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93401
第2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2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我夯基我达标-5051019531958196319681973197819831.下列人物最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是 ( ) A .赫鲁晓夫B .勃列日涅夫C .安德罗波夫D .戈尔巴乔夫2.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平反冤假错案B .强调集体领导C .提倡种植玉米D .实行经济核算制3.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 A .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B .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 .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4.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效5.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 (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我综合 我发展6.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 A .以农业为突破口B .重点放在工业上C .缺乏正确理论指导D .没有改变斯大林体制7.赫鲁晓夫时期,从1954年起苏联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在这些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国营农场。
1960年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1/3是新垦地提供的。
但到60年代末,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许多地方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
对上述材料看法正确的有 ①赫鲁晓夫的改革采用了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办法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科学的态度,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③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到了苏联农业改革的根源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8.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源是 ( ) A.“冷战”使苏联的改革缺乏有力的国际环境 B .对农业重视不够C .领导者的个人专断作风D .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9.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请回答:(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4第四讲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精)
一、赫鲁晓夫所推行的改革
1. 2.
3.
4.
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 对外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建议观看“中苏关系” 方面的资料片
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1.
2.
反对个人崇拜。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共逐步开展对个人 崇拜的批判。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宣布闭 幕后的当天深夜,向与会代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 果》的秘密报告。内容主要是揭露了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 拜的事实及其所造成的危害。苏共二十大后,西方世界掀 起反苏反共浪潮,国际共运内部陷于思想混乱。 实行集体领导。在1953年3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集体 领导原则。遵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 会,党政领导职务分开,不兼职,改变了以往个人集权独 断专行的局面。然而以1958年起赫鲁晓夫自己又破坏了这 些决定,兼任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第四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和苏联的解体
第四讲
一. 二. 三. 1.
2.
3.
赫鲁晓夫所推行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与苏联改革进程的逆转 戈尔巴乔夫主政时期的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 评价 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 其评价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1.
2.
3.
4.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共党内长期存在的严重的个人崇拜和个 人专断的现象,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起 到了较好的作用。 开始打破和改变苏联长期奉行的某些僵死的、教条主义的基本 理论与政策,对工农业管理体制的一些改革,改变了旧体制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端的盖子, 对国际共运有巨大影响,使人们认识到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苏联模式也存在需要改革的矛盾和弊端。 与美国谋求缓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政策。 赫鲁晓夫的改革绝非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苏联旧的高 度集权体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发展推动促成的。但是,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很不彻底的,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 度集权的模式,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不足,对苏联旧体制弊端 认识不够,改革经验的缺乏,及赫鲁晓夫个人素质缺陷,是改 革最终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苏联的改革和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1991.12) 《阿拉木图宣言》
叶 利 钦
苏联解体,原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
2、苏联解体的原因
(1)、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其演变 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它已陷 入全面危机 ,改革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
参考书目:
金重远编:《20世纪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0年。 迈克· 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 史》,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 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下),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李植枬(zhan)编:《20世纪世界史》,湖北 教育出版社,1998年。
契尔年科有“勃列日涅夫的大管家” 之称,他的当选反映出党内保守势力的 根深蒂固。他当上总书记后,由于病体 不支,基本上没有主持过政治局会议。
四、戈尔巴乔夫上台及其改革
(1985-1991)
1、背景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老人政治 经济: 发展速度下降 民族关系:民族矛盾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 “加速战略”——经济危
1、内容 改革重点:工业
“新经济体制”
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2、结果
另一方面,到70年代后期,经济发 展停滞,苏联陷入困境。
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1964~1984) 1、政治的僵化 (新斯大林主义) 部分地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以“稳定政局”为 指导;对政敌及潜在的对手, 让其体面地逐步退出政 坛,苏联的政治生活较为稳定。 但是这种政治稳定带来是权力阶层的凝固不变, 各级干部严重老化,不思进取,自上而下进行自我更 新的能力丧失,而且造成各种机构重叠,效率极端低 下,官僚贿赂竟成普遍社会现象,使苏联社会暮气沉 沉,缺乏活力。 勃列日涅夫也逐步走向个人集权和新的个人崇拜。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 5.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 涅夫也进行了改革,其经济 改革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 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 所提高,但他的改革没能突 破斯大林模式制约,反而使 这一模式更加僵化。
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 3.1991年底,苏联解1.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 ①背景: 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 • ②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
取得成果,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 方面。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二、苏联的解体
• 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 ③结果: 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
一步下降;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 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 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 的趋势随之加强。
二、苏联的解体
• 2.“八一九事件”
• ①时间: 1991年8月19日。
• ②目的: 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
③影响: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
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
初三下册历史第十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4、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在斯大林时代,全国大报刊 登他的巨照一年不过10—15次,而赫鲁晓夫在1964年头9 个月竟达140次。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大权独揽,听不进 任何人意见。 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皮鞋大敲子,损坏了苏共领
导人的形象。1962年,苏联冒险把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但 又在美国威胁和监视下妥协退让很快将导弹撤出,这严重 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威望。
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党制。 意识形态多元化,抛弃马克思主义。
“八一九”事件
结果:……
随着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的全线失败,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三、苏联的解体
(二)“八一九”事件
影响: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
速瓦解的催化剂。此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 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 进一步加快。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 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 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参考资料:
1、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 鲁晓夫提出“15年内人均产品和产量 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 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 社会”。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
1991年12月底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 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 局的最终瓦解。
【合作探究】 1、苏联解体的实质:
(1)苏共下台主义制度所取代。
