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观

合集下载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五色观是一种源于古代中国的色彩体系,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化和哲学领域。

它将颜色分为五种:金、木、水、火、土。

首先是金色,代表着贵族、富贵和权力。

在中国古代,黄色常被用作皇室标志,表示皇权至高无上。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光亮、瑰丽、耀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象征着富贵、光明和祥瑞。

在艺术创作中,常用于装饰华丽的建筑、绘制富丽堂皇的画作等。

其次是木色,代表着生命力和健康。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温暖、舒缓、自然。

在中国文化中,木色常被用于形容春天的万物复苏,是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颜色。

在设计中,木色往往被应用在与自然有关的场合,如装饰花园、庭院等。

第三种颜色是水色,代表着清澈和纯净。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晶莹透亮、儒雅清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色常被用于象征着洁净、纯洁和悠远。

在艺术创作中,这种颜色常常被用于描绘清泉、池塘、湖泊等水体场景。

第四种是火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鲜艳、热烈、有力度。

在中国文化中,火色常被用于表达对生命和努力的热情追求。

在艺术中,火色经常被用于描绘耀眼炽热的太阳、风景中的红花等。

最后是土色,代表着安稳和可靠。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实在、厚重、稳固,与大地的稳定性紧密相连。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土色象征着坚实、落实和安全。

在设计中,土色可用于营造稳重、务实的氛围,如用于家具、建筑等场合。

五色观的五种颜色,除了其本身的特性,还代表着五行理论。

在中医、风水等方面,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如金色属于金行,木色属于木行,水色属于水行,火色属于火行,土色属于土行。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于影响人们的生活新颖的理解和把握意义重大。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审美观是指中国古代对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审美观念。

这五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作用,被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

青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生命初发之色和东方之始。

它象征着正派、吉祥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很强的存在感,给人一种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的感觉。

赤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盛阳之色和热情奔放。

它象征着火与太阳,是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

在中国,红色寓意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和革命。

黄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尊贵和皇权。

它是“地之色”、“土之色”、“中央之色”、“中和之色”,同时也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白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纯洁和高雅。

它象征着清新、明亮、简洁和素雅,同时也体现了对和平、宁静的追求。

黑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神秘和深邃。

它象征着夜晚、宇宙和深不可测的事物,同时也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中华五色审美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五方五色 的世界观

五方五色 的世界观

五方五色的世界观
"五方五色"通常是指五行五色的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五行理论有关。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每一种元素都与五种颜色相对应。

以下是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
1.木:对应颜色为绿色。

2.火:对应颜色为红色。

3.土:对应颜色为黄色。

4.金:对应颜色为白色。

5.水:对应颜色为黑色。

这种五行五色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哲学,还在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个观念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相互关系,它们在宇宙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这种五行五色的观念也常常被应用于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以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敬畏。

这些元素和颜色的概念被认为不仅体现了物质世界的构成,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_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_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_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色彩观。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中国传统色彩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具备了完整的色彩架构和系统的色彩命名,产生了成熟的色彩技法,取得了辉煌的色彩成就。

中国传统色彩的特征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可以叫做“五色观”,即青(蓝加绿)、红、黄、白、黑。

至今我们称颜色多仍用“五彩缤纷”、“五色斑斓”。

黑、白是色彩的两极,“有”极归于黑,“元”极归于白,有之极和无之极奠定了以黑白代替一切色彩的水墨画基础。

同时五行色也形成了民间美术的基本观。

在民间社火、戏曲、脸谱及地戏、傩戏面具中,五色成为身份性格品质的象征。

如中国京剧是将色彩高度程式化和象征化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脸谱的用色上。

红色代表忠义、果断,黑色代表刚直、鲁莽,黄色代表凶狠、残暴,白色代表奸诈、伪善。

金银代表神仙、鬼怪等。

民间木版年画大多用五色套印,强烈的色彩并置效果。

响亮明确。

民间刺绣、泥塑也多用五色。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五色观把青、红、黄、白、黑视为正色,也叫上五色,象征尊贵。

联系木、火、土、金、水五行,把五色、五行、五方、五德等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糅合在一起,在感情的实用色彩中渗入思辨的哲理生命,形成别具特色的中国色彩文化。

