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享用视角的德育
培养生命意识,德育教案
![培养生命意识,德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7e8d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a.png)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意识和德育教育。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
培养生命意识和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的,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一点。
生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生命的价值不只是指人类生命,也包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们,不要随意捕杀、破坏、污染环境。
培养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生命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底线道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是对自己、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地球村的一种关爱和关注。
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保护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各种活动、案例、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养成尊重生命的好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义务的先后关系。
德育教育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吃饭文明、礼貌待人、谦虚有礼等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在中学阶段,应该更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的灌输。
三、德育教案的编写方法编写德育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业务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重点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符合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育价值。
3.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环节巧妙衔接,层次逐次深入,注意评价方法。
4.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生命视角下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生命视角下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be4470ad02de80d5d84011.png)
生命视角下小学校本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作者:陈淑贞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6期摘要:开发生命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学校落实“成全生命”的道德教育,满足学生的德智发展需要,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本文认为,在开发生命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过程中,学校要扎根于真实生活教育,植根于民族传统节日,依托于社区生态资源。
让学生在活动实践、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道德教育本真意蕴就是“成全生命”,生命视角下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强调“德育融于生命”,强调德育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个性,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生存、生活和生命的体验,以达到对人生意义、价值观、真善美、理想信念等感悟,不断完善自身的德性与品格,成全生命。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的不断增加,学校要落实“成全生命”的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开发生命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德智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究,略谈生命视角下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一、扎根于真实生活教育,开发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生命视角下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发挥生活世界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学生品德的养成扎根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教育”,我们在实施校本德育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时,摒弃了以往强调宣传口号与灌输说教,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低效教育方式,而是从建立学校“诚信心灵书吧”切入。
学校后勤部把图书采购回来,让学生把书籍录入系统、放进书架,“心灵书吧”实行全开放且“无人管理”,学生自行借还登记,并自觉把书籍放回原处。
生命化视域中德育的应然意蕴
![生命化视域中德育的应然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245e81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4.png)
生命化视域中德育的应然意蕴
在生命化视域中,德育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从基础价值观出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能够建立健康的人生实践,用有意义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好。
首先,德育要求学生要坚持真理、良知、公正和道义原则,以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美好世界。
其次,德育向学生传播正确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重视诚实、勤奋、和谐、团结等美德。
