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商埠区的历史价值
古代描写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诗句
![古代描写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7a4df5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古代描写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诗句一、引言古代诗人对于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描写,常常充满了深情和赞美。
老商埠作为济南的历史文化名片,承载了丰富的商贸活动和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和笔墨。
在古代的诗词中,对老商埠的描写多姿多彩,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沧桑,也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就古代诗词中描写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诗句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幅古老商埠的生动画卷。
二、宋代诗词中的老商埠1. “昙花西路艳阳天,一段山水一樽泉。
满头星斗梁边月,老板踏歌赏画船。
”这是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题老船诗》中的名句,他通过描绘老船上的山水和艳阳天,表达了对槐荫老商埠的由衷赞美。
在这首词中,秦观将老船、梁边月和画船等元素融入描写之中,使得老商埠的景象跃然纸上,流光溢彩,令人心驰神往。
2. “舟行山色动,好水菱底清。
从今不插櫂,老板欲归荆。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夜泊水村》中对槐荫老商埠的生动描绘,他以舟行山色动、水菱底清的形象,勾勒出老商埠的自然风光和水乡特色。
通过老板欲归荆的表达,意味着槐荫老商埠的繁华景象也引发了诗人的侧目和留恋,这种对老商埠的情感表达也是读者心有戚戚焉。
三、明清诗文中的老商埠1. “十里龙沙两岸尘,满天飞絮飞春烟。
人争古渡当流岸,画板草堂路转边。
”明末清初诗人肖若腾在《济南泺注(槐荫)》中对老商埠的描写如此,他以十里龙沙、满天飞絮等生动的自然现象,勾画出老商埠的繁荣和景象。
通过古渡当流岸和画板草堂路转边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商埠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历史底蕴。
2. “西风凋碧树,欲尽醉莲仙。
湿沙降箭鴈,远水浮霞船。
”清代诗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老商埠的诗句,通过西风凋碧树、湿沙降箭鴈等意象,将槐荫老商埠的景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反复琢磨这些句子,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老商埠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表达,使得老商埠在诗人笔下,更加生动。
四、结语古代诗词中对济南市槐荫区老商埠的描写,凝聚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艺术的精华,表达了诗人对老商埠的深情祝福和无尽赞美。
济南商圈演变(济南开埠至今)
![济南商圈演变(济南开埠至今)](https://img.taocdn.com/s3/m/6ded9364af1ffc4ffe47ace0.png)
长清文昌商业中心
商业等级:都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副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 区级商业中心等五级结构 商业布局:1核2心4副多组团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埠后,济南呈现内城、商埠区的“子母城”商业结构; 内城商业中心以今泉城路、县东巷纵横两条主街组成并延伸至东门; 老商埠区范围:东起济南老城之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
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
二里的区域,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
1926年,胶济铁路以北被规划为北商埠,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商埠逐渐成为以大型轻工 业为主的工业区,成为北方纺织业和面粉业的中心。
商埠商业期商圈分布(1939年——1948年)
商贸中心 西市场
新市场
大观园
济南仍呈现东西双中心,但商业中心已经移至商埠区和古城区之间,即今经四路东 段——共青团路——纬二路一带,并分别沿经一路和泉城路朝东、西向扩展; 核心商业区为大观园市场和新市场周围,其商业的活跃程度已超过商贸中心、西市场 为代表的西部片区。
商埠区虽然还有当时较为著名的商业市场——西市场和万字巷商场,但随着计划经济体 制的建立,商埠区的商业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 主的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其经济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
传统商业期发展期(1980年——1995年)
济南一百 济南华联 大观园
现代 商业 成熟 期
2009
现代商业起步期(1996年——2002年)
现代商业起步期济南商业特点:
泉城路作为城市核心商圈的地位进一步的到巩固和提升;
消费力的提升促进少数高档百货出现; 消费观念的改变促使专业商场、专卖店及超市大量出现; 银座、贵和崛起,打破传统商业模式,以大润发为代表的各种超市大卖场 在济南遍地开花。
济南老商埠作文
![济南老商埠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cf27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1.png)
济南老商埠作文
济南,这座有着深厚历史的古城,如今已被开发成了一片繁华的商业街区。
但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却还残留着许多古朴的老房子,它们是济南过去繁华商业的见证。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座古老的房屋——老商埠。
老商埠坐落在济南老城东北隅,南起四眼井大街,北至经四路。
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原名“东明会馆”,后
改名“大东关”,又称“大东关会馆”。
它是当时济南的“八大会馆”之一,在整个北方地区也是罕见的。
老商埠由四条胡同组成:东新街、东大街、南新街和北新街。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北新街。
从这条胡同里,我们可以看到济南旧时繁华热闹的景象:有“大栅栏”、“日升昌”等著名商号;有绸缎、布匹、首饰等商品;还有金店、钱庄和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店铺。
它们在当时都是很有名的。
这些店铺不仅吸引了外来人口,还吸引了许多附近居民前来购物、游玩。
老商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繁华的商业,还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它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有照壁、牌楼、石牌坊等。
—— 1 —1 —。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d87a46be23482fb4da4c19.png)
