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
词七首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扬州慢》ppt课件2
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 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 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 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总结下片
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 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 愤。
总结思想内容:
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 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写佛狸调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繁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 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 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三句是第三层。抒发未能施展才干的感慨。
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 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 纳的意思。
总结: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
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 的热情。
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第一层: “元嘉草草 〞句。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
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 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思索问题: 1、 找出韵脚,并在朗诵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2 、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 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 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 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 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 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 闭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 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保持主战,用他 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扬北伐抗金,收 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高中第三册《词七首》说课稿
需 要 。 词 牌 不 同 , 平 仄 和 会 诗 人 孤 独 、 寞 的 感 受 。 则 寂
②从 词 的 章法 入 手 。一 是抓 规 定 不同 。例如 : 词 的节 ① 诗 那 样 整 齐 划 一 , “ 长 住 开 头 , 领 全 篇 。 例 如 “ 江 东 如 对 统 大 去 ” 句 就 给 全 词 奠 定 了 豪 壮 的 基 一 词 ; 时 , 可 以 拿 苏 轼 《 i 歌 同 还 水 N 头 》 起 句 “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的 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Hale Waihona Puke
-— _ - ・ 口
I i中第三册《 a 词七首》 说课稿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粜 王 ,、 J平
说 大 纲
一
境 , 生 虽 然 早 有 接 触 , 他 们 或 学 且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第 三 册 根 据 许 知道 什 么是 意境 , 道 怎样 分 析 知 《 日制 普 通 高 级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全 意境 , 是 , 过 本 单元 的 学 习 , 但 通 学 纲 ( 验 修 订 版 )对 阅 读 教 学 有 专 生 应 该 知 道 意 境 的 准 确 定 义 , 在 试 》 并 门 的 规 定 , 求 本 册 教 材 的 阅 读 部 感 受 、 味 词 的 意 境 时 , 通 过 亲 要 品 能 分 , 前 两 册 学 习 各 类 现 代 文 和 文 自实 践 掌 握 一 些 要 领 。 据 此 , 课 在 本
、
意境 中。 在让 学 生 咀 嚼 回味 中进 入诗 的意境 时 , 采用 如 下方法 : 可 ① 引 导 联 想 和 想 像 。 根 据 词 作 思 维 的 跳 跃 性 在 词 中 留 下 的 意
词七首教案 (3)
年级: 高二 科目:语文2007—2008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一、本周内容概述1.了解关于词的有关知识及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诗歌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
2.了解宋词豪放派、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及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
3.理解七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
4.初步鉴赏词七首,提高鉴赏能力。
5.积累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名言名句。
6.诵读词七首,落实背诵要求。
7.《词七首》一课拟安排2—3课时。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了解关于词的知识和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理解七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
3.初步鉴赏词七首。
4.诵读并落实背诵要求。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关于宋词的发展和词的知识(一)宋词的发展:词的最初名称是“曲子词”,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
词大致产生在唐朝,它首先盛行于民间,后来文人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
晚唐、五代,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
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促成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词人。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
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高二语文试卷词七首同步练习686
【词七首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酹酒(lèi)雕栏玉砌(qì)乍暖还寒(zà)B.秋霖(lín)骤雨初歇(zhîu)舞榭歌台(xiè)C.怆然(chuàng)羽扇纶巾(lún)寻常巷陌(mî)D.暮霭(ǎi)无语凝噎(yè)夜雪初霁(jì)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感慨今昔仓皇北顾良晨美景心照不宣B.荠麦弥望封狼居胥晓风惨月技术娴熟C.四顾萧条不堪回首故磊西边凄凄惨惨D.豆蔻词工帐饮无绪惊涛拍岸寻寻觅觅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不在于某些领导者的对牛弹琴造成了“听牛弹琴”,而在于领导者的讲话为什么会成为对牛弹琴?B.同志们呐:我们总不能捧着扑克牌、抱着游戏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吧!C.“这场球太精彩了……唉,放相机怎么不工作了!”小王着急地拿起遥控器。
D.就说打扫卫生吧,他们总是边边角角,步步到位,一丝不苟。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想,这是应该的,因为______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了。
②一顾到读和听,在先写得不怎么______的地方就显出来了。
③该怎么改动也好像就在口头,就在_______,不用费多大劲。
