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勾股定理折叠问题(1)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类型一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为()A.4B.3C.5D.2【答案】B【分析】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得AD=AF=BC=10,EF=ED,根据勾股定理得BF=6,则CF=4,设EC=x,ED=8−x,根据勾股定理得EF2=EC2+CF2,即可解得E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10,DC=AB=8,∵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AD=AF=BC=10,EF=ED,∴BF=√AF2−AB2=√100−64=6,CF=BC−BF=4,设EC=x,ED=8−x,∴EF2=EC2+CF2,即(8−x)2=x2+42,解得x=3,所以EC=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折叠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内容,掌握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BC=3,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E=5,DB=DE,求得CE=1,设DB=DE=x,则CD=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3−x)2=x2,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C=90°,AC=4,BC=3,∴AB=√32+42=5,由折叠的性质得,AB=AE=5,DB=DE,∴CE=1,设DB=DE=x,则CD=3−x,在Rt△CED中,12+(3−x)2=x2,,解得x=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答案】B【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E,设AE=x,则BE=x,CE=8−x,再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ADE翻折后与△BDE完全重合,∴AE=BE,设AE=x,则BE=x,CE=8−x,∵在Rt△BCE中,CE2=BE2−BC2,即(8−x)2=x2−62,解得,x=7,4.∴CE=7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长为4,将这张纸片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折痕EF长为2√5,则BC长为()A.4.8B.6.4C.8D.10【答案】C【分析】过点F作FG⊥BC于点G,则四边形ABGF是矩形,从而FG=AB=4,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由∠AFE=∠CEF=∠AEF 得到AE=AF=BG=x+2,从而在Rt△ABE中,有AB2+BE2=AE2,代入即可解得x的值,从而得到BE,CE的长,即可得到BC.【详解】过点F作FG⊥BC于点G∵在矩形ABCD中,∠DAB=∠B=90°∴四边形ABGF是矩形∴FG=AB=4∴在Rt△EFG中,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在矩形ABCD中,BC∥AD∴∠AFE=∠CEF由折叠得∠CEF=∠AEF∴AE=AF∵在矩形ABGF中,AF=BG=x+2∴AE=AF=x+2∵在Rt△ABE中,AB2+BE2=AE2∴42+x2=(x+2)2解得x=3即BE=3,AE=5∴由折叠可得CE=AE=5∴BC=BE+EC=3+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常用方法.A.7B.13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AB=2,∠B=∠ADB,CE=DE,∠C=∠CDE,可得∠ADE=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AD=AB=2,∠B=∠ADB,∵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CE=DE,∠C=∠CDE,∵∠BAC=90°,∴∠B+∠C=90°,∴∠ADB+∠CDE=90°,∴AD2+DE2=AE2,设AE=x,则CE=DE=3−x,∴22+(3−x)2=x2,,解得x=136即AE=1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答案】D【分析】根据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可得FD=CF−CD=4−CD,即知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用面积法求出CD,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CF=BC=4,∴FD=CF−CD=4−CD,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ACB=90°,AC=3,BC=4,∴AB=√AC2+BC2=√32+42=5,∵2S△ABC=AC⋅BC=AB⋅CD,∴CD=AC⋅BCAB =3×45=125,∴FD=CF−CD=4−125=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A.73B.154【答案】B【分析】先求出BD=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CN,则BN=8−DN,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DN2= (8−DN)2+4,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D是AB中点,AB=4,∴AD=BD=2,∵将Rt△ABC折叠,使点C与AB的中点D重合,∴DN=CN,∴BN=BC−CN=8−DN,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DN2=BN2+DB2,∴DN2=(8−DN)2+4,∴DN=17,4,∴BN=BC−CN=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杯中吸管问题】9.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内径为5cm,高为12cm,今有一支15cm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A.1cm B.2cm C.3cm D.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即在杯内最长,可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CD=5cm,AD=12cm,∴AC=√CD2+AD2=√52+122,露出杯口外的长度为=15−13=2(cm).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述问题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勾股定理巧妙结合,可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3cm D.2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度.然后求其差.【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B 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径为最大直角边时即可得到最小值,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即可得到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ℎ的值最大,ℎmax=24−8=16cm,当直径为直角边时ℎ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ℎmin=24−√82+152=7cm,∴7cm<ℎ≤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大与最小距离的情况.13.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答案】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24−8=16cm,∴ℎ最大如图2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cm,BD=8cm,∴AB=√AD2+BD2=17cm,=24−17=7cm,∴此时ℎ最小∴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A.5B.7C.12D.13【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h的最短距离,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当吸管、底面直径、杯子的高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短,此时AB=√92+122=15(cm),故ℎ=20−15=5(cm);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5.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答案】D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这只烧杯的直径是:√102−82=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4<h<5B.5<h<6C.5≤h≤6D.4≤h≤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牙刷与杯底垂直时,ℎ最大,如图所示:故ℎ最大=18−12=6cm;∵当牙刷与杯底圆直径、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ℎ最小,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AB=√BC2+AC2=√52+122=13cm,∵牙刷长为18cm,即AD=18cm,∴ℎ最小=AD−AB=18−13=5cm,∴h的取值范围是5≤h≤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实际应用题,读懂题意,根据牙刷的放置方式明确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三楼梯铺地毯问题】17.