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be61fbf20b4c2e3f56276347.png)
或然证,病机,主方,柴胡汤使用法,少阳
传阳明的特征,及少阳病误下后柴胡证仍在
的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分述如下: ①太阳病传来—96条,伤寒五六 日,中风,往来寒热
1、成因 ②本经自受—97条,血弱尽,腠 理开,邪气入,与 正气搏,结于胁下
③厥阴转属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主证及病机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一进一退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和解枢机
参、枣、草—益气和中,助正达邪 助正达邪)
6、小柴胡汤的使用法
少阳病(提纲证)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四大主证 之一)便是,不必悉具。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7、少阳病误下,柴胡证仍在的治法
101条,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
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足—胆
经脉—起于目外眦,上头角,下耳后肩入缺盆, 下胸贯膈络肝属胆。直行者行身之两侧, 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
功能—(胆,中精之腑)藏精汁,主疏泄胆和 则肝气条达,脾胃功能键运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胆经受病:耳聋,目赤,胸胁满
胆腑清利:
①肝气条达,脾胃自无贼邪之患。
②胆气疏泄正常,则枢机转运正常,三焦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目的要求: 1、明确少阳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治疗
的规律。 2、重点掌握少阳病的主证及兼太阳、阳明的辨
证施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一)少阳的生理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手—三焦 少 阳
经脉—起于无名指(尺侧)关穴布胸中, 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
功能—主决渎,通水道,为水火(阴阳气 血)运行之道路。(三焦,中渎之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
![伤寒论----第3-4单元少阳、太阴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9a04e206763231126edb11dc.png)
伤寒论——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少阳病本证要点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细目二少阳病兼变证要点一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3)【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
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
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
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
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
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
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
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例题:大柴胡汤的组成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伤寒论——第四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细目太阴腹痛证要点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279)【释义】误下伤脾,脾伤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满;血脉不和,经络不通则腹痛,因病位在脾,故曰“属太阴也”。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https://img.taocdn.com/s3/m/249efdd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a.png)
【六经辨证:少阳病】【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少阳病是半表半里的证候。
少阳病的发生可山它经传来,也可由本经自受发病。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其主要脉证并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脉弦细等。
其病机为病人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而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之故。
少阳为枢,故少阳病常有兼表、兼里两种病况。
如证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即少阳兼表未解之证。
证见往来寒热、热结在里,或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兼潮热、不大便等,即少阳兼里热实证。
