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血管瘤患儿102例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效果分析

血管瘤患儿102例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效果分析
福 建医药 杂志 2 0 1 3 年1 o 月第 3 5 卷第 5 期
! u j a n


! : ! :
・ 91 ・
高 、心 动过 速 ,甚 至 心 律失 常 等 心 血管 反 应 _ 】 ] ,降
低 了应 激反 应对 老年 患者 造 成 的致 命 性 损 害 ,血药 浓 度过 高或 过低 ,都 会带 来不 同程 度 的负 面影 响 。
[ 5 ]张 海 萍 ,郭 曲练 . 不 同剂 量 舒 芬 太 尼 对 心 脏 瓣 膜 置 换 术 患 者 气 管 插 管应 激 反应 的 影 响 [ J ] . 中南 大 学 学 报 ( 医学版) ,2 0 0 7 ,
3 2 ( 3 ): 5 07 — 5 1 1 .
显 著 增 强 ] ,气 管 插 管 时 血 流 动 力 学 更 加 平 稳 ,
经 张力 减 弱 中枢血 管运 动神 经及 交 感 神 经 活性 作 用
o u t mu s c l e r e l a x a n t i n c h i l d r e n 口] . Eu r J An a e s t h e s i o l ,2 0 0 1 ,
1 8 ( 1 ) :3 8 4 — 3 8 8 .
t e r s d u r i n g TI VA wi t h Re mi f e n t a n i l o r s u f e n t a n i l E J ] . An a s t h e —
s i o l I n t e n s i v me d No t f a l l me d S c h me r z t h e r , 2 0 0 0, 3 5 (1 1):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s o f p r o p o f o l o n t r a c he a l i n t u b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wi t h —

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析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9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进行不等次数与不同剂量瘤腔注射聚桂醇注射液,随后观察患者6至24个月,判断其治疗效果。

结果:在92例患者中,55例患者显效,占59.8%,36例患者有效,占39.1%,仅1例无效,占1.1%,总有效率高达98.9%。

结论:聚桂醇注射液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良好安全性,疼痛之类性状发生率较低,组织坏死性状稀少,毒物副作用小。

关键词:聚桂醇注射液;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由其残余胚胎形成血管细胞,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大约能占至全身血管瘤60%,其中多数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生于口腔粘膜、皮下组织以及颜面部皮肤,如口底、舌、唇等组织,然而发生于颌骨内及深部的血管瘤则较少。

因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会影响其正常组织形态以及功能,对其治疗的难度也较高。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病率高,因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所以至今仍是外科中临床治疗的难点。

以往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进行治疗的多种药物都获得良好疗效,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以及物理治疗等,其药物的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创伤较小、操作简单等特点。

血管瘤于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

血管瘤易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该部位的血管瘤若持续发展将能对患者的面貌造成损害并导致器官功能的障碍。

血管瘤是种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颜面部,而以婴幼儿更为多见,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

若不予以治疗将损害面容及功能,甚至能够造成出血和感染等一些合并症从而导致生命危害。

曾有国外相关专家指出,80%的血管瘤于儿童期能自行消退及缩小,因而不主张于5岁之前进行手术治疗,但国内还未有与血管瘤自行退化相关的统计资料[2]。

我院曾对婴幼儿的血管瘤采用激素治疗或者不用药来观察,观察出血管瘤都随年龄而增长,如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期,将会增大手术彻底切除度。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3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后颌面部血管瘤的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颌面部血管瘤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颌面部血管瘤复发率为13.3%。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低并发症率,对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聚桂醇;博来霉素;血管瘤;局部注射;临床观察一、引言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局部肿胀、疼痛和面部畸形,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射频消融和局部注射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聚桂醇是一种具有抗血管新生和抗炎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博来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杀菌和抗炎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二、材料和方法2.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3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6.5岁。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摘要】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疾病,对患者的颌面外观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但存在一定的创伤和复发率。

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共纳入XX例患者进行观察。

疗程采用XX剂量的聚桂醇和XX剂量的博来霉素进行局部注射,治疗过程中观察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预防措施。

