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精编】人教新课标版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学案.doc

【精编】人教新课标版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学案.doc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4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学案
通过对物态变

冬天,空中大雪纷飞
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
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
B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
辨别物态变化现象,我的方法是:
方法二:如何识别物态变化的图像?
在图中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温度
改进物理实验?
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如果想要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缩短实验的时间,
”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检测。

(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整理1、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在 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1)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 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 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3、晶体熔化时有确定的 ,凝固时有确定的 ,而非晶体则都没有。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凝固时都要 。

4、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和 。

5、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 。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沸点也就越高。

6、晶体熔化时必须同时满足(1) (2) ;晶体凝固时必须同时满足(1) (2) ;液体沸腾时必须同时满足(1) (2)1、发生物态变化时,先弄清变化前的物态和变化后的物态,再判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

2、注意晶体熔化、凝固及液体沸腾时要同时满足温度条件和吸(放)热条件。

三、典型例题1、写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名称(1)用久的灯丝会变细、灯管壁会发黑。

和(2)洗澡时浴室里镜子变得模糊不清,洗后一段时间会变清晰。

和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可知(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炖”菜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冬天湖水结冰B.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寒冬地面上打霜D.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3、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 .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班级:____ 姓名:_______ 第一节温度计1.物体的________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叫_______,它的原理: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3℃可读作负3摄氏度或_________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首先应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______和_______;④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_或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__,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4.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体温度使用前要用力_________,测量好后,_______(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这是因为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中间有一个__________的缘故。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需要____热量;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需要____热量。

2.物质可分为晶体与________,晶体熔化过程中需不断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如海波、____、等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____热,温度就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玻璃、______等。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_______的,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需要____热量;物质从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需要____热量。

初中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导学案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哪些物理信息?甲、小明用图中的小试管B装有水,悬放在烧杯A的水中。

当B中的水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小明同学想了想,将盐撒在A烧杯中,观察到A、B中的水沸腾了,右下图是他画出的沸腾图像。

)由图象可以判断出:在当时条件下,A的沸点是的沸点是_______℃;在沸腾过程中A的温度_______,B的温tAtB围空气遇冷(填吸热或放热),发生因为现象还在继续进行,直到饮料盒的温度升高为止。

7、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入冷库前重,这是为什么?解:冻肉出冷库后,冻肉表面的周围空气遇冷1、雕塑艺术家为塑造城市名人陆羽的铜像,需要把铜水灌入模具中。

下面图2的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曲线是()2、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铜球掉^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 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3、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的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5.寒冷的地区,测气温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为什么?6、图3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所给信息进行填空:(1)该物质的熔点是℃,熔化时间是分钟;(2)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状态(3)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状态。

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二)夯实基础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熔化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凝固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汽化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液化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升华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凝华三、典例赏析与变式典例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变式练习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典例2.“固体清新剂”放在厕所、汽车、饭店,能有效的预防感冒、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典例3.如图反应铅的凝固图像的是:A. B. C. D.变式练习2.小明用图4—1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温度60.7 67.8 73.6 79.6 80.4 80.6 80.5 80.4 80.5 84.7 88.4 93.5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典例3.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四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2.说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状态的变化、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相应的吸放热情况。

3.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雨、冰、雾、霜、冰花等)是怎样形成的。

●复习过程一、切入情景阅读以下短文,说出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早春,冰封的河面解冻,层层叠叠的流凌从黄河上游奔涌而下,气势之壮观不亚于大海边的惊涛拍岸;盛夏,晴朗的天空说变脸就变脸,狂风推着乌云从天边翻滚而来,转眼间暴雨倾盆,直下得河满沟平;晚秋,清凉的银色早晨,太阳缓缓升起,南方秋叶上晶莹的露珠悄悄散去,北方大地上银色的霜衣渐渐消失。

”二、导入学习构建知识网络(根据复习目标,自主复习,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三、深入探究(一)在小组内提出你在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后,生成组内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

(二)研究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小组展示):问题1:做实验:向手上“吹气”和“哈气”有什么不同感觉?你能解释吗?巩固拓展:水烧开时,会看见从壶嘴向外喷出的“白气”,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也可以看见冒“白气”,这些“白气”的状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问题2:冰达到0℃一定熔化吗?水降到0℃一定凝固吗?将0℃的冰和0℃的水混合,冰的质量是否变化?水的质量是否变化?巩固拓展: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三)检测练习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学生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学生版)