对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如用地策略、功能策划、城市意向与空间构成等,提出更为精细化 的要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项目,情况更为复杂,往往面临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改善民生两 大矛盾性诉求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要求城市设计根据价值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权衡。 近年来, 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因尊重产权个体、 经济可行、 可较多保留社区文脉而受到广泛关注 和认可, 这一模式对蓝图式的城市设计表达也提出新的要求, 即在城市空间的结构性与整体 性管控下制定相对具体的分期实施策略。 对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类的城市设计项目, 上述要 求可分解为三个难点问题,需要着重解决: (1)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与特色空间重构 地块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各式各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 需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 结合操作可行性和当代城市生活需求, 对保留和更新的具体内容做出价 值判断,最终落实到物质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指向实施、定性定量并重的商业策划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更新, 更意味着所承担的城市职能的更新和功
3
小结
在“新常态”背景下,针对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亟需丰富内涵并拓展外延。城
市设计长于物质空间的建构,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落实于物质空间而不局限于物质空间。 因 此,在传承历史文脉,尤其在对接市场和面向多元主体渐进式实施方面,城市设计还需不断 总结积累经验,并寻求与其他专业机构(如市场策划和管理咨询)的合作及相互支持。 参考文献
2000NºN¤mA•432529468ÿNÅ–Plè‰Ä€‹Õÿ
能业态的更新, 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场景的更新。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产业植入和功能业态调 整, “拍脑袋”式的策划过程和“自上而下”规划角度的考量难以保障市场机制下的街区活 力。需引入科学的商业策划和商业量定量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3)实施策略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通常项目周期长,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 社区意识觉醒以及对 诸如“新天地”项目的反思,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得到较多认可, 历史地段更新类城市设计需要在历时较长的渐进式更新进程中发挥作用, 分期实施策略在城 市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增加,甚至成为评价该类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文将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详细介绍针对上述三个要点的城 市设计实践。
济南商埠区调研报告
![济南商埠区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3a6b3f3169a4517723a37f.png)
LOGO
习俗变化
LOGO
服饰变化
LOGO
通讯变化
LOGO
三、商埠区的现状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 更。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 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 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LOGO
商业商标
LOGO
工业发展
面粉场的制粉楼
鲁丰纱厂
山东机械局
济南电灯公司
LOGO
经济发展
股票
济南恒丰 泰银号汇票
LOGO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机车工人和“新中国号”机车
马达车床和龙门刨床
LOGO
2、市政交通
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 地球仪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 向道路称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 线。因东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 老百姓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 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安排商业店铺,街区 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这种布局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 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
LOGO
被拆除的老建筑
LOGO
繁华商业的退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 楼林立的济南有着更多新 的产品和街区,旧事的建 筑由于没有保护,失去了 他的光辉和魅力,人群的 减少,对老商铺产生了很 大的冲击,繁华的商业开 始出现退化的迹象。
LOGO
交通拥挤,设施不全
LOGO
四、采取的解决措施
昔日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的地 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记 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就像北京的 天桥、上海的城隍庙那样,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留有不 能磨灭的印象,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城市现代化 的过程中,如何让商埠区重新焕发生机,再度繁荣,使其 所蕴藏的经济和文化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保持它 当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为济南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 步做出新的贡献,这无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 从弘扬文化特色的角度,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9925440722192e4536f6f7.png)
图为经一路的场景
图为经二纬二场景
济南开埠后,很快成为胶济线与津浦线交会点上的重要枢纽城市。济南开埠100多年了,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有特点的老建筑保护做的很不够。
