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合集下载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2) 求 Rab .
4 2
(3) 求 Rab .
4
0.6 2 2 1 2 4
a
2
3
4
b
4
2. 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a 6A 10 R
等效
a
+
_ 6V
2A b
+ _ Us
b
g
3. 电路如图
(1) 求I1, I2, I3, Uab, Ueg; (2) 若R变为5 , 问Ueg, I1, I2如何变化?
U = 2000I-500I + 10 1.5k I
U = 1500I + 10
10V
+ U _
受控源和独立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转换。
简单电路计算举例
例1 求Rf 为何值时,电阻Rf获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 Ri I Rf
解: I
US Ri R f
2
Us
d Pf d Rf
得 Rf
=
US Pf I R f R R f i
0 时,Rf获最大功率
Rf
2
Ri
Pmax
U2 4 Ri
直流电路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例2 直流电桥电路 R1 I R2 R4 US 称R1R4=R2R3为电桥平衡条件。 当 R1 R3 R2 R4
R3
即 R1R4=R2R3 时,I = 0
利用上述关系式,可测量电阻。
返回首页
一个实际电流源,可用一个电流为 iS 的理想电流源 和一个内电导 Gi 并联的模型来表征其特性。
三、电源的等效变换 讨论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两种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 所谓的等效是指端口的电压、电流在转换过程中不能改变。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分析-2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和等效变换

利用上述关系式,可测量电阻。
返回首页
习题讨论课1—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总第七、八讲)
重点和要求:
1. 参考方向的正确使用。
2. 分压、分流、功率的计算。
3. 欧姆定律、KCL、KVL的使用。
4. 等效的概念 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Y-变换。
1. 求入端电阻。
(1) 求Rab、 Rac 。
c
4
4
2
2
4
a 3
a
(2) 求 Rab .
4 2
6
4
2 0.6
b
ab
2. 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3) 求 Rab .
2 2 1 2 4
a
b 4
a
a
6A
10
等效 R
+ 2A
+
_ 6V
_ Us
b
b
3. 电路如图
g
2A
R=3
(1) 求I1, I2, I3, Uab, Ueg;
e
1 a
b 2 f
(2) 若R变为5 ,
U
I
+
US _
+
U
Ri
_
0
Ii
U=US – Ri I
R Ri: 电源内阻, 一般很小。
一个实际电压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i 串联的支路模型来表征其特性。
二、实际电流源
实际电流源,当它向外电路供给电流时,并不
是全部流出,其中一部分将在内部流动,随着端电 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
I
u
GiU
is us Ri ,
Gi
1 Ri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R6 b
R4
R5
解:
Rab=R1+ R6+(R2//R3)+(R4//R5)
电阻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关键在于正确找 出电路的连接点,然后分别把两两结点之间的电阻进 行串、并联简化计算,最后将简化的等效电阻相串即 可求出。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永城职业学院精品课件
例2:如图 (a)所示,电源US 通过一个T型电阻传输
注意: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而言,即变换前后端口处 的伏安关系不变,即a、b两端口间电压均为U,端口 处流入或者流出的电流I相同。
电压源
电流源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永城职业学院精品课件
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是: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永城职业学院精品课件
等效互换的原则:当外接负载相同时,两种电源模
上一页 下一页
永城职业学院精品课件
现以下图所示电路为例来说明导出节点电位法的过 程:(设b点为零电位点)
US1 U I1 R1 US2 U I 2 R2
US3 U I3 R3
U I 4 R4 0
I1
U S1 U R1
I2
U S2 U R2
I1 I2 I3 I4 0
(2)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 之和。 I=I1+I2 (3)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 阻倒数之和。即 1 1 1 RR R 1 2 R R1 R2 即: R R
1
+
R1 U
R2
R
U
– b (a)
– b (b)
2
图1-16 电阻的并联
(4) 并联电阻电路 的分流关系为: I1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第2章 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2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内容:网络方程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

线性电路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依据是KCL 、KVL 及元件的伏安关系()VAR 。

根据这些基本依据可推导出三种不同的分析电路的方法:等效法、方程法、定理法。

本章首先介绍等效变换,然后讨论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及节点电位法,最后介绍常用定理,包括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

2.1.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1.等效电路的概念:在分析电路时,可以用简单的等效电路代替结构较复杂的电路,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计算,它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等效电路只是它们对外的作用等效,一般两个电路内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工作情况也不相同,因此,等效电路的等效只对外不对内。

