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衰

合集下载

心衰合并房颤高分综述总结2023

心衰合并房颤高分综述总结2023

心衰合并房颤高分综述总结2023当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房颤时,该如何处理,Circulation发表的综述给出解答。

1.50%以上的HFpEF/HFrEF患者会发生房颤,具有重要的预后和功能意义。

2.尽管房颤和心衰常常合并存在,但关于HFpEF/HFrEF合并房颤的许多基本问题,现有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和临床试验证据仍无法解答。

在HFrEF患者中,房颤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或心肌病引起的继发性房颤。

3.如果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和心率控制后,仍存在心衰症状,则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来控制心律。

导管消融仍然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措施。

4.对于合并HFrEF的继发性房颤患者,如果进行药物治疗后,仍有持续症状,则导管消融与改善功能结局相关,有关死亡率降低的数据相互矛盾。

5.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HFrEF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仍有效。

在合并永久性房颤的HFrEF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或可降低心率控制的疗效。

6.所有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均应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而非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栓治疗。

7.对于合并房颤的HFrEF患者,如果心率控制非常难,且并未选择肺静脉隔离,则应进行房室结消融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对于进行CRT治疗的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消融或有助于优化CRT治疗。

8.房颤可引起心房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

对于新近发作的房颤,心律控制或有助于减少反流。

9.HFpEF与心房顺应性降低、心房心肌病和进行性房颤高风险相关。

许多症状性房颤患者和射血分数保留患者有隐匿性HFpEF,这种情况经常不被识别,是除房颤外其他症状的独立预测因素。

10. 目前尚无证据证实,导管消融在HFpEF合并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如何,尚需专门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房颤血流动力学和左房功能与心衰的关系房颤经常与不良左心房重构相关,或反映潜在的左心房心肌病过程(在心衰对左心室的病理学影响以外)。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

伊伐布雷定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作为一名患有房颤并合并心衰的患者,我深知这种疾病的痛苦和困扰。

在经历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尝试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伊伐布雷定。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治疗经历,以及伊伐布雷定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方面的临床效果。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房颤合并心衰的概念。

房颤,即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其主要特点是心房收缩过快,导致心室充盈不足,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缺氧、水分积聚等症状。

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如华法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控制房颤和改善心衰症状的治疗方法。

在一次就医过程中,我了解到伊伐布雷定这种药物。

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新型的心脏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脏起搏细胞内的钙电流,降低心房肌细胞自律性,从而达到减慢心率的目的。

伊伐布雷定还能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脏输出量,缓解心衰症状。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使用伊伐布雷定。

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两次。

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房颤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率变得更加稳定,而且心衰症状也有所改善。

我感到精神状态更好,活动耐力有所提高。

随后,医生将我的剂量调整为50mg,每日两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房颤合并心衰症状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心电图检查显示,我的房颤频率明显降低,心脏功能也有所改善。

我还注意到,伊伐布雷定对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不再感到疲劳和呼吸困难,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日常活动。

在持续使用伊伐布雷定一段时间后,我再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告诉我,我的房颤合并心衰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心脏功能有所恢复。

医生还强调,伊伐布雷定的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我的治疗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伊伐布雷定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方面的临床效果。

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5.0Biblioteka 2.82(2.14-3.72) 0.000
4.0
1.49(0.99-2.24) 0.055
总死亡率 因心绞痛住院
充血性心衰
心肌血管重建术 突发心源性死亡
10.8 3.2 13.5 3.8 2.2
8.2
1.15(0.84-1.59)
2.8
1.04(0.58-1.86)
2.5
4.96(3.64-6.74)
规律运动1天/周 1-2天/周 3-4天/周 5-7天/周
相对危险 1.0 1.28 2.53
2.18
2.67 1.68 3.52
1.32 2.05
1.07 1.14 1.39
0.90 1.09 1.04 1.20
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中房颤的发生率
房颤与心衰的关系:ACTION研究
ACC/AHA心衰治疗指南: 心衰分期
LIFE:房颤患者心衰的风险高于卒中
终点
新发房颤 n=371(%)
窦性节律 n=8,480
校正后相对危险 比(95%CI)
P
首要复合终点 包含成分
心血管死亡率
卒中
急性心梗 其它终点
22.1
7.5 15.4 6.7
10.7
1.88(1.50-2.36) <0.001
4.2
1.57(1.07-2.31) 0.021
2
正常体重(BMI<25Kg/m)
2
超重(BMI25-30Kg/m)
2
1 1.13 1.37
肥胖(BMI30Kg/m)
糖尿病
1.2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FEVI80% FEVI60-80% FEVI60%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房颤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心脏的心房出现不规律的搏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房颤心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下面我将逐一介绍。

