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然而,尽管政府与银行业界在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该领域的发展,也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
本文将介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问题分析缺乏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如网络覆盖不足和银行网点数量不够等,许多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居民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金融服务,这也使得金融服务效率相对较低。
农民金融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的金融工具,农民的接受度和识别能力也相对较低。
因此,他们在金融服务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避免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市场遇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稀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大量的农民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还难以获取长期资金。
这使得农村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农村金融服务缺乏特色在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下,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和特殊需求。
而一些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也未能根据农村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改进。
对策建议加大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可以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进行推进。
例如,加速网络建设,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数量等。
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提高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度。
提高农民金融素质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共同组织关于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
同时,建立一些助农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形象、实用的金融知识服务,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
重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政府与金融机构应当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研究目标市场,针对性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例如,推出针对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根据农民个性化需求开展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管控措施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管控措施作者:黄鑫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1期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减少其在农村等地区的网点投入量,大部分地区只剩下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服务主体,但是,由于金融服务主体存在不良资产率高、产权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其金融服务的提供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扩张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解决金融服务难的问题,成立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也相继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自从改制以后,金融机构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和营业利润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村镇银行更是一枝独秀。
据我国2017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有1 502 个,贷款公司13个,农村资金互助社48个,村镇银行占据的市场份额是最多的。
在未来,其规模会进一步扩张,并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同时,农村金融产品会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的信贷需求。
面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金融贷款抵押限制了金融服务的提供,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工资担保和贵重物品质押方面进行了尝试,满足了那些无法从传统的金融机构中获得及时贷款服务的“非传统”农户的金融需求[1]。
由于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简化了贷款手续,同时利率的决定更加灵活,因此能够对信贷风险进行较为严格的监控,从而获得较高的盈利水平。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2.1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和行政行为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造成的风险。
首先,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不连续性,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不健康经营,进而失去对风险的控制。
其次,地方政府对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合理的行政强力干预,都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的非正常运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在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成立的最初目的是解决“三农”难题,同时引导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变,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制度的改革,作为引导改革的先驱力量,这些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政策上获得了一定的福利。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1. 资金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往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充足的贷款和信贷服务。
2. 贷款难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相对较差,农民往往难以获得贷款,导致资金流动不畅,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
3. 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需求:现有的金融产品往往不适应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无法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4. 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导致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便捷且高效的金融服务。
对策建议:
1. 建立农村金融发展基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2.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用评估,提高信用环境,使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
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研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包括农业保险、农村小额贷款等,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4. 加强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
5.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和服务,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困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1.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多是传统农户,其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估体系较为薄弱。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不确定性大,农村金融机构在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难以准确评估其信用风险,增加了借贷成本和借贷风险。
2.金融服务缺乏相比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相对薄弱,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覆盖面不广,金融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融资渠道狭窄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主要依靠传统的银行贷款和信用合作社贷款。
机构融资缺乏,导致农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了农村企业的发展。
加强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信用监管成本和金融服务成本。
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地推出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
加强金融扶贫,通过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保险补贴等方式,提供更多融资支持给农村贫困地区和农民。
4.加强金融科技支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提高金融普惠性和可及性。
推动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村金融,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5.提高金融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和服务水平。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较窄,很多农村地区仍存在金融服务空白。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农户和企业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不完善,存在着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问题。
第四,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提升服务覆盖面;加大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满足不同需求;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只有通过持续努力,才能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更好地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1.2 问题意义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信用建设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提高农民的信用水平,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
农村金融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通过农村金融的支持,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需要加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问题一: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导致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对于偏远山区或边远村庄的农民来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增加了他们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由于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窄,许多农村居民还存在着对金融服务的认知不足,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
