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文章1: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然而,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困难1.1 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工只完成了初中或小学学业,无法获得高薪、高技能的工作机会,仅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1.2 职业发展困难由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农民工很少有机会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

此外,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性质较为单一,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1.3 薪资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的薪资普遍偏低,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

以建筑工人为例,通常需要在建筑工地上长时间劳动,容易受到外界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2.1 提高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针对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多样化职业培训等措施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竞争力。

2.2 加强职业发展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企业给予农民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建立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技能要求,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等。

2.3 提高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文章2: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但农民工就业市场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应对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1.1 就业市场结构单一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型岗位,而高技术、高薪收入的职业机会相对较少。

1.2 城乡区域分化明显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稳定,而农村地区劳动就业机会一般较少,同时,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

1.3 公平待遇不足一些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较低,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也存在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就业机会不足、就业质量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等。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是制约其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劳动力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建筑、餐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

通过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等问题。

因此,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进行登记和管理,为就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要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让农村劳动力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动态。

三是要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

三、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鼓励城市企业与农村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目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一个发展的热点,但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

在当前社会经济格局下,农村中许多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这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年来,国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政策,包括“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新型城镇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问题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为欠缺,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 就业歧视问题在求职过程中,农民工往往面临就业歧视,这使得他们的就业机会更少,而且很多企业单位对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充分。

3. 缺乏保障问题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缺乏合理的保险和福利保障,如果发生意外,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风险。

4. 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些农民在将土地转让时,由于管理不善或者买方欺诈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

三、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具体来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2.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遏制就业歧视和欺诈等行为。

3. 加强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力度,让农民工的工资、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更加合理。

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政府应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审批、交易和监督体系,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和措施探究引言: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在实际转移和就业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对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产生了相应影响,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工的自身权益。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深刻认识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保障对策,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保证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尤其在1992年后,我国的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已得到了解决,政策环境也获得了相应改善,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

从1995年到1997年,由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长幅度降低,此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平均转移人数约为每年360万人。

在这之后,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迎来了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约为4%[1]。

(二)外出劳动力多是当地素质较高人员相关调查可以表明,在农村地区的外出劳动力当中,多数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所占比例可以达到63.3%、12.1%[2]。

(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当中,大约有65%的人被县域经济所吸纳,而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其所吸纳的人数比例仅为35%。

县域经济所吸纳的转移劳动力当中,乡镇地域的非农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1%,而县级市以及建制镇则为12.4%和6.6%。

对于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所转移的劳动力,其中直辖市内转移的劳动力约为17%,地市级城市约为49%,而省会城市则为34%[3]。

(四)外出务工农民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根据农村劳动力在我国产业当中的转移现状来看,第二产业当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40%,第三产业中转移的人数比例为60%。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1.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技能水平不够,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劳动,收入较低,社会保障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许多农民工在外打工,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工资拖欠、合同纠纷、意外伤害等,缺乏有效保障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家庭关系破裂等。

2.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本身素质不高。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较差,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端、危险和脏乱差的工作,收入和待遇自然较低。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而农村收入水平低,一些农村劳动者不得不转移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

社会保障不完善。

农村劳动者在城市打工缺乏社会保障,一旦发生意外或劳动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权和保障,导致利益受损。

3.影响和挑战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给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关系和社会纽带逐渐疏远。

农村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了大量劳动力空心化,农村社会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1.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劳动者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减少低端劳动力的比例。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当前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庞大,占据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年都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数以亿计的数量,占据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相当一部分。

这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缺乏发展空间和提升机会。

这也造成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影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

3.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由低技能、低学历的农民工构成,他们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低工资、无社保、劳动权益受损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影响着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二、存在问题1.教育问题。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2.权益保障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他们在城市中往往无法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医疗等权益,劳动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3.城乡差别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融入和发展受到了阻碍,也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4.就业选择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由于技能不足,很难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使得他们的工资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

