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合集下载

天府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考——以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为例

天府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考——以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为例
地、 西部高 端服 务业 中心和 国家 自主 创新 中心 ) 的核 心功 能定位 , 力建设 以现代 制造业 为主 、 端服 务 着 高 业集 聚 、 业宜商 宜居 的国际 化现代 新城 区 , 宜 形成 现 代产 业 、 现代 生活 、 现代 都市 三位一体 协调 发展 的示 范 区, 力争再造 一个 “ 产业成都 ” 。成 都作为天府 新区
力巨大。同时 , 地产地销也使汽车产销企业具备 了得 天独厚 的成本 优势。再次 , 成渝经济 区的快速建设 正 加快构建 中国经济发展第 四极格局 , 处于成渝经济 区 和天府新 区重要 区域 的龙泉驿 区 , 着成都 国际汽 车 随 城的建设 , 必将成为西部地 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和 国际 化进程 、 领先建成天府 新区西 部“ 内陆开放 高地 ” 的重

是 国家级成都 经济技术开发 区所 在地 、国 家新型 “
高 端的快速 崛起 , 奠定 了天府新 区 ・ 成都 国际汽 车城
中 成 市 党 学 22第 期 共 都 委 校 报 o 年 4 团 1
一 堂 蕉 堡I
汽车产 业在 中外汽车 产业体 系 中的重 要地位 。2 1 0 1
要 力量。
年, 天府 新 区・ 成都 国际汽 车城实现整 车产量达 到 1 5
万辆 、 车产业销售 收入 60 元 , 汽 0亿 按照汽 车产业 “ 三
步走 ” 战略 , 预计 到 2 1 年 . 0 0 0 5 2 2 年将分 别实现 整车
整机 产 量 8 万辆 、2 万 辆 , 车产业 销售 收入 达 到 0 15 汽

大 麦格 纳 、 汽 富维 、 国汉 高等 10 家关键 零部 一 德 8余
件 项 目聚链 发展 , 初步形 成年产 百万辆 产能平 台 , 汽

积极引进来 加快走出去 开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局面

积极引进来 加快走出去 开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局面
● 隧 趸迈向“ 十=五”
D cs o - e iin ma ig kn
积极 引进来 加快走 出去
开创 重庆 内陆开放 高地建设 新局 面
★ 文 / 晓 国 宋
2 1 年是“ 01 十二 五 ” 开局 之 年 。我 突 破 进 展 .全 市 开 放 型 经 济 跨 越 发
车 、 托 车 、 机 、 舶 、 产 品等 十 大 摩 通 船 农
展 , 大 “ 出去 ” 策 支 持 , 升 “ 加 走 政 提 走 出 去 ” 利 化 服 务 水 平 。鼓 励 全 市有 便 条 件 的 企 业 参 与 国 家 大 型 海 外 工 程 项 目和 资 源 开 发 项 目 . 进 在 能 源 资 推
进 体 系 、 际 贸 易 大 通 道 ” 设 , 高 国 建 提
长 寿经 开 区等 国家级 开 发 区进 出 口
达 到 全 市 的 7 % 以上 , 用 外 资 达 到 0 利
全 市 的 8 %以上 。 0
— —
济 21 0 1年 迈 上 新 台阶 围绕加快 推进实 施 “ 引进 来 ” 和 “ 出去” 走 战略 , 进 八 项 能 力 建设 , 推 实 现 开 放 高地 建 设 “ 二 五 ” 十 开局 之 年 新
展 , 设 内 陆 开 放 高 地 进 入 提 速 升 级 建 发 展 关 键 时期 。 主 要 标 志 : 是 利 用 一 外 资水 平 持 续 快 速提 升 。 0 0 全 市 21年
实 际利 用 外 资 6 . 美 元 .2个 区县 37亿 1
出 口基 地建 设 上 档 提 速 ; 是 企 业 “ 三 走
察 监督 “ 网化 ” 两 建设 。 全 县 3 在 4个 乡
【 数据 呈现 】十一五 ” ‘ ‘ 期间 , 动 劳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研究——以重庆市为范本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研究——以重庆市为范本

