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孩子们通过天窗观察世界、发挥想象力的文章。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的心灵和对世界的好奇。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较强的兴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情感,运用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和生字词。

2.准备相关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看法和想象。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女孩儿时在家中天窗前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以及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较强,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自主探究课文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教案1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文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一个夏天,晚上透过天窗看到外面的景色和想象中的景象,以及天窗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对学生有很好的吸引力。

同时,课文中的想象与现实、内心感受的描绘,也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同时,他们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对于课文中的描述会有很强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较为细腻的情感描述和内心世界可能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内心感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3.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晚上一个人独自呆在房间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片段,通过描述天窗带给作者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充满了童趣,易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细腻、情感丰富的课文,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表达方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窗的特点。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窗是什么吗?天窗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小小的”“亮亮的”“静悄悄的”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 天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 天窗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天窗,理解天窗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 学生理解天窗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其作用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词语。

3.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表达课文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窗吗?有没有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见过天窗?”2.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出简单的解释和定义:“天窗是指在屋顶或者天花板上开设的带玻璃的窗户,可以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让人感觉明亮和舒适。

”3. 引导学生思考:天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天窗?二、新授(15分钟)1. 老师出示教学课件,介绍天窗的作用和意义,并呈现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老师指导学生读课文标题《天窗》。

3.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天窗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4.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天窗的作用和意义,并让学生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中。

三、互动(15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窗》这一篇课文的上半部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下半部分,并展开讨论。

请你们打开课本,找到《天窗》。

课文阅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天窗》,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情节。

然后我会请几位同学上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学生们开始默读,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辅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师:好了,可以停下来了。

请几位同学上来读一读。

(几位同学轮流上来读课文,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们的阅读问题和理解困难。

)课文赏析(15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阅读完课文了。

你们对于《天窗》中的情节和主题有什么理解和感受呢?请举手发言。

(学生们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的意境和情感)情景复述(15分钟)教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次《天窗》的情景复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描写孩子童年生活的文章。

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乡下度过的一个夏天,以及他们发现天窗所带来的乐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和生活的课文容易产生共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解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气。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课文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景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3《天窗》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孩子心灵世界的优美散文。

通过描述孩子们在夜晚透过天窗观察天空、想象世界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描写和叙述,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情感和描绘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情感和描绘情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景和生字词。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夜晚观察天空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描绘夜晚天空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设想】1.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自然段。

(1)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4)齐读课题2.简介茅盾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2.完成填空:《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领略了天窗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茅盾先生,去感受童年时代天窗带给他的快乐和慰藉。

二、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预设: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天窗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

请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

(“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

“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

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天窗》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理解喻意;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4.能够简单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分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天窗》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领会喻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含义;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天窗》的课文材料和课件;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4.学生课桌椅、讲台等教学场所设备。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动画片段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天窗》,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词语解释并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或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内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复述或短文填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创设情境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加深对“天窗”含义的理解。

3.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小结。

4.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天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优质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优质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 天窗》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儿在乡下的祖母家度夏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天窗,通过这个天窗,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妙。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课文中的插图也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和生活的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对于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出的大自然的美,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体会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掌握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海滩、闪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3.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观察,对比以前南方农村的窗与现在的窗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形状、位置、亮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篇优美散文——《天窗》,(板书)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要开天窗?(设计意图:出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对题目进行质疑,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

)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2. 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借助拼音读一读,指读、正音(或教师范读)。

师生参评价,重点强调“慰藉jiè”--狼藉jí(了解,本课不要求掌握);多音字“卜”。

“卜”①bǔ-卜落(拟声词,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组词:未卜先知(占卜)、卜算子(词牌名)②bo-萝卜3.指导书写:“慰”“藉”“霸”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藉、霸”又都是上合下分的字型,这种字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下面两个部件。

比如“藉”这个字,在写之前,我们要先观察整体,“藉”是由草字头+左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昔组成,它的形近字大家想到了吗?“籍”——书籍,两个字部首不同,义也就千差万别。