此外,德育还要强调礼仪、文明、尊重、宽容等美德,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彼此尊重、宽容对待对方,拉近大家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
在最后,德育要让学生珍惜生活,去体验美好的事物,拥抱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d30e3326fff705cd170ad6.png)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摘要:近些年来,教育成为了学界提出要加以重视的一个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猛发展的现在,从生命与德育教育的视角下,开展相关主题专题节目。
这不仅能够深化相关方面的课程改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提高德育主题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以及实践性。
注入生命教育这种“新鲜血液”,也是对传统德育教育课发起的新的挑战。
从而更好的体现其德育教育主题的目标与宗旨,实现学生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从最基本的小学道德教育为起点,进行生命教育的融入与实施。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探究本研究是在新课程开发的前提下,重新认识德育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了解生命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积极吸收借鉴优秀的教育理论相关经验,为研究找到了理论上的充分依据。
在提倡课本多元化与活动多样化的有机联系下,开展实践本色的教育。
我们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1 生命教育渗透式进入德育教育的现状生命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德育教育也就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结合该学科的教育实际情况,在德育教育目标中科学的而有针对性的体现生命教育的要求,使教育教学更加有动力的向前发展。
但是,这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将其划分出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
故而,老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小学生,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用融合了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新方法,加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当然,仅凭德育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也应妥善利用其他学科对生命教育影响。
要根据德育学科具体情况适当而有所侧重。
通过教学目标的不同分层,进而体现生命教育的整体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针对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加入相关内容,使二者牢牢结合在一起。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的生命意识,通过以身作则,达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教学。
2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由于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同,故而他们其感受也不尽相同。
“去生命化”高校德育范式的现实缺憾及取向
![“去生命化”高校德育范式的现实缺憾及取向](https://img.taocdn.com/s3/m/7191cafe9e314332396893ec.png)
发 展
健 全 人 格 的 发 展 。这 也 正 是德 育 实 效 性 的 终 极 追 求 。 ( )生命 教 育使 德 育 体 现 “ 活 化 ” 教 育 特征 二 生
“ 有 生 活 做 中 心 的 教 育 是 死 教 育 ,没 有 生 活 做 中 心 的 没
术 操 作 ,最 终 导 致 道 德 知 识 无 法 触 及 大 学 生 灵 魂 而 没 有 内
生 态 德 育 ,作 为 一 种 新 的 德 育 理 念 , 就 是 要 通 过 营 造 和 谐 沟 通 、宽 容 理 解 、 积 极 向 上 、其 乐 融 融 的 学 习 氛 围 和 环 境 ,使 师 生 获 得 富 足 的精 神 生 活 和 厚 重 的 文 化 底 蕴 。如
工 与 提 炼 ,形 成 一 种 具 有 普遍 性 的 教 育 意 义 。
( ) 生命 教 育 使 德 育 走 入 “生 态化 ” 教 育轨 迹 三
别 ,物 化 对 象 ,抹 杀 个 性 差 异 ,把 学 生 视 作 企 业 里 模 塑 的
“ 品” 产 ,按 照 相 同 方 式 、统 一 标 准 评 价 来 实 施 学 校 德 育 , 势 必 使 德 育 沦 为 “ 制 ” “ 练 ” “ 造 ” “ 工 ” 的 技 控 、 训 、 改 、 加
化成学生的德行 。
现行德育范式 “ 目的 、过 程 与 手 段 都 围绕 着 将 生 物 学
意 义 上 的 自然 人 塑 造 为 人 类 学 意 义 上 的 文 化 人 ,将 一 个 自 然 性 的生 命 体 塑 造 为 一 个 社 会 性 的 人 而 展 开 … … 这 样 的 道 德 教 育 必 然 将 自己置 于 一 个 无 视 和 贬 低 人 的 生 物 自然 性 和 个 体 自然 性 的 际 遇 ,变 成 压 抑 人 的 正 当 自然 性 和 个 体 性 的 外 加 于 人 的枷 锁 ,这 就 从 根 本 上 稀 释 和 消 弥 了 德 育 的 内 在 魅 力” ④。 由此 建 构 形 成 对 生 命 理 解 与 关 注 的 德 育 新 范 式 势
德育视角下生命教育的实施分析
![德育视角下生命教育的实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64a7f6192e45361166f51d.png)
德育视角下生命教育的实施分析生命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开展生命教育是德育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的主要表现的分析,提出对策,以期帮助青少年学会尊重、珍惜生命。
标签:生命教育;德育;青少年;对策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吸毒、艾滋病、自杀和暴力等侵害生命现象而进行的教育。
生命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使青少年们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并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教会其尊重、珍惜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的主要表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和思考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
