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渔家傲秋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原文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 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 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 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 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 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 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当 堂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练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紧张,戒备森然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
心理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 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 的悲凉。
原 原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文 赏 1、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
①对比(表现)。“一杯”和“万里”作对比,突出了浓 浓的思乡之情。 ②用典(修辞),借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委婉含蓄 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而不甘无 功而返的的矛盾痛苦心理。 ③情感: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 建功立业而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痛苦心情。
原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文 赏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异”字? 析
“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了西北边塞秋天独特的景 象,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气氛,为 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 (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燕然未勒的典故的意义?
勒:雕刻 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 石上,即刻石记功,亦 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 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 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 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 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 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 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 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 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时间:秋天 地点:边塞(西北边疆)
风景:异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小组讨论:为何雁去衡阳没有留念之意?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 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 条件的艰苦。
问题3: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问题4: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 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 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课 堂 小 结
问题1: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 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 铺垫。
问题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 “异”在什么地方。
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 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 凉,环境的恶劣。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影响深远。有 《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 积 弱 , 边 防 空 虚 , 宋 军 一 败 再 败 。 1040 年 , 词 人 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延州为西夏入关要冲, 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落城中。范 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 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诵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疏读课文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①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 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 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 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文学常识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 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 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 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 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 展而推向高峰。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 的内容。 (重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 3 .积累,赏析名句。 (重点) 4.领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难 点)
文学常识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 、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 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作“词牌”,“渔家傲” “江城子”等都是词牌名。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
文 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
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课文精讲
词牌名
此词押“i”韵:异、意、渔家傲·秋思
结构梳理
渔家傲·秋思
上片: 雁去 写景 长烟
浊酒
下片: 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羌管
白发
边声 千嶂 落日 孤城 归无计
肃杀、荒凉、 形势严峻
思乡忧国 壮志难酬
人不寐 凄凉、悲壮、 慷慨、悲愤
征夫泪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 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 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 筑防御工事,始终处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 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个字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整体感知
朗读《渔家傲·秋思》,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sài
起、里、闭、计、地。
题目。“秋”,点明季 节;“思”即忧思之情, 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地点 季节 统领全景
塞下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课件
12 渔家傲·秋思
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 迹,以及文人志士期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 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边 的诗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也是关于边关的。我们 一起来领略一下边关的风光吧。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预习资料速查


范 仲 淹 ( 989—1052 ) , 字 希 文 ,
简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介
少时家贫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进士及第 。范 仲淹积 极推 行
“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
预习资料速查

景 资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
课文全篇探究
[难点] 如何理解《渔家傲·秋思》一词的风格? 这首词在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中,乃至在当时的词坛上,都别
具一格。①写军旅生活在题材上是一种突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别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写花前月下、儿女情思的婉约词。②境域 阔大,气魄宏伟,气势豪迈,自然天成,精致优美而又不失古朴浑 厚,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③词学大家夏承 焘(tāo)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2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的基调,体会作者的情
感。
重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四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3 掌握典故表达的意思及在词中的作用。
重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
4 了解词的特点及其韵律美,了解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
上的差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8张PPT)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 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 城紧紧关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 们怎样的情怀?
• 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 乡忧国的情怀。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 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范仲淹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 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 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 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 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 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呢?
渔家傲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 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 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 家傲”句,便取“渔家 傲”三字作词名。
1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 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3、这首词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天冷、声杂、城孤。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4、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计。羌人的笛声悠扬, 寒霜撒满大地。将军 和战士不能入寐,每 日哀伤落泪,直等到 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赏析诗歌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苦受寒,:突雁出尚边且塞无的留异恋常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 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战争未平,功业未立,还乡 之计无从谈起。羌笛在寂静的夜中响起,寒霜布满大地。 戍守边疆多年的战士们熬白了头发,流着眼泪,整夜不 能入睡。
合作探究
1、上下阕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
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赏析“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这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
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 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能归退。 只能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之情。
背景链接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 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 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 武备松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接连战败,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 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 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 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01《渔家傲·秋思》 02《江城子·密州出猎》
12 词四首
03《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04《满江红》
了解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 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 是配乐唱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 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 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从结构上看 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质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质课件

名句理解
1、《渔家傲·秋思》中的“_塞__下__秋__来__风__景__异_,_衡__阳__雁__去__无__留__意__”,借用 “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 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 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千__嶂__里____,_长__烟__落__日__孤__城__闭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_里__,燕__然__未___勒__归__无__计_”,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故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 之情。
译文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 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不能早做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士兵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 须发都变白了, 出征的士兵久戍边塞,因思乡而泪湿双目。
诗词鉴赏
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 的西北边疆。
《 渔家傲·秋思》
文学常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诗词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 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 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 “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诗诗词 鉴 赏 词 鉴 赏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 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故乡,却没有 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到达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表达了词人既期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第12课《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7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7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 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 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 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 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 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 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1、“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仿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读《渔家傲·秋思》,仿佛看到了层峦叠嶂,暮蔼 沉沉,山衔落日,孤城紧闭;读《江城子·密州出 猎》,眼前呈现出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词人一身 猎装,气宇轩昂;
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随词人在夜 深人静之时追忆沙场生涯;读秋瑾的《满江红》, 感慨词人突破家庭束缚,立志挽救民族危亡,追求 妇女独立与解放的革命精神。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 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 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 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 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 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角:军中的一种乐器 千嶂:崇山峻岭 孤城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
严的特殊背景。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特 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 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 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 未立。燕然:即燕然山,在今 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 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 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谢谢欣赏
凝” ➢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 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江苏吴县 (今扬州)人,谥号文正。代表 作:散文《岳阳楼记》,词《苏 幕遮 怀旧》,诗《江上渔者》 等。
运用典故,借雁去衡阳的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既反映了诗人思归念 亲之情,又反衬了边地的荒凉,为下文做铺垫。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这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 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