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古诗《过故人庄》(孟浩然)知识精讲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编本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注释:
(1)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2)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3)邀:邀请。至:到。 (4)合:环绕。 (5)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 (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问题探究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 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流露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过故人庄
2020/11/16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1
time
阅读提示 美文欣赏 问题探究 文海拾贝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阅读提示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 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 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 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 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过故人庄》PPT课件诗词解析人教部 编本
文海拾贝
作品名:______ 作者:________ 内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分享(好文好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教学课件
过故人庄教学
2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 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 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诗 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 生活场景,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过故人庄教学
3
过/故人庄
shǔ yāo
首联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hàn
guō xiá
颔联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活的向往
过故人庄教学结束篇17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过故人庄教学
18
鸡黍。 我和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过故人庄教学
13
1、古诗中哪一句话描写了村庄的环境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村庄的环境。
村边绿树环绕,村庄的四周青山斜立。
远景和近景相结合,体现了 农村秀美的自然景色。
过故人庄教学
14
1、古诗中,那一句话描写了把酒闲话的场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过故人庄教学
1
了解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 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 田园山水诗为主。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 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早年在家隐居读 书,30岁曾到过长安应试求仕,失意而返 回故里。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 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 王维交谊甚笃。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 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首诗是作者早年隐居鹿门山时,应 故人邀请到农做客时所写,描述了田园 生活的乐趣。
jǐng
xuān pǔ
sāng má
颈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ppt优秀课件
唐代田园诗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初唐时期,田园诗以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描写了农村的宁静与美丽。盛唐 时期,田园诗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和哲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晚唐时期,田园诗逐渐转向了对社 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过故人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故人庄》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而著名。它不仅展示了孟 浩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反映了唐代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孟浩然的文学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以自然景色、人情 世态为题材,情感真挚,意境深
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 练,深受后人喜爱。
孟浩然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
文学史上的巨匠。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人情世 态为题材,情感真挚,意境深 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会再次来到这里赏菊。
诗歌的深入解读
诗人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 自然景色和友人的热情款待,诗 人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热
爱。
语言特点
诗人运用简洁、自然的语言,将 景物、人物和情感融为一体,展 现出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通过 平仄和韵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具
教师点评与引导
总结词:教师反馈
详细描述: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理解,指出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引导他们更深入 地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01
总结词:问题解答
02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在 理解诗歌时遇到的问题,教师进 行解答,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 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过故人庄》诗词解析 人教部编本(共10张PPT)演示课件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待 推到开重窗阳 户日 面⑻ 对, 谷还 场(来 菜就 园6菊,)花 手⑼ 举开。 酒杯:闲谈打庄稼开情况,。 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
(2)具:准备,置办。
圃:菜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_______________黍____(____s__h___ǔ__)____:____黄___ 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内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邀:邀请。至:到。 内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到重阳日⑻,还来就菊花⑼。
开轩面场圃⑹,把酒话桑麻⑺。
内容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示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 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 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 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 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阅读是一种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绿树村边合⑷,青山郭外斜⑸。 待到重阳日⑻,还来就菊花⑼。
绿树村边合⑷,青(山郭4外)斜⑸合。 :环绕。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开轩面场圃⑹,把酒话桑麻⑺。
精彩分享(好文好(句)5:)___郭____:____古____代____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
《过故人庄》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过故人庄》这篇课文,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古诗欣赏》第二节。
课文详细描绘了诗人孟浩然访问故友庄园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风光和故人深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课文内容,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习诗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表达,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诗韵律的分析,以及诗人情感的体会。
难点:对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展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 课文解析a. 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句的韵律美。
c. 逐句讲解,剖析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创作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短诗。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句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的田园梦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田园梦想是拥有一个种满菊花的庄园,与好友共度重阳佳节,品味诗意人生。
2. 课后练习:背诵《过故人庄》,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过故人庄》,学生对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拓展延伸方面,可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过故人庄讲解
过故人庄讲解(实用版)目录1.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诗歌的内容概述3.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正文一、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过故人庄》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田园诗。
孟浩然,字浩然,号北地诗翁,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之涣、王之涣、王勃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隐逸之情著称,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诗歌的内容概述《过故人庄》描述了诗人应邀到一位故人庄中做客的场景。
全文共四句,首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描绘了故人邀请诗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的两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绘了庄园周边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展现了田园风光。
最后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描述了诗人在庄园中与故人共饮美酒,畅谈农事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
三、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过故人庄》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与故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喜悦。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以自然、平淡的语言描绘了庄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与故人共饮美酒、畅谈农事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抒发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同时,通过与故人的交往,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怀念。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绘自然景色的细腻入微,形象生动。
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两句诗通过“绿树”、“青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庄园周边的美丽景色。
2.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向往。
3.结构紧凑,情感连贯。
全文四句诗,首尾呼应,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与故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全过程。
古诗《过故人庄》课件
目 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过故人庄》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的创作背景 • 古诗的影响与传承 • 相关作品比较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诗人简介
孟浩然的生平
出生背景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书香 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
教育。
早年经历
孟浩然早年在故乡襄阳 度过,期间游览山水, 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知识
《过故人庄》与杜甫作品的比较
杜甫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其风格沉郁、厚重,与《过故人庄》 所表现的田园宁静、温馨的氛围有所不同。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特色 。
07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关于《过故人庄》的课堂互动问题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问题3
诗中提到的“过故人庄”是什 么意思?