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在缩小瘤体、减轻症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结论认为,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更长周期的研究以验证其长期疗效。

【关键词】聚桂醇、博来霉素、局部注射、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效果观察、临床资料、疗效观察、安全性观察、预防措施、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背景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性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软组织和骨骼中均可发生。

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发育中的血管畸形有关。

颌面部血管瘤的发生在患者的生活和外貌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目前,对于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放射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例如面部畸形、颜面神经损伤、感染等,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痛苦。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收集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愿本研究能为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患者早日康复,重拾自信和美好生活。

1.2 治疗现状目前,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放射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是在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可能导致明显的瘢痕和功能损伤。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观察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8(031)002【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婴儿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瘤体内注射疗法治疗,观察其治疗12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 60例中13例经1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28例经2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19例经3次注射后血管瘤局部血流信号消失.60例均跟踪随访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IV级52例,III级7例,Ⅱ级1例,有效率100%,治愈率为86.7%.5例注射后出现局部肿胀,2例注射3d后出现局部皮肤发黑、坏死,1例注射过程中出现咳嗽,给予相应处理均缓解.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Methods Lauromacrogol foam sclerosing agent was injected into hemangioma in vivo in 60 infants with infantile hemangio-ma,and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s Among the 60 infants,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13 infants after one time of injection,and 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28 infants after two times of injection,and regional flow signal of hemangioma was disappeared in 19 infants after three times of injections. The 60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and there were 52 infants with grade IV,7 with grade III and 1 with grade II and 0 withgrade I in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and the cure rate was 86.7%. Local swelling was found in 5 infants after injection,and local skin blackening and necrosis were found in 2 infants at 3 d after injec-tion,and 1 infant had coughing during the injection,and the symptoms were all relieved after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Conclu-sion Lauromacrogol local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can achieve good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总页数】3页(P77-79)【作者】刘召明;杨秀丽;李三林;朱丽杰;申林林;仇树林【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4000河北巨鹿,巨鹿县妇幼保健院功能科;050000石家庄,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050000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相关文献】1.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赵亚楠;罗东;杨珊2.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J], 蒋丽君;严文杰;黄熙;许雁宇;李年珍3.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朱龙柏4.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 [J], 钟斌;吴书清;刘辉5.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J], 范霞; 李飞; 黄璜; 周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与并发症临床对照研究

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与并发症临床对照研究

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与并发症临床对照研究目的:研究聚桂醇与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在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方法:将108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平阳霉素组,分别采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聚桂醇组疗效和并发症均优于平阳霉素组。

结论:聚桂醇疗效优于平阳霉素,并发症低于平阳霉素,作为硬化剂,是治疗血管瘤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8%,其治疗方法有药物注射治疗、90锶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冷冻、激光等等[1-3],但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其优缺点,医患双方均选择经济、创伤小、安全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注射治疗为首选,药物注射治疗也有变化,以往以鱼肝油酸钠治疗,后来逐渐被平阳霉素所替代,后来又有以聚桂醇、普奈洛尔(心得安)注射血管瘤的报道[4-6]。

为此,笔者以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进行了对照研究,主要研究其疗效和并发症两个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颌面部血管瘤并接受药物注射治疗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平阳霉素组。

入选标准:病变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的患者。

排除标准:病变发生于颌面部以外的患者,已接受治疗的复诊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上的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及时复诊和难以随诊的患者亦排除在外。

共治疗108例,其中2例患者没有完成治疗和难以联系复诊排除。

资料完整的106例患者中,男55例,女51例;年龄最小3 d,最大10岁,病变均发生于颌面部;病变范围0.3 cm×0.5 cm~3.0 cm×5.0 cm,单发病变患者85例,多发病变患者21例。

聚桂醇组治疗54例,平阳霉素组治疗52例。

1.2 方法两组资料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签署知情同意书。

56例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瘤体注射聚桂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56例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瘤体注射聚桂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56例小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瘤体注射聚桂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聚桂醇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用2%盐酸里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按病变的部位、大小、类型、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选用不同的剂量进行注射治疗,并在整个注射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果:该方法治疗较简单、效果良好,创伤性小,费用低,患者较易接受。

