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内校规程

合集下载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作业指导书文献编号:版本:1.0A编制:审核:同意:密级:内部资料公布日期:目录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硬度计旳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深度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度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外径千分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卡尺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厚度仪内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QAA-005专用量具内校规程

QAA-005专用量具内校规程

专用量具内校规程1. 目的规范专用量具内校操作,确保内校正确有效。

2. 范围适用于对光滑极限量规、螺纹塞规(环规)和功能量规进行的内校。

3. 职责3.1计量工程师负责对专用量具进行内校,并作记录。

4. 定义无5. 流程5.1 内校地点为公司三坐标测量室,要求保持室温在20℃±2℃范围内,湿度 <65%。

5.2 按专用量具的Gage Sheet中规定的精度进行内校,检定日期按专用量具周检计划执行。

5.3 内校标准器有:量块(3等1级)、高度规(um)、杠杆千分表、双立柱高度尺、三针、杠杆千分尺、千分尺、三坐标(2um)和投影仪(1um)。

5.4光滑极限量规检定方法:●按照专用量具的技术要求选用5.3所列的标准器,选用精度应高于所测量具精度1级;●清理好工作平台和待检定的量具后,将量具放置在测量室等温2小时;●同时将测量标准器放置在测量室等温2小时;●用量块、杠杆千分尺或选用仪器对量具进行检定;●校对测量标准器零位;●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43-96光滑极限量规检定规程》检定量具(见图1);●每次周期检定测量结果填写在“光滑极限量规历史记录卡”上,并明确标注合格与否,同时填写下次检定日期;●对检定标准器每年送具有资质的上级计量单位检定。

图1检定结果:●检定合格后的量具:将该量具放置于加工线上并标识合格证明;●检定不合格后的量具:将不合格的量具做好标识并报废。

替换新量具,将新量具尺寸记录在历史记录卡。

把不合格的量具做好记录,将所有该量具测量过的零件分拣。

5.5螺纹塞规(环规)检定方法:●按照专用量具的技术要求选用5.3所列的标准器,选用精度应高于所测量具精度1级;●清理好工作平台和待检定的量具后,将量具放置在测量室等温2小时;●同时将测量标准器放置在测量室等温2小时;●用三针、量块、千分尺或选用仪器对螺纹塞规进行检定;●校对测量标准器零位;●对较长(较大)的螺纹塞规必须按图1进行检定;●对带有深度的螺纹塞规必须按技术标准(检具图纸)检定螺纹塞规的深度;●螺纹环规必须按技术要求使用相应规格的螺纹校对规检定,校对规通端必须通过螺纹环规,而校对规止端必须止住,螺纹环规则合格,反之则不合格;●每次周期检定测量结果填写在“螺纹通止规历史记录卡”上,并标明确注合格与否,同时填写下次检定日期;●对检定标准器每年送具有资质的上级计量单位检定。

量具内校规程

量具内校规程
校准日期
有效期限
备注:
R-7.6-01
计量器具年度校验周期表
器具类别
器具编号
使用部门
2011年
校验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计划:○
实施:⊕
核准
拟案
ZL-7.6-02
计量器具台帐
部门:编号:
序号
编号
名称
型号规格
价格
生产厂家
放置地点
测量范围精度
首校日期
校准日期
校准机构
备注
ZL-7.6-01
4、允许误差为±0.5mm,对2、3两项综合评定,在计可范围内判定合格,超出许可范围判定不合格停用。
5、新购钢尺必须内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校准周期6个月。
5.3卷尺
1、检查卷尺是否破损,零点勾是否正常,刻度是否清晰可用。
2、将外校合格钢尺平放在工作台上,卷尺零点勾住钢尺,对照比较卷尺刻度是否与钢尺刻度对齐。
量具内校规程
章节号
8.2
版本
1
页次
1/3
1目的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大部分计量器具送检外校,其中对游标卡尺、钢尺、卷尺、直角尺及尖端测试仪和电子秤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的游标卡尺、带表的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直角尺及尖端测试仪和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校准基准
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外校合格的钢直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具。
版本
1
页次
3/3
2、检查测试孔及弹簧是否工作正常。
3、拧松锁定环,顺时针旋转,使其前移以露出圆孔上校正参考刻度。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室温5校验步骤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

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

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6校准周期每年一次7相关记录《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1目的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室温5校验步骤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