3、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 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 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 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 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 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 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读下列材料答题: 读下列材料答题: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 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 年 月 日 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 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 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 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 年底,苏联解体。 年底,苏联解体。 请回答: 请回答: 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⑴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苏联解体 ⑵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⑶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 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 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 B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 5.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出现这样的情况? 出现这样的情况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 D.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我 D 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6.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两极格局终结 A.使两极格局终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 B.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 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 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 C.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 D.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挥了国家职能; 挥了国家职能;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 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 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九年级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 又会有失误。 加强执政党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时间:1956——1964年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时间:1986——1990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 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 等。
讨论:1、你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历史原因?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2、从苏联改革和失败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是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 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 稳步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列 宁
斯 大 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 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但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 体,这是为什么?
3、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致 不同的结果?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 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 导思想。
课件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独联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 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 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 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 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也为了实现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
苏 梁赞州领导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
联 品从1958年的4.8万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的
版 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认可
的 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惜以动用暴力手段不准州内百
大 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全州动员投入到“为
跃 进
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成了15万吨牛肉上交
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的英雄,被授予列宁勋章
。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交
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
玉 米
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
运
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
动
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政治改革 ♪ 措施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研究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的知识点
苏联是二十世纪世界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在1991年解体。
苏联的历史经验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二十世纪政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改革的起因苏联国内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斯大林时期的领导方式,苏联政府的行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国有经济的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苏联在198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摆脱困境,苏联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等。
政治改革主要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等方面。
经济改革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财产管理等。
二、苏联改革的实际效果苏联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现代化。
然而,在苏联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没有预料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一方面,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物价上涨和涨价条件的恶化。
另一方面,苏联民主制度改革的慢性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失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延误了苏联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最终,这些问题开始削弱苏联的统治和国家实力。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同盟国在1989年-1991年之间的一场政治大动荡。
苏联的解体是由苏共中央和高层领导人的分裂以及——同时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不断加重的政治危机引起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包括经济问题、领导脱离了群众的根源、民族矛盾和国际形势等。
解体的经济根源在于苏联经济机制的萎缩,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下降,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下降和政治危机加剧。
苏联领导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源则在于,共产党的胜利使得领导者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正常的维持,再加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缺陷,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说课讲解
——《苏联的农业(统计资料集)》第90—91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列
林斯 大
宁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 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回顾这段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
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2、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苏共二十大召开 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全面否定斯大林 引起了思想混乱
——没有实事求是的评判斯大林的功与过。 (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
1988
经 济 大
否定革命历史 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1990
放弃党的领导地位,
滑 坡
引起思想混乱
实行多党制
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党内斗争尖锐、公开
1991
政权性质的根本变化
“8.19”事件
《阿拉木图宣言》
苏一 国
木 图 宣 言 》 独
联
体
扩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 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历史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 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 度集中的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版本九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 对赫鲁晓夫的政治 经济政策做了一些 调整。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 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斯大林手里,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 极的地步,忽视民主法治。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戈 尔 巴 乔 夫
勃 列 日 涅 夫 赫鲁晓夫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 政治方面 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管理。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人教版本九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人教版本九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回溯:
什么是“斯大 林模式”?这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模式有何弊 端?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哪些?