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德育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
1.学校的高要求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教育者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种负担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德育为首,但又不加强德育,使学生难以适从。
第二,不少学生害怕失误,不敢去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
有些学生怕受到成人的责备,不愿在社会实践中去内化道德规范。
第三,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德育方式与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是相悖的。
2.注重道德遵从而忽视生命个体的独立性学校德育培育的是道德遵从的人,而不是生动的生命个体。
很多时候,德育以是否听话作为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没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为了成为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学生一味地遵从,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学校长期以来不改变这种状况,不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内心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做出危害生命的行为。
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分析
![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9f8f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a.png)
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分析初中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在此过程中,以以生为本的视角考虑学生发展需要,深化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课程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在具体授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融入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加强对“素质课程”、“人文课程”、“公民道德课程”的编制和教学,使课程不仅呈现出科学性、知识性,还要展现出情感性、体验性、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伟大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其次,文化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支撑。
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朗读、写作、讲座、比赛、音乐和戏剧等,让学生通过真正的文化体验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
同时,文化艺术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本我与他人的理解,是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最后,实践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和推动力量。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义务劳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其情感价值、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学校应该开办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明确人文关怀和贡献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和公共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总之,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和全方位的。
通过课程渗透、文化渗透和实践渗透,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感受,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和体验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生命视角下德育创新的思考
![生命视角下德育创新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c8d9c20cfc789eb172dc892.png)
流 。故 难 以走 入 学 生 心灵 深 处 ,实现 德 育 目标 。如 何 走 出德 育 困境 ,进 行德 育创 新 成 为 困扰德 育 工作 者 的难 题 。本 文 力 图从 生 命视 角对 德 育 创新 的理 念 、原 则 与 实现 条 件 做 一 些有 益 的探 索。 【 关键 词 】生命 视 角 德 育 创 新
德 育 是 学 校 教育 的灵 魂 ,是 关 于 人 的生 命 的教 育 , 因此 ,如 何 使 生 命 焕 发 生 机 ,使 生 命 茁 壮 成 长 , 是 德
道 德 源 于 生 活 ,内 在 于 生 活 ,没 有 生 活 ,也 就 无 所 谓 道 德 。 道德 是 生 活 中 人 的需 要 ,尤 其 是 人 的精 神 需 要 , 没 有 道 德 也 就 构 成 不 了人 的生 活 ,道 德 与生 活 是 不 可 分 的 。 而 目前 的 德 育 是 脱 离 了生 活 的德 育 ,只 是 道 德
从 本 体 论 意 义 上 来 讲 ,体 验 是 生 命 存 在 的 方 式 ,
是 生 命 在 活 动 过 程 中产 生 的 内 在感 受 、主 观 经 验 和深 刻 情 感 ,生 命 通 过 体 验 感 知 自我 、认 知 他 人 、解 读 生 活 ,生 命 通 过 体 验 获 得 意 义 、升 华 情 感 、净 化 灵 魂 , 是一种 “ 内在 于 人 的身 体 并 改变 人 的 身 体 存 在 形 态 的
( ) 体 验 性 原 则 三
种 培 养 人 的 活 动 ,是 提 升 人 的灵 魂 的 活 动 ,而 非 理
智 知 识 和认 识 的堆 积 ,与 人 的 生 命 和 灵 魂 相 比 。知 识 是 次要 的 , “ ” 才 是 德 育 真 正 的本 体 。 因此 ,德 育 人 要 走 出 困境 就要 贯 彻 “ 以人 为本 ,关 注 生 命 ” 的理 念 ,
论生命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论生命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72439a7c8e9951e79b89273f.png)
论 生命视 角下高校 德育工作 的反思 与创新 冰
田波 琼
( 重庆 师 范大 学 ,重庆 合川 4 12 ) 05 0
【 摘
.
