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

合集下载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搭配——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搭配——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
民 收 入 与 利 率 带 来 国 际 收 支 的 失 衡 , 一 失 衡 必 然 引 起 政 府 这
出 的变化 完全 被本 币 币值 的改变 带 来 的 经 常账 户 的 反方 向
变 动所抵 消 , 而导致 财政 政策 无效 。 从 既 然 不 同 汇 率 制 度 下 货 币 政 策 与 财 政 政 策 的 效 力 存 在
是现 代市 场经 济的一 般规 律 。然而 , 放经 济 的运行 拥 有许 开 多 封 闭 经 济 下 不 具 备 的 特 征 , 府 的 宏 观 调 控 问 题 也 因 经 济 政
的开 放性 而发 生着深 刻 的变化 ,S L I— M— B P模 型 的分 析 告 诉 我们 , 采取 的汇 率制 度 不 同 , 府 宏 观 调控 政 策 的 效 力 存 政 在着 很大 的差 异 。通 过 不 同汇 率 制 度 下 宏 观 经济 政 策 效 力 的比较 , 无疑 为实 施不 同汇 率制度 的 国家进 行宏 观 经济 政 策 的选 择 与搭 配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指导 和参 考 。

这是 因为 , 时一 国 可 以 自主控 制 货 币供 给 , 币政 策 此 货 会通 过对 汇率 的影 响而加 强其 效果 。
2 财 政 政 策 相 对 低 效 .

不 同 汇 率 制 度 下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效 力 比 较
这是 因为 , 财政 政 策 造 成 的 利 率 变 动 会 引 起 汇 率 的调 整, 从而 削弱 其政策 效果 。财 政政 策 的效力 在不 同 的资金 流 动性 下有 所不 同 , 析 表 明 , 金 流 动 性 越 弱 , 出效 应 越 分 资 挤 小, 财政 政策 效力越 大 , 即使 资金 流动性 弱 至不 流动 时 , 但 仍 存在 一定 程度 的挤 出效应 ; 资金 流动性 越强 , 出效应 越 大 , 挤

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和协调

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和协调
对各国合作均衡的福利水平与非合作均衡的福利水平进行比 较;
另一支是通过建立各种多国模型,利用实际数据来检验国际经 济政策协调收益的大小。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政策协调的具体可行方 案。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28页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
2. 依据溢出效应的客观存在,论证在现代国际经济 环境下,各国分别独立地制定、推行宏观政策必然 导致一些矛盾: ——各国政府如都不愿意单方面采取扩张的货币政 策,使利率下降,造成资本流出,加大国际收支逆 差,而是采取单方面紧缩的政策,结果会造成世界
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和协调
第一页,课件共有28页
第一节 汇率的作用与风险
汇率的作用
1. 本币汇率下降,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
上升,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
2. 这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
出口品的需求会由于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3. 汇率下降,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 可能程度,即出口供给弹性所制约。
在世界紧缩背景下的快速成长,又引起了国外要求人 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在
第七页,课件共有28页
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
7. 在当今国际货币体制下,不能幻想没有汇率压力。 泛泛而言,贬值的好处是促进出口,但对引资和外债
不利;升值的好处是维护经济的良好形象,促进引资,但 对出口不利。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对人民币应升 值还是贬值会有不同的对策观点;国外出于不同的目的 也必定会对中国施加人民币应升值还是贬值的舆论乃至 外交的压力。
第八页,课件共有28页
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
8. 从冷静的理论分析角度来说,决策必须: ⑴全面、综合权衡经济、政治得失; ⑵估计保持汇率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经济实力; ⑶如果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保持稳定或许是最优选择。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节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节

