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练习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练习题1、XXX在学期末的5门功课测验中得分分别为95、87、92、98、93.求XXX这5门功课的平均分。

XXX这5门功课的平均分为(95+87+92+98+93)÷5=93.2、5个人轮流背两个行李包,走了15千米,问平均每人背多少千米?每个人背的行李包数为5×2=10个。

平均每人背的千米数为15÷10=1.5.3、合唱队里有18位男生,平均年龄是15岁,有12位女生,平均年龄是10岁。

合唱队成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男生的年龄总和为18×15=270岁,女生的年龄总和为12×10=120岁,合唱队成员的年龄总和为270+120=390岁。

平均年龄为390÷30=13岁。

4、某同学一次测验中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后来英语考了92分,科学考了90分。

他这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多少分?这4门功课的总分为93×2+92+90=368分。

平均分为368÷4=92分。

5、某服装厂,上半年一共制衣4800套,下半年每个月制衣700套。

这一年中平均每月制衣多少套?下半年制衣的总数为700×6=4200套。

全年制衣的总数为4800+4200=9000套。

平均每月制衣数为9000÷12=750套。

6、XXX做一批零件,3小时完成,前1小时做46个,后2小时共做74个,他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XXX总共做了XXX120个零件。

平均每小时做40个零件。

7、某生产小组生产一批零件,一个星期中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125个,到第6天时,平均每天生产127个,第6天生产了多少个?前5天共生产125×5=625个零件。

第6天生产的零件数为127个。

第6天生产的总数为625+127=752个零件。

8、汽车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去时速度是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的速度是每小时行60千米。

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平均数练习课-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平均数练习课-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平均数练习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正确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示例讲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学生练习,巩固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3. 巩固练习1.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指导学生正确计算平均数。

4. 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数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师: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
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们平均分给
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想一想要怎么分。

活动意图:
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在“分”之前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想到“分”的结果,忽略对过程的理解。

设计这个环节,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过程。

根据具体要求去进行平均分活动,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说说看:“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2.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师:拿出18个小圆片,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1)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小组内交流平均分的方法。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教师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师:3个3个地分,为什么会正好分完?你是怎样想的?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几个几个地分,省时方便,但无论怎么分,最后每份都要同样多,这才是平均分。

《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既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了应用知识的能力。我在教学时适时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分得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同时,利用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小丽有12个苹果,如果她想把苹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可以分给多少人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三、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分层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分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课程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挑战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培养学习新知的兴趣。
3.教材第1Βιβλιοθήκη 页练习二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7题。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思考:你们分得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再进行指导。
二、拓展练习
1.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9题。
《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一、指导练习
1.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用小棒代替风车摆一摆,教师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
分的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题目求平均值。

3.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概念。

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或板书。

2.学生练习册。

3.计算器。

4.各种形式的题目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2. 讲解
1.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总数除以个数得到的结果。

2.给出例题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4. 拓展
老师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平均分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2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2

1、6只小蜜蜂,每3只一组,分成了2组。 2、6只小蜜蜂,平均分成2组,每组3只。
看图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分的。
本节练习课是为了巩固学生掌握平均分的 知识点,加深对平均的理解,在总体上完成了 这一个教学目标。但是有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 不是很好。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高,上课不听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师 今后应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更加努力。
6只 了(
,每2只1份,分成 )份。
8只
平均分成2份,每份(
)只。
1、先圈一圈,再填:
9个 ,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
2、先分一分,再填空:
12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画一画,分一分。
1、12个 ,每4个为一份,分成了 ( )份。 2、12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 )个。
看图说一说,它们是怎样分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 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几个一份的分, 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 但分的结果是相同的,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为学习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激发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 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 /junxian/ 均线理论 ;
咱对手或许十分强大,不排除会偷摸来泄恨,咱亦有可能来不及救援丶""三,去咱南风城,咱自会保你尤家,最后壹条,就是你们举亭搬迁,离开天海城系城,未来如何,咱没有能力管丶"根汉淡淡道,语气没有丝毫波澜,似乎在讲述壹件事不关己の事情,接着他又补充道:"你们不用担心咱会欺骗 你们,梅梅落落是咱道侣,尤家也算是咱半个娘家,没有必要去骗你等丶"尤家家主脸色阴晴不定,转瞬间,就有咯决

认识平均分练习题

认识平均分练习题

认识平均分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总和为1200分,那么这个班级的平均分是多少?A. 30分B. 25分C. 20分2. 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5分,英语成绩是90分,数学成绩是75分。

