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考加试第13章37生态工程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5讲克隆技术 含答案

第35讲克隆技术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考点知识内容加试二、克隆技术5.植物的克隆b6.动物的克隆a 考点一|植物的克隆技术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组织培养方法(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程序:配制培养基:配制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半固体培养基。
↓切取外植体:从消毒的根、茎、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
↓获得愈伤组织:将组织块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切口处细胞在创伤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在创口表面形成一种由相对未分化的薄壁细胞团组成的新组织。
↓再生新植株: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直到再生出新植株。
将含有愈伤组织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单细胞(胚性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核大),这种单细胞可发育成胚状体,再继续发育可以形成植株。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现(1)相对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填“难”或“容易”)体现。
(2)不同种类的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程度不同。
(3)在长期培养中,培养物的胚胎发生和器官形成能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细胞或组织中的激素平衡被打破;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改变等。
3.细胞培养和器官培养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主要是通过平衡植物激素配比进行调控: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诱导芽的分化;适量的吲哚乙酸及适当减除某些其他激素,可诱导生根。
4.原生质体培养和植物细胞工程(1)原生质体的培养①制备原生质体的原因:植物细胞壁的存在,使植物组织培养与克隆有一定难度。
②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在0.5~0.6mol/L 的甘露醇溶液环境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
(2)植物细胞工程:1.植物组织培养关键过程总结名称过程形成体特点培养基光脱分化由外植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团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大避光再分化由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或胚状结构有根、芽或有生根发芽的能力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小需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自身产生各种激素需光2.(1)取材:含形成层(分生组织)的部分易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第4讲生态工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3)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处理好生态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____________,若超过相应的限度,会引起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4)与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通常较高,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 态系统普遍存在的____________机制。
3.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 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 协 调 与 平 衡 原 理 : 处 理 好 生 物 与 环 境 的 协 调 与 平 衡 , 需 要 考 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 的规律, 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 社会—经济—自然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 理 构成复合系统 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高三一轮总复习
系统学和 工程学原 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 功能原理:分布 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 式优于集中式和 环式 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高三一轮总复习
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 (1)含义: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与平衡。 (2)举例:林业工程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 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1)沼气池的建立在有效地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林木、保 护植被、减轻____________。同时,沼渣用作畜禽饲料和农作物肥料,体现了 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绿萍属于____________。除了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____________。鱼等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专题4生态工程

由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单纯红壤PAHs含量527,红壤+污 泥PAHs含量是1079,红壤+7%生物炭污泥PAHs含量是765, 黑麦草的PAHs含量分别是401、651、428,都有所升高,仅对
比红壤+污泥 PAHs 数据和红壤+ 7%生物炭污泥 PAHs 数据可
以发现生物炭能够吸附污泥中的PAHs,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 风险,污水处理后的无机物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符合生态工 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 无废弃物农 物质循环 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 业 影响 “三北”防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 护林建设中 生态系统 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 的问题,珊 的稳定性 稳定性,提高系统的 瑚礁生态系 生产力 统的生物多 样性问题
3.基本原理 循环往复、分层 (1)物质________ 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
分级利用。
多样性 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 (2) 物种 ________ 抵抗力稳定性 较高的 _____________。
(3) 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需要考虑 ____________。
(4) 整 体 性 原 理 : 进 行 生 态 工 程 建 设 时 , 不 但 要 考 虑 自然生态系统 __________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 __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系统学 和________ 工程学 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 (5)________
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__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_____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
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 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答案 升高 (1) 有氧呼吸 ATP (2) 无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能够吸附污泥中的PAHs
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选修生态工程精品ppt课件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选修生 态工程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02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 和发展前景
知识·能力·素养 考法·考技·考能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选修生 态工程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2.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体,尝 试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表述该原理的重要意义。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选修生 态工程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选修生 态工程 精品pp t课件- PPT执教 课件【 推荐】
提示:浮床上栽培的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 N、P 元素,降低 水体的富营养化;浮床可以遮挡光照,使得水体中的藻类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抑制其繁殖从而避免水华的发生。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如图为长沙郊区某农村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该生态农业系统实施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 用工程。
生态恢复工程
e.鄱阳湖综合治理
⑥城市环境
生态工程
f.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提示:①—b ②—c ③—a ④—e ⑤—f ⑥—d
2.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物圈 2 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 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2)在这 个案 例 中, 秸 秆的 多 级利 用 充分 体 现了 生 态工 程的 ________原理,在一定限度上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________效应。
全国卷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讲生态工程课件

