的延长线)于点 .①若,求的长;②若点恰好与点重合,请在备用图上画出图形,并求的长.【答案】(1)证明:∵在中,,,∴,∴,∵,∴,∴,∴ .(2)解:①∵四边形是矩形,∴,∴,∵,∴,∴,∴,∴,∵,∴,,∴,;②如图所示,设,由①得,∴,即,整理,得:,解得:,,所以的长为或 .【解析】【分析】(1)利用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证明即可证得结论;(2)①仿(1)题证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②由①得,设,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果.。
第12讲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2)如图,由图象可知:①当 1<x<3 时,y1>y2;②当 x=1 或 x=3
时,y1=y2;③当 x>3 时,y1<y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顶点 O 与坐标原
点重合,A,C 分别在坐标轴上,点 B 的坐标为(4,2),直线 y=-1x 2
• 第五级
4.若点
P1(x1,y1),P2(x2,y2)在反比例函数
y=k(k>0)的图象上, x
且 x1=-x2,则( D )
A.y1<y2 B.y1=y2
C.y1>y2 D.y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kx-k 与反比例函数 y=
k(k≠0)的图象大致是( x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0.如图,函数 y1=-x+4 的图象与函数 y2=kx(x>0)的图象交于 A(m,1),
B(1,n)两点.
• 单击此(1处)求编k,辑m,母n 版的值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2)利三用级图象写出当 x≥1 时,y1 和 y2 的大小关系.
• 第四级 • 第五级
解:(1)把点 A(m,1)代入 y1=-x+4,得 m=3,则 A(3,1),∴k=3×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7.双曲线 y=m-1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x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m__<__1___.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8.如图,点 P,Q 是反比例函数
y=k图象上的两点,PA⊥y x
轴于
点• 第A•三,第级Q四N级⊥x 轴于点 N,作 PM⊥x 轴于点 M,QB⊥y 轴于点 B,连 接 PB,•Q第M五,级△ABP 的面积 记为 S1 ,△QMN 的面积 记为 S2 ,则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B(﹣1,0),且与反比例函数(k为不等于0的常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1,n).求:(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得: 0=﹣1+b,∴b=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n=1+1,∴n=2,∴点A的坐标是(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2).∴k=1×2=2,∴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y=(2)解:反比例函数y=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而当x=1时,y=2,当x=6时,y= ,∴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y≤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又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再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坐标,然后利用代入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求出当x=1,x=6时的y值,即可得到答案.2.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1)点A的坐标为A(1,0),则点B(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C (﹣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果直线y=x+1和双曲线y= 之间的距离为,那么k=________;(可在图1中进行研究)(3)点E的坐标为(1,),将射线OE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OF,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OF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①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M,并描述图形M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②将射线OE,OF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直线y=﹣2x﹣4与图形M的公共部分记为图形N,请求出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答案】(1)3;(2)﹣4(3)解: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 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由得,即点M(﹣,),由得:,即点N(﹣,),则﹣≤x≤﹣,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即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d===∴当x=﹣时,d的最小值为 = ,即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1)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3,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 = ,故答案分别为:3,;(2)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之间的距离为,∴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由得,即点F(﹣,),则OF= = ,∴OE=OF+EF=2 ,在Rt△OEG中,∠EOG=∠OEG=45°,OE=2 ,则有OG=EG= OE=2,∴点E的坐标为(﹣2,2),∴k=﹣2×2=﹣4,故答案为:﹣4;【分析】(1)由题意可得出点B(2,3)到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B点纵坐标,根据新定义得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即可得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k x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 轴,如图1,将其联立即可得点F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F长,再由OE=OF+EF 求出OE长,在Rt△OEG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E的坐标为(﹣2,2),将E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k值.(3)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分别联立即可得出点M、N坐标,从而得出x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从而求出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由二次函数性质知d 最小值.3.函数学习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函数值范围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请解决下面的问题.(1)分别求出当2≤x≤4时,三个函数:y=2x+1,y= ,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若y= 的值不大于2,求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3)若y= ,当a≤x≤2时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4)y=2(x﹣m)2+m﹣2,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求m的值.【答案】(1)解:y=2x+1中k=2>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最小=5;当x=4时,y最大=9.∵y= 中k=2>0,∴在2≤x≤4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最大=1;当x=4时,y最小= .∵y=2(x﹣1)2+1中a=2>0,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最小=1;当x=4时,y最大=19(2)解:令y= ≤2,解得:x<0或x≥1.∴符合条件的x的范围为x<0或x≥1(3)解: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4)解:①当m<2时,有2(2﹣m)2+m﹣2=1,解得:m1=1,m2= (舍去);②当2≤m≤4时,有m﹣2=1,解得:m3=3;③当m>4时,有2(4﹣m)2+m﹣2=1,整理得:2m2﹣15m+29=0.∵△=(﹣15)2﹣4×2×29=﹣7,无解.∴m的值为1或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当k<0,a<0时,此时,y=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0;【解析】【分析】(1)根据k=2>0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2≤x≤4时,y=2(x﹣1)2+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令y= ≤2,解之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3)①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得到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得到y≤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②当k<0时,如图得当0<x≤2时,y=无最小值,有最大值,同理当a<0时,且a≤x<0时,y≤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于是得到结论;(4)分m<2、2≤m≤4和m>4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当2≤x≤4时有最小值为1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4.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与(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1)当m=4,n=20时.