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 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校园文化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欲望。
2. 学习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给学生提供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展示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3. 学习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友爱、诚信、团结、奉献等。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共识。
4. 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5分钟)-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校园文化项目,如校园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等,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班级评选和表彰。
5. 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20分钟)- 邀请校园文化传承人或校园文化组织代表给学生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好与永恒,培养对校园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与珍惜之情;2.认识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校园的历史文化:a.通过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校园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b.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的历史建筑、纪念碑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c.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校园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校园的自然环境:a.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考察,了解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b.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动物观察,记录校园内常见动物的种类和行为特点;c.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出行和节约用水等。
3.校园的人文景观:a.组织学生进行校园人文景观的探索,包括雕塑、壁画、校园艺术品等;b.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文景观的寓意和艺术价值;c.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展现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a.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b.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对他们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习校园的历史文化:a.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校园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b.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历史建筑、纪念碑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c.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校园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3.了解校园的自然环境:a.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考察,记录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b.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动物观察,记录校园内常见动物的种类和行为特点;c.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出行和节约用水等。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永远的校园》作者:谢冕教学目的:1、诵读文章,感知大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2、借助一些多媒体形式,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3、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将作者谢冕的怀念母校的感情与同学们的爱校联系起来,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让同学参与进来,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对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园精神作一发掘和阐述,从而深刻体会作为教育教学重镇的学校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讲读课前准备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同学们自由发挥,踊跃回答)(同学回答可能如下: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大陆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永远的校园谢冕课文解析
永远的校园谢冕课文解析
《永远的校园》是巴洛克诗人斯特拉特尼的一首富有启发性的谢冕诗,它凝聚着对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的深沉的思念和追忆。
该诗以特拉特
尼表达的抒情方式,表达他对曾经春语夏雨的校园生活的思念和怀旧。
他运用较为简单明快的语言,抒发出深深的情思,回顾校园里那些美
好的旧时光,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了他对曾经美好校园生活的眷恋和怀念。
从第一句“永远的校园,让我怀念”起,作者就情不自禁地在诗中表
达出了他对校园生活的思念。
第二句“把一生的青春都进了校园”,
说明校园对他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
此后,作者持续着
思念的气氛,描写了他在校园里所见到的一切,从春色浓浓的林径到
飞起的白云,从碧绿的湛江到清澈的湖水,一切都成了他抒发心中深
处思念之情的良好渠道。
最后,“经年离去,未曾变换”一句话留下了作者最深的追忆,表达
出了他对永远的校园美景的浓厚思念和眷恋之情。
作者希望这首诗可
以永久铭记在心中,永远保持着对校园的美好思念。
总之,《永远的校园》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谢冕诗,它凝聚着对校园生
活的美好追忆。
作者用简洁而有诗意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校园
的思念,同时也对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提出了怀旧的思考。
让读者也
能在这首诗里体会到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
《永远的校园》教案
肖复兴,当代作家。
1947 年生,祖籍河北沧县,自幼长于北京。
曾经到北大荒插队,1982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后曾经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肖复兴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等;散文集《音乐笔记》 (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蓝调城南》等,报告文学集《多梦时节---- 肖复兴报告文学选》《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近著有《我的人生笔记》《绝唱老三届》《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
萧瑟花瓣流淌校徽与日俱增葳蕤适得其所偌大安谧超凡脱俗过滤弥漫世外桃源稍纵即逝喧嚣怅惘曲径通幽纷至沓来彬彬有礼绿意葱茏荡然无存沧桑宏伟馥郁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乾坤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偶尔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愿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弯曲。
径,小路。
幽,指幽深僻静之处。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纷,众多。