具体说来:青:在中国阴阳五行说中,青代表木,是与春天、东方及人体肝脏部位相对应的色彩,中国传统及民间俗称为蓝色。

传统工艺中提炼靛青染料,因而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

中国的青花瓷,以它典雅、高贵的色感而闻名世界。

青色在古代中国有较广泛的色域,例如:青发和黑发、青云和白云、青眼和黑眼、青马和黑马、青房和绿房,总之青色是一种可以理解成包含着黑、白、绿的色彩,它也是一种吉祥之色。

青灰是一种吉兆,中国刀也曾被称为青龙刀。

青天白日意味着晴朗无云。

赤:在中国阴阳五行说中,赤代表火,是大火的火光色彩,也称为红色,是吉祥之色。

我国是尚红韵民族,红色被赋予了祛魔辟邪的功用。

从传统"五色观"谈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

从传统"五色观"谈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
( 责 任 编 辑 :翁 婷 皓 )
相 混 合 可 以得 到 其 它 丰 富 的 “ 间色” 。 奴 隶 社 会 时 期 色 彩 就 已 经 成 了 区别 尊 卑 的 象 征 。 战 国 时 期 ,孔 孟 为代 表 的儒 家色 彩 观 和 以老庄 为 代 表 的道 家 色彩 观 始 终 贯穿 于 中华 民族 色 彩 审美 意 识 之 中 , 五 色 观 在 中 国古 代 的 政 治 文 化 、社 会 礼 仪 以 及 普 通 百 姓 的
的 崇 拜 与 夏 商 周 三 代 推 行 的 五 行 思 想 相 联 系 结 合 而
来 的 。 所 谓 五 行 思 想 , 即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古
人 认 为它们 是组 成 世界 的五 种元 素 , 对应 东 、 南、 中、
西 、北 五 个 方 位 和 木 星 、火 星 、 土 星 、金 星 、水 星 五 个 星 宿 ,最 早 关 于 五 行 的 叙 述 是 在 《尚 书 ・ 洪范》
由 于 博 物 馆 文 化 创 意 产 品 的 意 义 会 随 着 环 境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消 费 的 文 创 产 品 ,在 生 活 中 的意 义 会 被 削 弱 。
多 功 能 博 物 馆 文 创 产 品 通 过 提 高 产 品 利 用 率 来
衣 食 住 行 上 的地 位 又 有 了 更 高 的 提 升 。
| _ E l 置 仔 肆 冀 健 嚣 棘囊
轰 彳 量 本 j 火 土 金 农
延 续 自身 的 f i r 值 ,有 助 于 节 约 成 本 并 且 给 消 费 者 提供 更 多 选 择 的 空 间 ,实 现博 物 馆 文 化 创 意 产 品的- . j -  ̄ 续 性 。 为 了 确 保 多 功 能 博 物 馆 文 创 产 品 可 以 具 有 较 高 的市 场 价 值 和认 可 度 ,在 设 计 多 功 能 文 创 产 品 之前 首 先 要 确 立 产 品 的 合 理 性 ,从 而 提 高 文 创 产 品 的 可 用 性 和 实 用 性 。 四 、私 人 订 制 的 可 能 性 随 着 个 性 化 市 场 需 求 的 不 断 提 升 ,各 种 私 人 订 制 服 务 相 继 涌 现 ,文 化 创 意 产 品 的 个 性 化

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在动画中的应用方式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首先,可以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进行角色设计。例如,在服饰、发型、面部特征等方面, 都可以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此来打造独特的角色形象。其次,可以 通过动画表现传统文化的经典场景和理念。如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景、礼仪等, 都可以在动画中得到展现,使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和巧妙运 用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其艺术价值,还可以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中国传统 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也希望广大动画创作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将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
动画片《黑猫警长》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展现了黑猫警长的勇敢机 智同时也展现了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而动画片《葫芦娃》则主要采用了红色为 主色调展现了葫芦娃的热情和小宇宙同时也有其他颜色的辅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画面更加鲜明突出而和谐统一则使画面更加和谐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
四、结语中国传统五色观的色彩 体系在动画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 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动画的
3、黄色
黄色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土和中央,具有尊贵和丰收的意义。在动画中运用 黄色,可以营造出庄重、华贵、丰收的氛围。例如,在表现古代皇宫或寺庙时, 运用黄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其庄严华丽的特点。
4、白色
白色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西方和秋季,具有纯洁和素雅的意义。在动画中运 用白色,可以营造出清新、淡雅、恬静的氛围。例如,在表现古代书院或古代女 子的服饰时,运用白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其清新淡雅的特点。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五色观是一种色彩体系,它将色彩分为五个主要的类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每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红色是五色观中最鲜艳、最活力的颜色之一。