历 了首 先 以国 际 市 场 为 主 要 取 向 , 与 国 际 经 济 合 作 为重 点 , 先 国际后 国内, 目前 处 于 国 际 、 国 内综
合 并举 的 阶段 。
的比重为 2 0 %, 到2 0 1 3年 将 达 到 全 国平 均 水 平 3 0 % 。指 标 五 : 世界 5 0 0强 企 业 数 量 。到 2 0 1 3年
济、 内陆开放型经济和沿边开放型经济三种类型 。
作 者简介 : 闫联飞 ( 1 9 8 6一) , 男, 陕西西安人 , 中共重 庆市 委党校 、 重庆行 政学 院经 济学 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 方 向 : 经济 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 。
31
《 决策咨询} 2 0 1 3 年 ・ 第2 期
业 。2 0 1 2年 重 庆 市 软 件 及 信 息 服 务 外 包 产 值 为
国 内区域 经 济 合 作 两 个 方 面 ; 二 是 从 开 放 的 内容 上, 包 括利用 国际 国内两个 市 场 、 两种 资 源 , 建立 适 应 国际 国内经济 运行 要求 的市场 经 济体 制 和机 制 ;
力争引进 3 0 0家 以 上 世 界 5 0 0强 企 业 来 我 市 投
3 .内陆地 区开 放 型经 济 的基本 特 点

资, 培 育 2家 以上 企业 进 入 世 界 5 0 0强 。指 标 六 :
是从开放的范围上 , 应包括国际经济合作和
重点发展软件开 发及数据处 理、 信 息服务外包 产
的“ 阶梯 式 ” 发展 战 略 , 开 放 区域 由经济 特 区到沿 海
较广 , 商品 、 劳务 、 资 本 和 人 员 跨 国界 流 动 较 为 自
地 区最后到 内陆地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

河南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河南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区域Leabharlann 济河南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研究
■武安华
[摘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
要]近年来, 全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 省委、 省政府相继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 《关于积极承接
等一系列促进对外开放, 拓展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政策意见, 全省对外开放工作成效显著 。 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省上下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 带全局,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新一轮开放热潮正在形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 机遇期, 省委、 省政府及时提出了打造河南省成为最具活力、 最富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关键词]开放 内陆开放高地 招商引资
列全国第 2 位; 进出口额在中部六省排名第 2 位。 3.招商引资取得巨大成就 (1) 招商引资规模突飞猛进。 2011 年实际引进境内外资金突 破 4600 亿元, 超过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 。引进资金 不仅数量大, 而且引资质量高, 资金和项目有一大部分在产业集 聚区落地, 龙头企业和基地型项目、 集群类项目占了大头。 (2) 招商引资模式多样化 。2011 年 4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入 豫, 从而使投资河南省的世界 500 强企业总数达到 72 家 。河南 总 省与 62 家央企签订 19 项战略合作协议和 130 个重大项目, 投资达 2898 亿元。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 投资额在 10 亿元以上的项目 上, 河南省引来 3018 亿投资硕果, 就有 100 个。全省还与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文化联 系, 与 40 多个国家建立了 73 对友好城市关系 。近年来, 全省先 承办了第四、 第五、 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 后成功举办、 谈会, 每年组团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 中国国际投资贸 易洽谈会、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这些活动扩大了全省 招商引资的影响力, 提升了招商引资形象, 取得了良好成效 。省 内企业通过境外上市融资, 引进战略合作者不断做大做强, 成为 全省利用外资的新的亮点。 (3) 招商项目质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 期间, 全省新增加世界 500 强企业 30 家, 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如德国西门子 、 美国沃尔玛、 英国吉凯恩 、 法国电力 、 百事可乐 、 富士康 、 家乐福 、 沃尔玛、 麦德龙、 百思买等企业落户河南 。尤其是富士康项目的 引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将为全省创造出口超过 200 亿美 元, 带动近百家配套企业布局河南省。 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良好 。2011 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 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 29.34 亿美元, 增长 16.1% ; 对外承包 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 31.99 亿美元, 增长 37.7% , 居全国 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出资 9.28 亿美元, 增长 74.7% ; 第 8 位; 外派劳务超过 6 万人次, 增长 17.95% , 居全国第 3 位。 5.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03 年省委、 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 干意见》 , 提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扩大开放领域, 下放审批 省政府出台了 《河南省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 权限。2006 年省委、 战略指导意见》 , 提出强力推进外资、 外贸、 外经发展, 进一步扩大 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2008 年省委、 省政 农业和物流、 府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 明确提出把招