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答案】(1)①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1)当y=2时,由得得x=2∴点A的坐标是(2,2)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②四边形ABCD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由①得点B(4,1),点D(4,5)∵点P为线段BD的中点∴点P的坐标为(4,3)当y=3时,由得,由得,∴PA= ,PC=∴PA=PC而PB=P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BD⊥AC∴四边形ABCD是菱形(2)四边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时正方形时,PA=PB=PC=PD(设为t,t≠0),当x=4时,∴点B的坐标是(4,)则点A的坐标是(4-t,)∴,化简得t=∴点D的纵坐标为则点D的坐标为(4,)所以,整理得m+n=32【解析】【分析】(1)①分别求出点A,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示;②由特殊的四边形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是菱形和正方形,则可猜测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或是正方形,先证明其为菱形先,则需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运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会更好些;再判断对角线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2)要使m,n有具体联系,根据A,B,C,D分别在两个函数图象,且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或点C的坐标代入y= ,即可得到只关于m和n的等式.5.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2007年中考试题汇编(反比例函数)含答案16选13填4解-推荐下载
4、(2007 哈尔滨)已知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象经过点 A(3, 6)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 x
式是
5、(2007
. y 18
x
四川德阳)若反比例函数
y1 ______ y2 (填“ ”或“ ”或“ ”). <
y
1 x
的图象上有两点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的上方.(1)若点P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的值和△PAB的面积;(2)设直线PA、PB与x轴分别交于点M、N,求证:△PMN是等腰三角形;(3)设点Q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B之间的动点(与点P、B不重合),连接AQ、BQ,比较∠PAQ与∠PBQ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k=4,S△PAB=15.提示: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1,把x=4代入y=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 ,得k=4.解方程组,得到点A的坐标为(﹣4,﹣1),则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求得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2)解: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B(4,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设P(m,),直线PA的方程为y=ax+b,直线PB的方程为y=px+q,联立,解得直线PA的方程为y= x+ ﹣1,联立,解得直线PB的方程为y=﹣ x+ +1,∴M(m﹣4,0),N(m+4,0),∴H(m,0),∴MH=m﹣(m﹣4)=4,NH=m+4﹣m=4,∴MH=NH,∴PH垂直平分MN,∴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3)解:∠PAQ=∠PBQ.理由如下: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直线AQ的解析式为y=px+q,则有,解得:,∴直线AQ的解析式为y= x+ ﹣1.当y=0时, x+ ﹣1=0,解得:x=c﹣4,∴D(c﹣4,0).同理可得E(c+4,0),∴DT=c﹣(c﹣4)=4,ET=c+4﹣c=4,∴DT=ET,∴QT垂直平分DE,∴QD=QE,∴∠QDE=∠QED.∵∠MDA=∠QDE,∴∠MDA=∠QED.∵PM=PN,∴∠PMN=∠PNM.∵∠PAQ=∠PMN﹣∠MDA,∠PBQ=∠NBE=∠PNM﹣∠QED,∴∠PAQ=∠PBQ.【解析】【分析】(1)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 与y轴交于点C,如图1,可根据条件先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k,然后求出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A的坐标,从而得到OA=OB,由此可得S△PAB=2S△AOP,要求△PAB的面积,只需求△PAO的面积,只需用割补法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P作PH⊥x轴于H,如图2.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PB的解析式,从而得到点N的坐标,同理可得到点M的坐标,进而得到MH=N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M=PN,即△PMN是等腰三角形;(3)过点Q作QT⊥x轴于T,设AQ交x轴于D,QB的延长线交x轴于E,如图3.可设点Q为(c,),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Q的解析式,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为(c﹣4,0),同理可得E(c+4,0),从而得到DT=ET,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QD=QE,则有∠QDE=∠QED.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就可得到∠PAQ=∠PBQ.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交于点A(﹣2,3)和点B(m,﹣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x=1上有一点P,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Q,若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答案】(1)解:∵点A(﹣2,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形上,∴k=﹣2×3=﹣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形上,∴﹣2m=﹣6,∴m=3,∴B(3,﹣2),∵点A,B在直线y=ax+b的图象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解:∵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AB=PQ,AB∥PQ,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c,设点Q(n,﹣),∴﹣ =﹣n+c,∴c=n﹣,∴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n﹣,∴P(1,n﹣﹣1),∴PQ2=(n﹣1)2+(n﹣﹣1+ )2=2(n﹣1)2,∵A(﹣2,3).B(3,﹣2),∴AB2=50,∵AB=PQ,∴50=2(n﹣1)2,∴n=﹣4或6,∴Q(﹣4. )或(6,﹣1)【解析】【分析】(1)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B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解析式;(2)先判断出AB=PQ,AB∥PQ,设出点Q的坐标,进而得出点P的坐标,即可求出PQ,最后用PQ=AB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3.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为(﹣1,0),点A的横坐标是1,tan∠CDO=2.过点B作BH⊥y轴交y轴于H,连接AH.(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BH面积.【答案】(1)解:∵点D的坐标为(﹣1,0),tan∠CDO=2,∴CO=2,即C(0,2),把C(0,2),D(﹣1,0)代入y=ax+b可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点A的横坐标是1,∴当x=1时,y=4,即A(1,4),把A(1,4)代入反比例函数y= ,可得k=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解方程组,可得或,∴B(﹣2,﹣2),又∵A(1,4),BH⊥y轴,∴△ABH面积= ×2×(4+2)=6.【解析】【分析】(1)先由tan∠CDO=2可求出C坐标,再把D点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再由直线解析式求出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可求出双曲线解析式;(2)△ABH面积可以BH为底,高=y A-y B=4-(-2)=6.4.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1和G2,点P为G1上任一点,点Q为G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1和G2之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1)点A的坐标为A(1,0),则点B(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点C (﹣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2)如果直线y=x+1和双曲线y= 之间的距离为,那么k=________;(可在图1中进行研究)(3)点E的坐标为(1,),将射线OE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OF,在坐标平面内所有和射线OE,OF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M.①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M,并描述图形M的组成部分;(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以用阴影表示).②将射线OE,OF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W,直线y=﹣2x﹣4与图形M的公共部分记为图形N,请求出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答案】(1)3;(2)﹣4(3)解: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 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由得,即点M(﹣,),由得:,即点N(﹣,),则﹣≤x≤﹣,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即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d===∴当x=﹣时,d的最小值为 = ,即图形W和图形N之间的距离.