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

第一节遗传一、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1、生物体的特征或特征,叫性状。

生物新个体在和上都与自己的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

2、染色体主要是由和组成。

其中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上控制生物的片断小单位叫。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存在的。

如人的体细胞中都是染色体。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和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生物体细胞中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的遗传物质。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24条染色体上分子的全部,解读它们包含的。

二、性状的遗传和人的性别决定1、生物体的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叫相对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通常用的英文字母表示;在杂种子一代未显现的性状叫。

通常用的英文字母表示。

2、生物体的某一性状是由一对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又有和之分,只要有显性基因时,即表现性状;只有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才表现出性状。

3、人类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是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男性表示为,女性表示为。

第二节变异1、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突然剧烈变化,可能引起生物体的结构发生变化,这叫。

2、同一物种内之间的差异叫。

与遗传一样生物的变异也是存在的。

生物的变异分为的变异和的变异;并未涉及到的改变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改变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根据对生物体是否有利分为、和。

有利变异能提高生物的和的能力,使生物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条件,生物才得以和。

3、在育种上,人们通过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处理,使生物体内的或发生改变,再经过选择和培养,获得新的生物。

第三节遗传病和优生1、血友病是血液中缺少一种,因此受伤时血液凝结得很慢,容易造成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

唐氏综合症又叫,是一种遗传病。

2、遗传病是指由的改变引起的疾病,可分为遗传病、遗传病和遗传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又可分为遗传病和遗传病。

3、优生是指让每个家庭生出的孩子。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速:(1)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2)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时340m/s 。

(3)一般地,固v >液v >气v3.回声定义:人们把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产生原因:声音的反射。

辨别出回升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比原声更强。

回声的利用:回升测距。

测量原理:s=21声v t ,其中t 为发声到收到回声的时间,声v 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人耳怎样听到的声音外界发出的声音传到耳道中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例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A .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 .手掌吸收了声音C .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例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A .月球上噪声很大B .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C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 .月球上温度太低例3.小亮看到礼花绽放2s 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 )A .1kmB .680mC .1×910mD .1×910km 例4.将耳朵贴在长长的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打声。

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 .空气、水、铁管B .水、空气、铁管C .水、铁管、空气D .铁管、水、空气例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例6.小刘同学看完影片《流浪地球》后,发现影院的墙面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大响度B .降低音调C .减少回声D 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 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例7.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则小明距山崖( )A.1020 m B.2040m C.340 m D.510 m.通风换气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2)弧弹性:e=YX X Y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2)计算:A 弧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Q P P Q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

222121Q Q P P P Q ++∙∆∆B 点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Q P dP dQ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高中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平面的基本性质1.平面——无限延展,无边界1.1三个定理与三个推论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用途:常用于证明直线在平面内.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图形语言:用途:用于确定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用途:常用于证明线在面内,证明点在线上.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异面直线:(1)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 (2)判定定理:连平面内的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不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 如右图,在空间任取一点O ,过O 作,则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特别地,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经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殊点(如线段中点,端点等)上,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图形语言: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共面:a b=A,a//b 异面:a与b异面//,////a b b c a c ⇒PA a P A a A a ααα∉⎫⎪∈⎪⇒⎬⊂⎪⎪∉⎭与异面(]0,90θ∈︒︒'//,'//a a b b ','a b θ,a b //l l A l l αααα⊂⎧⎪=⎧⎨⊄⎨⎪⎩⎩αβαβαβ⎧⎪⎧⎨⎨⎪⊥⎩⎩平行://斜交:=a 相交垂直:②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如图】③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如图】④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的依据:(i )定义法(反证):(用于判断);(ii )判定定理:“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用于证明);(iii )“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4)(用于判断);2.线面斜交: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选修3-1第二章《 电路》知识要点

选修3-1第二章《 电路》知识要点

《第二章 电路》知识要点一、电阻及电阻定律㈠、电阻——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1、定义式:IUR =——根据此式可测量材料电阻的大小(称为伏安法) 2、单位换算:1M Ω=1000K Ω=1000000Ω ㈡、电阻定律 1、表达式:R =23★:知识点拨1⑵、材料的体积不变,即有:S L S L = ★:知识点拨2㈢、电阻率(ρ)——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1、ρ的大小由材料本身决定,电阻率越小,材料导电性能就越好。

2、单位:欧.米(Ω.m )34⑴、定义:物质在低温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⑵、应用:超导情况下输送电能,电能没有损耗。

5、按物体的导电性能划分物体种类 ⑴、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⑶、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特点:其导电性能容易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如:温度、光照、掺入杂质) ㈣、电流强度的定义1、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导体的电流强度。