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普惠金融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旨在为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重视和投入,农村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1.信用风险农村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和资产,信用状况也相对较差。
农村普惠金融在向这些群体发放贷款时,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农村经济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给农村普惠金融的贷款回收和风险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操作风险农村普惠金融机构通常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容易出现误操作、管理不善等问题,从而导致操作风险的出现。
4.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政策法规的调整,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普惠金融的经营和发展。
1.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针对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各类风险,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应该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2.加强对客户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在向客户发放贷款前,应该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收入水平、还款能力等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降低信用风险。
3.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应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风险,可以开展多种金融服务业务,比如发展存款、信贷、保险等业务,规避单一业务风险,提高盈利水平。
4.加强内控和人员培训农村普惠金融机构要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2023-11-03•引言•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对策及建议目录•农村金融机构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和方法02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资金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限制了其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客户体验不佳。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仍存在缺陷,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创新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难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使得其难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增加了业务风险和不良贷款率。
服务定位不准确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不够准确,往往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实际需求,导致客户流失和服务效率低下。
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不足,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难以推动其发展和创新。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使得其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因素03农村金融机构对策及建议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与风险防范措施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与风险防范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营和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成为重要议题。
二、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 监管原则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应坚持依法、公正、严格的原则。
要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保障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相同条件下享有平等的监管待遇。
2. 监管目标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目标是为了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监管机构应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并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监管机构的职责与授权1. 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机构应负责制定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政策和规范,监督和指导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协调金融市场的发展。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检查与评估,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2. 监管机构的授权监管机构应获得充分的权力,包括监督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等,并有权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报告其经营活动的情况。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进行监管。
四、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审计等。
通过防范机构内部风险,有效控制和预防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发生。
2.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和影响。
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为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3. 发展特色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方面可通过发展特色金融产品,如农村金融衍生品、农村保险等来实现风险分散。
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能够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同时减少风险集中的可能。
五、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中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方式也有了新的变革。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农村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信贷不平衡、信贷难以到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1.信贷不平衡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信贷不平衡的问题,即农村中的企业和个人在融资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
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农村中的企业和个人在融资需求上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目前的金融机构主要侧重于城市客户,忽视了农村客户的需求,导致了信贷不平衡的情况。
2.信贷难以到位农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着信贷难以到位的问题,即农村中的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由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相对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客户的信用评估更加谨慎,贷款难度大,导致了融资难题。
3.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之一。
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农村中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导致了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二、解决策略1.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完善农村信用社等方式,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程度。
2.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为了解决信贷不平衡和信贷难以到位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加大对农村中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研发适合农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和灵活性,满足农村中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
3.加强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为了解决信贷难以到位的问题,可以加强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客户的信用评估能力,降低对农村客户的信贷歧视,提高对农村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与防范
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一、背景介绍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然而,由于农村金融服务涉及风险较高,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
二、风险种类及影响1.信用风险:农民信用状况较难评估,存在违约风险,影响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2.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亏损,影响金融机构盈利能力。
3.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时,可能由于操作失误或内部管理薄弱而造成损失。
4.流动性风险: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波动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三、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和农民的损失。
四、加强信用评估1.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客户信用记录、征信机构等方式,科学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2.加强信息共享: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防止农民多头借贷,提高借款人还款意愿。
五、完善风险管理体系1.建立风险管理团队:设立专门的团队负责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定期检查风险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2.引入科技手段: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和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加强培训与教育1.农村金融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认知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2.农民金融教育:通过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和风险管理能力。
七、加强监管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农民的监管力度。
2.制定监管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行为。
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1.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培育农村金融市场:通过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九、加强合作与风险共担1.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金融机构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既能有效分散风险,又能增强双方的合作意愿。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作用与意义日益凸显。