人民币 的数量
中国进口需求减少的影响
人民币 的价格
D0
D1
人民币 的数量
中国出口需求增加的影响
均衡汇率的变动
• 当人民币的供给曲线左移,需求 人民币 曲线右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的价格 会出现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即人 民币升值。汇率上升来自两个原 因或其中之一:第一,在每个汇 率水平上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 上升了,反映在图中,就是人民 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第二, 在每个汇率水平上中国对美国产 品的进口需求下降了,反映在图 中,就是人民币的供给曲线向右 移动。
D0
D1
S1
S0
人民币的 数量
(五)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 汇率贬值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汇率升值则有减 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 “时滞”问题。 – “商品的需求弹性问题”。
• 只有出口商品是富有弹性时,本国货币贬值才能使外汇收入增加; • 只有进口商品是富有弹性时,本国货币贬值才能使外汇支出减少。 • 结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汇率的决定
•曲线S和D的交点E即为市场均衡点。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人民币 的价格
S1
S0
• 假定不存在国际间借贷,当中国 对进口的需求减少时,人民币的 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这是因 为减少对美国商品的购买,中国 人就会减少支付美元,这样导致 中国进口商在外汇市场上供应更 少的人民币以换取较少的美元。 假定不存在国际间借贷,人民币的需 求曲线由美国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决 定。右图中,原来的人民币的需求曲 线为D0,当美国人对中国商品的偏好 上升时,使美国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增加,从而使中国的出口商品增加, 人民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D1。

开放经济下内外平衡矛盾及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内外平衡矛盾及政策搭配
维普资讯
圜阻


文 0 王 芬 ( 樊 学 院经 管 系 湖 北 襄 樊 ) 襄
蠡 黉
开放 经 济 下 内外 平衡 矛盾 及 政 策搭 配
摘 要 : 放 经济 增加 了宏观 经 济 目标 , 二 是 政 策 目标 之 间 的 关 系 非 常 复 杂 。 所 开 但 却缺 乏 相应 数量 的政 策工 具 。 内外 平衡 以 ,根据 政 策 目标 划分 , 内外 平衡 矛盾 可 矛 盾 的 表 现 形 式 是 极 其 复 杂 的 , 具 有 多 维 以 表 现 为以 下 不 同形 式 。这 里 以 三 维形 式 性 的 特 点 。 解 决 内 外 平 衡 矛 盾 的 基 本 方 法 为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

的矛 盾 ,使 宏 观 经 济政 策 经 常 面临 相 互 冲 突 的 困境 。 内外 平 衡 矛 盾 产 生 的 原 因

即使 在 第 一 栏和 第 八 栏 中也 存 在 政 策 的 冲
突 。例 如 在 第一 栏 中 国 内经 济 萧 条 和 国际 收 支整体顺差都要求扩张性的需求政 策,
济 周期 的 不 同 , 美 国经 济 同期 过 热 ,美联 储 连 续 六 次加 息 ,加 大Βιβλιοθήκη 了 中美 两 国 的利 率 、
( ) 来 自 经 济 体 外 部 的 冲 击 一 在 相互 依 存 的 国 际经 济 环 境下 ,来 自 经 济体 外 部 的经 济 冲 击是 导 致 内部 平 衡 和
及 自我 实 现 的金 融 危 机 预 期 冲 击 。
是 政 策搭 配 ,我 国 当前 的经 济 失衡 需 要 长 期 的 政 策 调 整

1 初开始 的东南亚 金融危 机对周边 国 97年 9

宏观经济调控管理及财务知识分析政策(PPT 63页)

宏观经济调控管理及财务知识分析政策(PPT 63页)
7
①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88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
•最终产品(final goods):为最终使用而购 买的产品。最终产品的购买者不再出售该 产品。 •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用到上另一个企业提供 的产品,称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 只计算最终产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这是因为,消费者手中的一 件产品可能是很多个企业的共同劳动成果。如果把每个企业的产值 加起来作为社会的总产品,那么,难免出现重复计算问题。
第七章 宏观调控
本章主要内容: 1.国民经济经济运行的总量 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与平衡 3.宏观调控的目标 4.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
1
一、国民经济循环与经济总量
(一)国民经济的循环
1.两部门经济
生产要素的报酬
厂商
商品劳务购买支出
居民
图: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2
• 2.三部门经济
商品和劳务购买支出
• 储备资产账户主要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和 外汇,记录的是储备资产的变动额,应该等于经 常账户余额与资本金融账户余额之和。
41
2.国际收支平衡 •指一国的国际收支既无赤字有无盈余,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本流出与流入的平衡; 二是进口与出口的平衡。
•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 或称国际收支盈余; •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或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表示对外负债,一 般要用外汇或黄金偿付。
42
5.宏观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联系: •四个目标之间有互补关系,也有排斥关系。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对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 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施顺序和目标指 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 组合,使所选择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 的有机的整体。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的重要议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不仅需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还需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就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挑战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市场等。