喧宾夺主的新济南站
4新时期商埠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更。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1.1商埠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自辟古城至开埠以前的千余年,济南的城市建设一直固守在府城城垣和圩墙内,规划布局因袭中国城郭传统形式,并巧借自然地形与山水,形成了“三山不见,四门不对”的格局,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地区政治中心。鸦片战争以后,在国内外军事、政治等因素影响之下,中国开始开放门户。外国势力自沿海入侵后,逐渐将其影响延伸到济南等内陆地区,济南的城市性质也由封建封闭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开放型转化。济南开埠起源于甲午战争后人们对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实行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自辟商埠、振兴商务与发展实业的措施,以抵制外人侵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济南并全线通车,使济南处于陆路、河路的枢纽位置,因此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1904年5月1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一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埠,并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1906年1月1日举行了开埠典礼。
论济南近代历史文化特质资源的价值与持续利用
![论济南近代历史文化特质资源的价值与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121a1bf18583d049645935.png)
境 , 效 利 用 城 市 文化 资 源 , 后 来 人 有 是
应 永 恒 关 注 的课 题 。在 现 代 城 市 快 速
发展 情 况 下 , 何 持 续 利 用 这 些 宝 贵 如
资 源 , 得 我 们 认 真 研 究 探 讨 。 本 文 值 选取 济 南 近代 历 史 文 化 特 质 资 源 的 一 部 分 , 研 究其 特 有 价 值 前 提 下 , 析 在 分 了其 目前 的 生 存 状 况 , 提 出 了 对 于 并 这 些 历 史 文 化特 质 资 源持 续 利 用 的 相
p r o a mo en h s r a n ut rl at f in n d r i o c la d c l a J ti u
c rce si rs u c s. By su yn i haa tr t i c eo re td ig t s c aa trsi au h rceit v e,te atce a aye t c l h ril n lz s i s c re t o dt n, a d us o wad o u rn c n io i n p t fr r s me c re p n ig c uneme s rs f r te o s o dn o tr a u e o h s san be uiiain o h s e o re . u tia l t zto fte e r s uc s l
维普资讯
【 章 号 16 32 0 ) —0 —7 文 编 】0—8 (0 0 0 10 0 6 26 5 7
: 波批 域
论 济 南 近 代 历 史 文 化 特 质 资 源 的价 值 与 持 续 利 用
T e Vau n u tia l i z to f Jn n M o e n Hitrc l a d h le a d S san be Utl ain o i a i d r so ia n
济南近代建筑宏济堂的保护利用
![济南近代建筑宏济堂的保护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9eec39b90d6c85ec3ac69d.png)
q oo H nja g et o mec l o hc pcl d r uli ia r tde e u f o g tn gw s cm ri r w i i t i enb i n i J naes idi d — i a pt h s y a mo d gn n u n
i ia n j a g nJn n Ho gi n t
S i u .I UN J— o g JANG B o'
( .Sho o r, h no g i zuU iesy J a 5 1 1 C ia 2 i uli u ue& Ln sa e r R — 1 col f t S adn a h nvr t, i n2 00 , hn ; .Ql B i n C l r A Jn i n u dg t a dcp t e A
近代山东开埠与区位分析
![近代山东开埠与区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4c68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1.png)
近代山东开埠与区位分析第17卷第6期济南大学学报Vol.17No.6 2007年JOUR NAL OF U NIVERSITY OF JINAN2007#城市发展论坛#近代山东开埠与区位分析董建霞(济南社会科学院,济南250002)摘要:近代山东历史上既有约开商埠,又有自开商埠。
通过对各开埠城市的开放过程与区位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对外贸易的良港,内陆开放城市则大多是铁路交通的要道,各开埠城市之所以能够被辟为商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区位优势。
对外开放又使他们的区位优势得以尽情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使开埠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文章还对各开埠城市的发展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区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区位条件优越与否是相对的,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入手。
近代山东开埠的历史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区位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不断地改善区位条件,发挥区位优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开埠;区位;区位优势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07)06-0025-04近代山东历史上有8个城市先后开埠通商,既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城镇;既有约开口岸,也有自开商埠。
这些城镇被开放通商是否受区位的影响?各开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区位条件的变化有何联系?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
一、近代山东各开埠城市的开放过程商埠有约开商埠与自开商埠两类。
约开商埠是指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条约而开放的通商口岸;自开商埠是中国政府自主开放并自行管理的商埠。
鸦片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对外通商贸易基本上是在西方列强所制定的条约体系的框架内进行。
自1842年5南京条约6的/五口通商0始,几乎中西方之间每签订一个重要的条约,中国方面都要被迫开放若干口岸以供通商。
至1895年5马关条约6签订时,中国开放的条约口岸即约开商埠已达40处[1]。
1898年清政府准开岳州、三都澳、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自开商埠0开始出现。