河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FDI战略与优化

河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FDI战略与优化

口总额 2 2 0 . 7 亿美元 , 增长幅度远 废水 排 放量 远远 高 于 中部其 他省 亚 落后 国家将逐 步 消 失 ,低 端 劳 在全 国也排在 前 列 , 废 气 排放 动密集 型产 业 也大 有 向 国外转 移 远 高于 中部其 他省份 , 显示 出河南 份 ,
出 建设 内陆 开放 高地 。招商 引 南 还将可 能引进华 为、 联想 、 小米 、
资, 特别是 F D I引 资 , 是 连接 国际 索尼等 手机 品牌 , 打造 全球最 大智
间要素 资源 、 贸易 、 产 业 流 动 的纽 能手机 生产基地 。 带 ,必 然 成 为对 外 开放 的重 中之 济 区所提 供 的更 大开 放 平 台上 只 ( 二 )河南外 资助 推外 贸中部
河南 引入台湾 富士康 , 经过近两 年 内陆开 放 高地 的认 定也 会 出现 动 0 1 2 年 指 的发展 , 河南实 现 了电子信息产 业 态变 化和调整 。尽 管从 2 河 的跨 越 发 展 ,逐 步形 成 智 能手 机 标来看 ,无论是 外资还 是外 贸,
河 南省 政府决策招 标课题 《 河南省 建设内陆 开放高地重 点、 难 点及对策研 究》( 2 0 1 2 B 2 5 1 ) 、 河南省教 育厅人文社 科重点项 目《 开放 新视角下 的中原经济 区发展战 略研究》 ( 2 0 1 2 - Z D 一 0 3 7 ) 部分成 果。

增长 3 2 . 3 % ,特 别是 2 0 1 1 年 进 出 口总额 比 2 0 1 0年 的 1 7 7 . 9亿 美元


3 . 4 % ,其 中外 商投 资企 业 河南 建设 内陆 开放 高 增 长 8 货物进 出 口 1 4 9 . 8亿 美 元 , 是

黄奇帆:扎实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黄奇帆:扎实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引 领 改 革 、促 进 结 构 调 整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下 一 步 ,重 庆 要 继 续 抓 好 招 商 引 资 工 作 ,进 一 步 扩 大 开 放 ,除 了 继
4 2 0 8 亿美 元 ,同比增长2 0 . 0 3 %。在
重 庆 ,正 在 大 力建 设 内 陆 开 放 高 地 , 进 一 步 扩 大 开 放 、做 好 引 进 和 利 用外
资 的 工 作 ,是 应 有 之 义 。引 进 外 资 不
续 发 挥 两 江 新 区 、两 个 保 税 区 、6 个 国家级开发区和3 6 个 市 级 园 区 等 开 发 开 放 平 台 的作 用 ,抓好 常 规 招 商 引资 工作 以外 ,要 重点 搞好 铁路 、航 空 、港 口等 物 流 口岸 建设 ,打 造 更 加 开 放 的 环 境 。此 外 ,要 学 习 东 部 沿 海 地 区在 开 放 方 面 的先 进 经 验 ,在 金 融 、保 税 区 自 由贸 易 、 大数 据 处 理 等 领 域 的开
部 新 区 、经 开 区 、高 新 区 、西 永 和 寸
滩 两 路 保 税 区 、南 岸 区 、巴 南 区 、江
扎 实 推 进 重 庆 内 陆 开放 高 地 建 设 。 副市 长 陈 和 平 主 持 会议 。
( 稿 件 来 源 :重 庆 日报 )
津 区 等 部 门 、区 县 工 作 汇报 后 ,黄 奇 帆 说 , 引进 和 利 用 外 资 ,是 衡 量 一 个 地方开放 度的重要指标 . . 地 处 内 陆 的
用 开 放 的 措 施 推 动 发 展 ,通 过 开 放 来
放上做文章 ,力争 取得突破 。总之 ,
重 庆 要 努 力补 好 开 放 这 一 课 ,逐 步 缩