若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是少阳病表里相兼、虚实错杂之证。
又有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者,则是少阳病兼寒饮内结之证等等。
少阳病表里寒热虚实少阳病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而有阴阳之变。
若其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病发于少阳,则叫做阳证。
若见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舌苔黑滑,为病发于厥阴,则叫做阴证。
少阳病表里证(1)少阳病表证:少阳为半表半里,位居两胁,然从经腑而分,亦有表里之证。
《伤寒例》说:“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
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胁痛而耳聋。
”成无己注:“胸胁痛而耳聋者,经壅而不利也。
”而《伤寒论》第264条亦记载了“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等的少阳经证。
(2)少阳病里证:指的是少阳腑证。
《伤寒论》第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为邪热入于胆腑,迫使胆汁上溢则口苦,故称为少阳病的里证。
少阳病寒热证(1)少阳病寒证:其证胸胁满闷,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腹中胀,大便溏,脉弦迟等证。
(2)少阳病热证:其证口苦、心烦、咽干、目眩为主。
少阳病虚实(1)少阳病虚证:少阳病的虚证,如《伤寒论》第100条的“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病,脉本弦,今浮取而涩,沉取而弦,与太阳病的“尺脉迟”意义相同,反映了少阳病挟虚而气血不足之象。
少阳病
![少阳病](https://img.taocdn.com/s3/m/22b9e0c94028915f804dc28a.png)
35
大柴胡汤证辨证要点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
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 或下利不畅,伴小便色黄,苔黄少津, 脉弦数。 病机:邪郁少阳,兼阳明化燥成实。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36
大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 证名 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运 病 同 机 异 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胆热内郁,影响脾胃 同 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呕不止,郁郁微烦,心 证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候 异 下急或痞硬,不大便或 饮食,心烦喜呕,舌 下利不爽,苔黄少津, 上白苔,脉弦细 脉弦数 和解少阳 治 同 法 异 兼通下里实 扶正祛邪,调达枢机 同 柴、芩、夏、姜、枣 方 药 异 加大黄、枳实、芍药, 加人参、炙甘草,补 轻下热实,缓急止痛 益胃气,扶正祛邪 37
小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胆 火内郁,枢机不利
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脉弦, 治宜和解少阳,疏利气机;
38
柴胡桂枝汤证为邪犯少阳, 表邪未解
证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
疼,微呕,心下支结, 治宜和解少阳,兼散表邪;
39
大柴胡汤证为邪犯少阳, 兼有里实
21
96条与263条均属少阳病,都 为少阳主症
263条是少阳本经自发, 96条是从太阳病发展来的,是传经之邪; 从病变部位看,96条口苦、咽干、目眩病变主 要在少阳经络及其络属苗窍,主要在经络;
小柴胡汤证病变既在少阳经又在少阳之腑胆和 三焦,并且影响了心、肝和脾胃,主要在脏腑。
《少阳病辨证论治》课件
![《少阳病辨证论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f0a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png)
06 少阳病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来源
介绍病例的来源,如某医院、某患者群体等。
病例基本信息
提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
主要症状
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发热、口苦、咽干等。
病例分析过程
诊断依据
阐述医生根据哪些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少阳病辨证论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 少阳病的病因与病机 • 少阳病的辨证方法 • 少阳病的论治原则 • 少阳病的预防与调护 • 少阳病案例分析
01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与概念
少阳病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个证候,主要指邪气侵犯足少阳胆经所引起的病理变 化。
鉴别诊断
说明该病例与其他相似疾病的区别点。
治疗方案
介绍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如中药方剂、针灸等。
病例总结与启示
治疗效果
01
总结治疗后的效果,如病情缓解、痊愈等。
经验教训
02
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诊断失误、治疗方案不当等。
临床意义
03
