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之人物鉴赏分析沈韶华
红尘世界中的滚滚情缘_浅谈_滚滚红尘_的视听语言运用_姚岚
48
份情感在生离死别的高潮处拥有了一份对于生命和经历的 孤独承受, 从而也将三毛本人性格特征上的苦痛转嫁给了 韶华。 相对应, 后来在内战期间为国民党做补给生意的余 老板在看见韶华没有上船后, 反向码头挤去, 在跳板将要 收起之时不顾危险跳了下去, 与沈会合, 同样表现了一种 为情承受的担当与勇气。 浪漫的才思令女主角没有被沉重 现世压倒, 获得个人的心灵自由, 自己留在解放后的祖 国。 虽然充满难分难解的情愫, 但这也正是本片能够对人 生保持着化悲为喜的希望的一个艰难却浪漫的关键抉择。
.6 2012
新闻传播
News Dissemination
狭小的空间, 邻里间的鸡毛蒜皮中上演着一幕幕波澜不惊
的你争我夺、 勾心斗角。 编导一方面站在大时代、 大国家
的高度简单勾勒了背景线条; 同时又成功地拍出了人物内
影评大赛入围作品008号荼蘼花: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解读《滚滚红尘》
影评大赛入围作品008号荼蘼花: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解读《滚滚红尘》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配得上这两个字的,张爱玲便算得其中一个了。
知道《滚滚红尘》,源于三毛的死讯,传言因为电影的一些缘故,她自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因为她的离世,我便对影片生了敬畏之心,一直都不肯去看。
事隔经年,趁着午后悠闲,便搜了出来,一个人看了个昏天黑地。
说是昏天黑地,是说它承袭了三毛一惯的悲惨决绝,青霞秦汉又是在戏里抵死缠绵了许多年的最佳搭档,故事的原型张爱玲,本来也是一个旷世奇女子,她的爱情又是惊世骇俗,荡气回肠的。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编剧,这样的演员,这样的阵容,成就了《滚滚红尘》,成就了一部传奇。
故事是由一个近乎毁灭性的爱情开始的。
沈韶华爱上不为父亲认可的小健,被关在阁楼上,为了爱情韶华割腕自杀未遂,当染着她鲜红浓稠的血液的瓷娃娃被抛下阁楼的时候,在她的内心深处,自己的生命也随着它去找母亲了。
父亲的去世给了少华自由,也给了他无尽的漂泊生涯。
漂泊的旅途中,他遇上了章能才。
大抵世间所有的浮华浪子都惯能看到美人的寂寞吧。
第一次见到沈韶华,章便问:你一个人,在夜晚写这些极致的文章,习惯吗?语气里透出来一股秦汉特有的的清浅味道来。
因为看见过章的来信,信封上清秀的毛笔字体惹得沈心里对自己说“可以见见”。
既已看见,也问了话,她便回了一句“乱世,习惯了。
”表面上波澜不惊,云淡风轻。
心底里却已经暗潮涌动了。
乱世,孤苦。
本来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不知何处飘来一根浮木,便被她视为救命的浮屠。
就这样,来来回回,兜兜转转的往返试探中,渐渐生出来些许情愫。
只为她在书里说过的自己喜欢瓷娃娃,他便“每天买一个瓷娃娃”,狡黠的使用着小伎俩。
他说:我是在日本人手底下混饭吃的。
她只问:有没有杀过中国人?在她心里,只要没有杀过中国人,就敢爱。
多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啊。
电影中的章能才,也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乱世中人,一个刺杀他的人逃跑的时候,由于慌乱间打不开正门,他冷静的提醒:试试旁边小门,别摔着。
《滚滚红尘》:张爱玲的幽梦与倩影
《滚滚红尘》:张爱玲的幽梦与倩影作者:程淼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将剧本《滚滚红尘》和民国才女张爱玲的生平经历进行对比,分析了《滚滚红尘》的人物设定、情节架构和故事背景几个方面的内容,从中找寻张爱玲的身影与梦境。
【关键词】滚滚红尘;张爱玲;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53-01民国著名才女作家张爱玲,好似幽梦一帘,徘徊在评论家与读者的笔端心间。
然而,这样一位有才华、懂情趣的美好女子却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命运。
她浪迹于滚滚红尘中,一生一世迷恋一人,却连“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平凡爱情也无法拥有,最终孤身一人香消玉殒于他乡异国,想来当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滚滚红尘中,究竟要多少血和泪,才能燃尽爱的苦涩与怅惘,我相信张爱玲和《滚滚红尘》的作者三毛是心灵相通的,毕竟女人更能体恤女人,更何况同样身负才华而又为爱执迷。
张爱玲与三毛为爱受的伤痛,一为生离,一为死别,在丧失爱侣后心死如灰的悲伤中,同样执着于爱的两个女人,终于惺惺相惜。
《滚滚红尘》作为台湾作家三毛的遗作,它既是一个让人叹息的爱情传奇,更是对张爱玲情感历程的演绎与重现,这样一部真挚细腻的作品,其内容直接映射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
对比剧本《滚滚红尘》和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这部脱胎于张爱玲生平的戏剧作品,在人物设定、情节架构、故事背景方面都残存着张爱玲的影子。
一、镜中窥人:《滚滚红尘》的人物对比分析《滚滚红尘》的人物设定与张爱玲、胡兰成、炎樱等人在性格、生活环境和情感命运等方面有高度重合。
女主角沈韶华是张爱玲在《滚滚红尘》中的化身和缩影。