2.等效电路的应用:简化电路。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1. 电阻的串联电阻串联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首尾相联,中间没有分支,各电阻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阻值: 123R R R R =++ 电阻串联时电流相等,各电阻上的电压:1 11122223333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RUU IR R UR R⎫===⎪⎪⎪===⎬⎪⎪===⎪⎭2. 电阻的并联电阻的并联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节点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相同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并联电阻电流值:123123123111U U UI I I I UR R R R R R⎧⎫=++=++=++⎨⎬⎩⎭并联电阻值:1231111R R R R=++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并联时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111122223333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GU RII IR R G⎫===⎪⎪⎪⎪===⎬⎪⎪===⎪⎪⎭3. 电阻的混联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叫混联电路。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包伯成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包伯成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流IX。
解法一 把电流源看作电压源来
处理
IX

iM2

+
(3) 联立上述5个方程求解得
7V –
7A
+ u

iM1
– iM3

iM 1 9 A iM 2 2 .5 A iM 3 2 A 2 Ω
(4) 最后求解其它变量
IXiM1 9A
第22页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解法二 构造“超网孔”的方法 (1) 设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如下图所示。

源列入到网孔KVL方程。
网孔1 3iM1 iM2 2iM3 7u
网孔2 iM1 6iM2 3iM3 0
网孔3 2iM1 3iM2 6iM3 u
iM1 iM3 7
第再21页增列电流源支路与解变量网孔电流的约束方程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例2–4】 试用网孔电流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中的电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写成矩阵形式得:
R 1R 4R 5 R 5
R 5
R 2R 5R 6
R 4 im 1 uS 1uS4
R 6
im 2 uS2
R 4
R 6 R 3R 4R 6 im 3 uS3uS4
可以归纳出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15页
R11 R12 R13 im1 uS11
第6页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1) 标定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 选定(n–1)个节点,列写其KCL方程; (3) 选定b–(n–1)个独立回路,列写其KVL方程;

电路基础-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电路基础-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Ra

R5
R3R1 R3
R1

50 40 10 50 40

20
Rc

R5
R1R5 R3
R1

40 10 10 50 40

4
Rd

R5
R5R3 R3
R1

10 50 10 50 40

5
图2.10(b)是电阻混联网络, 串联的Rc、R2的等效电阻
图2.10例2.5图
R1 I1
a
I3
c I2
R2 I5
R5 I4
b
I
R3
R4
R0 d + Us -
c I2
Rc
R2
Ra o
a
b
I4
Rd
R4
I
R0
d +
Us

(a)
(b)
星形连接电阻=
三角形连接图电2.阻10中例两2.两5相图邻电阻之积
三角形连接电阻之和
解 将△形连接的R1, R3, R5等效变换为Y形连接的Ra, Rc、 Rd, 如图2.10(b)所示, 代入式(2.8)求得
+ -Us1
R1
a
+ Us2
I

R
R2
b
(a)
Is1
R1
a
I
Is2
R2
R
b
(b)
图2.14例2.6图
a
I
Is
R12
R
b
(c)
解 先把每个电压源电阻串联支路变换为电流源电阻并联 支路。 网络变换如图2.14(b)所示, 其中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电阻电路 分析方法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
(1)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2)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简的 方法
电路的等效变换
1. 两端电路(网络)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 向外引出两个端钮,且从一个 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则称这一电 路为二端网络(或一端口网络)。 无 源 i 无 一 i 源 端 口
c
8 5 2
8
8
c
8
8
c
2
8
d
2
2
d
2
a
d
b
a
Rab 不变
b
2
a
b
断开c、d 短路c、d c和d为等电位点 2 8 ( 2 2)( 8 8) Rab 2 3.2 Rab 3.2 28 ( 2 2) ( 8 8)
课堂分析: a 2欧 b c 6‖3=2欧
R1 Rk Rn
R eq 等效
i
+
+ u1
_ + U _ + u _ k n
i
u _
u
_
由欧姆定律
u R1i RK i Rn i ( R1 Rn )i Req i
Req R1 Rk Rn Rk Rk
k 1 n
结论:
课堂分析:
(1)S1和S5闭合。其他断开。 (2)S2、S3和S5闭合。其他断开。 (3)S1、S3和S4闭合。其他断开。 (2)Rab=R1+R2//R3 //R4=1+1/3=1.33欧 (3)Rab=R1//R4 =0.5欧