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至少需要().A.3米B.4米C.5米D.7米【答案】D【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的长度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即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52−32=4(米),∵地毯铺满楼梯的长度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3+4=7(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以及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边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132−52=12m,∵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2+5=17(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是楼梯的示意图,楼梯的宽为5米,AC=5米,AB=13米,若在楼梯上铺设防滑材料,则所需防滑材料的面积至少为()A.65m2B.85m2C.90m2D.150m2【答案】B【分析】勾股定理求出BC,平移的性质推出防滑毯的长为AC+BC,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C=90°,∵AC=5米,AB=13米,∴BC=√AB2−AC2=12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水平的防滑毯的长度=BC=12(米),铅直的防滑毯的长度=AC=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长为:AC+BC=17(米),∵防滑毯宽为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面积为:17×5=85(平方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移,将防滑毯的长转化为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A.13cm B.14cm C.15cm D.16cm【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cm),BC=2×6=12(cm),故AB=√122+52=13(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某商场有一段楼梯,高BC=6m,斜边AC是10米,如果在楼梯上铺上地毯,那么需要地毯的长度是()A.8m B.10m C.14m D.24m【答案】C【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再根据楼梯高为BC的高=6m,楼梯的宽的和即为AB的长,再把AB、BC的长相加即可.【详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C=6m,AC=10m∴AB=√AC2−BC2=√102−62=8(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8+6=14(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楼梯的高和宽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量关系.22.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详解】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32−52=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23.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5m B.6m C.7m D.8m【答案】C【详解】楼梯竖面高度之和等于AB的长.由于AB=√AC2−BC2=√52−32=4,所以至少需要地毯长4+3=7(m).故选C24.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1.5m,斜边AC是2.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2.5m B.3m C.3.5m D.4m【答案】C【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2−1.52=2因为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所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5+2=3.5(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平移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类型四最短路径问题】25.如图,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圆柱的内侧点A爬到圆柱的外侧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爬行最短路程是厘米.(π≈3)【答案】30【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透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6π=厘米≈36厘米,作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的长度即为它爬行最短路程,×36=18厘米,∴A′A=2AE=24厘米,AB=12∴A′B=√AB2+A′A2=√182+242=30(cm),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答案】10【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cm,高为8cm,∵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π∴底面圆的周长为2×6×π=12cm,π×12=6cm,∴BC=8cm,AC=12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AB=√AC2+BC2=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有一个棱长为9cm的正方体,一只蜜蜂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C点(C点在一条棱上,距离顶点B 3cm处),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答案】15【分析】首先把正方体展开,然后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92+(9+3)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爬行的最短路线.28.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内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处的最短距离是厘米.【答案】10【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度即为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连接PA′,最短距离为PA′的长度,)2+(6−1.5+1.5)2=10(厘米),PA′=√PE2+EA′2=√(162最短路程为PA ′=10厘米.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20【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S 的长.【详解】解: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 中,AB =24π,BC =32,∴AB =12×24π×π=12,BS =12BC =16, ∴AS =√AB 2+BS 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A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 ,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 处,则蚂蚁从外壁B 处到内壁A 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 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分析】如图(见解析),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作B′D⊥AE,交AE延长线于点D,连接AB′,BB′=1cm,AE=9−4=5(cm),由题意得:DE=12∴AD=AE+DE=6cm,∵底面周长为16cm,×16=8(cm),∴B′D=12∴AB′=√AD2+B′D2=10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AB′=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20m,宽AD=10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2m.一只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要走的路程s取值范围是.【答案】s≥26m【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把中间的墙平面展开,使原来的长方形长度增加而宽度不变,求出新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到范围.【详解】解:如图所示,将图展开,图形长度增加4m,原图长度增加4m,则AB=20+4=24m,连接A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24m,宽AD=10m,∴AC=√AB2+BC2=√242+102=26m,∴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要走的路程s≥26m.故答案为:s≥26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5【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类型五旗杆高度问题】【答案】6m【分析】设AD=x,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BF=2m,∴CE=2m,∵DE=1m,∴CD=CE−DE=1m,设AD=x,则AB=x,AC=AD−CD=x−1,由题意可得:BC⊥AE,在△ABC中,AC2+BC2=AB2,即(x−1)2+32=x2,解得:x=5,即AD=5,∴旗杆AE的高度为:AD+DE=5+1=6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直角三角形中正确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4.荡秋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如图,小丽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至点B,测得秋千的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BF=1.1m,此时水平距离BC=EF=1.8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的很直,求绳索AD的长度.【答案】3m【分析】设绳索AD的长度为xm=(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AD长为xm,则AB为xm,∵四边形BCEF是矩形,∴BF=CE=1.1m,∵DE=0.5m,∴CD=0.6m则AC为(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0.6)2+1.82=x2解得:x=3∴绳索AD的长度为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1米,n=5米,求旗杆AB的长.