它代表着热情、力量和活力。

红色常常被用于各种庆祝活动,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激情和热情。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也象征着幸福和吉祥,所以在婚礼和节日时,人们常常使用红色装饰来表达喜庆之情。

橙色是一种温暖、积极向上的颜色。

它融合了红色的热情和黄色的明亮,给人带来积极、温暖的感觉。

橙色也是创意和创新的象征,因此在设计领域经常使用橙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此外,橙色还有提高食欲和增加活力的作用,所以在餐厅和健身房等场所使用橙色的装饰也是常见的。

黄色是一种明亮、充满活力的颜色。

它代表着快乐、光明和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

黄色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色彩,如太阳的颜色就是黄色的。

在室内设计中,使用黄色的装饰可以增加房间的明亮度和温暖感,使人感到更加舒适和愉快。

绿色是一种平和、和谐的颜色。

它代表着自然、生命和健康,能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绿色也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树叶和草地都是绿色的。

在医疗和健康领域,绿色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促进人们的恢复和放松。

此外,绿色还具有平衡和调和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使用绿色的装饰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和谐和宜人。

蓝色是一种冷静、深远的颜色。

它代表着平静、思考和沉思,能够给人带来冷静和安宁的感觉。

蓝色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色彩,如天空和海洋都是蓝色的。

在设计中,使用蓝色的装饰可以给人带来清新和宽敞的感觉,使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此外,蓝色还有降低血压和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在办公室和休闲场所使用蓝色的装饰也是常见的。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将色彩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五个主要类别。

每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橙色代表温暖和积极,黄色代表快乐和光明,绿色代表和谐和健康,蓝色代表冷静和沉思。

中国传统颜色知识

中国传统颜色知识

中国传统颜色知识“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周礼·考工记》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

周礼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

”何谓“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

这一期COLORO将以中国传统色彩这个庞大的观念与视觉体系出发,为你详解其独特的经验智慧和文化结构。

五色观之青色青色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颜色,属于中华五正色之一,在中国的色彩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色,乃东方之色。

在中国传统色谱中,青是一种游离于蓝绿之间的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凡与“青”有关联的大多都象征着正派、吉祥与和谐。

古人偏爱青色,大概因为它源于自然的颜色,给人一种安静淡泊、空灵清秀的心理感受。

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青”有关的大都象征着美好吉祥的寓意,如“青衣”、“青龙”“青瓷”等。

因为青色体现很强的存在感,可以用来表现精神性,给人一种坚强的特性,也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展现出大气儒雅的东方之美!五色观之赤色生命蓬发,谓之五色之荣,故赤为盛阳之色赤色被认为是人类最早被命名的色彩。

从远古时期开始,赤色就已经渗透在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之中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由原始人的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尚红意识。

赤色在政治文化中是权贵的色彩。

代表权威,体现着庄严肃穆。

在民间文化中是喜庆、吉祥、生命、欢乐、正义、胜利的象征,更是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尚红习俗的产生和趋热,体现了中国色彩象征漫长的转换历史、深厚的文化内容和丰富的心理意蕴。

五色中黄最为尊贵,谓之五色。

在中国古代黄色有其独特的象征内涵:黄色是“地之色”、“土之色”、“中央之色”、“中和之色”、以及“坤为黄”,“黄者,君之服也”等等。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审美观解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审美观念也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其中之一便是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指的是红、黄、蓝、绿、白这五种颜色,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对中华五色审美观进行解读。

红色在中华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热情和勇气的象征。

红色常被用作喜庆和庆祝的标志,例如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会使用红纸贴年画、挂红灯笼,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此外,红色还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之一,象征着民族的团结和坚毅精神。

黄色黄色在中华五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华之色”。

黄色象征着土地的丰收和富饶,也具有寓意欢乐、光明和温暖。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多选黄色作为皇家的象征,黄色的衣物、器皿等都被视为尊贵和崇高的象征。

蓝色在中华文化中,蓝色代表着清新、纯洁和宁静。

蓝天、碧海、湖泊等自然景色中的蓝色给人以宁静和安抚的感觉,深受大众喜爱。

蓝色还常被用作装饰和绘画中的元素,为作品增添一丝清雅之美。

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成长。

中国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绿色在中国人心目中与农业、农田息息相关。

同时,绿色还代表着森林的茂盛和大自然的生机,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绿色也常被用作中国书画中的背景色和画面的点缀,营造出一种和谐和自然的氛围。