她们都有显赫的出身,沈韶华的父亲是美孚石油公司江南五省代理,属于家境上等的没落贵族,而张爱玲家世显赫,外曾祖父李鸿章是清末名臣,祖父张佩纶在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她们都是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都同样细腻、敏感而执着于情感。
《滚滚红尘》中的迷人场景
《滚滚红尘》中的迷人场景心之何如,犹如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三毛燃烧灵魂的沈韶华是生长在中国上海市的女子,悟性极高,一生的追寻就是情感的归依和自我生命的展现。
当她与内心世界平稳温柔而且懂得人生和生活的需要的章能才相遇,幸与不幸?《滚滚红尘》到了六十八场结束,用了苏东坡的词“尽道清歌传皓齿,却道此心安是我乡。
”结束。
沈韶华的名望不是因为一本书,而是因为她曾跳海自杀。
沈韶华的OS出现了,慢慢地平静地叙述。
“分离时,她要将他看成永恒。
”镜头回放到第十一场,爱情与生活一样朝不保夕。
沈韶华抚过了自己有着流苏的桌布。
(空花织的)顺手推开了夜色茫茫中的窗。
她在思索什么呢?继续走,第十七场,时——夜。
景——西餐厅内,大上海的豪华的生活场所,有白俄罗斯提琴手。
能才看见了韶华换了一身藏蓝色的低领旗袍——那白色流苏的披肩,不正是韶华桌上铺着的空花台布吗?石破天惊的一瞥,恍若惊鸿。
创意无处不在,韶华巧用窗帘做成披肩,与《飘》中斯嘉丽苦思冥想后把绿色的天鹅绒窗帘裁剪成晚礼服去见瑞德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烛火玫瑰的桌上,有谁不会为这样的女人的魅力倾倒呢?这一幕里,谁才是谁的永恒?花样年华的女子,蕙质兰心,极具美感的女子,内心充满玲珑。
她抬头仰望天空和流云的时候,内心是有梦的。
由她所营造出来的场景一定是惊艳的。
哪怕她一声不吭,亦如临水照花般女子美好。
灯光师会把她的面部打上柔和的色彩,用暖色调来烘托,令人着迷。
音乐响起,她伫立不动,令人痴迷。
未老头白,相思成灾。
写作者已经进入角色,投入了最丰富的情感。
感叹人生无非就是相遇;相恋;与子偕老或者是分道扬镳。
无法相守时,你能否成为他人生命中的永恒?当一切已成过往,转身回首,残存的记忆仍是年少时惊艳的背影,心底哼着旧日的歌谣。
在浪里,也在雪地里的故事——《滚滚红尘》
2019 年 3 月台湾上映的电影 演导员上琳演国《马映:达家:绿维赫时·彼皮果/沙间卡得书·地拉:德·》莫区·3里于时张地师谦间栾区·汤:好:3梦中》月莹国22大王日陆广源
演导员上演国《映:家:比陈时林地悲意间孝区伤涵:谦更:3刘中悲月以国伤1豪4台的日湾张故书事豪》
是多么的伟大。小得如片尾秦汉在雪地踽踽而行,身 影越来越小,个人在天地间很渺小,而历史的影响是 巨大的。
很浪漫的一幕情是韶华领着能才到阳台相拥跳舞, 她裸着脚踩在他的鞋子上,也将自己的围巾裹在他俩 的头上。当时的天地只有他俩,她的世界宁愿为他而 转。此时,罗大佑作词作曲、陈淑桦唱的知名歌曲《滚 滚红尘》响起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 的胶着……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剎那阴阳的交流 … … ”。 可 惜 这 部 电 影 没 有 录 制 电 影 原 声 带 , 但 有 滚 石 发行的主题 CD。
当届金马奖颁奖后不到一个月,三毛去世,传言
100
很多,也可说是金马的遗憾。音乐 家史撷咏年仅 28 岁时即已获得第 一 座 金 马 奖 ,《 滚 滚 红 尘 》 是 他 的 第 二 座 金 马 奖。 他 以 华 美 凄 恻 的 曲 风 回 荡 交 织 剧 情, 紧 扣 剧 里 的 爱——如浪。网络上还可看到他当 年 及 肩 长 发、 意 气 风 发 地 上 台 领 奖。他是台湾影乐史上尝试多种创 新形式的音乐家,21 年后如神奇 剧幕,壮烈地在舞台上完成人间使 命。
《滚滚红尘》“戏中戏”人物塑造作用分析
《滚滚红尘》“戏中戏”人物塑造作用分析【摘要】“戏中戏”是戏剧文学创作的惯用手法之一,对于戏剧创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它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往往不被重视。
三毛代表作《滚滚红尘》中“戏中戏”以女主角沈韶华笔下小说的形式存在,在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绪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作者的安排精巧、刻意,既丰富了塑造人物的方式,又不失真实性。
【关键词】滚滚红尘戏中戏人物塑造所谓“戏中戏”(也称为“套层结构”),即是指一部戏剧作品之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
这种编剧技巧最早成名于莎士比亚的笔下,在中西方的经典戏剧创作中亦不乏踪影,如徐渭《四声猿》、王衡《真傀儡》、李渔《比目鱼》;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娄出有名的“戏中戏”三部曲《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各行其是》、《今晚我们即兴演出》,法国作家日奈的作品《女仆》等等。
由于“戏中戏”具有直观性与双关意味,往往能够适当扩充并拓深戏剧作品固有的内涵意蕴。
而且其新奇别致的“横插一杠、节外生枝”的独特表演形式,还可以大大激活观众的欣赏兴趣,获得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良好戏剧审美效果。
国内学者对“戏中戏”的分析大都集中于“戏中戏”对戏剧结构的作用,如胡健生、李玫等人在戏剧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①,而较少关注“戏中戏”对于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滚滚红尘》是当代中国女作家三毛创作创作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剧本,其对“戏中戏”的运用无疑是剧本的亮点之一。