这三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A. 82分B. 83分C. 85分3. 一个篮球队有5名球员,他们在比赛中的得分分别是10分,15分,20分,25分和30分。

这支球队的平均得分是多少?A. 20分B. 22分C. 25分二、填空题1.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他们的英语成绩总和为2500分,那么这个班级的平均分是______。

2. 某次考试中,小华的语文成绩是90分,数学成绩是80分,英语成绩是70分。

这三门课的平均分是______。

3. 一个足球队有11名球员,他们在比赛中的总得分是220分。

这支球队的平均得分是______。

三、计算题1. 某次考试中,一个班级有35名学生,语文成绩总和为2800分,数学成绩总和为3500分,英语成绩总和为3000分。

请计算这个班级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

2. 某次竞赛中,一个团队有7名成员,他们的成绩分别是:85分,90分,75分,80分,95分,70分,85分。

请计算这个团队的平均分。

四、应用题1. 某次考试结束后,小明、小华和小李三人的总分分别是:小明280分,小华300分,小李320分。

请计算他们三人的平均分,并说明平均分的意义。

2. 某次篮球比赛中,一个球队有12名球员,他们在比赛中的得分分别是:20分,15分,10分,25分,30分,35分,40分,45分,50分,55分,60分,65分。

请计算这支球队的平均得分,并分析这个平均得分对于球队的意义。

五、拓展思考题1. 为什么在统计学中,平均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有哪些局限性?2. 描述一下你如何利用平均分来评估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表现。

3. 思考一下,在哪些情况下,平均分可能不是衡量一个群体表现的最佳指标,并给出你的理由。

平均数课堂实录

平均数课堂实录

平均数课堂实录四年级特级教师周卫东一、探究新知1.观察图片:师:同学们在干什么?生:在考试师:考好之后,我要忙着干什么?生:改试卷,登分数,做统计表,算平均分·······师:电脑中有qq,猜猜我在和谁聊天?生:学生,校长·········师:我在和校长聊天,看一看我们在说什么?2.“你们四三班考得怎么样啊?”生用校长的语气读一读“您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啊”“随便聊聊”“有100分,也有不及格的一个,有一个以前不及格的现在79分”教师请学生评价考得怎么样?生:考的很好,有100分的生:中等,有不及格的,有及格的生:有进步,不及格现在及格了师:能准确看出考得怎么样吗?“那班级整体水平怎么样?”生:“整体水平”师:什么意思?这么专业的词,大胆猜测他想了解什么?生:想问平均分师:原来想问平均分!平均分也叫,平均数。

师:校长想了解平均分,平均分还没算好,正在统计中,目前,分段统计已经做好。

呈现表格,读一读数学信息。

合集:40;100:4;90-99:14;80-89:12;70-79:6;60-69:3;不及格:1师:猜一猜平均分可能是多少?生:85、90、95师:要知道平均分,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总分师:然后呢?生:再除以人数小结:先把所有分数加起来,再除以参考人数,先合后分。

3.呈现成绩表介绍电脑Excel的函数:average,算出86分为平均分。

师:有猜对的?握手祝贺两位同学。

师:知道了平均分是86分,这张表格中还有个地方也是86,能找到吗?生:24号同学的考分。

师:两个86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为什么?生:一个人的分数;一个班的平均分生:24号同学的分数;整个班级的平均分师小结。

一个是个人水平,一个是班级水平师:平均分有什么用?(86有什么用?)生:可以看出整个班的整体水平。

【分层训练】2.1 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含答案)

【分层训练】2.1 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班级:姓名: 等级: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是平均分。

A.B.C.2.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里,正确的分法是()。

A.B.C.3.下面哪种是平均分?()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正确的分法是()。

A.B.C.二、填空题6.帮小猴分桃。

共有( )个桃,平均分给(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个。

7.哪些是平均分?是的画“√”不是的画“×”。

8.上面这些花,每2朵一份,能分成( )份,每5朵一份,能分成( )份。

9.你能把它们变成平均分吗?请你圈一圈。

(1)(2)(3)10.数一数,填一填。

一共有( )根玉米,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 )根。

三、判断题11.是平均分。

( ) 12.把28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是7个。

( )【拓展运用】四、解答题13.圈一圈,填一填。

16块橡皮,每个小朋友分4块,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14.把9颗爱心鸡蛋平均分,每次可以拿几颗?拿几次正好拿完?参考答案1.C2.B3.A4.B5.B6.12 3 47.√××√8.10 49.(1)(2)(3)10.12 4 311.×12.×13.4;16块橡皮,每个小朋友分4块,要知道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可以4块为一份圈一圈,圈了4份,说明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14.每次可以拿1颗,拿9次正好拿完;或每次可以拿3颗,拿3次正好拿完可以借助学具分一分,通过尝试每次拿不同的个数,找出平均分的方法。