【解析】【解答】解:(1)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3,点(﹣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 = ,故答案分别为:3,;(2)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之间的距离为,∴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轴,如图1,由得,即点F(﹣,),则OF= = ,∴OE=OF+EF=2 ,在Rt△OEG中,∠EOG=∠OEG=45°,OE=2 ,则有OG=EG= OE=2,∴点E的坐标为(﹣2,2),∴k=﹣2×2=﹣4,故答案为:﹣4;【分析】(1)由题意可得出点B(2,3)到射线OA之间的距离为B点纵坐标,根据新定义得点C(﹣2,3)和射线OA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即可得k<0(否则直线y=x+1和双曲线y= k x 相交,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过点O作直线y=x+1的垂线y=﹣x,与双曲线y= k x 交于点E、F,过点E作EG⊥x 轴,如图1,将其联立即可得点F坐标,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OF长,再由OE=OF+EF 求出OE长,在Rt△OEG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E的坐标为(﹣2,2),将E点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出k值.(3)①如图,x轴正半轴,∠GOH的边及其内部的所有点(OH、OG分别与OE、OF垂直);②由①知OH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OG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x,分别联立即可得出点M、N坐标,从而得出x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图形N(即线段MN)上点的坐标可设为(x,﹣2x﹣4),从而求出图形W与图形N之间的距离为d,由二次函数性质知d 最小值.5.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 (x>0)与y2=﹣(x<0)的图象上,A、B的横坐标分别为a、b.(1)若AB∥x轴,求△OAB的面积;(2)若△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a+b≠0,求ab的值;(3)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CDE,使AC∥x轴,点D在点A的左上方,那么,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由题意知,点A(a,),B(b,﹣),∵AB∥x轴,∴,∴a=﹣b;∴AB=a﹣b=2a,∴S△OAB= •2a• =3(2)解:由(1)知,点A(a,),B(b,﹣),∴OA2=a2+()2, OB2=b2+(﹣)2,∵△O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OA=OB,∴OA2=OB2,∴a2+()2=b2+(﹣)2,∴a2﹣b2=()2﹣()2,∴(a+b)(a﹣b)=( + )(﹣)= ,∵a>0,b<0,∴ab<0,a﹣b≠0,∵a+b≠0,∴1= ,∴ab=3(舍)或ab=﹣3,即:ab的值为﹣3;(3)解: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理由:如图,∵a≥3,AC=2,∴直线CD在y轴右侧且平行于y轴,∴直线CD一定与函数y1= (x>0)的图象有交点,∵四边形ACDE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且点D在点A(a,)的左上方,∴C(a﹣2,),∴D(a﹣2, +2),设直线CD与函数y1= (x>0)相交于点F,∴F(a﹣2,),∴FC= ﹣ = ,∴2﹣FC=2﹣ = ,∵a≥3,∴a﹣2>0,a﹣3≥0,∴≥0,∴2﹣FC≥0,∴FC≤2,∴点F在线段CD上,即:对大于或等于3的任意实数a,CD边与函数y1= (x>0)的图象都有交点.【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b,即可得出AB=2a,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直线CD和函数y1= (x>0)必有交点,根据点A的坐标确定出点C,F的坐标,进而得出FC,再判断FC与2的大小即可.6.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反比例函数y= (k>0,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2).(1)求k的值;(2)若将菱形A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y= (k>0,x >0)的图象上时,求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答案】(1)解:作DE⊥BO,DF⊥x轴于点F,∵点D的坐标为(,2),∴DO=AD=3,∴A点坐标为:(,5),∴k=5 ;(2)解:∵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D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D′,∴DF=D′F′=2,∴D′点的纵坐标为2,设点D′(x,2)∴2= ,解得x= ,∴FF′=OF′﹣OF= ﹣ = ,∴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同理,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综上,当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或时,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和D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2)B和D可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根据平移求出即可.2.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4,3),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且OA=OB.(1)求函数y=kx+b和y= 的表达式;(2)已知点C(0,5),试在该一次函数图象上确定一点M,使得MB=MC,求此时点M 的坐标.【答案】(1)解:把点A(4,3)代入函数y= 得:a=3×4=12,∴y= .OA= =5,∵OA=OB,∴OB=5,∴点B的坐标为(0,﹣5),把B(0,﹣5),A(4,3)代入y=kx+b得:解得:∴y=2x﹣5.(2)解:∵点M在一次函数y=2x﹣5上,∴设点M的坐标为(x,2x﹣5),∵MB=MC,∴解得:x=2.5,∴点M的坐标为(2.5,0).【解析】【分析】(1)先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由OA=OB,可求出B坐标,再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解析式;(2)M点的纵坐标可用x 的式子表示出来,可套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出MB、MC,令二者相等,可求出x .3.如图,直线y=mx+n与双曲线y= 相交于A(﹣1,2)、B(2,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1)求m,n的值;(2)若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求△ABD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异于D点的点P,使得S△PAB=S△DAB?若存在,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点A(﹣1,2)在双曲线y= 上,∴2= ,解得,k=﹣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b= =﹣1,则点B的坐标为(2,﹣1),∴,解得,m=﹣1,n=1(2)解:对于y=﹣x+1,当x=0时,y=1,∴点C的坐标为(0,1),∵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点D的坐标为(0,﹣1),∴△ABD的面积= ×2×3=3(3)解:对于y=﹣x+1,当y=0时,x=1,∴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1),当点P在x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a,0),S△PAB= ×|1﹣a|×2+ ×|1﹣a|×1=3,解得,a=﹣1或3,当点P在y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0,b),S△PAB= ×|1﹣b|×2+ ×|1﹣b|×1=3,解得,b=﹣1或3,∴P点坐标为(﹣1,0)或(3,0)或(0,﹣1)或(0,3)【解析】【分析】(1)由点A(﹣1,2)在双曲线上,得到k=﹣2,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从而求出b的值和点B的坐标,把A、B坐标代入直线y=mx+n,求出m、n的值;(2)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点C的坐标,由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得到点D的坐标,从而求出△ABD的面积;(3)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0,1),当点P在x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a,0),求出S△PAB=3,求出a的值,当点P在y轴上时,设点P的坐标为(0,b),求出S△PAB=3,求出b的值,从而得到P点坐标.4.如图,过原点O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上A(m,n)、B,过点A的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D,交y轴负半轴于点E,交双曲线于点P.(1)当m=2时,求n的值;(2)当OD:OE=1:2,且m=3时,求点P的坐标;(3)若AD=DE,连接BE,BP,求△PBE的面积.【答案】(1)解:∵点A(m,n)在双曲线y=上,∴mn=6,∵m=2,∴n=3;(2)解:由(1)知,mn=6,∵m=3,∴n=2,∴A(3,2),∵OD:OE=1:2,设OD=a,则OE=2a,∵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D(a,0),E(0,﹣2a),∴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2a,∵点A(3,2)在直线y=2x﹣2a上,∴6﹣2a=2,∴a=2,∴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4①,∵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②,联立①②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P(﹣2,﹣3);(3)解:∵AD=DE,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A(m,n),∴E(0,﹣n),D( m,0),∴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n,∵mn=6,∴m=,∴y= x﹣n③,∵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④,联立③④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P(﹣2m,﹣2n),∵A(m,n),∴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⑤.联立④⑤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B(﹣m,﹣n),∵E(0,﹣n),∴BE∥x轴,∴S△PBE= BE×|y E﹣y P|= ×m×|﹣n﹣(﹣2n)|= mn=3.