经济方面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 少,质量差。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键入文字]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八一九事件:1991 年8 月19 日,一些苏联领导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政变。
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
影响: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林民 墙主 之德 后国 ,政 人府 们宣 在布 柏开 林放 墙两 头德 跳边 舞境 。和 柏
捷克开放边境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一分为五
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坚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结果:……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
结果:共产党丧失对国家的控制,国家权力分散;
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加盟国独立趋势加强
苏联局面失控,濒临解体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解体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 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 “自行解放”。 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 “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一、赫鲁晓夫改革
对农业、工业和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冲击了斯大 林模式,但 未从根本上 改变苏联高 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
赫 生 平 最 “得
意”
之 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脱下大皮鞋, 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 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皮鞋”发言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 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 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 主义阵营成员 。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波漪涟向八方漾去。放眼看去,考场东南方的看台之间暗黑色的小胸谷和浅红色的圣心桃,其中还有片片亮黑色的梅腿霞嫩草,就像仙女绚丽的长裙在风中飘舞。再看场地西
南方的看台之间,那里生种植橙白色的雄胆桐和深橙色的松泪樱,中间还夹杂着纯黑色的豺臂藤,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幅美妙的立体油画在波动。考场的西北向,那里生长着暗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是否会存在下去?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
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
件”,苏联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僵化(根本原因) 2、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的激化
席之上,像过山车一样顺着彩虹般的地毯闪亮飞出,在离庞然奇藤八米外的上空稳稳悬住。这时,蘑菇王子和知知爵士很快组合成了一个有着钻石冬色狐头,奇青色鸽身子,
海绿色幽光翅膀,霞粉色虎尾的大怪猴,只见他悠然把青春光洁,好似小天神般的手掌摆了摆,只见六道摇曳的美如轨道般的银雾,突然从年轻强健的长腿中飞出,随着一声
赫鲁晓夫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 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脱离实际, 主观主义,急躁冒进,也并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 失败。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食品短缺,苏联百姓排队 购买食品
三、苏联的解体
羊翡翠桌!那上面悬浮着三个办公室!在三个办公室上面悬浮着缓慢旋转的三堆贪官,再看庞然奇藤的上空,只见那上面悬浮飘动着壮观的九个烂尸体,这九个烂尸体一袋形天光计量仪正射出九束暗灰色的奇光,把九个烂尸体装点的异常神奇华丽……与创意表演所用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模式的弊端?
第10课
赫 鲁 晓 夫
(1953-1964)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 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 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 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产生了极大 的消极影响.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经济 政治 经济 政治
评价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思想混乱 政局失控
三、苏联解体
1991年底
八一九事件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 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国、苏 联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并说出你的感想。
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 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 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 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 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想: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 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改革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液压打包机 废纸打包机厂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模式的弊端?
第10课
赫 鲁 晓 夫
(1953-1964)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 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 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 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产生了极大 的消极影响.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是否会存在下去?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 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 件”,苏联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僵化(根本原因) 2、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的激化 3、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政治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放弃民主集中制,在政治体制方 面,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影响 引起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 恶化,社会秩序动荡,政局失控.
2、“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3、苏联的解体 1991年底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 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 总统职务。…苏联走向解体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结果 失败,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经济面临崩溃、 政治危机、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危机
食品短缺,苏联百姓排队 购买食品
三、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经济面临崩溃、政治危机、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危机
内容
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未取得预期成果
(资源包)第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所以,他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B、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苏联的解体1、苏联是怎样解体的?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强。
B、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C、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学生“动脑筋”)A、男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B、女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C、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女生说的有道理。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