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学案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以“动物运动与行为适应性”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动物运动和行为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组长负责记录讨论成果,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反思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并强调学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结构:介绍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关节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理解动物运动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运动及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设计知识讲授:引言——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培养:通过视频资料、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录像。
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生:(随意地猜测)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
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学生:回答问题(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学生:骨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学生:变硬变结实了。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学生:肌肉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是多是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人身上有很多关节。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3)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次位概念: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三节内容。
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上对动物的迁徙等个别行为有过初步介绍,学生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已有经历:学生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续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动物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利于其生存和繁殖的行为。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认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而认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动物【教材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法设计】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 课件2.学生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动物的行为一导课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上黑板写)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伸肘、曲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二、进入新课(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问:同学们喜欢养宠物吗?养过什么宠物?答:猫狗兔…..问:嗯,大家都很爱护小动物,想一想,这几种宠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的行为?答:睡觉,吃东西,会跑会跳,会叫,会攻击,会防御,有名字的宠物当你叫他时他会有反应。
(提示:假如你拿棒打一只小狗,他是不是会反抗?狗见到比它弱小的动物是不是会去攻击?)其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1、摄食行为(比如:小鸡啄米)2、贮食行为(比如:蚂蚁总是在不停的搬运食物到自己的洞中,以便在自己饿的时候有食物吃)3、运动行为(比如:走跑跳爬飞。
)4、繁殖行为(比如:母鸡孵蛋,以及雌雄之间的求偶、交配、哺育等)5、攻击行为(比如:不同动物为争夺食物、领域或配偶而发生的相互攻击)6、防御行为(比如:动物都具有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喜洋洋为了不被灰太狼吃掉,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甚至还有一些小动物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如比目鱼,它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水的颜色改变而改变。
还有像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墨汁向敌害发射“烟幕弹”,使敌害看不清它从而趁机逃走。
)7、迁徙行为(许多鸟类具有随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像大雁、天鹅、杜鹃都具有迁徙行为,被称做候鸟,相反,不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做留鸟。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PPT1)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讨论交流动物行为的概念。
(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观察与思考: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讨论:(PPT4~6)(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探究点二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配合完成运动的?(PPT7~9)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运动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PPT10、11)教师点拨:(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
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
(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3、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受精方式不同: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是,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明确目标点拨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巡回指导通过课件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展现提升讲解交流自学指导自学探究一):阅读课文20页并思考问题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0-23页,并接合实际回答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利用课本中图、文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鸟的外形与翅膀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观察课本中鸟的胸肌和骨骼,联系生活实际,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3、①读“有关鸟类消化资料”你能得到什么?②通过“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博次数”的比较,你知道了什么?4、读资料3,①说明气囊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②理解什么是双重呼吸呼吸过程。
巩固练习1、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A、减少空气的阻力B、维持身体平衡C、减轻体重D、附着发达的胸肌2、下列不属于鸟类气囊作用的是()A、进行气体交换B、散热降温C、降低身体的比重D、减小飞行时内脏之间的摩擦3、鸟类与其它种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a、体表有羽毛b、前肢变为翼c、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d、心脏四腔e、体温恒定A、a b cB、 b d eC、 a c eD、 c d e4、家鸽骨骼的特征是()A、骨厚而坚固B、薄而轻,长骨中空C、骨厚而轻D、长骨较厚,骨髓发达5、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A、后肢肌肉B、两翼肌肉C、胸肌D、颈肌中考链接(1)福娃的造型依次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
其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是,“晶晶”和“迎迎”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探讨以下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和行为在生存中的重要性。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实验、观察等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此外,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较为关注,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动物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
-通过互动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运动器官的功能,如模仿动物运动方式,感受运动器官的作用。
-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讲解动物运动器官的适应性变化,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
(2)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猎豹能跑得这么快吗?”“瞪羚是如何逃脱猎豹的追捕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与生存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本章标题。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器官结构与功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5.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运动伤害的预防、动物保护的措施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明确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特点。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动物通讯的方式,理解动物之间如何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3.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如捕食、逃避敌害、求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运动或行为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适应性特点。
2.各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动物普遍持有喜爱之情,但他们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骨骼、肌肉、关节的协调作用。
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尤其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6.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关爱动物?请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至少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导学案
