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弘扬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cce9f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a.png)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承载着国家的荣誉与威严,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那么,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呢?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体育思想和精神追求,它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勇敢、拼搏、坚韧和团结等传统美德。
中华体育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德育先行、以竞促和、健康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德育先行,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竞促和,就是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健康为本,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魄。
在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体育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中华体育精神的要求,如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集体项目、培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精神的个人项目等。
其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运用竞赛、游戏、讲述、解说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再次,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
教师需要明确目标,使学生知道他们为何而学,为何而努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激励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积极进取。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平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能竞技也能合作的环境,让学生通过竞争和合作共同成长。
二是要注重体育精神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是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f919b1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5.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在高校体育课程中,除了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还应该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强化体育素养,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教育,让他们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美好,才能让他们热爱这项运动。
教师需要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和亲切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欣赏和享受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悦和健康,从而立志长期拥护和发展体育文化。
2、注重教育学生的体育道德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应强调体育道德的教育。
学生应该具备体育道德、公平竞争的意识,努力维护体育的尊严和规则,秉持着优秀的品德,呈现出高素质的竞技态度和精神面貌。
教师们教育学生不要为了赢而背离道德的价值观,强调对对手的尊重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倡积极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教师应该以榜样的行为来鼓励学生发扬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在体育比赛中,要充分尊重对手,学会从胜利和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提高比赛意识和技战术水平。
学生们应该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体育竞技精神,展现出克服困境,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
4、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
有这种精神的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相互配合,能够让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更强。
这种精神熏陶和锤炼,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比赛中懂得协调和团结,在团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团队胜利而努力。
5、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通过公平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实力有精准的评估,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对学生在学习和竞争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2bf61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5.png)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首先介绍了体育精神的概念以及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随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体育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传承民族体育精神。
结论部分强调了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其价值与意义,并指出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体育精神、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合作、竞争意识、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民族体育精神、重要性、价值、影响、终身受益。
1. 引言1.1 体育精神的概念体育精神是指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品质,是体现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积极品质的精神体现。
体育精神包含着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对困难的坚持和克服,对合作的尊重和信任,对规则的遵守和公平竞争的价值观念。
体育精神代表着体育运动中的高尚品质和崇高信念,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展现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体育运动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坚韧意志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意志、塑造性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 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意义非常重要。
大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体育精神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学会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体,提高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a02340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0.png)
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一、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1、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体育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文化的培养不仅仅是练习体育运动的一种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任何一个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习惯,即“体育的教育是使人们在运动中得到体育精神教育”。
2、体育文化培养的目标体育精神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和增强学生们的体育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气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文明礼貌,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精神,使他们在参加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尊重,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体育精神。
3、体育精神培养的方法首先,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只有切实遵守体育规则合规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形成一种健康、开心的体育精神。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坚持不懈、反省自己、勇于比赛的体育精神,要借助体育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力。
最后,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机制,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训练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
二、体育精神培养的意义1、体育运动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力和精神体育运动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寿命,促进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此外,从心理上讲,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が兴趣,提高意志,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在比赛中实现自我的调节精神,并增强自主能力。