全剧共68场,与“戏中戏”内容相关的场次共有10场,剧本中的“戏中戏”以女主人公——作家沈韶华笔下小说的形式存在,文学活动是作者的表现活动,18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带来的表现论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体现,正如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所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②,因而,阅读剧中人物创作的小说,无疑是除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传统方式外了解人物的最好方法。
仔细分析《滚滚红尘》不难发现,其中的“戏中戏”在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心理、表达人物情绪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作者的安排精巧、刻意,既丰富了塑造人物的方式,又不失真实性。
女性必读经典浪漫励志文学作品:爱情与自我都要
女性必读经典浪漫励志文学作品:爱情与自我都要01《红尘滚滚》作者:三毛豆瓣评分:8.5《滚滚红尘》是三毛的遗作,也是她一生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电影剧本。
讲述了一段让小编动容的旷世之恋。
女主人公沈韶华是个才女,与章能才因为书信而相识。
这段爱情,照亮了从未得到过家庭温暖与认可的韶华。
她不顾章能才汉奸的身份,也要陷入这段爱情。
甚至置生死于度外,将可以逃命的船票给了章能才。
在人潮中用力将章能才托上船后,她默默向后缩,退出了章能才的生命。
动荡年代的爱情,最终只留下唏嘘。
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原型还是大名鼎鼎的张爱玲。
但在小编看来,这样的沈韶华不止是三毛眼中的张爱玲,也是每一个为爱燃烧灵魂的女人。
02《一个女人的史诗》作者:严歌苓豆瓣评分:8.3《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本书,让人想起了一句话,“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
”女主人公田苏菲进入部队文工团,被有风度有才华的欧阳萸吸引。
为了他,田苏菲变成了一个在爱里冲锋陷阵的勇士。
她敢于无视部队首长的垂青,离开舞台成为一个锅炉工,过着困窘苦难的生活。
在欧阳萸挨批斗的时候,她在台下为他揣着鸡蛋;在没有东西吃时,她为了每月六元钱的伙食补助和四两红糖去当主角……虽然困苦,但拥有了爱情的田苏菲,终于可以脱离凡庸,变得有血有肉、光彩照人!爱情,让田苏菲活成了一段史诗。
03《爱玛》作者:简·奥斯汀豆瓣评分:8.1爱玛是简·奥斯汀笔下,唯一一个出生富贵人家的女主角,可能也是缺点最多的一个。
但说来也奇怪,她同时也是最招人喜爱的那一个。
爱玛聪明又漂亮,骄傲又快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她认为,结婚只意味着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所以她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但她又特别热衷给别人做媒,闹了不少笑话。
直到自己的好闺蜜爱上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精神导师奈特利,爱玛才发现原来自己也爱着他。
这样的爱玛,就像是现实中很多迷糊又可爱的女孩。
从自以为是到平易近人,从固执己念到坦诚执著。
爱情,让每个女孩都在自省中飞速成长着。
三毛《滚滚红尘》赏析
三毛《滚滚红尘》赏析三毛自杀以后,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一句句浸透爱意的话语,倾注了多少港、台、大陆人士痛惜的哀思。
但死亡原因仍揣测纷纭,就连她的母亲至今也认为是"一团谜"。
三毛没有留下迹象,没有留下遗书,留下的是"没有答案的答案",让人们永恒地去思索。
三毛的死,是一场人生悲剧。
按照鲁迅先生的话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要被毁灭?社会原因是重要的、大量的,有时,个人性格中的弱点也是可致命的。
像顶天立地的英雄项羽,因骄傲虚荣、优柔寡断等性格缺陷而导致兵困城下、自刎乌江;像智勇兼备的关羽,死于骄傲轻狂;勇猛过人的张飞,死于急躁鲁莽……这类不是同于社会,也不是由于环境,而仅仅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所导致的某种灾难性命运或陷入某种厄运的悲剧,我们称之为"性格悲剧"。
三毛的猝逝,就是一出典型的性格悲剧!三毛还是小学时代,她的作文就常被老师当作范文。
十四岁开始练习写作,十七岁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十九岁起浪迹天涯。
她的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一版再版,并译成了十多国文字,流存于港、台、大陆、西欧、美、加和日本,为她带来了八百万新台币的身价,和每月三万多元的生活费。
1989年回大陆探亲观光,每到这处,倍受欢迎,男女大学生们在校园里排着长队与她握手,请她签字的人数不胜数。
1990年底,她又荣获被誉为"诺贝尔西班牙语文学奖"的"塞万提斯文学奖"。
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这可说已是极高的荣誉了。
可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收入极高的著名作家,何以会在四十八岁这正当盛年之时而陷入自缢身亡的绝境?悲剧是在瞬间发生的,但其根源却是久远的。
