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常见穴位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常用穴位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
钟春花
2013年4月10日
可编辑课件PPT
1
手指同身寸的定位法
❖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 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 为一寸
❖ 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
作为3寸
可编辑课件PPT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可编辑课件PPT
20
阳陵泉穴
❖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等肝
胆病证。 ❖ 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
节疾患。 ❖ 肩痛。
可编辑课件PPT
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
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 疾病很有疗效
可编辑课件PPT
10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
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可编辑课件PPT
11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 一横指处 。
可编辑课件PPT
16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 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
十宣
可编辑课件PPT
17
内关穴
❖ 定位----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 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 临床应用 ❖ 孕妇呕吐、晕车(大拇指掐在
内关穴 )、手臂疼痛、头痛、 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 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 逆、腹泻 ❖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穴位PPT精选课件

中医穴位PPT精选课件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 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 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 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 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 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 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 方法加以介绍。
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 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急性腰扭伤的患者,只要在脚外侧的 “金门穴”痛点处点按 2 分钟,腰痛 可即时缓解。
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 屈指时中指尖处。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 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癫狂痫。 ③盗汗,疟疾。 ④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 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 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 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 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 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 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治肚痛,胃酸过多;

中医常用穴位PPT讲稿

中医常用穴位PPT讲稿
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 能力增强。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
十宣
内关穴
• 定位----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
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 临床应用 • 孕妇呕吐、晕车(大拇指掐在
内关穴 )、手臂疼痛、头痛、 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 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 逆、腹泻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合谷穴
• 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
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 指处就是合谷穴 。
• 临床应用: • 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 • 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浅刺 • 经闭----合谷、三阴交 • 鼻疾----合谷、迎香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
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
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
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
•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外关穴
•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
桡骨之间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指导ppt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督脉 奇穴
2009-04-09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位
2009-04-09
列缺
定位 主治
咳桡嗽骨、茎气突喘上、方咽,喉腕肿模痛纹等上肺
系1病.5证寸;头痛、齿痛、项强、
口眼喎斜等头项部疾病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

平 一直 手交 桡叉骨操,茎作一突手上手食 ,法指 指按 尖在 下另 凹
陷 向上即斜是刺0.5-0.8寸
2009-04-09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穴位
2009-04-09
பைடு நூலகம்
迎香
定位
鼻唇沟中,鼻翼旁0.5寸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等局 部病症,胆道蛔虫症

操作手法
平刺或略向内上方斜刺 0.3-0.5寸;不宜灸
2009-04-09
曲池 定主位治
手•屈臂肘痹成痛直、角上,肢在不肘遂横等纹
上外肢侧病端症与,肱热骨病外,上高髁血连

压线,中癫点狂。,腹痛吐泻等
肠喉性瘰•当 线在胃 病 疬肿尺中肘病 证 等痛泽点横症,皮,与纹,瘾肤齿肱外目疹外痛骨侧赤、科等外端痛 湿 疾五上,, 疹 患官髁屈咽 、热连肘,
操作手法
直刺l-1.5寸;可灸
2009-04-09
手三里
主定治位
手在臂前无臂力背、面上桡肢侧不,遂在等阳

上溪肢穴病与证曲;池腹穴痛连、线腹上泻,、
齿肘痛横、纹颊下肿2寸处。
操作手法
直刺0.8-1.2寸
2009-04-09
合谷 主定治位
头在痛手,背目,赤第肿l、痛第,2鼻掌衄骨,
齿发间痛热,, 恶当口寒第眼等2掌歪外骨斜感桡, 病侧耳 症的聋 ,中,,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4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9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5
6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中医常用穴位ppt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ppt课件
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
9
迎香穴
•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 临床应用 •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
10
四白穴
• 定位-----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 临床应用 •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
痛眩晕。 •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
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胃
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
14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低时,针灸足三里可
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 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
19
肩贞穴
• 定位-----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 纹头上1寸
• 临床应用 • 治疗肩周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
.
20
睛明穴
• 定位---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迎风流泪
.
22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PPT课件

最新课件
31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最新课件
32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最新课件
33
▪ 快速取穴:
最新课件
41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橫 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最新课件
42
10 颊车
▪ 足阳明胃经 ▪ 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
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 按 之凹陷处。 ▪ 主治:口眼呙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
最新课件
43
快速取穴: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 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最新课件
18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最新课件
19
任脉
最新课件
20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医穴位ppt课件