问题2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
03
古诗鉴赏
意境之美
01
02
03
田园风光
诗人通过描绘故人庄周围 的景色,如绿树环绕、青 山横亘,展现了一幅宁静 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
自然与人的和谐
诗中描述了农人耕作、儿 童嬉戏的场景,展现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 境。
隐逸情怀
诗人通过对故人庄的回忆 和留恋,表达了对远离尘 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追 求。
。
隐居生活
孟浩然中年时期选择隐 居鹿门山,过着简朴的
田园生活。
创作生涯
孟浩然在隐居期间创作 了大量诗歌,形成了独
特的田园诗风格。
孟浩然的文学成就
01
02
03
04
诗歌风格
孟浩然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质 朴无华、意境深远而著称。
诗作数量
孟浩然现存诗作约260首,其 中《过故人庄》是他的代表作
过故人庄·孟浩然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过故人庄·孟浩然|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过故人庄》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选自《孟襄阳集》,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
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原文】《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解】(1)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具:准备,置办。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
(4)邀:邀请。
(5)至:到。
(6)合:环绕。
(7)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8)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第二声的xia(9)开:打开。
(10)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
这里指窗户。
(11)面:面对。
(12)场圃:农家的小院。
菜园和打谷场。
(13)把酒:拿起酒杯。
把:端着,拿起。
(14)话:闲聊,谈论。
(15)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7)还: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8)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注评】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过故人庄》优质课件正式完美版
《过故人庄》优质课件正式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孟浩然集》,收录于教材第七单元第二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诗的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人的情感,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全诗,了解孟浩然的诗歌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背诵并赏析《过故人庄》,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
2. 新课导入:展示《过故人庄》全诗,带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
3. 讲解:详细解读诗歌的背景、作者、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一句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过故人庄》2. 作者:孟浩然3. 诗句分析:第一句:山水田园,描绘美景。
第二句:借景抒情,表达友情。
第三句:设宴款待,展现豪爽。
第四句:相约再见,寓意离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赏析《过故人庄》,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仿写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诗歌。
2. 答案:《过故人庄》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对仗等修辞手法。
友情主题诗歌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过故人庄》这首诗。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孟浩然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开展一次“我的友情故事”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情的美好。
孟浩然《过故人庄》相关知识点
孟浩然《过故人庄》相关知识点以下是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如下:一、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翻译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三、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四、注释1.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2. 具:准备,置办。
3.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 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4. 邀:邀请。
至:到。
5. 合:环绕。
6.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7.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 xiá。
8.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pǔ):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9.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10.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11.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五、相关考点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对仗工整,写出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过故人庄孟浩然古诗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
过故人庄孟浩然古诗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午夜为大伙儿分享的田园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扩展阅读:孟浩然和王维的小故事篇一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知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
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40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
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
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
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
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
过故人庄详解
《过故人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
这首
诗以其清新自然、恬静闲适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诗中描述了作者应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经过,以及故人庄周围美丽的田园风光。
一开始,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邀请老朋友到家里做客,没有任何繁
复的修辞,却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随着诗人的笔触,一幅生动的画面逐渐展开,展现出故人庄周围美丽的田园风光。
田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稻田金黄一片,仿佛是人间仙境。