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亟待规范和监管的不足,导致了一些金融风险的出现,给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金融的监管与风险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基础。
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许可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以防止农村金融机构违规操作。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
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运营情况的监督。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加强农村金融信息的采集与分享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信息的采集与分享。
一方面,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共享客户信息和征信数据,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提高农民和农村企业家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农村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预警机制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的关键。
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监测与预警。
同时,要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应对的机制和措施,提前制定风险防控的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金融风险。
五、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
应当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风险可控。
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村普惠金融是指银行、合作社等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民、农村居民和小微农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的融资、储蓄、支付和保险等金融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种金融业务势必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成为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的风险1.信用风险农村普惠金融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小微企业,他们的信用状况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一些客户因生产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资产损失。
2.市场风险农村经济受自然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贷款项目的风险增加。
3.操作风险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人为犯错误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业务中断和损失。
4.政策风险农村普惠金融受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政策调整可能对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增加风险。
二、农村普惠金融风险控制的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农村普惠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使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中,确保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客户征信系统,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监控,制定科学的贷款额度和期限,严格控制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违约成本,降低信用风险。
3. 多元化经营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力度,拓展业务范围,多元化经营,降低市场风险。
可以通过开发金融衍生品等方式进行风险对冲,降低市场风险。
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农村普惠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对内部操作和人员的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5. 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农村普惠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的动向,及时调整自身业务,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减少政策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风险分析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风险分析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也积极跟随着市场经济的步伐不断发展。
与传统的大型银行不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都是由市场上的小型金融公司和地方政府合作组建,它们具有快速决策、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机动等一系列优势。
同时,也面临着经营风险、信誉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讨论,探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需注意的风险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特点1、机构成本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通常是由地方政府和市场上的小型金融公司合作建立的,相比传统的大型银行,这些机构的机构成本远比大型银行低。
2、服务范围广: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更高效、更灵活、更创新的服务模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并且也能够满足他们的专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3、风险管理灵活: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小,风险管理相对灵活,能够更加细致、更加关注客户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风险。
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1、信用风险: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是由其贷款业务所带来的。
其客户群体大多是农民,诸如养殖、种植等民生产业,其所拥有的资产不多,或是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加之大多数农民散户,因此可能出现信贷违约的情况。
2、利率风险:由于美联储降息和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等原因,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率出现了起伏,如果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上面进行合理避险措施,力度不够或者避险措施不好,就会导致机构出现资产负债危机。
3、操作风险:客户群体的不固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匮乏,加之农民们资金运作的知识和能力等原因,使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会面临操作风险。
4、流动性风险: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储备,增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避免出现流动性危机。
而在进行负债业务的时候,能够充分的利用监管机构的指导和主管部门的指导。
三、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策略1、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工具:运用等级评估模型、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化简最优化技术等先进风险管理工具以及流动性管控模型、支付安全体系等工具减少风险。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一、引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创业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监管对策。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现状分析1.信用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面对的信用风险是农民违约风险和农村企业违约风险。
由于农村贷款主要以土地、农作物和农业设施作为抵押品,一旦农民面临自然灾害或者市场变动,可能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2.市场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农村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3.流动性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往往面临资金流动性较差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融资环境相对较差,难以获取足够的长期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能力有限,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度较低。
4.操作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足,容易发生内部失职、错误操作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加。
三、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监管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
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信用评估、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管理等。
加强对农村贷款的风险评估,优化贷款结构,降低违约风险。
3.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实现风险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报告。
4.发展综合金融服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综合金融服务,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核心,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的扩展。
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措施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也随之而来。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农村金融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监管是防范风险的首要工作。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其合规运营。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
二、完善信贷制度农村金融的核心是信贷业务,完善信贷制度是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信贷评估体系,切实控制信贷风险。
其次,加强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防范潜在的风险。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风险分担机制,减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其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四、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提高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等,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五、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金融知识和业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严格落实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避免因从业人员失职、渎职等行为导致的金融风险。
