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电泳技术
临床免疫学免疫电泳技术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本章考点1.概述2.免疫电泳技术3.应用免疫电泳技术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原理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
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等。
二、电解质和蛋白质的电离特性、电泳迁移率、电渗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PI)相当时呈电中性,无电泳迁移性;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正电荷,向阴极端移动;缓冲液pH小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负电荷,向阳极端移动。
在同一电场条件下,各种带电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称电泳迁移率。
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可出现相对移动,产生电渗现象。
电渗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但影响其原点位置。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
三、常用载体有琼脂和琼脂糖凝胶。
其特点是提高了敏感性及反应速度,并可将带电性不同的组分区分开。
第二节常用技术免疫电泳常用技术有:1.对流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左侧各加入待测抗原,右侧孔内加入相应抗体,抗原在阴极侧,抗体在阳极侧。
通电后,在pH8.4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
本法敏感度比双向扩散试验高8~16倍。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流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将免疫反应与电泳结合起来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其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提取和纯化。
2. 准备电泳板:将琼脂糖凝胶块放置在电泳板上,形成一条凹槽。
在凹槽两侧分别插入两个电极。
3. 样品加载:在凹槽中将待测样品和免疫球蛋白(常常是抗体)混合,形成样品准备。
4. 电泳:将电泳板放置在含有适当缓冲液的电泳槽中,通电使得样品准备在凝胶上进行电泳运动。
根据样品带电性质的不同,抗原和抗体会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或负极运动。
5. 免疫沟槽:当样品准备在电场作用下运动时,抗原和抗体会形成一定的沟槽,其中抗原移动的远一侧为阳极端,抗体移动的远一侧为阴极端。
6. 静置:在电泳完成后,允许抗原和抗体在凝胶中进行免疫反应。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会形成可见的免疫沉淀线。
7. 结果解读:根据免疫沉淀线的形状、长度和强度,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相对浓度。
总的来说,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在电泳过程中,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使其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免疫沉淀线,并通过观察和解读沉淀线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和定量。
免疫电泳技术课件
(2)激光滤板:能选择性地透过紫外线可 见波长的光域,以激发荧光色素。激发滤 光片有两种,UG为紫外光滤片,只允许波 长275-400nm的紫外光通过,最大透光度 在365nm。BG为蓝紫外光滤片,只允许波长 325-500nm的蓝紫外光通过,最大透光度一组阻挡滤光片 又称吸收滤光片或抑制滤光片,其作用是阻断激发 光而使发射的荧光透过,使标本在暗的背景上呈现 荧光易于观察,也使眼睛免受强激发光刺激。吸收 滤光片的透光范围为410-650nm,代号有OG(橙 黄色)和GG(淡绿黄色)两种。
以此可作细微的蛋白质组分分析。根据各蛋白 所处的电泳位臵,将沉淀弧的位臵、形态与已知标 准抗原、抗体生成的沉淀弧进行比较,可分析待测 样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性质、例如,多发性骨髓 瘤患者血清在免疫电泳后,可观察到异常的M蛋白 沉淀弧,而其他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形成的沉淀弧可 明显细、短于对照沉淀弧(图7-4)。
4.藻红蛋白(R-RE)是红藻和绿藻中一类被称为 藻蛋白(phycoblliprotein)家族中的一员,与 光合作用有关。其分子量为240000。其最强吸收 光波长为565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78nm。它在 488nm处的光吸收率为565nm处(最大的)的75%。 因此R-RE可以有效地与FITC一起用于双色免疫荧 光染色,因为它们可以共用488nm激发光。
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 (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原 理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 疫扩散技术,其在pH8.4以上的缓冲液中,大部分 蛋白质抗原成分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 作为抗体的IgG因其分子量大,暴露的极性基因较少, 解离也少,在电场中亦向正极缓慢移动,但电渗引 向负极移动的液流速度超过了lgG向正极的移动,带 动抗体移向负极,在抗原抗体最适比处形成乳白色沉 淀线,这就是电渗所致的IgG呈反向负极倒退。
免疫电泳技术精品PPT课件
用途:定量抗原 优点:快 缺点:影响因素多,不常用
三)免疫电泳
(immunoelectrophoresis,IEP)
即:电泳后进行双相琼脂扩散 实验
用途:定性实验,主要用于纯 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 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识别和 鉴定。