【答案】12米【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在Rt△ABC中,推出x2+52=(x+1)2,可得x=12,由此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B=x米,因为∠ABC=90°,所以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之,得:x=12,所以,AB的长为12米,答:旗杆AB的长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答案】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详解】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652−252=60(米).∴CE=CD+DE=60+1.68=61.68(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7.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答案】17米【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m,可得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高度为x m,则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x−2)2+82=x2解得:x=17,答:旗杆的高度为17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8.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的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如图,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刚好触底,此时测得绳子末端C到旗杆AB的底端B的距离为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米的点E处,此时测得绳子末端E距离地面的高度DE为1米.请你根据小华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数据,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答案】12.5米【分析】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AB2+BC2,AE2= AF2+EF2,根据AC=AE,得出AB2+12=(AB−1)2+52,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解: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EF是长方形,△ABC和△AEF是直角三角形,∴DE=BF=1,BD=EF=5,BC=1,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B2+BC2,AE2=AF2+EF2,即AC2=AB2+12,AE2=(AB−1)2+52,又∵AC=AE,∴AB2+12=(AB−1)2+52,解得:AB=12.5.答: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2.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B方程AB2+12= (AB−1)2+52.39.学过《勾股定理》后,某班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得到如下信息:①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②当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此时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CE为6米(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求旗杆AB的高度.【答案】9米【分析】设AB=x,则AC=x+1,AE=x−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B=x依题意可知:在Rt△ACE中,∠AEC=90°,AC=x+1,AE=x−1,CE=6,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E2+CE2,即:(x+1)2=(x−1)2+62,解得:x=9答:旗杆AB的高度是9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结合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是解题关键.40.如图,学校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多出的这段绳子长度为1米,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5米,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2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度为(x+1)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1)2,解得,x=12,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类型六航海问题】【答案】30海里/小时【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方位角的描述求出∠ABC=90°以及AB、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HAB=90°−60°=30°,∠MBC=90°−∠EBC=60°,∵AH∥BM,∴∠ABM=∠BAH=30°,∴∠ABC=∠ABM+∠MBC=90°,∵巡逻艇沿直线追赶,半小时后在点C处追上走私船,∴BC=18×0.5=9海里,在Rt△ABC中,∠ABC=90°,AB=12海里,BC=9海里,∴AC=√AB2+BC2=15海里,∴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15=30海里/小时,0.5答: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30海里/小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答案】(1)AB=1000海里(2)最多能收到14次信号【分析】(1)由题意易得∠ACB是直角,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在AB上取点M,N,使得CN=CM=500海里,分别求得NH、MH的长,可求得此时轮船过MN时的时间,从而可求得最多能收到的信号次数;【详解】(1)由题意,得:∠NCA=54°,∠SCB=36°;。
勾股定理解析折叠问题含详细的答案
角求平重能分叠得线到部与等分平腰△行三线B角E组D形的合面时积, 。A
E
D
B
C
在矩形的折叠问题中,求线段长时,常设未知数,找
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利用方
程思想解决问题。
探究三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 AB=6cm,
把矩形ABCD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B边的 中中点点F处,折痕为DE,则AD的长为多少?
图中∠1,∠2,∠3 A 有何关系?你能求 出它们的大小吗? 3
F
11 D
6 23
B
E
C
探究四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证
如图,矩形纸片ABCD全四中等边,,形A等,B角等=6对 量cm等 线,A边 段D, 的=8平 和cm行 差,
点E、F是矩形ABCD的边AB 、AD上等的。两个
点,将△AEF沿EF折叠,使A点落在BC边
A
E
DA
E 20° D' A
E
D
B
图a
FC
B
20° F G
C'
B
图b
C
G
图c
?C F
C´
D
D´
如果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 12度0°数是
探究活动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cm,AD=8cm,
探究一:把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点C 落在C′处。猜想重叠部分△BED是什么
三角形?说明你的理由. C′
利用勾股定理 解决折叠问题
解题步骤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 三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求
线段BN的长.
2、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两条直角边BC等于6,AC等于8,将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和点B重合,折痕为DE,求CD的长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BC=16,把△ABC折叠,使AB落在直线AC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
的面积.
变式: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AC恰好落在
斜边AB上,且点C与点E重合,求CD的长。
4、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DE的长
5、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点D恰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求EF的长。
6、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10cm,BC=6cm,E为BC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
在CD边上的点G处,求BE的长.