电路分析 第二章 电阻汇总

电路分析   第二章 电阻汇总
处理方法一:引入电流源电压,增加回路电流和电 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处理方法二:选取独立回路,使理想电流源支路仅
仅属于一个回路,该回路电流即IS 。
3、具有受控源情况
处理方法:对含有受控电源支路的电路,可先把受控源 看作独立电源按上述方法列方程,再将控制量用回路 电流表示。
29
2.4 节点法
节点电压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变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2.1 图与电路方程 2.2 2b法和支路法 2.3 回路法和网孔法 2.4 节点法 2.5 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 2.6 替代定理 2.7 等效电源定理
(2-1)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 普遍性: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 • 系统性:计算方法有规律可循。
方法的基础
• 电路的连接关系—KCL,KVL定律。 • 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 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KCL、KVL及元 件电压和电流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列方程时所 选变量的不同可分为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 电压法。
例 2.2 - 1如图2.2 - 2的电路,求各支路电流。 解: 选节点a为独立节
点, 可列出KCL 方程为:
-i1+ i2 + i3 =0
选网孔为独立回路,如图所 示。 可列出KVL方程为:
3 i1 + i2 =9 - i2 +2 i3 =-2.5 i1 联立三个方程可解得i1 =2A, i2 =3 A, i3 =-1 A。
(2-20)
小结 (1)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①标定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②选定(n–1)个结点,列写其KCL方程; ③选定b–n+1个独立回路,指定回路绕行方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is
解:假设 us 对 u 的响应 u' K1us 为 i 对 u 的响应为 u' ' K i
s 2 s
+
us
-
N
R
u
-
则 u u'u' ' K1us K2is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 K1 2 , K2 1.5 则 us 1V , is 2A 时,u = 1V。
节点2: u2 10 节点3: ( 1 3 1 4 ) u3 1 4 u2 1 解得: u1 4V , u2 10V , u2 6V 则:
4
i
u2 u3 1A 4
u u13 1A 1 u1 u3 1V 3V
例5:解法二
解:当外界电路一定时,电源 流出的电流也是一定的。
线性有源 二端网络 N
i2
+
us 2
-
其中, Rii 称为网孔 i 的自电阻,是网孔 i 中所有电阻之和,取“+”。
Rij (i j ) 称为网孔 i 与网孔 j 的互电阻,是网孔 i 与网孔 j共同电阻
之和。若流过互电阻的网孔电流方向相同,取“+”;反之取“-”。
usii 称为网孔 i 的等效电压源,是网孔 i 中所有电压源的代数和。当网孔
i1
+
R1 l1
a
i2 i4 R4
R2 l2
b
i3
R3
-
i5 R5
l3
u s1
-
us 2
+
c 列出节点的KCL方程
a: b: c:
l1 : l2 : l3 :
i1 i2 i4 0

电路基本分析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电路基本分析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Chapter 2
方法二:将Y→△(如下图),自己练习。
1

R12
2
1Ω 2Ω
1


2

3
1
1
R12
R13 2 Ω
2

2 1Ω
R23
3
1
R12
2
说明:使用△-Y 等效变换公式前,应先标出三个端头标 号,再套用公式计算。
Chapter 2
小结: 1 .一个内部不含独立电源的单口网络对外可以等效为一
电路对外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us和一个内阻Rs串 联的电压源模型。
Chapter 2
2. n个实际电流源并联:
isn
Gsn
i s2
is1
is3 Gs3
Gs2
i +a Gs1 u
-
b
i'
a
+
is
Gs
u'
-
b
由KCL得端口电压电流关系:
i i s 1 i s 2 i s 3 i s n G s 1 G s 2 G s 3 G s n u
解得:
i1

R1R2
R3u12 R2R3
R3R1

R1R2
R2u31 R2R3
R3R1
i2

R1R2
R1u23 R2R3
R3R1

R1R2
R3u12 R2R3
R3R1
i3

R1R2
R2u31 R2R3
R3R1

R1R2
R1u23 R2R3
R3R1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2)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2)

