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教科版(5)

2.1光和影教学分析:《光和影》这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一课时,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零碎的,所以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敢于猜测,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研讨,培养学生提问和发现问题意识,构建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大白纸、自制教具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光与影的认识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教师:现在吴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今天教师里的光是从哪里发出的呢?(电灯)除了电灯以外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呢?这些物体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哪些物体自己不能发光?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物体能否发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小结:吴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知识点:我们只有把自己会发光的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小学科学《光与影》说课稿

小学科学《光与影》说课稿

小学科学《光与影》说课稿磐安教育《光和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结合《有效教学》的思想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将把学生引向何方。

注重学科的性质、年龄的特点。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本课学习首先通过“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

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然后,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教师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等。

在关于光源的讨论中,学生会提到月光和镜子是光源。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们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月光和镜子光是反射光,自己不能发光。

从而再次对光源这个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落实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明确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

这一科学概念。

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后,再进入到对影子的研究。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首先提出问题:1. 为什么一天当中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在地上产生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2. 为什么一天当中的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产生的影子的大小也有区别,3.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光源下会产生不同形状的影子, 接下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让学生讨论和独立思考、汇报。

从这三个问题当中学生对影子与光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还是不能够确定到底如何改变三者关系从而改变影子的各种属性,接下来引出实验内容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这一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小活动,通过这三个活动落实科学概念:“影子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以及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

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

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

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大。

书本远离投影机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小了。

光和影说课稿

光和影说课稿

《光和影》说课婷 2011年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光和影》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

《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科的性质、年龄的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可用长方形纸盒代替)、铅笔、尺子四、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五、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即有趣——有疑——有探究——有结论——有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本课学习首先通过看手影游戏的电影,“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光和影|教科版

《光和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与什么有关。

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第三个是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四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需要屏,却说不太出。

对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之间的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新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理解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认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影游戏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难点: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五、教学准备教师:光与影的课件、手电筒、糖果、白炽灯泡学生分组材料:手电筒一个,棋盘一个、螺丝钉一枚、尺子一把、实验记录单一份、塑封纸两张、水彩笔三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和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手影游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2.认识什么是光源,能准确判断哪些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3.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特点:a。

物体影子的方向、位置随着光源方向、位置的改变而改变;b。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c。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事物间变化的联系与规律。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游戏中发现知识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验中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火柴、遮挡物、A4纸、有窗帘的教室、长方体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谜语:师:上课前来猜个谜语:有个黑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想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谜底:影子)2.玩游戏(手影游戏):师:现在我们再玩个跟影子有关的游戏。

师:先在下面学学,比一比,谁学得最像?指名上台表演。

3.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1)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师:想一想,游戏中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小组讨论,反馈。

师:从讨论中,你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吗?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解决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的位置关系:师:是不是有了光源、遮挡物和屏,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师追问:影子的产生对遮挡物有没有要求?(不透明物体)4.揭示课题:师: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的秘密。

(板书:光和影)联系实际,认识光源:1.什么是光源,明确光源概念:师:我们里教室里哪些物体在发光?生1:电灯生2:电脑屏幕生3:…师: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生:师将灯熄灭)问:这样还是光源吗?生:师: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和影》说课稿正式稿

《光和影》说课稿正式稿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说课稿甘州区南关学校贾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甘州区南关学校,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合影》。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说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理解。

一、说教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将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光和影的关系,光的传播特点和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需要从观察影子开始,因此本课起着统领1―4课学习内容作用。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那就是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学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非常乐于动手操作,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已经有生活体验。

因此有必要再一次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和总结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二、目标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学生从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由此根据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科学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分别为(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2)明白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光源的标准(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影子的特点或规律(4)知道什么叫投影及其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分别为(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从生活感知—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总结结论—生活应用。

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把教给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光》2.1光和影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      第二单元《光》2.1光和影教学设计
师:月亮是光源吗?熄灭的蜡烛呢?萤火虫呢?
生:......
师:所以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源(板贴:源)、遮挡物和屏。
2、 影子的有哪些特点?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那么影子又有哪些特点呢?
(1)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的关系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请看这组照片,请你们快速找出里面的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我们科组认识到科学探究课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教师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应以学生为主体随时改变教学策略。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厚的备课功底和扎实的教学经验,今后将再不断努力!
(两个同学手影中......)
师:请你们停留一下,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他们表演的手影,除了光,你能发现影子的形成还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
师:手有什么作用呢?
生:……(手可以遮挡一部分光线,就可以形成影子)
师:换成橡皮擦可以吗?文具盒呢?
师:像这种可以遮挡光线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遮挡物。
师:那黑板又有什么作用?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桌上的材料,自主设计能形成影子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生汇报:……(光源直射时,影子短,光源斜射时,影子长,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师:那你们能总结出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吗?
师板贴: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光和影》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光和影》教案

《光和影》教学设计钟传莲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指导学生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通过图片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光源.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演示:课件、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体的小木块、记录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表演。

