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媒体中心
暧昧建筑_日本现当代建筑发展
在材料物理层面上对透明性的追求
亚克力材料的使用——Dior表参道店
塑性材料亚克力在墙体的形态塑造上不受局限, 同时可控的透光度使其在视觉感官上更为丰富。 东京表参道大街的Dior旗舰店就是利用充分利 用亚克力属性的典型例证。
由于其室内设计由Dior自行完成,为使其拥有完 整的整体印象,SANAA在建筑周围安置了双层表皮。 外表皮由平坦的超白玻璃构成,隐框的处理使得 建筑透明而清晰;玻璃后方设置八种模数的曲面亚克 力幕墙,数字化的精确控制完成轻薄“帘幕”的视觉
一个坐着的人,前面有幕布将腿遮挡,观者看见的是幕布,但
不会认为坐着的人没有腿,于是观者“看见”了腿,遮挡在前面的 幕布可视为透明,是“现象的透明性”。
金泽21 世纪当代美术馆
“透明性不仅有视觉透明和体验的透明,还包括空间关系 透明和空间构成透明,身处空间不是靠经验来确定这是什么功能, 那是什么功能。对于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当身处通道,要对向左 边或右边转做出选择时,透过几层空间,左或右的端点能被人感 受到,从图纸上能看到建筑的全貌,并和现实的体验能够相呼应, 图纸和体验零距离,这种透明感是二十一世纪美术馆追求的。” ——西泽立卫
质的梁柱构造涵括建筑内所有的机能,以及科比意所提出的“多米诺系
统”(Domino System),亦即建筑还原了以柱子和地板,穿越上下 楼层的阶梯为最低必要限度的构成要素,所延伸出来的构造形式。 很明显地,这是尝试超越“近代建筑”、“科比意”和“多米诺
梁 板 柱
系统”,接受了“解体梁柱概念”的挑战。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尝试借由
它除了拥有美术展览空间以外还包括了一系列公共聚集空
间。这些公共空间和美术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共
同促进了美术馆与周围环境及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仙台媒体中心
空间特征二透明
即便从伊东本人发表在杂志中的照 片来看,他似乎刻意避开在白天进 行拍摄.因为这样才能清晰地现出建 筑的内部。玻璃制品和打孔铝板的 应用,使得白天的表皮反射阳光, 形成简单而基本的形体限制。而到 晚间,这种形象则会完全颠覆,限 制消失,建筑变为可视的(图4)。而 网状部分则产生一种膝胧的半透明 感,模糊了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无论是将表皮处理为透明,还是将 内部空间着力处理成连续的无隔断 的和不间断的,甚至于这种透明性 贯彻到内部结构上。所有这些创造 行为的中心只有一个:使不可视的变 为可视。
场所的形成
仙台媒体中心的几乎所有部分都向公众开放。如前所述,建筑内部没有 明确的房间分隔,而仅用意向的存在来暗示并形成场所,而且场所的范 围穿过透明的表皮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去。比如,首层设置了室内广场, 这儿可以是表演的场所,可以是聚会的场所,可以是集市和交换的场所 等等建筑的每层平面都是前后左右相互贯通,立体柱更是全方位地联系 了整个建筑。可以说,整个建筑超越了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更像是城 市的立体街路,串连起不同特色的场所。 正像伊东所说的,“波浪型线条的建筑就像通过流动的水中所看到的形 象”,海藻般摇摆的立体柱使整个建筑具有了生命。光和空气是无形的, 伊东通过有形的物质创造出光和空气的自由流动。立体柱不仅使天光一直 延伸到底层.也使空气通过风压在纵向上流通;开敞的平面减少了对光和空气 的阻挡,使其在横向上自由流动。这种形态的流动促进了人的流动,在这 样的场所,人是轻松而自由的,人们的各种行为也是在自由的状态下随意 发生的。
力学与结构的解析
从结构要素来看,仙台媒体中心可以视作是由平板和立柱所构成的体系。如 果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建筑的表现是在建造逻辑和规律基础上对建筑的本真表 达,同时经济性也是应当强调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原则的话,仙台媒体中心的 结构体系当中,暴露出其在技术经济以及对建筑本真性的表达上所存在的“非 理性”。
信息时代的建筑丰碑——解读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
的柱子[1]。
最后玻璃表皮则展现出十分轻盈的姿态,伊东称其为信息时代的“媒体装”[1]。
这些元素体现出伊东对建筑空间及建筑美学的关注,而在这些元素表象的背后,则是伊东对信息时代特征敏锐的把握。
1信息时代的流动空间1.1对建筑边界的消除建筑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体系隔绝于其周围环境,正如德国哲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博尔诺(Otto Friedrich Bollnow)所说:“在所有情况下,建筑都始于从混乱的空间中分割出来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并作为一个神圣的区域与世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
”[2]137而伊东基于对信息时代的观察,提出建筑隔绝于环境的特性已经不再适用,伊东说:“资讯媒体的异常发达,在各种意义上正朝向一个没有边界的社会迈进。
”[3]伊东口中的“边界”有着多个层次的含义,在建筑层面指区分建筑内外空间的边界,“没有边界”指的是消除建筑内外空间的区隔,进而增加建筑内外空间的连续性。
1.1.1功能的不明确划分伊东曾说:“在仙台媒体中心里面,人们在体验建筑时在上下楼层穿梭,以及在各个楼层行走的姿态,如果将其延长放大,与其说是在建筑内部,还不如说像是在体验都市街道般的空间。
”[4]这体现出伊东想要消弭建筑内外空间差别的意图。
伊东认为在公共建筑空间里恢复人们在都市街道上的那种自由的行为模式,是消除建筑内外的差异性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行为上的自由度”主要通过建筑功能的不明确划分来实现。
在仙台媒体中心平坦的地板上面,隔墙的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进而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建筑师开始对新的建筑空间、美学与研究方法展开探索。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就曾基于对信息时代的深刻理解,创作出“仙台媒体中心”这一划时代建筑。