四)免疫固定电泳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即:区带电泳+沉淀反应
用途: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与分型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免疫电泳技术
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一、基本原理 二、类型 一)对流免疫电泳
(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
即双扩+电泳技术 用途:同双扩 优点:快、敏感性高 缺点:分辨力低
二)火箭免resis,RI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免疫学实验 对流免疫电泳
1
Ab
2 Ag
3
Ab:甲胎蛋白诊断血清 Ag:1、肝癌病人血清(阳性对照)
2、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 3、待测血清
电泳
• 将加好样品的板置于电泳槽上,抗原孔置 负极端,抗体孔置正极端。琼脂板两端分 别用四层纱布与0.05mol/L、PH8.6的缓 冲液相连,接通电源。电流以玻片的宽度 计算,为4mA/cm;电压以玻片的长度计 算,为6V/cm;通电30-60min后,切断 电源,观察结果
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2.掌握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待测抗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 对流免疫电泳实质上是定向加速的双向免 疫扩散技术。
• 在pH8.6的缓冲液中,蛋白质抗原带负电 荷向正极泳动;而抗体大部分属于Ig,由 于分子量大,暴露的极性基团较少,在离 子琼脂中泳动缓慢,同时受电渗作用的影 响向负极泳动,在抗原抗体相遇的最适比 例处形成乳白色沉淀线。
四、实验步骤
• 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 打孔、加样 • 电泳 • 结果观察 • 影响结果的因素
制板、加样、打孔
• 用吸管吸取4ml加热溶化的琼脂铺在载玻片 上,待凝。
• 打孔:用打孔器在琼脂板上打孔(孔距4mm), 如图。
• 加样:将待测抗原样品约10ul加在阴极侧孔 内,抗血清加在阳极侧,加样时应加满小孔但 不能溢出
五、结果和讨论
• 将玻片对着光,先观察AFP阳性血清孔与 抗体孔之间的白色沉淀线,然后再观察待 检血清孔与抗体孔之间是否也有沉淀线出 现,如有沉淀线,则表示AFP试验阳性, 否则AFP试验为阴性。如沉淀线不清晰, 可把琼脂板放在湿盒中37℃数小时或置电 泳槽过夜再观察。
甲胎蛋白检测意义:
免疫电泳技术
第二章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一、基本概况(一)原理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它同时具有游离氨基和羧基。
每种蛋白质都有它自己的等电点。
等电点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性质,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
在pH大于等电点溶液中,羧基解离多,此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反之,在pH小于等电点的溶液中,氨基解离多,此时蛋白质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这种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着带异相电荷的电场移动,称为电泳。
带电质点所以能在电场中移动以及具有一定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电荷、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粘度以及电渗等因素。
(二)影响电泳的因素不同带电质点在同一电场中的迁移率(或泳动度)不同,影响迁移率的因素有:①带电质点的性质:即颗粒所带净电荷的量,颗粒大小及形状等。
带电荷越多,分子越小,泳动速度越快;②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单位厘米的电位差。
电场强度越大,带电质点泳动速度越快。
反之亦然;③溶液中pH值:溶液的pH值决定了带电质点的解离程度,也决定了物质所带电荷的多少。
对蛋白质、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而言,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反之则越慢。
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易变性,在偏碱溶液中比较稳定,所以蛋白质电泳大多用pH8.2~8.8的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在这种pH中,血清蛋白一般都带负电荷;④溶液的离子强度:溶液的离子强度越高,颗粒泳动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血清电泳一般最适宜离子强度在0.025~0.075之间。
离子强度越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离子强度太高,将有大量的电流通过琼脂板,由此而产生的热量使板中水分大量蒸发,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溶液中离子强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μ=1/2∑CZ2(μ为离子强度,C为克分子浓度,Z为离子的价数);⑤电渗作用:电渗是在电场中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是一种用于分析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电泳的方式对蛋白质进行分型。
在免疫固定电泳分型中,主要利用了抗体和特定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检测。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的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制备、凝胶电泳、固定和染色等。
首先,需要将待分析的样品经过处理和制备,使其适合进行电泳分离。