以务实精神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以务实精神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复 引进 。 二 是 要 通 过 完 善 利 益 分 享 机 制 ,
六 、 方 百 计 破 解 土地 、 金 、 千 资
项 目带动 出 口能力 的增强 ,通 过对 外投
资 有 效 规 避 国 外 的 贸 易 壁 垒 , 并 带 动 机
瓶颈” 制约 业 结合起 来 ,把 产业 发展 规划 体 现在 招 人才三大“
决策观察
以务实精神推进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 , 文 粱丹 囊 i i
把河 南打 造成最 具 活力 、最 有吸 引 力 、 富 竞 争 力 的 内 陆 开 放 高 地 是 “ 二 最 十
的支持和指 导 ,使 河南在 建 设内 陆开放 对 相 关 指 标 进 行 动 态 调 整 。
中原 经济区建设 的重要略支撑 。《 国务
实践 证 明 , 造 优 良 的 “ 环 境 ” 创 软 是
发 展 开 放 型 经 济 取 之 不 尽 、 用 之 不 竭 的
保 落 实《 导 意见 》 指 的精 神 , “ 二五 ” 在 十
末 把 河 南 打 造 成 名 副 其 实 的 内 陆 开 放 高 地 , 应 当 以 务 实 的 精 神 做 好 以下 几 项 工
方 法 和 工 作 运 行 机 制 为 着 力 点 , 在 引 进 项 目 尤 其 是 在 引 进 跨 国 公 司 总 部 、 研 发
《 指导 意见 》 中涉 及 的支持河 南建 设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利 用 相 对 指 标 进 行 横 向
内陆开放 高地 的政策 基本 上都 是 方向性
中心和 引进人 才 方面 出台更 有吸 引 力和
感 召 力 的 新 举 措 :要 以 提 升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能 力 为 重 点 着 力 加 强 载 体 建 设 和 平 台 建 设 ; 以培 育 长 效 机 制 为 重 点 , 力 要 着

大力发展河南省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大力发展河南省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大力发展河南省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李颖慧【摘要】开放型经济是指在借助外部资源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来促进自身发展的经济形态。

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植入”先进的产业、体制机制乃至思想观念,可以用最有效便捷的方式促进后发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刊名称】《市场研究》【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开放型经济;河南省;内陆;产业转移;经济形态;外部资源;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作者】李颖慧【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5开放型经济是指在借助外部资源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来促进自身发展的经济形态。

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植入”先进的产业、体制机制乃至思想观念,可以用最有效便捷的方式促进后发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激烈的竞争和诸多挑战。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一、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1.开放水平不够高2010年河南进出口总额仅为全国的0.6%,居全国第16位、中部第4位,分别相当于广东、江苏的2.27%和3.82%,低于中部的安徽、湖北、江西和西部的四川。

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5.3%,远低于全国50.6%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中部平均水平。

目前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

2.开放领域不够宽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浓厚、视野狭窄,教条主义、官僚态度限制了开放水平的扩大,不少行业处于垄断状态,影响了发展活力。