中医穴位ppt课件
中医穴位
焦作职工医学院 杨淑敏
1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 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所以,从古至今,中医们就一直将经络以及经络上的穴 位当作人体大药来使用。
2
❖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道位于 “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 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 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 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 穴道,称为正穴。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 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 发”、“砭灸处”、“穴位”。
18
❖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癫狂痫。 ③盗汗,疟疾。 ④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19
❖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
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 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 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 无乳、瘿气、霍乱、转筋等其 他病证
5
❖ 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
❖ 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 志法”;
❖ 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 “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
❖ 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 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 “同身寸”。
11
❖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 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 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 手指挛痛。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
22
5.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6. 治小肠病:为小肠募穴,可治小肠各种疾病。
7.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 三里、三阴交穴。
8. 治排尿不顺:可用灸法,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 拢空心掌拍打,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9.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 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 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
19
关元穴
• 定位 位于脐下三寸处
•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 临床应用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
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
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
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的目的。
.
20
• 保健方法 艾灸或按摩。
• 温灸: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 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 效果显著。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
18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 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 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 尿潴留。
.
29
内关穴
•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27
神阙穴
• 定位 在脐部中央。
• 功效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 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位于腹之 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 肠,所以还能健脾和胃、理肠止泻。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外,还可 治疗腹泻、脱肛等症。一般不针,可 隔盐、隔姜灸之。

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PPT课件

足厥阴肝经
肝火旺、无名火、 例假下不来、小叶
增生
足背第1、第2 跖骨结合部前
方凹陷处
穴位 所属经络
祛湿利水穴
主要作用及应用
技巧取穴
阴陵泉
足太阴脾 经
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 、减肥、瘦脸、健脾祛
湿
小腿内侧,胫骨内 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三焦俞
足太阳膀 胱经
全身水肿
腰部,第一腰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上方)
、美容等
天枢
足阳明胃经
腹痛、腹胀、便 秘、腹泻、痢疾 等胃肠病症;月 经不调、痛经等
妇科疾患
脐中旁开两寸
疏理肝胆穴
穴位
所属经络
主要作用及应用
技巧取穴
图示
期门
足厥阴肝经
郁闷、无名火、更 年期、肝斑、潮热 、疏肝理气要穴
乳头直下,第六肋 间隙,前正中线旁
开4寸。
章门
足厥阴肝经
肋痛、黄疸等肝病 病症;腹胀、泄泻 、呕吐、等脾胃病
点下凹陷处即是。)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皮肤病、荨麻疹、湿 疹、神经性皮炎、降
血压、网球肘等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处 。
合谷
汗症(自汗、闭汗、 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
手阳明大肠经 头汗)、牙痛、头痛 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

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
图示
清热穴
穴位
所属经络
主要作用及应 用
技巧取穴
图示
。(犊鼻下三寸)
图示
冲阳 足阳明胃经 太白 足太阴脾经
儿童脾胃调理 减肥、瘦脸、痛风
足背最高处,动脉 搏动处
第1跖骨小头(跖 趾关节)后缘,吃 白肉际凹陷处。

主要穴位讲解PPT课件

主要穴位讲解PPT课件

十、肺经
胸到拇指为肺经, 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 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 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十一、心经
心到小指为心经, 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 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 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 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 • • • • • •
主治:气病,肺病,胃心胸病,乳少。 ①咳嗽,气喘,气短。 ②心胸痛,心悸,心烦。 ③噎膈,呃逆,呕吐。 配伍: ① 配厥阴俞可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失眠; ②配少泽可通经活络主治乳少。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 ②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 ③咳喘。 配伍: ①配合谷、外关可清热解表主治发热; ②配肺俞、足三里可治疗哮喘。
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眩晕,头痛。 ②昏厥。 ③脱肛。 ④癫狂不寐。
• 3.命门 •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 凹陷中。
• • • • • • • •
主治: ①虚损腰痛,头晕,耳鸣 ②遗精,阳痿,早泄,带下,不孕,月经不调。 ③遗尿,尿频,五更泄。 ④癫痫,惊恐。 配伍: ①配肾俞可调补肾气主治肾虚遗尿; ②配肾俞、关元、三阴交可补益肾气主治阳痿、 早泄; • ③配气海、天枢可温肾健脾主治五更泄。 •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5~1寸;宜灸。
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嗽。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失眠,健忘。
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常用穴位.优秀精选PPT