药物治疗是房颤心衰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心律失常药和利尿剂等。

抗凝血药可以预防心房颤患者因血栓形成而引发的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抗心律失常药可以帮助恢复心律,利尿剂则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等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房颤心衰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见的手术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能传导到心脏,对心房内的异常电路进行消融,从而恢复正常心律。

冷冻消融术原理类似,只是使用的是低温消融心房内的异常电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一个小型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通过电刺激来控制心房颤动和心室泵血。

这些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心房颤的症状,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房颤心衰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脏康复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心脏康复包括运动康复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

运动康复通过有氧运动来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耐受力,从而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理康复则是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控制饮食、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等措施,目的是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总之,房颤心衰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护理查房

一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护理查房

最新护理实践指南与建议
定期监测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功能状况和药 物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 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 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3-2026
END
THANKS
控制心室率
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需控制心室率在适当范围内,以减轻心脏 负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较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力衰竭和房颤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 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自我监测与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包括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出现异 常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同时提醒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先 生
年龄:65岁
身高: 170cm
体重: 80kg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工人
病情概述
01 主诉
02 现病史
03 既往史
04 个人史
05 家族史
心慌、气短、乏力2年,加 重1周。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心慌、气短、乏力,活动 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未 予重视。1周前上述症状加 重,伴双下肢水肿,夜间 不能平卧,急诊以“心衰 ”收入院。
理服务。
PART 06
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护理研究进展
1 2
药物治疗

房颤合并心衰治疗:导管消融、CRT、系浦系统起搏

房颤合并心衰治疗:导管消融、CRT、系浦系统起搏

房颤合并心衰治疗:导管消融、CRT、系浦系统起搏心力衰竭和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病领域的两大新流行病,也是常见的临床现象。

此两种心血管疾病因病理生理学特征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心衰程度越重,则房颤发病率越高。

下面简要概述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措施,是选择导管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还是系浦系统起搏?流行病学及作用机制房颤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研究显示,心功能Ⅰ级患者房颤发生率为5%,心功能Ⅱ~Ⅲ级患者房颤发生率为10%~25%,而心功能Ⅳ级患者房颤发生率则高达50%。

HFSIS研究纳入4120例心衰住院患者,33.2%合并房颤,其中44.1%为阵发性房颤,41.3%为慢性房颤,连续4年随访。

结果显示,心衰住院患者合并慢性房颤,预后更差。

基于房颤与心衰的发病机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导管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还是系浦系统起搏?二导管消融1. CASTLE研究该研究纳入363例心功能Ⅱ级、Ⅲ级或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并有除颤器植入的患者,分为消融组(n=179)或药物治疗组(n=184),主要终点为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心力衰竭恶化住院,以有症状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死亡及心衰住院为硬终点。

结果显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对比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率。

亚组分析显示,LVEF与一级终点显著相关,相较于LVEF≥25%的患者,LVEF<25%的患者受益于导管消融的可能性更小。

图1. 主要及次要终点。

2. 荟萃分析荟萃纳入7项研究涵盖865例患者,分析在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中,导管消融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比效果。

分析显示,对此类患者,导管消融使全因死亡率降低50%,并改善LVEF、生活质量及功能,并且不增加并发症。

图2. 导管消融及常规治疗主要终点的MH比值对比。

图3. 导管消融及常规治疗次要终点的MH比值对比。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

房颤心衰如何治疗方法房颤和心衰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但它们常常同时存在。

房颤指的是心房出现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而心衰是指心脏不能有效泵血供应给身体所需的血液。

房颤和心衰的治疗方法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

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击复律、消融术和心房除颤装置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常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血药物和心率调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心率调控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率的快慢。