白色白色在中华文化中是与红色齐名的重要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庄重。

中国古代的礼仪和宴会often多会使用白色作为主题色,以表达庄重、肃穆之意。

此外,白色在中国婚礼上也被视为吉利和祥瑞的象征,新娘常常穿着白色的婚纱。

白色还在中国书画、陶瓷、建筑等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代表着简约、典雅和高雅的审美标准。

中华五色审美观的形成既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民俗习惯的形成有关,又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这五种颜色不仅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中,也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五种颜色的使用和组合,可以更好地传达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和理解。

虽然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和多元化,但中华五色审美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139I全曼!壅垫堂塑型茎查亘塞竺竺兰苎!塑璺苎!!塑nHUNDREDSCH00ISINAIU‘一的五色观认为一切万物之色缘于五色调和之出,而今现代色彩学认为红、黄、蓝三色基本代表了可见光谱色的全部,也即三原色可以得到一切色。

白色是全部光谱色的相加(正混合),因而视觉感受充实而鲜明;黑色是全部颜料色的相加(负混合),从光谱色上说是光的全吸收,它使人的视觉感受安静而神秘。

”1可见,西方现代色彩学同中国传统五行色彩学一样,红、黄、蓝、白、黑五色齐备,仅在黑白两色上存在着认知和使用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五行色彩学中,黑(水)和白(垒)不是。

无彩系。

.也是作为原色,即“正色”之一使用的。

遗就是我们民族传统五行色彩学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1圈1五色、五方、五行图二、古代五色观的认知基础在中国色彩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五色作为一种体系在汉代逐步形成,通过经验性的感知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慢慢演变成为了一种知觉体验,而它不仅是单纯视觉上的感性认知,更重要的是被赋予了各个时代的人伦思想。

1.自然观下的色彩膜拜古人定义的五种单色“青,赤,黄,白,黑”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他们把对自然的色彩感受和体验将之模仿在对自然外物的创作与生产中。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学会从自然界的赤铁矿中提取颜料,绘制在骨器,石器品上。

在大量的彩陶上主要集中了红,黑,白三种颜色的装饰。

红色代表了血液。

是作为生命的来源.灵魂的寄生处。

Ⅲ1而自然界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景象,使得人们又从草木之中提取概括了。

青”色,并象征了太阳由此而升的方位——东。

黑色则被看成是天的颜色。

天玄地黄”就足以说明古人对于天地的崇拜。

白色作为与黑色对应的色彩,代表了朴素,明洁的原始审美观。

2.阴阳五行说将原始阴阳说和五行说结合,赋予五色体系更加鲜明的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五色审美观的最主要特点之一。

并且由阴阳五行的影响,五色系在原来的体系上生出了更多的间色内容,五色观在古代思想浸染下更加成熟,完善。

中国传统五色观及设色等级现象

中国传统五色观及设色等级现象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1— 2— 1
作者简介 :张驰 (94 )女 ,江西九 江学院艺术 学院教 师,主要从 事工笔人 物和 中国美术史教育 。 15一