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是什么表演?(播放课件:手影表演视频)学生观看。

结束观看,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表演?(生答:手影表演。

)师:手影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

师:有了光就能形成影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光和影的关系。

(板书:光和影)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光源。

1、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教室里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电灯教师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3、月亮是光源吗?师小结:月亮不是光源。

师: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说:月亮不是光源,那我们为什么会看见月光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说出了同学们心中的疑虑。

月球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月球反射的光。

(三)、影子的特点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请同学们想一想,同一个物体形成的影子的大小、长短和形状是一样的吗?学生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实验)师:在开始实验之前,请大家看实验要求。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光和影》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光和影”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中的第⼀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部分是认识光源,主要介绍像电灯这样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让学⽣根据这⼀定义找⼀找⽣活中还有哪些是光源。

第⼆部分探究影⼦与光源的关系,分别是“影⼦的长短随光源⽅位的改变⽽改变”、“影⼦的长短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的⽅位有关”。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产⽣的条件。

2.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的长短、⽅向随着光源位置、⽅向的改变⽽改变;影⼦的⼤⼩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标: 1.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乐于讲述⾃⼰的观点。

2.乐于进⾏⼩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们经常⽤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电筒、长⽅形⽊块、A4纸、铅笔、尺⼦ 【教学过程】 ⼀、课前导⼊ (教室⾥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影游戏引⼊,利⽤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影,让学⽣根据看到的影⼦判断是什么⼩动物。

让也有些会⼿影的学⽣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初步的了解影⼦的形成条件,引导学⽣说出影⼦形成的条件。

⼆、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形成的条件,最⾸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如:现在我们教室的⽇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模版]

《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模版]

《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模版]第一篇:《光和影》说课稿[范文模版]《光和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光源和影子。

教材先以影子游戏导入,通过引导让学生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而后揭示什么是光源,最后通过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也经历过探究过程,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积累了不少经验,这都是开展教学的有利方面。

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

(二)教材处理为了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双重需要,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一是对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先引出光源,再一起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最后再探究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是实验器材上注重创新,自制了一个“简易量角装置”,这样,既能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是注重课后拓展延伸。

在拓展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设计一幅墙图,向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墙来了》节目投稿;二是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这样,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使科学延伸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科学概念: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了解光源和投影的概念,知道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能用科学的语言总结影子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科学教具探究,做光和影的实验,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并将结论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平常的游戏中发现科学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第1课 《光和影》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1课  《光和影》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光和影》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累计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

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遮挡物、屏。

影子的长短和光的照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

影子的大小变化与物体和光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

2、过程与方法: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的进行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童趣的游戏中发现光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手电筒、屏、课件、拱形铁丝,橡皮。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播放手影戏,问:这是什么表演?(板书:影)2.指名回答:在我们身边影子无处不在,但影子只有哪个朋友在才会现形?(板书:光)看来光和影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光和影的探秘之旅吧。

(板书补充课题:和)二、认识光源1.同学们都认为影的产生需要光,那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学生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点燃的蜡烛,没有通电的电灯会不会发光?学生会很明确地做出判断。

教师接着提问,月亮可以自己发光吗?学生会说月亮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太阳反射照在上面的光。

《光与影》是教课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影》是教课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光与影》。

《光与影》是教课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一节。

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重点在于光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从本课到第四课都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而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重难点是探索在光源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遵循小学科学的课程总目标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物质科学领域内,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等要求下。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理解并记忆光源的定义,投影的定义及应用。

探究活动中,发现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生活中他们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对于他们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对于学生的心理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点的把握比较关键。

因为对生活常识性的知识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所以部分同学听课时的状态就会松懈,分散注意力。

因此要更加注意课堂的趣味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演示法,试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T;谈话导入,从身边实际生活入手,提问学生,对于光我们都知道什么?生活中哪些用到了光?S:光有电灯,点燃的蜡烛,太阳,教室里面幻灯片的放映,太阳能电池板。

T;表扬学生,指出我们学习这节课的重要性。

光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进一步提问学生想不想探索更过的光的秘密?引入新的课程—光和影。

【设计意图】这样去导入,从身边实际生活入手,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了解,同时说明研究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

(二)新授(接下来是新授环节)1、T:播放手影戏的小视频,然后学生亲自做一做,手影游戏,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设计意图】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来激发学生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教案第1课时光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 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游戏。

3)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5)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6)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师板书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光和影的关系。

出示课题《光和影》3、认识什么是光源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课件出示各种光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正在发光,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体,屏(前面的板书补充完整)4、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平时人的影子或物体的影子还有什么变化特点?学生猜测:大小、方向、长短、形状师板书2)怎么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准备怎么做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光和影》1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主要通过手影游戏明白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再通过几个探究实验,获得影子的相关特点: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源的意义;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橡皮、实验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手影表演,激趣引入1、手影视频引入,初步感受影子产生的条件1)提问引题:今天的教室有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暗)对了,这是为了学习光和影特别布置的。