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导学案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节动物的运动一、自主探究:右图为关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各部分名称:①②③④⑤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是〖〗,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我们常说的脱臼是指〖〗从〖〗中脱出来。
请写出人体的3个关节:①②③下图是肌肉协作完成一个动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A图表示的是动作B图表示的是动作图中1是指,图中2是指在A图和B图所示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和的状态分别是和A图和B图表明肌肉协作完成一个动作的基本情况,它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以组上的肌群相互配合。
、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动作是在系统的支配之下。
人在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系统、系统和系统等的配合。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上图是一位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①②、两条松紧带③④和一颗螺丝⑤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①②相当于两块,③④相当于,⑤相当于。
图中虚线箭头表示④处于状态,此时③应当处于状态。
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分别连在①、②两块木板上,这相当于骨骼肌两端的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动作。
当堂巩固下列有关人体骨骼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刺激时能收缩B、所受到的刺激多为神经传来的兴奋c、收缩时需要能量D、一块骨骼肌能独立地完成运动下列关于骨骼肌对骨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骨骼肌既能牵拉骨,又能推开骨B、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又不能推开骨c、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只能推开骨D、骨骼肌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脊椎动物的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A、肌肉B、骨c、关节D、皮肤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相关肌肉的舒缩情况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张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③①②哺乳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不能很好地完成,还需要参与的是A、神经系统B、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c、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第三节自主探究: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A、运动B、活动c、行为D、本能决定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A、动物的遗传物质B、动物的神经系统c、动物的运动系统D、环境因素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点是①生下来就有的②后天获得的③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④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A、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下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刚出生的小马,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行走;雏鸡从卵壳内钻出来,立刻能随母鸡啄食食物,这些行为从发生上都属于行为,都是由于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和观看视频,认识白蚁和狒狒的社会行为,总结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蚂蚁通讯的方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认识黑长尾猴、蜜蜂、蝶蛾类昆虫的交流方式,总结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
学习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学习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
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由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飘动的“蚁团”。
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设计意图:由生活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的兴趣。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白蚁的群体生活。
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内容和第55页图5 34,思考下列问题:(1)白蚁群体中有哪些成员?(蚁后、蚁王、工蚁、兵蚁。
)(2)这些成员分别行使什么职能?(蚁后:“产卵机器”。
蚁王:负责与蚁后交配。
工蚁:承担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3)白蚁群体具有什么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
)2.狒狒的群体生活。
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1)狒狒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了等级。
)(2)狒狒群体的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等级划分依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
)(3)狒狒“首领”享有哪些特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
)(4)狒狒“首领”需要承担哪些职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本群体。
)3.社会行为的意义。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战胜天敌,能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人教新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导学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录像、案例分析,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重点难点】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导入新课】【自主学习】阅读课文54~58页一、【社会行为的特征】课文P54~561.蚂蚁、蜜蜂、猴、狒狒、象和鹿等营群体生物的动物,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____________,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_______行为。
2.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______的分工,群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蚁后的腹部膨胀得很大,是专职的“______________”。
蚁王具有_______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
工蚁承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兵蚁则专司蚁巢的________。
2.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存在_______。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作为“_______”的雄狒狒优先享受_______和_______,优先选择_______场所,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要保卫这个群体。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___。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课文P56~584.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_______。
动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黑长尾猴发现蛇或豹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______________。
5.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_______。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理解各结构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知道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系统各结构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策略指导1.动物的运动可结合哺乳动物的骨骼、关节等模式图来复习,运用图文转换法分析运动时肌肉、骨和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可采用比较法复习,可从遗传因素、获得时间、举例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
3.社会行为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复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如公园中的猴群)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及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等。
考点清单考点一:动物的运动考点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网络要点突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典例】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C.亲鸟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D.大象能“吹口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的有关知识。
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如亲鸟育雏、蚂蚁取食等,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实验探究探究一: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分析1.实验前应如何饲养菜青虫?提示: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
2.在选用菜青虫时,是从卵开始还是从幼虫开始?为什么?提示: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只有这样才能说明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
跟踪训练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XXXXX: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难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学上一章我们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描述和探究运动系统的组成。