9 ・ 6
九江学院学报

2 1 年第 3期 01
征的热血的认识 。长夜漫漫 ,只有太 阳,有火焰 , 有热血 ,才有生命。这些都奠定了古人对 红色的 追求和崇敬 ,四万年前山顶洞人 即懂得在死者身 旁洒矿物质的红粉,祈愿灵魂不死生命永生轮回, 到后来沿袭成为追求美好 、吉祥 、驱邪 去灾愿 望 的首选 用色 。 五色系统中最具特殊含义的颜 色是象征最 高 皇权标志的黄色。黄色 ,土之颜色。东、西、南、 北、中的五行 观是 :东方 主青 色、西方 主 白色、 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土居 中宫 ,能调节金、 木、水 、火之不足 ,居 五方之 中的主宰之位 ,故 被认为是帝王之色 ,崇高、神圣不可侵犯。因而 中国的人文初祖为 “ 黄帝 ” ,华夏文化 的发源地为 “ 黄土高原” ,中华 民族 的摇篮为 “ 黄河 ” ,黄颜 色自 古以来就和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 时 ,中国人 原初 的 色 彩 观 除 了和 时 空 相 连 外 ,还 确认 了另一种隐含的人伦秩序 ,色彩与方位相连 , 中央高于四方 ,那么与 中央相应 的黄色就高于 四 方之色了,使之黄色在 中国人的色彩观念里始终 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 青色 ,是人 们 从 郁 郁 葱 葱 的 自然 界 草 木 中提 取概 括 的颜 色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青 色 有 两 重 性 ,五行 中, 青色位东。许慎 的 《 说文解字》 释 为 :东方 色 ,为万物 生长 之 色 ,是 一 种瑞 祥 之 色 。 同时它 除 了表 示 万 物 茂 衍 之色 ,还 表 示 义 侠 、恶 野 ,泛指 啸聚 山林 、劫 富济贫 的 “ 绿林 草莽 ” ,五 色 中的青 色 因 此有 了低 贱 之 意 ,如 汉 朝 时 的 仆 役 着绿帻;元朝 以后凡娼妓都得着绿头 巾,是 统治 阶级制 定 色彩 等 级 制 中最 底 层 的颜 色 ,因 而 成 为 中国老百姓最普遍 的生活用色。本无高低 之分的 诸色彩便有尊卑 之分 ,成为 “ 明贵贱 ,辨 等级” 的工具 。 二 、 中国传 统用 色与等 级制度 在 中 国封 建 皇权至上 ,等级 森严 的宗 法社 会 , 大 自国家 的政 治文 化 、社 会 风 情 ,小 到 个 人 的衣 食住行 ,都需符合封建统治的严格规定 ,分上下、 别贵贱的等级 观念渗透到社会 生活 的各个 层面 , 色彩 的使 用也须从 “ 礼” 的规范 出发 ,并 把黑、 赤、青、白、黄五种颜色定为正色 ,其 它色定为 间色 ( 亦即某二种正色相互混合的颜色) 并赋予 , 尊卑 ,贵贱等级 的象征意义。 ( 一) 中国古建筑用色的等级现象 中国原始 建筑 的色彩多 为建筑材料 的本 色, 原始而质朴。随着社会 的发展 ,人们 开始 在建筑 用色上有了一定的规定 ,如 《 礼记》 中说 : “ , 楹 天子丹 ,诸侯黝 ,大夫苍 ……。 2 ”-说明周朝时红 色成了王权 的象征 ,这种 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颜色方面剖析的话最经典的要数中国的传统五色观。

古人把蓝,红,黄,白,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五色观系统的反应了古人的思维结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领域,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作为一个现代的设计师或者说是中国人都需要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尤其是色彩观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今后的设计才能把色彩运用的更加恰当,避免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这样对以后的设计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阴阳五行观下的“五行论”是构成中国传统五色学说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论认为世界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原初物质组成。

关于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洪范》中这样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随着时间发展,五数之说开始形成,并且日益丰富它的内容,五数中的色彩就是五色。

五色对应五个方位。

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对于这个说法后人也相应的解释,“绘画的事,调配五色。

象征东方叫做青色,象征南方叫做赤色,象征西方叫做白色,象征北方叫做黑色,象征天叫做玄色,象征地叫做黄色。

青与白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赤与黑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玄与黄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

”所以现在人们也习惯将北方叫作黑土地。

战国末年阴阳学家提出了“五行相胜”的观点。

认为五行五色相生即又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观念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相克观念,生克循环,维持了世间事物的总体平衡。

论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当代的发展及应用

论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当代的发展及应用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及其应用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也叫“五色观”,即红、黄、青、白、黑。至今我们称颜色多仍为“五彩缤纷” “五色斑澜”。“五色”形成于二千年以前的西周,在黑、白的基础上加上赤、黄、青三原色形成五个正色青赤黄白黑,为我国传统的五色观。黑、白二色体现了辨证思维特点的“阴阳色彩观”,即“二气相交,产生万物”的观念。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这五种色彩是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它们必须从自然界的原料中提取,而它们相混则可以得到丰富的间色。黑、白是色彩的两极,“有”极归于黑,“无”极归于白,有之极和无之极奠定了以黑白代替一切色彩的水墨画基础。同时五行色也形成了民间美术的基本观,在民间社火、戏曲、脸谱及地戏、面具中,五色成为身份性格品质的象征。有“红色忠勇白为奸”等口诀。南方民间木版年画大多用五色套印,强烈的色彩并置效果,响亮明确。民间刺绣、泥塑也多用五色。
论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当代的发展及应用
常言道“艺术当随时代,是生活的反映”。不同时期的艺术及其表现手法都不尽相同,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其久远的历史,同时艺术的进步也离不开孕育它生命活力的时代特性。当代艺术的发展可谓门类纵多,百花齐放。但其发展及应用始终继承并发展着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色彩为人类自身服务。色彩的这种象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与认识观念。黄色,居五方之中为主宰之位,被认为是帝王之色,崇高神圣不可侵犯,因而华夏之祖为黄帝。古代建筑中的都城四门也以色彩象征。东方黄龙门属青,南方朱雀门属红,西方白虎门属白,北方玄武门属黑。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纳西族族人将生辰与服色相对应,认为衣服的色彩与生辰的五行或属象的“天象”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生辰与服饰色相对应则吉祥平安,若相违不仅不吉利,而且还会患病或引来灾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皆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并有所象征,只有顺应了这种传统的观念,才是吉祥的,也是审美的。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色彩观