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

允许误差范围为±。

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量具内校规范

量具内校规范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校准机构 校准日期
备注:
校准合格标签
器具编号 测量范围 使用部门
校准人 有效期限
核验:
日期:
计量器具年度校验周期表
器具类别 器具编号
使用部门
2016 年 校验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计划:
实施: 注
核准 拟案
部门:
序号 编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4、内校游标卡尺连续对量块长、宽、厚尺寸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内校游标卡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允许误 差范围为±0.02mm 内
6、校准周期:6 个月。
钢尺 1、检查钢尺是否弯曲,刻度是否清晰。 2、将外校合格后的钢尺平放在工作台上,与内校钢尺平行靠近放在工作台上,将 两根钢尺零基准线对齐,对照每个刻度是否对齐,并作判定记录,取钢尺不等 值的至少三组数据记录在《内校记录》上。 3、对量块用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数据,并作记录,作为基准尺寸。然后用内 校钢尺测量三次数据并作记录。 4、允许误差为±0.5mm,对 2、3 两项综合评定,在计可范围内判定合格,超出许 可范围判定不合格停用。 5、新购钢尺必须内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校准周期 6 个月。
2、用无尘纸沾酒精,将通止规擦拭干净。。 3、检查通止规使用部位应无变形、碰缺、凸起、锈斑等其它影响精度的缺陷。 4、检验时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如图所示的部位,通端部位沿圆周方向测量均布的三个直径(止端 部位沿圆周方向测量均布的一个直径),通端记录最大值,止端记录最小值。
5、校准完后对通止规进行防锈维护。 6、判定标准:A、B、C 相应位置中最大值 通端: ⑴0≤MAX( A、B、C)- Φ1≤ (2)0≤MAX( A、B、C)-MIN( A、B、C) ≤ 以上两点均满足判定该通止规通端尺寸合格 2 止端:D 相应位置中最大值 ⑴0≤Φ2-D≤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一、引言计量器具是用于测量和检验各种物理量的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各行业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内校(内部校验)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计量器具的内校工作,确保内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内校的目的内校的目的是检验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其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通过内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计量器具的偏差,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内校的方法1.选择校验设备:根据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种类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校验设备。

校验设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准备校验材料:根据内校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校验材料,例如标准样品、校验盘等。

校验材料应具有相对准确度较高且稳定的特性。

3.内校流程:按照内校规程,进行内校的具体操作流程。

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检查校验设备的状态和准确性,保证其正常运行。

准备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确保其处于可内校状态。

–校验:根据内校要求和被测量的计量器具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校验操作。

记录校验结果,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处理不合格:对于校验结果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及时进行维修、调整或更换,确保其符合内校要求。

–记录与报告:记录内校的相关数据和过程,编制内校报告,包括校验结果、不合格处理情况等。

报告应存档备查。

4.内校周期:根据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内校的周期。

常见的内校周期有日常内校、定期内校和验收内校等。

不同的计量器具可能需要不同的周期来进行内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内校的要求1.计量器具的内校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

内校人员应熟悉内校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具备相应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能力。

2.内校应在符合相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干扰和误差。

内校环境应具备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内校应严格按照内校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器具管理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管理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1.目的对公司计量器具进行管理,确保本公司计量器具能满足产品检验的需要,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检验使用的计量器具。

(不包括送检的样尺)3.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外经千分尺、基准量具。

4.环境条件室温。

5.校准步骤5.1 游标卡尺5.1.1检查游标卡尺的刻度是否清晰、有无机械损伤、操作旋钮是否轻便灵活、定位是否准确,否则更换。

5.1.2校准游标卡尺外尺寸时,采用外尺脚贴紧基准量具端面外尺寸,待校准的游标卡尺量值与基准量具数值进行比对。

5.1.3校准游标卡尺内尺寸时,采用内尺脚贴紧外经千分尺测量其内尺寸,待校准的游标卡尺量值与外经千分尺数值进行比对。

5.1.4依据待校尺的量程分别核对被校游标卡尺和基准量具数值,核对点分别为0 —100mm、0—500mm、0—700mm、0—1200mm任意点,游标卡尺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值。

当核对点为0—100mm时,允许误差±0.02mm;当核对点为0—500mm、0—700mm时,允许误差±0.02mm;当核对点为0—1200mm时,允许误差±0.05mm。

