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上课用)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上课用)
评估区域政策环境
企业全面了解目标区域的政策法规、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等,评估政 策环境对企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考虑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企业分析目标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禀赋条件以及 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状况,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综合考虑成本因素
企业在选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因 素,选择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
转型升级策略 探讨
调整产业结构,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行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 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 用,促进企业自发转型升级
第三小节
新工业区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规划设计理念创新
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生态优先 产城融合 智慧化 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构建 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 数字化的工业园区。
协调者 地方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 间的政策和行动,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合力。
服务者 地方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 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区域
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行业地位、产品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战略定位 和发展目标,为选址提供决策依据。
第六小节
总结: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前景展望
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
01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
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b.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c.搜集有关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新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工业区被称为传统工业区,而有的被称为新工业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直观印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工业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有的传统工业区会衰落?新工业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作业要求:
a.分析报告需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b.分析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时,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c.案例搜集要求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浅出,能体现出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4.作业评价: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探究不同工业区类型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a. 工业区的定义b.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原因c. 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a.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阶段b. 典型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案例3.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a. 新工业区的概念b. 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c. 新工业区的主要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a. 产业结构上的差异b. 地域分布上的差异c. 发展模式上的差异5.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a. 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b. 我国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c. 我国工业发展的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类型。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工业区的相关章节。

2. 课件:展示工业区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工业区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工业区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的变迁和发展。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

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 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优势。

3.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四、教学难点:1.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2.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

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如深圳、苏州等)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总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未来趋势。

七、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讨论如何促进我国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一)从容说课本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都是以典型案例来讲述。

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域分析要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

具体我们可以建构以下图解:(1)对于传统工业区(2)对于意大利新工业区(3)对于美国“硅谷”工业区三维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4.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5.通过读图(如“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6.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发展的渗透作用。

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发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上一节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我们知道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

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今天就来学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板书)推进新课师:阅读P 65第一段,思考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及特征。

生:两位学生回答。

师: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地区,发展跟煤炭、铁矿有关的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

这些工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资金高度集中,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中国辽中南等地区。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案例分析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等1.2 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探讨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等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第二章: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分析新工业区的特点:技术密集、轻型产业为主、分散布局等2.2 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条件探讨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分析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三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3.1 沪宁杭工业基地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2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特点与潜力第四章: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1 自然资源因素讲解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4.2 社会经济因素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交通物流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五章: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5.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5.2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分析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发展特点分析全球化对工业区竞争格局的影响6.2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我国工业区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区发展7.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影响讲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7.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区布局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与启示第八章:服务业与工业区的发展8.1 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工业区的启示讲解服务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对工业区的启示:产业链完善、产业融合等8.2 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第九章:生态工业区与可持续发展9.1 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讲解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生态工业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9.2 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生态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第十章:工业区的转型与升级10.1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讲解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分析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与案例探讨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我国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深圳、苏州等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案例分析、形成与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1.2 传统工业区的特征1.3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2.1 传统工业区的优势2.2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挑战2.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三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3.1 新工业区的定义3.2 新工业区的特征3.3 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4.1 新工业区的优势4.2 新工业区面临的挑战4.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5.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点5.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化与衔接5.3 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3. 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 掌握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5. 能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理解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全球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6.1 传统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6.2 新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兴起与发展6.3 全球化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影响第七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7.1 我国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7.2 成功转型升级的传统工业区案例解析7.3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八章:我国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8.1 我国新工业区的现状与特点8.2 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条件8.3 我国新工业区的政策与发展策略第九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9.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意义9.2 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机制9.3 推动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第十章:未来工业区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数字化与智能化对工业区的影响10.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区的重要性10.3 工业区发展的新兴领域与未来方向教学目标:6. 了解全球视角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全球化对其的影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与差异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互影响与联系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2.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第三章:新工业区的特点与优势3.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3 教学内容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第四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4.1 课程目标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5.1 课程目标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3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第六章:传统工业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6.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探讨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6.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探讨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介绍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案例第七章:新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7.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探讨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7.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7.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探讨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介绍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第八章: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8.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分析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探讨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8.2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8.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探讨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介绍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第九章: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9.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分析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探讨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9.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9.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探讨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介绍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10.1 课程目标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3 教学内容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区别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课件(第1课时)图文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课件(第1课时)图文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活动: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特别 是它的综合整治对我国改造和振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有哪些借鉴作用?
辽中南工业区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 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 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 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 位条件的异同。 主导因素:资源条件
煤炭、钢铁、机械、化 工业部门
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
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 生产规模
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
域。
工业分布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 富的地区 以纺织、钢铁、机械、 煤炭、化工为主
大型化,生产大批量 标准化产品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 和能耗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包 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比较 有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 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 四通八达。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成本增高
铁矿来源方便 生产结构单一
水源充沛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交通便利
煤炭地位下降
市场广阔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4.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课程中关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