三毛早在十三岁时自杀过一次。
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的三毛、读初二时由于代数成绩很差。
平时对毛就十分冷谈的那位代数老师,那天因三毛做不出习题,便把她叫到讲台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再请她吃两个。
三毛 滚滚红尘
三毛滚滚红尘2017-05-07《滚滚红尘》剧情介绍/简介《滚滚红尘》,是三毛所著的第一个中文剧本,也是三毛的遗作。
讲述了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
剧本采用剧中剧的形式。
1990年,导演严浩改编成电影,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
沈韶华出生在一个封建买办家庭,年幼丧母。
在学生时代时爱上了家境贫寒的小健,但是韶华的父亲不允许两人交往,且把韶华锁在家中,韶华自杀未果。
父亲死后,沈家家道中落,韶华搬离出去以写作为生。
韶华收到了自己的书迷日伪部长章能才寄来的信,后两人见面,互吐衷肠。
韶华后来在出版社的负责人谷音那里知道能才是汉奸但此时两人已经相爱。
约会时两人互表心迹,但能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害了韶华而深感痛苦。
韶华的好朋友月凤回来了,知道了两人的事。
后两人在烫头发的时候碰到了发国难财的余老板,余老板对韶华一见倾心。
韶华,能才,月凤三人约会时碰到了国民党引爆能才的办公打大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能才独自出逃,韶华被追查能才的共产党殴打。
韶华追到了能才躲避在乡下寡妇荣生嫂嫂家,打。
韶华见能才和荣生嫂嫂关系亲密,负气出走,能才去追未果。
楼高日尽望断天涯路来时陌上初熏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推枕惘然不见分携如昨到处萍漂泊浩然相对今夕何年谁道人生无再少依旧梦魂中但有旧欢新怨人生底事往来如梭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禅心已失人间爱又何曾梦觉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语录:——三毛《滚滚红尘》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三毛《滚滚红尘》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罗大佑《滚滚红尘》韶华,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三毛《滚滚红尘》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是因为曾经拥有过,所以你认为是属于你的。
《滚滚红尘》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林夕《滚滚红尘》来易来去难去分难分聚难聚《滚滚红尘》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滚滚红尘》。
最新读后感-读三毛的《滚滚红尘》有感 精品
读三毛的《滚滚红尘》有感战争,夺走了无数人的幸福,威胁着无数人的安全,扼杀了无数人的生命。
所以我们要屏弃战争,拥护和平这面伟大的旗帜。
说起来,我也算是三毛的粉丝了,虽然没有像那些追星的脑残粉那么狂热。
我喜欢三毛是从看了《雨季不再来》开始的。
或者,与其说我喜欢三毛,倒不如说喜欢她的作品。
三毛的作品,很有味道,因为它们源于生活,很真实。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三毛的书都是写她的生活经历的,直到朋友送了滚滚红尘的我——一本剧本。
我也喜欢看剧本,相比莎士比亚的剧本来说,三毛的就显得通俗易懂多了。
剧本的背景是围绕抗战、内战、新中国成立展开的,可以说,描述是一个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角章能才和沈韵华因为灵魂的共鸣走到了一起。
双方所在乎的都是彼此的那颗心,而不是什么外在的身份地位之类的。
我为他们这种不为物质左右的爱情称赞,也希望他们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是,在战争时期一个汉奸和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大小姐的爱情又怎么可能呢,一切皆是奢望罢了。
不管战争结束与否,汉奸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都是很敏感的,尽管男主角也是迫不得已。
就我而言,不管你是不是自愿去当汉奸的,出卖中国的人都不再是中国人,尽管你身上流着炎黄子孙的血脉,也是不可原谅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观点罢了。
对于做过汉奸的人,人们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所以,抗战结束后,章能才就过起了东躲西藏的生活,沈韵华因章能才的关系也没能幸免。
对于章能才来说,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即使没有长长久久,但是却刻骨铭心。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电影《滚滚红尘》中沈韶华形象与张爱玲形象的对比分析
13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20期【作者简介】张卫海,男,浙江宁波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综合材料与公共艺术研究;潘 冰,女,山东威海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综合材料与公共艺术研究。