主要表现在服务业、现代农业、城乡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开放不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重庆目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目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决策体会 最深 , 为 并认
重庆市委 、 市政府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的决
是开放平 台建设成 效显著 ,两江新区 、 两
路寸滩保税港 区 , 西永综合保税 区 , 南岸 、
策, 使重庆 的发 展上升 为 国家战略 , 让重 步、 高人一筹 。
长寿 、 万州经开区以及九龙坡高新 区为内 续发 展 的空间 。四是外 向型经济 初具 规 模 。 0 0年 , 21 重庆进出 口总额达 14亿 美 2 元 , 用外资 6 利 3亿美元 , 对外 投资 5 0亿 美元 , 处在西部领先的位置。 显然 , 这些成 绩 已让外 部看 到重庆发 展的巨大潜力 , 纷 纷把 目光投向重庆 : 国华能集团等世 界 中 5 0强企业进 驻两江新 区 ; 0 中德银行重 庆
港 , 合保 税区等 国家支 持 , 综 使重庆 取得 了全国最优 的开放政策和战略地位。 其二
利时 王国安特 卫普省 副省长 一行参 观考 察重庆 保税 港区 ……
是重庆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过 去 ,重庆摩托 车在 国外有论斤 卖 的尴 尬 。而“ 十一五 ” 期间 , 重庆 通过整 合亿 台 笔记 本电脑加工产业 、 电子信 息及离岸数 据 结算 、 软件 服务外包 等新 型产业 , 我 使 市 的经济 结构从 以二产业为主到二 、 三产 业 并举 、从 以内为主到内外并举的转变 ,
庆在区域竞争中, 处处领先一招、 快人一 陆 开放高地 建设 提供 了坚 实架构 和可 持
多” ——外 国领事馆驻重庆 的不 多。重庆 现在有 5 个外 国领事馆 , 厂州有 2 个 , 1 上 海有 5 个 ; 2 世界 5 0强企业中 , 0 重庆落户 的有 9 3家 , 成都 1 5家 , 7 上海 4 1家。三 9 是环境不够好 。 “ 重庆还没有专 门的的领事馆区、 大型 国际化的涉外商务楼宇以及配套 的适宜外 商居住的生活环境 ( 如国际学校 、国际医

天府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考

天府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考
创新驱动
政策支持鼓励创新,为天府新区 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 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产业基础优势
产业集聚
天府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链 上下游配套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 强大的产业支撑。
高质量发展
天府新区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 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提高了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 力。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天府新 区创业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鼓励高校和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 利待遇。
06
天府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 未来展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地区 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增进 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有助于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多元化、高附加值的 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有利于推动产业集 聚和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 业集群,提高地区产业的整体水平和 竞争力。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 的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 局,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提升。
提高国际影响力
提升地区国际形象

内陆开放高地中聚集人才洼地的建设路径

内陆开放高地中聚集人才洼地的建设路径

是 突出核 心 区域 人才 聚集 。 在未来 五至 十年 , 实现 重庆跨 跃式 发展 ,需要 引领 战略发展 的发 动机 引擎 带动 , 需要 为经济 加速 提供人 才保 障 。首 先 , 更 围绕 两江新 区建成 内陆 重要 的先进 制造业 和现代 服

务业基 地 、长江 上游金 融 中心 和创新 中心 的 目标 定
位, 培育一 批各领 域创新 型人 才 。其次 , 围绕加 快建 设西永 微 电子产业 园区 、 高新技 术 产业开 发 区 、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 构建 人才集 聚 区 , 大规模 集 聚一批 相关 产业 高端人 才特别 是创 业人 才。 次 , 再 围绕 重庆 主城 核心 区建设 , 着力 在各发 展组 团建设 中, 育研发 设 培 计、 金融 保 险 、 商贸 物 流 、 中介会 展 、 化 传媒 、 文 战略 规划 、 资本 运作 、 会服 务 等类 型人 才 , 社 为城 市发 展 提供 人才保 证 。 二 是 突出梯度 人才 聚集 。在强 化主城 核心 区域 人才发 展 与聚集 的 同时 ,要注 重重 庆整体 人才发 展
二 是人 才竞争 的激烈 性 。 才资 源是第 一资 源 , 人
人 才优 势是最 大优 势 , 才竞争 力是 最核心竞 争力 。 人
随着 国家经济 结构进 行深 层次 调整 , 发展方式 转 变 , 技 术与创 新作 用越来 越大 , 人才 的需求 量越来 越 大 , 各地人 才竞争 也 日趋激烈 。从 四个直 辖市人 才需 求 对 比看 ,北 京和上 海 ̄ 2 2 年人 才规 划总量 将分 别 ] I0 0 达到6 8 和6 0 , 3万 4 万 天津 着力实 施十 大人才 工程 , 实 现2 2 年 人 才总 量  ̄2 1 年 翻 一 番 ,达 到6 0 左 00 ,0 0 0万 右 ; 友邻 四川省 看 , 才发 展 规划  ̄ 2 2 年 , 成 从 人 ] 10 0 建