回顾伊东丰雄在仙台媒体中心的创作历程,分析其创作理念与方法,探讨信息时代的建筑创作趋势这一课题。
关键词 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信息时代;流动空间;信息环境;轻盈表皮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3.34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s people’s concept and life style, and then has an impact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ing the information age, some architects began to explore new architectural space, aesthe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Japanese architect Toyo Ito created the landmark Sendai Media Center based on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reviews Toyo Ito’s creative process in Sendai Media Center, analyzes his creative ideas and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trend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Key words Toyo Ito; Sendai Media Center; information age; flow spac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light skin仙台媒体中心被公认为是体现信息时代建筑特征的先驱之作,也是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代表作品。
建构第五讲
00 仙台媒体中心的外围护结构:它虽然也是玻璃幕墙,但不是构 造一致的玻璃幕墙——在东西南北四个面,材料不一致
00 材料﹑比例以及细部设计取决于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00 南面采用了特别的双层玻璃装置:在夏天,位于屋顶和地下二 层的机器装置开放,在双层墙内释放出逐渐上升的空气流,以降 低墙表面的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能耗;冬天,这些装置将被关 闭——双层墙中成为空气的密封层,这又减少了暖气的能耗
00 当康拒绝将空间从承重系统中解放出来时,他同时也替 建筑在此拒绝了轻盈的可能性。
00 几乎完全由承重墙组成的建筑,在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渲 染下,像沉重的石头伫立在那里,持久地表白着一种建造结 果。
00 1959-1965 00 6稿方案
00 清晰的空间化的承重结构体系内,建筑完成了各种复杂的建 筑的设备系统要求如:穿梭在管柱中央的水(污水﹑雨水﹑生活 用水),电(主要的电缆和数据传送带),空气(空调和通风装 置),光(阳光);被管柱包裹的交通体(电梯和楼梯间)﹑运 送食物通道(食品传送机)——在传统建筑中,这些要素都是做 为内核隐藏了起来,但在这里,它们井然有序地出现。
建构第五讲
00 “多米诺体系”将结构分为由柱和楼板组成的承重体系, 以及门﹑窗﹑分隔墙﹑外墙等组成的非承重体系。
00 由于住宅重建的规模巨大,当时的制造水平﹑施工水平 又有限,怎样保证建造的经济和高效,同时又不失去住宅空 间的可变形和多样性成为关键问题。在这里,柯布西耶面对 的不仅是建筑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00 西面用镂空水泥板取代了玻璃,它们包被着开敞楼梯。
00 这种反统一的表面像生物的应激性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 而作为一个表皮系统,它们又共同在视觉上透露出整个建筑开放 ﹑理性﹑诗意的结构和空间。
仙台图书馆
(2).管
既是支撑结 构,又包裹起 许多不同的 要素:阳光,空 气(空调和通 风装置),给排 水,强弱电,垂 直交通等
(3).皮
室内外空间既有界 限,又保持着一种彼 此若隐若现的双关 的美" 内部建筑结构可与城 市空间相媲美大楼 外面的树木也反射 在玻璃的楼体上
六、建筑物理环境
1、采光
主要靠 大片的 玻璃幕 墙和采 光井利 用自然 光
建筑物理环境
2、保温 隔热
0.9米的空 气层,冬季隔 绝冷空气,夏 季抽走室内 的热空气
七、室内空间环境
1、模糊 不定
室内空间环境
2、流动性
室内空间环境
3、无序性
家具
八师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所谓的 “银色美学”。而伊东丰雄则是与“自然主义回 归”“一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他是围绕建筑未 来展开自己的建筑思考的,并渐渐指向了自然的回 归及建筑与环境的同化的方向 。支撑他建筑创作 的是其“流动体建筑论”。在伊东看来,都市空间 可以看作是人、车等各种流动的空间的集合体。若 把建筑,植物以群看待,就能干但他在流动。被伊 东称为”21世纪帷幕“的”流动体建筑论“包含 了伊东的”风的建筑和“薄膜的建筑”的思考。在 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他设计的建筑充满了皮膜感, 浮游感,金属感,透明感。
仙台市多媒体图书馆
sendai mediatheque
——实例分析
目录
一、作者简介及建筑理论 二、设计理念 四、功能分析 六、建筑物理环境
三、基地概况
五、建筑外形及构造 七、室内环境
八、图片欣赏
一、作者简介及建筑理论
1、简介
1941年出生在日本东京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学院 1965-1969年在Kiyonori Kikuta事务所工作 1971年在东京开设建筑师事务所 1984年获第三会日本建筑师协会奖 1986年横摈大厦设计竞赛当选 1987年获日本室内设计协会奖 1988年法兰克福剧院设计竞赛当选 1990年获日本Togo Murano Award 1991年获日本Kumamoto View Award