诗人赞美这片土地的富饶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在故人庄里,老朋友们聚在一起,畅谈人生,品味美酒佳肴,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
友情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语言质朴无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份回归自然、回归真我的美好与宁静。
故人庄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在品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田园之中,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恬静与美好。
《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
《过故人庄》古诗知识点大全《过故人庄》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
它以简洁清新的文字,描绘了诗人步入往日故人庄园时的情景和感受。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孟郊的情怀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过故人庄》这首诗的知识点。
1. 题材与内容《过故人庄》的题材是咏史怀古。
诗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是诗人回忆起曾经与故人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庄园,乡村景物和山水环绕使诗人流连忘返。
2. 描写手法《过故人庄》以准确、生动的描写为特点。
首先,诗人通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庄园的美景,同时也为后文的故事情节打下了铺垫。
其次,诗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则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和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古人交往时的热情好客。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以“回车驾言迈”消隐自己的离别之情。
3. 押韵和格律《过故人庄》采用了古体诗的押韵和格律结构,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形式的追求。
这首诗的押韵方式是“AABB”,即每一句的第二、四个字韵脚相同。
格律结构上,分为四句的“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4. 神韵特点《过故人庄》质朴自然,表达了孟郊对往日友情的依恋之情,并将庄园的景物描写得生动细腻。
同时,它也借助了古诗的表达手法,使诗意更为深远。
5. 孟郊与《过故人庄》孟郊(751年-814年)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与王之涣、元稹、刘长卿等人并称为盛唐“新乐府”派的代表。
他的诗作以抒发士人苍凉的思想和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主题,大多脱胎于《乐府诗集》中的民族歌谣而发展起来。
《过故人庄》则是他的其中一首经典之作。
6. 影响与意义《过故人庄》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以及优美和谐的格律成为唐代抒情诗歌的典型之作。
它融合了怀古情怀、田园意境和友谊的主题,对后世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和参考。
古诗《过故人庄》课件
古诗《过故人庄》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唐诗鉴赏》的第二节《山水田园诗》。
详细内容为对《过故人庄》这首诗的解读、赏析,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故人庄》的诗意,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貌,拓宽历史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对《过故人庄》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过故人庄》的全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2. 黑板、粉笔。
3. 学生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进而引出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诗意解读:详细讲解诗中的关键词、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山水田园诗。
6.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唐代社会风貌,拓宽学生知识面。
7. 赏析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过故人庄》,开展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诗句解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 诗意概括:诗人在山水田园间寻找知己,寄托思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过故人庄》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意象,并表达个人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诗意解读和赏析方面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赏析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注释
过故人庄注释《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辞别故友的长篇七言律诗。
该诗表达了诗人孟浩然在告别故友时,对逝去岁月和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的感慨和思考。
本诗由七十二句组成,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中借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比如月亮、花草等,来象征时间的转换和人事的更替。
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的无常,以及记忆的深刻和持久。
首先,本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呈现出一种悠远、恬静的感觉。
比如“独行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和“数峰清晖,望不尽,叶底秋波,闻几许”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柔和、宁静的描写使得诗人深情的思绪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的景色中,所展现出的情感真挚、自然,给人一种温馨、心旷神怡的感觉。
其次,本诗还表达了诗人有一种特别的忧虑和感叹。
在“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白发新洗,红颜改”这两句话中,诗人通过对“岁月”这一主题的描绘,展示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消逝的追忆,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在“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在,天涯海角会应难”这句话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依依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愿望。
这种感情深深地触动了人们,让人感受到了读者间深厚的情感。
总之,《过故人庄》是一篇充满思考和情感的经典名篇。
通过对时间、自然、人生、离别的描绘,颇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诗人以散文的方式,运用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等具体物象,将他长久以来的心情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而又美妙的印象。