2、 定义式:tq I =3、 决定式(微观角度):I=neSV (其中n 为导体中单位体积含有的电子数,e 为元电荷的电量,S 为导体的横截面积,V 为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速度大小)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定义:指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简称I—U关系曲线。

2、用途: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在I—U图线中,直线斜率的意义: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越大,电阻越小)在U—I图线中,直线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斜率越大,电阻越大)4、从I—U关系图线划分电子元件的种类⑴、线性元件:元件的I—U关系图线为线性关系。

⑵、非线性元件:元件的I—U关系图线为非线性关系。

三、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纯电阻电路)1、电流流向法2、等电势法五、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 表达式:rR EI +=常用变形式:E=内外U U + E=I (R+r ) E=Ir U +外→U=E -Ir 讨论:⑴当I=0时,外电路断路,R=∞,U=E ,内U =0⑵当R=0时,外电路短路,I m =E/r ,U=0,内U =E2、伏安特性U ——I 图象对纯电阻的含源闭合电路,从U ——I 图象可以求: ⑴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和短路电流I m ⑵某一电流对应的外电阻R ⑶某一电流对应的外电路功率P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路端电压的变化的总体思路:负载变化→R−−−→−+=r R EI I −−−→−-=IrE U U →⎪⎩⎪⎨⎧+==21II I R U I n n n 节点电流关系通过某支路的电流六、多用电表的的使用1、作用:可以用它来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2、种类:指针式和数字式3、结构:表头、测量电路、转换开关和红、黑表笔4、表笔⎪⎩⎪⎨⎧-----+负极的连接红黑表笔与表内电池正正黑负红测电阻时高低指电位低黑高红电压时测电流黑红对插孔"""":"""":"""":、5、工作原理㈠电流表:利用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扩大原电流表的测量范围 ㈡电压表:利用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扩大原电流表测量电压的范围 ㈢欧姆表: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xR R EI +=,其中R 为表头内阻、调零电阻、保护电阻的电阻总和,x R 为待测电阻。

初二第二学期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初二第二学期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基础知识第1节:空气1、空气的成分(占)、(占)、除此之外还有:、、。

2、空气的利用:3、首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拉瓦锡,它选用的药品是红磷。

4、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充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变浑浊证明水存在的方法:通过无水硫酸铜现象由白变蓝5、说出空气成分的三种用途:、、第2节:氧气和氧化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1标准大气压下、-183℃时液化成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从中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3、在做氧气与铁丝反应的实验时,试剂瓶底应放,目的是为了。

4、物质与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按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分为:、。

5、燃烧的条件是、,所以灭火的措施为、。

6、缓慢氧化会产生热量,若热量积聚,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会产生自燃现象。

7、工业制氧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本质上属于物理变化。

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1、化合反应的特征:;分解反应的特征:。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药品:、化学原理装置的适用范围:收集方法:(原因)(原因)。

二氧化锰在本实验中起作用。

它能但本身的、不变。

像这样的物质称为。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药品:化学原理装置的适用范围: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七字诀)(3)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法药品:、化学原理选用的装置与相似。

三种方法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3、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

(3)书写的步骤:写、配、注、标。

(四字诀)(4)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每种元素只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出现一次的化学反应配平。

奇数配偶法适用于某种元素在反应中出现的次数较多且正好一奇一偶的化学反应配平。

(整理版)第二章数列知识要点

(整理版)第二章数列知识要点

第二章 数列知识要点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即:1(1)n n a a dn --=>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那么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假设2a cb +=,那么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假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那么()11naa n d =+-.14、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 -=-.15、假设{}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那么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2n p q =+,那么2n p q a a a =+.1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 1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假设项数为()*2n n ∈N ,那么()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②假设项数为()*21n n -∈N ,那么()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 S n =-奇偶;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差数列.18、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即:1(0,1)nn a q q n a -=≠> 19、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假设2G ab =,那么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20、假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那么11n n a a q -=. 21、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nm a a q-=;②()11n n a a q--=;③11n na qa -=;④n m n m a q a -=. 22、假设{}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那么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2n p q =+,那么2np q a a a =⋅.2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2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假设项数为()*2n n ∈N,那么S q S=偶奇.②n n mn m S S q S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25、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①公式法;②n S ,求n a ;③构造法;④累加、乘法。

高二生物选二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二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选二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细胞与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包括细胞器和胞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边界,起着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物质的存储和调控。

