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1993—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资料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期症状:低血压休克、肾功能不全 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包 括控制鼠类密度、改善环境卫生和个 人防护等。
02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由汉坦 病毒引起,通过鼠类等动物 传播给人。
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概述 • 病因与病理生理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病例分析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 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 。
特点
该病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主要 流行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部分 地区,可全年发病,但春秋两季 更容易传播。
流行病学
并传播给人类。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野外作业、农 业活动、林业工作者等人群更容易感 染。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如 尿液和粪便)传播,人类接触这些排 泄物后,病毒经由口、鼻、眼、破损 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发热、头痛、腰痛、眼眶 痛、恶心、呕吐等。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 道和接触传播,如吸入病毒 污染的尘埃、食物或接触感 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野外 作业、鼠类养殖、食品加工 等行业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
潜伏期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3周 ,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或数 年。
肾综合征出血热知识要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知识要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哈尼汉霍特病毒(Hantaan virus)等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1. 病原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哈尼汉霍特病毒引起。
哈尼汉霍特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其主要通过小鼠尤其是家鼠传播给人类。
2.传播途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传播和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小鼠或其粪便。
蚊子在吸血小鼠时可以被感染,然后再通过咬人传播病毒。
此外,与感染小鼠接触的人也可能被感染。
3.症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随后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和恶心等症状。
严重病例会进一步出现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黏膜出血、血尿和肾衰竭等。
4.诊断: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
病毒的分离和检测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5.预防与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主要包括人群教育、环境卫生改善以及害虫控制等措施。
定期清理住房周围的杂草、垃圾等,使用防蚊虫液或蚊虫网,并避免与可能感染病毒的小鼠接触等都是预防措施的重要内容。
6.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保持尿量和对症支持等。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透析或血液滤过等治疗手段。
7.疫情情况:肾综合征出血热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中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国家之一,其中东北地区是主要疫区。
8.其他型别:除了哈尼汉霍特病毒,还有其他几种布尼亚病毒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出血热,如风疹出血热、札幌病毒出血热等。
9.其他临床表现:除了肾脏受损和出血症状,肾综合征出血热还可能引起其他临床表现,如肺损伤、肝功能损伤、心脏病变等。
10.监测和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乙类传染病,必须进行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知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相关知识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
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治疗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
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
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
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
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
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
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病理生理 休克 :原发性休克,继发性休克。 出血 急性肾衰竭
(三)病理解剖 本病病理变化以小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 显,其次为心、肝、脑等脏器。基本病变 是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管壁呈 不规则收缩和扩张,最后呈纤维素样坏死 和崩解,管腔内可有微血栓形成。
(三)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鉴别少尿 2.促进利尿 3.导泻与放血疗法 4.透析疗法
(四)多尿期 治疗原则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 后期主要是: 1、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防治继发感染
(五)恢复期 治疗原则为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 院后应休息1~2月
(六)并发症治疗 1、消化道出血 应注意病因治疗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3、ARDS 4、心衰肺水肿 5、自发性肾破裂
(八)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等心律失常和心肌受损表现,此外高血钾 时出现T波高尖,低血钾时出现U波等。部 分患者眼压升高,若明显升高者常为重症。 脑水肿患者可见视乳头水肿。胸部X线约 30%患者有肺水肿表现,约20%患者出现 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
【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 以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咯血、腹腔出血、鼻出血阴道脑病和颅内出血等 (三)肺水肿: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心源性肺水肿 (四)其他: 包括继发性感染、自发性肾破裂、心肌损害和肝损害等。
黑线姬鼠
褐家鼠
大林姬鼠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垂直传播 5.虫媒传播
(三)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在流行区隐性感染率可达 3.5%~4.3%。