把9颗爱心鸡蛋平均分,有2种分法,如下。

①每次拿1颗。

②每次拿3颗。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第7~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活动体验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你能把它分给你的小组成员吗?要求分完。

(每组数量不同,但都能平均分:4,8,12)每组派代表动手操作,然后交流展示。

(学生一般都会平均分,如果出现不平均分,则先分成两类)。

2.师:仔细观察以上分法,你发现了什么?(每份都是一样多的。

)小结: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今天我们来认识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3.理解含义(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平均分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可以借助分东西说一说)(2)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谁能把自己组的平均分情况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说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注:若有不平均分的情况,让学生思考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若都是平均分的情况,则出示下面的练习,让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4)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投影出示)。

①◣◣◣◣◣◣◣◣◣②●●●●●●●●●●●●(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图①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然后让同学互相选择一题完整地说一说:把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二、实际操作,学会“平均分”1.探索平均分的分法师: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妈妈让他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位客人,你知道每位客人可以分几个橘子?(出示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个。

《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平均分的练习》教案一、情境导入,回顾复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请你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平均分呢?有的同学说平均分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有的同学说把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几份,是平均分。

看来大家对平均分已经不陌生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相信通过练习巩固,你会对平均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一)按份数平均分1.教材第11页第1题。

数学问题:把8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11页看第1题,这里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呢?在对的括号里画√,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1:有4个圈是4份,但是每份的数量都不一样,有的分3根,有的分2根,有的分1根,这样分,不是平均分。

预设2:有4个圈表示4份,每份同样多都是2根,就是把8根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2根,这是平均分。

预设3:题目是8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平均分成4份,但这种分法平均分成了2份。

小结:是的,平均分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给4个人的意思是平均分成4份和第三种每份4根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第二种是分法是对的,你选对了吗?2.教材第11页第2题。

数学问题:把9朵花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应该贴几朵呢?小结:也许大家分法、画法不同,但分得的结果都是把9个笑脸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3个。

3.数学书第11页第4题。

(1)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2)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3)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4)把24根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1:我发现分24个香蕉时,都是告诉我们要分给几只小猴,也就是把24平均分成几份。

预设2:发现小猴越来越多,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就越来越少。

小结: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分香蕉时,我们都是按份数平均分。

香蕉的总数不变,猴子多了,份数就多了,每只小猴分到的香蕉就更少了。

分数的平均分 小学数学 课后练习

分数的平均分 小学数学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

A.B.C.D.
2. 下面情境中,可以用算式“”解决的问题是()。

A.1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B.半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C.半个蛋糕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D.5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

3. 把一根米的彩带平均分给9个人做手链,每个人的手链长()米。

A.1
B.C.
4. 将2m2的布料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A.m2B.m2C.m2D.m2
5.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A.B.C.
D.20
二、填空题
6. 看图填空。

7. 把一根15分米长的圆木分5次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长度是这根圆木的( ),每段长( )分米。

8. ÷9表示( )。

9. 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0. 将米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三、解答题
11. 玲玲将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丝带有多长?
12. 分一分,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1)4张薄饼,平均每人吃张。

列式为:()÷()=();(2)2张薄饼,平均每人吃张。

列式为:()÷()=()。

13. 把m平均分成14份,每份是多少米?
14. 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

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多少?
(1)分一分,涂一涂。

(2)算一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分的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分的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把12个风车平均分3份,每份( )个。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试着看图讲个数学故事。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
()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把9个 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数学书第11页第2题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把12个风车平均分3份,每份( )个。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二年 级下册 数学课 件-平 均分的 练习 人教版 (共58张PPT)
活动建议:1.画一画,连一连。 2.说一说怎样贴的。

平均分(课堂实录)

平均分(课堂实录)

平均分(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

2. 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理解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平均数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老师拿着一堆苹果示例:请看这堆苹果,你们觉得这些苹果的重量大概是多少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班里指定一个同学去称苹果的总重量,记录下来。

(2)讲解平均数将总重量除以苹果的数量,就是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这就是平均数。

(3)让学生自己计算老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2. 计算平均数(1)例题引入老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小明一周考了五次试,分别是98分、87分、92分、95分、87分,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做题过程1)将五个分数相加:98 + 87 + 92 + 95 + 87 = 4592)将总分数除以五:459 ÷ 5 = 91.8所以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91.8分。