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8.C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方法归纳】扣住折叠前后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将有关线段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一、折叠直角三角形1.如图,在△ABC 中,∠A =90°,点D 为AB 上一点,沿CD 折叠△ABC ,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A ′处,AB =4,AC =3,求BD 的长.A BCD A'【解答】由题意得AD =A ′D 、AC =A ′C ,设AD =x ,则BD =4-x ,在Rt △A ′BD 中,22+x 2=(4-x )2,x =32.BD =52.二、折叠长方形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4,BC =5,F 为CD 上一点,将长方形沿折痕AF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上的点E 处,求CF 的长.【解答】BE =3.设CF =x ,DF =EF =4-x ,CE =2, 22+x 2=(4-x )2,x =32.3. 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 =8cm ,AB =4cm ,沿EF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使点C 与点C′重合.(1)求DE 的长; (2)求折痕EF 的长.【解答】(1)由题意得DE =EB ,设DE =EB =x ,则AE =8-x .在Rt △AEB 中, x 2=42+(8-x )2,x =5.(2)作EM ⊥BC 于M ,证∠DEF =∠BEF =∠BFE ,∴BE =BF =5,MF =2.∴EF =EM 2+MF 2=2 5.4. 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6,AD =8,沿BD 折叠使点A 到A ′处,DA ′交BC 于点F .(1)求证:FB =FD ;(2) 求证:CA ′∥BD ;(3) 求△DBF 的面积.【解答】(1)∠DBF =∠ADB =∠DBF ,∴FB =FD .(2)A ′D =AD =BC ,FA ′=FC ,∠DBF =∠BDF =∠FCA ′=∠FA ′C ,(3)设FB =FD =x ,x 2=(8-x )2+62,x =254,∴S △BFD =12×254×6=754.三、折叠正方形5.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G 为BC 的中点,连接AG 、CF .(1)求证:AG ∥CF ;(2)求DE CE 的值.【解答】(1)连接BF ,∴BG =FG =CG .∴CF ⊥BF .∵BG =FG ,AB =AF ,∴AG 垂直平分BF .∴AG ∥CF .(2)设DE =EF =x ,BG =FG =y ,则CE =2y -x ,CG =y ,在△CEG 中,(x +y )2=(2y -x )2+y 2,3x=2y ,∴DE CE =12。
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例题总结
CD E折叠问题与勾股定理例题总结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
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
(1)求EF 的长;(2)求梯形ABCE 的面积。
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20,AC=12,BC=16,把?ABC 折叠,使AB 落在直线AC 上,求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3.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9cm ,宽AB=3cm ,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4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三角形ABC 折叠,使AB 落在斜边AC 上得到线段AB ’,折痕为AD ,求BD 的长为.5.如图,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 处,已知AB=8cm ,BC=10cm .求EC 的长.6.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点F 处,折痕为MN ,求线段CN 的长.(MN 的长)7.如题,在长方形ABCD 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E (1)试说明:AF=FC(2)如果AB=3,BC=4,求AF 的长。
8.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 若AB=3cm ,BC=5cm ,(1)重叠部分△DEF 的面积是多少cm 2? (2)求EF 的长。
9.如图,在Rt △ABC 中,∠C=90°,M 为AB 边上中点,将Rt 使点C 与点A 重合得到△DEA ,设AE 交CB 于点N . (1) 若∠B=25°,求∠BAE 的度数; (2) 若AC=2,BC=3,求CN 的长.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于点E .(1)求证:△AED ≌△CEB';(2)AB =8,DE =3,点P 为线段AC 上任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11.有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ABCD ,先将正方形ABCD 对折,设折痕为EF ;再沿过点D的折痕将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EF的H上,折痕交AE于点G,求EG的长。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4 BC=8将△ABCW叠,使点B与点A重合, 折痕为DE则CD等于()A. 25B. 22C. 7D. 54 3 4 32、如图所示,已知△ ABC中,/C=90° ,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若AC=4MB=2MC求AB的长.3、折叠矩形ABCD勺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 CF和EC4、如图,在长方形ABCLfr, DC=5在DC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BCff叠,使点D 恰好在BC边上,设此点为F,若4ABF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 AED勺面积5、如图,矩形纸片ABCD勺长AD=9cm,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6、如图,在长方形ABCDK 将ABCS AC对折至AEC位置, 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 BC=4求AF的长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S直线A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 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8、如图2-3,把矩形ABCDS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 BC=7重合部分△ EBD勺面积为.9、如图5,将正方形ABCDT 叠,使顶点A 与CD4上白t 点M 重合,折痕交AD 于E,交BC 于 F,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 G 如果M 为CD 边的中点,求证:DE DM EM=3 4: 5。
2-5,长方形ABCDfr, AB=3, 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2-51-3-11 ,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 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 的直角顶点P 落在AD 边上(不与A 、D 重合),在AD 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①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 B 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②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 P 在AD 上移动,直角边PH 始终通过点B,另一 直角边P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 交于点E,能否使CE=2cm 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10、如图 叠后痕迹 EF 的长为()11、如图 C12、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 AC边上的点,且DEL DF,若BE=12 CF=5.求线段EF的长13、如图,公路MNF口公路PQ&点P处交汇,且/QPN= 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 160ml 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吉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 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勾股定理》典型复习题一、知识要点: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勾股数满足a2+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姓名:例1: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E BCA D 对应练习:1、如图,已知矩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E,AD=8,求BC '的长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恰好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AB C DE C /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C ′处,折痕为EF ,若AB=1,BC=2,(1)请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2)求△ABE 和△BC ′F 的周长之和BAC D E4、如图①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30°,BC=4cm,将其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上的点C′处,折痕为BD,如图②,再将②沿DE折叠,使点A落在DC′的延长线上的点A′处,如图③,则折痕DE的长为()5、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CE与AD相交于点O.(1)求证:△AOE≌△COD;(2)若∠OCD=30°,AB=,求△AOC的面积.(3)请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AB′与CD 交于点E.(1)求证:△AED≌△CEB′;(2)求证:点E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3)若AB=8,AD=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M、N、分别在BC、AB上,将矩形ABCD沿MN折叠,设点B的对应点是点E.(1)若点E在AD边上,BM=,求AE的长;(2)若点E在对角线AC上,请直接写出AE的取值范围:。