2)说到影子,同学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吗?不过大家要在看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视频。

2、好看吗?你们能玩的这么好吗?那降低要求,同学们能制造一个影子吗?(二)影子游戏,探究影子产生条件1、同学们认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会产生影子,真的是这样吗?(师拿手电筒照到手上,投影到远处的墙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2、引出另外一个条件:屏(教师适当解释下屏的定义:接受光的屏幕)3、课件出示: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说课稿 (3)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说课稿 (3)

教科版科学五上《光和影》说课稿 (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光和影。

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二个单元,《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

2、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动身,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说明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明白得和把握。

3、教学目标(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充分表达三维目标的原则,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

三个目标分别用“明白”、“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4、教具预备。

教师自备:课件、投影仪、长方形的小木块。

教师为各组预备: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

学生自备:铅笔、直尺。

教师为学生预备的材料于课前预备在各组的实验桌上。

二、教、学方法五年级学生关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差不多积存了许多体会,他们明白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然而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看,去发觉光和影之间的规律。

我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紧采取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与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激趣:本课学习第一通过观看“手影视频”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手影视频”那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爱好。

学生看完手影视频后,让学生再上台表演手影。

通过那个活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事实上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2、认识光源:教师第一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依照概念查找平常明白的光源,如白炽灯光、日光灯灯光、太阳光、激光等。

在关于光源的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月光和镜子是光源。

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专门引导学生讨论它们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光与影说课稿

光与影说课稿

光与影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光和影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以及影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入射角等概念,以及影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光和影呢?请举个例子。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光的特性(30分钟)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光的传播规律,我准备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透明玻璃板、铝箔纸、黑纸、白纸。

实验步骤:a. 将手电筒打开,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手电筒前方。

b. 用黑纸、白纸和铝箔纸分别在透明玻璃板上挡住光源。

c. 观察光线经过不同材料后的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a. 光线是直线传播的;b. 光线可以被不同材料阻挡或反射,形成不同的影像。

3. 讲解光的反射规律(2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际物体进行示范,讲解光的反射规律。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引出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通过实际例子,如镜子和水面的反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射规律。

4. 探究影的特性(3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影的形成原理,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小物体(如玩具人偶)、手电筒、白色墙壁。

实验步骤:a. 将玩具人偶放在白色墙壁前方,稍微偏离光线直线传播的方向。

b. 用手电筒照射玩具人偶。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a. 影的颜色和形状与光源的特性有关;b. 影的大小和距离与光源和观察者的位置有关。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光和影的特性。

提问学生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以及影的形成原理,巩固学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一课时《光和影》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光和影》一课,知识体系属于物质世界。

一、教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将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光和影的关系,光的传播特点和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认识光的传播特点需要从观察影子开始,因此本课起着统领1――4课的学习内容作用。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出影子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和事实探究出影子变化的规律。

学生从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2)明白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光源的标准(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影子的特点或规律(4)知道什么叫投影及其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为(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情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

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手
段。

因此有必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动手实践,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方法是:生活感知——提出问题——质疑猜想——实验研讨——总结结论——生活应用。

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大胆想,充分做,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看、问、想、做、说、看的方法。

即:看——看现象;问——问不懂的地方;想——想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做——做探究实验;说——说通过实验总结出的特点或规律;用——用所获的知识释疑,这样学生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引入,感知影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

上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说出对光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熟悉的手影图片,从视觉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1)这些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2)产生这些影子需要什么条件呢,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带着疑问亲自玩一玩手影游戏,探究出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及遮挡物必须要在光源和屏的中间才能形成影子。

2、联系实际,认识光源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站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光源,同时让学生猜想交流,讨论
出像月亮和镜子等靠反射光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未燃烧的蜡烛也不是。

从而总结出光源的概念。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

3、开展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或规律
在学习了影子产生的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影子现象中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问题多样性和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疑问,师生共同梳理筛选出适合本课研究的问题。

并把影子的变化规律列为研究重点。

在研究影子变化规律时,我向学生公布我的发现同时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现象: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早、午、晚三个不同时间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实验环节做一铺垫。

在学生实验这个环节,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和实践中,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课实验我为学生准备了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探索出光源、挡光物体、屏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在实验前让学生自学实验步骤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真阅读的能力。

在实验中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如果遇到困难可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究空间。

在各小组充分实验后,分别汇报得到的结论。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得出结论:实验(1)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实验(2)在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遮挡物离光源越远,影子越
小。

实验(3)物体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也不同。

即物体影子与光源所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出“投影”这个概念——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并列举“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安全出口指示灯、皮影戏等。

并观看皮影戏加深学生对“光影”的理解。

4、应用知识,拓展延伸
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把教材知识和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应用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进行实践活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让手影动物变胖或变瘦的活动。

这就是我的这节课,水平有限,还需努力学习,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便于提高,谢谢大家~
投稿单位:仁合小学作者:徐志民审核:褚广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