三、建议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素、资金 、信息 、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从而打破 了乡村地 区的 封闭状态 ;农村 劳动力自由流动促进了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 ,
也 提高 了外 出打 工者 及其 家 庭 的 生活 水 平 ,使 部分 贫 困地 区和 劳 动力 过剩 地 区的农 业收 入上 升( 阻止 其下 降) 适应 了城 市 或 ,也 经 济对 弹 性 劳 动 力 日益增 长 的 需 要 ,减缓 了城 乡收 入 差 距和 地 区收入 差距 的进 一 步 扩 大 ,加 快 了城 镇 化进 程 ,促 进 了 国 民经 济 的增 长。
6 .7 。 I2 0 年 下降 68 % ;工 业就 业 1 . % ,12 0 年 15 % : 0 0 L .1 09 4 : 00 : 1 : ; :
收入 平均 为8 ,约 等于 每个 非农 业 劳动 力每 日纯收 入 的5 %。 元 3 2 0 年 ,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年 平均 务 工收 入6 7 元 ;全 国 农村 居 04 41 民 人均 纯 收 入2 3 元 ,而 工资 性 收入 人 均 为9 8 。 可见 ,农 96 9元 村剩 余 劳动力 转移 就业 有利于 推动 农 民增收 。 三 、扩 大 非 农 业 利 润 ,加 快 工 业 化 进 程 。 农 村 劳动 力 流 动 大大 增 强 了农 业 和 非农 产 业 之 间 、农村 和 城市 之 间 在 生产 要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DP 比重 为 5 .% ,其 中 工业 增加 值 为 的 29 4 .% ,但 是 城 镇 1 59 3占总人 1的 比例 只 有4 .% 。城 市 化进 3 18 程 滞 后 于 工业 化 发展 速 度 不利 于 服务 业 的 发展 ,而农 村 劳 动 力
提 高23 % ;商 、饮 、服 务 业就 业 比重 为54 % ,比 1 9 年提 .7 .4 99 高 17 %。 2 0 年 ,全 国 农村 劳 动 力 外 出就 业 约 1 2 0 人 , .9 04 06万 比 上年 增长 约4 0 人 。1 9 4万 8~2 0 年 年 均转 移农 村劳 动 力3 0 9 04 8 万人 .平均 年增 长率 为4 。 % 总 之 。改 革开 放 以来 ,农 村 就 业 经过 了漫 长 而艰 苦 的体 制 变 革 、观 念 更 新 .家庭 经 济 就业 、 自主创 业 、城 市就 业 这 三 种 基 本 的就 业 形 式 ,构成 了 中国农 村 劳 动 力就 业 的 多 元 结构 。 清 华 大 学 中国 经 济 研 究 中心 的一 项 研 究 表 明 ,在 1 7 9 9—1 9 年 99 的 2 年 中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中 国GDP 长 的 贡 献 高 达 0 增 1 % ,即在 GD 年 均近 96 百分 点 的增长 中 。农 村 剩余 劳动 力 4 P .个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所指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问题,就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劳动大军,是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劳动力的转移是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

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2.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制度不健全。

首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是最大的壁垒之一。

虽然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逐渐降低入城的门槛,但幅度大都有限,借此很多城市在就业、住房、教育、保障等方面设立种种障碍,实施歧视性对待,把进城的农民推向城市体制的边缘状态,尤其是大城市,壁垒仍然高耸,限制外来人口进入的行业工种越来越多;其次,针对农民工的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仍不完备。

劳动力跨地域流动就业,受传统观念、制度及城市原有条件的影响,难以与正常城市化过程实现对接,这使农民工一方面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他们与企业完全是一种简单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

他们是企业的雇佣工,是不享受国民待遇的公民。

如果长期无保障地跨地域流动,农民工年老之后,谁来承担他们的养老问题,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承担不了,他们的子女也承担不了。

3.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城市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本报告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8亿人,比十年前增加了近50%。