伊东丰雄与他的仙台媒体中心的详细介绍及分析共10页文档
伊东丰雄和他的仙台媒体中心一、伊东丰雄伊東豊雄(いとうとよお;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出生于日治时代的京城(也就是今日韩国的首尔)。
2019年3月18日,获得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八代市博物馆,仙台传媒中心等。
1】人物生平伊东丰雄高中就读都立日比谷高中,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Urben 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
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
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
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并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
”2】个人履历1941年出生于日本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65-69年任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年创办名为都市机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1979年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司董事长3】建筑理念透过“游牧”(Nomad)的概念发挥。
一场关于日本后现代建筑演讲上这样描述了伊东丰雄:“在后现代艺术运动里,伊东释放了建筑学的古老角色,让它不再仅是人类社会当中高效率的机器,在伊东的建筑语意中,我们可以看到软而透亮的疆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
仙台媒体中心结构构造分析
仙台媒体中心结构构造分析
首先,仙台媒体中心的整体结构采用了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通过框架的水平和垂直支撑,将整个建筑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在仙台媒体中心的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起到了承重的作用,使建筑能够抵抗风荷载和地震力等外力的作用。
其次,仙台媒体中心的主要建筑材料采用了混凝土和钢结构。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可以为建筑提供稳定的支撑。
而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适合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空间,可以提供灵活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此外,仙台媒体中心的屋顶结构具有特殊的设计。
建筑的屋顶采用了大跨度的空间悬索结构,通过悬索和支撑系统将屋面的荷载分散到建筑物的其他部位。
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提供了宽敞的活动空间,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外观和视觉效果。
另外,仙台媒体中心的墙体结构采用了预制混凝土夹心板。
预制混凝土夹心板是一种经过工厂预制和安装的墙体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和隔声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墙体结构的设计还考虑了建筑的防火和抗震要求,使建筑更加安全可靠。
最后,仙台媒体中心还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设计。
玻璃幕墙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和开放感,使室内空间更加明亮和宽敞。
同时,玻璃幕墙还可以与建筑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仙台媒体中心的结构构造采用了框架结构、混凝土和钢结构、悬索结构、预制混凝土夹心板以及玻璃幕墙等技术和材料。
这些设计
和构造措施不仅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要求,还使建筑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和外观效果。
仙台媒体中心--伊东丰雄 - 爱逛街 - 比价,评价,开箱文,优惠 …
• 鑲在1樓的玻璃可以自由開關,在仙台定禪寺大街爵士 音樂節之際,南側的玻璃全都會打開來進行藝術活動。
和仙台光之祭典有關的活動也會在此舉行。
• 這樣的仙台媒體中心,讓許多面向定禪寺大街的仙台 祭典和活動得以舉行,更飛快地提升定禪寺大街的功 能,大大地發展了市府當局所謂的「學都仙台」「樂 都仙台」。
仙台媒體中心--伊東豐雄
報告人: 許鶴耀
PEOPLE
• 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簡稱smt),是 在仙台市青葉區開設的複合文化設施。於2001年1月開
館,由伊東豐雄設計。
• 由仙台市圖書館和藝廊等組成,不但是仙台的文化收 容中心,也肩負了藝術中心的任務。
• mediatheque在法文中的意思是「收納媒體的架子」。 而仙台媒體中心是收集、保存了書籍,加上錄影帶、
滿了一體感。由於這樣的構造和設計的優秀,從世界各國而來的
建築相關人士,帶著相機來訪的人很多。仙台的流行雜誌 (COLOR等)和電視節目、電影之類的外景拍攝也增加了。
• 現代大樓的構造,多半都以框架結構的樑柱所組成。那是根據上
個世紀初由密斯所提出的「通用空間」(universal space)概念, 由均質的樑柱構造涵括建築內所有的機能,以及科比意所提出的
• 很明顯地,這是嘗試超越「近代建築」、「科比意」 和「多米諾系統」,接受了「解體樑柱概念」的挑戰。
世界一流的建築師嘗試藉由對近代建築的批判思考,
來產生新的建築形式,而其中伊東的仙台媒體中心是 壓倒性的存在,對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建築界造成 了衝擊。
報告完畢…..