电击复律是一种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方法。

消融术则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消融异常的组织,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心房除颤装置是一种植入式设备,可以监测心律并在需要时给心脏施加电击。

这些治疗方法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选择。

心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植入式装置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心衰的不同阶段和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抑制剂、Aldosterone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它们可以帮助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心脏负荷等。

植入式装置包括心脏起搏器和心脏颤动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可以帮助维持正常心律和心率,心脏颤动除颤器可以在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给心脏施加电击。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或冠心病等引起的心衰,包括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房颤和心衰的治疗方法有一些共同之处。

例如,药物治疗是两种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率调控药物在房颤和心衰的治疗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在房颤的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心率调控药物则可以帮助控制心率的快慢,在心衰的治疗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另外,消融术也可以应用于房颤和心衰的治疗中,通过消融异常的心房组织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房颤和心衰的治疗方法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心力衰竭时心房颤动的处理

心力衰竭时心房颤动的处理
心 衰 患 者 年 房 颤 发 病 率 3 ~5 。 一 旦 心 衰 患 者 发 生 房 % %
托 洛尔相 比, 卡维 地洛可 降低病 死率。C P I O N试 验显 A RC R 示 卡维地洛应用于心肌梗死后 患者可 显著减少 房性心律 失
常 的发生 , 而这些 患者 已经 使用 了 A E 。但 上述 结果多 为 CI 亚组分析 , 目前并无 1 3阻滞剂治疗心衰合并房颤的前 瞻性临 床试验。有研究表 明 , 对于心衰 患者 , 卡维地 洛联 合地高 辛 控制房颤优于单一药物 。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O卷第 2 9期
心 力 衰 竭 心 颤 动 的处理 时 房
陈 良华 。 李 琳 。 同宝 刘 ( 东大学 附属 省 立 医院 , 南 2 0 2 ) 山 济 5 0 1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 心房颤动 ; 心律失常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导管消融
心脏失 同步患者 的症状 , 能降低病 死率 。但 C T似 乎并 也 R
不能减少房颤发作的风险。已有房颤 的心衰患者 , 其是没 尤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衰患者使用时应 特别 注意 两点 : 致
心律失常作用及心肌 收缩力 的抑制。现 已明确 I 类抗 心律 失常药物 可使心衰 的预后恶化 。尽 管有多个研究 表 明胺 碘
颤 的患者使用 。有证据表明降脂药 物( 他汀类 ) 和选择 性醛 固酮阻断剂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也可能有益 , 目前 正在做 相关的临床试验 以明确 回答这些问题 J 。
3 房 颤 合 并 心 衰 时 1 滞 剂及 地 高辛 的使 用 3阻
化( 8 S 1 ) 2 %V % 也无差别 。而前者 的住 院患 者 比例 高于后 3
的患者 比例较少 。因而非 常有 必要评估 这两 种策略对 房颤 合 并心 衰患 者 的影响 , FC F研 究的 实施 即源 于此 。A - A .H F C F全称 为心 房 颤 动 与充 血 性 心 衰 试 验 , 试 验 人 选 H 本