2、展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
因此,通过体育精神教育,学校可以教育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反省自己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从而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结论总之,把健康的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任务,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体育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团队精神和自觉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今后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b975dd3aa00b52acfc7ca68.png)
·221··教育广角·体育教学要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不受种族、民族、时间、空间的影响,是一种拼搏、奋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具有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公平、竞争、合作等特点,也符合奥运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的理念,更在于战胜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那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体育精神呢?一、树立体育精神的教学理念高校传统体育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身体素质测试的达标率、强调技战术的学习,忽视了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新时代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把体育精神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感和正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准确理解体育精神的精髓。
在比赛中获得金牌固然重要,但获得金牌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在比赛中体现出团结的精神、敢于拼搏的精神、坚持到底的精神,这都是体育也精神所倡导的,而这些精神的学习都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凸显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二、倡导体育精神的教学模式教师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倡导体育精神的教学,可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把体育精神的理念融入到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
如对网球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战术、比赛规则观赛礼仪等,更要了解网球运动员的个人成长历程、心理素质变化和对成败的态度等。
另外,教师也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对运动员的了解不要局限于国内的人物,更要了解国外优秀的运动员。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易于掌握体育精神的内核。
价值、困境与路径: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弘扬
![价值、困境与路径: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61556bd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b.png)
价值、困境与路径: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这一蕴含着力量与智慧的火种,自古以来便在华夏大地上燃烧。
它象征着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如何将这一精神在高校中有效传承与弘扬,却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所在。
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塑造的过程。
正如一颗种子需要土壤的滋养才能生根发芽,学生们也需要这种精神的熏陶才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中华体育精神强调的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这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不谋而合。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往往被边缘化,被视为学术成绩之外的附属品。
这种现象就像是一幅画卷上的污点,不仅影响了画面的整体美感,也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
此外,一些高校的体育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使得体育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像是一艘航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无法驶向成功的彼岸。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必须寻找出路。
首要任务是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我们可以借鉴“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灵。
例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设置体育奖学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同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之成为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中坚力量。
其次,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就像一棵大树需要根系深入土壤吸收养分一样,高校体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体育赛事、邀请优秀运动员进校园交流等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认同感。
最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在这个“速度与激情”的时代,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成绩和荣誉,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c7d0dfdcc7931b765ce15f5.png)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的培养摘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代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高校体育教学是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传授与体育精神培养的有机结合,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相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途径,完成对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和人格完善,使其在精神意志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顺利进入社会。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体育精神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概况进行研究,以期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推动体育自身的丰富。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养高校学生对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同传统的、片面的、不均衡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高校课程教学性质明确定义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1】。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现状进行剖析,得出相关的成因和结论,从而为促进其工作思路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以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飞跃。
1高校体育精神内涵及其培养意义概述1.1高校体育精神的含义。
1.1.1体育精神内涵与内容。
体育精神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体育实践活动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团结互助,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耐力、勇气、意志力、自觉性等,同时它又指导着体育实践活动的选择和进行【2】。
体育精神是体育实践活动过程的升华和浓缩,它以主体的身体素质练习为载体,同时又对身体素质练习活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体育精神主要内容是:(1)艰苦奋斗精神;(2)拼搏进取精神;(3)集体主义精神;(4)公平竞争精神;(5)遵纪守法精神;(6)开放创新精神【2】。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8c49a8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5.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其次讨论了体育比赛与竞技精神的培养,强调了在竞技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拼搏精神。
接着分析了体育精神的涵义与重要性,指出了体育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然后探讨了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推广,强调了学校应该提供更多体育活动的机会给学生。
最后讨论了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生应该培养自律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自律、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学生体育精神,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体育比赛,竞技精神,体育精神,校园体育活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综合素质,健康,自律,团队合作。