对于一个开放经济国家来说,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能够应对以下挑战:外部冲击开放经济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相互关联的地位,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冲击,如金融危机、贸易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都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国际竞争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产业要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政府的经济政策要能够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同时,政府也要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跨国资本流动跨国资本的流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政策的吸引力将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

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同时也要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促进增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削减关税、改进税制、优化政府支出结构等方式来促进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整国内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国际汇率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07章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与制度

第07章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与制度

第07章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宏观调控法是指国家通过政府行为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结构、速度和方向,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是一种控制经济总量的手段,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

宏观调控法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来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总量均衡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通过宏观调控来调整经济的波动。

总量均衡理论认为经济运行需要保持国民收入、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总值之间的均衡,通过调控投资、消费、储蓄和国际收支等因素来实现均衡的状态。

经济增长理论则着重研究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动力机制,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和调动社会资源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宏观调控法的主要制度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调控物价水平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分配,调控总投资和收入分配的平衡。

产业政策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来影响经济的总供给和竞争力,调控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产业发展的均衡。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期稳定、逆周期调控、综合平衡和按需调控。

预期稳定强调调控政策应该具有预见性和稳定性,避免政策的过度波动和频繁调整,以稳定市场预期和经济运行。

逆周期调控则强调在经济波动周期中,政府应该采取相反的措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等来稳定经济。

综合平衡要求调控政策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社会公平等多个因素,避免单一指标的过度追求。

按需调控则强调根据经济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政策,避免刺激过度或紧缩过度。

宏观调控法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区域差异、行业差异和周期差异进行差异化调控。

高一政治 7.2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 7.2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一政治第七章第二节国家的宏观调控(一)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二)宏观调控的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宏观调控的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国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宏观调控的意义1.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①.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②.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则可避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2.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①.各种公共服务都需要耗费资源,胆识他们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其资源配置不可能纳入或完全纳入市场调节的轨道。

②.国家可以动用财政力量投资于这些领域,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提供给社会大众。

3. 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①.市场经济以竞争和效率为原则,保护竞争、鼓励强者,其结果是优胜劣汰,使收入分配的差距趋于拉大,引致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②.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则可以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 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其特殊作用。

(五)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应该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

2.增加就业形成“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第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七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教学目的:建立并利用IS-LM-BP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环境;2、IS-LM-BP模型;3、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4、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环境经济政策就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手段来实现经济政策主体所决定的目标。

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主体构成经济政策的三个基本要素。

根据政策的不同目标,我们可以把经济政策分为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目标即是通过政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经济效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经济稳定,经济稳定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一)充分就业1、失业的三种类型:表7-1 凯恩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分为如下三种类型:2、充分就业:就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以外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按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情况。

充分就业的一般含义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接受的报酬参加工作的状态。

3、失业率:从广义上讲,失业率就是指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根据充分就业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宏观经济学关心的失业率是指非自愿失业人数与劳动力人数的比率,而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的人数之和与劳动力人数的比率被为自然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也可以看成是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情况。

(二)价格稳定价格稳定,就是指价格水平的稳定,即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表现为价格指数的稳定。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的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是通货膨胀率,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Πt=(P t-P t-1)/ P t-1(7-1)其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是t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

i i1 i0
IS
IS1
LM LM1 BP
Y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减少——利率下降, 收入减少——资本流出——国际收支逆差(经常项 目不变)——本币贬值压力——政府抛出外汇,回 笼本币——货币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
i i0 IS1 IS LM1 LM BP
i1 Y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论:(2)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 升——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经常项目不 变)——本币升值压力——政府抛出本币,购买 外汇——货币供给增加

i i1 i0
IS
LM1
LM BP
Y
2、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增加——利率上升, 收入增加——资本流入——国际收支顺差(经常 项目不变)——本币升值压力——政府抛出本币, 购买外汇——货币供给增加——产出水平增加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
性,则一国不可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 财政政策则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资本完全流动下浮动汇率制度下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1)扩张性政策
i i0
IS1 LM IS LM1 BP
i1 Y