沓,多,重复。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夸姣世界。
(1)留恋留连“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留连”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欣赏的处所、环境。
例如:那种生活没有什么可(2)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绿草如茵”意为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毯子。
“荫”和“茵”的含义不同。
例如:山下青杉翠柏,牧民的毡房点缀此间。
本文从内容上可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1):简要交待作者与校园相关的生活经历,点明校园对于他生命的重要性,并引起下文对校园的回顾和思量。
第二部份(2-3):写作者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部份(4-8):写作者作客于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所见、所感。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展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和实践,主动探索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文化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 讲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3. 学习活动(4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学生设计并展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夸姣,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夸姣之处;- 掌握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了解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2. 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 校园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校园的第一印象,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景点。
2.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校园的漂亮景色,引起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思量。
3.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校园和人类的影响;- 讲解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4. 活动设计(30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环境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拓展延伸(2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环境保护示范区,了解实际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学生参预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树木等。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观察学生在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第三课 《永远的校园》
二.掌握字词、扫除障碍
安谧 强悍 刹那 嫉妒 浩渺 喧嚣 摇曳 刹车 忌妒 葱茏 过滤 馥郁 甬道 萧瑟 葳蕤 怅惘 氛围 弥漫
( 适)得其所 稍纵( 即 )逝 纷至( 沓)来 (彬 )(彬 )有礼
三、本课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对校园的深情,深入理解校园对 于一个人青春与生命的重要意义,珍惜自己 的校园生活。(情感把握---重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学习紧扣“校园”选取 典型材料的写作手法。(知识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 方式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 种表达方式。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 态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 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8段) 第四次 未名湖、三角地、五四运动场、新建的图书馆……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却让我感到是那
样的熟悉,仿佛以前在哪里见过。我知道是校园才会让我涌出这种感觉和感情。绿树红楼、蓝天白云、 微风荡漾的湖水、曲径通幽的甬道……还有那些虽不如街头纷至沓来的年轻人衣着时髦的学生,但一 一让我感到是那样的亲切。 (9段)
四、课堂合作探究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2-3段: 时间:1978年冬天 学校名称:中央戏剧学院 与作者关系:大学母校
作者最深的印象: 白杨树寒瑟的声音 缀满紫嘟嘟花瓣的藤萝架 佩戴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 作者感慨: 1.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 的重要是无法比拟的 2.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二、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永远的校园》是肖复兴写的一篇具有浓郁抒情意味的回忆性散文,写于1999年,发表于《人民教育》。
文章的开头,作者首先简要交代了自己与校园相关的生活经历。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了一半还要多一点。
”可见,校园对于作者一生的重要性。
但作者却离开了刻印在他生命里的校园,而且当初离去时是那样的毅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常常为当初的选择自责,觉得这种离开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因此,离开校园之后,常常想起校园的生活,也更加怀念校园。
这样,自然引发了下文对校园的回忆。
1.我离开校园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算算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
在我人生52岁中,我上了16年的学,当了大、中、小学的老师10年,一共26年,校园生活占去一半还要多一点。
可见,校园刻印在我的生命里,而我却离开了它。
我常想起校园,常责备自己当初那样的选择是不是对校园的一种背叛。
作者先写了自己读书的大学校园——中央戏剧学院。
1966年,肖复兴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这一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由于十年内乱,他未能读成大学。
1968年,作为知识青年,他和那一代的许多同龄人一起到北大荒插队。
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后,他再次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一年,他31岁。
1982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
1985年,他毅然离开中央戏剧学院,只为了“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
1999年,作者发表这篇散文时,正好是作者离开大学校园14个年头。
文章的第2、3段写的正是作者上大学的经历、情景及感受。
当作者第二次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是在他阔别这所校园12年之后。
这12年,正是青春最好的年华。
但是,由于那段荒诞的历史,作者的青春岁月被荒芜了,应该流淌在校园里的岁月,却渗进了北大荒的土地。
第三课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 • • •
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曾到北大 荒插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 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 民文学》副主编。主要作品:散文《遥远的含 蓄》、音乐笔记》,小说《青春梦幻曲》《我 们曾经相爱》《早恋》等。
(二)细读课文,领会情感
• 1、这五个校园分别有哪些景物给作者留下
深刻印象?产生了哪些深刻感受?把有关 语句标记出来。 • 2、校园留给作者怎样的总体印象? 清新幽静 清纯脱俗 青春洋溢、、、
文章结构:(四部分)
• 1、(第1段)
交代作者与校园相关的经历,点名校园在作者一生 中的重要性,引起回忆思考。 • 2、(第2、3段) 写作者在中戏读书的经历感受。 • 3、(第4、5、6、7、8段) 写在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的所见所感。 • 4、(第9、10、11段) 写作者与儿子相关的两所校园,抒发对校园的热爱 珍惜之情。