(四)流行特征 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人群分布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到达全身,进入 血管内皮细胞内以及骨髓、肝、脾、肺、肾和淋 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再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 症。一方面病毒能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 胞因子的释放,导致机体组织损伤。由于汉坦病 毒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护理策略及预防策略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护理策略及预防策略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疾病的定义和病因1、定义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以发热、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与感染的汉坦病毒类型有关。
2、病因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病原体是汉坦病毒,这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
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或吸入被病毒污染的鼠类排泄物(尿液、粪便、唾液)中的病毒颗粒而感染。
(二)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临床表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多样,病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期、肾功能损害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腰痛、腹痛等;低血压期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肾功能损害期则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肌酐和尿素氮增高等;多尿期尿量明显增多;恢复期则是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2、诊断方法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分析和特异性抗体检测。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和尿素氮增高等;尿液检查可能显示蛋白尿、红细胞尿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则可以直接证明汉坦病毒的存在。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护理策略(一)诊断阶段的护理1、病情观察与记录在诊断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出血点、皮疹、肾区疼痛等症状。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史、接触史、疫区活动史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2、心理护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在诊断阶段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理解疾病,建立信心,配合治疗。
(二)治疗阶段的护理1、药物治疗的护理在治疗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准确执行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出血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肾综合征出血热 讲稿

肾综合征出血热讲稿
尊敬的听众们,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如鼠类)传播,人类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损害、出血倾向等严重症状。
HFR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该病毒可通过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从而引起肾功能异常和出血倾向。
目前,HFRS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症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抗病毒治疗则需要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除了治疗,预防也非常重要。
为了预防HFRS的感染,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和通风;
2.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如老鼠等;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野生动物肉食品。
总之,HFRS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于感染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而对于未感染者来说,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谢谢大家的聆听。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

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病毒)即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其引起的疾病即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血热和出血性肾炎,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
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病因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主要传染源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
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
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至于其他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3.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考点总结

肾综合征出血热考点总结要点一病原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及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
要点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我国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
患者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母婴等多种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性(1)地区性: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疫情严重。
(2)季节性和周期性: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冬季,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
(3)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发病率高。
要点三病机病理1.西医发病机制汉坦病毒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引起机体多器官损伤的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免疫作用及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2.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瘟疫”、“疫斑”、“疫疹”等范畴。
由疫疠之气所致,主要病机是热毒侵袭卫表,邪正相争,之后迅速传气入营而导致气营两燔,变证丛生。
要点四临床表现典型临床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根据发热、中毒症状和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和非典型型5型。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等。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症),出现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者多数可发展为重型。