(阅读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先思考再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解决以下问题)1、观察家兔的前肢骨和后肢骨,它们分别由哪些骨组成?前肢骨和后肢骨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2、观察关节的模型,回答关节的结构是怎样的?这种结构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3、你能联系自己的身体,举出几个关节的名称吗?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什么?4、一组肌肉与的两端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学习任务二】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阅读P30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它的组成及特性是什么?2、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功能分别是什么?3、屈肘和伸肘动作是如何完成的?体现了骨骼肌之间在在运动中存在什么关系?4、当人手提重物上楼时,上肢肌肉处于什么状态?手臂自然下垂时肌肉处于什么状态?5、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6、当你做剧烈运动时身体会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学习任务三】概述动物运动的意义。
(联系实验,讨论交流并回答)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自主检测】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暑期教师培训的构建概念图,大胆走进课堂。
以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合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构建概念图,以达到复习本章的目的。
首先是自主学习环节:细读课本第二章,自主浏览复习内容,然后个体自主构建概念
化、条理化、结构化。
在这个自主构建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领悟不太好。
接
合作完善概念图。
再展示完善后几个小组的概念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展示并解释自己理解
完善的概念图,让学生来评价,让学生真正理解构建概念图的意义。
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困惑,最后知识应用达标检测反馈。
知识目标:
导
不要求学生识
统化、条理化、。
小
通过生生互动,
2。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的基础上,对本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已经能解决一定的基础知识的习题,并且在初中生物学内容全部学习一遍的情况下,重新对本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达到更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自学法:通过阅读理解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讨论法:依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中的实例,开展讨论。
归纳法: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并进行运用。
关键
问题
能够对学知识进行运用,能轻松的理解考点问题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制备学案,搜集整理习题,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制作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时间情景创设学生来自为教师行为激趣导入
2、+3、
创设复习情境
引导学生全身心进入复习状态
小故事引入复习的内容
进行学习探究
13、+2、
创设阅读情境
阅读学案,明确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学案,明确复习目标、任务和要求,巡视督促。
检测矫正
4、
创设相应情景
可以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
环节
时间
情景创设
学生行为
教师行为
总结归纳
5、
创设表达情景
学生归纳本章的复习提纲,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归纳说出并记忆本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训练
5、+4、
创设运用情景
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洁有效的应用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及时进行矫正,补救。
达标测评
4、+3、
创设达标情景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精校.doc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新课: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
首领的特权。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小结:明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
根据阅读作连线题。
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在的问题。
“羊群有等级,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观察图片,说出首领。
回答划分的依据。
思考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行为的特征和功能。
3.掌握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等,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如观察和分析某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探讨某种动物行为的意义等。
2.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动物运动和行为”为主线,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进而提高他们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猎豹追捕猎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要有这些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解析与测评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关于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必须有运动系统的参与,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动物的运动是身体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骨、关节和肌肉是动物运动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同学们可以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上购买整只鸡(已收拾好的)、猪的大棒骨(有关节的)等进行观察,效果不错。
动物的骨骼
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都是有骨骼的,而且骨骼位于身体内部,也称内骨骼。
内骨骼可与身体一起生长,它的作用是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参与运动的完成。
许多无脊椎动物,比如节肢动物,无内骨骼,而在身体外部有外骨骼,从外部支持身体,同时肌肉附着在外骨骼的内部,进行伸缩时,形成运动。
外骨骼由柔性连接的若干板片构成,不能扩大,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每次蜕皮后,再长出一个更大的外骨骼。
知识闯关
1.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B.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D. A、B、C都不全面。
答〔〕
2.哺乳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的,还需要: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C.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答〔〕
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和关节;
B.骨和肌肉;
C.骨骼和肌肉;
D.肌肉和关节。
答〔〕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运动、保护和支持;
B.运动、营养和保护;
C.运动、调节和支持;
D.运动、调节和保护。
答〔〕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2)家蚕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
(3)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5)骨骼肌不仅可以收缩牵拉骨,而且可以推开骨。
()
7.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________从〔〕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
(注意:〔〕内填结构代号,上填结构名称)。
(2)骨的运动要靠_________的牵拉;当_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
的刺激时,就会牵动_______绕__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
运动。
探究乐园
1.每天课间,许多同学都要通过做广播操来锻炼身体。
(1)在做广播操时,你觉得身体的哪些关节参与了运动,请举例
说明。
(2)小英同学做广播操时非常认真,动作很到位,而小鹏同学不认真做操,应付了事,动作不到位。
他们运动系统的活动程度是否相同?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王同学酷爱运动,体育课上他非常认真地完成各种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了,而且头脑也比以前更加灵活了。
(1)你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认为体育运动还能使身心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课堂延伸
一提到“轮椅上的总统”,许多同学就会想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他39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
但他却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终于战胜了疾病,靠拐杖与轮椅重返政坛,51岁当选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续任期4届的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克服了罕遇的经济和社会大危机,并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既然是小儿麻痹症,为什么罗斯福39岁了还得此病呢?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小儿麻痹症,在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婴幼儿,85%在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有的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
生病后患儿瘫痪者与无瘫痪者的比例是1∶1 000,成人是1∶95。
像罗斯福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
(1)为什么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的是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而表现出来的却是肌肉瘫痪呢?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2)罗斯福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B
3. C
4. D
5. A
6.(1)×(2)√(3)×(4)√(5)×
7.(1)a关节头d关节窝b关节囊;(2)骨骼肌骨骼肌收缩骨关节
探究乐园
1.(1)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都参与了运动;(2)不同。
小英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小鹏却没有。
做操应动作到位,使各关节、肌肉都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效果才好。
2.(1)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
因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所以头脑更加灵活;(2)体育运动还能使肌肉发达强壮、肺活量增大、心脏功能增强,增强自信心。
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合作意识等,这些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课堂延伸
(1)人体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后,运动神经就无法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也就瘫痪了。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