阐述该病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如对少阳病治疗的启示等
。
02 03
蒿芩清胆汤
适用于少阳湿热证,症见寒热如疟,胸闷呕恶,口苦溲黄等。方中青蒿 、黄芩清肝胆湿热;竹茹、半夏和胃降逆;枳壳、茯苓行气利湿,使湿 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去。
四逆散
适用于肝脾不和之证,症见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脘腹胀满等。方中柴 胡疏肝解郁;芍药柔肝缓急;枳壳、甘草调和中焦气机。全方调和肝脾 ,疏肝理气。
导致少阳病。
内伤七情
忧、思、怒、喜、悲、 恐、惊等七情刺激,影 响脏腑功能,引发少阳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067f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0.png)
伤寒论纲要~少阳篇第四章少阳篇第一节概说一、少阳病的成因与来路:本经界于太阳经(表)与阳明经(里)之间,不论太阳或阳明经的病邪,或曰表里病邪的进退,都能形成本证。
出现少阳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脉象。
二、少阳病的机制和性质:少阳经行走于躯体两侧。
主辖机体的半表半里,邪热侵犯本经时,引起胆气横逆,无形热邪与正气相持相搏,则形成典型,少阳症证,因而少阳病(证)的性质为半表半里的阳性实热。
三、少阳病的主证与主脉: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或发生耳聋耳鸣现象。
主脉:脉象弦细(细为不浮不沉)第二节辨证施治本经的治法:因界于半表半里,在有表证忌下和有里证忌汗的总的原则下,故本经以八法中的和解一法为主,小柴胡汤为了代表方剂。
其次,由于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邪的盛衰,转变不一,在临床上常不强调典型症状具备时,才施用柴胡汤,经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1条)。
尚有古人的经验,若伴有表证可兼用解表法,若伴有阳明的里证可兼用攻下法。
依少阳经半表半里的特性,病邪的进退皆可触犯本经,故在临床上兼夹变证,实较他经为多见,从临证施用小柴胡汤的广泛性,即能得到证,唯经中(伤寒论)所举不多,现将有关的辨证与治法分述于下:一、少阳病的正治法患者有少阳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时,以小柴胡汤为主治方剂,若伴随或有症状者,如原文所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条)除应用主方外,尚需随症加减施治。
其他如原文99、263、266诸条所述,均为小柴胡汤主治之证,全面参考更较完善。
小柴胡汤: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方义:柴胡黄芩为少阳和解主药,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生津液助正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
胸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3ce4cfa76e58fafbb00390.png)
小柴胡汤证
▪ [原文] 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 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提要]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表现及治疗 ▪ [讲析]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 指次指之端,……布膻中, 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 焦;
▪ 其支者,……侠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 交颊,至目锐眦。
▪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 嗌肿喉痹。
▪ 胆:
贮存胆汁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府) 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头痛发热:胆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痛发热。 ▪ 禁忌:误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
促使邪气内传阳明,胃中燥热上扰心神则谵语。
少阳本经受邪
▪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 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 头痛发热,脉弦细
▪ 病机: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 治法:清泻胆火,和解枢机 ▪ 方药: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四、少阳病分类及治则:
▪ 1.少阳病本证:和解少阳 ▪ 2.少阳病兼变证:和解少阳为主
兼表邪未解者 兼化燥成实者 兼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五、少阳病转归
▪ 1.痊愈: ▪ 2.传经:阳明、太阴、厥阴 ▪ 3.变证:结胸、痞证、惊悸、谵语……
少阳病
▪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
▪ 咽干: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咽干;《灵枢·奇病 篇》“咽为胆之使。”
少阳病辨证论治
![少阳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6e95548faeaad1f346933fa2.png)