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清秀的形象和深沉的思想,展现了当时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是散文和长篇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过故人庄》精品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过故人庄》精品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过故人庄》一诗。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四单元“山川之美”,通过描绘故人庄景色和诗人与故人深厚情谊,展现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过故人庄》,理解生字词,把握诗句意义;学会通过描绘景色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对诗歌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与故人深厚友谊,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过故人庄》,理解诗句意义,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通过景色描绘理解作者情感,运用诗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向往,进而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过故人庄》,理解生字词,感受诗句韵律美。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分析诗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描绘方法,写一段描绘家乡美景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山川之美诗歌,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开展以“家乡美景”为主题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环节。
我会在导入新课前,通过讲述一个与诗歌内容相关情景,例如回忆与朋友相聚美好时光,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融入诗歌情感氛围中。
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读
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读孟浩然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意境开阔,具有一种浑然天成而又沁人心脾的之美。
在中国古代诗人田园诗中,诗人往往借助田园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怀。
这首诗歌描写了“我”应邀到“故人庄”作客的全过程,写景叙事完美,主客对话内容明确,情感真挚。
全诗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表层读解)诗人首先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故人”即老朋友。
意思是说,老朋友盛情邀请我到农村的家做客,热情地杀鸡煮饭。
诗人首先就指出老朋友对自己的热情。
特别是诗句在的“具鸡黍”很有意蕴,不但表现出老朋友热情,而且也为后面丰收及其表现出来的喜悦做了铺垫。
接着颔联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这一联承首联而来,写来到老朋友的家所见。
“合”即围绕。
意思是说,我来到老朋友的家,看见了周围那绿绿的树,青青的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郭外”就是指城外。
因为朋友家在农村,离城不远,也就是村子不远是城,城的外面就是一座座山。
也就是说,环境是优美的,有山有水。
这里,诗人写了朋友家周围的环境,不但突出了农村自然的特点,而且也写出了离城不远,突出了人文环境也是不错的。
颈联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子,举杯交谈农事。
诗人和老朋友面对农村的农作物或农事作交谈,在丰收的景象中,心情十分愉快,其中,一个“话”字,不但写出了他们谈话的内容,而且也表现了他们快乐的心情。
也许就是因为老朋友面对丰收的景象,特别邀请诗人共享丰收的欢乐。
尾联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古代,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诗翻译分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诗翻译分析《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
过:造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3)具:准备,置办。
(4)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饭。
(5)邀:邀请。
过故人庄(6)至:到。
(7)合:环绕。
(8)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9)斜:[xiá]迤逦远去,连绵不绝。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10)开:打开。
(11)轩:这里指窗户。
(12)面:面对。
(13)场圃:农家的小院。
菜园和打谷场。
(14)把酒:拿起酒杯。
把:拿起。
(15)话:闲聊,谈论。
(16)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17)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
(18)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就:靠近、赴、来。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
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韵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⑴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
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
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
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
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写作特色]此诗以风格恬淡醇厚著称。
闻一多《唐诗杂论》评曰:“淡到看不见诗了,这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诗按时间顺序写眼前景、身边事,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还体现出移步换景、游目写生的“游记式”特色。
诗中注意炼字,尤为动词十分传神,如“合”“斜”使静景具有了动态,“就”字在反复推敲“醉”“赏”“泛”“对”等字后才用定。
诗的语言节奏也很有特色,前两句是对称的五言,但打破了一般五言诗句“上二下三”的节奏;后两句是六言,在句中用虚字,使之散文化。
全诗读起来抑扬顿挫,句式既整齐又有变化,便于表现诗人奔放强烈的失意情绪,被称为“非诗非文”的作品。
练习题及答案1. 默写。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2.默写。
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盂浩然《过故人庄》)3.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表达对农家生活留恋与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把酒话桑麻 2.绿树村边合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解析:以上题目重在考查同学们对诗词中名句的记诵及默写能力。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同学们务必要积累课内外学过的诗词名句,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运用。
【模拟真题】1.下面对《过故人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一首田园诗。
B.全诗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物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显得淡而无味。
2.在《过故人庄》中,诗人主要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外的景象联系起来的?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进行简单的赏析。
【阅读训练】:一、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2、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二、1、诗中“ _______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4、“语淡而味终不薄”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一、1、“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2、“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答: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答: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是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以上主观题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二、1、开轩面场圃【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