A.情势妥当笔端 B.局势妥贴笔头C.局势妥当笔端 D.情势妥贴笔头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人的心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良辰美景使心畅情悦,嘈杂混乱的环境能使人感到心烦意乱。
B.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健儿,他们那气吞万里的气势,令人有一种敬畏之感。
C.减负以前,这个学校的师生每天早晨都要迎着晓风残月走进学校,戴着满天星斗走出校门。
D.参加这次抢险任务的部队武装精良,特别能战斗,金戈铁马一到,天大困难一举战胜。
6.下列诗句改用常式语序来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孙仲谋无处觅英雄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波心荡无声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_______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词七首》学习要点
《词七首》学习要点一.作家介绍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
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
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节选)】第二册:【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无第三册:【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离骚(节选)】非【孔雀东南飞(并序)】【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第四册:【窦娥冤】无【长亭送别】无【闺塾】无【哀江南】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逍遥游(节选)】【腾王阁序】【柳毅传(节选)】【促织】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李杜诗五首】峨眉山月歌无/春夜洛城闻笛无/客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奕秋第六册:【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初中语文课程《词七首》教案分享
初中语文课程《词七首》教案分享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本教学以初中语文《词七首》教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词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与理解;2、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1、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2、对复杂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从关于词语的小故事或是词语的普及知识等方面的入手,激发学生对于词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呈现通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整篇诗歌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要注意判断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情况。
第三步:学习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给学生做一些语言练习,涉及到用词规范、词语的搭配与使用等方面,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使用技巧。
第四步:演练通过词语的使用演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通过举例归纳,让学生总结修辞分析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展示:以下是《词七首》中的一处诗文,供大家进行欣赏和学习: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向来一笑平生事,没事搔头向翠微。
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写的是描绘了一个淮左名都竹西的美景,然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竹西佳处:竹西是当地地名,这里指的是竹西地区的一些风景名胜。
解鞍:解鞍即是指放下鞍,驻马停步。
搔头向翠微:这里的翠微指的是一座名胜古迹,还可以理解为“公园”之类的地方。
这句话意为:没事做的时候,我就会来到这里,搔着头发向着附近的翠微行走。
这首词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深意还是非常的丰富和深刻,对于我们学习中华文化也是很有好处的。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词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方法和手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词七首 (1)
大江 赤壁 所见 乱石 惊涛 周 所忆 风流潇洒 壮志难酬 瑜
淘尽风流人物
所想
涌现多少豪杰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所慨
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 人生如梦
作者由赤壁之景联想到赤壁之战, 作者由赤壁之景联想到赤壁之战,由 赤壁之战联想到指挥作战、 赤壁之战联想到指挥作战、三十多岁就 建功立业的周瑜,进而再于早生华发, 建功立业的周瑜,进而再于早生华发, 迄今一事无成的自己作对比, 迄今一事无成的自己作对比,抒发感慨 和不平,自然地展开联想, 和不平,自然地展开联想,自然地抒发 感慨。 感慨。 景物描写不是主题所在, 景物描写不是主题所在,但在引出主 题方面起到不可缺少的铺垫作用, 题方面起到不可缺少的铺垫作用,而景 物描写本身也渗透着作者豪迈的情感, 物描写本身也渗透着作者豪迈的情感, 形成豪放派一个方面的特色。写景、 形成豪放派一个方面的特色。写景、咏 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气势奔放, 史、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气势奔放, 一泻千里,犹“大江东去”,语言精练 一泻千里, 大江东去”
写作背景
宋宁宗喜泰三年( 1203 ),辛弃疾 64 岁退居 宋宁宗喜泰三年( ),辛弃疾 江西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 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 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 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 的地位, 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 第二年( 帜。第二年( 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 )任他作镇江知府, 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 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 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 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 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 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之《词七首》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之《词七首》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之《词七第一课计划词七首【教学目标】1.了解七个字的不同表现特点,体验优雅豪放的不同风格。
2、分析掌握含义深刻的词句。
品味词中含蓄精警,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词句。
3.理解写景、咏史和抒情的结合;看到场景中的感觉,一层一层地叙述;使用典故句和借用古今表达的功能。
4、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其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5、了解现场中“雨、雨、铃”一词的写作特点,带情感悟,尽情叙说。
6、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7.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志向和报国的爱国热情。
8、了解《扬州慢》了词寓情于景、化用杜牧诗句含蓄婉曲的风格。
【重点难点】1.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和特点。
2.体验婉约词的风格,学会识别和扬弃感伤情感。
3、能熟练背诵七首词。
【教学过程】虞美人一、背景材料这是南唐末代领导人李煜写的一首诗,他在宋朝的都城汴京被俘并被软禁。