常用穴位.优秀精选PPT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即犊鼻穴下3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 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 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 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 劳赢瘦。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 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 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 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 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风池: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 中点。
主治: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 、三叉神经痛、眼疲劳、喉咙痛、 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 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 ,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 经闭,滞产。
三阴交: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
胃脘痛,腹胀经,,呕吐子,宫呃逆脱,垂翻胃,,难吞酸产,,纳呆产,后食不血化晕,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 喘循,环头 系痛统,疾失病恶眠:露,脑惊卒不悸中尽,,怔高,忡血遗,压脏,精躁脑,,动癫脉阳狂硬痿,化痫,,证无阴,脉尸症茎厥。中,惊痛风,产后血晕。 治糖尿病:强,肾水可缓肿解,糖尿小病便并发不症利,需,配遗合足尿三,里、膝三脚阴交痹穴。 合脾谷胃: 虚在弱手,背消痛,化,第不一良脚、,气二腹掌胀,骨肠失间鸣,,眠第腹,二泻掌,湿骨月疹桡经侧不,的调荨中,点崩麻。漏疹,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 中痛,水肿,神小经便不性利皮,遗炎尿,,膝高脚血痹痛压,病脚气等,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 化系统疾病,如腹胀、 腹泻、腹痛、腹鸣、吞 酸、呕吐、便秘、黄疸 等,此外对一般胃病、 食欲不振、目眩、耳鸣、 青春痘、精力不济、神 经衰弱也很有效。
神阙
❖ 此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 脱肛,五淋,妇人血冷 不受胎,中风脱证,尸 厥,角弓反张,风痫, 水肿鼓胀,肠炎,痢疾, 产后尿潴留
❖ 4.小便不利,便秘;
❖ 打嗝时,用拇指按压少商, 以感觉酸痛为度,持续半分 钟,即可止嗝
风池
❖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 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 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 平
❖ 风池穴的主治疾病为: 头痛、头重脚轻、眼睛 疲劳、颈部酸痛、落枕、 失眠、宿醉
百会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 把手并上的时候,最高的突 起处,就是合谷穴。或用一 支大拇指的横纹对准另一支 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 置就是合谷穴
❖ 1、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 眼圈,眼部减压,增进免疫 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 肌肉僵硬;
❖ 2、镇静止痛,通经活络, 清热解表;
❖ 3、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 特效穴。
曲池
❖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 开1.5寸处 ,按摩肾俞穴可 以缓解腰疼。取定穴位时, 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 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 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 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 耳鸣、精力减退等。
❖ 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 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 可迅速止痛
❖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 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 间的凹陷中
❖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阴部痛,痛经, 遗精;膝痛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可编辑
20
阳陵泉
❖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 3、缓解高血压
❖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水沟
❖ 别名人中 ,位于人中沟 正中线上1/ 3与2/3交界 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 痛感
❖ 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 熄风,主治昏迷、晕厥、 癫狂、急慢惊风、消渴 等多种疾病,为中医抢 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 一。
❖ 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 不要过于强烈
迎香
❖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 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鼻塞、口 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 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 塞,或者过敏性鼻炎, 按摩迎香至发热,能立 即缓解症状。
❖ 经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 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 使气血畅通,外邪不容 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 侵入,以达到预防和消 除感冒。
中脘
❖ 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 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 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 4.虚劳赢瘦,水肿。
❖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Hale Waihona Puke 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 胫骨后缘
❖ 按摩功能: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 难产,产后血晕,恶露 不尽,遗精,阳痿,阴 茎中痛,水肿,小便不 利,遗尿
❖ 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 变老
阴陵泉
❖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少商
以左手 拇指为

❖ 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
❖ 主治咽痛喉肿、中风、中暑、 昏厥、发热、癫狂、癔病等 证
❖ 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 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 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 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 感冒
中医科常见穴位
主讲人—
常用穴位
❖ 合谷 ❖ 曲池 ❖ 内关 ❖ 少商 ❖ 风池 ❖ 百会 ❖ 印堂 ❖ 水沟 ❖ 迎香 ❖ 中脘 ❖ 神阙 ❖ 气海 ❖ 肾俞 ❖ 命门 ❖ 足三里 ❖ 三阴交 ❖ 阴陵泉 ❖ 阳陵泉 ❖ 委中 ❖ 涌泉
合谷
❖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 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 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 故名 。
委中
❖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肚子疼痛、脖子酸痛、 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 疼痛、膝盖疼痛。
涌泉
❖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 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 主治:1.昏厥、中暑、 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 及神志病患;
❖ 2.头痛,头晕;
❖ 3.咯血,咽喉肿痛;
气海
❖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 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 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 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 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 脐3/10的位置,即为此 穴
❖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命门
❖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 间
❖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 泄泻,遗精,阳痿,早 泄,赤白带下,月经不 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足三里
❖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 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 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 良,泄泻,便秘,痢疾。
❖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 痈。
❖ 3.失眠,癫狂,头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