电影《滚滚红尘》中沈韶华形象与张爱玲形象的对比分析张卫海 潘 冰电影《滚滚红尘》由三毛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剧本改编而成,获得了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剧情、女主角、女配角等八大奖项。
它的成功与林青霞的用心诠释、张曼玉活灵活现的演出、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原型、罗大佑柔肠百转的《滚滚红尘》配曲密不可分,共同铸就了一部经典。
影片以女主角沈韶华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穿插着沈韶华与章能才、月凤与小勇、玉兰和春旺三对恋人的乱世之恋。
林青霞饰演的沈韶华一角尤其饱满立体、个性鲜明,无论其人生经历、性格还是爱好、深情,均与张爱玲颇为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一、 如出一辙的人生经历沈韶华,张爱玲,一个是《滚滚红尘》电影中独立执着的漂亮女主角,一个是文坛敏感好强的天才女作家。
探究二者的人生经历,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她们都曾因自己的父亲对母亲的恨而受尽冷落,也都被父亲囚禁:沈韶华因为父亲不赞许她与初恋情人小健结婚而被锁于阁楼之上,张爱玲在遭受父亲毒打后被囚于屋内。
她们都以文谋生,寄托心情:韶华的《白玉兰》在报刊上连载引得众人重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红透中国。
她们都因一场机缘的见面结识了一生挚爱,埋下了幸福又不幸的种子:作为沈韶华的忠实读者,章能才写信求见,缘于好奇,韶华答应了,二者得以相识;胡兰成亦是张爱玲文章的粉丝,美丽园的第一次相见二人便一见倾心。
沈韶华深电影《滚滚红尘》剧照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爱的章能才懂她爱她,给予了她渴求的爱;张爱玲爱的胡兰成一表人才,知音难遇,满足了她对爱情的向往。
于是,韶华不顾好友反对、邻里敌视毅然写下生辰八字拿给章能才;爱玲低下高傲的头颅低到尘埃里还开出绚烂的花来。
踏尽红尘
踏尽红尘,何处是吾乡——读《滚滚红尘》“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
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伴随着韩缜的《凤箫吟》,沈韶华与章能才相遇在下雨的午后韶华家门外的弄堂里,这个饱经沧桑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一步一步地走向韶华住的小楼,安稳且自信。
他是来寻找心灵的依托的。
在此之前,他看过韶华发表的一篇文章(《白玉兰》),看完便被深深吸引,禁不住向韶华寄去一封信,便有了今日并不显唐突的拜访。
而韶华,更是前所未有的欣喜,她感到四周都光亮了起来。
显然,从彼此“一见心惊”的情景和后来能才在西餐厅对韶华说的话“韶华,你没有披肩,我没有灵魂”来看,两人相怜相爱,毫无疑问。
当两人身份(沈韶华是作家,章能才是伪政府的文化官员)被揭晓之时,生离死别,也在情理之中。
《滚滚红尘》是三毛的最后一部遗作,它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女作家张爱玲和反动文人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三毛是一位纯粹的女作家,她的个人游记作品充满着浪漫和真性情,语言感性柔软,展现了丰富浪漫的生活,诠释的是生命灵魂的意义。
她的写作,无关于政治。
她真的是一位纯粹的作家!!!(在此故意强调是因为三毛曾因此剧本美化汉奸胡兰成而遭受过政治压力。
)因而,她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把政治忽略不计,更多的是情感,她笔下的章能才是美化了的胡兰成,胡兰成在解放前是为日本工作的伪官员,文学造诣颇深。
但他作为文人却出卖了写作的纯净目的,成为日本霸权中国的文字工作者;他作为男人,却显得自私自利,伪善,在逃难的时候随遇而安,逢美女便多情。
这一点,与优雅、细致、沉稳、比胡兰成更有担当的章能才毫不沾边。
而在塑造沈韶华这一人物时,她也自动屏蔽了张爱玲身陷爱情时的情令智昏,给予她敏感、细腻和纯粹。
《滚滚红尘》为“戏套戏”。
《滚滚红尘》读后感
《滚滚红尘》读后感《滚滚红尘》读后感《滚滚红尘》读后感1女主人公韶华因与小健恋爱,被其父禁足。
他在房中闭关写书,连载后获得了男主角章能才的注意,章能才拜访了韶华后,两人相恋。
后来,韶华、章能才与月风三人出门,遇日军搜查,章能才的汉奸身份被发现。
抗战胜利,韶华因与章能才的纠葛被邻人殴打。
月风投身革命运动被杀。
解放南京后,章能才试图带韶华去台,韶华却在登船前拒绝了,一向倾慕她的余老板也放弃船票,留在大陆。
最终,韶华死于文革。
有人说,此剧的原型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但最值得深思的,是在那个动乱年代,知识分子的迷惘,以及个人抉择与历史洪流间没有悬念的斗争。
论迷惘,章能才最具代表性。
他受过良好教育,温文尔雅,细腻周到。
然而他身为汪伪文化部长,实在是众矢之的、民族罪人。
但他自己对韶华的告白却发人深思:“我只是个要口饭吃的人。
”作为一个有相当地位和良好知识水平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民族大义”、“民族气节”,但他同样明白日军的威力和手段。
他无论选择什么,都将带来灾难——无非是来自何方、何时发生的问题。
他选择了失节,不然就得没命。
众人咒骂他的行为,但人们并不知道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与官员所受到的来自日军压力不是普通人可比的。