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国家级新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良药。

标签: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聚桂醇;注射治疗;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34-01血管瘤亦称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1个月之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5)。

全身血管瘤的60%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大多数出现在颌面部、颈部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少数见于口腔黏膜。

生长在头颈部,不但可引起畸形,还可影响功能,如吸吮、呼吸、视力等;部分病例还可并发感染、溃疡、出血等。

一般在1年以内进入消退期,消退过程缓慢,5岁时的消退率约为50%—60%。

可是至今尚无任何方法判断是否能消退和消退的程度,其完全消退率仅为40%,多数为不完全消退,大面积血管瘤消退后常遗留局部色素沉着、瘢痕、纤维脂肪块、皮肤萎缩下垂等。

因此,对于无法消退或不能完全消退的血管瘤应予以及时治疗。

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口腔颌面部部血管瘤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3个月~15岁(图-1)。

发病部位:面部15例,颈部3例,口唇38例。

瘤体大小最小为0.4cm×0.5 cm,最大为5 cm×4 cm。

1.2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在瘤体周边选择多个穿刺点,用1ml注射器将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1稀释聚桂醇注射液从瘤周正常组织穿刺入瘤体,回抽有血液后推注药物,注射到瘤体变苍白和肿胀为止,注射后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防药液渗出。

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4T08:02:50.29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韩文科[导读]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韩文科(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 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68 例,给予多点注射聚桂醇治疗,采用 Achauer 疗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估,记录瘤体面积变化、取得疗效所需的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聚桂醇第一疗程总体有效率 94.11%,第二疗程有效率可达100%,其中头面颈部的体表血管瘤起效最快,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四肢的血管瘤并发症最高,达 5.24%;肿胀和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

[关键词] 血管瘤;儿童;聚桂醇;疗效小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血管瘤,约有 4%~12%的儿童发病,女孩发病率约是男孩的4倍,主要分布在头面颈部、四肢及躯干部。

大多数情况下,血管瘤生后 6 个月是早期增殖期,生长迅速,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 80%,随后生长逐渐 减缓,部分可自然消退。

然而,大约 5%~10%的 血管瘤具有破坏性,可导致溃疡、色素沉着,严重会影响脏器功能,甚至死亡。

因此,血管瘤需要 早期进行治疗。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多样,而 现今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硬化药物——聚桂醇,常应用于血管瘤、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1]。

本研 究对我院收治的 68 例血管瘤患儿进行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观察其瘤体面积大小、治疗时间及并 发症等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8年 6 月~2020年 6 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68例血管瘤患儿,所有患儿都经临床诊断确诊,男 25 例,女43 例,年龄5个月~6 岁,平均年龄为(1.25±0.65)岁。

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与并发症临床对照研究

聚桂醇与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与并发症临床对照研究
p i n g y a ng my c i n, d e x a me t h a s o ne i n t he t r e a t me n t o f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h e ma n g i o ma . Me t hod:1 08 c a s e s o f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h e ma n gi o ma we r e r a nd o ml y di v i d e d i n t o l a ur o ma e r o g o l g r o up a nd Pi n g y a ng my e i n g r o u p, t he y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wo g r o u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 Re s ul t:The c u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 o f La u r o ma c r o g o l g r o up we r e be 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P i n g y a n g my e i n g r o up . Co nc l us i on:Th e c u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L a u r o ma e mg o l a r e b e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Pi n g ya n g my c i n,i t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d r u g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h e ma n g i o ma, i s wo r t h y o f p r o mo t i o n .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对颌面部血管瘤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对颌面部血管瘤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3688)①江西省儿童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通信作者:傅荣华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对颌面部血管瘤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傅荣华① 袁华① 邹筠① 金平亮① 黄梦宇① 程俊①【摘要】 目的:探讨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对颌面部血管瘤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行地塞米松和博来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聚桂醇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试验组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颌面部血管瘤患儿行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颌面部血管瘤 聚桂醇 博来霉素 免疫功能 Effect of Local Injection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Dexamethasone on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FU Ronghua, YUAN Hua, ZOU Yun, JIN Pingliang, HUANG Mengyu, CHENG Ju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0): 146-14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cal injection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Dexamethasone on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Method: A total of 84 children with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and Bleomycin, on this bas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uromacrogol. The clinical efficacy, immune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gA, IgM and IgG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76%, which was lower than 19.05%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local injection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Dexamethasone in children with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is saf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hildren ’s conditio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facilitate the children ’s early recovery. [Key words]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Lauromacrogol Bleomycin Immune function First-author ’s address: Jiangxi Provincial Children ’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0.035 颌面部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皮肤与软组织良性肿瘤,约占血管瘤的60%,具有病程进展快等特点,可破坏性影响患儿容貌与心理,甚至造成面部畸形,需尽早治疗[1-2]。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封志强【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2【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聚桂醇注射液;小儿血管瘤;临床疗效【作者】封志强【作者单位】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山东泰安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5小儿血管瘤在婴幼儿时期的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器官功能、外貌美观等以及患儿的正常发育与生活。