3. 练习时间老师让学生们在册子上做一些小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4. 平均数的应用老师给学生们举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计算一个狗狗一天的饭量、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等等。

五、巩固练习:请计算以下题目:1、小明上周参加五次数学模拟考试,分别得分为93分、85分、95分、92分、90分,这五次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某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60名学生的总成绩是5400分,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3、计算以下几个数的平均数:10,20,30,40,50,60六、作业:请学生们在家里完成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并写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例如:计算一个孩子一天的总体力消耗等)。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举了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例。

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

八、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了苹果的总重量,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同步练习1、16个珠子。

(1)平均分成2串,每串有()个。

(2)平均分成4串,每串有()个。

2、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

(2)平均分成4捆,每捆()根。

(3)平均分成2捆,每捆()根。

(4)平均分成6捆,每捆()根。

3、有20瓶矿泉水。

(1)平均分成4份,每份()瓶。

(2)平均分成5份,每份()瓶。

4、有30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扣子,能够给()件衣服钉上扣子。

5、一共有10个西瓜。

(1)每只小猴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2)有5只小猴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平均搬()个。

6、一共有16个五星。

(1)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个。

(2)平均放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个。

(3)平均放在8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个。

7、有15枝铅笔。

(1)平均分给小明、小军和小刚,每人分()枝。

(2)又来了小丽、小兰,这时平均每人能够分()枝。

8、有24只,假如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9、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10、先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能够分成()份。

(2)每3根一份,能够分成()份。

11、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1)☆☆☆☆☆☆☆☆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2)☆☆☆☆☆☆☆☆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先想一想如何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能够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能够分给()只猴子吃。

(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能够分给()只猴子吃。

(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能够种()排。

(5)10个○,每5个能够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13、分一分。

圈一圈,分一分。

把()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习2.1 平均分(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习2.1 平均分(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1)()()(2)()()2.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1)□□□□□□□□□□□□□□□□□□共()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2)☆☆☆☆☆☆☆☆()颗☆,每()颗一份,分成了()份。

(3)☆☆☆☆☆☆☆☆()颗☆,每()颗一份,分成了()份。

3.分一分,填一填。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答案:1.(1)(√)(2)(√)2.(1)(18)、(3)、(6)或者(18)、(2)、(9)(2)(8)(2)(4)(3)(8)(4)(2)3.(8)、(2)、(4)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小窍门一、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习期间,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效果,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与老师的教学思路保持一致。

口到:就是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

3、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

二,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会使你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但我们不能盲目的跟随他人的学习方式,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成为学习的管理者。

1.明确学习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学习计划则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成为学习的管理者:第一:学会自主学习作为中学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成为一个管理学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每人分到(3)个,还剩(1)个。
1、 把2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 分( 8 )个人,还剩( 2 )人。
口诀: 三八二十四 2、一共有40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
土豆,要运( 5 )次才能运完。 运了4次后,还剩( 4 )个。
平均分的结果有两种情况
(1)正好分完。 (2)还有剩余。 无论是正好分完,还是有剩余,都 必须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观光电梯一次限乘6人,张明排在第 18位,要第( 3)批才能轮到他,李 强排在第19位,要第( 4)批才能轮 到他。
平均分练习课
环南一小 常鸣
你认为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 的打“×”。
(√ )
(× )
(×)
(√ )
√ × √
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1、把8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 猫分到( 2 )条。 口诀:二四得八
2、平均每只猴子分得( 6 )个桃子。 如果再来一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得 ( )个猴子。 口诀:二六十二
已知总数和份数, 求每份数。
口诀:二三得六
平均分的结果有两种情况
(1)正好分完。
(2)还有剩余。
平均每人分到( 3 )个。
口诀:三四十二
1、 把24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 有( 8 )个人。
口诀: 三八二十四 2、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
土豆,要运( 4 )次才能运完。 口诀: 四九三十六
口诀:三六十八
4、
(1)每3个装1盒,可以装( 6)盒;
(2)每6个装1盒,可以装( 3)盒。
口诀:三六十八ຫໍສະໝຸດ 刚才的两个例子: 拼成五环和装削笔器 都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1)6个
,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口诀:二三得六
(2)6个 ,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平均每只猴子分得( 6 )个桃子。 如果再来一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得 ( 4 )个猴子。 口诀:三四十二
刚才的两个例子: 小猫分鱼和小猴分桃 都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3、
可以拼(4 )个 口诀:四五二十
4、
(1)每3个装1盒,可以装( 6)盒;
(2)每6个装1盒,可以装( )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