⑦咳:水饮犯肺,肺气上逆则咳——去人参、大 枣甘温壅气及生姜辛散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 加五味子敛肺止咳。
小柴胡汤证的病机
[原文] 97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舆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 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 属阳明,以法治之。 [讲析]
案二
按:根据《伤寒论》所言:“伤寒中风,有柴 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临 床辨证使用该方时,抓住能反映少阳经病的病 因病机的两三个主证,即投小柴胡汤,随证出 入,效如桴鼓。
出处:李巨琪,陈文敏.小柴胡汤儿科应用举隅. 陕西中医,2019,23(6);556
头痛发热:胆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痛发热。 禁忌:误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
促使邪气内传阳明,胃中燥热上扰心神则谵语。
少阳本经受邪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 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 头痛发热,脉弦细
病机: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治法:清泻胆火,和解枢机 方药: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实邪阻滞,而用吐下之法,势必耗伤气血,导致 胆气内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惊惕等变证。
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 265条: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
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 不和,烦而悸。 [提要] 本条论述少阳伤寒表现及禁忌。 [讲析]
脉弦细:邪犯少阳,胆热内郁,疏泄不利则脉弦; 细为正气不足,抗邪乏力之象。
三焦:
通行元气(三焦者,元气之别使 ) 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
第四编:少阳病篇2少阳病纲领
![第四编:少阳病篇2少阳病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cf8a4a2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7.png)
第四编:少阳病篇2少阳病纲领第二章少阳病纲领本章为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法则。
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条之解释见上章少阳病概说。
历代医家对此条有不同的解释,用热病论与运气学说的解释是比较容易辨别其是非的。
唯其用经络学说的解释,是因为二者之间确有些雷同的东西,所以要指出其张冠李戴的错误就必须要对《灵枢·经脉篇》与伤寒六经辨证法有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知道:经络学说是在针灸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而伤寒六经,是在伤寒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二者是不同质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而有各自不同的理论,用经络来解释伤寒六经者,由于上述的原因,所以它只能取其形似,而不顾其本质。
例如:钱潢说“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下颈入缺盆。
邪在少阳之经,故目眩而咽干。
”又说:“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且手少阳脉之支者亦走耳前,至目锐眦,动则病耳聋喉痹。
故少阳之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灵枢·经脉篇》,是长期针灸实践的总结。
从发现一穴一证到发现穴与穴之间,证与证之间的联系形成经络,确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伤寒六经病是外界生物病原体引起的抗御过程,虽然伤寒六经的一部份证状与经络所发病证相似,但如果说伤寒六经病是引动经络所发生的证状,却不是正确的理论。
因为这一说法既不能阐明伤寒六经病理,又没有临床指导意义,是不足取的。
章太炎先生指少阴病为心疾,说少阴病心脏无不衰弱者;指少阳为三焦病,说少阳病进而为厥阴;说太阳不必为膀胱,阳明为胃肠病,太阴为胃肠虚寒不必脾。
太炎先生对六经病的见解是数百年来可卓然自立的。
确给后人以启示。
陆渊雷先生说:“六经病篇之首,各有之为病一条,说者相承,以为本经病之提纲。
今复考之,惟太阳太阴二条,足以概括本经病状,堪当提纲之名。
其它四经颇不然矣!阳明病提纲胃家实是但举承气腑病而遗却白虎经病也,少阴之提纲脉微细但欲寐亦不足尽少阴之病状,厥阴病自分两种,其一上热下寒,其一寒热胜复,提纲亦举其一遗其一、本条少阳提纲则举其近似之细者,遗其正证之大者,于提纲中尤为无理。
少阳病
![少阳病](https://img.taocdn.com/s3/m/d938fa2a03d8ce2f006623dc.png)
对胃肠的作用
改善食欲 抑制胃粘膜水肿、充血及瘀血等病变 减轻炎症细胞浸润 促进胃粘液的分泌 恢复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自我保护作用
少阳病篇 32
抗炎作用
柴胡、黄芩、甘草、生姜等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柴胡:柴胡皂甙,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拟制白细胞游 走、组织增生、变态反应、介质的释放
沉——邪已离表
脉
病属少阳
紧——为弦之甚
少阳病篇 37