【解析】【分析】(1)把A(2,n)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n;(2)先求出A点坐标,设OD=a,则OE=2a,得D(a,0),E(0,﹣2a),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2a,把点A(3,2)代入求出a,再联立两函数即可求出交点P;(3)由AD=DE,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故A(m,n),E(0,﹣n),D( m,0),求得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x﹣n,又mn=6,得y= x﹣n,与y=联立得,即为P点坐标,由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与双曲线联立解得B (﹣m,﹣n),再根据S△PBE= BE×|y E﹣y P|= ×m×|﹣n﹣(﹣2n)|求出等于3.5.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6),点B的坐标为(n,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10,求点E的坐标.【答案】(1)解:把点A(2,6)代入y= ,得m=12,则y= .把点B(n,1)代入y= ,得n=12,则点B的坐标为(12,1).由直线y=kx+b过点A(2,6),点B(12,1)得,解得,则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7(2)解:如图,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P,设点E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则点P的坐标为(0,7).∴PE=|m﹣7|.∵S△AEB=S△BEP﹣S△AEP=10,∴×|m﹣7|×(12﹣2)=10.∴|m﹣7|=2.∴m1=5,m2=9.∴点E的坐标为(0,5)或(0,9).【解析】【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B的坐标代入已求出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出n的值,得出点B的坐标,再把A、B的坐标代入直线y=kx+b,求出k、b的值,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E 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先求出点P的坐标(0,7),得出PE=|m﹣7|,根据S△AEB=S△BEP﹣S△AEP=10,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E的坐标.6.如图,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反比例函数y= (k≠0,且k为常数)的图象过点E,且S△AOE=3S△OBE.(1)求k的值;(2)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线段BC交于点D,直线y= x+b过点D与线段AB交于点F,延长OF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点N,求N点坐标.【答案】(1)解:∵S△AOE=3S△OBE,∴AE=3BE,∴AE=3,∴E(﹣3,4)反比例函数y= (k≠0,且k为常数)的图象过点E,∴4= ,即k=﹣12(2)解:∵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点D的横坐标为﹣4,点F的纵坐标为4.∵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D的纵坐标为3,即D(﹣4,3).∵点D在直线y= x+b上,∴3= ×(﹣4)+b,解得b=5.∴直线DF为y= x+5,将y=4代入y= x+5,得4= x+5,解得x=﹣2.∴点F的坐标为(﹣2,4),设直线OF的解析式为y=mx,代入F的坐标得,4=﹣2m,解得m=﹣2,∴直线OF的解析式为y=﹣2x,解,得.∴N(﹣,2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E的坐标,把点E(﹣3,4)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k的值;(2)由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故可知点D的横坐标为﹣4,点F的纵坐标为4.由于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所以点D的纵坐标为3,即D(﹣4,3),由点D在直线y= x+b上可得出b的值,进而得出该直线的解析式,再把y=4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点F的坐标,然后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OF的解析式,然后联立方程解方程组即可求得.7.【阅读理解】我们知道,当a>0且b>0时,(﹣)2≥0,所以a﹣2 +≥0,从而a+b≥2 (当a=b时取等号),【获得结论】设函数y=x+ (a>0,x>0),由上述结论可知:当x= 即x= 时,函数y有最小值为2(1)【直接应用】若y1=x(x>0)与y2= (x>0),则当x=________时,y1+y2取得最小值为________.(2)【变形应用】若y1=x+1(x>﹣1)与y2=(x+1)2+4(x>﹣1),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3)【探索应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点B(0,﹣2),点P是函数y= 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PC⊥x轴于点C,PD⊥y轴于点D,设点P的横坐标为x,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①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S的最小值,判断取得最小值时的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1;2(2)4(3)解:①设P(x,),则C(x,0),D(0,),∴AC=x+3,BD= +2,∴S= AC•BD= (x+3)( +2)=6+x+ ;②∵x>0,∴x+ ≥2 =6,∴当x= 时,即x=3时,x+ 有最小值6,∴此时S=6+x+ 有最小值12,∵x=3,∴P(3,2),C(3,0),D(0,2),∴A、C关于x轴对称,D、B关于y轴对称,即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ABCD为菱形.【解析】【解答】解:(1)∵x>0,∴y1+y2=x+ ≥2 =2,∴当x= 时,即x=1时,y1+y2有最小值2,故答案为:1;2;(2)∵x>﹣1,∴x+1>0,∴ = =(x+1)+ ≥2 =4,∴当x+1= 时,即x=1时,有最小值4,故答案为:4;【分析】(1)直接由结论可求得其取得最小值,及其对应的x的值;(2)可把x+1看成一个整体,再利用结论可求得答案;(3)①可设P(x,),则可表示出C、D的坐标,从而可表示出AC和BD,再利用面积公式可表示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从而可得到S 与x的函数关系式;②再利用结论可求得其最得最小值时对应的x的值,则可得到P、C、D的坐标,可判断A、C关于x轴对称,B、D关于y轴对称,可判断四边形ABCD为菱形.8.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1,0),(-3,0),(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反比例函数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 , 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点A的横坐标为满足,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中考《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时间:45分钟)基础训练1•下列函数中,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BA• y=R B・ y=7Ic2• (2018•阜新中刼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3,~2),下列各点在图象上的是(D)XA • (— 3,-2)B.(3,2)C • (-2,-3)D.(-2,3)23• (2018-衡阳中考)对于反比例函数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若点A(xj » yi)5 B(X2 » y2)都在图象上» 且xi<x2,则yi<y.24• (2018 •怀化中考)函数y=kx —3与y=^(kH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彖可能是(B)X5• (2018•成海中考)若点(一2,yj,(-1,y£ ' (3,ys)在双曲线y£(k<0)上,则y「y?,y3的大小关系是X(D)A ・ yi<y2<y3 B. y3<y2<yiC・ y2<yi<y.3 D. y3<yi<y26• (2018-40州中考)如图'已知直线y=k]X(k]H0)与反比例函数y=^(k2^0)的图象交于M,N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1,2),则点N的坐标是(A )A ・(一1 ,一2) B・(一1 ,2)C • (1 ,-2)D.(一2,-1)b_7.如图,正比例函yi=k,x与反比例函数y2=V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1.当yi<y2X时,X的取值范闱是(C )4・x< — l 或x>l B.—l<x<0或x>lC - x<一1 或0<x<l D.—l<x<0或0<x<l8 • (2018-抚顺中考)如图'菱形ABCD的边AD与x轴平行,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A )A • 4迄B・ 4 C. 2-^2 D・ 29. (2018-曲竦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OAB(顶点为网格线交点)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 (XVB,,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的对应点A,‘则k的值为(C)A • 6 B. —3 C. 3 D. 610. (2018•舟山中考)如图'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过点C的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且AB = BC,AAOB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D)A • 1 B. 2 C. 3 D. 4211 • (2018-云南中考)已知点P(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ab= 212・(2018-上海中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厂化是常数,k工1)的图象有一支在第二象限‘那么k的取值范围入是_k < 1 ..2—k13 • (2018-齐齐哈余中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k的值可以是写出满入足条件的一个k的值即可)14. (2018-赤吟中考)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kH0)的图象相交于点P,则关于x X的方程一X+b仝的解是1或2V16. (2018-烟台中考)如图‘反比例函数y=占的图象经过"BCD对角线的交点P,已知点A,C,D在坐标轴上,BD±DC,oABCD 的面积为6,则k= 一3 .V 117 • (2018-贵港中考)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j(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㊁x+4的图象交于A和B(6,n)两点.⑴求^和门的值;(2)若点C(x,y)也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求当2WxW6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解:⑴当x = 6 时,n= -*X6 + 4=1,・・・B(6,1).