五色观的设计案例

五色观的设计案例

五色观的设计案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呈现:
1. 设计理念:五色观的设计理念是以色彩为基础,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创造出舒适、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强调色彩的情感表达和空间感的营造。

2. 色彩运用:在五色观的设计案例中,色彩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不同的空间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

例如,在客厅中,可以采用暖色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在卧室中,可以采用冷色调,营造安静、清爽的氛围。

3. 空间布局:五色观的设计案例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根据不同的空间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

例如,在客厅中,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增强空间的通透感和层次感;在卧室中,可以采用多功能设计,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4. 材质选择:五色观的设计案例注重材质的选择和运用。

根据不同的空间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进行搭配。

例如,在客厅中,可以采用木质材料,营造自然、温馨的氛围;在卧室中,可以采用软装饰材料,增强空间的舒适感和温馨感。

5. 细节处理:五色观的设计案例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把握。

在设计中,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把握,强调细节的美感和精致感。

例如,在客厅中,可以采用精致的灯具和装饰品,增强空间的精致感和艺术感;在卧室中,可以采用人性化的收纳设计,满足不同的收纳需求。

综上所述,五色观的设计案例可以通过设计理念、色彩运用、
空间布局、材质选择和细节处理等方面进行呈现。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和空间感的营造,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考虑,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五行五色为指导的色彩搭配方案
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 五行在UI设计中的应用 五色在UI设计中的应用 以五行五色为指导的色彩搭配方案的优势与局限性
结合用户心理和需求的色彩设计
色彩心理学与UI设计 用户心理需求与色彩偏好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用户心理和需求的色彩设计实践案例
案例三:某银行的UI设计
案例背景:某银行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采用了传统五色观进行UI设计。
设计理念:将传统五色观中的五行元素融入UI设计,以红色代表火、绿色代表木、黄色代表土、蓝色代表 水、白色代表金,营造出舒适、和谐的视觉效果。
设计实践:在某银行的手机APP界面设计中,运用了五行元素进行色彩搭配,使得界面更加简洁明了、易 于操作。同时,在图标设计中也融入了五行元素,使得图标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用户反馈: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某银行的UI设计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提升了用户体验和 品牌形象。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五色观能够提升UI设计的审美体验和用户体验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潜力
研究目的和意义
探讨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 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传统五色观对UI设计 的影响和作用
挖掘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 中的创新应用
推动UI设计与传统文化的 融合发展
传统五色观的理 论基础
五色观的起源与发展
五色观的起源:古代中国对色彩的 认知与分类
五色观的理论基础:五行学说与五 色观的相互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五色观的发展:随着历史演变,五 色观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简析五色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简析五色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简析五色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差异日益缩小,每个国家之间不同的民族文化汇聚、碰撞,产生出新的火花。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接触来越发频繁,中国文化也受到了世界诸多国家的认可与喜爱。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标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口号引发了设计师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定位与思考,传统色彩的靓丽也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青睐,进而回归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

中国传统五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哲理,反应了古人的思考逻辑及审美,其应用到室内装饰设计中来,能让现代人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乐趣。

1.五色观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古人把蓝、红、黄,白,黑(即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作為五种基本的原色,认为是最纯正的颜色,必须从自然界中提取原料才能制作得来,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

刘熙在《释名》中提到:“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五色还与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相结合,无行无色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水生木……如我国清朝宫殿门窗漆上正红色,屋顶却是黄色,则是因为五行学说中“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所以红色生黄色,正是因此而这样编排。

五色观透露出国人对于风水的微妙情感,在我国古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色彩对室内装饰的重要性室内装饰设计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物理学等多重学科在内的的、动态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