少消耗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突破
物质循环
无废弃物农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协调平衡
社会、经济、自然
分布式 集中式
整体大于部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 突破
【教材深挖】
以下几种做法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
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暴发虫害;
①物种多样性原理;
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引种考虑适应环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 突破
易错点 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点拨】(1)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 与平衡。 ②举例: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 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2)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原因是系统保持有 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 ②举例: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 等。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③整体性原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 突破
1.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
据它原来的生态位,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的生态工程原
理是( B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识 突破
【教材深挖】
1.“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应考虑哪些问题?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III专题五 生态工程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答案】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第32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本部分知识常以简答题的形式
呈现,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
②生态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 以先污染破坏然后再治理。
第19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2.对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和展望 (1)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特点:目标是治理环境污 染,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应用范围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2)我国生态危机:不是单纯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 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 一起的并发症。
第20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3)我国生态工程特点: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 护,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遵循整体、协 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建立适合中国农业和农村 特点的生态工程。
(4)我国生态工程不足之处:缺乏定量化模型指导, 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设计缺乏 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准确的监测技术支 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第34页
选修三 专题五
高考调研
高三生物(新课标版)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_______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 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 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 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 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

•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 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 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 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 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 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 答案:C
类 型
问 题
主要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 综 合 发 展 型 生 态
• 答案:D
• 【例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 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 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 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请分析图回答问 题:
• (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整体
湿地生 态恢 复工 程
湿地的 缩小和 破坏
性原 理
控制污 染、 退耕 还湖
“三北” 防护 林退 耕还 林还 草工 程
江西鄱 阳湖 湿地 生态 恢复 工程
• 特别提醒:①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 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 省投资。
• ②生态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 就可以先污染破坏然后再治理。
• 答案:C
• 4.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 本原理的是( )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 生态绿地等
•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 清洁生产工艺
•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
厂、酒厂生产,以断绝
污染的源头
• 解析: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因怕污染而 放弃发展。
• 解答:①大气污染解决措施:禁止使用有铅汽 油;②水污染:减少或禁止污水排放,进行 污水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选考总复习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 率,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其中发酵产生沼气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因此该 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学考+选考总复习
【答案】 (1)次级 传递效率 (2)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间种 洁净可再生 (3)K 值 自我(或负反馈)
学考+选考总复习
2.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考+选考总复习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 主要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 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 _________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 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小麦、玉米套种,桑园中种植大豆,北 方果园中种植蔬菜 混养鱼塘 放养青蛙等害虫的天敌等
学考+选考总复习
1.下图为某农场的农业生态工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考+选考总复习
(1)在评价养殖效益时,除了人工投入等成本外,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内饲料 投入量和体重净增长量(可采用相关参数转换成干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体 重净增长量为 __________ 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 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果园中同 时种植蔬菜,属于__________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 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__________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学考+选考总复习
(3)在无人为因素干预下,养殖鱼类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若养鱼场中迁入 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使“S”形曲线中的__________下降。通过生态系 统的__________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
学考+选考总复习
【解析】 (1)饲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属于 次级生产者,其体重净增长量(转换为干物质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即 为次级生产量; 饲养动物的能量均来自饲料, 因此其体重净增长量的大小取决于 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对废物的充分利用,加快了物 质的循环, 因此其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 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 这种栽培方式叫作间种; 脱硫塔的使用使沼 气中易造成污染的成分被去除了, 使能源更清洁, 优化了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开 发技术。(3)乌鳢鱼的迁入增大了养殖鱼类的环境阻力,会使 K 值下降;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力干扰时, 可通过负反馈调节 维持自身的稳态。
1.生态工程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 (1)原理:
(2)诞生背景:人口爆炸 、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3)研究对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学考+选考总复习
(4)类型: ①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废物垃圾处理使之资源化,实现无废物生产。 ② 节水及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③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④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5)总体目标: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促 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考+选考总复习
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主要技术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实例 庭院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生态工程、农 作物秸秆“过腹还田” 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利用发酵技术产 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开发风能和潮汐能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学考+选考总复习
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间种、套种和轮种制度 立体养殖技术 利用生物种间关系, 发展生物防 治技术
学考+选考总复习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回答两项)。
学考+选考总复习
【解析】
(1)据图示可知,其他生物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因
此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粪便所含的能 量是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蚕的上一个营养级是桑树,所以蚕沙中所含的 能量主要属于第一营养级。(2)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残骸分解,将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3)该生态系统中,蚕沙养鱼,鱼粪肥塘, 塘泥制沼气,用残渣废液肥桑,都是把原本属于废物中的能量逐级充分利用,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 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因此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比桑基鱼塘的自 我调节能力弱。
学考+选考总复 后 限 时 训 练
学考+选考总复习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 考点 知识内容 9.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四、生态工程 10.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11.活动: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加试 a a a
学考+选考总复习
考点| 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学考+选考总复习
2.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 (1)传统农业措施:套种 、间种、轮种。 (2)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庭院生态工程。 ②农业生态工程:种植 业、畜牧业。 (3)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①物质的良性循环 技术。 ②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太阳能、沼气、风能、潮汐能、水电能。 ③种植业和 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