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

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

Sutherland等的一项研究中,比较CRT对 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的作用,入选的房颤患 者中双室起搏均大于90%。在接受CRT的心 功能Ⅲ级的患者中房颤(n=31)与窦性心 律(n=91)患者相比,临床改善率相似, 分别为87%与83%;但窦律患者CRT后EF 明显提高,而房颤患者的EF仅轻度提高。因 此,心功能Ⅲ级合并心动过缓的患者可能从 CRT中获益。
但即或结果有利于房颤消融,也不能说明在 QRS波增宽的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中消融优于 CRT。
PACE,2009;32:987
起搏控制室率的优势
房室结消融去除了房颤快室率的影响 生理性起搏是控制室率较理想状态 房室结消融的成功率高>95% 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初创时期
房室结消融加心脏起搏治疗心房颤动可能给 患者带来的益处:①生活质量提高;②减少 或不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③减轻临床症 状;④控制心室率;⑤使心律规则,改善心 功能。
在房颤患者中,尽管联合药物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病 人心室反应比较快。因此在这部分患者中,CRT植入后 双室起搏在总心率中所占的比例将影响CRT的效果。只 有当患者大部分时间处在双室起搏状态下时才能真正实 现心脏再同步。
有研究证实,在既往进行房室结消融植入右室起搏的慢 性房颤的心衰患者中,将原有起搏器升级为双心室起搏,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缩小左室内径,提高射血分 数
结论2
在“律”的治疗有缺陷,“率”的治疗更现 实的前提下,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T是起搏治疗的重要组成和发展方向
具有CRT适应症的心衰病人进行CRT干预将 有效改善心功能,避免和防止房颤的发生发 展
Molhoek等比较房颤(n=30)及窦性心律 (n=30)心衰患者的CRT反应,在6个月随访时, 房颤患者的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 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均获改善。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
HF
室率不规则
容量/压力负荷
所用药物毒性
Maisel WH,Am J Cardiol 2003; 91(suppl): 2D–8D
心衰临床试验患者中房颤患病率
JACC 2014; 64: 710-21
CHF/AF对死亡率的相互影响
校正HR(95% CI)
男性
女HF 曾有CHF
导管消融治疗合并心衰房颤
临床特征 NYHA LVEF%
LVED (mm) 成功率(NO AF)
ADD no ADD yes
慢性心衰(n=58)
2.3±0.5 35±7 60 ±8
40(69%) 45 (78%)
非心衰(n=58)
1.3±0.5 66±7 53 ±5
41(71%) 49 (84%)
P值
Circ AE 2009;2;249-257
longitudinal strain


消融前

(房颤)



缩 不
消融后 (窦性)


radial strain

颤 致
消融前 (房颤)



缩 不
消融后 (窦性)


房颤与二尖瓣反流
导管消融房颤 n= 770 术前中重度MR n= 97 功能性MR n= 53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
Atrial Fibrillation & Heart Failure
房颤与心衰共同危险因素
Hazard Ratio of Incident AF and HF
JACC 2014; 64: 710-21
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

心衰房颤病人注意什么_

心衰房颤病人注意什么_

心衰房颤病人注意什么?心动频率又被称为心率,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心衰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心率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也会因病因的不同而不同。

心衰一般会伴随着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病因也具有多面性,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因素与吸烟、饮酒、熬夜等因素叠加后,会导致心房结构重组,导致原发性心肌缺血,与心衰相互作用,加速恶化。

近几年来,心衰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症状,心衰发病后会伴随着心脏功能下降和射血能力受损,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心率的变化是心衰发展的转折点,心率加快会导致心衰恶化。

那么心衰房颤病人应注意什么呢?1.心率在心衰和房颤患者中的意义心率升高会导致心衰和房颤的加重,不良反应增多,通过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变化,保持心率维持在稳定的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房颤患者中,心率的变化并未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目前未发现心率增加与房颤的直接关系。

虽然心率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心衰而对房颤不产生影响,但是心衰与房颤之间的联系却非常密切,心衰的严重程度会明显的影响到房颤的病情发展。

2.心率降低对心衰和房颤的临床影响表现及治疗效果适当程度的心室心房舒张可以保证动脉血液的灌注,为血液的正常流转创造条件,降低心率是延长心室和心房舒张期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对心衰患者有益,但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降低心衰和房颤合并患者的死亡率,死亡率的降低一部分原因来自于β-受体阻滞剂的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等的作用。

心率加快导致心衰和房颤病情的加重,会导致患者心血管功能持续恶化,这也因此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心衰病情重的患者心率较快,当心率降低后不良反应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因此稳定心率可以使患者受益,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明显作用,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住院时长,较长时间的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维持正常水平。