「多米諾系統」(Domino System),亦即建築還原了以柱子和
地板,穿越上下樓層的階梯為最低必要限度的構成要素,所延伸 出來的構造形式。 • 伊東豐雄打破了框架結構建築的均質性,呈現出新建築應有的樣 子。通常框架結構都會盡量建出相等間隔的四角柱,而他卻分解 為許多形成螺旋狀的細鐵柱,做出透明柱子的內部(管柱),計 畫盡量以不規則的配置方式,形成做為不均質場所的內部空間。 這樣的管柱貫通了地板,也具備了設備系統,電梯和階梯,從屋 頂採光和通風……之類,由縱處得以看見心,也有很高的評價。伊東豐雄
仙台媒体中心
自由开放 轻松自在
03
结 构
主要元素
板plates
管tubes 皮skins
板
板plates - 七层楼面叠合而成的正方形板层, 每一层均代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通过不 同类型的媒体所进行的不同的沟通方式。 ‚仙台媒体中心采用了类似 多米诺的无梁楼板与柱系统,但 是柯布使用的材料是混凝土,而 媒体中心采用‘蜂窝状楼板’, 即两片楼板之间是钢肋,其允许 的跨度远超过混凝土。‛ 整个50米见方的楼板被分为 三个区域: 管状柱直接连接的环 聚集楼板力流到管状柱 的承台区 承受楼面荷载的跨区
SMT
艺术工作室 艺廊 艺廊 图书馆 资讯
广场
停车场 设备层
02
设计理念
上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 城市现代化迅速发展、消费主 义蔓延、电子技术广泛普及。
那时的伊东丰雄深受现代 主义建筑理念的影响,由此阐 发了‚薄膜‛建筑、浮游建筑、 轻建筑等设计理念。 我们从其‚银色小屋‛到 ‚东京牧游少女之包‛,以及 ‚风之塔‛等项目中,可摸索 到伊东对抽象理念及轻构材的 追求。
透明性
玻璃表皮的透明
透明性
组织结构的透明
建筑的临时与轻盈
Thanks!
仙台媒体中心
伊东丰雄
安琪 100761710001 指导教师:王晓健
01 项目概述
02 设计理念
C
目 录 ontents
03 结构
04 空间
01
项目概述
SMT
Sendai Mediatheque
区位
这幢建筑位于距离东京以北2小时路程的仙台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上,与Kotodai公园 毗邻,而且和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剧场和当地政府所在地左右相邻。按照功能上的规划, 它是图书馆、展览中心和多媒体中心。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伊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中性的甚至女性的色彩,他所惯用的玻璃这样轻薄透亮的材料、白色、空白与裸露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丝抽离重量的轻逸感。
正是源于对当今消费时代特点的深刻思考,才使他的建筑语言如此地打动现代人漂浮的心,对于他而言创作建筑不是目的而只是确认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
伊东设计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尝试使建筑摆脱重力并远离形式和重量的共存而产生的矛盾。
而在仙台媒体中心(见图1),这个想法得到完美的诠释和放大,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轻舞飞扬的水立方体,即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然保持原有的风貌。
对于伊东丰雄而言,轻盈是他实践其“临时性”理念的必经之路,而途中遇到的主要现实障碍,是沉重而凝固的结构。
在他的作品中,伊东丰雄尝试过两种方法去消除这个障碍。
首先是创造透明的结构。
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梁、柱、内外墙都消失了,仅剩下朦胧化的三个要素:彻底开敞、保持着未完成状态的“平板”(Plate);由原本绝对垂直的柱子演变成的、曲折向上的空心“水草”(Tube)以及飘浮、透明、能呼吸的双层玻璃幕墙———“透明的皮肤”(Skin)。
在仙台媒体中心里柱子摆脱传统的垂直结构,建筑要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伊东称其为“Tube”。
巨型螺旋般的“Tube”结构总共有13根(见图2)。
它们的外形是随机而自由的,充满生命力的,如同海藻一样自由伸展、旋转、蔓延。
它们形体偏心、失稳、均衡破缺。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
成束的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 m~9 m不等。
它们如同这座媒体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一样自由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是骨骼,又是血管,还是神经”,在这里,“结构、机械元素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界限消失了”。
最后概念形成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最基本的元素:板(地面)、管(柱子)和外壳(正面/外墙)。
伊东一直努力进行基于严格抽象的管板式模型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化。
谈伊东的仙台媒体中心
图 l 仙 台 媒体 中心
作, 他不断地需要 和突发 的意外 做斗争 , 前面提 到的 软性管 道 如