(101)辨小柴胡汤的使用法及战汗而解的机转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少阳病症候复杂,见症较多, 诊断少阳病无需诸证俱备
足以反映少阳病病理所在——小柴胡汤和解以治
“柴胡汤病证而 下之” (误下)
正气虚弱——邪陷三阴(不入阳明) 正气尚旺——柴胡证不罢——复与柴胡汤
正不胜邪——恶寒 正邪盛衰不同,致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正能胜邪——发热
太阳病——同时俱见:恶寒重,发热重,恶寒轻,发热轻 恶寒发热 少阳病——交替而作: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
疟疾病——发有定时:有时间性,一天两至,一天三至
少阳病篇 16
(96) 外感风寒,邪陷少阳的证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
失治误治,邪陷少阳 枢机不利,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邪壅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少阳病篇 10
(265)少阳伤寒的脉证、治禁及转归
胆火内盛
胆热灼津——脉弦细 胆火上冲——头痛 胆热外发——发热
少阳病篇 11
头痛发热鉴别表
证型
鉴别要点
太阳病 头项强痛 恶寒发热
头
发
阳明病 前额头痛 但热不寒
痛
热
少阳明 两侧头痛 往来寒热
口中和 脉浮 口渴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https://img.taocdn.com/s3/m/f17cb62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d.png)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
口苦咽干目眩也。
(成本。
无为字。
)〔成〕足少阳。
胆经也。
内经曰。
有病口苦者。
名曰胆瘅。
甲乙经曰。
胆者。
中精之腑。
五脏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
少阳之脉。
起于目锐。
少阳受邪。
故口苦咽干目眩。
〔鉴〕口苦者。
热蒸胆气上溢也。
咽干者。
热耗其津液也。
目眩者。
热熏眼发黑也。
此揭中风伤寒。
邪传少阳之总纲。
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
即具此证之谓也。
〔柯〕太阳主表。
头项强痛为提纲。
阳明主里。
胃家实为提纲。
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
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盖口咽目三者。
不可谓之表。
又不可谓之里。
是表之入里。
里之出表处。
所谓半表半里也。
苦干眩者。
人所不知。
惟病患独知。
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
〔程〕少阳在六经中。
查看更多内容典开阖之枢机。
出则阳。
入则阴。
凡客邪侵到其界。
里气辄从而中起。
故云半表半里之邪。
半表者。
指经中所到之风寒而言。
所云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等。
是也。
半里者。
指胆腑而言。
所云口苦咽干目眩。
是也。
表为寒。
里为热。
寒热互拒。
所以有和解一法。
观其首条所揭口苦咽干目眩之证。
终篇总不一露。
要知终篇无一条不具有此条之证也。
有此条之证。
而兼一二表证。
小柴胡汤方可用。
无此条之证。
而只据往来寒热等。
及或有之证。
用及小柴胡。
腑热未具。
而里气预被寒侵。
是为开门揖盗矣。
余目击世人之以小柴胡汤杀人者不少。
非其认证不真。
盖亦得半而止耳。
(入里不解。
则成骨蒸痨疟。
入阴渐深。
则为厥逆亡阳。
)少阳中风。
两耳无所闻。
目赤。
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
〔鉴〕少阳。
即首条口苦咽干目眩之谓也。
中风。
谓此少阳病。
是从中风之邪传来也。
少阳之脉。
起目锐。
从耳后。
入耳中。
其支者。
会缺盆。
下胸中循胁。
表邪传其经。
故耳聋目赤。
胸中满而烦也。
然此少阳半表半里之胸满而烦。
非太阳证具之邪陷。
胸满而烦者比。
故不可吐下。
若吐下。
则虚其中。
神志虚怯。
则悸而惊也。
〔汪〕补亡论。
庞安时云。
可小柴胡汤。
吐下悸而惊者。
郭白云云。
当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脉弦细。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四)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四)](https://img.taocdn.com/s3/m/de045ef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a.png)
余秋平讲解《伤寒论》少阳病(四)余秋平全面讲解《伤寒论》少阳病(四)2015-10-22 14:20余秋平老师在凭脉辨证,中医会诊ICU危重病例一文中,用经方抢救危重患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医案给了我们很大震撼,他说自己研究《伤寒论》近30年,每读原文,都感觉仲景在对他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把人的生理病理条分缕析地说给他看。
本文是余老师一次讲座的文字整理,是余老师把仲景讲给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小柴胡汤治疗禁忌再看这一条,小柴胡汤治禁。
98条:“得病六七日”,这不管伤寒中风感冒了,得了六七天,“脉迟浮弱”,你看看迟脉见了,弱脉见了,浮可能是表也可能是里虚的、虚劳的情况,“恶寒,手足温”,手足温说明脾阳还没有衰败的情况,有恶寒、恶风寒,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外感风寒,脾胃阳气甚至脾肾阳气大虚衰这种体质的人,遇到糊涂医生,一下子用了泻药,就出现一个“不能食”,已经不能进食,“胁下满而且痛”,满说明邪陷少阳胆郁的情况;痛呢?说明这不是火是寒象引起来的,这个痛就是寒,“面目深黄”,眼睛和肤色都变黄了,脾胃虚寒、胆郁,这说明是一个阴黄的情况,“颈项僵”,因为太阳表证还没有除,“小便难”,三焦也不畅,小便难就是小便滴滴哒哒排不出去,小便少;这就是西医所说的黄疸,从这个病人来说是阴黄,“与小柴胡汤,后必下重”,这个是时候你给他小柴胡汤,吃了之后下重。