六、推动农村金融规范发展规范发展是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规范引导,鼓励其加强内部管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活动的监管,严格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诈骗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9CATALOGUE目录•引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问题•国内外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及启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水平、创新能力、风险控制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出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际运行情况;最后,结合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0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及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渐拓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存款,缺乏其他资金渠道,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
资金来源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导致不良贷款率较高。
贷款风险较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无法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缺乏创新和差异化服务03国内外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及启示国外经验: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金融主体:美国农村金融机构类型丰富,包括农业银行、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保险公司等,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金融需求。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缺乏有效金融服务与产品、缺乏金融教育与意识、存在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以及缺乏金融机构和人才支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及加强金融教育推广等对策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只有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下,农村金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金融教育是关键,可以提升农民的金融意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增加收入和防范风险。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挑战、缺乏、有效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教育、意识、风险管理、金融机构、人才、政府支持、金融体系、金融教育、推广。
1. 引言1.1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它承担着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功能,对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消费、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了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
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2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一、缺乏有效金融服务与产品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缺乏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导致农村居民难以获得贷款、存款、保险等相关金融服务,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缺乏金融教育与意识在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农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程度不够,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损失。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及建议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及建议一、概述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指为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困难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不广。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远远不及城市地区。
3. 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由于农村客户的信用记录较为模糊,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也使得金融机构对农村客户的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顾虑。
4. 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乏针对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农村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5. 人才储备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乏专业人才,限制了其发展和创新能力。
6. 技术水平较低。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信息化程度、金融科技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三、建议7.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提高其服务覆盖面。
8. 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农户信用记录的管理和评估,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能力。
9.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客户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0.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11. 提高技术水平。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四、结语12.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十三、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力度。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也在不断发展。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少,金融服务供给存在一定不足的现象。
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不广,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
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对农村的信贷支持程度不足,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贷款资金支持。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业、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缺乏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导致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不足。
3. 金融技术水平落后农村金融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
缺乏先进的金融科技支持,也使得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和便捷性受到限制。
4.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把控不足。
由于农村普惠金融对象多为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风险和还款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更为重要。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金融机构进入更广泛的农村地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获得合理的贷款资金支持。
2.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技术水平的投入,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更适合农村的金融服务模式。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把控。
可以通过加强信用评估、推动风险分散等手段,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和还款风险。
三、结语农村普惠金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金融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农村金融中,风险识别与评估是首要任务。
针对农村金融的特点,金融机构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例如,通过贷款业务中的抵押物评估,对借款人信誉进行评估,预测风险等。
二、合理的贷款政策合理的贷款政策是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在农村金融中,由于农作物生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贷款政策,帮助农民应对风险。
三、金融创新与拓展农村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是降低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例如,开展农村保险业务,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生猪养殖保险等,帮助农民防范风险。
四、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农民的金融素养不高,容易受到金融欺诈,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放大。
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金融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金融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
五、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需要金融监管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
同时,要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违法者,维护金融秩序。
六、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流程。
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加强对业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七、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农村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实现对风险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农村金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八、建立合作机制农村金融风险的管控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农民等各方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情况,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金融风险杨连波(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一、引言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金融二元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资源配置严重扭曲。
特别是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金融机构大部分弃乡进城,大量收缩撤并县及县以下地区的机构网点,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单一,网点覆盖率低,服务功能不全,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支农能力有限,其他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缓慢,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年末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降低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
《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市场面向社会各类资本开放,外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还大大调低了新设机构注册资本限额,在乡镇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仅为100万元,在行政村设立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万元。