1江苏省无锡新领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学生版) 知识结构: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一、温度计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正确测量温度及读数,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

重点:正确测量温度及读数。

这个考点在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是:温度单位的写法和读法,估计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等。

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真正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气 固 液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23.比较如图3所示中的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1) ;(2) ;(3) 。

(4) 。

2、温度计的读数4.如图4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7℃,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液柱,使它正确地表示出该温度.3、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 5.如图5所示,的各种情景,其中正确使用了温度计的是 〔 〕6.某同学测液体温度计时的方法如图6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错误之处 。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

(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8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

(2011·四川绵阳)39 ⑴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

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011·福建泉州)25.(3分)请你读出图13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1)图13(a)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 (2)图13(b)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二、熔化与凝固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

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总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总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执教者:上课时间:2019. 课班级:801/802 课时总时数:25课题: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总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别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想象与物质的熔点及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6.了解我国的水资源,了解水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现象密切相关,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

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知道相应的物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兴趣。

贴近生活实例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物态变化实质。

教学重点: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概念以及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物态变化,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考点复习考点:温度1. 温度(1)定义: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单位摄氏度,符号是℃.2. 温度计(1)作用:测量温度的工具.(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使用估: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根据被测量物体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__容器底__.读: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的页面相平.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 ℃和26℃,读作零下3摄氏度和26摄氏度.考点二:物态变化1. 常见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_.2. 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考点3:汽化和液化1. 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吸、放热情况:汽化吸热.(3)举例:水蒸发、酒精挥发等.2. 汽化的两种方式方式蒸发沸腾相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讨论:烧杯中的液体沸腾前和沸腾后气泡的大小如何变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吸、放热情况:液化放热.(3)举例:白气、雾、露、雨等.失分警告: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X)理由: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吸收热量。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使用说明】先由学生用时32分钟自己独立复习、完成学案,其中用15分钟针对学案中的复习指导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用17分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典型题目、练习题。

最后用13分钟公布答案小组内进行讨论,将较难、易错的知识点或题目让学生进行展示、补充,或由老师进行点拨典型题目和知识拓展部分。

复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重点、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2、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一、课前延伸(一)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学习和自己的复习,梳理本章知识,列出知识网络结构图。

(二)自我检测同学们可通过自考自批所做的题目,发现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展示,供大家进一步学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不能超过。

(2)玻璃泡不要碰到或。

(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3、物质有、、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_______,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________;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_______。

从气态变成液态叫________;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_________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讲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冻、融化、蒸发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态变化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态变化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直观展示物态变化现象。

2. 实物: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物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物讲解。

3.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应用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 第3-4课时: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第5-6课时: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第7-8课时:物态变化的应用练习与拓展九、课后作业1. 总结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

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这么多的内容,关键紧贴新课标的要求,抓住重点和难点和考点,目标明确,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复习,对学科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对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6.能用水的三态转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节约用水。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复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重点难点】1.温度计的原理、使用、读数; 2.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液体的沸腾过程。

【自学指导及练习】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 温标,标度的单位是 。

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人的正常体温为 。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 和 ;⑵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 ;⑶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 ;⑷读数时,视线要 。

4.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

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和 。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有: 。

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有: 、、 。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4.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 ② 。

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 ,凝固时,需要 ,但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2.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 、② 。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水循环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2. 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转移。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物理复习课,主要复习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的内容。

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物态变化的六种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如冰块熔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知识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章节,详细讲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物态变化的六种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液化和汽化的区别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6.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如冰块熔化、水蒸气凝结、霜的形成等。

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答案: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 液化和汽化的过程是否吸热或放热?请说明原因。

答案:液化过程放热,汽化过程吸热。

因为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释放能量;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教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教案

题目:《物态变化》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会使用温度计。

②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理解晶体的熔点。

③知道蒸发现象,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④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液体的沸点。

⑤知道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本章知识结构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各知识点的回忆和复习,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水平和归纳概括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学习和理解,增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了解,强化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关键:小组的讨论交流与教师的引导教学方法:以组织引导,交流合作为背景,以分析归纳为结论的启发式教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但让他们准确完整的归纳出本章所有的知识点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这里要做到认真组织,即时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

教学用具:电脑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题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结束了第四章《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今天我们将系统的对本章的内容实行复习。