下重就是想排也排不出来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肝胆郁滞的表现,另一方面脾肾虚,这个黄疸好不了。
同时出现了迟弱脉的病人,要小心,用黄芩要非常谨慎。
吃了之后不仅不好,把人家搞成一个肝炎、肝损害,也可能是一个药物性肝损害,出现一个黄疸,这种病怎么治呢?这个病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茵陈术附汤。
谈疏肝药的选择问题——谈柴胡、茵陈与川芎刚才谈到,黄疸属于阴寒的,用茵陈术附汤。
茵陈术附汤也有解肝郁的作用。
我们过去都被老师洗脑了,以为有肝郁的病人都一定要用柴胡,这是有问题的。
柴胡对哪些有用?邪郁少阳,邪要从外面透出去。
中医内经-少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内经-少阳病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037a1e9a011ca300a7c3903f.png)
少阳病辨证论治1.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A.弦细B.弦大C.浮大D.沉紧E.滑数答案:A2.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A.血弱气弱,腠理开B.藏府相连,邪高痛下C.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D.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E.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答案:D3.下列诸证,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的是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E.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答案:E4.小柴胡汤可用于治疗头痛发热A.伴脉弦细者B.伴汗出短气者C.伴汗出恶风者D.伴小便不利者E.伴大便硬结者答案:A5.大柴胡汤证也可出现下利,其机理是A.湿热下注B.少阳兼阳明,壅热迫津下泄C.胆气下迫D.阳明燥结,热结旁流E.气机下陷,清阳不升答案:B6.血痹的成因是A.感受风邪B.营卫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C.气血虚弱,血行不畅D.肝肾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E.肝肾不足,血行不畅答案:B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治法为A.温阳行痹B.调补阴阳,固经止遗C.温补肾气D.养阴清热E.解毒排脓答案:B8.小柴胡汤证,若病人咳嗽,其加减法为A.去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B.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C.去半夏,加五味子D.去人参、黄芩,加五味子、干姜E.去人参、生姜,加五味子、茯苓答案:B9.应用小柴胡汤时,若病人口渴,其加减药物为A.去半夏,加重人参,加麦冬B.去半夏、黄芩,加栝楼根C.去半夏,加重人参,加五味子、栝楼实D.去半夏,人参加至四两半,加栝楼根四两E.去半夏、黄芩,加五味子、栝楼根答案:D10.下列诸症,不宜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A.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B.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C.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太阳病转入少阳,胁下硬满,但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者E.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答案:E11.大柴胡汤的组成为A.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B.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芍药C.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D.小柴胡汤去生姜、甘草,加大黄、枳实E.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答案:E12.患者,男,近两天右胁下满痛拒按,出汗,午后发热,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频作,厌食,不大便五天,小便黄,舌稍红,苔白腻,脉弦滑而数。
少阳病(1)
![少阳病(1)](https://img.taocdn.com/s3/m/9f765eff915f804d2a16c18e.png)
实用文档
15
• 【辨证思路】
• 1、首辨是否邪在少阳:
• 2、次辨气机郁滞程度:
• 3、最后把握辨证原则:枢机不利(灵活 多变,但见一证)
实用文档
16
【治疗措施】和解少阳枢机,方 用小柴胡汤。
实用文档
17
2.少阳气滞证(大柴胡汤证)
【形成原因】邪入少阳,治疗应以和解少 阳为主,若反复使用攻下之法,不仅气机 不能通畅,反而由于正气损伤,使邪气郁 阻更重,在原有气郁的基础上,由少阳气 郁证发展成为少阳气滞证。
7
实用文档
关于少阳的位置:
历代医家虽认为少阳病属半表半里证,但 对于“半表半里”的认识不同。所以半表 半里的概念也就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 种。
1、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生理)。
2、少阳主枢,属游部。
3、少阳为肓膜之处。
4、少阳在阳经与阴经之间(临床)。(三 阳-表实邪,三阴-里虚正)
实用文档
18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呕吐不止,心下 急,郁郁微烦,甚则心下痞硬,下利,舌 红,苔白厚。