春花秋月使他伤心。
他回忆起过去南唐的朝廷生活,非常悲伤。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王景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渔在政治上是无能的,但他在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是无所不知的。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善于欣赏,善于理解节奏,尤其是词。
早期的词作主要反映了自己的朝廷生活,没有多少思想意义。
被俘后的词作表达了亡国之痛,以及对屈辱的监狱生活的怨恨和悲伤。
它们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清新的声音、丰满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
《虞美人》,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小令,双调。
二、规划和意图此词相传是李煜的绝笔。
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悉恨和悲痛心情。
三、等级制度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指的月夜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因而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之苦。
八、词七首
词七首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本课用四课时教读和自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教读课文,各占一课时;其余五首都是自读课文,可以各占两课时,每课时读长调一首、中调一首或两首。
词的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类型:或以串讲大意为主,加上名句赏析;或交替使用诵读和鉴赏,鉴赏可以涉及内容和主要写法;或以诵读指导的方式进行赏析,除内容,主要写法外,还可以涉及语言运用及章法特点等。
但无论采用哪种课型,都要先把所学的词背下来。
1、在讲这篇课文前,检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三首词,使学生懂得学词就要背的道理。
2、每首词都必须在课前预习中读至大体成诵,要养成一种强记的习惯。
3、教师要示范背诵。
每教完一首,如果让学生作表情朗读,可能效果回更好。
怎样将学生引进词的境界:在起始阶段,讲述背景,教师表情朗读等都具有将学生引进诗的境界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1、从词的章法入手。
一是抓住开头,统领全篇。
如“大江东去”一句就给全词奠定了豪壮的基调;二是利用过片(即下句首句)将全词连成一体。
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由上片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了铺垫。
三是用结尾总括全词。
2、详细分析名句3、抓词眼。
例如“多情”是《念奴娇》的词眼。
“空城”是《扬州慢》的词眼。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词的知识:见《导、析、练》74页研习新课:1.李煜(937-978),字重光,李景(南唐中主)第六子。
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苟且俞安,耽于欢娱,政治上十分无能,既不能任用贤能,又不能整军经武,但在文艺上有较深素养,他通晓音乐、工书、善画,经史诗文俱通,尤工于词。
开始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扩展了词的境界和表现力,对后代有不小的影响。
其词俱收入近入詹安泰所2.宋朝灭了南唐,把李煜和他的全家押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他做违命侯(明说是你可以违命行事,实说你不敢违命行事),软禁起来。
声声慢(李清照)语文课件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 憔 悴 损 , 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雁 过 也 , 正 伤 , 却 是 旧 时 相 识 。 心
三 杯 两 盏 淡 酒 , 怎 他 , 晚 来 风 急 ? 敌
乍 暖 还 寒 候 , 最 难 将 息 。 时
寻 寻 觅 觅 , 冷 冷 清 清 , 凄 凄 惨 惨 戚 戚 。 李 清 照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 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 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 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 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 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 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 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 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 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 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 “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 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 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 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 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 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 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 是如此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 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 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 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 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 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 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 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 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 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 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 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 “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 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词七首扬州慢
《词七首扬州慢》教案教学要点:1.学习《扬州慢》,鉴赏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艺术手法。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一、复习前一节课内容二、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
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父死,流寓湘、鄂间。
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
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扬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
可是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作者路过扬州,眼见繁华的城市已破败不堪,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黍离》之悲。
三、新课讲解1、疏通词前之序的意思。
2、听录音朗读之然,全体学生齐来一次。
3、文章表达了解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问:扬州过去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春风十里,竹西佳处,淮左名都,4、哪些可见扬州现在的萧条?废池乔木,冷月无声,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尽荠麦青青。