但失节事大,章能才自始至终从良心上都未给自己找到开脱理由。
表面上投诚了,实际上,那七年,他始终浑浑噩噩,他之所以热爱韶华,一定程度上是服一剂安定,让自己远离政治的丑恶与自己的虚伪。
韶华的情感是迷惘的。
也许第一个小健只是她年少气盛时的情人,那么章能才便是在精神与肉体上都为她所热爱的足以终身相随的人。
但她无法调和汉奸与情人的关系,她因此陷入彷徨。
余老板终究与她不在一个频道上,灵魂之间的火花终究只属于章能才。
而这一切迷惘,根本来自于个人抉择与历史选择的冲突。
章能才选择活命——无可厚非啊,不然四万万同胞都得自尽吗?韶华选择精神充实——只有章能才可以满足她。
月风选择跟随“先进”,余老板跟随内心。
这一系列在和平年代听来不算太坏的决定,终于在那个动乱的故事里让他们付出了惨痛代价。
关于滚滚红尘和一些杂想
关于情节和一些废话一九三八年的中国,日治时代。
他说:“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沈韶华,一个美女,一位作家。
一个因为被关而成为作家的人,像很多人一样。
如果有人可以说话,就没有文字的陪伴。
韶华在戏中不只一次提到:我以后再不写了。
然后他们说:你已经写了。
章先生带着韶华和月鳯出玩,阳光很漂亮。
他一边手拉一个,两个欢呼雀跃的女子。
他们在一起,故事就在这里结束是好的。
好景不长在,就像章先生的独白里说到的:天气就像世事,说变就变。
而我们知道,世事如天气。
身处乱世,人人自危。
月鳯说:“一个女人找到她心爱的男人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
我想是她自己活该吧。
”在她心里,爱情比动荡的社会更危险。
章先生第一次与韶华分别的时候,韶华独自背负他留下来的沉重。
连一个正式名分都没有就要背着汉奸女人的枷锁,家被抄了,没有地方可以容身。
月鳯去看韶华,韶华病倒在床榻,屋外下着雨,屋里下小雨,房里房外,地上全是水。
月鳯拉她消瘦苍白的手说,他走了,我就来了。
月鳯给韶华喂牛奶,剥栗子给她吃。
章先生曾经也给她俩买过栗子,小颗的满满装在布兜里,那时的三个人脸上也满满的全是幸福。
月鳯剥好一颗栗子递在韶华嘴边,韶华对月鳯说:“嘴张开”把栗子塞回到月鳯嘴里。
然后笑着说:心被狗吃了。
两个女人满脸泪水笑着相拥。
一九四九年,内战又开始了。
韶华的死是文革的时候,我们只能猜测应该是与章先生的汉奸身份有关的。
那个,也许曾经爱过她,最终不够爱她的男人,自私鬼,只爱自己的男人,骗子,葬送了她的清白和性命。
月鳯死了,跟随他那一心救国的男人。
他的心里只有救国,她跟随他。
月鳯说:他把他的心交给梦,我把我的心交给他。
天上下雨了,韶华用手去接掉下的雨水,从屋顶落下的雨混着血,全是红色。
韶华再见章的时候,与余老板在一起。
她要活,要么清高的死,要么卑微的活。
韶华与余老板在一家极其豪华的饭店共进晚餐,气氛尴尬而紧张,让我不由想起韶华与章先生第一次共进晚餐的时候。
大厅的服务生拉着一支小提琴曲子。
滚滚红尘有感
滚滚红尘有感三毛的一部话剧小说,说句实话,我真没看懂到底讲的什么,一个朋友说境界不够,也许是吧!但是感想还是有一点点,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点看法。
这本说开篇讲述了剧中的人物。
沈韶华一个独生女,沈韶华的外在世界,尤其在大学时代,一直被人视为是“一个在糖果中长大”的小姐。
事实上她对金钱的没有关心,并不是她对此不缺,而是将生命的注意力,放在“情感与自我”的纠缠追寻中。
章能才,交杂着“自信心”与“无力感”这两种可以同步同行的情绪。
他从不自卑,对于本身的行为,坦坦荡荡。
月凤,主人公的好朋友,活下去。
好活,歹活,都是活。
鲜明地活下去。
谷音是杂志社、出版社的副主持人。
老古是出版社的负责人,他另有一份月刊同时发行,工作伙伴是他的太太谷音。
小健是一个没有太多成长空间与自我想像空间的年轻人。
主人公的前男友,容生嫂嫂是江南水乡中住着的女子。
小夫妻中的妻子,乡下来的城里人,小夫妻中的丈夫,他的日子不好过的原因,部分在于日本人。
他参加地下工作。
想必大家也看出了我的部分意思,我觉得这个发生在抗日战阵的故事,我觉得好的也就这有着单纯的爱情。
三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单纯的爱情但结局总是那么意想不到,其实想想看章能才的结局并不是很坏至少他没有背叛自己的灵魂。
其实我讨厌章能才这个人物,一个没有骨气的人注定让人不舒服,沈韶华是一个即使在爱情中沉醉时,仍然感到没有安定感的人。
她的苦痛是一种性格上的特质。
但是,这完全不表示,韶华对于人生没有担当和勇气。
她是又痛苦又清楚的那种人。
敏感的她注定要受到伤害。
三毛描绘了一个全中国人悲欢离合的故事。
实际上,它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一则凄怆无止的爱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灵魂的告白。
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地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读三毛滚滚红尘
读三毛《滚滚红尘》
王平20120509
滚滚红尘,人在红尘中,身不由己。
韶华,一个坚强,勇敢,果决,而又忠于爱情的女子。
家庭的因素让她变得很敏感,渴望能有一份依靠。
于是章能才出现了。
很及时的出现。
这个女子用她的一颗心去爱,去维护。
伟大的爱情不在于二人能否在一起,而在于刻骨铭心。
韶华做的一切,让章能才这一生都刻满她的烙痕。
其实章能才是一个懦弱的人。
他比不上余老板,永远比不上。
余老板虽然是一个发战争财的商人,但精明之余,他有一份炙热的爱,对韶华的爱。
可这份爱韶华给不起。
当余老板从即将离航的船上纵身跃下时,那又是怎样的荡气回肠。
“我在我在我在我在,不怕不怕不怕”这是对爱人的抚慰,更是承诺。
这份承诺,只因为对象是韶华,是他千辛万苦要爱的人,虽然在这份爱情中,余老板爱的那么的卑微。
可这又什么关系?只要看到自己爱的人在眼前,能在战争年代好好的活着,即使是去死,那又如何?
