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生物二轮专题种群和群落

合集下载

2017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解析知识点15 种群和群落

2017高考生物真题分类解析知识点15 种群和群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5 种群和群落1. (2017·全国卷乙·T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

该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图示为种群增长率曲线,当种群增长率最大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

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进行收获,并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甲、乙、丙三点种群数量均小于K/2,若在这几点收获会造成种群数量越来越小,所以D项正确。

2. (2017·全国卷丙·T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选B。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

【方法规律】样方法的取样原则与取样方法(1)取样原则:随机取样。

(2)取样方法:①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方形地块。

可在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别取样,共五个样方。

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调查区域,如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等。

3. (2017·江苏高考·T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2017届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含解析

2017届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含解析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一、选择题1.(改编题)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D)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不是同一物种。

群落由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组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形可知,该图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2017·衡水中学调研)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四种经济动物(M、N、O、P)的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只一种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动物的营养级不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用标志重捕法,但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于N、P 处于同一营养级,M动物有可能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课件新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课件新人

-14-
答案:(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5-
7.(2015· 全国卷Ⅰ,T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 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9-
4.(2014· 全国卷Ⅰ,T6)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 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 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 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A 正确;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D 错误。 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5-
2.(2016· 全国卷Ⅱ,T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 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
富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度增加,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 错误。
解析
答 案
-11-
6.(2017· 全国卷Ⅱ,T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 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 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9讲 种群与群落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9讲  种群与群落

第9讲种群与群落[考试要求] 1.种群的概念、特征(a/a)。

2.标志重捕法(a/a)。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b)。

5.环境容纳量(a/a)。

6.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a)。

7.群落的概念、结构、类型(a/a)。

8.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a)。

9.顶极群落的概念(/a)。

10.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2018·浙江11月选考)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

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解析弃耕农田中留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D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将发生改变,B错误;该农田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由于人为弃耕而引发,C正确。

答案 B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解析在指数增长过程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但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A错误;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即可增长,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D正确。

答案 D3.(2018·浙江4月选考)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 人教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 人教版

种群和生物群落【课前复习】关于种群的概念,我们已经在第七章有所了解,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且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因此,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而本章的学习应是在此基础上再从生态学角度来理解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等知识。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 .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 .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 .一座山峰上的树解析:种群强调的是“同种”生物的总和;而群落指的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A 答案中的“昆虫”,肯定不是一个种,仅昆虫就有成百上千种,因此A 是错误的。

C 答案中的“寄生物”,也不是一个种群,寄生物是指生活在这棵树表面和内部的各寄生生物,它们也不可能是一个种,因此C 答案也是错误的。

D 答案明显错误。

B 答案中“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属于一个种群,因为田地一般不会很大,无论有多少狗尾草,都是指同一种植物。

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种群研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特征有:a .种群密度;获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取样调查法⎩⎨⎧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意义:c .______________;意义:d .______________3.如图8—2—1,怎样理解各项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图8—2—14.种群增长的曲线包括: ______________型曲线和______________型曲线。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是什么?6.群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群落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群落形成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吗?【学习目标】1.识记种群的特征。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2种群和群落课件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专题22种群和群落课件

例2 (2016云南蒙自名校月考,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解析 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A正确;乔木阶
段物种种类最多,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B正确;采用样方法获取数据时应随机采样,C错
误;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D正确。 答案 C
题型突破
题型1 曲线分析类——种群数量增长的类型分析与应用 <方法诠释>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J”型曲线 曲线模型 “S”型曲线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
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
型曲线。
2.实验流程
[知能拓展] (1)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2)如果后期酵母菌数量太多,难以计数,应当按一定倍数进行定量稀释,然后重新计数。
例1 (2016贵州模拟,32)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 捕获鼠36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 笼,这次共捕获4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6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只。
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易混>
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随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 累,最终K值不断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曲线如图所 示:

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和群落课件
能量
增加 ,群落的有机物__________ 总量增加 总生产量_____
种类 越来越多,群落的_____ 结构 越来越复杂 生物_____ 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__________ 稳定性 越来越高 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_______
结构
稳定性
考点二
4.丰富度和优势种
核心整合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最新考纲 种群的特 征 种群的数 量变化 群落的结 构特征 群落的演 替
能力 层级
常考题 型 选择题 为主 选择题 为主 选择题 为主 选择题 为主
考频热度
备考方略 1.明确定义,利用图解分析各种群 特征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种群数量 变动的影响。 2.明确数学模型的概念和常见的 形式,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3.通过分析自己所熟悉的群落结 构情况,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 4.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体 会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
保护区 ,改善栖息地环境, 提高 K 值 ,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_______
考点一
②K/2 值的应用
核心整合
a.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 最大 ,
题组集训
资源再生能力 最强 。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方面应遵循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如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
次生演替
题组集训
植物 ,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在从来没有过_____ 植 或者原来存在过___ 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 起点 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 至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___ 的地方
时间 速度 经历的时间长 ______________
的地方
经历的时间短 ______________ 较快

专题12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2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Ⅰ)。

4.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重点、难点剖析】 一、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应用 1.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