对 于伊东丰雄而言 , 轻盈是 他实践其 “ 临时性” 理念的必经之 被加强为结构。事实上 , 他最初 的想 法是在 5 巢状 的地 面 0i 蜂 n 路, 而途 中遇到的主要 现实 障碍 , 是沉 重而凝 固的结构 。在 他 的 上每隔 1m穿 透一个 曲梁 , 是随着计 划 的进 行 , 但 管子周 围和地 作 品中, 伊东 丰雄 尝试 过两种方 法去消除 这个 障碍 。首先是创造 面 中心的压力分布不同的问题 突显 出来 , 这样使得 曲梁从管子周 透 明的结构 。传统 的建 筑元 素 , 如梁 、 、 柱 内外墙 都消失 了, 仅剩 围 扩 散 出来 。结 果板 层 中 的压 力分 布 不 同 , 同空 问 有 不 同 的 动 不 下朦胧化 的三 个 要 素 : 底 开 敞 、 彻 保持 着 未 完成 状态 的“ 平板 ” 力 , 过 结 构 的分 析 可 以清 楚 地 看 到 每 一楼 层 的不 同 空 问 都 是 不 通
关键词 : 建筑 , 设计 , 空间 , 透明与轻快
中 图分 类 号 :U 8 T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建 筑 的状 态 应 该 是 像 捏 扁 了 的铝 合 金 啤 酒 罐 , 不 是 威 士 忌 肤 ” S i) 而 (k 。 n
或 日本清酒的酒杯 , 这是伊东先 生对建筑 的独 特体验 。在 他看来
法 得 到 完美 的诠 释 和放 大 , 造 出 了“ 一 无 二 ” 轻 舞 飞 扬 的 水 创 独 的
立 方体 , 即在 建 筑 中加 入 很 多 其 他 元 素 后 仍 然 保 持 原有 的 风 貌 。
仙台媒体中心分解
空间特征——流动
伊东想创造一个“沿着空气和水流动轨迹浮动的建筑” 它本身没有功能的必要性,也不刻意追求 造型。他便想象一种柔软的如海草班波动 的柱子,同时也表现为楼层间的节奏变化 没有阻断空间的柱子随意摆放,表面也覆 盖玻璃墙,以强调空间可以不受任何阻隔 的流动。
空间特征——透明
白天表皮反光,形成简单基 本的形体限制。晚上限制消 失,建筑变得可视!网状部分 产生朦胧的半透明,模糊内 外部关系。无论将表皮处理 透明,还是将内部空间处理 成无隔断和不间断,甚至这 种透明贯彻到内部结构。所 有这些创造行为中心只有一 个:将不可视变为可视!
解析新型媒质机构
———仙台媒体中心
仙台媒体中心
地点:仙台青叶区 时间:2001开馆 层数:7层 功能:图书艺术展
仙台媒体机构
1楼:广场 开放式广场,咖啡馆, 商店
2楼:资讯 仙台媒体中心,咨询处・接待服务台,资讯浏览(网络阅览区)
・近期报纸・杂志区,义工办公室,仙台市民图书馆,童书・团体 阅览室・谈话室 3・4楼:仙台市民图书馆
房间概念弱化
仙台媒体中心包含多功能,但是我们很少看到明确的房间分割。 这里固有的房间概念弱化了,围 和淡化了,仅有的围和要素也采 用自由曲线,加上垂直交通空间 也显露在透明的立体柱内,整座 建筑非常开发自由。
自由的几何线
为了围和少量内部空间,伊东 采用流动的曲线和曲面,营造 内外气氛。
各种曲线曲面使空间更具有个性, 丰富了建筑体验,强化了几何形 形成的流动性。
张力
“海草般浮动的柱子”“纯净的 无梁楼板”和“通体轻盈的幕墙” 三者组成通明构思。
形态各异的柱子不仅是外观的 需要,也是对空间的探索。这种 尺度和位置的把握令期间的人之 活动、空气之流通及重力之感受 等产生的动态变化效果
(完整版)仙台媒体中心结构构造分析
管状柱
吸收能量层,在 地下一层设置的 低屈服钢刚架
金属板,无梁 楼板,厚300 肋间距1200, 蜂窝状结构
减衰构件,一 层周边设置塑 性阻尼器
四角配置油压千 斤顶,消除大地 震后残余的变形
为了使立体柱之 间大跨度的楼板 做得尽量的薄, 采用了上下两层 钢板中间夹蜂窝 状钢片的结构, 使板的厚度都不 超过 300 mm,大
了匀质的空间。 虽然刻意回避结构的传力关系,但却把结构作为纯粹的形态纳入到建筑中。 从本质上弱化结构的同时在概念上予以加强和肯定,从而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向柯布西耶的无梁板
结构形式回归。 结构与功能、空间、形态有机的结合。 结构仿生的思想为设计提供了很好的逻辑。
谢谢大家
该中心是由建筑师伊东丰雄与结 构师佐佐木共同合作完成的。
建筑外形理念:
彻底的无梁楼板 海草一样的柱子 置身于在森林中的感觉 落脚点:现代感与亲和力
在成田高速公路上疾驰的 车内,建筑师伊东丰雄从海 草的形态获得灵感,利用贯 通整个建筑的管状柱,使建 筑形成匀质的空间系统。
他通过采用透明的表 皮,削弱房间的概念, 运用自由的几何线及独 特的室内实际等建筑设 计手法,为使用者提供 了自由发生各种行为的 场所
大节省了空间净 高。
“板”与 “管”的交接 原是结构表现 的重要节点, 但是被伊东轻 描淡写、遮遮 掩掩的处理方 式弱化,目的 也是凸现实体 元素抽象的形 态关系。
管与板的连接
板与板的连接 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的楼板
一般钢结构建筑, 柱、梁等都是用螺 栓连接形成结构体 系的,而仙台媒体 中心则是通过焊接 将钢铁部件组合成 一个固定完整的建 筑体。
细部节点分析:
建筑包含三种基本实体元素:
管
板
仙台媒体中心
伊东丰雄(英语拼音:Toyo Ito、日文假名:いとうとよお;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出生于日治时代的京城(也就是今日韩国的首尔)。
简介与作品伊东丰雄高中就读都立日比谷高中,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Urben 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
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
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
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
风之塔在2006年获得了英国国家建筑师协会的大奖,列为1990年代重要的建筑作品之一。
2001年,伊东丰雄以仙台媒体中心(Sendai Mediatheque)将自己的声望更推高了一层,此独特的建筑作品使他获得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终身成就金狮奖。