然后,将样品注入到凝胶中,并施加电场使蛋白质在凝胶中进行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蛋白质会根据其分子量和电荷等特性在凝胶中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在固定步骤中,需要将蛋白质固定在凝胶上,以便下一步的染色和检测。
通常使用的固定剂有乙醛和二甲基亚硫酸钠等。
其中,乙醛固定可以使蛋白质与凝胶交联,而二甲基亚硫酸钠固定则是通过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反应来实现。
完成固定后,需要对凝胶进行染色以可视化蛋白质分离的结果。
染色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的染色方法有银染色、共染色和荧光染色等。
其中,银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它能够使蛋白质在凝胶上呈现出黑色或棕色的带状条带。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对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质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可以帮助鉴定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异常。
此外,在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也可以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技术。
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检测技术。
它通过利用抗体和特定抗原之间的结合来实现对蛋白质的分型。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有更深入的理解。
免疫固定电泳报告解读
免疫固定电泳报告解读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通过固定在凝胶上的蛋白质与抗体的结合来实现特定蛋白质的分离和定量。
本报告将对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在科研和临床中的意义。
**一、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免疫固定电泳的原理基于蛋白质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会在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然后凝胶会被特定的抗体处理从而固定住其中的蛋白质。
接着,使用标记有荧光物质或酶的二抗或其他探针来检测特定抗体/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或酶活性来分析蛋白质的含量和定量。
**二、免疫固定电泳的方法**1. 样品制备:待测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离心、裂解等,以获取纯净的蛋白质溶液。
2. 电泳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加载到凝胶上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凝胶类型和电泳条件。
3. 免疫固定: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固定在凝胶上,可以使用特定的抗体或亲和素等物质来固定。
4. 探针检测:使用二抗或其他荧光物质或酶来检测特定抗体/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并进行定量分析。
**三、免疫固定电泳的应用**1. 蛋白质定性与定量:免疫固定电泳可以用于对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通过定位和定量特定的蛋白质得到关于其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信息。
2. 免疫印迹: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情况,从而进行免疫印迹及相关实验。
3. 药理学研究:免疫固定电泳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蛋白质表达和/或结构的影响,有助于药物研发和药理学研究。
4. 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固定电泳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结语**免疫固定电泳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领域。
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十一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技术将可溶性抗原(如人血清蛋白)与相应抗体(如兔抗人血清的抗体)混合,当两者比例合适并有电解质(如氯化钠、磷酸盐等)存在时,即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出现,此为沉淀反应。
如以琼脂凝胶为支持介质,则在凝胶中出现可见的沉淀线、沉淀弧或沉淀峰。
根据沉淀的出现与否及沉淀量的多寡,可定性、定量地检测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含量,免疫学的一些测定方法即基于此特性。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在沉淀反应中,呈一定的分子比例。
不同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分子比例是不同的,但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可见的沉淀。
所以沉淀能否出现并不完全反映抗原和抗体是否存在和发生结合。
抗原结合多个抗体分子,称抗原为多价;抗体一般只能结合两个抗原分子(IgM类抗体分子通常可以结合5个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法簇,故为二价。
只有在彼此的结合价饱和时,才出现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
当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时,即二者结合价彼此饱和,就可形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称为等价带。
若比例不合适时,抗体或抗原过量,则虽有抗原、抗体的结合,但不能大量形成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复合物,沉淀量很少,甚至不出现沉淀。
