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点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点思考摘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瓶颈就是资源,要想经济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得减少资源条件对经济的限制。
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应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建设节约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78-02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生产而不在消费1.加强生产节约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
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节约资源,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
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从另一个方面看,无疑于是在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600台。
所以,不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对立起来。
2.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化的范畴,与采用税收、信贷、价格、法规等手段,强制限制居民消费的水平和领域是不同的。
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加大对消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的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格对比中作出理性选择。
由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企业规模过小,致使中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等许多生产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
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
节约型社会建设如何推进
节约型社会建设如何推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节约型社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模式。
那么,如何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呢?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是关键。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政府、学校、社区和媒体等应共同发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活动。
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将节约资源的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习惯;在社区,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居民普及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媒体则要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及时曝光浪费资源的行为,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
其次,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制度体系。
政策法规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能够为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资源节约的标准和要求,加大对浪费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出台一系列鼓励节约的政策措施,如对节能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给予补贴等,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再次,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重要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例如,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在农业领域,发展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保温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此外,还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1. 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2. 活动目标(1)提高参与者的节约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通过实际行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3)宣传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
三、活动内容与实施1.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节约资源宣传活动,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普及节约资源知识;(2)组织志愿者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3)开展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的良好习惯;(4)开展节约型学校创建活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 活动实施(1)前期准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筹集活动经费;(2)宣传发动: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本次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居民参与;(3)活动开展: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总结评估: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评估,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四、活动成果与体会1. 活动成果(1)提高了参与者的节约意识,使大家更加关注资源环境问题;(2)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环境污染;(3)推动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 体会(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2)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3)活动组织者要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日益严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我国也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三个方面进行协作。
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的扶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企业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减少能源、水资源等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推广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
公众也应自觉履行环保意识,减少浪费,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还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等的推广应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宣传和教育也有重要作用。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提高,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加强教育系统和社会宣传,普及资源利用、节约消耗、环保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最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和实际行动,盘活在手头的每一份资源,才能在我们有限的资源内实现更高的效率和价值,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可或缺的任务和责任。
我们应加强合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升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节能减排和促进循环经济。
在节能减排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对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公众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和公众采用更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促进节能型产品和绿色服务的快速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建设节约型社会演讲稿范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演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演讲。
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深深感受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能源、水资源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这些资源的供应却越来越紧张。
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导致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行动,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埋下巨大的隐患。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开始。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节约的习惯。
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我们个人从小事做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俭的风气。
比如我们在用电用水方面,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尽量减少浪费。
在购物时,我们应该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求奢侈品,而是注重实用性和质量。
其次,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关注科技创新的动态,积极应用科技成果,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我们要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垃圾分类,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我们要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亲爱的同事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创建节约型实施方案(通用5篇)
创建节约型实施方案创建节约型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建节约型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创建节约型实施方案1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国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战略决策。
为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切实推动我公司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打造节约型企业,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中心,以节水、节电、节材、节油为重点,加强制度规范、强化节约意识,培育节约行为。
使企业员工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良好习惯。
提高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在企业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成立领导小组本着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根据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要求,我公司成立创建节约型企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三、具体措施(一)节约用水。
加强对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加大对用水网点的巡查,供水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避免因此造成的损耗。
用水过后要随手将水龙头关紧关严,防止“长流水”和“滴漏”现象。
尽量减少使用高压清洁水直接冲洗车辆和用自来水龙头直接冲洗墩布,提倡二次用水的再使用。
(二)节约用电。
加强对照明设备、办公设备的设施的养护和维修,避免非正常用电损耗。
办公室、会议室等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杜绝白昼灯、长明灯。
工作完成或下班后应及时切断计算机、饮水机及附属设备电源,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
办公楼的消防通道、电梯前室和走廊等尽量使用声控灯,卫生间要采用高效节能照明。
严格控制空调用电,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提倡适宜温度下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向大家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倡议——建设节约型社会。
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我们的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水资源的供给日益紧张,森林的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全球变暖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并尽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形态。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和后代负责。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我们树立节约意识。
每个人都应当从自己身边做起,养成合理使用资源和节约能源的习惯。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尽量减少浪费,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合理使用纸张、减少食物浪费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和节约,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节约氛围。
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
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社区、家庭都应当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环保技术和管理的水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建设节约型社会,更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管理。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加强节约能源和减排工作。
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环保行业发展。
我们要落实责任,坚守诺言,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亲爱的同事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要坚持这个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
“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
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的,离开了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但是是不发展的社会,也不是我们想要取得的结果。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过去我国也曾提到过“勤俭建国”,节约型社会与它相比,内涵更广泛,发展的层次更高。