1. 引言1.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品质和态度,包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正义公平等。
通过体育教学,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律和纪律性,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精神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
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激励精神,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体会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体育精神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健康、自律、团队合作等品质的提升。
2. 正文2.1 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a1b8f9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5.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一种个性特征和气质,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顽强意志和不怕困难挑战的精神品质。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问题。
一、注重体育精神的引导与培养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注重体育精神的引导与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明白体育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友爱、拼搏、坚韧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修养,学校可以通过学习班会、开展运动会、举办体育比赛等形式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锤炼自己的体育意志和精神品质。
学校还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教学课程应该注重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将这些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以榜样的力量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积极践行体育精神,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锻炼自己,塑造自己的体育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体育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来校进行交流和讲座,以榜样的力量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
这些榜样具有丰富的体育经验和成功的体育故事,他们的经历和感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学生的体育修养。
三、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在竞技中成长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在竞技中成长。
在教学中,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和比赛,体验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快乐,从中成长和成才。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b6e546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e.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出的积极向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念和价值观念等。
下面将从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方面介绍高校体育教学中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设计出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又注重体育精神培养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富有团队合作性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通过这些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体育课程还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学习体育名言、体育故事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体育精神观念。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
通过采用集体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还可以通过画面、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激发学生发扬体育精神的意愿。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应该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向学生展示出团结、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同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使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培养体育精神。
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体育精神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a6e108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d.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命、勇于挑战、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和友善合作的心态和品质。
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潜力。
体育精神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它来源于人的内心,需要正确认识、理解和体验。
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得到实践锻炼和体验。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使学生品格高尚。
具备体育精神的人不仅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还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正确行为,从而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和精神。
再次,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的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使学生形体健美。
形体健美是体育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体育精神。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体形和体质。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品格高尚、团队协作、身体健康、勇于挑战、不屈不挠,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信念,切实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健康阳光、自信向上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a62f7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9.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体育精神的重视日益增加。
体育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心态的重要途径。
高校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责任。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我们需要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正面的心态和行为品质。
它包括坚韧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勇气、不怕困难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这些品质既是体育竞技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生道路上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质。
体育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项目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来鼓励学生参与。
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泳、健身操等。
不同的体育项目能够锻炼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适当的安排一些竞技性比赛。
比如班内的足球比赛、学校的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
通过竞争,学生能够不断地锻炼自己,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面对胜利和失败的正确心态。
3. 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比如通过长跑训练,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通过攀岩运动,让学生战胜自己的恐惧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比如通过集体训练、集体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交往和职场竞争中必备的品质。
5.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耐心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耐心。
比如通过日常训练、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品质。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8add1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0.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中作为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是其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呢?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知识的渗透体育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体育比赛中得到体现的,同时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体育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体育伦理道德、认识和自律方面的掌握和实践。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方面的理论知识渗透给学生。