将控制变量i3用网孔电流表示,即补充方程
i3 i1 i2
代入上式,移项整理后得到以下网孔方程:
(R1 R3 )i1 R3i2 uS (r R3 )i1 (R2 R3 r)i2 0
例2-20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
解:由于14V电压源连接到节点①和参考节点之间,节点 ①的 节点电压u1=14V成为已知量,可以不列出节点①的节点方 程。考虑到8V电压源电流i 列出的两个节点方程为:
(1S)u1 (1S 0.5S)u2 i 3A (0.5S)u1 (1S 0.5S)u3 i 0
例2-21 求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解: 设想在端口外加电流源i,写出端口电压u的表达式
u u1 u1 ( 1)u1 ( 1)Ri Roi
求得单口的等效电阻
Ro

u i

(
1)R
求得单口的等效电阻
Ro

u i

(
1)R
由于受控电压源的存在,使端口电压增加了u1=Ri, 导致单口等效电阻增大到(+1)倍。若控制系数=-2,则单
受控源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分别称为电流控制的电压 源(CCVS),电压控制的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的电流 源(CCCS)和电压控制的电压源(VCVS),如下图所示。
每种受控源由两个线性代数方程来描述:
CCVS:
u1 0 u2 ri1
(2 25)
r具有电阻量纲,称为转移电阻。
VCCS: ii120gu1
第二章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 -4
节点分析法
2 - 5 含受控源的电路分析法 2 - 6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定理法: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等效变换法:独立电源的等效变换、电阻的Y -Δ转换、移源法; 系统化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

§2-1 线性电路的性质·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一、 线性电路的概念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

电源的作用是激励,其它元件则是对电源的响应。

二、 线性电路的性质 1、齐次性: 若有图示的线性电路,在单电源激励下,以2R 的电流2i 为输出响应,则容易得到:s u R R R R R R R i 13322132++=由于321,,R R R 为常数,故有:s ku i =2显然,2i 与su 成比例。

在数学中,被称为“齐次性”,而在电路理论中则称为“比例性”。

2、相加性在图示的两激励电路中,若仍以2R 的电流2i 作为输出响应,则有:u+ |2us u+ ||2us s i R R R u R R i 2112121+++=显然,2i 由两项组成,第一项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在电阻上引起的响应,每二项为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在电阻上引起的响应,每一项只与某个激励源成比例。

也即,由两个激励所产生的响应,表示为每一个激励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

这在数学中称为“相加性”,在电路理论中则称为“叠加性”。

三、 叠加定理在任何线性电阻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叠加。

叠加性是线性电路的一个根本属性。

注: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

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即,电压源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即,电流源用开路代替),电阻不更动,受控源保留在各分电路中。

和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原电路中的相同方向,求和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号。

原电路的功率不等于按各分电路计算所得的功率叠加,这是因为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

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

如实际使用时收录机电压低于3V时,用万用表测得电源的实际输出电
压U=6V,则说明电源内阻分掉了3V的压降。 二次选择R1,实际接通电路后,
I =
U R1 R2
U0 U E U 96 R0 43 I I 69.8m
6 = 56 30 =69.8 mA
为了达到收录机工作时的电流 I=100mA,UR2=3V,总电阻R应为 E 9
+ U
3A
12V -
单独作用的电路图 12V电压源单独作用
I′
+

2Ω 3Ω 4Ω
12V -
+ U ′
-
12 12 I 1.5A 6 3 || (2 4) 6 2 3 U 1.5 4 2V 3 2 4
3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连续应 用分流公式 4 3 I 3 0.5A 4 2 3 || 6 3 6 4 (2 3 || 6) 3AU 4 2 3 || 6 3 6V
O
结点电压与恒压源电压的关系为:U1=10V
U 2 2V, U 3 8V, I1 6A
课堂练习:列出结点电压方程
2Ω a
+ 30V 2Ω b 2Ω c 2A
+ 36V 3Ω 1Ω
三种电路分析方法比较
• 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
• 网孔的个数小于独立结点数时,用网孔
电流法较方便;
解题步骤: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列n一1个独立结点的ΣI=0方程。
独立结点a的方程:I1+I2-I3=0
(2)标出各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 选择足够的回路,标出绕行方向,列出ΣU=0的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 R2il1+ (R2 +R3) il2 =uS2