非充分就业——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 加——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 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增加——利率提高—— 恢复均衡
(二)搭配模型——支出增减政策
利 率
IB
3区
4区
1区
E 2区
EB
A
预算支出
1区
失业-逆差 2区 通胀-逆差 3区 通胀-顺差 4区 失业-顺差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

第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
际收支不平衡。 二是以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这样该国在实现外部
均衡的同时更加接近内部均衡线,最终会趋于内外均衡点E。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斯旺模型
斯旺模型: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1963年提 出用支出增减与支出转换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部均衡矛盾问 题。两个假设:
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法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
货币供给
. IB

A
B

EB
C

D.

预算
图7-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指派法则
表7-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7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7.2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三、内外均衡的冲突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内部均衡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外部均衡
外部均衡内涵的发展:平衡与均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经常账户平衡 20世纪70年代:总差额的平衡(the balance of payment in balance)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结构
外部均衡(the balance of payment in equilibrum) :与一国宏观经济相 适应的经常账户余额。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

第一章、国内政策搭配1.米德冲突一、理论背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国际收支》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二、前提假定:1.固定汇率制度2.不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影响三、基本观点: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够通过影响社会的总需求(支出增减型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条件下的特定区间上就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况。

四、典型事例:1.经济衰退→总需求↓→国际逆差加剧2.经济繁荣→总需求↑→国际顺差加剧五、主要缺陷:1.前提假定不符合实际,只针对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六、评价: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也不可能完全听凭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所以汇率具有一定的固定因素的。

2.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尤其是考虑资本项目下国际游资的流动,汇率的波动会更加动荡不定,使内外均衡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干扰更加复杂,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更加深刻。

2.丁伯根法则一、丁伯根法则是由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麦(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二、丁伯根法则的实质: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三、内容: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

如在两个目标、两种政策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两种工具,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四、推导:1.两个目标T1、T2,两种政策工具I1、I2,假定目标是工具的线性函数。

2.T1=a1×I1+a2×I23.T2=b1×I1+b2×I24.当T1、T2两个政策目标彼此无关,只要a1b2≠a2b1,即两种政策工具线性无关,该方程就有唯一解,即得出为了实现T1、T2的目标值所需要的I1、I2水平。

但是如果两种政策工具彼此相关,就不可能实现两种彼此独立的政策目标。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的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的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中的宏观调控1994年,中国在包括财政、金融、外贸等多个领域中推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全面改革。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财政领域中的分税制、金融领域中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原则、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同商业性业务分离、外汇领域中的汇率并轨,以及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都是那次改革的产物。

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使得市场机制在我国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但同时也向我国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篇文章就是因应这些新课题而写作的。

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国内储蓄过剩问题、在国内储蓄过剩的条件下继续引进外资的合理性问题、国外游资(“热钱”)问题、货币当局面对外汇储备不断增多而需采取多种“对冲”手段问题、关于转变对外开放战略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体系问题等,均已在此文中明确提出,并展开了或深或浅的讨论。

本文于1995年6月开始在《经济学消息报》上连载。

1994年,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又前进了一大步。

外汇体制改革的成就是显著的: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进出口贸易获得很大发展,国家外汇储备全年增加了304亿美元,等等。

但是,外汇体制改革也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能够被直接感觉到的是,外汇储备的动态对国内货币供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我们在经常项目下实行了较严格的结售汇制,而且中国人民银行参加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所以,增加的外汇储备大都直接形成了人民币发行的基础,从而,1994年因购买外汇而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高达3000亿元左右。

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对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自然要产生种种议论。

实际上,外汇体制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要深远得多,因为,人民币同外汇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多和更紧密的联系。