要】 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 自杀、 伤人等事件频见报端。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 , 必须反思传统的德育
5 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 力探寻生命教 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 - 作 努 引导大学生珍视生命 的价值 , 理解生命的价值
第3 2 卷第3 朔
0 0年 6 1 月
J u na f Gu n x c to a n c i a le e o r l o a g i Vo a i n lA d Te hn c l Co l g
广 西职 业技 术学 院学报
V0.No3 1 3 . J n2 1 u .0 0
c rs he v l fl e,un e sa d t aue a d me ni flf nd c li a e a s u d p ro a i . he ih t aue o i f d r t n he v l n a ng o ie a u t t o n e s n lt v y
【 e r s leeua o cl g o d ct n r et n i oao K yWod 】i ct n oeem r eua o e c o n vt n f d i l l a i l f i n i
近年来 , 大学生 自 杀或伤害他人 的事件时有发
生, 自杀 的人 数 明显 增 长 。据 不 完全 统 计 ,0 1 20 年 至 20 05年 , 国共报 道 2 1 大学生 自杀事 件 , 我 8名 其 中 29人死 亡 , 0 自杀 死亡 率 为 7 . 44 %。20 0 6年大 学 生 自杀 仍 呈上 升 趋势 [ 同时 还 出现 云南 大 学 马 1 ] 。 加 爵杀 人事 件 和 20 年 1 08 O月 2 8日中国政 法 大 学
让生命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绽放光芒
![让生命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绽放光芒](https://img.taocdn.com/s3/m/5633463ea1c7aa00b42acb38.png)
让生命教育之花在德育工作中绽放光芒安达市第四中学校生命教育观从人本出发,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创造性的活动.生命是可贵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的成长又具有不可逆转性与不可重复性,而德育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生长与发育,为了生命的健康生存、快乐成长;为了唤醒生命意识;为了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因此要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
一、认清生命教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使德育的视野更加广阔而绚丽学校教育所遵循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珍惜生命,而随着文明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这种关注却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分数与升学上、学生是否循规蹈矩上,致使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向着考好的学校、作听话的好孩子的方向努力.这就导致社会、学校与家庭都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压抑、孤独、冷漠、残忍、厌世、自杀等人格变异和人性的扭曲.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要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去,把生命教育的种种有利于道德生长的策略和方法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使德育的视野更加广阔而绚丽。
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生命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与精神创新教育,这些正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道德只有以人的生命作为载体才是现实的,德育大厦的构建只有在做实生命教育这个基础的前提下,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没有生命,自然无道德可言;不讲生命教育,自然也会使道德教育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
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让生命在关爱的阳光下焕发出道德的光芒、让安全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珍惜生命,做困境中的强者。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8f2ff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6.png)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生命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关怀、情感培养和人生体验,让他们能够理解和珍视生命。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中学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提高中学德育的水平,我们需要以生命教育为视野,进行反思和探索。
首先,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这与传统的中学德育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的中学德育注重规范行为和知识传授,但忽视了对生命的认同和尊重。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发展出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能力。
其次,生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
中学德育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竞争,导致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缺乏实践和体验。
而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德育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通过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生命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中学德育通常仅限于课堂内的教育,而缺乏与社会的深入联系。
创设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此外,生命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中学德育观念中,学生主要被视为接受者和执行者,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德育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动力,为学生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生命教育视野下的中学德育时,我们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得到提高,他们需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教育理念。
其次,学校应该创设更多机会和平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他们能够从中真正受益。
同时,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生命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分析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620c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b.png)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小学德育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生命素养,创设并实施德育主题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从生命教育视角出发,对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进行分析。
一、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是一种注重关注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教育形式。
通过生命教育,孩子们能够了解并尊重生命的各种形式,包括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
通过德育主题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学会保护和呵护整个生命系统的平衡。
二、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案例案例一:"谢谢你存在"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活动过程:学校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参观社区养老院。
每位学生与一位老人配对,与老人一同度过一个下午并展开互动交流。
每个学生都为自己的配对老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并亲手写下一封感谢信,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收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老人们的孤独和需求,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将这种尊重和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案例二:"无声的声音"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关注动植物生命的兴趣,并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学校鼓励学生们在周末参与植树活动,并要求每个学生种植一棵树。