实用文档
19
证候分析
邪入少阳 反复攻下
枢机不利 气机郁滞 里气不通
邪正交争→往来寒热 少阳经气滞而不通→心下痞硬 里热郁蒸→郁郁微烦 里气不通→心下急 胆气横逆犯胃→呕吐不止 升降反常→下利 胆火炽盛→舌红苔厚
实用文档
31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 心烦,口渴,头汗出,小便不利,舌边 尖红,脉弦。
【诊断要点】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 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实用文档
32
证候分析
伤寒邪在表
枢机不利 水饮内结
汗后复下
邪入少阳
胸胁满微结(邪阻少阳经脉较轻)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 心烦(胆热上扰心神) 口渴(胆热伤津,水不上布) 小便不利(三焦决渎失职,津不下行) 头汗出(水饮与邪热上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阳伤寒禁汗及误治后的变证与转归
(265/P263)
头痛----胆火上炎
伤 寒
发热-----少阳热邪外现 脉弦细-----少阳主脉 决诊:属少阳 治禁:不可发汗
误治变证:谵语-----此属胃(胃热甚)
转归:胃和则愈-----若泄热和胃,则谵语自止 胃不和,烦而悸------若热甚而胃不和, 热扰心神,则烦而悸
三、大柴胡汤证
少阳病兼里实的证治 (103/P276)
病程:过经十余日 误下:反二三下之 病程曲折性
复诊: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
太阳病 治疗:先与小柴胡汤
若变为:
呕不止 心下急 实热积滞
郁郁微烦
治疗:下之则愈——大柴胡 汤—
少阳病误下后的几种转归:
误下后 柴胡证仍在 变成大结胸证 变成半夏泻心汤证(痞证) 变成大柴胡汤证 耗伤气血,变为悸而惊
大便硬-----热邪郁伏于里
脉细------气血运行不利 (续)
(续前) 辨证:脉沉(沉细、沉紧)------属里证(似少阴) 头汗出,身无汗,微恶寒------阳微结(似太阳) --------为半在里半在表
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病入在少阴
非阴证: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阴证不得有汗-------阴证无汗 今头汗出------知非少阴病 治疗:可与小柴胡汤------和解半表半里
作业: 案3.黄某某,男,59岁。口渴尿多8 年,全身浮肿半年。患者于8年前诊断为糖尿 病。近半年出现全身浮肿,前医与麻杏薏甘汤、 参苓白术散、真武汤疗效欠佳。现证:口渴喜 饮,小便不利,微口苦,心烦,大便欠通畅, 全身浮肿。舌淡暗,苔薄黄白稍腻,脉沉弦。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谵语-------瘀热上扰,神志不清 诊断:此为热入血室 治疗:刺期门----肝经募穴 随其实而取之----刺之以泻肝热血实,血室得清
诸证仍愈。
热入血室寒热如疟的证治(144/P285)
妇女病(热入血室症状较轻者) 病因:中风-------必有表证
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邪入少阳,痰热扰心,肝失疏泄的证治(107/P283)
病史:伤寒八九日,下之——表邪误下,邪陷少阳
胸满-----肝失疏泄,肝气郁结
病人 证候 烦惊、谵语----痰热扰心,心神被蒙 小便不利-----三焦壅滞,气化不利 一身困重,难以转侧----痰热阻络,气机不畅 治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清热,化痰宁神
病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论发病 病理: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部位 少 结果: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阳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 病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
-----脏腑经络密切相联,病邪较重所致之症 治疗: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渴者------病转阳明 处理:以法治之------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学习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证 • 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禁例
案2.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伤 证:身热、恶风-----太阳表证未解 寒 颈项强、胁下满-----邪犯少阳 手足温,渴-----病邪初入阳明 治:小柴胡汤主之-----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少阳兼里虚寒证,治以先补后和之法 (100/P269) 比较:
同属少阳病,木邪乘土之证 96条腹痛:木郁乘土
----少阳为主,脾虚次之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本条腹痛:土虚木乘 ------中虚为主,少阳之邪次之 ------先宜小建中汤,再投小柴胡汤
临床生动活泼,以辨证为主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病程:十三日不解 证 候
胸胁满而呕——少阳证
日晡所发潮热——阳明证 误治后果:已而微利 辨 证 下之以不得利——里实既去, 不应再利
伤 寒
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 非其治也——燥热不去,反迫 津下行
诊断:潮热者,实也
和 治疗:先与小柴胡汤(和解) 解 通 病不罢,后与柴胡加芒硝汤— 下
二、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兼表的证治 (146/P274)