红药无主。
5、教师讲解疏理词的意思。
板书设计:昔(虚,盛)今(实,衰)春风十里废池乔木,冷月无声竹西佳处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淮左名都尽荠麦青青。
红药无主怀古伤今抒“黍离”之悲学生准备几分钟,一男一女同学分别朗读之后,全体学生齐读。
人教版高二第三册《词七首〈鹊桥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教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词七首》《鹊桥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一)《鹊桥仙》1. 作家作品: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2. 诗作简析:(1)谋篇立意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2)层次结构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3. 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作家作品: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
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
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
有《嫁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
2. 诗作简析:(1)谋篇立意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选用人才的愤懑。
(2)层次结构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
题师友词七首
COUPLETS 传/承/民/族/文/化古典诗词题师友词七首□冯晓光瑞鹤仙题陈机峰先生《琴雪斋韵语》,兼贺米寿沁园春题张牧石先生《石怡室吟掇》遗集素琴鸣石瀬。
诉大地寒凝,愁云如黛。
伤心越千载。
任西风,破帽恋头犹戴。
奇词丽 彩。
荡不尽,胸中垒块。
却只留,七二钟声,汇 入大河澎湃。
天籁。
灘艇拍曲,秋碧传奇,怨笳边塞。
缤纷万态,人生戏,今古同慨。
到而今,更取旧 时玉笛,伴送朝霞暮霭。
唱余年,野鹤闲云,轶 然物外。
水调歌头题孔凡章先生《回舟集》烽火劫余稿,半世记沉浮。
闲来开卷吟 诵,惹我泪盈眸。
遥忆陇西残月,更带巴山烟雨,一散去难留。
孤旅寄寒夜,旧梦总悠悠。
棋一杆,诗百首,酒千筹。
青山夕照相对,彩笔倚清秋。
待乘长风万里,重谱海天霞唱,招手问飞鸥。
万事俱华发,天地入轻舟。
减字木兰花读《贝锦摭忆》,致曹长河、李璐梦留縑纸,远羡夷门佳弟子。
贝锦丝长, 织就残花一缕香。
词林秀木,不负中原夸逐鹿。
唤起春风,荡响烟沽七二钟。
鹤鸩天题周大成《覆琴馆诗词稿》,用小山韵消尽烟沽七二钟,笛声又谱小桃红。
梦飞 绝塞茫茫雪,歌踏长堤淡淡风。
新酿满,故交逢。
平生涕泪与谁同。
于今 古调无人顾,都付停琴一笑中。
逝去仙翁,化鹤归来,又践旧盟。
记寒庐作茧,丝牵蝶梦,大河呼友,浪逐钟声。
借酒刊 经,倾心治印,别有狂言四座惊。
惟天趣,且偷 闲自乐,怕负虚名。
深冬夜雪飞萦。
正灯下披书过眼明。
算十年磨剑,锋芒未试,千秋公论,意绪难平。
瓦 釜雷鸣,黄钟毁弃,一代风云泪染成。
君何苦, 竟劫灰重拾,惹我伤情。
沁园春题曹长河《逐鹿词》,用后村韵独步词坛,登水云楼,望七宝台。
有半间书屋,梅花弄曲,千年骚愁,鸩鸟为媒。
笔下江 河,胸中块垒,我拟还浇酒一杯。
无须数,甚三分霸业,八斗奇才。
如闻时代风雷。
算风雨鸡鸣舞几回。
更斜街唤梦,诗争人瘦,小庐飞雪,腊尽冬来。
妙 手雕龙,豪情逐鹿,燕赵悲歌何壮哉。
才掩卷,竟山流水,百感千哀。
贺新郎题赵连珠《乐府滥竽》,用稼轩同甫唱和韵世事何堪说。
高二语文必修上下古诗词
课后有背诵要求的篇目有:《诗经三首》:背诵《无衣》《静女》全诗和《氓》前两章;《离骚》:背诵“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孔雀东南飞》:背诵“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汉魏晋诗三首》全背;《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背;《近体诗六首》全背;《词七首》全背;《六国论》全背;《游褒禅山记》全背。
原文:《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离骚〉〉要求背诵部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孔雀东南飞》要求背诵部分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语文第三册《词七首》《鹊桥仙》《声声慢》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词七首.鹊桥仙声声慢教案窑街煤电公司四中梁荣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进步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才能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 1.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 1.课外阅读、摘录、搜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2.课外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写一篇800字的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假设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那么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光阴。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8词七首(第一课时)
8.词七首从容说课本课所选七首词均是词园地中的精品。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通过对故国往事的追忆,表达故国之恋、亡国之痛,愁情形象可感,笔法起伏跌宕。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
该词上片写一个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虚实相济,融情人景,集中反映了词人的复杂内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鹊桥仙》的内容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原是个老题材,所谓“咏七夕”是也。
但秦观不落前人窠臼,一洗嗟叹悲泣之态,而着力歌颂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贵的爱情。
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词风淡雅而富情韵,语虽平易却耐咀嚼。
《声声慢》通过残景色的描写,表现词人李清照晚年国破家亡、丈夫病逝、饱经忧患离乱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用典、借古讽今,表现词人辛弃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忧国忧民,忠义可鉴。
姜夔的《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感慨昔盛今衰,痛惜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深重。
教读本课,应重点把握如下几点:1.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词牌、句法等词的体裁常识。
2.初步了解两种风格的宋词,认识豪放、婉约的不同特点,感知作者的创作倾向。
3.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本课所选词作较多,具体操作中可进行归类教学。
可根据风格分类,逐类学习其作品,也可将不同类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以辨明其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章法和句法上的特点。
2.认识两大流派,即婉约和豪放词风的不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3、欣赏品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的诗歌。”有此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MTV,在香港歌星徐小凤的《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太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⑵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4、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⑴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物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的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 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