通过复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点击鼠标由屏幕展示)第四章《物态变化》的复习三、新课教学:㈠本章知识结构:教师:为了对本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首先请同学们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的框架。

学生:讨论总结,在练习本上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稍候给出准确答案。

(见课件3,点击鼠标由大屏幕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学生:结合屏幕上的内容,修改自己的设计。

㈡温度:教师:本章内容包括温度和物态变化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总结相关温度方面所学的内容。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稍候给出准确答案并做详细讲解。

(见课件4、5、6,点击鼠标由大屏幕展示)学生:熟记屏幕上的内容。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练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_练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100℃。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___________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仍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 __________相平。

5.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特殊构造 ______________,体温计使用前应,读数时(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填写6种物态变化名称、吸热放热情况。

7.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晶体熔化时 ______ 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9.晶体凝固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的凝固条件是(1);(2)。

1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

11.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和;1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热,都是现象。

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温度下发生。

13.液体沸腾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14.沸点跟压强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_____ ____和。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16.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___ 、 ___ 、__ 。

17.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复习学案[学生目标]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知道熔化、凝固现象,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液化现象,了解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气流有关。

5、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复习重难点]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其吸、放热情况。

难点:(1)通过图像来表示和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

(2)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及其相关图像。

[自学导读]1、我们把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作是。

它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常用的温度计有、、。

2、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人的正常体温是,读作。

-4.7℃读作或。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和。

4、在测液体温度时,下图中做法正确的是,其它几种做法错误原因分别是,,,,。

A B C D E5、体温计是用来测人体温度的,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6、叫做熔化。

叫作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北方的冬天菜窑里面放几桶水,是利用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7、叫做汽化,叫做液化。

和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气体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家用石油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采用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

8、叫做升华,叫凝华。

在自然界中露和雾的形成是现象;霜和雪的形成是现象。

9、在我们所学习的6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有,,,需要放热的有,,,用久的日光灯两端会发黑,这是现象,打开冰棒纸时冰棒冒白气是现象。

夏天在教室里洒水降温是利用。

[精讲点拨]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在该实验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2、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请你在坐标中描点绘制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海波是,石蜡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课标要求与考点聚焦:∇温度、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及解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情况∇物态变化过程的t—t坐标图像+∇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现象∇水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意识让插图帮我们回忆和巩固:第一节温度计☞图4.1-1:物体的_____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的高低凭_____判断不可靠,要用_______进行测量。

☞图4.1-2:①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热力学温度的规定;符号____;单位_____、单位符号____。

☞图4.1-4:温度计使用时的正确放置和读数规则?☞图4.1-3: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构造特点?正确使用?☞图4.1-7:会正确读、写温度值。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熔化过程要____热;凝固过程要____热。

固体分为和两类。

两者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2-1熔化试验需要哪些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中是受热均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2-6: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像☞图4.2-5:了解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什么叫汽化和液化? 汽化过程要_____热。

用蘸有酒精的棉球在温度计上擦一下,温度计的示数会先______然后升高,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汽化有_____和_____两种方式。

什么叫蒸发和沸腾?两者异同之处?☞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_____的高低、_______的大小、______的快慢。

☞图 4.3-1:袋子鼓起来发生的是__________,袋子又瘪下去发生的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课本P 76图4.1-1“想想做做”说明:日常生活中仅仅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往往不可靠。

2、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内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的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② 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工作的。

③ 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P 80图4.1-7中各个温度计的读数是多少。

☆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二、物态变化1、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图像: 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液共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 熔化吸热的应用:☆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图像: 凝固规律:①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液共存。

②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图2是冰(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3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图 1图2图3的示数是52.0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①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②不能将温度计拿出后再读数;③烧杯中的水不宜过少或冰和蜡选取要适量;④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等。

3、汽化和液化课本P85“想想做做”图4.3-1可知: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汽化: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前,气泡少,上升时变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219℃时,氧为固态。

-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课本P89图4.3-4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汽。

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蒸发:⑴蒸发现象: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P89“想想做做”: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P89“想想做做”: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液化:液化现象: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温(遇冷、放热)液化:☆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注意两者区别)☆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⑵压缩体积液化:☆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液化放热:☆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4、升华和凝华课本P92“想想做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可知: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升华现象:☆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凝华现象:☆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附录:☆电冰箱原理。

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或冷藏室汽化吸热、冷凝器处液化放热。

☆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

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

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汽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干冰“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

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