仙台媒体中心是一所让仙台市民使用的图书馆设施,伊东丰雄大胆的将建筑外观全采用透明的玻璃拼接,并能清楚的看见里面如海草般不规则的管状梁柱,使原本坚硬的建筑外观,变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软感觉,亦有媒体称其为“软建筑”的代表作。
2005年他亦赢得了台湾台中市大都会歌剧院的建筑比稿案。
伊东丰雄的新建筑设计东京银座的一家Mikimoto珠宝旗舰店,梦幻般的建筑。
表面用12mm的白色金属板包裹,像是美洲豹皮,冷峻锐利。
到了晚上,它被点亮成了五颜六色,因为他光滑的表面印出了四周建筑的霓虹灯。
伊东丰雄
自银色小屋起至八代市立博物馆的一系列作品中,伊东丰雄通过对轻型钢框 架、金属隔断的使用,继续表达出开放性、轻快性、临时性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巴黎日本文化会馆竞赛方案中,伊东丰雄已开始了 显露出对“轻快性、临时性”以外的兴趣,即对流动性所表达的意义的关注,这 一点在之后也将引发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又一次重要转变----即从抽象、非物质感 轻快性向具体、可感知的流动性的转变。
如果将菊竹清训、筱原一男 及矶崎新等人对伊东丰雄的影 响看作是对其初期影响的话, 柯布西耶和密斯两位现代主义 大师对他的影响就可以说是终 其一生的。在仙台媒体中心的 柯布西耶 来源:Colin Rowe. The Mathematics of 设计中,他们的影响得到了集 中体现,不过伊东丰雄谨慎地 Maison Domino the Ideal Villa 选取了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创 造出“流动空间”的密斯,和 在进行“多米诺”体系研究的 柯布西耶。
自动扶梯上看曲线墙面
中野本町的家
镶嵌磨砂玻璃的曲线墙面
2、建筑的非线性设计探索--从蛇形画廊展厅到TOD’s表参道大楼
蛇形画廊展厅内部
蛇形画廊展厅外观 来源:www. architecture. com
来源:arts. guardian. co. uk
2004年建成的TOD' S表参道大楼位于东京涉谷区,是意大利名牌 TOD'S的东京旗舰店。底层功能为商店,上层为办公及举办活动的空间。 这座建筑作为布鲁口展亭和伦敦蛇形画廊展亭在设计上的延伸,也是伊 东丰雄明确尝试非线性设计表达的代表案例。
现代主义建筑在日本的发展中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师承脉络。这里有必要对 伊东丰雄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几位前辈做出回顾,其中包括:菊竹清训、筱 原一男和矶崎新。
结构的异化——仙台媒体中心
结构的异化——仙台媒体中心原创褚老师建构物语早期建筑师身兼的职能更多,常常建筑、结构、雕塑、绘画等等技能融于一身,例如我们熟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
达芬奇身兼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建筑师等;米开朗基罗身兼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等。
这种身兼多职的建筑师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不同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非互相割裂。
古典建筑中的女神柱——既是结构承重柱又是精美的雕塑艺术品左: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内保存的伊瑞克先神庙女神柱右:法国巴黎卢浮宫内的女神柱展品宁夏博物馆的墙角同样显示出将结构承重与雕塑融合在一起的概念,诙谐逗趣。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实际设计很可能雕塑仅仅是摆设,承重结构还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挑梁结构)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建筑设计行业同样如此。
建筑设计现在大致包括建筑、结构、水暖、通风、电气设备等专业,设计的分工使各专业效率更高,但是带来的负面问题是专业的割裂。
建筑师更习惯于从环境、功能、空间、形式出发去分析、解决使用者的需求;而结构工程师则更多地被动提供满足建筑空间及形式的结构技术解决方案,这使得很多建筑内外两层皮,内部的结构元素甚至成为空间的负面因素,也成了室内设计时需要可以掩盖的内容。
认识到建筑与结构的割裂,一些建筑师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更加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结构解决概念需求,与结构工程师一起合作,创造出不同于常规功能性的结构方案,也为建筑的空间及形式带来了更多的变化。
现代建筑中承重结构柱的异化——呈树枝状的伸展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即是较为注重结构创新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许多设计都是从结构入手取得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解决方式,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承重结构墙的异化——伊东丰雄的两个设计东京TODS旗舰店——承重钢筋混凝土墙体化身为多个树枝状交叉的不规则网状结构。
东京银座Mikimoto店——承重钢筋混凝土墙体化身为不规则开孔的墙体,寓示了珠宝店铺的特性。
对仙台媒体中心结构的研究