5.2 深度尺5.2.1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刻度清晰,可以辨认。

5.2.2 建立基准水平面,测同一基准量具的高度将基准量具的读数与待校深度尺的读数进行比对。

5.2.3 依据深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别校对0—150mm、0—350mm任意点,连续校对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5.2.4当校对点为0—150mm、0—350mm时允许误差值为±0.02mm。

5.3钢板尺、钢卷尺5.3.1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刻度清晰,可以辨认。

5.3.2建立基准平面,钢板尺放平、钢卷尺拉平使用A1游标卡尺测量其读数与待校钢板尺、钢卷尺的读数进行比对。

5.3.3 依据钢板尺、钢卷尺的测量范围分别校对0—150mm、0—350mm任意点,连续校对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计量器具内校要求规范

计量器具内校要求规范

1 目的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环规及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职责:内校由计量室有证书资质人员实施4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投影仪,外校合格的法码等。

5 环境条件1、温度: 23 ±2 ℃2、湿度: 50 ±20 %RH6 校验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6.1.1、校检项目:1、外观检查2、示值误差检测6.1.2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

6.1.3校验标准6.1.4 校验步骤:1、外观检查: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示值误差检测:(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

(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

测量点如下图卡尺量程校准点0-150mm 50 100 1400-200mm 20 50 120 1900-300mm 40 100 200 290(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内。

校准周期:6个月。

6.2千分尺6.2.1、校验项目:1、外观检查2、示值误差检测6.2.2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6.2.3校验步骤1、外观检查:千分尺刻度应清晰,测量面无损伤,测量面应无漏光,微调装置,锁定机构应良好,2、示值误差检测:量程范围内选取低、中、高三个检定点,分别选取三个相应的标准量块,用待检千分尺对每一量块检定三次。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内部校准规程⼀、内部校准规程概述:根据《质量⼿册》中《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要求,对需要实施内部校准的计量器具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内容包括:内校项⽬、内校标准、⽅法、周期等。

三、内校项⽬:1、钢盒尺的内部校准:a、⽅法:⽤标准盒尺与受校盒尺⽐对校准。

每⼀把受校盒尺选三点(尺两端及中间⼀点)与标准盒尺⽐对校准;b、内校标准:c、标准钢盒尺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d、钢盒尺的内校周期为⼀年;e、标准钢盒尺应标注清晰与内校钢盒尺相互区分,并妥善保存。

2、秤的内部校准:a、⽅法:⽤标准秤与受校秤⽐对校准。

取⼀份重物分别⽤标准秤和受校秤⽐对校准,这份重物的重量应为该受校秤量程的1/2倍左右;b、内校标准:c、标准秤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d、秤的内校周期为⼀年;e、经外校秤应标注清晰与内校秤相区分。

3、温度计的内部校准a、⽅法:⽤标准温度计与受校温度计⽐对校准。

每只受校温度计在室内环境温度下与标准温度计⽐对校准;b、内校标准:公差范围±1℃;c、标准温度计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d、温度计的内校周期为⼀年;e、经外校温度计应标注清晰与内校温度计区分并妥善保管。

4、百分表的内部校准:a、⽅法:⽤标准百分表与受校百分表⽐对校准。

⽤同⼀重物对标准百分表和受校百分表进⾏受压⽐对校准;b、内校标准;c、标准百分表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d、百分表的内校周期为2个⽉;e、标准百分表标注清晰与内校百分表相区分。

5、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a、⽅法:⽤标准块规与受校卡尺⽐对校准。

;b、内校标准:公差范围:±0.01㎜;c、标准块规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并出具检定报告;d、卡尺的内校周期为2个⽉;e、标准块规应与内校卡尺相区分。

四、计量器具内部⽐对校准制度:1、技术部根据⽣产要求合理配制计量器具;2、新购置的计量器具或设备在使⽤前由技术部负责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部门外校或内部⾃⾏校准;3、计量员对内校的计量器具在校准时应依据相应的内校规程进⾏校准并填写《内校记录表》;4、计量员对合格计量器具贴上表明状态的唯⼀性标识;建⽴《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记录计量器具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产⼚家、校准周期、校准⽇期、放置地点等;5、各部门兼职计量员在计量器具使⽤过程中,如发现其功能失效、损坏等现象,应停⽌使⽤,并⽴即送交技术部校准修复或更换;6、计量员及兼职计量员对失准计量器具检测的对象进⾏追溯性核查;7、计量员及兼职计量员应根据《内部校准规程》对不同的计量器具在相应的时间内进⾏周期内部⽐对校准;8、计量器具经周期内部⽐对校准合格后,对合格计量器具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性标识,可供⽣产继续使⽤;9、对周期内部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进⾏调整或再调整,经过调整的计量器具达到合格后可供辅助⽣产继续使⽤;10、经再调整仍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计量员填写《设施报废单》经技术部经理审核后⽅可报废,并办理相关⼿续。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测器内校管理程序1、硬度计的内校程序(1)、结构说明:常用硬度计分为①章氐其计算符号为HV 。