种群增长速率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

2.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粮食入瓮、捕鼠、药鼠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 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 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鱼类等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最好,而杀虫灭鼠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K2以前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二、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原因⎩⎪⎨⎪⎧植物取决于光照动物往往取决于食物或栖息条件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有差异(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三、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实②丰富度的统计方四、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误区类型,举出相应的特例予以纠正2.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一种群。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word文本):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 含解析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word文本):专题二十一种群与群落 含解析

考纲要求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必考(a)、加试(a)]。

2.标志重捕法[必考(a)、加试(a)]。

3。

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加试(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必考(b)、加试(b)]。

5。

环境容纳量[必考(a)、加试(a)].6。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c)].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加试(a)]。

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加试(a)].9。

群落的概念和结构[必考(a)、加试(a)]。

10。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必考(a)、加试(a)].11。

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必考(a)、加试(a)]。

12。

顶极群落的概念[加试(a)]。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概念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2)年龄结构①年龄结构: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②种群的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③年龄金字塔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错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3.种群的分布型(加试)(1)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4.种群的存活曲线(加试)(1)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专题3-4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

专题3-4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考

【2017备考·最新考纲】1.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知识网络】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与群落的结构和特征【查漏补缺】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数量。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2.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4. 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可以破坏某种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个体间交配繁殖机会减少,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二、群落的结构1. 群落结构类型动物:食物、栖息环境【典例1】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和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迁移训练】1. 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案】D【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2017年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2017年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

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高考生物种群和群落的例题解析1.(2010·淄博)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 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答案 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相同时间取样才能说明问题。

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计算。

2.(2010·宁波)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理解与区分。

捕食和竞争属种间斗争,共生属种间互助。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对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可见共生的两种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个体数量应是同步变化的,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相互之间具有调节和抑制作用,以维持两个种群数目的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5· 课标卷 Ⅰ , 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4)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 江苏,
5B)(
)
(5)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更高(2013· 浙江,4C)( )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6)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 (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
率最高(2013· 浙江,4D)( )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例】 (2016·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研究人员连续10年调查生态
系统中某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绘制的 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1)图中λ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答案 B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2.( 2016· 河南省信阳高中高三测试)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 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成虫数/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1.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数量 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
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 (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和种群数量,该特征还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未来变化 趋势的重要依据。 (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 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
需要6个月,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
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 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 降低。
(7)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2013· 浙江,4B)( )
(8) 可 采 用 样 方 法 调 查 林 地 上 植 物 的 种 群 密 度 (2013· 福建,
3A)(
答案 提示
)
(1)× (2)× (3)√ (4)√ (5)× (6)× (7)√ (8)√
(2)第 7年时,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四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 变化为 。 A、 B、 C、 D 点,A之前种群数量 。
,AB段种群数量变化状况为
(3) 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导致该动
物更易被捕食,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是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 第十年时,该生态系统植被受到毁灭性破坏,则对该动物种 群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
处,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不影响种群再生。
对于有益动物的保护,应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提高种
K值 。 群的______ (2) 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 K/2 处 ( 若达到
环境阻力 , K/2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同时应设法增大__________
尽可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K值(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饲养天敌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2· 全国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 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个月。下图
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 每月最后一天统计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等可降低老鼠K值)。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1) 可 以使用 血 细 胞计 数 板 直接 计 数 蛙卵 的 密 度 (2016· 江苏, 20D)( )
(2)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2015· 四川卷,3C)( )
(3) 一 片草地 上 的 所有 灰 喜 鹊是 一 个 灰喜 鹊 种 群 (2014· 江苏, 5A)( )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慧眼识图]
答案 长
(1)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 (3)偏大 (4)易地
(2)衰退型
D
呈“J”型增
逐渐增长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界定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值”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t-N0)/N0(无单位)。“J”型曲 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为“逐渐下降”。
专题一
[考纲要求 ]
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 Ⅰ )。 2.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 。3.群落
的结构特征(Ⅰ)。4.群落的演替(Ⅰ)。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迁入率和死亡率 “S”型曲线 波动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初生 初始植被 次生
物种组成
竞争 垂直 水平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中①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 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
有限 (2)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资源和空间 “________” ,有 “ 环境 ” 阻力,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其增长速率为“钟型曲 线”。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3.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值、K/2值的应用 K/2 (1) 资源开发与利用: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____
(1)血细胞计数板可用于计数分散在悬液中的细胞,不适于
计数蛙卵。(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需设臵空白对照,酵 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5)若性成熟延迟,则出生
率将降低。(6)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所以②与③分别为
出生率和死亡率,④是年龄组成,⑤是性别比例。 A正确, ①表 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错误,春运期间北 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 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
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D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析
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
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
阶段的丰富度,故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
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 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 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答案 D
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 该 湖 泊 中 , 能 量 沿 食 物 链 流 动 时 , 所 具 有 的 两 个 特 点 强、活动范围广的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高考考查侧重于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及
其内在关系,种群数量的两类增长曲线分析与应用等,课标卷尤
其重视种群年龄组成特征分析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
推。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 常 , 种 群 的 年 龄 结 构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分 别 是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
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 年、成年和老年 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
答案
D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2.(2015· 课标卷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
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 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