河南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的对策建议

河南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的对策建议

适 应 我 国对 外 开 放 区域 重 心 转 移 、 外 开放 格 对
20 0 8年 7月制 定 的《 中共 重庆 市 委关 于 进一 步 扩大
局进一步完善的趋势 ,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总结 自身 经验并借鉴其他省份做法 的基础上 , 2 1 年形成 于 00 了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 “ 主战略” 努力 ,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决策。 目前 , 加快形成全 方位 、 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 努力 把河南打造成为最具活力 、 最有吸引力 、 最富竞争力 的内陆经济开放高地 已经成为“ 十二五” 时期河南 进一步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 重要 目标 , 成为河南经济开放领域 的新 的焦点。
2 1 年 1 月 01 1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o r a fZ o gh u a e cJun l h n z o o
第 6期 ( 总第 16期 ) 8
NO .. 0 1 V 2 1 No. 6
【 原 经济 区建 设 专 题 】 中
河 南 打造 内陆经 济 开 放 高地 的对 策 建 议
竞争力 , 是加快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 打造 内陆经济 开放高地的一个关键 问题。前一时期 , 河南在利用 国内外资金方面取得了明显 的成绩 , 但也存在一些
不足 , 比如 , 承接 产业 转移 的科学 性 、 针对性 不 够 , 引
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之间、 各省辖市之间的信息沟
通和行动协调 , 实现政府部门与企业界的高效互动 , 实现省辖市与县区联动 , 实现各类开发 区、 园区和 10个产业集聚区之间在项 目、 8 资金、 人才等方面的 自由流动 , 高效 利用 各类 资金 、 技术 、 人才 、 管理 等要 素, 充分凝聚合力 。 3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 门的支持 。把河南打造 . 成名副其实的内陆经济开放高地不仅是加快河南开 放型经济发展 、 推进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 , 对 促进 中部崛起 , 推动东西互动合作 , 进一步完善我国 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 应争 取 国家 出台特 殊 的支持 和鼓励 措施 。比如在 承接 产 业转移方面 , 应争取 国家商务部与河南定期举办大 型招商活动 ; 在项 目用地 、 资金 、 税收等方面争取 比 照皖江城市带 承接产业转 移示 范 区的相关优 惠政 策, 对园区内的企业 在税收 、 D G P核算等方 面争取 政策支持 ; 在基础设施 和优势产业利用外资方面对 外商投资的股 比限制争取参照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执 行, 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比 较高的外商投资项 目争取适当延长经营年限等。在

以发展“三个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三个经济”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理论与实践研

以发展“三个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三个经济”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理论与实践研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4月上旬刊以发展“三个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三个经济”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点精粹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新气象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作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举措。

对推动陕西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大力实施“五新战略”,促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个经济”的基本内涵(一)枢纽经济枢纽一词出自《文心雕龙·序志》,指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也指重以“三个经济”推动形成陕西对外开放新格局文丨赵守国2017年11月,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提出,陕西要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简称“三个经济”)。

2017年12月,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胡和平书记再次强调,要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新高地、拓展新空间,努力使对外开放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优势。

此后,胡和平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三个经济”。

2018年1月,发展“三个经济”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工作。

2017年,陕西抢抓“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开放经济保持了持续向好、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加速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转变,经济外向度从2016年的10.3%提高到2017年的12.6%以上。

枢纽之势愈发显著,门户作用魅力初现,流动经济活力彰显,正在通过内外双向开放,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但也必须看到,陕西开放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

“四路协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基于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调研

“四路协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基于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调研

责任编辑◦唐仁敏〇中国经贸导刊■“四路协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基于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调研□李晓琳卢伟河南地处我国中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河 南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 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河南省坚持以“空中丝绸 之路”为引领,推动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四路”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开放平台构建、经贸产业合 作和人文交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动作为,河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以郑州一卢森堡航空运输体系合作为引领,擦亮“空中丝绸之路”名片河南创新性地将“空中丝绸之路”作为参与“一带 一路”建设的切人点,坚持“民航优先”,提出了“货运为 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差异化发展战略。

1、 深挖“郑一卢”合作潜力2014年1月,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航35%的股 权;同年6月,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开通。