通过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以及新工业区的崛起,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分析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2)新工业区的特点、崛起原因;(3)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比较;(2)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工业区地理现象的兴趣。

2. 传统工业区:(1)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影响;(3)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

3. 新工业区:(1)介绍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3)案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分析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4. 比较与讨论:(1)分组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典型工业区的特点和影响;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 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4. 案例分析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5. 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新工业区的特点。

c.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教学难点:a.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b.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业区。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比较: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工业区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异同。

2. 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六、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工业区发展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该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教学难点:a. 如何分析和评价工业区的发展。

七、教学内容:1. 选取某个具体的传统工业区作为案例。

2. 分析该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评价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案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学会分析工业区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1)新工业区的定义;(2)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2)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发展。

4. 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2)珠江三角洲新兴工业区的崛起。

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案例分析: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分析;(2)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转型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小组讨论法:讨论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2. 案例资料:收集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转型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1.2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工业规模大工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1.3 传统工业区的转型转型原因转型策略成功案例分析第二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发展特点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工业区的定义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2 新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工业结构多样化技术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产业链完整2.3 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第三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3.1 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3.2 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新工业区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3.3 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新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4.1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现状分析工业区的规模与产值工业区的结构与产业特点4.2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升级策略产业转型与升级技术创新与引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4.3 我国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案例分析某地区传统工业区改造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章: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5.1 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培育方法5.2 新工业区的产业链构建与完善产业链的概念与作用新工业区产业链构建的原则与方法5.3 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政策支持的作用与内容服务保障的措施与实施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全球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不同地区的工业区特点6.2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对工业区产业结构的影响6.3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适应全球市场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工业区的竞争力第七章: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价值链7.1 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产业链的定义与作用产业链的构成环节7.2 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产业链优化的意义产业链升级的策略与方法7.3 价值链的概念与作用价值链的定义与特点价值链在工业区发展中的应用第八章:工业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工业区的环境问题工业区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影响工业区的生态破坏问题8.2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技术工业废气处理与减排技术8.3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第九章:工业区的规划与管理9.1 工业区的规划原则与方法工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工业区规划的方法与步骤9.2 工业区的管理机构与职能工业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工业区管理的方法与手段9.3 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转型升级的策略与路径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国内外典型工业区案例分析国外典型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国内典型工业区的改革与发展10.2 工业区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类型与目的实践活动案例分享与评价10.3 学生工业区考察与调研报告考察目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形成条件传统工业区的定义:需要明确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以及它与一般工业区的区别。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工业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3. 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5. 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传统工业区: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3. 讲解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4. 分析案例:选取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总结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6. 总结与评价: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表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2.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考察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整理成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解读】通过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的学习,能为我国东北工业区振兴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地域形成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储备了一些东北地区的基本知识。

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农业地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和总结,也是对前面两节的印证。

首先概述了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地位,问题,发展。

其次以鲁尔工业区作为案例,分析它的优势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这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

最后采用“活动”的形式安排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图的研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分析归纳区位优势;2).通过教师导学推理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3).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合理化建议;4).对比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性特点,培养他们“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2)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强化科学的区位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附:板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课件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课件