济南:商业重镇的沿袭
![济南:商业重镇的沿袭](https://img.taocdn.com/s3/m/a46a27f66edb6f1afe001f39.png)
济南:商业重镇的沿袭作者:暂无来源:《走向世界》 2013年第35期店铺林立的商埠街道,诉说着一段繁华的往昔岁月。
(图片由济南市档案局提供)Streets with various shop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are telling stories of the old glories.济南,除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外,还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商业重镇”。
自古以来,济南便是商贾云集之地,历史上也曾是山东最大的商业城市。
从春秋到两汉,从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历史上济南商业的繁华,从未落幕。
时至如今,依旧如此。
早期的商贸重地春秋战国时期,济南时称泺邑,那时的济南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当时,贩卖商品的专职商人已经出现,并逐渐形成了以“坐贾”为主的都邑市场。
自此,济南便开启了以铸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时代。
“两汉”时期,济南的水稻、冶铁开始出现,并日渐盛行,这在当时都享有着极大的声誉,丝织、陶器、漆器等商贸交易也十分兴盛。
因为有着良好的商业基础,唐宋以后,济南的商业更加繁荣。
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铸造了“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铜版广告,上面的“白兔”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商标痕迹。
元代,济南已经成为山东最大的商业城市,铁业、盐运和丝织品经营规模较大。
根据《元史》记载,天历年间,济南商业贸易额约为2000万银两,是山东交纳商税最多的州府之一。
当时,由于盐商在济南一带云集,盐运十分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济南泺口的繁荣。
明代,在原有商业的基础上,济南的手工业开始崭露头角,并一举成为全国兴起的33个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
清朝的商业格局到了清朝初期,济南的贸易逐渐发展到省内外许多地区。
与此同时,济南城里和城外关厢的商业形态也有着明显区别。
济南城里主要是官署、学校和省、县考场所在地,商业以服务业为主。
靠近官署的院前、院东、院西等大街以及后宰门、贡院一带,集中了一批较高档次的旅馆、饭店、钱庄和金银珠宝店铺。
商埠:与外国通商的城市
![商埠:与外国通商的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4d1aa5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商埠:与外国通商的城市
商埠是指与外国通商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起,商埠便成为海外商贸活动的重要枢纽,它们也成为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平台,通商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可以交流联系,甚至促进新的文化诞生。
古老的商埠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如洛阳、襄阳、开封、邺城等,其中洛阳是东晋和北朝时期的主要通商城,襄阳是隋朝时期最为重要的通商城,开封是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邺城则是宋朝时期的重要商埠之一。
随着中国的商贸活动的发展,中国的商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朝时期的洛阳到明清时期的南京、淮安、嘉兴等,都成为海外商贸活动的重要枢纽。
此外,元朝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海外商贸城市,如大连、天津等,这些城市也成为中国商贸活动的重要枢纽。
商埠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的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也使得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桥梁。
中西合璧的典范 商埠文化的结晶 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精品文档
![中西合璧的典范 商埠文化的结晶 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d9f263203d8ce2f00662343.png)
中西合璧的典范商埠文化的结晶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
它南依泰岱,北傍黄河,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既有众多名胜古迹和独具特色的泉水风光,但同时也有诸多近代建筑。
散布于城区内的诸多近代建筑,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济南,在近代鸦片战争以前,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内陆、封闭性的城市。
1840年鸦片战争后,有京都门户之称、地大物博的齐鲁之地,也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瓜分的对象。
当时的山东省,主要是德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1837年,德国强修胶济铁路,并于1904年,全线贯通,即在此年,清政府批准将济南开辟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
据史书记载,自1905年起,拟就济南商埠租借章程十五节,使济南西关外,东沿十王殿(现纬一路北端津浦铁路宾馆),西抵南大槐树,南始古长清大道(今经七路附近),北临胶济铁路以南的约40余倾土地划为商埠区,各国商人和华商在界内照章租地,建造屋宇栈房。
由此,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济南,商埠的开发,为华洋商人提供了经商的环境和营建的条件,封建府城济南,开始了中国国内独具特色的大规模的中西混杂的近代建筑活动,也逐渐形成了老城与新商埠东西并列、中西建筑交融混杂的城市特色,使其由一个封闭的封建城市逐步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开放型城市。
济南近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颇具特色,对于研究近代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济南近代建筑,中西建筑文化交融、设计形式丰富多彩,尤以“济南纬二路近现代建筑群”最为典型,最具代表。
该组建筑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与经二路交叉路口的东、西、南、北侧,包括山东邮务XX局,XX局及其办公住宅楼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华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山东民生银行旧址、德国诊所旧址、小广寒电影院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济南分行旧址。
涵括了济南自开商埠初期建设的一批政治、金融、邮政、医疗、文化等机构设施,具有西方建筑特色,目前均保存尚好。