・・•反比例函数y=粒点B(6,1),・・・k = 6Xl=6;(2)Vy = ~(x>0)中,k = 6>0,X・••当x>0时,y随x值增大而减小,・••当2WxW6 时» lWyW3・能力提升18 • (2018•字波中考)如图,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函数y=¥(ki>0,x>0),y=^(k2>0,x>0)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C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若AABC的面积为4,则k!-k2的值为(A )A ・ 8 B. -8 C. 4 D. -419. (2018•運义中考)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坐标原点,ZOAB=30°,若点A在反比例函数y=f(x>0)的图象上,则经过点B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C )k20 • (2018-百色中考迨应性演练)如图、一次函数y=ax+b(aH0)与反比例函数y=:(kH0)的图象相交于A(— 3,2),B(2,n)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⑵求厶OAB 的面积. k解:⑴把A(-3,2)代入丫 =:,得1<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賁又・・・B(2,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得n = - 3, ・・・B(2,-3). 把 A(-3, 2)和 B(.2, -3)代入 y = ax + b ,得J — 3a + b = 2, Ja= — 1,(2a + b= —3 ,・・[b = — 1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l ;⑵当y = 0 时,0=-x-l ,得x=-l ,・・・y=-x- 1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是(-1,0),贝[]S AOAB — S AAOC + S ABOC = 2 I ~ 1|X2+:^X| — 1| X | — 3| =— A ・ y=-£ B.丄D. X2 y =x4。
八年级数学期末专题复习:知识要点点拨、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反比例函数)(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知识要点点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0)ky k x=≠ k 的符号 0k > 0k <图象性质①x 的取值X 围是0x ≠, y 的取值X 围是0y ≠.②当0k >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 的取值X 围是0x ≠, y 的取值X 围是0y ≠.②当0k <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2、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异同点: 函数 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0)y kx k =≠(0)ky k x=≠ 图象 直线,经过原点 双曲线,与坐标轴没有交点自变量取值X 围全体实数0x ≠的一切实数图象的位置当0k >时,在一、三象限;当0k <时,在二、四象限.当0k >时,在一、三象限; 当0k <时,在二、四象限.性质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y OxyO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反比例函数)一、选择题: 1、(2007,某某)如图1,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M (2-,1),则此反比例函数 表达式为( )A .2y x =B .2y x =-C .12y x=D .12y x=-2、(2007,某某)一X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 ≤10,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是( )3、(2007,某某某某)函数xy 1-=的图象上有两点),(11y x A ,),(22y x B ,若0<21x x <,则( ) A .21y y < B .21y y > C .21y y = D .1y 、2y 的大小不确定4、(2007,某某)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0)ky k x=≠与(0)y kx k k =+≠的图象大致是( )5、(2007,某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六个点(15)A ,,533B ⎛⎫-- ⎪⎝⎭,,(51)C --,,522D ⎛⎫- ⎪⎝⎭,,533E ⎛⎫⎪⎝⎭,,522F ⎛⎫ ⎪⎝⎭,,其中有五个点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不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 .点CB .点DC .点ED .点F6、(2007,黄冈)已知某种品牌电脑的显示器的寿命大约为4210⨯小时,这种显示器工作的天数为d (天),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为t (小时),那么能正确表示d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7、(2007,某某荆州)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O ,AB ∥x 轴,BC ∥y 轴,反比例函数2y x=与2y x=-的图像均与正方形ABCD 的边相交,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 .2B .4C .6D .8. (第7题图)8、(2007,某某某某)在下图中,反比例函数xk y 12+=的图象大致是( )A. x y B.x y C.xy D.xyx-2M1 y O图1xOD CBAy9、(2007,某某宿迁)设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x2-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且y 1<y 2 ,则x 1 ,x 2可能满足的关系是( )A. x 1>x 2>0B. x 1<0<x 2C. x 2<0<x 1D. x 2<x 1<0 10、(2007,某某)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 kPa ) 是气体体积V ( m 3 )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 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 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 气球的体积应( ).A .不小于54m 3 B .小于54m 3 C .不小于45m 3 D .小于45m 3(第10题图)11(2007,某某)、已知三点111()P x y ,,222()P x y ,,3(12)P -,都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若10x <,20x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120y y << B.120y y <<C.120y y >>D.120y y >>12、(2007,潍坊)设P 是函数4y x=在第一象限的图像上任意一点,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过P 作PA 平行于y 轴,过P '作P A '平行于x 轴,PA 与P A '交于A 点,则PAP '△的面积( )A .等于2B .等于4C .等于8D .随P 点的变化而变化(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2007,某某枣庄)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垂直于x 轴,垂足是点N ,如果S △MON =2,则k 的值为( ) A .2B .-2C .4D .-414、(2007,某某滨州)如图,点P 为反比例函数2y x=上的一动点,作PD x ⊥轴于点D ,POD △的面积为k ,则函数1y kx =-的图象为( )15、(2007,某某眉山)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的两点,AC B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C D AB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E .若C D ,的坐标分别为(10),,(40),,则BDE △的面积与 ACE △的面积的比值是( )O1.660 V (m 3)P (kPa) (1.6,60) AOPP 'xyxyP 0Dxy11-B .xy11-C .xy 011D .xy1-1-D Exy B A O C第17题A .12B .14C .18D .11616、(2007,某某)如右图,是一次函数y=kx+b 与反比例函数y=2x的图像,则关于x 的方程kx+b=2x的解为( ) (A)x l =1,x 2=2 (B)x l =-2,x 2=-1 (C)x l =1,x 2=-2 (D)x l =2,x 2=-1 17、(2007,某某乐清)如图,P P P 12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三个三角形P A O P A O P A O 112233、、,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S S 123、、,则( )A 、S S S 123<< B 、S S S 213<<C 、S S S 132<<D 、S S S 123==二、填空题: 1、(2007,某某)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 (牛)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米)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P (5,1)在图象上,则当力达到10牛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米.2、(2007,某某)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P (m ,n )在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上.若m =k ,n =k -2,则k =;若m +n =2k ,OP =2,且此反比例函数y =kx满足: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 3、(2007,某某)如图,A 、B 是双曲线xky =的一个分支上的两点,且点B(a ,b)在点A 的右侧,则b 的取值X 围是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解析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点C ,D 在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上,AC//BD//y 轴,已知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则k 的值为( )A .4B .3C .2D .32 【答案】B【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C,D 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C,B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 △OAC ,S △ABD 的面积,再根据△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详解】把x=1代入1y x=得:y=1, ∴A(1,1),把x=2代入1y x =得:y=12, ∴B(2, 12), ∵AC//BD// y 轴, ∴C(1,K),D(2,k 2) ∴AC=k-1,BD=k 2-12, ∴S △OAC =12(k-1)×1,S △ABD =12 (k 2-12)×1, 又∵△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 ∴12(k-1)×1+12 (k 2-12)×1=32,解得:k=3; 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 =的图象上,且﹣2<a <0,则( )A .y 1<y 2<y 3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y=4x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2<a <0,∴0>y 1>y 2,∵C (3,y 3)在第一象限,∴y 3>0,∴213y y y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点A 在双曲线4y x =上,点B 在双曲线(0)k y k x=≠上,AB x P 轴,交y 轴于点C .