现在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多种,如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注射硬化剂等方法[1]。

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也不相同。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瘤患儿行聚桂醇注射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经临床诊断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1.05±0.21)岁;先天患病20例,后天患病25例;病变位置:头部5例,面部4例,躯干部16例,四肢20例;病变体积为0.05~85.43 cm3,平均体积为(4.25±0.58)cm3。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疗效观察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疗效观察
对进针点进行压迫 , 避免和防止药液溢 出。让患者卧床 , 同时对患 者 的症状进行观察。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以及肝功 能、 心电图等检查 , 之后只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其化 学作 用 主 要 是 使 静 脉 血 管 和 周 围 组 织 产 生 无 菌性 炎
症, 在 l周 后 , 由于组 织 坏 死 而形 成 溃 疡 , 1 0 d后 形 成 肉芽 组织 , 3~ 4周 纤维 化闭塞 静脉 。 总之 , 采用 聚桂醇 注射 液 治疗 口腔颌 面部 脉 管性 病 变患 者, 具有起效 快 、 安全 性好 及不 良反 应少 、 疼痛发 生 率低 等优 点, 有效地改善患者 的症状 , 减轻患者 的痛 苦 , 提高 患者的生活
发生的不 良反应多 。聚桂醇注 射液是一 种新型 的硬化制 剂 , 2 1 例, 占3 7 . 5 %, 无效 1 5例 , 占
2 6 . 8 %, 总有效率为 7 3 . 2 %。两组患者疗效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结果 试 验 组 5 6例 中, 显效 3 3例 , 占5 8 . 9 %, 有效 2 1例 , 占3 7 . 5 %, 无 效 2例 , 占3 . 6 %, 总 有效 率 为 9 6 . 4 % 。对照组 5 6例 中, 显效 2 0例 , 占3 5 . 7 %, 有效 2 1例 , 占3 7 . 5 %, 无效 l 5例 , 占2 6 . 8 %, 总有效率为 7 3 . 2 %。
平均 ( 5 2 . 6± 2 . 0 ) 岁。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 5 6例。两
组 患者性别 、 年龄 、 病情等 比较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的临床效果。

方法9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开展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聚桂醇注射液。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开展聚桂醇注射液的治疗,可增加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程度,并且有效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聚桂醇;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临床较为多见的血管疾病,该病多发于面颊、口唇等口腔黏膜处,如若治疗不当存在影响颌面部美观与功能的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的口腔颌面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对4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应用聚桂醇开展治疗,现将治疗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年龄3个月~43岁,平均年龄(13.1±10.1)岁;男61例,女37例。

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或穿刺相关检查确诊,病灶位于唇部43例,面颊部29例,腮腺部17例,舌部9例。

以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临床常规心电图、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确定检查结果无异常后开展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首先给予常规的局部消毒与铺巾措施,抽取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2 ml和2%利多卡因2 ml将8 mg的平阳霉素溶解后开展瘤体内注射。