对仙台媒体中心结构的研究孙真建筑学09-1班一,概述仙台媒体中心(sendai mediatheque,简称smt),是在仙台市青叶区开设的复合文化设施。
于2001年1月开馆,由伊东丰雄设计。
由仙台市图书馆和艺廊等组成,不但是仙台的文化收容中心,也肩负了艺术中心的任务。
馆内除了“媒体中心”的功能之外,还有艺术工作室和艺廊。
而1楼的开放式广场,也活跃了艺术、音乐和文化活动。
二,对结构的探讨现代建筑运动中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提供出一种建筑空间的原型它由作为结构要素的柱子平板和作为空间联系的楼梯三个要素组成.而伊东正是借用柯布的多米诺体系开始模拟. 在仙台媒体中心的方案中, 6个线性的50m*50m的正方形楼板、13个网状柱、独立于正方形平面之外的消防楼梯,构成隐含在其中的多米诺形式.从结构要素来看仙台媒体中心可以视作是由平板和立柱所构成的体系.1)板-管-皮的系统板是结合了楼层的平台, 人与物的互动和交流在平台上通过媒介进行。
楼板是钢制夹板, 厚度在6 mm~ 25 mm 之间, 该复合板厚400 mm, 和70 mm 厚的混凝土板组合成为470 mm 厚的合成板, 其跨度可达20 m。
在平面上一块楼板的面积达到50m*50m。
和大多数建筑不同, 媒体中心没有一根结构梁, 楼板由管道直接支撑。
这是对多米诺体系的新的演绎, 它参照了船的构造。
楼板的结合部是焊接起来的, 一些钢件的制作是在船坞里进行的, 而焊接工作也是造船工人完成的。
板呈现为薄而方形的片状外貌, 吊在不同高度的中空空间, 以迎合业主的不同要求, 且避免一种亘古不变的外观, 并形成韵律。
每一楼层的功能都不一样, 按照合同的约定, 各自的楼层是由不同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完成的,每一楼层在颜色, 层高, 形式和材料上都不一样, 风格迥异, 以此来创造成层效应, 就好像城市中的不同片断。
管在结构上从垂直方向上将板连在一起, 贯穿于建筑物的屋顶至地面。
仙台媒体中心的形与力:伊东丰雄的创作宝藏下
管状柱管状柱是smt重要的构成要素——无论是空间感受还是结构理性。
伊东和佐佐木都将其称为tube或者チューブ。
从功能的角度,它在smt作为楼梯间、电梯间、通风井、采光井等等(图16)。
16从力流的角度,它作为柱子,其实就是将原本我们理解的集中传力方式分解到管壁上——一点也好,三角也罢,圆形亦可(图17)。
关于圆形空心柱子,自然界的例子很多——秸杆或者竹竿。
这些都为理解smt的管状柱提供了直观依据。
17Smt的13根管状柱分为两类——A类只用来传递重力(可简化为竖向力),B类除了用来传递重力还要抵抗水平地震力(可简化为水平力)。
B类共4根分布于smt的四角,而余下的9根分布其间。
二者在形式上大同——都是管状的柱子结构,小异——A类只有竖向平行(准确地说是同层没有交接的)杆件,而B类则由类似斜撑的杆件交织而成(图18)。
18仅作为重力荷载的受力构件时,管状柱形式的自由度源于力流路径自上而下时,管环作为柱子的一部分,提供了力流所需的压力或者拉力。
如图19a中,腰部收缩的三角管壁柱子,其竖向杆件都承受压力传递重力,但顶部的管环则通过受拉的方式,使上部的竖向杆件在顶端获得水平向的力,导致此竖向杆件能以受力平衡的方式向下向心地传递。
而中部的管环则以受压的方式使向心的上部竖向杆件与向外的下部竖向杆件在交接处平衡。
最后底部的管环与底部一样以受拉方式平衡力流的竖向传递。
如果拿出一个上部的倒梯形部位作为静力学分析时,我们完全可以用图解静力学的方式,利用节点求解个杆件受力状态(拉力或者压力)和大小(图19d)。
而图19b则是圆柱腰部收缩的竖向受力力流状态,19c则是进一步移动中部壁环位置的管状柱形态——当然力流路径则更为复杂。
19图20则是中间管环扩大时形与力的大致关系——与中部管环收缩的管状柱相比较,上中下管环的受力状态相反。
同时,管环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也能保证其自身的稳定状态,只是内部的受力状态更加复杂。
20以上两种管状柱同属于A类,它们能轻松完成重力荷载的任务,却难以将水平力传递到地上——也就是常被讨论的“抵抗水平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台媒体中心方案是一个以全新方式关注工程项目程序的建筑提案。
该建筑物包括一个艺术画廊、一个图书馆、一个视觉影像中心和一个供视听障碍者使用的服务中心。
从竞赛开始至整个设计阶段,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要推翻美术馆和图书馆的传统建筑原型。
我们仔细研究各个项目程序的每一部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抱着重新组合建筑结构程序的想法,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媒介中心”。
于是在向各个领域的专家咨询了意见,并与仙台市民进行了大量会议交流之后,我们对该中心的基本想法逐渐成型。
这种类型的讨论有可能持续进行,因此建筑硬件必须足够灵活,以便于满足任何未来发展的需要并能够和其他项目程序相结合。
我们在这次比赛之后并没有改变想法,即不要形式主义的建筑。
我们对此有一个简单的、概念上的提议,它包括三个元素:“楼板”,“管状体”和“表皮”。
42日本[竞赛第一名]/ Japan [Competition. First Prize]