建设节约型社会体现在人之于人、人之于自然和自热之于自然三个方面。
一、人才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的就是人才,人力资源是改造、创新、发展社会的基本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实体不断发展繁荣的原动力,而这一切都必须靠人来实现。
要真正建设好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来完成。
一是要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一方面要有高效廉明的政府来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主体的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要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以确保在世界的大市场里不遭淘汰、发展、繁荣壮大。
二是要有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使资源持续发展,物尽其用。
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提伸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且可以对未知的资源进行研发,创造新的效益。
创建节约型社会
创建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崭新的问题:资源浪费。
尤其是在当前环保的背景下,提倡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什么是节约型社会?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是指在资源的开发、使用、消费和循环中强调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模式,节约型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节约环保,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前的趋势,更是我们必须走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各种角度出发,对生产、消费和社会自身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1)政府角色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制定相关法规、规定,切实加强对环保、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促进节能减排,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生态旅游,避免资源浪费。
(2)企业角色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推动力量,在生产、运营中要重视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措施,强调生产绿色、环保、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同时推广和利用新技术的应用,鼓励员工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来。
(3)个人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将节约、环保的观念渗透到平日的生活中去。
比如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购物袋、开启节能灯等等,更重要的是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立体推广节能减碳的理念和行动,为资源保护和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4)教育角色节约环保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学开始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环保意识,从而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三、节约型社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缺乏预算资金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很多的预算资金,但是现实情况是缺乏充足的预算资金,导致相关计划无法有效的开展。
因此,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探索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节能减排。
(2)缺少环保意识虽然节约环保的意识在年轻人中逐渐加强,但还需要依靠对环保教育的深度推广,增加社会上对节能减排、环保等知识语言的吸收,形成普遍的环保意识。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概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含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创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
创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和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对于创造节约型社会的思考和观点。
我们所处的世界正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而创造一个节约型社会,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思想是“减少、循环和重复利用”。
首先,我们需要减少资源的使用量。
这可以通过推广节能、节水、节纸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低能耗的电器设备,控制用水量,使用双面打印等。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省下可观的费用,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循环利用也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
这意味着将废弃物品转化为新的资源。
例如,废纸可以被回收再利用,旧衣物可以进行再加工,废弃的电子产品可以进行回收处理等等。
通过循环利用,我们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最后,重复利用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并尽可能地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产品。
例如,购买可回收的水瓶代替塑料瓶,使用可充电电池代替一次性电池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还可以降低我们的消费成本。
创造一个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采取行动。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推动企业、学校和社区等各个领域的节约型行为。
在创造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例如,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等等。
这些科技创新将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创造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共同的责任。
无论是个人、家庭、学校还是企业,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创造节约型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美丽、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五篇范文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五篇范文第一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做到“五个依靠”:一靠,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都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关。
深化,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
应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水价、电价、热价和天然气价格等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约资源的新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二靠管理,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
目前,由于管理水平低、监督不力,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节约的潜力十分巨大。
加强管理监督,是近期节约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资源节约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统计工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靠科技,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
我国资源生产、消费等领域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十分落后,这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
重点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2024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24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等措施,减少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形成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行循环经济、垃圾分类、废物资源化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加强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
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减少交通污染、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发展智能交通等措施,实现交通的低碳化和智能化。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降低交通污染排放。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载体。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措施,实现建筑的低碳化和绿色化。
政府应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规范,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同时,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接受度。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核心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中国与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比较表
2、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内在要求;
2、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3、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一、背景介绍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人口、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1.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先考虑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特点(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2)资源利用效率高,循环利用率高;(3)低碳能源占比逐步提高;(4)生态环境和社会公益性优先考虑。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1. 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2.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3. 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径1.加强技术创新,培育绿色产业;2.推广清洁能源,建设智慧能源;3.实行“减、化、治”综合措施,降低污染排放;4.推进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等产业投资;5.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五、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现状(1)各地纷纷制定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得到提高;(3)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低碳能源占比提高。
2.问题(1)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监管;(2)节能减排措施落地难度大,企业投入动力不足;(3)消费观念仍需加强,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六、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进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策实施,加大监管力度;2.提高企业动力,加强技术创新;3.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消费观念转变;4.创新绿色金融模式,推动绿色产业发展;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结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也是保障人民生存环境和发展利益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协同、改革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u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三)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四,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重点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地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大系。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目前,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普遍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情况的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突出,要加强协调调度,强化需求侧管理,鼓励节约用电和提高用电效率,确保安全迎峰度夏。
热点素材12 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
(六)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国将着力实施六大政策措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节约优先还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改革中,并认真加以实施。
第六,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剖析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第二,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人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第三,完善激励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建筑材料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巾,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依据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国家要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
(四)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在生产领域,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把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改善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建设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利用各种可用水资源,建设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要加快制定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