专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三大题型)(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勾股定理》专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例题1】(2021•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Rt △ABC 中,AB =18,BC =12,∠B =90°,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 .8B .6C .4D .10【变式1-1】(2023•滕州市校级开学)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Rt△ABC,两直角边AC=4,BC=8,将△ABC折叠,使点B与A重合,折痕为FE,则AE的长为( )A.3B.4C.5D.8【变式1-2】(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 于点D、E,若AC=8,BD=5,则CE的长度是.【变式1-3】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8cm,BC=6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 )A.1cm B.2cm C.3cm D.4cm【变式1-4】(2021•鞍山一模)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8,BC=6,AC=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是( )A.7B.8C.11D.14【变式1-5】(2022秋•高邮市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C=8cm,BC=6cm,点D、E 分别在AC、BC边上.现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H处.连接AH,则AH长度的最小值为( )A.0B.2C.4D.6【变式1-6】(2022秋•秦淮区校级月考)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2,BE=2,则AB2﹣AC2的值为( )A.20B.22C.24D.26【变式1-7】(2022•天津模拟)如图,Rt△ABC中,AB=8,BC=6,∠B=90°,M,N分别是边AC,AB上的两个动点.将△ABC沿直线MN折叠,使得点A的对应点D落在BC边的三等分点处,则线段BN的长为( )A .3B .53C .3或53D .3或154【变式1-8】(2023•从化区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AC 上,并且CF =2,点E 为BC 上的动点(点E 不与点C 重合),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使点C 落在点P处,PE 的长为83,则边EF 的长为( )A .83B .3C .103D .4【变式1-9】(2022春•鲤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4,BC =3,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PE 、D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F 的长为( )A .2B .85C .175D .135【变式1-10】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连接AD ,把△ABD 沿着AD 折叠得到△AED ,连接EC ,若DE =5,EC =6,AB =AD 的长是( )A.4B.5C.6D.7【变式1-11】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 )A.252B.152C.254D.154【变式1-1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8,BC=6,折叠△ABC使点A与点B重合,DE为折痕,求DE的长.【例题2】(2023春•新市区期中)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 ,且D 点落在对角线D ′处.若AB =3,AD =4,则ED 的长为( )A .1B .43C .32D .3【变式2-1】(2023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点E 为BC 上一点,把△CDE 沿DE 翻折,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F 处,则CE 的长是( )A .53B .32C .43D .2【变式2-2】(2022秋•锦江区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5,AD =25,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 )A .12B .8C .10D .13【变式2-3】(2022秋•胶州市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中,AB=16,BC=8,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A.12B.20C.16D.40【变式2-4】(2022•斗门区一模)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AB=4cm,BC=8cm,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则AF的长为 .【变式2-5】(2022秋•历城区期末)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在边AB上,且BE=4,BC=6,将△CBE沿直线CE翻折,使点B落在点G,延长EG交CD于点F,则线段FG的长为 .【变式2-6】(2023•泰山区校级一模)如图,矩形ABCD中,AD=12,AB=8,E是AB上一点,且EB=3,F是BC上一动点,若将△EBF沿EF对折后,点B落在点P处,则点P到点D的最短距离为( )A.10B.9.8C.D.【变式2-7】如图,矩形纸片ABCD,AB=8,BC=12,点M在BC边上,且CM=4,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D落在点M处,折痕为EF,则AE的长为 .【变式2-8】(2023春•武汉期末)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BC上的中点,将△ABE折叠得到△AFE,点F在矩形内部,AF的延长线交CD于点G,若AD=12,CG=4,则AB的长为( )A.7B.8C.9D.10【变式2-9】(2022秋•梅县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点E,G分别在边BC,AB上,把△DCE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F处;把△DAG沿直线DG折叠,使点A落在线段DF上的点H处,HF=1,BF=8,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420B.360C.D.【变式2-10】(2022秋•城阳区校级月考)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3cm,BC=5cm,则重叠部分△DEF的面积是( )cm2.A.2B.3.4C.4D.5.1【变式2-11】(2022秋•宝安区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点E为AB上一点,将△BCE沿CE翻折至△FCE,延长CF交AB于点O,交DA的延长线于点G,且EF=AG,则BE的长为 .【变式2-12】(2023春•东莞市校级月考)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BE=3.(1)求CF的长;(2)求AB的长.【例题3】(2022春•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将边长为8cm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 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A.6cm B.5cm C.4cm D.3cm【变式3-1】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点C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则线段AF的长是( )A.3cm B.4cm C.5cm D.6cm【变式3-2】(2022春•桂林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 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3:1,则线段CH的长是( )A.3B.158C.1D.2【变式3-3】(2022春•荔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边长为7的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AE 、EF ,将△ABE 沿EF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A ′处,若A ′D =2,则B ′E 的长度为( )A .2714B .137C .2514D .2【变式3-4】(2023•南京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翻折至△AD ′E ,延长ED ′交BC 于点F .若AB =15,DE =10,则BF 的长是 .【变式3-5】(2022春•社旗县期末)如图,点E 和点F 分别在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CD 和AD 上,连接AE ,BF ,沿BF 所在直线折叠该纸片,点A 恰好落在线段AE 上点G 处.若正方形纸片边长12,DE =5,则GE 的长为( )A .4913B .5013C .4D .3【变式3-6】(2022春•长清区期末)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C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 与点E 重合,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点M ,EM 交AB 于N ,AD =4,则CH 的长为( )A .52B .65C .34D .54【变式3-7】(2022秋•和平区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面积为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 B .2C .8D .【变式3-8】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 重合,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如图).如果DM :MC =3:2,则DE :DM :EM =( )A .7:24:25B .3:4:5C .5:12:13D .8:15:17【变式3-9】如图,正方形ABCD中,CD=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1)求证:△ABG≌△AFG;(2)求GC的长;(3)求△FGC的面积.。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 复习专题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复习专题一、知识回顾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22b c a=-=-,22c a b=+,22a c b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两边,就能求出第三边;如果只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一边,能求出另外两条边吗?例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荷花,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过来,荷花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荷花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的水深多少米?例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5cm,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则斜边长为()cm.A.10B.11C.12D.13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是()A、8B、10C、12D、142、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为6,另两条边长为连续的偶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20B、22C、24D、263、升旗仪式的时候,小明突发奇想,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