•
2、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洋溢的脸,到处是南方特有的高 大葳蕤的树,到处是亚热带的奇异芬芳的花。 (排比;三个到处充分写出了满园的青春学子与满园的花草 树木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给人生机勃勃之感;抒发了作 者对这所校园的喜爱和羡慕之情。)
• 3、我是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教了3年的书,而后自以
为是要闯荡更广阔的生活,那样毅然离开校园的。 (表现了作者的盲目自信和轻率,表达自责后悔之情)
学习目标
• 1.感受作者对2.了解校园与青春的内在联系,理解校园 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难点) • 3. 体会课文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 作特色。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校园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制定了这份《永远的校园》教案,旨在通过校园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活动一:校园文化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展示校园文化,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文化主题进行展示。
- 学生采集相关资料,制作展板、PPT等展示材料。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学校的历史、校训、校歌等。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展示成果。
2. 活动二:义工活动活动目标:通过参预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或者慈悲机构进行义工活动。
- 学生联系相关机构,了解需求并制定义工计划。
- 学生进行义工活动,如清洁环境、匡助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义工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3. 活动三:创新科技展示活动目标:通过创新科技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活动安排:- 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项目进行展示。
- 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辟,如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学生进行展示,介绍科技项目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 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小组的科技项目成果。
4. 活动四:主题讲座活动目标:通过主题讲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安排:- 邀请专家或者校友进行主题讲座,如成功人士分享人生经验等。
- 学生聆听讲座并进行笔记和思量。
- 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对讲座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撰写心得体味,形成讲座反思报告。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以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预先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等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纸笔、手机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利用PPT播放校园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2. 学习校园的历史(约1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学校的历史,包括建校时间、重要事件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们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学校的历史对你们有什么影响?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 学习校训(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训,解释校训的含义。
b. 学生分组进行校训解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条校训进行深入解读,并准备展示。
c. 学生展示小组解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约30分钟)a.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
b.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你们觉得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能为校园环境保护做些什么?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志愿者服务等。
b. 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进行准备。
c.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约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谢冕《永远的校园》
谢冕《永远的校园》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
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子在黑幽幽的校园里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一生中最神圣的一个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的美丽是大家都这么说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每个北大学生都会有和这个校园相联系的梦和记忆。
尽管它因人而异,而且也并非会一味的幸福欢愉,有辛酸烦苦,也会有无可补偿的遗憾和愧疚。
我的校园是永远的。
因偶然的机缘而落脚于此,终于造成决定一生命运的契机。
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
热情受到冷却,幻想落于地面,一个激情而有些飘浮的青年人,终于在这里开始了实在的人生。
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充满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战烟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一层光环。
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磋、严肃的思考、轻松的郊游,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试,均因它的不曾虚度而始终留下充实的记忆。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
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
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
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的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铜像到民主广场。
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
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
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
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际遇,及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
谢冕《永远的校园》
8、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将自己比作一颗蒲公 英种子,被命运安排进了北大——燕园这片土地, 造成了决定一生命运的契机,终于在这里开始 了实在的人生。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作者的这些 说法赞同吗?说说理由。
作者进了北大,就会受到北大人文精神的感染。就像蒲公英的 种子,落在了肥沃的土地,自然就会生长。自己的人生,也自 然会有所成就。
4、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何?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是承 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 抽象的校园。
5、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 象校园精神?