在抗原、抗体数量关系曲线中,抗体过剩区域称为抗体过剩带,抗原过剩区域称为抗原过剩带。
如图1所示,在等价带的反应液中加入过量的抗原或抗体,沉淀复合物就会有部分溶解,甚至全部溶解的现象。
这是由于新加入的抗原或抗体竞争地结合相应的抗体或抗原,使网状大分子结构破坏,形成小分子复合物,致使沉淀出现溶解,沉淀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在沉淀反应中,由于抗原过量而不出现沉淀的现象,称为前带现象。
此时不能误认为无沉淀就是无抗原存在,为了检测就必须稀释抗原。
抗体过量时,称为后带现象,同理需要稀释抗体进行检测。
图1的位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依赖于两者分子结构的互补性,故其特异性高。
这种结合也是相当稳定的。
在一定条件下(过酸、过碱或浓盐存在下),二者可以分开,即结合是可逆的。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IFE )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
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它体液。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IFE )已在医学研究、法医学、基因诊断和临床实验室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主要应用如下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是以单一克隆的浆细胞过度增高为特征,常常导致某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亚单位大量合成而其他正常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
免疫化学方法能够对异常蛋白定量,而电泳分析能够确定这些蛋白质的单克隆属性。
2、本周氏蛋白和游离轻链病:本周氏蛋白是没有与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重链结合的单克隆κ或λ轻链。
免疫固定电泳来确定本周氏蛋白的存在形式。
轻链病是指仅产生κ
或λ单克隆轻链,在尿中称为本周氏蛋白的疾病,轻链病包括10%-15%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它多出现在IgG骨髓瘤(60%)和IgA骨髓瘤(16%)病中。
3、重链病:是以免疫球蛋白重链部分存在的单克隆蛋白为特征。
4、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主要为γ蛋白区宽的条带,多见于炎症或感染和胶原病。
5、肾脏病变的来源分析:尿免疫蛋白电泳可以很好地协助临床判断肾脏的主要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及尿蛋白选择程度的估计,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价值。
免疫电泳技术
六、交叉免疫电泳
• 交叉免疫电泳是将区带电泳和火箭免疫电泳相结合的免疫电泳 分析技术。 • 交叉免疫电泳是一种有效的抗原蛋白定量技术,可一次同时对 多种抗原定量。分辨率较高,有利于各种蛋白组分的比较,对 于蛋白质遗传多态性、微小异质性、蛋白质裂解产物和不正常
片段等进行定性分析。
五、免疫固定电泳
• 实质是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与免疫化学方法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的电泳技术。 (区带电泳+沉淀反应+化学染色) • 实验原理是先将待检样品在凝胶板上作区带电泳,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区带, 然后在其上覆盖抗血清,当抗血清与某区带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结合,便形 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沉淀。然后用氨基黑,参考泳道和抗原抗体沉淀区带被着 色。 • 本法可用于鉴定迁移率近似的蛋白和M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尿液、脑脊液 等微量蛋白,游离轻链,补体裂解产物等。 • 临床上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
复合物沉淀峰。
• 琼脂中抗体浓度不变时,沉淀峰的高度与抗原量呈正比。根据标准曲线可计算
出待测样品的含量,反向火箭电泳(固定抗原浓度)可测抗体的含量。
四、免疫电泳
• 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向扩散相结合的技术。 • 实验是在琼脂中央纵向挖槽,将待测标本与标准抗原分别加入两侧孔内进行琼 脂区带电泳。然后在槽内加入抗血清,进行双向扩散。 • 可以对待测物的成分种类和性质进行分析。 • 坚定M蛋白最常规的方法之一
二、对流免疫电泳
• 实质上是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咋直流电场中的定向加速免疫扩散技 术。 • 实验是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两侧分别加待测抗原和抗体的性质、效价和纯度测定。
三、火箭电泳
• 火箭电泳是免疫单向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定向加速的单向扩散试验, • 试验是将抗体混于穷之中,电泳使抗原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并随抗原浓度的减 少,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沉淀线也越来越窄,最后形成一个火箭状的不溶性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1. 引言对流免疫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mmunosorbent Assay,CE-ISA)是一种结合了电泳技术和免疫分析原理的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方法。
其原理基于离子迁移和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分子。
2. 原理介绍对流免疫电泳主要由免疫反应和电泳分离两个步骤组成。
在电泳毛细管内涂覆一个特定抗原或抗体(通常是抗体)的固相材料,以形成免疫反应界面。