放学后,他观察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与地面接触,则旗杆的高度为()A、11米B、12米C、13米D、14米4、小明准备测量一段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竖直插到离岸边1.5m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m,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求河水的深度是多少?5、小东拿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多少米?二、折叠问题解题心得:1、看见“折叠”、“翻折”就要想全等,把题目的数据标在图上2、设折叠的一条边为x(不要设折痕)3、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然后解答例1、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12cm,BC=16cm,现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DE的长度为_________例2、已知,矩形ABCD中,E在AB上,把△BEC沿CE对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又被称为“经典的三角形定理”。
它的核心概念是当两条边的平方相加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便是直角三角形,这时这条等式就可以写成a2 + b2 = c2。
勾股定理也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是一种要求将若干张尺寸不同的纸条组合成特定形状的搭建问题。
例如有一张尺寸为的纸条,要求将其折叠成三角形的形状,那么就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样的折叠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a和b,要求折叠纸条拼凑成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首先,将纸条折叠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a,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b,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两小三角形的高度,即c,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假设将其拼接的角度为γ,则γ的大小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γ = arccos()。
可以看出,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折叠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折叠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折叠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勾股定理来解决的。
比如,当纸条尺寸比较大时,很难将其精确地折叠成要求的形状,或者特定形状需要纸条折叠多次,在折叠过程中精确度可能会有所损失,从而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在折叠问题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在折叠一个尺寸为的纸条时,有可能出现三角形不能顺利折叠的情况,或者当纸条数量有限时,也有可能出现无法精确折叠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对解决折叠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折叠问题中,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有助于计算纸条折叠后形状的精确度、大小等,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折叠问题了。
初二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处理折叠的三种模型
初二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处理折叠的三种模型01模型一:折叠构造直角三角形折叠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型,将直角三角形沿着某条线段进行折叠,可以得到另外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未知数,表示出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例题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对折,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求CD的长.分析:先通过勾股定理求出线段AB的长度,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 对折,使它落在斜边AB上,得到AE=AC=6。
求线段CD的长度,可设CD=x,那么DE=CD=x,再表示出线段DB的长度,求出线段BE,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
解:∵两直角边AC=6cm,BC=8c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B=10,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对折,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DE,AE=AC=6,∴BE=10-6=4,设DE=CD=x,BD=8-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DE^2+BE^2,即(8-x)^2=x^2+4^2,解得x=3.即CD的长为3cm.02模型二:折叠构造全等三角形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的坐标为(4,0),点C的坐标为(0,2),把矩形OABC沿OB折叠,点C落在点D处,DB交OA于点E.(1)求证:OE=BE;(2)求△OEB的面积.分析:(1)通过折叠可知:OC=OD,∠D=∠OCB=90°,由于四边形OABC为矩形可得:OC=AB,∠BAO=90°,那么∠D=∠BAO=90°,再加上对顶角∠BEA、∠OED相等,通过“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设OE=BE=x,然后表示出线段AE的长度为4-x,在直角三角形ABE中,通过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OEB的面积。
勾股定理解析折叠问题含详细的答案
解题步骤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 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解。
三角形中的折叠
例1: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如图1所 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 ∠B=30°,AC= ,3 求DC的长。 B
C′
求能角重得平叠到分等部线腰分与三△平角B行形E线D的组面合积时,。 A E
D
B
C
在矩形的折叠问题中,求线段长时,常设未知数,找
到相应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利用方
程思想解决问题。
探究三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 AB=6cm,
把矩形ABCD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B边的 中点F处,折痕为DE,则AD的长为多少?
(3)在折叠问题中,若直接解决较困难时,可将 图形还原,可让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有时还可采用 动手操作,通过折叠观察得出问题的答案。
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1、如图,矩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
BC边上的F点处,如果∠BAF=60°,那么
∠DAE等于
y
AD
B
E
O
C
x
2、如图,将一矩形纸片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 中,O为原点,C在x轴上,OA=6,OC=10.在OA上取 一点E,将△EOC沿EC折叠,使O落在AB边上 的D点,求E点的坐标。
动手折一折
折叠过程就是轴对称变
成用面一积张减直半角的三矩角形形吗形换? 痕,状说折两的痕明边纸就理的片是图由对,形。你称全能轴等,折。折叠
若用一张任意三角形形状的纸片,你还能 折叠成面积减半的矩形吗?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探索勾股定理》专题练习(含答案)