在树木种植完成后,学生们需要给自己的树木取个名字,并用手机录制一段短视频,展示他们与树木之间的互动。
活动收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自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去,深入体验到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同时,通过录制和分享短视频,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对生命的关爱。
三、中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施策略1. 选定适应学生群体的德育主题,如亲情、友情、环保等,确保主题与学生日常经历和价值观有关。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安排。
3. 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的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
![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3d68f1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a.png)
指向生命教育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生命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活着的存在。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培养他们的珍惜意识和尊重他人生命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为了促进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引导他们理解和认识生命的宝贵。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活动方案:1. 生命启蒙讲座生命的起源、生长和消亡是孩子们很好奇的话题。
我们可以请来专业的医生、心理学家或生物学家给小学生进行生命启蒙讲座。
讲座中可以包括身体的构造、每个器官的功能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等内容。
通过互动问答形式,让孩子们对生命的来之不易有更深刻的认识。
2. 生命资源分享会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生命的宝贵,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生命资源分享会。
请来一些社会工作者或慈善机构的代表,分享一些改变生命的故事以及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种植生命的体验通过种植植物的活动,让小学生亲自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
可以在校园里建立一个小小的花园,让学生参与到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如播种、浇水、修剪等。
通过亲手参与生命的成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并耐心地等待植物的成长。
4. 动物关怀训练养宠物是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好办法。
学校可以引入一种适合孩子们照顾的小动物,如金鱼、小鸟或者仓鼠。
在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轮流照顾动物的日常饲养工作,包括喂食、清洁笼子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关爱,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制作生命保护手册组织小学生制作一本生命保护手册,内容包括如何保护自身的生命以及如何帮助他人的生命。
可以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整理和编辑。
最后制作成册,可以在学校图书馆供学生借阅。
这样的手册不仅能传递生命教育的理念,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和编辑能力。
通过以上的活动,小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生命的宝贵。
这些活动既能增加知识的积累,又能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素质。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1c5ed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c.png)
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一、生命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作用与意义中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
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过度焦虑、追求功利、人际关系脆弱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中学德育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以生命教育为视角出发,对中学德育进行反思与探索,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体关怀、情感共鸣、人文素养等方面,涵盖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各个方面。
首先,生命教育关注个体的成长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人际关系、健康心态等,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核心价值观。
其次,生命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强化学生对他人获得幸福感的关注和帮助。
通过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生命教育追求人文素养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意识等。
这种关怀将大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公民意识。
在中学德育中,生命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了解自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适应能力。
其次,生命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关注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通过关心和理解他人,学生能够培养亲情、友情、爱情等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灵的共鸣和沟通能力。
第三,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文化。
通过接触不同的人际交往、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形成较广泛的社会视野和开阔的心胸。
二、中学德育的问题与挑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学德育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学校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较为脆弱,甚至产生情绪困扰。
其次,追求功利的社会风气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考试分数成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这样的评价体系容易使学生缺乏自信与主动性,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竞争性和利己主义。
此外,媒体的输入也使学生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道德规范的认同逐渐降低。
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
![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133ec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45.png)
SHANXI EDUCA TION教研园地JIAOYAN YUANDI邢海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人才培养,要重视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尊重生命,善于面对挫折。
对教师来说,要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努力使生命教学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生命课堂1.更新生命教育的观念。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影响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生命意识。
要想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需要从教师自身入手,及时更新生命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的内容。
如今的小学,有的教师言行不一致,一方面教学生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另一方面却对犯错的学生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很容易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心理健康。