转移方式以劳务输出为主劳务输出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许多地区的农民选择前往城市、沿海地区或国外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劳务输出呈现出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竞争力较弱,往往从事低技能、低报酬的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就业稳定性差由于劳务输出具有季节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许多农民只能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缺失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务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面临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保障存在较多问题。

如工资拖欠、超时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差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将持续扩大。

未来几年,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仍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将更加依赖于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

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将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工作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农民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较低。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往往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在城市,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居住等公共服务。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很难融入城市的生活。

3. 家庭困难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由于工资不高,家庭困难重重。

他们往往需要负担家庭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费用,但由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这些负担。

4. 缺乏技能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和知识。

一旦转移到城市,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也很难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1.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 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供创业资金和就业补贴,降低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成本,鼓励他们在城市开展创业和就业。

4. 联合企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作,开展一些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劳动力对转移的认识和了解。

应鼓励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盲目转移,减少就业风险。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一、背景和重要性____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农村劳动力转移意味着将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实现从农业劳动向非农劳动的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二、__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成效1. 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不断提高: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劳动力转移。

__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了历史新高,农民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农民劳动力转移,许多农民进入城市工作,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

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____年,农民收入水平较____年提高20%以上。

3. 农村农业发展得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劳动力集中在主要农业生产区域,提高了农田的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4. 农民工权益保护得到加强:政府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推动建立健全农民工管理系统,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和劳动法律援助。

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意识得到增强,维权能力得到提升。

5.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创新:政府探索实施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包括资金支持、培训补贴、就业创业扶持等。

政府还加强与城市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三、__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城市化进程不够平衡: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市化进程不够平衡。

一些省份和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而一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民转移就业机会有限。

2. 技能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但农村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农民的技能提升和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机会不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依赖于城市工业和服务行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机会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就业环境差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差异,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 教育技能不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工作岗位上面临竞争压力,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壮大乡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

3.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 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以确保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期间享有应有的权益保障。

三、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顺利进行。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劳动力流失。

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外地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稀缺。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工作机会有限,收入相对较低,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和潜力。

2.人口老龄化。

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求。

这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短缺和效率低下。

3.技术落后。

农村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这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

同时,提高农村工资待遇和福利,增加就业吸引力。

2.加强农村教育培训。

加大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农村经济。

3.推广新农业技术。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组织培训农民使用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技术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效率,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工作。

5.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就业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权益和福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这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形势的变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为了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我们需要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力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概要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如下:首先,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比较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再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农村劳动力不具备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很难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最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地区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承担富余劳动力的后续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支持力度。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加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就业介绍和服务等工作,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对接效率。

最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会导致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抚养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怀,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综上所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劳动力流动管理以及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等,可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安置,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包括政府引导下的产业规划、培训和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以及建设乡村产业园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状和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政府引导、产业规划、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服务、创业扶持、乡村产业园、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农村劳动力脱离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城市或其他地区就业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古至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我国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方面,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农村留守人口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成为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部分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低工资、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

1992—1995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

1995—1997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

1998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1998—2004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

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2004年,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庆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

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顺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苏6.6%,湖南6.4%,湖北6.3%,山东6.0%,重庆4.1%。

以上9省份合计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1.3%。

(三)外出打工以年轻人为主2002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30.6岁、28.1岁。

2004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0.1岁,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6.8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28.7岁,比在省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2.4岁。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提供就业信息、职位推荐、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和保障。

3. 支持农民工创业。

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篇二:问题:农民工就业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保护不足。

解决方案:1.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其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3.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篇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缺乏稳定性,经常面临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稳定性。

2. 建立就业安置机制。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就业安置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长期稳定性。

3.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加就业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三篇文章。

继续写相关内容: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4.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培训机会。

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提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5.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应对

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应对

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应对农村劳动力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就业机会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等。

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现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就业,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现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劳动力现状1、人口规模大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劳动力一直是数量庞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象。

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但在大部分地区,农村人口规模仍然十分庞大。

2、就业机会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明显减少。

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在现代农业中已经被替代,很多农民在耕种季节之外难以找到其他的工作。