济南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济南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https://img.taocdn.com/s3/m/f6b33d1dff00bed5b9f31d6a.png)
济南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1906年通商埠后修建了大量的近代建筑,这些历经百余年的近代建筑既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也体现了济南浓郁的地域性特色。
但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大量优秀的济南近代建筑被不断破坏和陆续拆除,这无疑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出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考虑,选取恰当的工程案例对其进行可行性保护与再开发研究,以此为依据,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对丰大银行的可行性保护与再开发研究和对这种保护与开发普遍性规律的总结,是本文的两个出发点。
丰大银行是济南近代开通商埠后修建的近代建筑中的优秀代表,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在建筑的形体处理和空间布局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建筑的可行性保护与再开发研究既有与其它类型的历史建筑相通的共性,也有因其独有的个体特征和价值特征而呈现出的特殊性。
对丰大银行的可行性保护与再开发,势必要结合济南市的具体情况,合理保护该建筑文化遗产中有形的物质资产和科学开发其无的形文化资源。
针对其保护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以不破坏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近代建筑遗产潜在价值的前提下,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并进一步对保护性修复和再开发利用的实施性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丰大银行可行性保护与再开发过程中的设计方法、修复技术和开发策略等几个方面的深入研究。
得到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普遍性启发,并借此由点及面对济南建筑文化遗产的战略性策划、可行性保护、实施性方案策划、再开发模式、综合性方法等进行了相关探讨。
确立了针对近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以保护为主,再开发为辅,以再开发为动力,推动建筑文化遗产的大面积保护的方法,在确保建筑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将其加以合理的再开发利用,使城市的宏观景观和现实生活、历史与现代相交融,形成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具有浓郁风格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1.1研究背景第一章绪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的洪流给作为人们社会生活载体的城市带来了强劲冲击。
济南老商埠区规划策划报告(上)-(NXPowerLite)
![济南老商埠区规划策划报告(上)-(NXPowerLite)](https://img.taocdn.com/s3/m/f5741212ad02de80d4d84084.png)
荣誉称号:
1、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全国十大著名步行街 3、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5、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
推广语:“拜武侯,品三国,泡锦里“
14
案例借鉴
建筑风格:新建如旧,仿古步行街,典型明清川西古镇, 以青黑、灰白、木黄为基调
➢再造传统街巷格局 ➢在街、广场、庭院等 面状元素中点缀牌坊、 诸葛井、碑碣等点状 景观要素,使得整个 商业空间丰富而有变 化。
➢ 项目区位:项目 位于济南市市中区西 北部,北临天桥区, 西接槐荫区,处于济 南的核心位置。
➢ 项目规模:总占 地约1.2平方公里
➢ 地块四至:项目 北面为经一路,南面 为经五路,东面为纬 二路,西面为纬六路。
4
核心问题
通过不期望结果R1、期望结果R2模型实现核心问题构建
R1
R2
?
项目难度大、牵涉利益 群体多 拆迁安置难度较大 资金能否及时到位
➢在一期成功的基础上,从 结义楼背后延伸至园林区; ➢其建筑将延续川西民居风 格,融入水文化,完善服务 功能。 ➢开设双门进出,让游客游 览锦里不再走回头路。
三个主题院落:精典三国商务休闲区,闲适三国时尚展演区,三国 遗风民俗体验区 ;四排汉式小楼;“几“字形街道 ,60多个商铺, 建筑面积近9千平米。
城市竞 争力
11
文化资本运营视角下的案例借鉴
文化资本运营视角 案例借鉴
12
案例借鉴
案例选取标准及分析思路
案例选取标准: 1、城市地位与济南相似; 2、新近的文化资本运营项目,新案例往往会充分集合之前项目的经验; 3、文化资本运营项目不同模式的典型代表。
选取的案例: 1、成都锦里; 2、成都宽窄巷 3、长沙太平街 4、青岛劈柴院
游济南老商埠观后感
![游济南老商埠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7a4c5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a.png)
游济南老商埠观后感一座老商埠,半部济南史,饱受时光冲刷的老街,总是藏着许多的秘密。
位于济南市区核心的老商埠,历经百年,几经兴衰,经过整体改造,如今成为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的打卡之地。
整个商埠区内,欧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结合,融合了现代灯饰装点,加之民国时期的特色海报等点缀,古色古香,洋气海派。
在晨昏,在静谧的氛围中,漫步于此,借助光线,细看建筑特色,仿佛穿越了斑斓的时光隧道,寻觅到城市过往的生存状态,不禁感叹,虽然生活场景在这里得到复制,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宝隆楼,原为宝隆洋行济南分行经理住宅,现在是一啤酒馆,布置的很有情调,尤其是夜晚约三五好友来此,非常不错。
德昌楼,原德昌洋行,现在是一个吃川菜的地方。
济南第一辆老爷车,据说是司机回家的时候太兴奋,转弯时不慎撞到了院子的墙上。
这就是造老爷车的主人张采丞的故居,小瓦花脊的屋顶上开着西式老虎窗,颇具韵味。
义利楼,原义利洋行,原址在经二纬一,德式建筑,原来是从事百货生意的。
崇安楼,原山东济南商务总会所在地,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济远楼,典型的近代建筑折中主义风格,现为酒吧一条街,但是济南人民貌似对酒吧文化并不感冒,每次路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闹。
优正楼,原为电报局,这是仿建的,西式风格,建筑采用竖向双层圆券这样大气古典的西方建筑立面形式,通过毛石砌块横向错分铺砌,非常的漂亮。
瀛风楼,看名字就应该猜到属于日式风格,这是日式仿欧式古典风格,老商埠经济活跃发展的写照。
老商埠的建设离不开伟大的劳动人民,他们的辛勤付出,坚持不懈,才有了商埠时期的繁荣,感谢劳动人民。
济南老商埠经四纬三,与大观园、济南站、中山公园不远,只可惜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尤其是大观园,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如果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相信会是另一番景象。
济南近代史里最传奇的20栋老建筑
![济南近代史里最传奇的20栋老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aaf2a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1.png)