当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固相材料上的特异抗体结合时,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施加电场,驱动这些复合物在电泳毛细管内进行迁移分离。
3. 免疫反应对于对流免疫电泳,关键的一步是选择和固定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在固相材料上,以确保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这样可以确保目标分子与固相材料上的抗体结合,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 电泳分离电泳分离是对流免疫电泳的核心步骤。
通过施加电场,使复合物在电泳毛细管内迁移。
复合物的迁移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场强度、毛细管尺寸、载流液和样品pH等。
这些因素的调节可以实现目标分子的高效分离和定量测量。
5. 优势与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具有许多优势。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分子。
对流免疫电泳快速、自动化,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分析。
该方法可以分析多种复杂样品,如血清、尿液和细胞提取物等,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生物分析方法。
其结合了电泳技术和免疫分析原理的优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分子。
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灵敏度和稳定性,并解决样品预处理和复杂样品矩阵的干扰等问题。
总结对流免疫电泳是一种结合了电泳技术和免疫分析原理的高灵敏度生物分析方法。
7第七章 免疫电泳技术
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本章考点1.概述2.免疫电泳技术3.应用免疫电泳技术是根据抗原及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技术的高分辨力和具有微量、快速的特点,将凝胶内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项免疫学技术。
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原理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
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等。
二、电解质和蛋白质的电离特性、电泳迁移率、电渗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PI)相当时呈电中性,无电泳迁移性;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正电荷,向阴极端移动;缓冲液pH小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带负电荷,向阳极端移动。
在同一电场条件下,各种带电粒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称电泳迁移率。
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可出现相对移动,产生电渗现象。
电渗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但影响其原点位置。
影响因素有:①电场强度;②溶液pH;③离子强度;④电渗。
三、常用载体有琼脂和琼脂糖凝胶。
其特点是提高了敏感性及反应速度,并可将带电性不同的组分区分开。
第二节常用技术免疫电泳常用技术有:1.对流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左侧各加入待测抗原,右侧孔内加入相应抗体,抗原在阴极侧,抗体在阳极侧。
通电后,在pH8.4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抗原泳向阳极抗体侧,而抗体借电渗作用流向阴极侧,在两者之间或抗体侧形成沉淀线。
本法敏感度比双向扩散试验高8~16倍。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一、概念免疫电泳技术是将凝胶内的沉淀反应与蛋白质电泳相结合的一项免疫检测技术,其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中让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快速定向扩散,根据沉淀线(环)的有无,判断样品中有无与诊断抗体(或抗原)对应的抗原(或抗体)。
免疫电泳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反应快速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二、基本原理将抗原抗体凝胶扩散系统置于直流电场中,在电流作用下,抗原及抗体向异相电荷的电极快速泳动,缩短了两者结合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
免疫电泳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抗原与抗体特性:抗原或抗体的泳动速度与其所带静电荷量、分子量几物理形状等有关,静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电泳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在同一电场中,单位时间内个种带电粒子的移动距离称电泳迁移率。
当有多种带电荷的蛋白电泳时,由于静电荷量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得以区分不同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电场因素:电场强度、溶液PH、离子强度、电渗现象(是指在电场中水对固相介质的相对移动,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但影响其原点位置)等。
三、免疫电泳技术(双向)1、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
在琼脂板上打两排孔,在负电极侧的各孔内加入待检抗原溶液,在正电极侧的各孔内加入诊断抗体溶液。
在电场中,在缓冲液为中,蛋白质抗原与抗体IgG均带负电荷,应都向正极泳动,与受电渗作用影响的水流方向(向负极流动)相反。