余老板的爱,像及了月凤,为了小勇,为了爱情,为了一颗应爱情而跳动的心,义无反顾的走向了街头,走向爱人的心,虽然死了,可死的心安,死的微笑。
滚滚红尘,韶华像极了三毛。
的确,如三毛自己说的,第一部话剧作品,里面有作者的影子。
滚滚红尘,人在红尘中,为了爱情,身不由己。
滚滚红尘中的爱情冲破
滾滾紅塵中的愛情沖破——《滾滾紅塵》中的愛情兵法摘要:《滾滾紅塵》通過對沈韶華與章能才、月風與小勇、沈韶華與余老板、玉蘭與春望等幾對男女愛戀關系的敘述,在大時代動亂的背景下,演繹了精神之戀、紅塵之戀和世俗之戀直擊人的肉體之戀,表達出了對愛情的不同思考,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浪漫意義。
表明心不滅,情長存;心有所想,情有所往。
關鍵詞:精神;紅塵;世俗《滾滾紅塵》是很難讓人忽略的壹部經典之作。
三毛生前最後的遺作,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原型。
《滾滾紅塵》講述的是以文學青年韶華與漢奸文人章能才間的亂世情緣,借鑒自中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故事本身極具傳奇色彩。
沈韶華愛情命運的襯托,特別輔助了壹條敘述輔線穿插其中,那就是沈韶華書中人物玉蘭的愛情故事。
兩條敘述線索交叉敘述,互爲襯托。
這部作品是以章能才的低緩深沈的敘述來展開故事的,采取的是倒敘的形式,在故事的流轉之間不時配以章能才事隔五十年之後的滄桑音調,無疑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與力度感。
戀愛兵法之壹:精神之戀,丹鳳只恨雙淚垂,長門永不閉阿嬌。
“愛情”,不管它有多少時代的、曆史的、個人的成分,歸根結底,它是壹種兩性之愛。
它是男女之間人生關系的最高、也是最原始的存在方式。
應該說,它的個體化的隱私性是與“爲政治”等概念無關的。
因此在作品中愛情對于沈韶華來說,照亮了她生命的壹切,她在愛情中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于是,爲了愛情,她敢于跨越政治意識;爲了愛情,她能默默承受小夫妻對于漢奸的遷怒;爲了愛情,她能放下自尊千裏迢迢去鄉下追尋那個早已變心的男人;爲了愛情,她還不計前嫌舍命保護這個曾經背叛了她的男人;最終爲了愛情,她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顧把唯壹的壹張船票留給這個男人去逃生!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對于沈韶華來說,雖然最終與章能才分開了,但因爲心中有愛(因爲章能才後來在逃亡中終于用唇語對沈韶華說出那三個字“我愛妳”),即便兩人從此相隔千山萬水,靈魂便不再寂寞。
戀愛兵法之貳:紅塵之戀,相守只恨長相思,只得侬君在我心。
红尘中的“剧中剧”——《滚滚红尘》的爱情探析
作者: 孙洛熙[1]
作者机构: [1]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4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
页码: 165-16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4期
主题词:�滚滚红尘》;三毛;张爱玲;爱情
摘要:三毛剧本《滚滚红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动荡社会为背景,讲述女作家沈韶华与日伪部长章能才的乱世情事。
剧本采用“戏套戏”的结构布局,借沈韶华之笔,将玉兰与春望的爱情经历穿插其中,构成一部由两条线索编织而成、展现爱情与现实激烈抗衡图景的“剧中剧”。
剧内红尘滚滚,剧外亦风云四起,由剧中情节放眼至剧外原型,追溯爱情视角下的生命哲学,是本文讨论的主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红尘》人物鉴赏之沈韶华
(班级:物流管理姓名:施德波学号:12236042 )
沈韶华是一个生来极度敏感的人。
她对于在生命中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比一般人承受得更多。
基本上,这种人的悟性也极高。
韶华是一个即使在爱情中沉醉时,仍然感到没有安定感的人。
她的苦痛是一种性格上的特质。
但是,这完全不表示,韶华对于人生没有担当和勇气。
她是又痛苦又清楚的那种人。
一、又痛苦又清楚人生的昭华
沈韶华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
因而长期受父亲禁锢,只好将心中抑郁抒发为文,成为了一位作家。
父亲去世后,韶华重获自由并独立生活,以写小说为生,在报纸上连载她的自传体小说《白玉兰》。
某日,她接到了一位神秘的读者来信。
她对这个名叫章能才的男人充满了好奇。
终于,两人见面。
章能才倾吐爱慕之意,二人气质相若,彼此相爱起来。
然而,因为章是汉奸,常有外人滋事,令韶华很是不安。
此时,她的闺中密友月凤因与男友赌气,来找她倾诉。