给学生讲解有关体育精神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通过将体育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体育,形成对体育文化和伦理的充分认知。
二、情感教育的引导情感教育是培养体育精神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程,既能够响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情感态度。
在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兴趣点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体育课程,如趣味体育、文化性体育等等,使学生体验到锻炼身体、积极向上、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的体验,并在其中穿插体育道德和文化积淀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真诚的情感态度。
三、行为模式的规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行为模式的规范化。
培养学生的行为模式是重要且必要的,因为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成功不仅要靠实力,也同样需要付出合理精神付出。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平衡竞技和团队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弘扬道德和体育精神来影响和塑造一个学生的行为模式,致力于通过鼓励良好的比赛精神来推动体育运动员的良好行为,不仅加强自我要求,也强化团体意识和精神。
另外,在行为模式的规范过程中,具有高校师生身份及社会公众地位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在日常训练、比赛积极践行体育伦理道德,做出为人师表、健康向上的示范。
大学体育院系的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教育
![大学体育院系的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8914b7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a.png)
大学体育院系的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教育大学体育院系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阵地。
体育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教育是大学体育院系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
大学体育院系作为传承和弘扬体育文化的主渠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将体育文化传播给学生。
首先,大学体育院系应注重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体育文化的要素。
例如,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可以加入体育历史、体育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次,大学体育院系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文化讲座、专题展览、体育文化节等,以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在体育院系中还可以建立体育文化研究机构,开展体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
大学体育院系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创作和演绎,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展示个人魅力,以活跃的形式传达体育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举办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推动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二、体育精神教育体育精神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重要途径。
大学体育院系在开展体育精神教育中要结合具体实际,注重实践教育和示范引领。
首先,体育院系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比赛和训练的过程,学生们能够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顽强拼搏的毅力。
其次,体育院系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讲座,解答学生对体育的疑惑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技精神和健康理念。
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的体育人士和校友给学生们讲授体育精神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329a4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6.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体育精神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增强体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质,使他们成为阳刚之人。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从而发展自身的体育潜能。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组织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
体育意志是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友谊。
体育友谊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和友爱精神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团队合作,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中尊重对手,感受团队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进取心。
体育进取心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向上的精神追求,教育他们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设立荣誉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进取心,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志、体育友谊和体育进取心,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2867c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b.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品质,它包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正直诚信等诸多方面,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呢?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技能训练,更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接受体育精神的教育,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案例、体育名人事迹以及体育精神的教育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尊重对手、崇尚公平、敢于拼搏的品质。
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例如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体育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让学生明白比赛并不仅仅是取胜,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锻炼自己、尊重对手、享受运动的过程。
三、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条件。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教学设施齐全、管理严谨、氛围浓厚。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意义,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纪律和素质,营造出一种正气、阳光的学校文化氛围。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加强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体育精神的高素质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07be7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9.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合作互助、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等一系列的品格特征。
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已经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展开探讨。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