②布氐其计算符号为HB ,③洛氐其计算机符号为HR 三者之结构大致相同。

是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一)所示:(2)、校验基准:使用外校合格的硬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6)、记录保存:①、 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 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维修,报废处理。

③、 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2、深度尺内校程序:(1)、结构概述:深度尺是用来测量肓孔,梯形孔及凹槽等深度尺寸的量具,结构组成如图(二)所示:(2)、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6)、记录保存: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3、高度尺内校程序:(1)、结构概述:高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的中央相互位置和精密划线的量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三)所示:(2)、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量块和平台进行比对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校准步骤:(5(6)、记录保存:①、校准合格后,贴上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4、外径千分尺内校程序:(1)、外径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外径千分尺是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微调装置,锁紧装置,固定套筒,微分筒等组成,如图(三)所示。

(2)、使用基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3)、校准环境及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部份计量器具送检外校,其中对游标卡尺、千分尺、卷尺及电子秤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普通的游标卡尺、带表的游标卡尺、數顯游標卡尺、鋼尺、卷尺、電子磅及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 校准基准
外校合格的游标卡尺,外校合格的鋼尺、卷尺,外校合格的法碼,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 环境条件
室温,正常湿度中进行
5 校准步骤
5.1游标卡尺
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
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3、取一块长、宽、厚尺寸不等的作量块(尺寸在卡尺量程之内),用外校合格游标
卡尺测量长度、宽度、厚度尺寸并记录,作为标准尺寸。

4、内校游标卡尺连续对量块长、宽、厚尺寸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内校游标卡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

允许误
差范围为±0.02mm内
6、校准周期:6个月。

5.2外徑千分尺
1、检查外徑千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有无松动,刻度是
否清晰,旋轉是否順暢。

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3、取三段直徑尺寸不等的作量块(尺寸在外徑千分尺量程之内),用外校合格外徑
千分尺测量直徑尺寸并记录,作为标准尺寸。

4、内校外徑千分尺连续对三個量块测量,记录在《内校记录》。

5、内校外徑千分尺所测数据及标准尺寸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否则,需调整再次校准,如均达不到要求,外送维修校准或报废停用。

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内
6、校准周期:6个月。

5.3卷尺
1、检查卷尺是否破损,零点勾是否正常,刻度是否清晰可用。

2、将外校合格钢尺平放在工作台上,卷尺零点勾住钢尺,对照比较卷尺刻度是否与
钢尺刻度对齐。

3、对内校卷尺刻度超出基准钢尺长度时,可分段进行。

4、100CM卷尺允许误差在±0.5mm内,如超出范围则判定不合格停用。

5、新购入卷尺必须内校合格方可使用。

6、校准周期:6个月。

5.4電子磅(电子秤)
1、检查内校電子磅(电子秤),電子磅外观是否清洁,刻度是否清晰;电子秤开关
是否完好,电力是否充足,显示是否明亮完整。

2、電子磅(电子秤)零位是否正确。

3、用内校電子磅(电子秤)秤用外校合格電子磅(电子秤)测量合格的自制法碼,
并记录。

4、将重量與法碼標示重量对比,重量误差电子秤小于5克,判内校合格,電子磅小
于0.5千克,判内校合格。

6、校验周期:6个月。

6 内校合格计量器具须贴上内校合格标簽。

7 内校由质检部负责实施,质检部指定专人内校,质检部主管判定内校结论。

8 附表。

量具校检记录表
量具名称出厂编号使用部门
测量范围精度等级购置日期
校检场所校检环境温度:℃湿度 %RH
标准件校检依据
校检记录
序号测量点标准值实测值允许误差结果判定校准人校准时间
内校合格证
No.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期:________________
检定员: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