毛细血管损伤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
皮肤充血表现为颜面、颈、胸背潮红(三红征),重者呈醉酒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软腭和咽部。
皮肤出血常见于腋下和胸背部。
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眼结膜。
渗出水肿征表现在球结膜。
肾损害表现在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
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期的特点。
2.低血压休克期主要为中毒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于病程3~7天发生的低血压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克称为继发性休克。
3.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析作者:杜秀芳刁士琦杜宇峰【摘要】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肝脏损伤特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Igm,IgG抗体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
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散发,71.6%的患者于2-6月发病。
典型临床表现者较少,仅30.6%患者有“三痛”,32.8%患者有“三红”,但头痛(90.6%)和恶心呕吐(84.4%)仍常见。
仅31.3%患者有典型五期经过,越单期者56.3%、越双期者12.5%、血小板降低(79.7%)和尿蛋白(十十)以上仍较常见(71.9%),但血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稍低(54.7%)。
仅约2/3患者血清肌醉(Cr)升高。
肝脏损伤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82.8%),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76.6%)、乳酸脱氢酶升高(78.1%)为主,胆红素和白蛋白基本正常。
ALT水平与Cr水平不平行。
并发症以肺部疾病为主(21.9%)。
结论需重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表现,及早处理肝脏损伤和肺部疾病,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肝诊断鉴别临床特点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orme,HFRS)是我国常见传染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主症和五期经过[1]。
本病常伴有肝脏损伤,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误诊漏诊较多。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收集就诊于本院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尤其是肝脏损伤特点。
1对象与方法1.1患者资料我院于1999年1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6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15-70岁,全部病例的肾综合症出血热-IgM抗体均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2检测项目与方法1.2.1常规和生化学检测:患者入院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肾综合征出血热318例临床资料分析

29 ; 6 例 肾区叩痛 2 3 ; 9 例 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 5 例 ; 3 脑膜刺激
发全 国流行性 出血热 防治方 案” 中的诊 断标 准 , 用 E IA 采 LS
检测血清抗一 _ Hv M, 剂盒 由潍坊市康华生 物技 术有 限公 试 司提供 , 严格按 说明操作 , 阳性者重复检测一次 。
多尿期 、 恢复期 11 , 热期 、 尿期 、 尿期 、 复期 5 6例 发 少 多 恢 6 例, 发热期 、 血压休 克期 、 低 多尿期 、 恢复期 3 例 , 7 发热期 、 恢
复期 5 例 。病程发展过 程 中 出现 越期现 象 , 3 二期或三期 重 叠: 发热期 、 尿期重叠 3 , 热期 、 多 8例 发 低血压休克期重叠 1 7 例, 发热期 、 尿期重叠 2 少 1例 , 发热期 、 血压休克 期 、 尿 低 少
治 的 38例 HF S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1 R 肾综 合征 出血热 发病具有 明显季 节性 , 壮年 发病为多 , 青 大多 具有典 型 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 本组资料病死率 1 8 。结论 : .9 做好 早发现 、 早诊 断、 治疗 , 早 把好休 克、 出血 、 肾 功 能衰竭 三关 , 同时防治并发症 , 降低 病死 率的关键 。 是
健康知识|科学认识肾综合征出血热

健康知识|科学认识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其显著特征为“三红三痛”,面潮红、颈潮红、胸部潮红,头痛、腰痛、眼眶痛,还可伴有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
肾综合征出血热通常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老鼠,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人感染主要是通过3种途径:一是通过含病毒的鼠尿、粪、呕吐物及鼠血、组织液等经显性或不显性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二是带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三是摄入污染的饮食、饮水,通过破损的口腔黏膜和消化道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报告,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
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据有关资料记载,肾综合征出血热于1956年被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
198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达到高峰,之后报告病例数偶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疫苗接种、灭鼠和环境治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高峰季节,与鼠类活动密度及与人接触的机会有关,家鼠传播者以3月到5月为高峰,野鼠型多于10月至次年2月发病。
安阳市已进入冬季,鼠类会从野外迁到住宅附近,与人群接触的机会增加,且繁殖速度快、生长快、食量大,人居环境极易受到污染,极大增加了居民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几率。
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方法首先是灭鼠,可以采用摆放鼠夹、粘鼠板,堵塞鼠洞,投放毒饵等方式。
一定注意毒饵不要放置在易接触到的地方,避免误食。
同时,尽量不要食用剩饭剩菜,避免鼠类污染食物进入人体。
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高发病区16岁至60岁人群、到流行病区进行野外活动的人群或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群都可接种。
肾综合征出血热18例死因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18例死因分析
张兆祯;赵明铭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1999(012)005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我院传染科自1984年至1996年收治EHF病人812例,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
2.26%,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现将18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
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
46岁。
农民16例,干部1例,工人1例。
1.2 入院病期:发热、休克、少尿三期重叠10例;
【总页数】2页(P291-292)