R11=R1+R2 — 回路1的自电阻。等于回路1中所有电阻之和。 R22=R2+R3 — 回路2的自电阻。等于回路2中所有电阻之和。
自电阻总为正。 R12= R21= –R2 — 回路1、回路2之间的互电阻。 当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正 号;否则为负号。
(2) 列 KVL 方程
(R1+R2)Ia
-R2Ib
= US1- US2
-R2Ia + (R2+R3)Ib
- R3Ic = US2
-R3Ib + (R3+R4)Ic = -US4
对称阵,且 互电阻为负
(3) 求解回路电流方程,得 Ia , Ib , Ic
(4) 求各支路电流: I1=Ia , I2=Ib-Ia , I3=Ic-Ib , I4=-Ic
0 : 无关
特例:不含受控源的线性网络 Rjk=Rkj , 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平面电路, Rjk均为负(当回路电流均取顺(或逆)时针方向))
回路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定l=b-(n-1)个独立回路,并确定其绕行方向; (2) 对l个独立回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其 KVL方程; (3)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l个回路电流; (4) 求各支路电流(用回路电流表示);
-Ib+3Ic=3U2
增补方程: ② U2=3(Ib-Ia)
4Ia-3Ib=2
解得 Ia=1.19A
受控电压源
③ -12Ia+15Ib-Ic=0 9Ia-10Ib+3Ic=0
Ib=0.92A Ic=-0.51A
看作独立电 压源列方程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0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2.1.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注意事项:
(1) 恒压源与恒流源之间不能等效变换。 (2) 凡与电压源串联的电阻,或与电流源并联的电阻, 无论是否是电源内阻,均可当作内阻处理。 (3) 电源等效是对外电路而言的,电源内部并不等效。 (4) 等效时要注意两种电源的正方向,电压源的正极为 等效电流源的流出端,不能颠倒。 等效内阻:
U0 IL R2 L
+
-
U0
R1 Us R1 R20 L
总电流: Is
负载电压: UL IL RL 负载功率: PL UL IL
Us Uo R1 总功率: Ps Us Is
效率:

PL 100 % Ps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2.14)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2) 将星形变换成三角形(Y→△):
R1R2 R2 R3 R3 R1 R12 R3 R1R2 R2 R3 R3 R1 R22 R1 R1R2 R2 R3 R3 R1 R31 R2
图 2.5 对称时Y—△的变换关系图
2.1 电路的简化和等效变换
2.1.2 星形与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例2.2 电路如图所示, 求Idb。 Rca=?
d
4W 4W 8W
按思路2,将Ybcd转换为△; 设Y成对乘积之和为Ycj 则:Ycj=4×4+4×8×2=80Ω
Ra =Ycj1/、将△ 8 = 10Ω 思路: abc转换为Y Rb=Ycj2/ 4 =Ybcd 20Ω转换为 、将
(2.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口对外呈现一致的VCR,因而不会影响求解外电路各部分的u、
i、p。但是等效前后N1、N2内部的情况很可能不等效。(对外等
效,对内不等效)
复杂电路(多个变量):独立变量法(不改变电路的结构,选择 完备的独立变量,利用KL第列二写章电方阻电程路分组析求解)
电阻的串并联:
第一节 电阻的联接 电阻的Y 变换:
I

I



1.5Ω
+③


+ 10V
+ 1Ω
10V
-
1.4Ω I1
1Ω ②
0.6Ω
-③
④ 10V
-
1.4Ω I1
1Ω ②
图A
图B
I 3Ω ③
1.4Ω I1
图C

17Ω 8.5Ω
3.4Ω

解 法1)将上方的△→Y, 法2)节点④所接Y电阻→△,
得图B
从而 I 10 4A
1.5
22 22
2 I1 2 2 I 2A.
并联
1
n
1
Req k 1 Rk
n
Geq Gk
k 1
分压 分流公

uk
ueq
Rk Req
uk
ueq
Geq Gk
ik
ieq
Req Rk
ik
ieq
Gk Geq
n
n


p

ui
Rkik2 Reqi 2
p

k1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ui Gequ2
Rkik2
k1
例题1 求图A电路的 ⑴ R ab;⑵ R ac