第二节:细胞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细胞通过代谢过程获得能量,并将能量转化为细胞所需的物质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包括无机物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无机物代谢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物代谢主要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第三节:DNA及基因的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上编码特定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发挥功能。

第四节:细胞的遗传与表达细胞的遗传与表达过程中,包括DNA复制、基因转录和mRNA翻译等步骤。

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确保子细胞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基因转录是DNA被转录成mRNA 的过程,mRNA翻译是在核糖体上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第五节: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的过程。

遗传是生物种群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自然选择和突变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第六节: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遗传或代谢活动进行工业生产或其他应用的技术。

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

第七节:免疫与疾病控制免疫是机体对抗疾病的防御反应。

机体通过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对抗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

疾病控制包括预防和治疗。

预防疾病主要通过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治疗疾病主要通过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等手段。

以上是高二生物选二第二章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和遗传的基本原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掌握生物技术和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单位为。

对于Δc(反应物)=c(初)-c(末), 对于Δc(生成物)=c(末)-c(初)。

Δt表示反应所需时间,单位为等。

3.单位一般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

4、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往往不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求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一般按以下步骤: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③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A + nB pC起始浓度(mol/L) a b c转化浓度(mol/L) x某时刻浓度(mol/L) a-x(1)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但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通过转化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pY+qZ ,即比较与若则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大。

(3)注意反应速率单位的一致性。

(4)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在反应A+3B 2C+2D中,若某条件下v(A)=0.15 mol/ (L·min) , 则此时用v(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B)= _________ ;若起始条件下,物质C的物质的量为0,经过5秒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5mol/L,则用v(C)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 。

(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按图安装两套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 mL 1 mol/L和40 mL 4 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 mL H2所用的时间。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甲 第二章知识要点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主要特征 1、(1)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2)生物一般由 构成。

(3)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简称新陈代谢。

(4)能成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5)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6)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简称应激性。

2、蜗牛具有视觉、味觉、触觉,没有 。

二、细胞1、科学的发展常常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认知的过程,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有以下三点:(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

(3)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 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里看到的像与实际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1)视野的明暗,可调节 和 (光圈)。

(2)视野的清晰度,可调节 。

1、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 (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 ;(2) 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 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 ,直到像清晰。

(注意: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5)使用高倍镜后视野的光线变 ,细胞数目变 ,细胞的像的体型变 。

(1)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滴清水)(撕洋葱内表皮) (红墨水)檫撕展 盖 染 吸檫 刮 涂 盖 染 吸(生理盐水) (亚甲基蓝)(3)右图中①是装片有气泡产生,原因是制作装片时盖盖玻片出现失误。

②细胞状态正常,原因是滴加了 。

③视野中有杂物,原因是刮细胞前没有漱口。

④视野中 ,原因是没有涂抹均匀。

123 传导兴奋的作用)(3)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按照一定的次序,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人的皮肤。

真皮:由 血管中的血液-------结缔组织触觉小体等 --------神经组织立毛肌 --------肌肉组织-------结缔组织① ② ③ ④果实被子植物 花 的六大器 种子官 根茎 营养器官叶(4)系统概念: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5)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第二章整式知识总结

第二章整式知识总结

整式的运算一、知识梳理:现实世界、其他学科、数学中的问题情境①整式的加减②幂整式及其运算解决问题二、知识要点:1、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整式、同类项1.单项式 (1)单项式的概念: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注意:数与字母之间是乘积关系。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字母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多项式中的符号,看作各项的性质符号。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所以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来交换各项的位置,而保持原多项式的值不变。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 知识要点1. 在测定空气中O 2含量实验中,为什么水能进入瓶内约1/5?若水面没有上升1/5,分析原因。

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吗?为什么?答: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可能原因:(1)红磷太少(2)装置漏气(3)没有等装置冷却到室温。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占据消耗的氧气体积,水不能进入瓶中,导致实验失败。

2. 用什么方法可以“捕捉”到空气?答:用排水的方法,或者用瘪的气球。

3. N 2和稀有气体的性质活泼吗?它们有哪些用途?答:不活泼。

可用作蔬菜水果等的保护气、填充气。

N 2可作氮肥原料及工业原料,氦气可填充气球等。

4. 空气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5. 污染空气的气体有哪三种?测定空气质量是测定哪三项?被污染的空气对我们有什么有害影响?答:SO 2、氮氧化物、CO 。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

被污染的空气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6. 通常状况下,O 2有哪些物理性质?液氧、固氧是什么颜色?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大。

液氧&固氧都是淡蓝色的。

7. 怎样用实验证明河水中溶有少量O 2?答:河水中可以放养水生动物,证明含有少量氧气。

8. 你知道氧气具有可燃性还是助燃性?它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氧气具有助燃性。