其中年龄较小者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病灶位置较深者相应增加注射剂量,用药量根据瘤体大小、部位和患者的年龄决定。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其易发生在口腔、颌骨等颌面部位,常会给患者造成外观上的不美观以及功能上的影响。

目前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放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术后创面大、复发率高、功能影响明显等问题。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评估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等缺点。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聚桂醇和博来霉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选择,为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FinBIO:I provide therapy compliance information and side effect reporting for patients through a gamified experience.2. 正文2.1 患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3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5岁到60岁。

患者入组前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诊为颌面部血管瘤后进行分组随机,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

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8岁,病程平均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病程平均为5个月。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观察

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观察

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取药物治疗,对照组用泼尼松治疗,而观察组用聚桂醇治疗,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予以比较。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更高,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有明显差异。

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上,采取聚桂醇药物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聚桂醇;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临床疗效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良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病灶不能自行消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病灶范围会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患者外观的美观性,同时也会影响面部和口腔的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临床上要选择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药物,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2]。

现共选取40例于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旨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聚桂醇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内开展,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40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为主要对象。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组。

观察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2~48(32.16±2.08)岁。

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3~47(32.12±2.04)岁。

经比较,P>0.05,说明两组之间是有可比性的。

1.2研究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予以泼尼松治疗,每次2mg,隔日用药1次,于清晨服药,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5周。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用聚桂醇药物治疗,使用2个10ml的无菌注射器,其中1个抽室内空气,另1个抽取1%聚桂醇注射液,气体与液体硬化剂配比为4:1.两个注射器端口连接三通开关,反复推送药液,直至制成泡沫硬化剂。

文献推荐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文献推荐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文献推荐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第30期(总第434期)2019年10月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范霞李飞黄璜周洲【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使用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局部注射博来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桂醇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聚桂醇,博来霉素,局部注射,颌面部血管瘤文献编号: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330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良性肿瘤,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大约60%的病变部位在口腔颌面部[1]。

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或者淋巴管的肿瘤及畸形[2],病程进展快,可影响正常组织器官功能,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肿瘤虽然多为良性且存在自然消退的特点,由于其生长在颌面部的特点会导致患者面部病变以致畸形,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机能还会给其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3],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为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摘要】: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局部血管性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目前,针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众多,其中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进行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并进行了一定的随访观察,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8-65岁,平均年龄为(34.5±10.2)岁。

患者均接受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且获得了本研究的知情同意。

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彻底消毒局部后,使用超细針头,分别将聚桂醇(5mg/ml)和博来霉素(0.2mg/ml)混合液注入颌面部血管瘤内,注射总量在5-15ml 之间。

治疗后,患者均给予局部冷敷及抗感染治疗。

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复诊,记录局部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

2.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中,2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表现为局部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明显缓解,出血明显减少。

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患者症状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治疗。

在随访观察中,未出现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3.讨论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一直以来是一个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放疗等,但手术创伤大,激光治疗和放疗对周围组织伤害较大。

而局部注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因而备受关注。

聚桂醇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血管新生,对于血管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而博来霉素则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够有效预防注射部位感染,减少治疗并发症。

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

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邹永;朱清明;章国友【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

方法:将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鱼肝油酸钠加地塞米松组(A组,n=25)、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组(B组,n=25)、聚桂醇组(C组,n=25)和聚桂醇加地塞米松组(D组,n=25),比较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随访时间2-13个月,A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B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1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C组治愈18例、显效3例、有效3例,1例未能坚持治疗;D组治愈19例、显效3例、有效2例,1例未能坚持治疗。

C、D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A、B组(P <0.05),且C、D组硬化注射后腹部不适和低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 A、B组(P <0.05)。