-
-
+ 1Ω 4V
-
解:对原图作如右等效得:I1 = - 4/2= -2A,I2 = I1-(4/1) = - 6A ; 回到原图 有 I3 = I2+2 = - 4A .
由此例可见等效“对外”的含义,即对于求2A电流源以及5V电压源 以外的I1与I2来说,题中三个电路是等效的,但原图中5V电压源中的 电流已不再等于新图中5V电压源中的电流。
R1
R31 R12 RZ
R2
R12 R23 RZ
G12
G1 G2 GZ
G2 3
G2 G3 GZ
R3
R23 R31 RZ
其中
G3 1
G3 G1 GZ
其中
R1 R2 R3
RZ R12 R23 R31
R 13 R Y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GZ G1 G2 G3
R 3RY
例题2 对图A示桥形电路,试求I、I1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第一节 电阻的联接 第二节 电源的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第三节 含受控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第四节 支路法 第五节 网络的线图和独立变量 第六节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第七节 节点分析法 第八节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 线性电路(linear circuit):由非时变线性无源元件、线性受 控源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非时变线性电路,简称线性 电路。
得图C
∵3∥17=2.55Ω,
1.4∥3.4=0.99167Ω,
(0.99167+2.55)∥8.5=2.5Ω,
第二章电阻∴电路I分=析10/2.5 = 4A,
第二节电源的等效变换 无伴电源的等效变换
连接情况 等效结果计算公式
n个 电压源
的串联
us
n
usk
k 1
n个 电流源
的并联
n
is isk
电流源与 非电流源 支路串联
⑴与电流源串联的可以是电
对外电路可以等效 阻、电压源,也可以是较复 为该电流源is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杂等析的效支。路。⑵仅是对外电路
例题1求图示电路的I1、I2、I3 .
I 1 2Ω I2 I3
I1 2Ω I2
I1 2Ω I2
+ 1V 1Ω
-
2A + 5V -
+
+
1V 1Ω 5V
• 电阻电路(resistive circuit):电路中没有电容、电感元件的线 性电路。
简单电路(局部变量):等效变换法(改变电路结构)
二端 (一端口)网络:N1端口的 + i
VCR与另一个二端网络N2端口的 u
N1
VCR相同,则N1与N2等效。
-
+i
u
N2
-
多端网络:等效是指端钮VCR方程组不变。
a 4Ω 3Ω 6Ω
b

2Ω 8Ω c
a
3Ω 4Ω

b

2Ω 8Ω
c
图A
图B
a 4Ω 3Ω -6Ω 2 b
(2//8)Ω
c
图C
解⑴求Rab时可画成右边的图B.此时左下角的2Ω和8Ω电阻被短 路,6Ω与6Ω的电阻并联,再与3Ω电阻串联
故:R ab= 4∥[3+(6∥6)]=4∥[3+3]=(4×6)/(4+6)=2.4Ω
⑵ 求R ac时由于2Ω与8Ω电阻一端接b,另一端接c,它们为并联 关系,故可画成图C.
于是 R ac={4∥[3+(6/2)]}+(2∥8) = 2.4+1.6 = 4 Ω
判断电阻的联接关系据其端子的联接判断,一般从最远处向端口
看起。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形式
电阻的Y △变换
△→ Y
Y→△
一般 形式
有伴电压源:有电阻与之串联的理想电压源(实际电源的电压源 模型)
有伴电流源:有电阻与之并联的理想电流源(实际电源的电流源
模型)
+I
US
+
-
U
RS
-
对外
I
IS
+
RU S-
UUSRSI
等效条件为:
大小关系:Us=Rs Is
U R S (IS I) R S IS R S I
方向关系:IS由US的 “-”指向“+”
等 效
第二节电源的等效变换
无伴电源的等效变换:

有伴电源的等效变换:
换 第三节 含受控源的一端口网络的等效

量独 法立

第四节 支路法 第五节 回路法、网孔法 第六节 节点法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第一节 电阻的联接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阻 电导
串联
n
Req Rk k 1
1
n1
Geq G k 1 k
有源二端网络最终可以化简为第二有章电伴阻电电路压分析源或有伴电流源。
例3:求图A电路中的i1与i2 .
2A 8Ω a

+ 6A 6V -
i1

i2 3A



2A a
6A i1 2Ω
k 1
电压源与非
电压源支路 对外电路可以等效
并联
为该电压源us
说明
us为等效电压源,当 usk与us 的参考方向相同时, usk取 “+”,反之取“-”
is为等效电流源当 isk与is的参 考方向相同时, isk取“+”, 反之取“-”
⑴与电压源并联的可以是电 阻、电流源,也可以是较复 杂的支路。⑵仅是对外电路 等效。
例题2 将上例图中的1V电压源换为6A的电流源 (方向向上),再求I1、可 等 效 为 右 图 , ∴ I2 = 6A ,
I1=1×6/(1+2) = 2A ; 回到原图,有 I3 = I2 + 2
= 8A .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
6A 1Ω
有伴电源的等效变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