若2AB AC =,则k 的值为( )A .6B .8C .10D .12【答案】D【解析】【分析】 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得出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得出ACOD S 矩形=4,BCOE S k =矩形,根据AB=2AC ,即BC=3AC ,即可求得矩形BCOE 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k 的值.【详解】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AB ∥x 轴,∴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AB=2AC ,∴BC=3AC ,∵点A 在双曲线4y x=上, ∴ACOD S 矩形=4,同理BCOE S k =矩形,∴矩形3BCOE ACOD S S =矩形矩形=12,∴k=1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作出辅助线,构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bx=(b≠0)与二次函数y=ax2+bx(a≠0)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b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A、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左侧,则a,b同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中系数与图象位置之间关系.5.如图,点A 、B 在函数k y x=(0x >,0k >且k 是常数)的图像上,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过点B 作BN y ⊥轴,垂足为N ,AM 与BN 的交点为C ,连结AB 、MN .若CMN ∆和ABC ∆的面积分别为1和4,则k 的值为( )A .4B .2C 522D .6【答案】D【解析】 【分析】 设点M (a ,0),N (0,b ),然后可表示出点A 、B 、C 的坐标,根据CMN ∆的面积为1可求出ab =2,根据ABC ∆的面积为4列方程整理,可求出k .【详解】解:设点M (a ,0),N (0,b ),∵AM ⊥x 轴,且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 ∴点A 的坐标为(a ,k a ), ∵BN ⊥y 轴,同理可得:B (k b ,b ),则点C (a ,b ), ∵S △CMN =12NC•MC =12ab =1, ∴ab =2,∵AC =k a −b ,BC =k b−a , ∴S △ABC =12AC•BC =12(k a −b)•(k b −a)=4,即8k ab k ab a b--⋅=, ∴()2216k -=,解得:k =6或k =−2(舍去),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求解.6.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 .若点()11,A x y ,()22,B x y 都在图象上,且12x x <,则12y y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k=−2<0,∴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 k=−2<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C.∵221-=-,∴点(1,−2)在它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D. 若点A (x 1,y 1),B (x 2,y 2)都在图象上,,若x 1<0< x 2,则y 2<y 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菱形ABCD 的两个顶点B 、D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恰好是坐标原点O ,已知点A (1,1),∠ABC =60°,则k 的值是( )A .﹣5B .﹣4C .﹣3D .﹣2【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 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k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BC ,AC ⊥BD ,∵∠ABC=60°,∴△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A (1,1),∴OA=, ∴BO=,∵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x ,∵OB=,∴点B 的坐标为(−,), ∵点B 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解得,k=-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8.如图,过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一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连接AO ,若2AOB S ∆=,则k 的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2AOB S ∆=,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k 值,再根据函数在第一象限可确定k 的符号. 【详解】解:由AB x ⊥轴于点B ,2AOB S ∆=,得到122AOB S k ∆== 又因图象过第一象限, 122AOB S k ∆==,解得4k = 故选C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9.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中(水平方向是x轴),函数kyx=和3y kx=+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作答.【详解】解:A、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一致,正确;B、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与3>0矛盾,错误;C、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矛盾,错误;D、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矛盾,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10.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OB V 是直角三角形,90AOB ∠=︒,2OB OA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上,若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上,则k 的值为( )A .12B .12-C .14D .14- 【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1,2x A x ⎛⎫-⎪⎝⎭,然后由点的坐标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过点B 作BE x ⊥于点E ,过点A 作AF x ⊥于点F ,如图:∵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上 ∴设2,B x x ⎛⎫ ⎪⎝⎭∴OE x =,2BE x=∵90AOB ∠=︒ ∴90AOD BOD ∠+∠=︒∴90BOE AOF ∠+∠=︒∵BE x ⊥,AF x ⊥∴90BEO OFA ∠=∠=︒∴90OAF AOF ∠+∠=︒∴BOE OAF ∠=∠∴BOE OAF V V ∽∵2OB OA = ∴12OF AF OA BE OE BO === ∴121122OF BE x x =⋅=⋅=,11222x AF OE x =⋅=⋅= ∴1,2x A x ⎛⎫- ⎪⎝⎭∵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上 ∴12x k x=- ∴12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点的坐标就满足函数解析式,结合已知条件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点A 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函数y =1-k x 与y =2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B .k<1C .k>0D .k>1【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无解.由此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 令1-k x =2x ,化简得:x 2=1-2k ;由于两函数无交点,因此1-2k <0,即k >1. 故选D .【点睛】 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如果两函数无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组)无解.12.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函数11k y (k 0x 0)x =>>,,22k y (k 0x 0)x=>>,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C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ABC V 的面积为4,则12k k -的值为( )A .8B .8-C .4D .4-【答案】A【解析】 【分析】设()A a,h ,()B b,h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出1ah k =,2bh k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ABC A 121111S AB y a b h ah bh k k 42222=⋅=-=-=-=V ,即可求出12k k 8-=. 【详解】AB//x Q 轴,A ∴,B 两点纵坐标相同,设()A a,h ,()B b,h ,则1ah k =,2bh k =,()()()ABC A 121111S AB y a b h ah bh k k 42222=⋅=-=-=-=V Q , 12k k 8∴-=,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3.当0x <时,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 ) A .在第一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B .在第二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在第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D .在第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解析】【分析】反比例函数2y x=-中的20k =-<,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利用0x <判断即可.