结论: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好,副作用少。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auromacrogol injected locally for infant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Methods:100 infa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odium morrhuat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group (group A,n=25), pingyangmycin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group (group B,n=25), lauromacrogol group (group C,n=25), and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group D, n=25).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Results:In group A,10 cases werecured,12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1 case effective and 2 cases lost. In group B,11 cases were cured,1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1 case effective and 3 cases lost. In group C,18 cases were cured,3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3 case effective and 1 case lost. In group D,19 cases were cured ,3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2 case effective and 1 case lost. The cured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C and group D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while th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abdominal discomfort and low fev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C and group D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group B(P < 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for infant oral and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treated by lauromacrogol injected locally.【总页数】3页(P398-399,417)【作者】邹永;朱清明;章国友【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515154;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515154;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5151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分析2.双波长染料激光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疗效观察3.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观察4.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5.口服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30期(总第434期)2019年10月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55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30 October , 2019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7):1511-1513.[3]韩柯.凉血解毒方加减灌肠治疗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198.[4]朱潇雨,胡敏,高晋生,等.王晞星教授从“寒热错杂”入手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3):700-701.[5]张永华,冯辉,姜浩.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3):278-280.[6]张东峰,赵学红,张艳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癌放疗后膀胱炎和直肠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3):456-458.[7]宋晓婕.乌梅丸联合驻车丸方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2):31-32.[8]蔡沣,郑建军,刘开渊.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1):75-77.[9]刘丽琼.宫颈癌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39,142.[10]罗廷威,蒙智扬.“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11):1765-1768.[11]童晨光,谷世喆,衣华强.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J].针刺研究,2004,29(4):270-273.[12]陈蓉,王聪,闫清雅.俞募配穴埋线合四缝挑治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4):355-358.(收稿日期:2019-09-09) (本文编辑:李盈)①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观察范霞① 李飞① 黄璜① 周洲①【摘要】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使用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局部注射博来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聚桂醇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聚桂醇 博来霉素 局部注射 颌面部血管瘤 doi:10.14033/ki.cfmr.2019.30.0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30-0055-03 Effects of Local Injection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FAN Xia, LI Fei, HUANG Huang, ZHOU Zhou.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19, 17(30): 55-5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local injection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in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Metho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al injection of Bleomycin and Dexamethas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treatment of Lauromacrogol on this bas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use of Lauromacrogol combined with Bleomycin local injection treatment of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has good effects and high safety. [Key words] Lauromacrogol Bleomycin Local injection Maxillofacial hemangioma First-author ’s address: People ’s Hospital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1, China 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良性肿瘤,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大约60%的病变部位在口腔颌面部[1]。

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或者淋巴管的肿瘤及畸形[2],病程进展快,可影响正常组织器官功能,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肿瘤虽然多为良性且存在自然消退的特点,由于其生长在颌面部的特点会导致患者面部病变以致畸形,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机能还会给其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3],本文所采用的方法为聚桂醇联合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30期(总第434期)2019年10月- 56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30 October , 2019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根据脉管性疾病的细胞学生物特点对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断[4]。

纳入标准:(1)符合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断标准;(2)病变部位于颌面部。

排除标准:患者心、肝、肾系统有严重代谢障碍。

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3.5±1.6)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3.6±1.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给药前均应联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常规。

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博来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给药方法为:取15 mg(效价)博来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83,1.5万U/瓶)与5 mg 地塞米松(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924,5 mg/支)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给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如果患者病变部位表浅且年龄小时可减少注射用量;如果病变部位深厚应该加大剂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10 ml/支)联合治疗,其注射剂量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部位面积大小和类型确定,以1 ml/cm 2的注射标准用药,1次/周,持续治疗4次。

两组患者给药后应在1周后进行复诊,检查血管瘤瘤体是否有变化,局部颜色和瘤体性状是否得到改善,以4周为1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在结束1个疗程的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根据Achauer 的评判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5]。

治愈:瘤体缩小76%~100%,病变部位消失,颌面部颜色恢复至正常;显效:瘤体缩小51%~75%,病变部位大面积消失,颌面部颜色明显改变;好转:瘤体缩小26%~50%,病变部位面积减小明显,颌面部有轻微颜色改变;无效:瘤体缩小0~25%,病变部位没有变化,并持续恶化。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后发热、局部肿胀、皮肤溃烂、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