其由造型、布局、色彩等多方面构成,每一个部分相互映衬,形成室内的总体风格。

色彩是室内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空间结构限制较少,占据的实际空间不多,对人眼的刺激性较大,是风格、格调形成的基础环节,让人在进入空间之后的较短时间里获得对室内的初步印象。

色彩的直观性、醒目性使的现代室内设计师们不得不将心思划出一大半给颜色。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色彩搭配:根据 五色观原理,选 择合适的色彩搭 配,使界面更加
和谐美观。
图标设计:根 据五色观原理, 设计出符合中 国传统文化特
色的图标。
界面布局:根据 五色观原理,合 理安排界面布局, 使界面更加合理、
易用。
交互体验:根 据五色观原理, 优化交互体验, 使界面更加符 合用户需求。
传统五色观在UI 设计中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红色在UI设计中的应用
红色在UI设计中的寓意:热情、活力、喜庆 红色在UI设计中的应用场景:按钮、链接、警告提示 红色在UI设计中的搭配:与黑色、白色、金色等颜色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红色在UI设计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视觉疲劳
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传统五色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给用户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缺点: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可能会受到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新和调整。 优点: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增强产品的文化属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缺点:传统五色观在UI设计中的应用可能会受到技术限制,需要设计师进行优化和改进。
黑色在UI设计中的案例分析:例如,某高端电子产品的官网,其背景色为黑色,突出了产品的高端感和科技感。同 时,黑色也使得产品的图片更加突出,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传统五色观在UI 设计中的发展趋 势
五色观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传统五色观在UI设 计中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对五 色观的影响
五色观与现代设计 理念的融合案例
结合现代设计理 念和科技手段, 实现五色观的现 代化表达
五色观在UI设计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遵循五色观原则: 尊重自然,遵循 和谐,追求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五色观;儒家;道家;色彩审关意识论文摘要:“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关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原始时代的人类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创造了历史性色彩最纯粹的形式。

最早发现的原始美术物是距今二万年前的洞窟岩画,标志着人类已经用色彩装饰自己的居住场所,其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用色鲜明浓烈,饱含着原始人类特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我国黄河中游发现的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建造的浅穴中,由红、黄、褐等色泥土、草泥和木材建成,表明我们祖先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迈出了一大步。

至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

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

色彩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记录着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

中华民族二干多年形成的色彩体系就是世界独特的“五色体系”。

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五色观”及其色彩文化内涵,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保持鲜明的民族色彩个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经典色彩已经面临数字色彩的挑战,人类的色彩活动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弘扬民族色彩文化,开拓丰富色彩表现语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五色观”的形成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它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逐渐发展而来的。

据史书《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的形成。

它比西方的“七色观”,“三色观”都要早上一千余年的时间。

在我国洛阳二号殷人墓发掘四幅绘有红、黄、白、黑的四色画幔,就充分地证明了我国当时的帛画已初具“五色”的丰富性。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色观”的记载还有:《尚书》:“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 《老子》:“五色不乱,孰为文彩。

”《庄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 《苟子·劝学》:“目好之五矣。

”《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 《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何谓“五色”?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

”刘熙也曾作具体解释,他在《释名》中谈及他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西周时期,已经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

南朝染皇侃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

”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正色即原色,它与间色和复色相对应,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青、黄、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

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五原色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必须从自然界中提取原料才能制作得来,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五色广泛流行,“五色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已从原始观念的积淀中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

五色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古代色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色彩艺术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原色的发现和色彩混合规律的掌握,大大丰富了色彩的色谱和艺术表现力。

从此,人们从原始的自然单色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色彩艺术创造的多元化,使色彩的装饰应用更广泛地进人社会生活,并注人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如商周时期奴隶制等级制度和宗教礼仪非常严格,色彩用作尊卑的标志,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以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

此外,在绘画和建筑活动中也都有所体现和划分。

据《礼记》记载,“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

”即帝王的房屋柱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一般官僚用青色,至于百姓只能用土黄色。

除了统治阶级对“五色观”的推动作用之外,更多的因素还源自于民间,烧陶与冶铜术的发明,使色彩得到广泛地应用。

从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和发掘出土的墓室壁画、帛画、纺织染色以及陶俑、漆器、铜器上丰富的色彩,可以看出距今二千年前我国的色彩科学技术与色彩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我国古代进人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以后,色彩艺术观更趋于成熟。

《左传》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天有六色,发有五色,征为五声,淫生五疾。

”古人把“五色”与“五行”联系在一起。

何谓“五行”?《尚书·洪范》载:“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

”即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物质,被视为产生万事万物本源属性的五种元素,并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五方、五材、五季、五音、五德、五官、五脏等包括“五色”均配属其中。