济南近代史里最传奇的20栋老建筑济南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
关于它的文化内涵,除了体现在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浓缩在一些风格多样的建筑里。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它们屹立百年,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今天“文化济铁”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老建筑。
胶济铁路济南站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当时的济南站规模较小,后经1914—1915年的扩建,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一座。
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2013年,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建筑群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11月,化身胶济铁路陈列馆。
济南黄台车站在黄台南路和山大路交叉口北侧有一个院子,院内有一座老房子,这就是建于1904年的胶济铁路黄台车站,是胶济铁路最早使用的几个小站之一。
20世纪初胶济铁路的原始风貌在这里依稀可见。
广智院广智院位于济南市广智院街,原属基督教浸礼会。
1904年,浸礼会在青州开办的博古堂迁至济南,由英籍牧师怀恩光主持兴建院舍,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兴办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山东巡抚院署清巡抚院署大堂在珍珠泉东侧,建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由山东巡抚周有德拆青州明衡王府大殿木料建造。
昔为清山东巡抚及民国山东军政首脑施政、断狱的场所。
整个建筑金碧交辉,宏伟壮观,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邮局大楼在经二路南侧,大纬二路西侧,有一座华丽壮观的西式建筑,这就是济南邮政及其营业厅。
资料记载:该建筑为西洋古典式,设计者为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与康文赛,建造者为天津洋商,1918年3月动工兴建,1919年竣工,为济南邮政自建的第一座邮政大楼。
济南交通银行大厦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也称济南交通银行大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二纬一路,欧式建筑,其西侧路北即为德华银行济南分行旧址。
该建筑建于1925年,设计者为中国建筑师庄俊,风格基本上为早期美国仿希腊古典复兴式。
山东丰大银行旧址济南老洋行就是“山东丰大银行”的旧址,位于济南市纬六路27号,老济南们也把它叫作“老洋行”、“老银号”或“老洋楼”等。
写济南老商埠的文章
![写济南老商埠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239d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d.png)
写济南老商埠的文章济南老商埠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商埠是指城市中集中着大量商业机构和商贩的地区,它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地带,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济南老商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济南已经成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商埠位于市中心的中山路、解放路一带,街道宽阔,建筑风格多样,犹如一幅繁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商埠内有许多古老而有特色的建筑,如章丘马家、济南鲁商大厦等。
这些建筑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是济南老商埠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在商埠的街道上,可以感受到济南的繁荣和活力。
济南老商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商贩和游客。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店,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到现代的购物中心,应有尽有。
商埠内还有许多小吃摊位,如烧烤、汤包、煎饼等,让人们品尝到各种美食。
商埠的繁华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许多商贩和企业家都选择在商埠附近开设自己的店铺或公司,以期从商埠的繁荣中获利。
这种商业活动的集中,不仅带动了济南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济南老商埠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红楼、天平山石刻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济南商埠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
游客们可以在商埠内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了解济南的发展历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济南老商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形态的变化等都影响着商埠的发展。
为了保护和传承济南老商埠的历史文化,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加强商业管理等,以保持商埠的繁荣。
济南老商埠作为济南市的重要地标之一,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济南人民自豪的地方。
在商埠内,人们可以感受到济南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也可以体验到济南的繁华和活力。
济南老商埠的发展,不仅是济南市经济繁荣的体现,也是济南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价值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a863b45336c1eb91a375df8.png)
• 图为店铺林立的商埠 区和二、三十年代的 经二路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 空间的影响
• 发展最快上世纪20至30年 代金融业,商业,交通业, 公共服务业迅速发展,造 就了大批的银行建筑,洋 行建筑,大型商业中心市 场建筑,铁路建筑,公共 服务类建筑等等,载着历 史记忆、展示着独特建筑 肌理、反应着人文聚落风 貌的老建筑更是像散落的 明珠一样点缀在这片56公 顷的土地上! • 图为日商在经二纬三路设 立的济南银行以及由德国 人德恩创办的德孚洋行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 的影响
•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 建立,商埠区的商业 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 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 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 主的城区,目前存在 大量的废弃厂房,此 次设计的改造对象糖 果厂就是这样一废弃 厂房,居民区的交通 和服务设施也相对比 较落后