能与磷、镁、铁、碳、硫、石蜡等多种物质反应。

9.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铁丝弯成螺旋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入少量的水?答: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好进行反应。

为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引起破裂,在实验前先放入少量水。

红10. 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异同点?常见的缓慢氧化有哪些?答:相同点:燃烧与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反应,放出热量。

不同点: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可能引起爆炸,缓慢氧化是平静的氧化反应。

第二章 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二章 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4. 东半球包括:0°~160° E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和20° W~180°W5. 160° E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 纬度的划分:7. 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9.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

10.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11.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的第二章主要涉及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以及摩擦力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是对第二章内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力,如推、拉、压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重力1. 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心的方向。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由于粗糙度和压力而产生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并且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有关。

4. 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总结:初二物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牛顿定律是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惯性的存在,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3、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等轻小物体的振动,叫做转化法。

例: ①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了.②敲击桌子时,碎纸片上在桌面上跳动. 说明了.③用力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说明了.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

5、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例如:余音绕梁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向外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人就听到声音。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v v v>>固液气8、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km/h. 解:9、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种类有关;②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温度 有关.10.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就能区分回声跟原声。

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 才能区别出来回声和原声。

1340/0.1172s vt m s s m ==⨯⨯=() 11.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在旷野里讲话,声音向四面传播开了,而在屋子里谈话,空间比较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反射回来,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所以屋子里谈话听起来响亮。

12.利用回声 测量距离。

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的远近。

例: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30m/s ,船发出的信号经0.6s 被船接收,求海底到船的距离。

1(1530/0.6459)2s vt m s s m ==⨯⨯=11.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叫回声定位。

第二章第一节 知识点梳理(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知识点梳理(笔记)

第二章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2、陆地(29%)
(1)大陆
(2)岛屿
(3)群岛
(4)半岛
(5)地峡
(6)大洲
3、海洋(71%)
(1)大洋
(2)海:边缘海、内海、陆间海
(3)海峡:
▲世界主要海峡:
▲世界主要运河
4、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分布
4、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
三、
四、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
1、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者:魏格纳(德)
时间:1912年
主要观点:在2亿5千万年前,目前分为各个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那时还没有大洋,以后,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大洲。

(2)板块构造学说:
提出者:勒比逊(法)
时间:1968年。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复习知识要点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复习知识要点

16、
17、鸟的繁殖行为的过程:(亲鸟的孵卵和育雏行为,大大提高了其后代的成活率。


18、鸟卵: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

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有季节性,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
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

生殖:有季节性,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卵生
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殖:有明显的季节性,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大型的
带硬壳的)生
发育: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亲鸟孵化继续
发育(早成雏和晚成雏),具有育雏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

重点是: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1、从时间跨度上讲。

2、从内容上讲,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方面。

3、从性质上讲,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4、从影响因素上讲,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5、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2.方向性与顺序性。

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个体差异性。

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

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二)关键期洛伦兹的小鹅认母行为,提出了印刻现象: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

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最容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2.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已有研究提出,2~3岁是计数能力和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口头语言和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2、前运算阶段(2~7岁)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只知A>B,而不知B<A)等;集中化即儿童只注意集中事物的单一维度,忽视其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还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的事物为中介。

①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②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③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④假设—演绎推理(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1、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3、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进入青少年时期,中学生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即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

研究发现,中学生观察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2、观察的持久性也不断增强。

3、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

4、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

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5、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

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

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初中学生在抽象记忆发展的同时,具体形象记忆也在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已慢于前者;到了高中时期,抽象记忆发展迅速,而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还需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日趋成熟。

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1、喜欢争论2、理想主义(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

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定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对教学的启发: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

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人格发展理论的两位代表人物。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他在《儿童与社会》一书中,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婴儿期) (0~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一个人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

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对人信任,有安全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幼儿期) (1~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双重渴望:既想获得父母的支持,同时也渴望父母能放手让自己做主。

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早期) (3~6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这一时期,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或者监护者如果允许儿童跑动、蹦跳等,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将增强。

对儿童的主动探索进行严厉惩罚的父母会让儿童对自己天性中的强烈需求感到内疚。

即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晚期) (6~12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如果前三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那么这一阶段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因素了。

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发展顺利者会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而发展障碍者会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 (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在青少期,“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

同时,他们也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异同,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

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

6.亲密感对孤独感(青年期) (18~24岁)这一时期是人们进行求爱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往往十分关注镜像自我、注重印象管理、关注自身的前途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