体育品格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所需的聪明勇敢、顽强拼搏、战胜自我和尊重对手等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如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体育精神的内涵,设计一些能够锻炼学生体育品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等。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考核评价上,要注重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和评价,可以通过体育比赛、体育表现、体育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体育品格的发展情况。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需要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意志、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只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希望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6237e68dd3383c4ba4cd20d.png)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摘要: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形成的,是体育运动中最先进的产物。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吃苦耐劳、有纪律、有竞争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体育精神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运动的互动关系中学习接受这些行为准则和精神意志,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养一、体育精神的构成要素1.人本主义精神。
人本主义精神是体育精神的基础。
尊重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协调进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也是人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在进行体育运动中,个体的自由、平等和发展是置身于群体活动中实现的,当个体通过体育运动体验到身心愉悦,并不断地去探索体育运动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去展现人类健康、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时,人本主义精神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个体的行为中。
2.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是体育精神的灵魂。
公平竞争中包含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参与意识等。
当体育运动中缺失了公平竞争,那么体育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是因为体育运动公平竞争的存在,才吸引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来共同参加。
通过体育运动能让人体验到和自觉地遵守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培养公平竞争的精神,这也对社会契约精神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3.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是体育精神的内在特性。
为实现和完成团队的共同利益和目标,需要队内各个队员之间的互动、协调与配合。
团队协作精神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分享意识和奉献意识。
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为实现目标,靠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只有组建、融入和适应团队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和个人价值。
体育运动中团队项目往往更受人们的关注,比如足球、棒球、篮球和橄榄球等,如果你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学会团队协作精神,这也是培养人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4.塑造顽强的意志品质与拼搏精神。
学生通过各类学校体育活动,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奋勇拼搏以及为集体为校争光的精神品质。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d301d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3.png)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追求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技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包括团队合作、顽强拼搏、互助友爱、竞争公平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谈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项目中,团队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成绩,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对抗等方式,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抗训练。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他们的互助友爱精神。
在课外学习中,学生应主动参与体育项目的组织和实践。
高校校园内有丰富的体育项目,例如篮球、游泳、羽毛球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其中的一个项目。
通过参与体育项目的组织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到项目背后的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参加篮球比赛,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默契的重要性,只有全队一起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种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顽强拼搏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体育精神。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带给学生正能量。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体育精神的故事,引导学生去追寻这些精神。
讲述奥运会上的体育精神,让学生知道他们不仅是在为自己竞技,更是在为国家争光。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启发,激发他们培养体育精神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培养体育精神的机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体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出现 奇迹 , 弱者 变 成 强 者 。 由 因此 体 育 精 神 可 以成 为 陶 冶 和 净 化 人 心灵 的武 器 。
一
、
和 意识 . 终 集 中体 现 为一 定 的 体 育 品质 。 是 体 育 运 动 的最 最 它 高 产物 , 在 体 育 实 践 中形 成 的 一 种特 殊 意 识 。 育 精 神 能够 是 体 发挥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 与学 习 、 作 和 生 活 均有 着 密 不 可 它 工 分 的 联 系 , 促 进 学 习 积极 性 、 高 学 习 效 率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对 提 学 生学 习坚 韧 不 拔 的体 育 精 神 ,对 产 生 学 习 动 力 和 提 高 学 习 质 量会 有 重 要 的作 J 。 } ] } j 2体 育精 神是 坚定 信 念 和 克服 困难 的 有 效 方 法 . 个 人在 平 时的 学 习 、 工作 和 生活 中 . 到 意想不 到 的 困难 和 遇 挫 折时 , 只要 发扬 体 育精 神 , 坚定 ! 的信 心 , 怕 苦 , 必胜 不 不怕 累 ,
位 和 作 用 .对 于 培 养 和 弘 扬 现代 大 学 生 的体 育人 文素 养 有 着
重要的意义。
校 校 园 体 育 文化 建 设 的 效 果 和质 量 。 二 、 育 教 学 中体 育 精 神 的 内 容 体 1培 养 爱 国主 义 精 神精 神作 为参 与 体 育 活 动 主 体 创 造 的 意识 、意志 和 情 感 的集 中体 现 , 有 利 于 培 养体 育 活动 参 与 者 、 它 爱好 者 及 所 有 国人 的 爱 国情 操 。 当在 世 界 各 种 各样 的大 赛 中 , 国 健儿 获 得 中 优异成绩 、 星红旗徐徐升起 、 五 国歌 奏 响 的 时 侯 , 充 分 展 示 这 了运 动 健 儿 自我 实 现 的崇 高理 想 , 同时 也 使 国 人 切 实感 到光 荣 , 国 主 义情 感 也 就 油 然 而 生 , 自己作 一 个 中 国 人 而感 到 爱 为 自豪 。 2注 重 团 队精 神 的 培 养 。 . 体 育 教 师 首 先要 教 会 学 生 如 何 做 人 、 何 与 人 合 作 . 力 如 着 培养 学 生 友 善 、 敢 负 责 、 韧 不 拔 等 优 秀 品 质 和 助 人 为乐 的 勇 坚 高 尚情 操 。 育 课 上 , 师 可 以要 求 体 质 好 的学 生 帮 助 体 质弱 体 教 的 学生 完成 体 育 训 练 , 育 学 生 在 课 堂 内外 都要 乐 于助 人 、 教 共 同 提 高 、 同进 步 , 助 有 困难 的学 生解 决 一 些 实 际 困 难 和 问 共 帮 题 , 教 育学 生树 立诚 实 守 信 、 于 承 担 责 任 的 思想 品 质 , 并 敢 培 养 学 生 尊 师 敬 长 、 良正 直 的 品 格 . 护 并 帮 助 体 弱 者 . 善 爱 不歧 视 生理 上 有 缺 陷 的 学 生 , 造 团结 友 爱 的 团 队精 神 : 育 学生 打 教 做事公正 、 言行 一 致 、 明礼 貌 , 损 人 利 己 , 投 机 取 巧 , 文 不 不 爱 护 公物 , 立正 确 的社 会 主义 荣 辱 观 。 样 无 形 中就 能 使 他们 树 这 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值 观 、 德 观 , 成 终 身 受 用 的 高 尚 品 价 道 养 格 . 新 时 期 合格 的接 班 人 。 做 3教 育和 培 养 学 生 自强 不 息 . 求 “ 高 、 快 、 强 ” 力 . 追 更 更 更 .
体 育教 学 中体 育精 神 的 教 育作 用 1 育精 神 是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的动 力。 . 体 体 育 精 神是 指 人 们 在 具 体 的 体 育 实 践 中 所 形成 和表 现 出 来 的对 人 的 发展 具 有 启 迪 和 影 响 作 用 的 有 价 值 的思 想 、作 风
4体 育精 神教 育 对 高校 校 园体 育 文化 建 设 的 影响 。 .
求 全 面 发展 。
关键 词 :高校 体 育教 学 体 育精 神 培 养 途径 2 世纪 是 人 才 竞 争 的 时 代 , 校 教 育 是 培 养 人 才 的摇 篮 。 1 高 体 育 作 为教 育 的 一 部 分 ,早 在 我 国 先 秦 时期 就 已被 人 们 所 认 识 。体 育 在振 兴 民族 精 神 、 加 团 队意 识 、 化 道 德 环 境 和 提 增 净 高 人 格 境 界等 方 面 的 价 值 越 来越 被 人 们所 重 视 。体 育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文化 活 动 教 育 过 程 .本 身 就 蕴藏 着 丰 富 的人 文 内涵 和价 值 …。 在体 育 教 学 中 加 强对 学 生 体 育 精 神 的 培 养 是 时 代 赋 予 我 们 的责 任 。
探 析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中体 育 精 神 的 培 养 与 弘 扬
马 丽 君 梁 丽 珍
( 阳 师范 学 院 体 育 系 , 西 成 阳 咸 陕 摘 要 : 育 教 学 中 的体 育精 神 是人 们在 长 期 的 体 育 实 体 践 过 程 中形 成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价值 的理 解和 认 识 。如 何 利 用人 文精 神 进 行 教 育 ,探 索 体 育 精神 在 高校 体 育教 学 中的 地 72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