1.1探索勾股定理专题一有关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1. 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长是()A.3cm B.4cmC.5cm D.6cm2. 如图,EF是正方形两对边中点的连线段,将∠A沿DK折叠,使它的顶点A落在EF上的G点,求∠DKG的度数.3.已知Rt△ABC中,∠ACB=90°,CA=CB,有一个圆心角为45°,半径长等于CA的扇形CEF绕点C旋转,直线CE、CF分别与直线AB交于点M、N.(1)如图①,当AM=BN时,将△ACM沿CM折叠,点A落在弧EF的中点P 处,再将△BCN沿CN折叠,点B也恰好落在点P处,此时,PM=AM,PN=BN,△PMN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线段AM、BN、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②,当扇形CEF绕点C在∠ACB内部旋转时,线段MN、AM、B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试证明你的猜想;(3)当扇形CEF绕点C旋转至图③的位置时,线段MN、AM、B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证明)①②③专题二勾股定理的证明4.在教材中,我们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图的方式验证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问题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探究S′+ S″与S的关系(如图1).问题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2).问题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探究S′+ S″与S的关系(如图3).5. 如图,是用硬纸板做成的两种直角三角形各有若干个,图①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图②中两直角边长为c.请你动脑,将它们拼成能够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1)请你画出一种图形,并验证勾股定理.(2)你非常聪明,能再拼出另外一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吗?请画出拼后的图形(无需证明).答案:1.A 【解析】设CN=x cm,则DN=(8-x)cm.由折叠的性质知EN=D N=(8-x)cm,而EC=12BC=4 cm,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知EN2=EC2+CN2,即(8-x)2=16+x2,整理得16x=48,所以x=3.故选A.2.解:∵DF=12CD=12DG,∴∠DGF=30°.∵∠EKG+∠KGE=90°,∠KGE+∠DGF=90°,∴∠EKG=∠DG F=30°.∵2∠DKG+∠GK E=180°,∴∠DKG=75°.3.解:(1)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AM≌△CPM,△CNB≌△CNP.∴AM=PM,∠A=∠CPM,PN=NB,∠B=∠CPN. ∴∠MPN=∠A+∠B=90°,PM=PN=AM=BN. 故△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2+B N2=MN2(或AM=BN=2MN).(2)AM2+BN2=M N2.证明:如图,将△AC M沿CM折叠,得△DCM,连DM、DC、DN,则△ACM≌△DCM,∴CD=CA,DM=AM,∠A=∠MDC,∠DCM=∠ACM.∵∠ACM+∠BCN+∠MCN=∠ACM+∠BCN+45°=90°,∴∠ACM+∠BCN=45°. 又∵∠MCN=∠DCM+∠DCN=45°,∠DCM=∠ACM.∴∠DCN=∠BCN.∴CD=CA=CB,易证△DCN≌△BCN,∴DN=BN,∠CDN=∠CBN.而∠MDC=∠A=45°,∠CDN=∠B=45°,∴∠MDN=90°,∴DM2+DN2=MN2,故AM2+BN2=MN2.(3)AM2+BN2=MN2;解法同(2)[将△ACM沿CE折叠,A落在G点,连接GM、GC、GN。
(完整版)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及答案
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5 cm ,BC =10 cm ,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CD 的长为( )A.252 cmB.152 cmC.254 cm D.154cm2.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AC =4 cm ,BC =3 cm ,将斜边AB 翻折,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A .1 cmB .1.5 cmC .2 cmD .3 cm3.(青岛中考)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C ′上,若AB =6,BC =9,则BF 的长为( )A .4B .3 2C .4.5D .5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的长为( )A .3B .4C .5D .65.(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BC =6,CD =3,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线段DE 的长为( )A .3 B.154 C .5 D.152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 )A.210-2B.6C.213-2D.47.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 的周长为________.8.如图,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 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锐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AC边于点E,交AB边于点F,则DE的值为________.10.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_.11.为了向建国六十六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八年级(1)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第一、二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 cm,宽AB=16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计算EC,FC的长.类型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1.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 cm,高AB为5 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是( )A.6 cm B.12 cmC.13 cm D.16 cm2.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3.如图,在一个长为2 m,宽为1 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场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 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m(精确到0.01 m).4.一位同学要用彩带装饰一个长方体礼盒.长方体高6 cm,底面是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从顶点A到顶点C′如何贴彩带用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是多少?5.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参考答案类型11.D 2.A 3.A 4.D 5.B 6.A 7.7 8.6 cm29.13310.1.511.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E≌△AFE.所以DE=FE,AD=AF.因为BC=20 cm,AB=16 cm,所以CD=16 cm,AD=AF=20 cm.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12 cm.所以CF=20-12=8(cm).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C=90°.设CE=x,则DE=EF=16-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16-x)2=64+x2.解得:x=6.所以EC=6 cm.答:EC=6 cm,CF=8 cm.类型21.C 2.15 3.2.604.把长方体的面DCC′D′沿棱C′D′展开至面ABCD上,如图.构成矩形ABC′D′,则A到C′的最短距离为AC′的长度,连接AC′交DC于O,易证△AOD≌△C′OC.∴OD=OC.即O为DC的中点,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82+62=100,∴AC′=10 cm.即从顶点A沿直线到DC中点O,再沿直线到顶点C′,贴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为10 cm.5.(1)如图,木柜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所示的AC′1和AC1两种.(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1=42+(4+5)2=97.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2=(4+4)2+52=89.∵l1>l2,∴最短路径的长是89.。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1.如图,在△ABC 中,∠B=90°,AB=3,BC=4, 将△ABD 沿 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则CD 的长是 解:根据题意得:将△ABD 沿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BD=DE,AB=AE,∠B=∠DEA=DEC=90°设DE=BD=x, ∵AB=3,BC=4,∠B=90°∴AC=5CE=AC-AE=AC-AB=5-3=2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²+CE ²=CD ²即x ²+2²=(4-x)²,解得:x=32∴CD=BC-BD=BC-DE=4-32 =52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BC=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 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且EF=3,求AB 的长.解:由折叠可知,△ABE ≌△AFE,∴AB=AF,BE=EF=3,∴CE=BC-BE=8-3=5.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CE 2−EF 2=4设AB=AF=a,则AC=AF+CF=a+4.在Rt △ABC 中,∵AB ²+BC ²=AC ²,∴a ²+8²=(a+4)²解得a=6,∴AB 的长是6。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8,BC=4, 将矩形沿AC 折叠, 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解:由旋转的性质及长方形可得:∠D=∠B ′=90°,AD=CB ′,在△AFD 和△CFB ′中,{∠D =∠B ′=90°∠AFD =∠B′FC AD=CB ′ △AFD ≌△CF B ′∴DF=B ′F设 DF=x,则AF=8-x,在Rt △AFD 中,(8-x)²=x ²+4²解 得 :x=3,∴AF=AB-FB ′=8-3=5,∴S △AFC=12×AF ×B ′C=12×5×4=104.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得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C′BF;(2)若AB=4,AD=8,求△BEF的面积;解:(1)∵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B=CD,∠A=∠D=90°∴BC′=AB,∠A=∠C′=90°∵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BC′=CD,∠D=∠C′,∠DEF=∠BEF∵AD//BC∴∠DEF=∠EFB∴∠BEF=∠BFE∴BE=BF在Rt△ABE与Rt△C′BF中{AB=B C′BE=BF∴△ABE≌△C′BF5.