但由于抗原等电点较低(pI4~5),在电场中带净负电荷数量较多且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克服逆向水流作用保持向正极泳动;而IgG 由于等电点较高(pI位6~7)带净负电荷较少且分子量大,不能克服逆向水流作用,因而顺水流方向朝负极泳动,致使抗原和抗体在电场中相向泳动。
如果抗原与IgG对应,可在相遇的最适比例处形成沉淀线。
对流免疫电泳敏感度比双向扩散试验高8~16倍,可测出ug/L量的蛋白质。
2、火箭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原理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
对流免疫电泳
原理
在pH值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只带有微弱的负电荷,而且它分子又较大,所以泳动慢,受电渗作用 的影响也大,往往不能抵抗电渗作用,故在电泳时,反而向负极倒退。而一般抗原蛋白质常带较强的负电荷,分 子又较小,所以泳动快,虽然由于电渗作用泳动速度减慢,但仍能向正极泳动。如将抗原置阴极,抗体置阳极, 电泳时,两种成分相对泳动,一定时间后抗原和抗体将在两孔之间相遇,并在比例适当的地方形成肉眼可见的沉 淀线。这样由于电泳的作用,不仅帮助抗体定向移动,因而加速了反应的出现,而且也限制了琼脂扩散时,抗原 抗体向四周自由扩散的倾向,因而也提高了敏感性,本法比琼脂扩散法的灵敏度要高10~16倍,而且反应时间短, 可用于各种蛋白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
对流免疫电泳
介绍
01 原理
03 观察结果
目录
02 操作方法 04 注意事项
对流免疫电泳是免疫电泳技术中的一种,还包括免疫电泳、火箭电泳等方法。
在pH值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只带有微弱的负电荷,而且它分子又较大,所以泳动慢,受电渗作用 的影响也大,往往不能抵抗电渗作用,故在电泳时,反而向负极倒退。而一般抗原蛋白质常带较强的负电荷,分 子又较小,所以泳动快,虽然由于电渗作用泳动速度减慢,但仍能向正极泳动。如将抗原置阴极,抗体置阳极, 电泳时,两种成分相对泳动,一定时间后抗原和抗体将在两孔之间相遇,并在比例适当的地方形成肉眼可见的沉 淀线。这样由于电泳的作用,不仅帮助抗体定向移动,因而加速了反应的出现,而且也限制了琼脂扩散时,抗原 抗体向四周自由扩散的倾向,因而也提高了敏感性,本法比琼脂扩散法的灵敏度要高10~16倍,而且反应时间短, 可用于各种蛋白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
免疫蛋白电泳结果解读
免疫蛋白电泳结果解读摘要:本文将介绍免疫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如何解读实验结果。
免疫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成分,特别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
通过了解免疫蛋白电泳的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基本原理免疫蛋白电泳是在电泳基础上结合免疫学方法的一种技术,通过对各种蛋白质进行电荷差异的分离,再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等)和补体成分等的含量和类型。
二、操作步骤1. 样品处理:收集待测样本(如血清、血浆等),离心去除细胞碎片。
2. 稀释:根据需要调整样品浓度。
3. 电泳: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下进行电泳,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电荷特性分离它们。
4. 免疫化学反应:加入特异性抗体,对目标蛋白质进行识别和定位。
5. 结果观察:通过显色剂或荧光仪观察和分析结果。
三、结果解读1. 正常值:免疫蛋白电泳的正常值通常在参考范围内,具体数值可咨询当地实验室。
2. 结果分析:检查结果主要包括各类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和比例。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炎症等。
特别关注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因为它们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标志物。
3. 与其他检查的对比:免疫蛋白电泳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wei 一标准。
与其他相关检查(如抗体筛查试验、病原菌培养等)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 临床意义:免疫蛋白电泳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高水平的IgA可能指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而低水平的IgG则可能在接受输注白蛋白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
四、注意事项1. 样本选择:确保样本采集过程规范,避免污染,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 技术误差: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恒定,严格控制电泳和免疫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减少技术误差。
免疫固定电泳名词解释
免疫固定电泳名词解释
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
它是一种将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电泳分离的方法。
在这
个过程中,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混合物首先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然后将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到固体载体上。
接下来,将含有抗体的
溶液加入到固定的蛋白质上,抗体会与其特异性结合。
最后,通过
电泳或其他方法对未结合的抗体进行去除,然后观察固定的抗原-抗
体复合物在固定载体上的位置和数量。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检测特定
蛋白质或抗原在复杂混合物中的存在和浓度,也可用于研究蛋白质
相互作用和免疫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从技术角度来看,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学和电泳技