自此,一条 横贯中欧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开启。

依托郑一卢航 空运输体系合作,通过河南一卢森堡“一带一路”经济 合作论坛、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专项金融推 介论坛、河南_卢森堡文物互展等方式,豫卢两地多元 化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2、 织密空中网络截至2019年底,郑州已开通至温哥华、墨尔本、悉 尼、俄罗斯、伦敦5条洲际客运航线,国际客货运航线 达到58条,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开通16个航点,初步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 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

3、 夯实平台支撑截至2020年9月,河南全省建成5个海关特殊监 管区域和10个功能性口岸(含药品进口口岸),河南和 郑州机场分别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 最全的省份和机场。

4、 以制度创新赢得竞争优势省级部门积极支持河南省机场集团建设“同一个 机场”,通过强化机场与空管、航油、海关、边检等驻场 单位之间协作配合,为郑州国际航空枢纽赢得了高效 便利的制度优势,极大增强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金融外汇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举措及建议

金融外汇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举措及建议

金融外汇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举措及建议一、金融外汇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举措(一)获人民银行总行授权承担中新双边金融合作职责近年来,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赋予Q跨境人民币、外汇管理、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的13项创新试点政策体系,并于2018年支持Q与西部相关省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协调建立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金融合作机制。

2019年,人民银行总行将中新双边金融合作工作职责由上海总部转由人行Q营管部承担。

根据职责,人行Q营管部可结合工作需要,通过双边会谈、业务交流与研讨、互访等多样化方式研究、推动中新金融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

当前,人民银行总行与新加坡金管局合作密切,已形成包括本币互换、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金融科技监管合作等在内的合作格局。

人行Q营管部推动建成渝新间多样化跨境融资通道;推动新加坡成为Q第三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境外地,并支持全国首单赴新加坡发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创新。

(二)成功获批7项自贸区外汇创新业务近年来,依托自贸区开放平台,推动了一系列跨境结算及投融资便利化创新试点。

其中,陆上贸易结算方式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上结算创新等为全国首创,并已在全国自贸区复制推广。

2019年又主动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Q自贸区内开展7项外汇创新业务。

具体包括:试点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放宽境内直接投资登记手续办理属地限制,允许非投资性外资企业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或结汇资金用于境内股权投资,允许企业调整借用外债管理模式,放宽企业跨境融资币种匹配要求,向银行下放外债注销登记业务权限,放宽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准入要求。

(三)全国首批开展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针对银行贸易融资审核时间长、办理效率低,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等痛点、难点问题,经争取,201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Q作为6个省市之一,首批开展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

通过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单笔融资与传统模式相比节省核验时间约90%,银行授信额度内的贸易融资均能在企业提交相关单证后1~2天内完成放款,贸易融资时效性较好。

四区一高地指的是什么

四区一高地指的是什么

四区一高地指的是什么
国发2号文件明确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提出,贵州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四区”是指: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一高地”是指: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具体来说:
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就是要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就是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就是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就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以上,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1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加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建成带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功能强大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节加强“三中心”建设加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积极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参与中心商业区、主力商圈、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等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贸易运营控制、交易服务、大宗商品价格发现、口岸集散等现代商贸功能,建成西部商贸中心。

加快建设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铁路货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

加强金融中心建设。

以金融总部商务区和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集聚区为载体,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壮大金融总量,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

加强科技中心建设。

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为重点,深化“高科技成都”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智力支撑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资源聚合能力,增强科技辐射力。

第二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开放化为重点,积极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充分利用西博会、欧洽会等国际化平台,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

加快优势领域总部经济发展,突出抓好航空航天、重装设备、核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总部集聚发展。

加快形成“198”生态总部基地、天府新城和人南科技商务区等集群发展格局,形成法律、咨询、投资管理、会计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优良商务服务环境和高能级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西部企业总部最多、产业能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总部基地。

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重点加强与云南边贸和旅游经济合作以及与贵州资源开发与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北海通道实现与广西区域合作升级,支持成兰新铁路建设,打通西南至欧洲新的欧亚大陆桥。