如果说,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过去主要只需考虑“对内”平衡的话,那么,在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今天,已经必须同时考虑“对内”和“对外”两个平衡的问题了。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Y
O
i
Y*
i*
IS
IS曲线移动: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i1
Y1
A
B
C
D
A、扩张——右移
B、紧缩——左移
A、本币贬值——右移
B、本币升值——左移
1、IS模型: 商品市场均衡
非均衡点C点:I<S有超额产品需求; D点:I>S有超额产品供给;
IS曲线特征: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利率水平越低,投资规模就越大,从而收入水平越高。
2.其他条件不变,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利率上升;紧缩的财政政策相反。
3.其他条件不变,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利率下降。
IS-LM模型
3、BP曲线的推导
BP曲线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国际收支平衡线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之和为零
4.经济冲击与稳定政策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下
浮动汇率制度下
5.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
一、主要的宏观政策分析工具
IS曲线——分析商品市场的工具
LM曲线——分析货币市场的工具
BP曲线——分析国际收支的工具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问题,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先依次分析每个问题的解决工具:
Y
O
i
Y0
i0
LM
E
BP
IS
LM’
i’
Y’
E’
(2)资本有限流动A:对利率反应不是很灵敏
Y
O
i
Y0
i0
LM
E
BP
IS
LM’
i’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等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基本的两个政策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等手段,而货币政策则包括利率、货币供应等手段。

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首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

如果财政政策过度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此时需要货币政策采取紧缩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保持物价稳定。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扩张,会导致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此时需要财政政策采取紧缩措施,减少政府支出,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在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例如,对于一些资源型城市和传统产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而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则需要提供更加优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

二、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等。

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也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首先,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需要考虑到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而对于一些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行业,则需要提供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促进其发展壮大。

【调控】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调控】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关键字】调控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所谓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是对外开放的。

由于存在着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所以,在开放经济中,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经济政策要同时兼顾两个目标,即既要追求内部平衡,也要实现外部平衡。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就是研究这两个目标要通过何种政策才能得以实现。

第一节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搭配一、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目标(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同时兼顾两大目标,即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

内部平衡是指国内经济要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需要指出,经济增长也曾是内部平衡的政策目标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经济增长目标从政策目标菜单中逐渐淡出。

因此,若一国的经济资源均被有效利用,同时物价水平也基本保持稳定时,即可认定该国实现了内部平衡。

一般认为,外部平衡是指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本章也采用这一界定。

应该指出,外部平衡的概念是在不断演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条件下,对外部平衡的界定存在着很大差异。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人们对外部平衡的理解存在着以下四种认识:(1)古典主义时期的贸易收支平衡标准;(2)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标准;(3)牙买加体系时期的汇率均衡标准;(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常项目跨时均衡标准。

可见,人们对外部平衡的认识是在不断演变的,随着实际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外部平衡的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米德冲突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收入分析理论和货币分析理论,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助于纠正国际收支顺差;另外,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扩大产出,创造就业机会,因而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同时面临着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失业并存的情况,则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能够同时作用于内外两大目标,对外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对内消除高失业,从而同时兼顾到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理论综述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理论综述