此外,《意见》在投资人资格、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调整。
准入门槛的大大降低,无疑有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兴办更多的微小型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但这同时也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资本金较少、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等先天缺陷,从而面临诸多金融风险,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情况《意见》规定,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三类:一是村镇银行,包括设在县及县级市的村镇银行,以及设在乡镇的村镇银行;二是资金互助社等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主要设在村和乡镇一级;三是专营贷款业务的子公司(贷款公司),由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发起设立。
建立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是一项新尝试。
为稳妥起见,银监会选择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个省(区)进行首批试点。
截至2007年9月末,6省(区)共核准2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1家,贷款公司4家,资金互助社8家。
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筹集各类资本1.27亿元,其中银行资本6480万元,占比约51%;产业资本1954万元,占比约15%;个人资本4293万元,占比约34%。
试点实践表明,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打破了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单一、垄断经营的旧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充分性,找到了农村金融市场低效运行的症结,促进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金融交易价格的合理化和金融服务的高效化;二是有助于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缓解了目前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三是提高了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弥补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和不足,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1.准入门槛较低,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是较低的准入门槛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体老板都在想各种办法加入开银行的队伍,甚至连一些长期从事民间借贷业务和发放高利贷的人也在积极寻找机会,试图披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件合法的外衣。
过度的投机活动和大量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涌入,将会使新建机构良莠不齐,给新兴农村金融市场带来风险隐患。
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以信用贷款为主,信贷资产的风险系数较大,同时还要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农户违约风险。
虽然面对较高的经营风险,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注册资本限额却明显低于商业银行的标准,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狭窄,组织结构简单,从业人员一般只有几人或十几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
2.内部控制监督不足,容易引发内部人控制风险。
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有限,为降低经营成本,多数新建机构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监督部门。
组织机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可能导致管理者或者大股东一人说□・30・财会月刊(综合)2008.6了算,把金融机构变成其个人的小金库,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
内部人控制不但会改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宗旨,也会产生大量的内部关系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从而使金融机构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潜藏着较高的操作风险。
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成熟银行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产品和规范的操作规程作为支持,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绝大多数员工不得不在当地聘任,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其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导致较高的操作风险。
4.金融机构数量多,银监机构的监管能力有限。
一是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较低,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如果放开市场准入,新增加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可小视。
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乡镇和农村地区,而基层银监机构主要集中于距离乡镇较远的中心城市,设在县城的监管办事处工作人员大多只有三人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已将监管办事处撤销,因而对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现场监管和实地调查困难重重。
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为一级法人,且机构类型各有不同,使监管任务和监管责任加大。
由于各监管岗位人员编制有限,很多人员身兼数职,无法组织足够的监管力量对新增机构进行有效监管。
5.村镇银行认同度较低,吸收存款困难。
村镇银行虽拥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坐落在农村地区,面向的是农村居民,而我国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村民收入水平不高,手头闲置的资金不多,加之前些年兴办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储金会等组织的清理、关闭造成了负面影响,村民对村镇银行的信誉普遍持怀疑态度。
某试点地区村镇银行的调查显示:80%的村民认为村镇银行信誉不高,担心钱存进去后拿不回来,不愿意将钱存入,其中:37%的村民表示会将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43%的村民表示愿意将钱存到实力较强的农村信用社。
仅有10%的村民认同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愿意将钱存入,支持其发展。
另外,还有10%的村民将钱存入村镇银行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该银行的优惠贷款。
由此可见,村镇银行在短期内很难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竞争。
村镇银行有可能走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老路,采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等违规手段争夺有限的存款资源,以保证其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政策建议1.严格市场准入,防止投机活动和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涌入。
严格市场准入,是有效消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隐患、确保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准入标准,规范试点操作,保证机构组建质量,坚决防止投机活动和资质较差的金融机构涌入。
首先要前移风险监管关口,严格审批流程。
银监部门在审批新建机构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申报条件的审核,将真正有志于服务“三农”的机构选出来,防止新建机构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储金会的覆辙。
其次,应坚持择优试点的原则,优先审批注册资本金相对较高的机构进行试点。
再次,要强化资格认证,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具有符合要求的综合素质。
要严格审核董(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特别是对从业经验和职业操守的审核。
2.加强横向协作,提高抗风险能力。
为解决单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筹资能力低下、资产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新建机构要加强同当地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横向协作,通过短期拆借等方式,及时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
对于大额信贷投放,若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则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对于闲置资金,新建机构可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同业拆借,也可代理这些机构在当地的零售贷款,从而切实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日常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一是银监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网络和监管资源,密切跟踪试点机构风险情况,建立非现场监管制度,设置主监管员,实施现场检查,重点纠正超业务范围经营、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向关联方提供贷款等违规行为,同时督促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是要实施分类监管。
对于村镇银行,要比照其他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审慎监管;对于贷款公司,要重点发挥好投资人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要强化对投资人的并表监管;对于资金互助社,主要实行社员自律管理,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以自律管理为基础、银监机构监管为主体、地方政府风险处置为保障、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是要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要根据辖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类型、资产规模和风险状况,科学调整监管机构内部设置,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尤其应增加设在县域监管办事处的人员,防止因监管资源不足而导致监管真空和监管不到位。
4.完善风险处置机制,防止风险蔓延。
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内部,要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在监管体制方面,要建立及时处置机制,对于有关风险指标触及监管“黄线”的机构及时采取包括停办部分或全部业务直至退出市场等在内的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其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5.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金融机构平稳退出市场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直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
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再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已不合时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目前可在农村地区先行试点,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村镇银行参加存款保险后,不仅可以提高社会信誉,有利于吸收存款、拓展业务,而且一旦出现支付风险,则可以得到存款保险机构的及时救助,当必须破产关闭时存款人还可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使村镇银行平稳地退出市场,而不会引发社会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唐双宁.建立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大力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经济日报,2007-06-192.方华.从正规军到草根试验:农村金融“九渠引活水”.金融时报,2007-06-282008.6财会月刊(综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