积极参与支持西藏、新疆各方面的资源开发建设,加强与西藏、新疆合作打通南亚、西亚、中亚通道。

全面加强与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产业、旅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加快发展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台湾农村居民创业园,以吸引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为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

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深化与上海在金融、产业、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与泛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项目、产品等方面多层次实质性合作;积极开展与京津冀地区在科技、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第五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成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产业体系。

第一节加快成都企业全球化产业布局进程抓住新兴市场国家开放市场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

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际生产体系,获取资源开发权、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

支持服务业优势企业发展国际营销网络,逐步创立成都产品品牌。

支持科技优势企业到境外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层次,重点支持企业承揽交通水利、通信电力、航站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城市公共项目和石化、矿山等建设项目。

第二节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水平巩固与日本、韩国经济合作与交流,夯实欧美、东欧、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统筹兼顾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新兴潜力市场的开拓,拓展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印度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方面的合作。

重点加强与南亚区域合作交流,编制成都与南亚经济合作规划,搭建经贸合作促进平台,引导成都与南亚优势企业实施跨国生产和经营,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枢纽和面向印度洋开放的战略基地。

第三节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载体建设规划建设欧盟产业合作园区、新(加坡)(四)川创新科技园等经济贸易发展区,打造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商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组织成都及国内实力较强、有扩张能力的产业、企业到有条件的国家设立成都经济合作园、工业园、商品城等经贸合作区。

第六章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壮大对外贸易主体,营造对外贸易环境,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

推动有进出口潜力的企业、实体进入外经贸领域,走向国际市场。

积极培育进出口骨干力量,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各级鼓励、促进政策,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等措施,帮助更多的企业树立信心,增强后劲,扩大进出口规模。

努力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建立健全以出口退税为主体,以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出口政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外贸摩擦应对机制,建立对外贸易保障和预警机制。

加快成都口岸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综合保税区范围,积极推进大通关及电子口岸建设;推进成都与主要口岸之间快速转关通关合作,简化跨关区转关手续;加快口岸服务设施的建设。

充分发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区作用,加快申报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推动成都电子信息出口基地建设。

第二节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重点支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等产品出口,注重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本地产品出口。

鼓励自主创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拓宽现有出口渠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对欧美、亚洲市场的出口。

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制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拓展服务贸易渠道,巩固发展国际旅游、会展等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通信、金融、技术、管理等资金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

大力支持先进技术的进口。

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带动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外贸出口的发展。

有针对性地鼓励对本土薄弱技术的进口,鼓励进口企业、科研机构尽快掌握进口技术。

注重对贸易方式的调控,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选择附加值较高的加工产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自主创新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市场。

第三节营造对外贸易环境推动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联系。

支持优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配置资源,与境外企业、实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加大出口推销力度。

努力为企业疏通渠道,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条件。

加强对国际市场动态性研究,为企业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讯服务,为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开发新兴市场提供帮助。

支持企业对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国际申请、注册和获取国际标准认证。

加强与外贸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

第七章优化对外开放环境积极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提升国际投资开放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高成都在国际层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国际化程度。

第一节提升国际投资吸引力清理涉及外商投资的审批事项,调整审批内容,优化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

精心办好有影响力的各类国际活动,加强对国际组织、外国驻蓉外交、新闻、商务等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民间外事活动,重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积极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在成都落户或设立办事机构。

鼓励国际组织在成都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高端会议、展览、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

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服务条件,提高教育、医疗、居住、语言、法律、会计、金融以及出入境等服务的便利化、国际化程度。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成都“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地位。

第二节提升国际投资开放度全力打造吸引高端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平台,努力形成配套完善、政策优惠和服务高效的新优势。

加强对利用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鼓励支持跨国公司在蓉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各种功能性机构。

着力提升投资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更具比较优势的投资促进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优势投资环境。

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推动本地企业与外资产业链的衔接,打造分工明确、优势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第三节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大力实施全方位的城市营销战略,加强对外宣传,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形成较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

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完善城市营销工作机制。

建设专业化的营销队伍,统筹整合城市形象、旅游推广、投资促进、文化交流、人居环境、节会活动等领域的资源和诉求,通过新闻宣传、文化交流活动、政府公关、高端论坛、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促销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