Ⅰ、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Ⅱ、不单纯、富有个性;
Ⅲ、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 洒脱、活泼;
拓展
•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 士兵.”你想进北大吗?你觉得怎样才可以上 北大?
北大校内风景
北 大 理 科 建 筑 群
北 大 图 书 馆
北 大 校 门
品析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北大校园相联系的梦和 回忆。
2、作者说未经确认却是事实的北大 的校训是什么?
科学民主
3、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在文中主 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 抽象的。)
Ⅳ、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
6、仔细品读课文,说说北大是一座怎 样的校园?
校园环境美丽。 富有魅力。
有一种特殊的气势和精神。
是自由的乡土。
7、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对北大精神的皈依感。 期望北大校园精神永远延续
8、“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 这校园是永远的。”,你对这句话的 含意是怎样理解的?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主题:永远的校园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4.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如何让学生参与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2. 校园规则和活动的介绍资料;3.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引导学生讨论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学习:介绍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组成部分。
3. 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包括课堂纪律、校园安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校园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校园中的责任感。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深入了解校园的各个部分;2. 可以邀请校园工作人员或学生代表来讲述他们在校园中的经历和体会;3. 可以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和美化活动,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和看法;2. 可以布置作业或小组项目,让学生深入思考校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校园中的角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 收集学生的作业或小组项目,评价他们对校园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 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掌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4. 了解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掌握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2.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2. 教师提问:“你们对校园文化有什么了解?校园文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2. 教师介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等;3.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如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团队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校园文化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和方法;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四、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策划并组织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是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2.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活动的准备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施;3.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评价。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校园生活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学会抒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表达了哪些对校园的情感?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校园生活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校园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情感的能力,以及对校园生活的理解。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校园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回忆。
《永远的校园》教案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资源,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教案内容1.1 通过校园探索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各个角落,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
1.2 利用校园资源,开展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1.3 设计校园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二、教案实施方法2.1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探索活动,引导他们发现校园中的美丽和奇妙。
2.2 制定详细的实地考察计划,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3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体验活动,如校园音乐会、戏剧表演等,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
三、教案目标3.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案评估4.1 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4.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内容和实施方法。
4.3 定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学反思和研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教案总结5.1 通过《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实施,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和感情更加深厚。
5.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5.3 《永远的校园》教案不仅让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更让他们在成长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结语通过《永远的校园》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永远的校园》教案,让学生在永远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校园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4.校园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1.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掌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和作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和保护措施。
4.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热爱。
2.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并记录下来。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实地考察,观察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和保护措施。
7.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
8.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保护和传承校园文化。
六、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
2.小组讨论记录表。
3.实地考察记录表。
4.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区。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在身旁。这些,都是只在校园里才会拥有的境界。(6 段)
第二次 空气中没有那种在别处常有的煤烟味和烧菜的油烟味,只有弥漫着的淡淡的花香和潮湿
的泥土的土腥味道。我知道这是只有校园才会喷发的气息,它让我感到熟悉,感到亲切,它和别处不 一样,它有的只是这样的清淡和清新。(7段)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 态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
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2020/12/2
18
重点语句(注意品味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例句:我总想起报到的那一年冬天,躺在宿舍的二层铺上睡不着觉时,听窗外白杨 树被寒风吹得萧瑟的声音,我总想起第二年的春天,一眼望见校园里的藤萝架缀满 紫嘟嘟的花瓣的情景。
第三次 我漫步在校园的甬道上,一直走到主楼前的飞珠跳玉般的喷水池旁,我更体会到只有校
园才会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氛围。看着那么多年轻的学生,或捧着书在读,或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在走, 或抱着球风一样在跑,身影消失在操场上、饭厅里和绿阴蒙蒙的树丛里、晨雾里,让我很羡慕他们。
(8段) 第四次 未名湖、三角地、五四运动场、新建的图书馆……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却让我感到是那
描写。描写了两个细节:
1.冬天躺在上铺上睡不着时听到窗外白杨树被寒风吹的萧瑟的声音 2.第二年春天藤萝架缀满紫嘟嘟花瓣的情景
作者记忆犹新可见印象至深感情之深。离开十二年后重返校园,情景依旧,物 是人非,作者感慨万千,为下文感情的直接抒发作了铺垫。
2020/12/2
19
举例二: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 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 校园。
2020/12/2
9
四、课堂合作探究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2-3段:
时间:1978年冬天 学校名称:中央戏剧学院 与作者关系:大学母校
2020/12/2
作者最深的印象: 白杨树寒瑟的声音 缀满紫嘟嘟花瓣的藤萝架 佩戴白底红字的学生校徽
作者感慨: 1.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的
重要是无法比拟的 2.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回忆性散文
整体感知 本文回忆了哪些学校,作者与这些学校 有什么关系?