3.房颤的发生机制肺静脉的快速电位冲动可以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通常是一部分细胞发生异常放电,在肺静脉前庭形成冲动,随后向心房内传导,发生放射性高频冲动,由于周围心脏组织的不均一性,在传导过程中产生了子波,子波之间相互碰撞融合形成新的子波,产生涟漪效应,在心房内不断折返,从而产生颤动。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crt治疗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crt治疗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crt治疗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crt治疗
第1页
房颤与心衰关系
① 心衰促使房颤发生, 心衰造成心房结构和电生剪发生重构。这些重构 包含心房扩充、心房不应期缩短,心房传导减慢,心房复极各向异性程 度加重。这些改变促使并维持房颤发生。
② 试验研究发觉,心衰能够造成各种离子通道电生理特征发生改变,如L2 型Ca2 +电流,短暂性钾电流( Ito )及迟缓延迟整流性钾电流( IKs )密度 降低,而短暂内向Na + /Ca2 +交换电流增加,这些改变造成房颤发生率 和连续时间均显著增加。
多研究
研究,更多注册资料 方法/治疗不能被实施/
可能有用
应用因其无用甚至有
方法、治疗应该被 实施方法/治疗合理

实Lev施el/A应: 用Data derived from multiple randomized c方lin法ica/l治tri疗als可or被m考eta虑-analyses
Multiple populations evaluated;
by the American第C13o页llege of
MulticentreLongitudinalObservationalStudy (MILOS)
窦律、房颤组对比
723例,561例窦律/162例房颤,平均随访25月。BV 88% 结果 SR VS AF 两组均改进6分钟步行距离、LVEF;改进NYHA分级。
• 在进行CRT时,90%连续房颤患者(18/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但在随访期间,72%(13/18例)又转为房颤,且均未自行转 为窦性心律。
• 所以,只有7%(5/74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crt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21世纪最常见的两大心血管疾病,两者常伴随出现,互相影响。

统计显示,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是1%,年发病率约为%;心衰的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是1~2%,每年1000人中会新发病例1~5例。

流行病学
Framingham研究中发现在708例不伴房颤的心衰患者中,随访年约有22%(159例)的患者发生房颤,平均年房颤发病率约为%;相似的结果也发生在不伴心衰的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心衰年发病率约为%。

心衰患者的房颤患病率从低于10%到50%不等,主要依赖于心衰的严重程度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 functional class)[1,2]。

在V-HeFT 研究中,入选的为轻中度心衰,房颤的患病率约为14%[3]。

另有研究显示重度心衰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中,房颤的患病率升高到20-27%[4,5]。

Tsang等的研究提示房颤的发生还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该研究入选84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访四年中约有10%(80例)患者发生了房颤。

与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在舒张功能为心室松弛异常、假性正常及限制性充盈的患者中,房颤相对危险比分别为%、%和%[6]。

房颤的程度与预后也息息相关。

最近有研究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一年内发展为持续性房颤者其住院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均明显增加。

该研究还提示年龄、潜在的心脏疾病等可引起心脏重构的因素均是房颤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HACTH评分有助于识别近期可能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7]。

房颤导致心衰的机制
房颤影响心功能可能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心率异常、节律异常、心房收缩功能丧失、神经体液机制异常激活。

持续房颤若伴有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脏扩大,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称为心动过速介导型心肌病[8]。

在一项213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研究中,约有29%的患者被定义为心动过速介导型心肌病。

同时节律异常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也很大[9]。

在12例慢性房颤并被假定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中,电复律后平均随访个月,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基线的32%提高到53%,并有6例患者EF恢复正常。

在随后的一年中,维持窦律的10例患者EF得到改善后没有变化,另2例房颤复发的患者EF显著恶化[10]。

在节律异常和室率异常中,节律控制对心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2008年Khan等入选了81例药物难以控制的房颤同时伴有心衰的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为II-III级,EF<40%),随机分为节律控制组(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和室率控制组(房室结消融后双室起搏)。

6个月后,LVEF节律控制组VS室率控制组为35% VS 28%,6分钟步行距离340 VS 297米,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获得心功能的改善更明显[11]。

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导致了血流动力学的恶化,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加重了心衰的程度。

在另一项包含344例窦律心衰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随访19个月共有28例患者发生房颤,其中18例发展为持续性房颤。

在这些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纽约心功能分级(平均级)和心脏指数(平均平方米)均显著降低[12]。

房颤时交感神经及RASS系统被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II分泌增多,均加剧了心脏的重构,加速了心功能的恶化。

而心衰患者由于心肌细胞的凋亡、心房的扩大、纤维化、传导减慢和不应期的离散也易于发生房颤。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策略
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对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是采取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一直是学者争相讨论的焦点话题。