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得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 ≌△C ′BF;(2)若AB=4,AD=8,求△BEF 的面积;( 2 ) 设AE=x,根据翻折不变性,BE=DE=AD-AE=8-x在Rt △ABE 中,x ²+4²=(8-x)²解得:x =3, 即AE=3,则 D E = 5∵BE=BF=5,∴CF=3, 则S △BEF=S 长方形ABCD-S △ABE-S 梯形CDEF=4×8-12×3×4-12×(5+3)×4=106.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将△ABE 沿AE 折叠得到△AFE, 连接CF.若AB=4,BC=6,则CF 的长为 解:连接BF, 交AE 于点G, 如下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垂直平分BF即AE ⊥BF,BG=FG,∵AB=4,BC=6,E 为BC 的中点,∴BE=CE=BC=3,∴在Rt △ABE 中 ,AE=√AB 2+BE 2+=√42+32 =5∵AE 垂直平分BF,∴S △ABE=12 AB ×BE=12 AE ×BG 即12×4×3=12×5×BG 解得BG=2.4∴BF=2BG∵AE 垂直平分BF∴BE=FE∴BE=CE=FE∴∠EBF=∠EFB,∠EFC=∠ECF,∠BFC=∠EFB+∠EFC=12180°= 90°∴在Rt △BFC 中,CF=√BC 2−BF 2=√62−4.82=3.6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3,AB=24,点E为射线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的长为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F在长方形内部时,∵点F在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AN =12;∵AF=AD=13,由勾股定理得FN=5,∴FM=8,设DE为y,则EM=12-y,FE=y,在△EMF 中,由勾股定理得:y2 =(12-y)2+82∴y=263。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 C=6,BC=8,将△AB C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则CD 等于( )A. 425B. 322C. 47D . 352、如图所示,已知△A BC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交AB 于N,若AC =4,MB=2M C,求AB 的长.3、折叠矩形AB CD 的一边AD,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 B=8CM,BC=10C M,求C F 和EC 。
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DC=5,在DC 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 E把△ABC 折叠,使点D 恰好在BC 边上,设此点为F ,若△ABF 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 D的面积B CEDDCBAF E5、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长AD =9㎝,宽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 的长是多少?6、如图,在长方形AB CD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 E与AD 交于点F 。
(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 C=4,求A F的长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 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 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 ,AB =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8、如图2-3,把矩形ABCD沿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BC=7,重合部分△EBD的面积为________.9、如图5,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
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10、如图2-5,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的长为( )A.3.74 B.3.75 C.3.76 D.3.772-511、如图1-3-11,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的直角顶点P落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在AD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①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②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P在AD上移动,直角边PH 始终通过点B,另一直角边P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与BC交于点E,能否使CE=2cm?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 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12、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在线: (2011•内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0的 边OA在x轴上,边0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 (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 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 ).
三、正方形的折叠
1.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
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
A
C´
CD
B
2.如图,Rt⊿ABC中,∠C=90°, D为AB上一点,将 ⊿ABC沿DE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
①若AC=4,BC=8,求CE的长。 ②若AC=24,BC=32,求折痕DE的长.
A
D
CE
B
二、矩形的折叠
1.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对角线)BD, 再折叠,使AD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DG,若AB = 2,BC = 1, 求AG。
(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
系,并给予证明.
A′
D B′
EA
CF
B
6.如图,矩形ABCD的边长AB=6,BC=8,将矩形折叠, 使点C与点A重合,则折痕EF长为______.
7.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
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E处,折痕为PQ,当
①求线段CN的长
②求AM ③求折痕MN的长
总结:①折叠的规律是,折叠部 分的图形,折叠前后,关于折痕
A M
A´
D 成轴对称,两图形全等。
②注意利用线段关系和勾股定理 列方程计算
N
BE C
变式:(2015•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 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
勾股定理在 -----折叠问题中应用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通过折叠,利用勾股定理求相关的线段 长度. • 教学难点:通过折叠,能够灵活的利用勾股定理求 相关的线段长度.
一、三角形的折叠
1.如图,Rt⊿ABC中,∠C=90°,AC=6,AB=10,D为BC上
一点,将A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求CD的长.
D
C
• A´
AG
B
2.为了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 庆祝活动,八年级(3)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
的第一、二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 20cm宽,AB 16cm
的矩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
在BC边上的F处,…… 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图中∠FEC的余角;
A
D
(2)计算EC的长.
E
B
FC
3.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cm,BC=8cm,现将A、
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①求DF的长;
②求重叠部分△AEF的面积;
③求折痕EF的长。
D´
④着色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A
FD
BE C
4.矩形ABCD中,AB=6,BC=8,先把它对折,折痕为EF, 展开后再沿BG折叠,使A落在EF上的A1,求第二次折痕 BG的长.
提示:先证明正三角形AA1B
C
B
A1
E
F
D
G
A
5.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 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
△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
B′D的最小值是( )
点E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
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E在BC边上可移
动的最大距离为
.
BE
C
P
A
QD
8.把图一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
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二),已知∠MPN=90°, PM=3,PN=4,那么矩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