这种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方式,是违背现代教育理念的,也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保持言行一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权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多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学生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才会健康成长。
2.更新管理理念。
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始在教师中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教师的紧张感和压力骤增。
教师的这些不良情绪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很容易选择一些不恰当的情绪发泄方式。
面对此种情况,学校管理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努力促使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
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感受,从教师角度去考虑问题,改进陈旧的教师评价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对教师的评价。
管理上重视公平、民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压力。
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也要形成民主、自由、公平的管理理念。
3.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并不只是一方的行为。
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不尊重学生的权益,这样的生命教育效果不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22986c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9.png)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以生命教育视角为例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基于课程教学开展德育教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有着新的要求。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同时还需要融入有关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围绕生命教育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践研究展开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思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生命教育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命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符合现阶段背景下的教育需求。
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时结合生命教育,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积极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的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了解生命的重要价值,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价值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不足,易于受到外界因素所影响,从而产生焦躁、紧张、忧虑等情绪问题,或是做出不正确的冲动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文化信息更加便利,在获取文化信息时易于接触到不良文化与思想,进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等轻视生命的情况、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生命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教育目标与德育教育目标,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并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提升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让学生在遇到不良影响因素时能够通过理性思维进行判断,从而形成积极的心态与情绪。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fd753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3.png)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导言】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类的生命为核心,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发扬生命的价值,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近年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也开始使用生命教育的理念。
本文意在探讨生命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
【主体】一、生命教育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珍视的。
生命教育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精神的重要性。
在德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生命,并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概述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小学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更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负起教育的责任,确保德育教育顺利进行。
具体而言,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思想,要有健康的心态,不做无脑跟风、盲目从众的行为,要有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勇气和能力。
2.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言行得体,身体力行地践行道德准则。
3.能力培养:在德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让他们掌握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
4.人际交往:小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初期,教育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独立思考。
三、基于生命教育视角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1.关于思想教育:(1)确保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在体验生命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2)做好生命教育宣传工作,让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3)开展全员参与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
2.关于道德教育:(1)生命教育要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2)结合小学学生的实际,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生命尊重、珍惜生命等的知识。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1535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a.png)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生命教育成为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但是一些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注重生命教育这一内容,导致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学校要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德育工作,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本文重点分析了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并围绕生命教育提出了一些促进德育教育开展的方法和措施。
标签:小学德育;生命教育;渗透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快节奏发展,社会上不安全隐患增多,小学生的生命面临更多的威胁。
除了不可抗力等因素外,学生的心理、情绪、性格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些小学生内心脆弱,不能承受外界的一些压力和刺激,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进而珍惜生命。
二、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意义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呈现“脆弱化”的趋势,学生的抗压能力不强,一些小事可能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导致孩子无法经受挫折和磨难。
一些小学生成绩下降后,出现“跳楼”、“自残”等行为,这些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不珍惜生命的体现。