“五色”是色彩本源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

五行结合生百物,五色结合生百色,五色论完全符合五行论的理论。

阴阳五行思想,流行颇广,影响甚大。

五行相生,五行相胜的理论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医学等各领域,并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以后经过不断发展、推广,几千年的文明,一以贯之,铸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中国传统礼教对“五色观”的影响儒家色彩观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它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孔子斥责齐恒公“恶紫夺朱”,实际意义是认为间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不“仁”,违背了礼字规范。

他认为“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传统中国画据此发展形成了“计白当黑”的绘画理论。

《礼记·玉藻》记载:“衣正色,裳间色”。

郑玄注:“谓冕服玄上缫下”。

孔颖达疏:“玄是天色,故为正。

臻是地色,赤黄之杂,故为间色”。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中说:“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才,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

”《后汉书·服制》也载:“尊工贵工,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雍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大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

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质彬彬”,“文”即文采,外部装饰的形式美,“质”即实质,内部精神的内容美,“彬彬”即配合适宜。

孔子认为文胜质不美,质胜文也不美,过分的外部装饰则哗众取宠,名不符实,缺少装饰则平淡乏味无兴趣。

“文质彬彬”最初是孔子对君子人品提出的要求,但进而被解释为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现在色彩上必须符合“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

“比德”是儒家色彩美学思想的另一主要特色,即用色彩暗示人的美德,这一象征性的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虽然没有色彩“比德”的直接描述,但可以从儒家审美的“比德”观念中得到启示。

苟子的以玉比德说:“子贡问于孔子日:‘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孔子日:‘……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运闻,其止辍然,辞也。

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诗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一。

(《苟子法行》)在孔子之前管子也有论水玉之美:“视之黑而自,精也~鲜而不垢,洁也~茂华光泽,并同而不相陵,容也”。

在玉质与道德的相互比照中,玉负载了超越自身自然品质的道德意义,成为美和善的表征,理想人格的化身。

从此,“以玉比德”成为后世广泛认同的社会观念,艺术被儒家赋予了人格意韵。

乃以自然事物比拟人的道德,是自然特性的人格化、道德化,从儒家色彩的观念看来,色彩之所以美,是因为色彩的装饰暗示人的美德,从色彩的装饰中可以发现人的高尚人格,儒家的这种类比思维方式对中国色彩艺术形成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我国戏剧脸谱色彩斑斓,不同色彩化妆赋予特定的寓意,暗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德,如: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

儒家“比德”思想直接影响民族色彩观念。

如:中华民族崇尚红色,是因为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庄严的品格。

人逢喜庆,都要用红色来装饰;新娘穿红色礼服,新郎佩带红花。

人走运了,称为“红运”;受上级重用者为“红人”;古代称美丽女子为“红颜”;相传神农氏为炎帝,炎者红也;刘邦兴汉,自称“赤帝之子”,正是因为“红色”的类比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美的象征意义。

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合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的色彩观受道家的影响要更多一些。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于艺术的态度,不同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儒家肯定艺术的社会功能,将艺术与礼乐结合,而道家与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非乐”的观点相接近,否定艺术。

如老子把社会的争乱归罪于五音、五色、五味等艺术活动与享受,他认为艺术带来了五官功能的退化和人的自然本性的毁坏.给社会造成灾难。

庄子反对艺术的态度比老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认为“文灭质,博溺心”.“文”带来了感觉的退化和情欲的增加,“博”则破坏了心地的纯洁,带来了争名夺利和虚伪奸诈,竭力鼓吹“无为~无欲”“无知”,只有抛弃音乐乐器,毁掉文章彩绘,才能恢复耳目聪明,实现盛世理想。

老庄一方面否定艺术美.但另一方面又肯定自然美,应该肯定道家对自然美的认识,比起儒家将自然的审美束缚于伦理礼义之下的见解,显然有了一大进步。

由于道家主张淡泊无为的思想,所以道家的色彩主张“无色而五色成焉”,“澹然夫极而众美从之”(《刻忌》),体现在艺术上追求无色之美,以无色之感为最美,所谓“至音不叫”,“至言不文”,“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天地》)。

道家崇尚自然,反对雕琢,反对五彩。

道家的“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的色彩观对中国绘画色彩观,特别是对文人画家的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淮南子·原道训》载:“色者,自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