术的方法,它允许研究人员对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定量和定性
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对特定蛋白质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使其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总的来说,免疫固定电泳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在生物医
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蛋白质结构和
功能、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
一、免疫电泳技术的发展
1953年和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让电流来加速抗原与抗体的扩散并规定其运动方向,并与免疫 沉淀反应相结合,从而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建立了免疫电泳技术,之后又衍生出对流免疫电泳、火箭 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等新方法。
二、免疫电泳技术的相关概念 (一)免疫电泳技术的定义
琼脂电泳与免疫扩散沉淀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技术。(K) 1.电泳优点 (1)将蛋白电泳分开 (2)加快反应速度 2.沉淀反应
免疫电泳
分析
(二)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I.基本原理 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中通过液体介质的移动,称为电泳。
蛋白质具有可解离的酸性和碱性基团,在一定值条件下,使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中,带正电荷 的粒子向负极移动,而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迁移率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区带。
免疫球蛋白及轻、重链定量 免疫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电泳 免疫球蛋白定量
巨球蛋白血症
特点
临床特点
检查特点
好发于老年男性 淋巴结、肝和脾肿大 血粘滞过高综合征
血蛋白↑↑
其它免疫球蛋白常在正常范围
重链病:重链的不同可分为 型 、 型 、 型
临床特点
贫血 淋巴结肿大
特点
检查特点
细菌感染 重链 ↑↑
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可降低
轻链病: 型、 型(此型预后差)
发热
临床特点
贫血 肾功能损害 溶骨性损害
特点
轻链 ↑↑
检查特点
免疫球蛋白水平可降低或正常
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临床特点:
无明显临床症状
特点 检查特点
有M蛋白,但其并不呈进行性增加 其它免疫球蛋白常在正常范围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原理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免疫学和电泳技术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和分离复杂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其原理基于抗原与特异性抗体之间的非共价结合,通过电泳实现抗原或抗体的分离与检测。
1.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特异性蛋白质,能与抗原进行高度特异性的结合。
抗原是引起抗体产生的分子,可以是细菌、病毒、细胞表面的标记物或药物等。
当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时,会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包括疏水作用、电荷相互作用、氢键等。
2. 电泳原理电泳是利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溶液中移动的原理,根据粒子的电荷大小和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其分离的技术。
在免疫固定电泳中,通过施加电场,可以将抗原或抗体在电泳介质中分离或定位。
电泳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场力、迁移率和电动力。
•电场力(F):由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产生的力,决定了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迁移率(μ):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快慢,取决于粒子的电荷大小、形状和电泳介质特性等。
•电动力(FE):电场力和溶液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注定了粒子在电泳中的运动速度。
二、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免疫疾病的诊断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进行免疫疾病的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可以判断某种疾病的存在与否,而检测抗原则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的感染情况。
2. 蛋白质分析和研究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在电泳过程中添加特定抗体,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与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准确定位和分离。
3. 免疫荧光分析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以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荧光检测技术来进行分析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