【详解】解:Q 反比例函数2y x=-中的20k =-<, ∴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又0x <Q ,∴图象在第二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0k y k x=≠,(1)0k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2)k 0<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14.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 .若x >1,则y >-2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函数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对各选项作出判断.【详解】解: A 、把(-1,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21-成立,故点(-1,2)在函数图象上,故选项正确;B 、由k=-2<0,因此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不正确;C 、由k=-2<0,因此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内,故选项正确;D 、当x=1,则y=-2,又因为k=-2<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x >1时,-2<y <0,故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 =-<的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的图象上,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O 的面积是( )A.6 B.5 C.4 D.3【答案】A【解析】【分析】因为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A、B纵坐标相等,即可求得A、B横坐标,则AB 的长度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点A、B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b,将y=b带入3(0)y xx=-<和3(0)y xx=>中,则A点横坐标为3b-,B点横坐标为3b∴AB=336()b b b --=∴66 ABCOS bb=⨯= 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本题关键在于两点间距离的求法.16.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的图象大致是()A.B.C .D .【答案】D【解析】【分析】先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k ,b 同号,然后分析各选项一次函数的图象即可.【详解】∵y=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b >0,∴k ,b 同号,选项A 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 <0,图象经过y 轴正半轴,则b >0,此时,k ,b 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B 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 <0,图象经过原点,则b=0,此时,k ,b 不同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C 图象过一、三象限,则k >0,图象经过y 轴负半轴,则b <0,此时,k ,b 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D 图象过一、三象限,则k >0,图象经过y 轴正半轴,则b >0,此时,k ,b 同号,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17.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过D 点和边BC 的中点E ,连接DE ,若△CDE 的面积是1,则k 的值是( )A .3B .4C .25D .6【答案】B【解析】【分析】 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2m n (,),求得D 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mn 的值,即k 的值.【详解】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m ,2n ), 在mn y x = 中,令2y n =,解得:2m x =, ∵1CDE S =V ,∴111,12222m m n m n -=⨯=g 即 ∴4mn =∴4k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mn 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18.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2(0)y x x=>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 x P 轴交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于点B ,以AB 为边作ABCD Y ,其中C 、D 在x 轴上,则ABCD S Y 为( )A .2.5B .3.5C .4D .5【答案】D【解析】【分析】 过点B 作BH ⊥x 轴于H ,根据坐标特征可得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由题意可设点A 的坐标为(2a,a ),点B 的坐标为(3a -,a ),即可求出BH 和AB ,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过点B 作BH ⊥x 轴于H∵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 x轴,CD=AB∴点A和点B的纵坐标相同由题意可设点A的坐标为(2a,a),点B的坐标为(3a-,a)∴BH=a,CD=AB=2a-(3a-)=5a∴ABCDSY=BH·CD=5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题,掌握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如图,Rt ABO∆中,90AOB∠=︒,3AO BO=,点B在反比例函数2yx=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0ky kx=≠的图象于点C,且2OC CA=,则k的值为()A.2-B.4-C.6-D.8-【答案】D【解析】【分析】过点A作AD⊥x轴,过点C作CE⊥x轴,过点B作BF⊥x轴,利用AA定理和平行证得△COE∽△OBF∽△AOD,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21()9BOFOADS OBS OA==VV,24()9COEAODS OCS OA==VV,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求得212BOFS==V,从而求得4COES=V,从而求得k的值.【详解】解:过点A作AD⊥x轴,过点C作CE⊥x轴,过点B作BF⊥x轴∴CE∥AD,∠CEO=∠BFO=90°∵90AOB ∠=︒∴∠COE+∠FOB=90°,∠ECO+∠COE=90°∴∠ECO=∠FOB∴△COE ∽△OBF ∽△AOD又∵3AO BO =,2OC CA = ∴13OB OA =,23OC OA =∴21()9BOF OAD S OB S OA ==V V ,24()9COE AOD S OC S OA ==V V ∴4COE BOFS S =V V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上 ∴212BOF S ==V ∴4COE S =V∴42k =,解得k=±8 又∵反比例函数位于第二象限,∴k=-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相似,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20.如图,Rt △AOB 中,∠AOB=90°,AO=3BO ,OB 在x 轴上,将Rt △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至△RtA'OB',其中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于点C ,且OC=2CA',则k 的值为( )A.4 B.72C.8 D.7【答案】C【解析】【详解】解:设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Rt△A'OB'的旋转角为α,OB=a,则OA=3a,由题意可得,点B′的坐标为(acosα,﹣asinα),点C的坐标为(2asinα,2acosα),∵点B'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asinα=﹣2acosα,得a2sinαcosα=2,又∵点C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2acosα=k2asinα,得k=4a2sinαcosα=8.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先设旋转角为α,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设出点B'与点C的坐标,再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第12讲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C )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反比例函数 y=kx和一次函数 y=kx-k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 致是( C )
A
B
C
D
5.已知函数 y=1x的图象如图所示,当 x≥-1 时,y 的取值范围
是( C )
A.y<-1
B.y≤-1
C.y≤-1 或 y>0
D.y<-1 或 y≥0
6.反比例函数 y=kx(k≠0)的图象如图 12-3 所示,若点 A(x1,y1),B(x2,
2.已知函数 y=-x+5,y=4x,它们的共同点是:①函数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②都有部分图象在第一象限;③都经过点(1,4),
其中错误的有( B )
A.0 个ຫໍສະໝຸດ B.1 个C.2 个
D.3 个
3.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 y=6x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PA⊥x
轴,随着 x 的逐渐增大,△APO 的面积将 A.增大 B.减小
第12讲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
反
比 概念
例 函 数 图 像 和 性
图性反k像质图性y的反义= 比象质反 性 反 图 一意和kx综 比例中 比 比 质 象 次函例 合过kk例例 的 例 的 函k条><数函 应双的 函 00函 应 函 应 数垂的数 用曲意 数数 用 数 用 的线定在在与线反义与义每每上比坐个个任例形 由标利 利义 分分利 意函图图如轴义y是 支支用 用一数用=象象的所和y成 上上反 两点y= kx图在在函=围可几反 ,,比 种,_象第第数kx成得 _解 何比 yy例 函的向_上 随随叫 __kx_的二_决 例 实 意__一k_函 数 图两_乘xx做 __点=、_矩_、 的的__实 际 义_象坐(数 的积反 __x的k四_形三增增两 __y际 问 解≠_是标的 增比 , __坐_的大大个 __0问 题 决双轴所 增 减例 象象,标面对 而而题 实曲作k以、 性函 限限的积应 __减是际线减垂数 __、k增实为量 __常 性 交小线问的__大常际的 __数解 点,意 题__数意__)决 等两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反比例函数
【回顾与思考】
反比例函数⎧⎪
⎨⎪⎩
概念图像与性质应用
【例题经典】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例1 若函数y=(m 2-1)x 2
35
m
m +-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__.