韶华一边规劝,一边把爱人介绍给她。
三人一起出游,感情很好。
然而,见到日本军人凌辱中国人,月凤顿觉章面目可憎。
三人闹得不欢而散。
时局转变,日本战败,在一片抓汉奸风声中,能才躲到僻远的农村里。
韶华几经周折,在一农舍中找到他时,却见他与一寡妇同居,令韶华心碎。
韶华于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处生活。
韶华被过去的邻居带人抄家,月凤阻挡被打伤。
隔壁跑单帮的余老板一直爱慕韶华,帮她度日,不久,月凤亦因与热心学生运动的男友小勇一起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
韶华靠余老板救济生活,后韶华偶遇穷困潦倒、四处躲藏的章能才,恰逢为报杀夫之仇的老邻居“小妻子”向国民党纠察诬告章能才为共产党,韶华为救章能才,称小妻子勾引她丈夫结果被小妻子打伤。
三毛的这部唯一的剧本,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沉淀了一种生活的沉重感。
本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可谓是拿捏的恰到好处。
极其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温不火,感情专一的沈韶华的形象。
在剧本中一个高潮叫“这些个前生万生只在”,在一场中,壮大、恢弘地描述了那个不按年代人们为了逃命的激烈,也正是在这一场中,韶华毅然决定选择了留在大陆,让能才去过没有指责的生活;而当时码头攒动的人头,更为全局添上一抹浓重的色彩,衬托在动荡年代爱情的珍贵,进一步显示出女主角沈韶华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二、乱世的佳人,悲剧的爱情
故事的女主角沈韶华,他出身不俗,才华横溢,对金钱没有什麽概念。
他的一生,完全是为了爱而生。
如果她爱的是一名寻常男人,或许她就不必承担命运上那凄艳的煎熬,然而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她最终爱上的那个叫做章能才的男人,于是他的人生恶变的跌宕起伏。
说他幸运,是因为茫茫人海中,知音难觅,而能才恰好正是懂她的那个人。
韶华之前虽身为千金小姐,但少年丧母,父亲对她又极其冷漠,因此在她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爱与被爱的,章能才温文尔雅,成熟稳重,对她又彬彬有礼细心体贴,百般呵护,物资上无需她过多的言语,便知她的所爱所需,自行悄然买来,给他惊喜;精神上他是她的忠实读者,三言两语,既有共鸣。
试问这样知冷识热的人儿如何令他不为之心动?
然而遇上能才,亦是她的不幸。
首先是因为前者的身份过于敏感特殊:她是一个“汉
奸”;其次是因为他的性格沉稳的有些懦弱,缺乏担当,为了他,韶华曾被千夫所指,遭人欺负;为了他,韶华曾毅然抛下一切,不顾万里奔情。
她别无所求,她只能他爱她!可是谁料到头来,他终究是负了她。
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清泪垂。
如果说身体上的创伤可以由药瓶和时间来治愈,那么心灵上的创伤则不是几句“对不起”就能轻易拂平的。
不过伤的越重,这段情也就越发地刻骨铭心。
对于这样一段爱情,韶华爱的热烈而纯粹,犹如扑火的灯蛾,纵是被烧的遍体鳞伤也从不言悔;而能才尼?他不是不爱韶华,只是他远比韶华现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所遭受的沧桑以及本身身份的特殊性令他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是恐惧——说到底他不过是乱世之中随波逐流的平凡男人,他如何能负担韶华的如此深情?于是在那场爱情的战役中,韶华拼尽全力,勇往直前,而他却是节节败退,最终是溃不成军。
其实韶华不是没下决心要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可是多年的那条战乱纷争的街道上,只因为能才的那一句“我、爱、你”的口语,她便又一次的不受控制的沦陷漩涡之中。
韶华和月凤之间的深情友谊,每当韶华需要她时,她总是陪伴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照顾她,照顾她。
这样的友谊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自从在桥头分离后,章能才一直怀着内疚的心苟延残喘,四十年后,能才回来了,他不再曾经那个有文采的美男子了。
而是一个满鬓白头发的老头,他是回来找韶华的,而韶华已经不再了,死在那个动荡的文化大革命的时代。
最终造成了生离死别的悲惨局面,文章又以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能才举着孤独的拐杖一步一步走向远方,朝着能看到韶华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