病程:六七日 伤 寒
证候:太阳
发热-----正邪交争
微恶寒-------较恶寒为轻 支结烦疼-------较全身痛为轻
少阳 微呕-------较心烦喜呕为轻 心下支结-------较胸胁苦满为轻
病机:伤寒日久,邪郁少阳而太阳表证不解
治疗:柴胡桂枝汤------解太少两经之邪
后果:必下重----脾虚气陷而泄利下重
证 情 二 证候:渴饮水而呕----脾虚饮停 治禁:柴胡不中与也 误治结果:食谷者哕----苦寒伤阳,胃气衰败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学习要求:
• 掌握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证 • 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热入血室证
(取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之意)
最后处理:设不了了者-----服汤后,外已解而里未和 得屎而解-----用轻泻剂,通其大便即愈
二、小柴胡汤禁例
论表病里虚误治后变证及中虚饮停证禁用小柴 胡汤。(98/P272)
病程:得病六七日
证候: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太阴兼表
证 情 一 处理:医二三下之---误以阳明,用攻下 误治结果: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 ---脾虚不运,寒湿郁 滞,气机不利 再误治:与柴胡汤----误以少阳证,投小柴胡汤
七、热入血室证
热入血室的证候及治法 (143/P285)
妇女病(热入血室症状较重者) 证 中风----太阳表证,发热恶寒,自汗,脉浮缓 候 经水适来---病中月经来潮 得之七八日,热除---表邪乘血室空虚内入,身无热。 脉迟身凉----热与血结,血行不畅,热入故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瘀热上逆,胸胁胀满如结胸状
(三)少阳与厥阴关系及循行位置: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
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 (一)成因: 1、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2、自然传变; 3、风寒直犯; 4、脏病还腑
(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外延
动静往来——种种症状之休作
案2.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267)
邪盛直犯 太阳病
(失治误治转属) 自传(与素质有关)
少 阳 病
(脏病还腑)
兼太阳
兼阳明
厥阴病
传三阴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学习要求:
掌握少阳病提纲证
了解少阳病治禁
案1.李某某,女,76岁,右侧牙痛4天, 加重1天。牙齿将近脱落,进食水果后出 现疼痛,昨日因与孙女生气,继之右侧头 痛耳痛、面肿。舌尖边红,苔薄黄,脉细 弦。 提问: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颈项强
(三)兼夹证: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 五、注意事项:
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
少阳病发病示意图:
大柴胡汤证与柴胡加芒硝汤证的鉴别
正未伤,以痞满为主
少阳兼 阳明
大柴胡汤证
柴胡加芒硝汤证
正已伤,以燥实为主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147/P281)
病程:五六日 误治:已发汗,复下之-------太阳病误治邪陷
伤 寒
变证:往来寒热、心烦、但头汗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扰 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小便不利----邪郁少阳,三焦壅滞、决渎失职,水饮内停 病机: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辨柴胡汤的使用法及误下后复与柴胡汤的机转 (101/P268)
伤寒或中风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四大主证之一)------说明证情的不典型性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
-----病程的曲折性 复与柴胡汤------再与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蒸蒸而战,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战汗
三阳证见,治从少阳,以和解为主 (99/P269) 病程:四五日
(续前)
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 渴——津液不足
或然证
腹中痛——脾虚肝旺
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 影响及心
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 咳——寒饮伤肺
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对“往来寒热”的理解:
寒热往来,时作时止
内涵
恶寒发热俱见,但时发时止
但热不寒,定时而潮
阴阳往来——阴阳不平衡
(3)治法、用方?
辨太阳病转入少阳的脉证治法 (266/P268)
病程: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
太 阳 病 主证:胁下硬满-----邪郁少阳之经 干呕不能食-----邪犯少阳,胃气不和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枢机不利
主脉:沉紧-----邪离太阳,紧乃弦之甚 治疗经过:尚未吐下-----未经误治,乃病邪自然 传变所致 处理:与小柴胡汤------病关少阳,宜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