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较大, 工厂建筑密集。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
由于产业特性和当时环保意识的缺乏,传 统工业区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如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人口密集,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职工福 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
传统工业区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
国内分布:中国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 长三角地区。如辽宁的沈阳、鞍山等地是重工业集聚区, 河北的唐山则是煤炭和钢铁产业重镇。
产城融合发展
工业区与城市的融合将更加紧 密,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
提升的良性互动。
全球化布局
工业区将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 分工,推动国内外资源要素的
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工业区深圳高新园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通过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和高效利用。
• 创新氛围与创业文化。硅谷地区倡导开放、包容、 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文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企 业汇聚,推动科技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 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圳高新园区通过培育创新型产 业集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工业 区的典范。
•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五大湖区通过与高校、科研机 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传统工业区转 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 多元化经济发展。鲁尔工业区通过发展服务业、高 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从单一重工业 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型。
案例二:美国五大湖区的再生
• 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贷 款担保等政策扶持,以及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传统工 业区转型升级。
新工业区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清洁生产 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环境污染。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1课时教案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异同,探究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我们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心程度和参与意识二、学习重点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三、学习难点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四、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和对比法、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师:上新课前,我们先做个课堂小测。

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的新课前热身。

(用时1.5min,然后让学生在黑板写答案。

)导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

我们知道,由工业的联系形成工业的集聚,而工业的集聚导致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传统工业区,另一种是新工业区。

在第二次技术革命间形成的传统工业区,它对于整个世界的工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看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历程,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怎样的区位条件形成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自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

(5分钟)师:时间到了。

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传统工业区的有关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我们看传统工业区有哪些基本特点,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生: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炭、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师:我们看一下在这样的资源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在世界上有哪些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和德国鲁尔工业区。

师:我们在图上找一下它们对应的位置。

师:那么刚才找到的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中,德国的鲁尔区对德国乃至对世界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由繁荣到衰落再到兴盛的历程。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2.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2.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工业区位因素,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工业区有不同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三、课堂讲解1.传统工业区a.概念:传统工业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以重工业为主。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2.新兴工业区a.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的推动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小,以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企业之间联系相对松散。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四、案例分析1.以我国某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2.以我国某新兴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未来趋势。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a.自然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

b.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c.政策因素: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2.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a.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产业链完整。

b.新兴工业区: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促进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三、课堂小结2.强调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

然后教材选择了
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熟悉的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区?
[学生回答]如德国鲁尔区、辽中南、美国硅谷等。

一、传统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概况介绍
【根据学生自学教材65页第一段,教师特别强调传统工业区概念、面临问题】
2•案例探究
德国鲁尔工业区[读课本65页案例自学分析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原因]
[教师展示]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
[教师点拨]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体系,重工业集聚会带来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鲁尔区在二战后由于工业结构单一而面临冲击,导致衰落。

[教师设问]面对经济的衰落,鲁尔区将应该如何发展?(侧重从鲁尔区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整治的措施。


例如:①工业结构单一f调整工业结构;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f调整工业布局;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f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第三产业;
④环境质量恶化f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最后利用教材的图4.13 “鲁尔区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进行对照
[教师小结]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典型案例分析后,老工业区的命运取决于原有企业对环境的态度和企业对自身发展的反思与认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自己健康的重视,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促使了老工业区的整治,此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健康工业道路。

[能力提升]对于案例本身,我们并不要求进行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案例给出的材料、数据、图
表,进行分析,得出我们的结论。

对于传统工业区,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基本特点;
(2)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条件);
(3)传统工业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4)针对问题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教材中67页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从上述角度分析辽中南工业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讲解工业区位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

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辽中南工业区目前存在较大问题,让同学们去分析原因,借鉴相似类型的工业区整治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适量、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效果良好。

[四、板书设计]
1•传统工业共同的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矿、铁矿、水源等资源
便利交通运输条件
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
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经济的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的冲击
3•综合整治的措施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调整工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