中 戏——大学母校; 厦门大学——做客参观; 天津大学——入住校园; 北京大学——儿子的大学; 汇文中学——父子母校
2020/12/2
8
回忆性散文
•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神不散)
•作者展开回忆的线索:校园 •本文写作顺序:时间 •展开回忆的主题:青春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4
2020/12/2
一.肖复兴简介
当代著名作家,1947年生,祖籍河北沧县, 曾到北大荒插队,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 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总 编、《人民文学》副主编。 主要作品: 小说: 《我们曾相爱》《早恋》
2020/12/2
17
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 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 种表达方式。
本单元学习的话题:放歌如火的青春
第一课:毕淑敏《我很重要》 体味到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要。
第二课:杨子《十八岁和其他》 1. 一位父亲对儿子 深深的疼爱。 2.两代人之间需要相互 尊重、理解以及平等 的交流沟通。
2020/12/2
1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020/12/2
6
三、本课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对校园的深情,深入理解校园对 于一个人青春与生命的重要意义,珍惜自己 的校园生活。(情感把握---重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学习紧扣“校园”选取 典型材料的写作手法。(知识学习--难点) •体会课文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 方式
2020/12/2
7
样的熟悉,仿佛以前在哪里见过。我知道是校园才会让我涌出这种感觉和感情。绿树红楼、蓝天白云、 微风荡20漾20的/12湖/2水、曲径通幽的甬道……还有那些虽不如街头纷至沓来的年轻人衣着时髦的学生2,7 但一 一让我感到是那样的亲切。 (9段)
抒情。把青春比作一条河,河的两岸树木芬芳、 草丛湿润,是因为这条河的浇灌和滋润,而这两岸的 树木草丛应该大部分在校园中生长。
这一比喻含蓄形象地表达了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 春无可比拟的,抒发了作者对青春的珍惜之情和对校 园的热爱之情。
2020/12/2
20
2020/12/2
21
2020/12/2
22
《青春梦幻曲》等 散文集: 《音乐笔记》《蓝调城南》等 报告文学集 《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选》
《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
5
二.掌握字词、扫除障碍
安谧 强悍 刹那 嫉妒 浩渺
喧嚣 摇曳 刹车 忌妒 葱茏
过滤 馥郁 甬道 萧瑟
葳蕤 怅惘 氛围 弥漫
( 适)得其所
稍纵( 即 )逝
纷至( 沓)来 (彬 )(彬 )有礼
2020/12/2
23
2020/12/2
24
2020/12/2
25
2020/12/2
26
互动研讨
作者在课文中共有几次写到只有校园里才有独特的境界,气息 氛围和感受?找出句子说说他们的具体内涵,思考作者有这种体验 的深层原因。
第一次 这种安谧的气氛、空旷的空间,以及几粒橘黄色的灯光童话般地闪烁,没有喧嚣、没有
10
2020/12/2
11
2020/12/2
12
2020/12/2
13
2020/12/2
14
2020/12/2
15
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二、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厦门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汇文中学
2020/12/2
16
总结概括 校园留给作者怎样的总体印象?
青清清 春纯新 洋脱幽 溢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