除此之外,校园暴力频频发生,一些学生欺负殴打弱小学生,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漠视生命的体现。
在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生命教育,能够减少上述事情的发生,使学生能够尊重生命,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和困难。
三、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1、组织主题班会,宣传生命理念在小学生团体中,生命理念并不能被小学生所牢记和熟知,一些小学生对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
班会是一个开展教育活动的绝佳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班会开展生命教育。
教师可以在班会中列举生命教育的相关事例,逐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一些小学生做事时不考虑后果,容易冲动,喜欢固执己见,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磕磕碰碰,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0ef86a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e.png)
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作者:黄红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57期【摘要】德育是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重要教育,开展德育非常重要。
从生命视角开展德育,呼唤德育教学回归生命的本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小学生都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本文主要探究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育;生命视角;教学隨着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德育。
通过德育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因此,小学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强化教学过程,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德育中。
一、通过班会宣传生命和德育生命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生命教育能让学生明确生存方法和生命的价值,加强对生命的关注。
因此小学德育课堂上的生命教育非常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以生命视角开展德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于教学非常重要。
很多小学生对于生命的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注重生命理念的宣传非常重要。
教师可利用班会对学生开展德育,在德育中渗透生命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教师可在德育中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事例,加强对学生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在河里游泳,会导致出现溺水事件威胁生命。
有些学生在上下楼梯时,不注意安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教师可利用班会给学生列举出校园中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
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小树苗生长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力量。
此外,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关于“珍惜生命”的事件分享出来,让学生认识到小树苗生命力的顽强,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
二、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德育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德育中的语文生命教育展现
![德育中的语文生命教育展现](https://img.taocdn.com/s3/m/123b79d5bb68a98270fefaa3.png)
德育中的语文生命教育展现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和根本,从大的范围来讲,生命教育也是德育的组成部份。
在追求有效德育的今天,咱们发觉,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类专题式德育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
为此,我校踊跃实施语文生命教育方式,提高了生命教育实效。
一、关注生命进展德育是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命的进程,它指向于孩子的心里世界。
只有切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取得,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
咱们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的意义、进展生命的内涵。
生命德育方式有很多,如感恩教育。
可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育学生不单单要喜欢过节,而且还要领悟节日的内涵。
要寻觅生命的起点,第一就要理解、尊重而且感激生养自己的父母,由此才可能酷爱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例如,09年咱们开展了“界牌中学首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并于母亲节前夕举行了颁奖仪式。
仪式中,大屏幕上先播放了一段母亲剖腹产子的影片,记录了一个母亲如何历尽艰辛与痛苦,将一个新的生命带到那个世界的全进程。
艰难痛苦的进程让在场的师生紧张与沉默,当新生儿被抱到虚弱的母切身旁时,屏幕上出现了“谢谢你,妈妈!辛苦了,妈妈”的字样,全场暴发出烈火的掌声。
我想这掌声是献给银幕上的母亲的,也是献给生活中每一个伟大的母亲的。
随后在一段悠长婉转的乐曲声中,咱们又播放了孩子们在父母亲情呵护中不断成长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或许是平日大家都太忙了,或许是大家习以为常了,当温馨的乐曲响起的时候,当心灵寂静下来的时候,对父母的那种感激、心痛、歉疚充盈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很多人都在默默地流泪。
当全部学生向身旁的母亲敬献贺卡和康乃馨,发自肺腑地问候“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安康”时,所有的母亲不由潸然泪下。
如此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深刻内涵。
此刻的孩子太需要这种心灵的冲击,一次如此的体验胜过一百句空洞的说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从“守门”走向“ 砌墙 ”
“理解”的诉求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 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 作时,情形是这样的: 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 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你为什么要去做呢?” “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 “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 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 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 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同理共情
•同伴学习 •接纳规约
呵护
分工 合作 公平
生活中学习
兄 弟 姐 妹
服从
公正 分享
…
“争宠”体 验
生命的高度
参与 跑完 冠军 分享
生活(世俗)世界
精神(宗教)世界
•目标的逐步生成性
•精神的世俗超度性
生命的厚度
•讓他感受到你相信他 •讓他觉得自己很重要 •讓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
生命的韧度
德育的诉求
德育的四大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 心理品质。
智育:解决认知的问题 德育:解决理解的问题
一、从关注“要求”走向“需求”
手机管理问题… … 好生厌学问题… … 男生成长问题… …
“弱者”的诉求
二、从“观念”走向“事实” 人际经历… … 异性交往… … 亲师合作… … “爱”的诉求
谢
谢 !
杭州市教科所 韩似萍 87528008@ 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
生命享用视角的 教育取向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韩似萍
87528008@ 0571---87921471
生命的诉求
பைடு நூலகம்
生命的长度
•生命的整体性 •生命的有序性 •生命的关联性
思 维 发 展 的 特 点
抽象思维发展 具 体 形 象 思 维
初 一 入 学 三 \四 经验 推理
高 一 思辨
生命的宽度
周岁 安全感
4-5周岁 主动性
儿童在不同年段的道德推理水平
1岁 3岁 7岁 11岁 17岁 22岁
避免 惩罚
实现 自利
体制 制度
服从 权威
和谐 人际
人权 契约
知识(智慧)
常 识
相辅相成
经 验
给一个情绪体验---他人反应体验
给一个心理授权---责任意识刺激
给一个可行建议---正确行为替代
经验矫治三步曲
•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形态是不一样的
•生命具有无限的伸张力与创造力
•陪伴孩子去寻找属于他的那扇窗
生命的温度
•幸福是主观的 •生命拒绝“被接受” •用“适合”的方式去爱
成长的诉求
小学阶段是建立关系的关键期
中学阶段是处理关系的关键期
2-3周岁 自主性
12—21周岁
6-11周岁 勤奋
身 份 与 角 色 的 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