关键 词 : 政 策搭 配 ;政 策指 派; 政 策协调 中图分 类号 :F10 2 文献 标 识码 :A
Re i w o lc Com b na i The r i O pe d— on m y ve f Po iy i ton o y n ne up Ec o
么H UN ( D a j n
c n i e a i n s n h t a l . f r b ln e o a me t i o io a e u ah r c n e t d wi h o e o sd r t y t e i l o c y o a a c f p y n S n t s l td b t r t e o n ce t t e wh l h
ma r e o c o c nomi c dii ns Thu t e n r nd utr a a e t ma r e o m y c n c on to . s h i ne a o e b lnc of he c o c no a be tane at i d t r ug e c e c h o h f int ombi a i n i n to of fs a p i y nd ic l olc a mon tr polc eay iy. Ke wor : pol y o bi to y ds i c m na i n; polc a s g c iy s i nme ; polc c or nai nt iy o di ton
观 经济 臼标 。
立的 , 而是 与 整个 宏 观经 济 有关 ,所 以通 过财 政 政 策 和货 币政 策 的有 效配 合 , 可 以实现 宏观 经济 的 内 外 平 衡 。 在实 践 中 ,政 策搭 配 是解 决 开放 经 济下 内 外 平 衡 矛盾最 基 本 的 方法 ,对 一 国在 开 放经 济 下 的 宏 观 调 控 有重 要 的参 考价 值 和实 用 意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提供融资的工具:主要指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 弥补国际收支出现的赤字,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 信贷的使用。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1.丁伯根原则 2.蒙代尔指派法则 3.斯旺模型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丁伯根原则
丁伯根原则:195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en,1969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 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种相互 独立的N种有效政策工具,即不能够“一石二鸟” 。 假设存在两个目标 T1、T2与两种工具I1、I2,令目标是工具的线性函数,即:
(1)支出增减政策
财政政策
(EC,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货币政策

(2)支出转换政策
汇率政策
(ES,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直接管制政策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2.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长期性, 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
比率不应超过20%。 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出口与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不超过100% 短期债务比率:1年及以下的短期债务余额占当年外债余额的比率。不超过25%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内外均衡的冲突
米德冲突:J.Meade于1951年提出,针对固定汇率制下 内外均衡关系,国际收支仅指经常账户。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表7-3 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支出增减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Ⅰ 通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贬值
Ⅱ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贬值
Ⅲ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升值
Ⅳ 通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升值
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法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
货币供给
. IB

A
B

EB
C

D.

预算
图7-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指派法则
表7-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T1 a1I1 a2I2 T2 b1I1 b2I2
假定政策追求的目标最优水平为T*1、T*2 ,可解得:
I1 (b2T1* a2T2* ) / (a1b2 a2b1) I2 (a1T2* b1T1* ) / (a1b2 a2b1) (a1b2 a2b1)
一是国际资本流动为零,外部均衡为经常账户平衡; 二是在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价格水平保持不变(e
的变动方向与q的变动方向一致)。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q(ES)
IB Ⅳ通胀/顺差
Ⅲ失业/顺差
Q
EB
.A
Ⅰ通胀/逆差
.B
Ⅱ失业/逆差
.C
O 国内支出(EC) 图7-6 斯旺模型
可维持性(sustainablility)
当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时,资金流入形成的债务必须在将来某一时期偿还,也 就是经济面临着跨时期的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 以后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有助于判断可维持性的指标:
债务规模:对外债务余额占GNP比例 8% 偿债率(debt service ratios):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的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外部均衡的标准
经济理性(economic rationality)
是指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 一利率的投资机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区间
经济状况
Ⅰ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
Ⅱ 通胀/国际收支顺差
Ⅲ 通胀/国际收支逆差
Ⅳ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财政政策 扩张 紧缩 紧缩 扩张
货币政策 扩张 扩张 紧缩 紧缩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指派法则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现内外部均衡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蒙代尔指出两种政策配合方法: 一是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该政策配合会扩大国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丁伯根原则
丁伯根原则的两个特征: 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 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于某一目标的
实现。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蒙代尔指派法则
蒙代尔指派法则:蒙代尔(R.Mundell,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分散决策情况下,如果每 种工具都被合理地指派给某一政策目标,则仍有可能实现最 佳调控目标。其原则是指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 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际收支不平衡。 二是以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这样该国在实现外部
均衡的同时更加接近内部均衡线,最终会趋于内外均衡点E。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斯旺模型
斯旺模型: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1963年提 出用支出增减与支出转换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部均衡矛盾问 题。两个假设:
7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搭配)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7.2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三、内外均衡的冲突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内部均衡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7.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目标
外部均衡
外部均衡内涵的发展:平衡与均衡
布雷顿森林体系:经常账户平衡 20世纪70年代:总差额的平衡(the balance of payment in balance)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结构
外部均衡(the balance of payment in equilibrum) :与一国宏观经济相 适应的经常账户余额。
内部状态
外部状态
1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2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3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4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二、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原理
7.2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1.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