3、技能水平低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缺乏相应的技能,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的需要。

这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4、收入水平低由于就业机会少,技能水平低等原因,很多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影响因素2、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的劳动力压力,但也加剧了城市就业压力。

4、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但由于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应对措施1、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开办职业培训学校或者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

2、推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

3、鼓励农村创业对于那些有一定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鼓励他们在当地创业。

政府可以给予创业者一定的补助资金、税收优惠等支持。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及建议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区从事非农工作的过程。

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更优质的工作机会。

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和讨论。

现状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多。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人口增多,出现了高老龄化、留守儿童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转移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激烈,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工资待遇也不尽如人意。

三是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低下。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培训,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力工作,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现状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出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提供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和创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加强城乡就业信息对接。

建立健全城乡就业信息对接渠道和机制,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劳动力更好地了解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机遇。

四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应重视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加强城乡就业信息对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丽平山县南甸镇人民政府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上升。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就业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

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
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恰恰最容易进入城市服务业。

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市场准人条件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等构成了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歧视和排斥。

三是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就业结构变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

四是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过高的城市失业率会加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
性。

3.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

虽然近几年国家把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还没有建立起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些行业和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禁不改,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还没有形成制度化。

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的机制还没有建立。

一些用人单位虽然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但是合同内容中对农民工规定的义务多、权利少,对用人单位规定的权利多、义务少。

属于不平等合同。

一些合同甚至是单向约束合同,即只约束农民工,对用人单位没有约束,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享受平等权利和承担同等义务的机制没有建立。

一些用人单位在农民工的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对农民工的保护在制度上还不完善。

4.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治理严重缺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把握劳动力资源、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到维护合法权益,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治理和服务。

但是,政府的这种职能非常缺乏,还不能完全地把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包括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能特长、地域分布及转移就业的方向等。

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导致农
民工就业信息不畅,有组织外出的比例比较低。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1.形成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要消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的体制性障碍,废除和取消各种歧视、制约农民进城的政策规定,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状态,在制度上保证城乡一体的实现;要在制度上明确农村人口进城权利,明确农民进城后的劳动权利和生存保障,确保居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对已有一定居住时间、有稳定职业的外来打工者应给予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和社会保障。

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导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广泛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好氛围;对转移出来的农民要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保护,改善流动农民的生活状况。

政府应在法律咨询、就业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给农民提供帮助。

2.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不仅要调整户籍管理政策,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性障碍,逐步以居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证管理制度替代户籍制度,不再以户口把农民排斥在城市化进程之外,以消除对农民就业的歧视。

而且,要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可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可以考虑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托管中心",由"托管中心"统一负责土地经营。

这样既可以防止土地荒芜又可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3.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搞好农民就业服务。

要充分利用劳动、就业、教育部门的师资、技术和设施,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岗位的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摆正农村教育服务方向和办学思路,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要搞好农民就业服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建设为农民外出就业服务的职业介绍网络,定期发布劳务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要改革城市就业制度。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的就业务工、居住生活、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市场化的医疗卫生和劳动保障体系,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城后能与城市居民受到同等的制度保障和平等待遇。

政府应妥善解决外出就业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有关部门要逐步取消公立学校借读费、赞助费等不合理收费。

5.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继续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要注重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大力推进农业的深度开发。

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鼓励发展农产品运输、销售服务体系,加速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转移。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力度,推动生态治理工程。

使我国传统农业最终纳入现代经济。

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的综合功能。

提供便捷的商业、医疗、文化、教育等服务能力,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都能分享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促进农民变市民,完成二元结构的转换。

6.加强政府宏观协调,促进落后地区的转移。

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宏观协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合理、安全转移。

要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予特别的政策扶持。

要加快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促进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家庭增加收入;特别是要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

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协调,帮助劳动力短缺的发达地区与劳动力过剩的落后地区建立起协作关系,并提供信息服务和各种旨在提高劳动力流动有序性的必要管理。

178农村经济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