理论上说,恢复并维持窦律对于心衰伴房颤的患者更优。

AFFIRM研究显示节律控制组患者的心衰症状更少[13],但其亚组结果显示两种策略在生存率、血栓并发症等结果上存在争议[14]。

AF-CHF是迄今最大的一项比较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采取何种策略更优的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入选1375例EF<35%的合并有阵发性房颤的心衰患者,随机进入节律控制组(胺碘酮,必要时联用索他洛尔或多非利特)和室率控制组,平均随访37个月。

结果提示主要终点(心血管病死亡)两组无显著差异(27% VS 25%),次要终点(全因死亡率、卒中、心衰的恶化)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室率控制组可减少了重复电复律和住院的比率[15]。

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本身对心脏的负性影响抵消了窦律给心脏带来的获益有关。

最新的CAFE-II研究则提示节律控制可改善心衰合并持续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左室功能[16]。

该研究入选61例心衰合并持续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疗法,且随访期内均接受抗凝治疗,静息心率控制在80次/分以下,活动后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随机分成节律控制组(胺碘酮或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和室率控制组。

随访一年结果发现节律控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左室功能及NT-proBNP浓度较室率控制组有所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但纽约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无差别。

室率控制-药物治疗
对于慢性收缩性心衰伴房颤的患者,室率控制的首选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若心率控制不满意可加用洋地黄类,一般不推荐应用二氢吡啶类药物。

对于急性发作时亦可考虑胺碘酮控制室率。

Fauchier等人的研究提示,单用β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加用洋地黄类治疗可改善心衰伴房颤患者的预后,不到3年时间两组患者死亡率均下降40%,但单用洋地黄类与对照组一样未能改善心衰伴房颤患者的预后[17]。

室率控制-房室结消融+起搏治疗
对于非药物治疗手段,早年主要采用消融房室结,同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

尽管,消融房室结同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心室率,但约有7%的患者,术后伴有血流动力学紊乱。

其原因在于单纯右室起搏可导致双心室运动失同步化,从而加重左室功能障碍。

新近研究显示,消融房室结同时采用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可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

Dong K等的研究提示心衰伴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后CRT与单纯CRT未行房室结消融相比较,2年的生存率和纽约心功能分级前者均明显提高[18]。

但Hsieh等对比导管消融与房室结消融同时植入起搏器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研究显示,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房颤症状的控制率优于导管消融组(100% vs. 81%,P=),但患者发生心衰和持续性房颤的比例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53% vs. 24%,P=; 69% vs. 8%, P<),而且随访期间起搏器组患者左室EF值下降明显(44±8% vs. 51±10%,P=)[19]。

节律控制-导管消融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指南尚不予以推荐。

然而,近年来几项房颤合并心衰导管消融研究的结果,使我们对于如何治疗该类患者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2004年,Hsu等首次尝试对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采用导管消融治疗。

Hsu等采用均衡分组,分别对EF<45%的房颤患者(n=58)和不伴心衰的房颤患者(对照组,n=58)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78%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无房颤复发(对照组为84%,P=);左室收缩功能较消融前改善明显(左室EF值升高21%;FS升高11%;左室舒张期直径缩短6mm;收缩期直径缩短8mm);同时活动耐力、心衰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也较消融前有显著改善[20]。

而且,该研究还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导管消融前是否能很好地控制心室率,成功导管消融后左室EF值均有显著改善。

近期Gentlesk 等报告,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复发率与不伴心衰的房颤患者相似,而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左室EF值明显改善[21]。

上述研究结果与AF-CHF试验的实质并不矛盾,即在无法转复窦性心律的前提下,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疗效相当,而导管消融能够有效转复部分心衰患者合并的房颤心律,并且其疗效并不依赖于AADs,同时摈弃了长期应用AADs的负性作用,因此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优势突显。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其心功能转归与心律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无疑是该类患者治疗的理想目标。

鉴于AADs诸多的不利因素,药物治疗的目标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进行心率控制治疗。

当今导管消融时代,射频导管消融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功效日益被肯定和认可,在保证消融安全性的前提下,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将成为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另一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