• 图为糖果厂内景和附近的 居民区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商埠区范围
济南开埠简图
东起济南老城之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 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 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商埠区现状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埠区的商业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商埠区 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 然有所复苏,但是其经济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图示为基地附近工厂 和居民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 的影响
• 1980年代后,经纬时 代慢慢走进历史,百 年商埠的优势逐渐弱 化,商埠区的商业陷 入衰退,大观园、第 一百货、万紫巷风光 不再 • 图为万紫巷商场 • 万紫巷南边入口
济南商埠区基地的文化 历史价值分析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
•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以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 商埠区的产业,商业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的影响 • 已有改造案例的分析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开放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包容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特色
重塑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
•
每一个有特点 的场所都有着她的 灵魂,而这种灵魂 就是接近这片场所 的人所产生的联想 和感受,对于商埠 区而言,她的灵魂 就是那种经受过历 史洗礼的沧桑感。 这也是我们通过青 年旅社所要表达给 人们的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Fra bibliotek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特色
•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 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济南商埠区的繁荣促成国内独 具特色的大规模城市建筑群的 出现———多元化的建筑类型、 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形成中西 建筑文化交融于一体的商埠风 貌
上图为德华银行办公楼
右图为德国领事馆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基地与文化的交融
基地处于济南商埠区,面对这样独特的地块,在这次旧厂房改造—青 年旅舍设计中,一定要结合这里的文脉,争取创造延续文脉,并与周 围的老建筑相协调的建筑。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开放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包容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特色
重塑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 清光绪三十年,济南古城 开来了第一列火车,大多 济南市民跑到火车站目睹 了这个稀奇的钢铁“怪 物”。其后,这个“怪物” 带来了德国的洋线、洋火、 洋油等。 • 1905年11月15日,济南商 埠筹办告竣,正式开设为 “华洋公共通商之埠”。 • 此后济南的城市发展是以 老城为核心,向周边辐射 式扩张的。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 济南商埠区曾一度集 中了外国领事馆、洋 行、银号、公司、商 号、商场、教堂、影 剧院、娱乐场、饭店、 旅馆,工厂等,是济 南最繁华的地区,也 是济南市的经济中心 区
• 图为店铺林立的商埠区和 二、三十年代的经二路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
济南商埠全界
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
全新的规划布局
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地球仪上 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向道路称 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线。因东 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老百姓称 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 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 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这种布局是 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 老城新埠成为济南的新式格局,它既保留了一个具有传统 风格的老城,又容纳了一座体现西方近代风格的商埠新区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商埠区范围
济南开埠简图
东起济南老城之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 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 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商埠区现状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埠区的商业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商埠区 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 然有所复苏,但是其经济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图示为基地附近工厂 和居民区
• 地理特征、风水意愿 和地域美饰倾向造就 了典雅大方的徽派建 筑,清新明快的岭南 建筑。 • 对于商埠区而言,商 埠区的开埠文化,在 发展历史中展现出的 开放与包容都是让济 南商埠区的建筑区别 于其他地域性建筑重 要因素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
•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以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 商埠区的产业,商业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的影响 • 已有改造案例的分析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 作为历史见证,经二 路363号、369号、373 号院这三处建筑群落 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 最典型的济南老商埠 区建筑特色 • 经二路363号,老房子, 坐落于经二纬七路口 东北角;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 对空间的影响