【作者】张兆祯;赵明铭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驹县人民医院;山东省临驹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02
【相关文献】
1.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透析30例死因分析 [J], 杨喜荣
2.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87例死因分析 [J], 李龙海
3.青岛市1998至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死因分析 [J], 薄涛
4.1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死因分析 [J], 姜法春;李正云;苏航
5.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18例死因分析 [J], 李拥军;王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个别患者血、尿携带EHFV,接触后感染 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精品文档
黑线姬鼠
精品文档
褐家鼠
精品文档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老鼠带有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 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口 腔和胃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 被老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老鼠带有病 毒的排泄物和血清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此病毒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虫媒传播: 寄生在鼠类身上的螨传播
可通过细胞毒T细胞的介导损伤机体细胞 IV型变态反 损伤是本病的基本病变 血管病变 肾脏病变 心脏病变 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病变 免疫组织检查
精品文档
四、临床表现
精品文档
一般表现
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 见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5期经过:发热期、低血 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精品文档
消毒与灭活
不耐热、酸,37℃以上和PH5.0以下易灭活。 56℃30分钟、100℃1分钟灭活
EHFV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敏感 对紫外线、酒精、碘酒敏感
精品文档
二、流行病学
精品文档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世界上有170多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 我国有53种,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褐 家鼠、大林鼠等。其它动物猫、猪、狗、家 兔等
细胞内、多种组织内繁殖
病毒血症 病毒 免疫反应 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器官损害
精品文档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作用 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III型变态反应) 其他免疫应答(I、II、IV型变态反应) 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精品文档
病毒直接作用及其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 为 1 6 / 0万 。1 9 .91 9 1年发 病 明显 回升 ,9 5年 形成 19 第 2次 流 行 高 峰 , 病 9 7例 , 病 率 为 14 2 / 0 发 3 发 0 . 2 1
人, 疫情 呈 上升趋 势 , 发病 居 各 种 传 染 病 之 首 , 为重 成 点 防治 的传 染病 。为探讨 HF RS的流 行 特 点 , 今 后 为 的防 治 对 策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费 县 1 8 对 9 3~ 2 0 0 0年
HF RS监测 资料 进行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万 , 死亡 病例 。近 几 年发 病 逐年 减少 , 仍 呈较 高水 无 但
平 。见 表 1 。
表 1 费 县 1 8 ~2 0 3 0 0年 HF S发 病 、 亡 情 况 9 R 死
1 8 ~2 0 9 3 0 0年 HF S疫 情 资 料 来 自费 县 卫 生 防 R 疫站 疫情 室 , 口资料 由本 县统 计 局 提 供 。 1 9 人 9 6年 在 薛庄 、 探沂 、 汪沟三 个 乡镇用 间接 免疫 荧光 法 进行 正常 人群 HF S抗 体 水 平 监 测 ; 9 4年 开 始 对 HF R 19 RS病 人进 行抗 体水 平检 测 ;9 4年 开始 在 薛 庄 等 乡镇 进 行 18 鼠密度 与 鼠带 毒调 查 。
2 1 流 行 概 况 1 8 ~ 2 0 . 93 0 0年 HF S 累计 发 病 8 R 2 5人 , 平 均 发 病 率 为 5 . 7 1 9 年 3 7 / o万 , 亡 8 死 3例 , 病 死 率 为 1 0 % 。1 7 ~1 8 .0 9 5 9 2年 为散 在发 病 , 合计 发病 1 1例 , 均 1 . 3例 。1 8 2 年 51 9 3年 开 始 出 现 流 行 , 9 5 1 8 年 形成第 1次流 行高 峰 , 发病 12 8例 , 5 死亡 4 8例 , 发
中 图分 类 号 : 1 . R5 2 8 文献 标 识 码 : E 文 章 编 号 : 0 6 9 7 ( 0 2 0 - 0 2 —0 10— 8920)5 6 5 2
费 县地 处 沂 蒙 山 区 , 肾综 合 征 出 血 热 ( RS 属 HF )
高 发病 区 。1 7 9 5年 在 费 县 方 城 镇 发 生 首 例 HF RS病
7 . 4 ; 境南 部 丘陵 、 1 3 县 半丘 陵 地 区 的 1 4处 乡 镇合 计 发病 23 7例 , 7 占全县 总 数 的 2 . 6 。病例 以散发 为 8 6 主, 一户 1 的 82 6 ; 户 2例 的 3 户 ; 户 3例 例 1 户 一 3 一
病 率 为 1 2 8 /1 6 . 8 0万 , 死 率 为 3 8 。从 1 8 病 .2 9 6年
2 结 果
2 2 时间分布 .
全 年各 月均有 发病 ,1 8 ~20 9 3 0 0年 合
计 82 5例 , 中 1 2月分 别发 病 5 9例 、 5 9 其 ~1 0 40例 、 1 64 例 、4 5 8例 、 1 5 0例 、 5 4 8例 、4 4 6例 、6 4 6例 、8 2 1例 、 0 4 16 例 、7 0例 、2 9例 。1 14 10 0月至 翌 年 1月 合计 发 病 45 2 2 例, 占总病例数 的 5 . 1 , 4 5 呈明显 的秋冬 季高峰 。
2 3 地 区分布 1 8 ~2 0 . 9 3 0 0年 的 82 5例 病人 , 布 9 分
于 全县所 有 2 5处 乡 镇 。位 于 北 部 平 原 的薛 庄 、 冶 、 上 胡 阳 、 北 、 沂 、 城 、 桥 、 沟 、 城 、 邱 、 井 城 探 费 新 汪 方 梁 石
1 处 乡 镇 病 例 总 数 的
村 高 于 城 镇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 一 5 . 9 P < 33 ,
0. ) 01 。
结 果 显示 , 脑 畸形 发 生 率 存 在 城 乡 、 别 差 异 , 无 性
先 天性 脑积 水 与唇 裂发 生率 有性 别 差 异 。某 种 先天 性 疾 病发 生率 的差 异 可能 与致 畸 因子 及其 对胎 儿 的影 响 不 同有关 。城镇 工业 污 染严 重 于 乡村 , 业 污 染 导 致 工 的出生 缺陷 发生 率 势必 高于 乡 村 。对 于不 同人 群 的妊
维普资讯
预防 医学文献信息 02 ! 20 生 旦笺 ! 塑 鲞蔓
: 塾
!
! : : : : :
【 料分析】 资
费县18 ̄20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资料分析 93 00
梁 福 田 , 金 春 。 李 ,陈 士 斌 李 斌 ,
3 讨 论
嘉 兴市 近 5年 出 生 缺 陷 发 生 率 为 2 . 2 o 围产 76%, 儿 死 亡 率 为 1 . 3‰ , 中 死 胎 占 围 产 儿 死 亡 的 40 其 9 . 4 ,d内死亡 占 围产 儿 死 亡 的 4 3 。嘉 兴 市 13 % 7 .3
娠早 期孕 妇 , 围产 保 健指 导也 应 有所 侧 重 , 量 让她 们 尽 避 免接触 致 畸 因子 , 防止 出生 缺 陷儿 发 生 。尤 其 是 乡 村更 应 注意 围产 保 健检 查 , 时 发 现 并 处 理 危 害 胎 儿 及 的疾 病及 异 常情 况 , 防止 围产 儿 死亡 , 一步 降 低 围产 进
开 始 , 情 逐 年 有 所 下 降 , 8 年 仅 发 病 1 例 , 病 疫 1 9 9 4 发
6 8 % ( 5 8O 3 , 村 为 1 . 2 0 1 9 1 8 ) 乡 . 6 05 / l ) 乡 97 % (9 /009 ,
矫 治 的先天 性疾 病 , 有利 于 降低 围产儿 死亡 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