The Sendai Mediatheque is an architectural proposal that regards the programme in a new way. The building includes an art gallery, a library, a visual image centre and a services centre for people with visual or hear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outset of the competition and throughout the design stage, our main objective was to demolish the conventional archetypes of art museums and libraries. We studied each of the programmes in minute detail with the idea of recomposing them to create a 'mediatheque'. The basic ideas were therefo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s with specialists in a wide range of fields and exchanges of opinions at numerous meetings with Sendai’s citizens.
Since this type of discussion can be interminable, the architectural hardware had to be flexible enough to respond to any new future development and be able to integrate any other programme. We have not changed our ideas since the competition: instead of being formalistic architecture, our proposal is a simple, conceptual proposal that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 'plate', 'tube' and 'skin’.
概念草图 / Concept sketch
总平面图/ Site plan
概念模型 / Concept model 43
63
墙体水平剖面细部. 三层平面图 / Wall horizontal section detail. Second floor 墙体水平剖面细部. 五层平面图 / Wall horizontal section detail. Fourth floor plan
62西立面图 / West elevation
墙体水平剖面细部. 二层平面图 / Wall horizontal section detail. First floor
58
59
55
往北看的东西短向剖面图 / Cross sections East-West, looking North
54南立面图 / South elevation
由这三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媒介中心”,是与自然相关的原始人体和作为流动的电子世界一部分的人体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统
一体。
该项目的建造花费了近六年时间,在2001年1月底,它作为仙台市市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标志性建筑向公众开放。
它如城市广场
般生动活跃,最多的一天吸引了2,000名游客前来参观。
The 'mediatheque', composed of these three basic elements, will be a unifying point between the primitive human body connected to nature and the body
that is part of the fluid electronic world.This project took almost six years to build. It was opened at the end of January 2001, as a symbol of the public space for Sendai’s citizens. With a dynamic
atmosphere like a town square, it attracts up to 2,000 visitors a day.
47
46楼板图示 / Plate diagram 管体1
TUBE 1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电子通道
electric 烟道
smoke 喷水装置
sprinkler water 灯 light 管体13 TUBE 13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电子通道 electric 烟道 smoke 空调 air conditioning 喷水装置 sprinkler water
管体10 TUBE 10物流通道 article 空调 air conditioning 烟道 smoke 水道 water 喷水装置 sprinkler water 管体11 TUBE 11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书 books 电子通道 electric 空调 air conditioning 管体12 TUBE 12外界空气 outer air 灯 light 管体4 TUBE 4灯 light 烟道 smoke 管体2 TUBE 2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灯 light 管体5 TUBE 5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灯 light 管体6 TUBE 6空调 air conditioning 灯 light 管体9 TUBE 9空调 air conditioning 灯 light 管体7 TUBE 7外界空气 outer air 灯 light 管体8 TUBE 8排气装置 exhaust air 灯 light 管体3 TUBE 3人流通道 person 物流通道 article 灯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