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
• 经营城市方面:街坊划分大小恰当,有利于批租和管理,街区 外侧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建设里弄或别墅,功能分区明确 ;为了方便市民休憩娱乐,建立了济南最早的公园———商埠 公园(今中山公园),并建设了公共娱乐服务设施和火车站广 场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开放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包容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特色
重塑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文化使基地所具 有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遗风 • 由于商埠 区有着多元的 建筑风格和深 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所以部 分地带开始仿 造其原貌来提 升街区特色, 如大观园的提 升改造方案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 的影响
•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 建立,商埠区的商业 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 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 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 主的城区,目前存在 大量的废弃厂房,此 次设计的改造对象糖 果厂就是这样一废弃 厂房,居民区的交通 和服务设施也相对比 较落后
• 图为糖果厂内景和附近的 居民区
东方艺术文化馆
东方现代艺术馆改造 项目原址为济南市工 人文化宫,建于50年代 中期,曾是本市文化活 动的主要场所,为大屋 顶中式风格建筑。80 年代后期随着周边环 境的改变而日渐衰落, 其间曾改做酒店、夜 总会,建筑内外也几经 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 都未获成功,致使该建 筑长期闲置 。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 的影响
济南老城与商埠区平面图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 间的影响
• 在宏观意义上,济南在整体城市的规划中,依然把老商埠 区当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商 埠区对整个济南大空间的走向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图为当济南针对商埠区的规划图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
•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以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 商埠区的产业,商业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的影响 • 已有改造案例的分析
现状中的房屋改造案例的分析
• • • • • • • •
东方艺术文化馆 瑞蚨祥 基督教堂 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 济南老洋行 宏济堂西号 老商埠第9号院 经二路阜成信
现状中的房屋改造案例的分析
图为小广寒电影院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1918年将普利门外沿顺河街向西到纬一路的地段拓为商埠区。商 埠的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逐渐发展为商业繁华之地,数不清的银 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式市场纷纷在此扎堆,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 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 据统计,1927年,济南仅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就达6700 多家,成为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我国的交通枢纽,也是华 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 1926年,胶济铁路以北被规划为北商埠,至20世纪30年代后 期,北商埠逐渐成为以大型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成为北方纺织业和 面粉业的中心。 • 1939年,日伪政权又规划将齐鲁大学以西、四里山以北、岔路街 以东、经七路以南约1公顷土地为南郊新市区,又称南商埠。还陆续 将官扎营、南大槐树、营市街以及商埠区内原来保留的三里庄等地划 入商埠。 • 到抗战结束后的1945年,济南商埠租地已近70公顷。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 自开商埠
1904年,山东巡抚报请朝廷要求自开通商口岸 。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大 门,不惜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在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几乎都有开放通商 口岸的内容。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 南京条约》,首批开放的有广州、上海等五个 通商口岸。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条约 》,就有天津、营口等10口通商,使得中国的 沿海从南到北全面开放。以后,随着侵略的深 入,开放的城市又逐渐延伸到内地。这些因条 约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被称为“约开 商埠”。济南与那些城市不同,是无人强迫而 “自开”的。 自开商埠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心胸和眼光,有 利于城市的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权益。
纷改造。
• 图为铁路单身宿舍,经 改造后为济南铁路房管 所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 间的影响
• 百年津浦铁路、山 东第一个基层工会、 蔡公时殉难地、中 共一大代表邓恩铭 牺牲地„„都在商 埠区,这些文化对 空间最直接的影响 就是早就了大量的 纪念性建筑,也影 响着新生建筑的产 生。 • 图为当时的津浦铁 路和修缮中的蔡公 时纪念馆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 间的影响
• 中西合璧的建筑 群,形成极具特 色的街区,而这 种商埠区文化造 成很多地方对商 埠区原景的复原。 • 图为大观园附近 的改造情况 • 大观园这处综
合商场,堪称 济南市井文化 的一大胜迹
商埠区的产业商品以及文化特点对空 间的影响
经三路纬五路的商埠公园(今中山公园)是1904年 济南开辟商埠时由清廷规划兴建的山东省最早的一 处以公园命名的公共游览场所。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演进
商埠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