【解析】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中,其解析式也可以写为y=k ²x -1,故需满足两点,一
是m 2
-1≠0,二是3m 2
+m-5=-1 【点评】函数y=
k x
为反比例函数,需满足k ≠0,且x 的指数是-1,两者缺一不可.
会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解题 例2 (2006年常德市)已知P 1(x 1,y 1),P 2(x 2,y 2),P 3(x 3,y 3)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三点,且x 1<x 2<0<x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3<y 2<y 1 B .y 1<y 2<y 3 C .y 2<y 1<y 3 D .y 2<y 3<y 1
【解析】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是双曲线、由k=2>0•知双曲线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
一、三象限内,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点P 1,P 2,P 3•的横坐标均为负数,故点P 1,P 2均在第三象限内,而P 3的第一象限.故y>0.•此题也可以将P ,P ,P 三点的横坐标取特殊值分别代入y=
2x
中,求出y 1,y 2,y 3的值,再比较大小.
例3 (2006年烟台市)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图象交于A (-2,
1),B (1,n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解析】(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需要求出m 的值.把A (-2,1)代入y=
m x
中便可
求出m=-2.把B (1,n )代入y=
2x
-中得n=-2.由待定系数法不难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
认真观察图象,结合图象性质,便可求出x 的取值范围.
【考点精练】 基础训练 1.反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2.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
3.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 (A )与与电阻R (Ω)成反比例.如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关系的图像,则用电阻R 表示电流I 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I=
2366...B I C I D I R
R
R
R
=
=
=-
(第3题) (第5题) (第6题) 4.若双曲线y=
6x
经过点A (m ,3),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 .3
D .-3
5.(2006年威海市)如图,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像分别交于
A 、
B 两点,若A 点的坐标为(a ,b ),则B 点的坐标为( )
A .(a ,b )
B .(b ,a )
C .(-b ,-a )
D .(-a ,-b ) 6.(2006年长春市)如图,双曲线y=
8x
的一个分支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2006年济宁市)反比例函数y=
k x
与正比例函数y=2x 图象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
则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8.(2006年深圳市)函数y=k x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
是( )
9.(2006年茂名市)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像上任一点,过P•点分别
作x 轴,轴的平行线,若两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矩形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2 D .4 10.(2006年绵阳市)如图,梯形AOBC 的顶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A ∥BC ,上底边OA 在直线y=x 上,下底边BC 交x 轴于E (2,0),则四边形AOEC 的面积为( )
A .3
B 33-1 D 3+1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能力提升
11.如图是一次函数y 1=kx+b 和反比例函数y 2=
m x
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y 1>y 2时,x•的取
值范围__________.
12.如图,正方形OABC ,ADEF 的顶点A ,D ,C 在坐标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函数y=
1x
(x>0)的图象上,则点E 的坐标是( )
A .512+,512-
B .353522+-)
C .(
512
-,
512
) D .(
35352
2
-+)
13.(2006年重庆市)如图,矩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y 轴上,点B 的坐
标为B (-
203
,5),D 是AB 边上的一点,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
角线OB 上的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14.(2006年崇文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x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 ,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a ,3),试确定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
15.(2006年十堰市)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料泥地.为了完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了若干块木块,•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Pa )是木板面积S (m 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1)请直接写出一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取值范围; (2)当木板面积为0.2m 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 ,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大?
应用与探究
16.某厂从2002年起开始投入技术改进资金,经技术改进后,•某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
(1
确定哪种函数能表示其变化规律,说明确定是这种函数而不是其他函数的理由,并求出它的解析式;
(2)按照这种变化规律,若2006年已投入技改资金5万元.
①预计生产成本每件比2005年降低多少万元?
②如果打算在2006年把每件产品成本降低到3.2万元,则还需投入技改资金多少
万元?(结果精确到0.01万元)
答案:
例题经典 例1:m=
43
- 例2:C 例3:(1)y=-
2x
,y=-x-1 (2)x<-2或0<x<1
考点精练
1.D 2.A 3.C 4.A 5.D 6.D 7.B 8.C 9.C 10.D 11.-•2<x<0或x>3 12.A 13.y=-12x
14.解:依题意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y=x .
因为A (a ,3)在直线y=x 上,则a=3,即A (3,3),
又因为(3,3)在y=
k x
的图象上,可求得k=9,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9x
15.(1)P=
600S
(S>0),(2)当S=0.2时,P=
6000.2
=3000.即压强是3000Pa .
(3)由题意知,600S
≤6000,∴S ≥0.1.即木板面积至少要有0.1m 2
.
16.(1)设其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
把x=2.5,y=7.2;x=3,y=6分别代入得7.2 2.563.
k b k b =+⎧⎧⎨
⎨=+⎩⎩k=-2.4
解得b=13.2
.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4x+13.2,
把x=4时,y=4.5代入此函数解析式.左边≠右边, ∴不是一次函数,
同理,也不是二次函数, 设其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 x .
当x=2.5•时,y=7.2,可得7.2=2.5
k ,得k=18,
∴反比例函数为y=
18
x .
验证:当x=3时,y=
183
=6,符合反比例函数.
同理可验证:x=4时,y=4.5;x=4.5时,y=4成立. ∴可用反比例函数x=
18x
表示其变化规律.
(2)①降低0.4万元.②还需投入0.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