所以,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和默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隐含信息;–运用适当的语感和语气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准备的教案和课件。

2.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保持安静。

3.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天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预习导入:让学生念一遍课文标题,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呈现:逐段呈现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让学生跟读。

3.课文理解: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语文练习(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和句子;2.朗读课文,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天窗》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最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天窗》教案

天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天窗》的背景故事及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寓意。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行为动机。

3.探讨课文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暗示与寓意。

2.分析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故事背景介绍和相关问题。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课文《天窗》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2.分组或个别阅读,讨论理解课文情节。

第三步:课文分析(15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探讨课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作者的用意。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就课文中的冲突及解决办法展开思考。

2.演绎课文中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引导学生发表对《天窗》的看法和感想。

六、作业布置1.搜集类似主题的故事,做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准备下节课的参与讨论问题。

七、板书设计•课文名称:《天窗》•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人物性格分析•注意:情感态度培养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以上为本次教案内容,希望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 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3 天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

3.能够自主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4.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表现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3 天窗》内容。

2.能够理解课文中文字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感投入。

难点1.一些生僻字的理解与解释。

2.对于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3 天窗》。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听力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播放与天窗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窗户的好奇心,引入课文话题。

学习内容: 1. 学生听读课文。

2. 教师解释生词及句子。

练习: 1.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 分组进行情景表演。

作业: 1. 课后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评价。

学习内容: 1. 学生朗读课文。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情节。

练习: 1. 学生分角色展开小组合作,对课文情节进行再现。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作业: 1.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理解的《3 天窗》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在朗读和理解课文方面有了一定进步。

但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需要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情感投入的引导和培养。

也要关注学生对生僻字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联想和比喻来理解生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 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 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3《天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词语“天窗”。

2.培养学生用诗意的眼光欣赏平凡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3.通过朗读、赏析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天窗”的意义。

•朗读课文,体会诗意表达。

2.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理解课文的蕴含意义,感受作者对天窗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首先通过问答、游戏等形式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然后导入新课,引出“天窗”词语。

2. 导入课文让学生从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素材中感受“天窗”的美感,并让学生揣摩、猜测“天窗”词语的意义。

3. 课文解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含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

4.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展开关于“天窗”词语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5. 小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课文要点,加深对“天窗”词语的理解,课后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练习或写作任务,拓展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考查方式采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口头答辩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描述“天窗”的意义。

•朗读课文流畅地表达课文意思。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天窗”的感悟和理解。

五、课外拓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和日常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让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审视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通过朗读课文、讨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词语之美。

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天窗”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天窗》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并能够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美。

•能力目标: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对《天窗》的感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体味课文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意义。

•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件:包含《天窗》课文内容的PPT•教具: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天窗》(15分钟)•听录音,跟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2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意图,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情感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天窗》的理解与感悟,鼓励学生言之有物、畅所欲言。

5. 课文赏析(20分钟)•老师解读课文的哲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隐藏的美。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天窗》这篇文章展开,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留足空间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理解课文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批判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第3课《天窗》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第3课《天窗》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天窗》,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2.学习词语:探航、飞翔、动容、眷恋等的意思和用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高尚品德的认识,体会风凉心正的道理;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习尊重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习词语的意思和用法;3.运用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道理;2.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抽象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天窗》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故事情节。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词和生字的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展开探讨。

3. 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表演课文中的片段,体验角色情感;2.反思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4. 词语学习(10分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意思和用法。

5. 课文赏析(15分钟)1.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2.学生分组完成课文赏析任务。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中的主题与教育意义。

7.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撰写课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积极参与、发言和表演的情况;2.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当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备课和教学改进做好准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个教案主要针对四年级学生学习故事《天窗》所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 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 天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 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生字词“天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教材中的课文。

3.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教材中的场景和情节。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天窗”的拼音和含义。

2.理解并感受教材中描述的“天窗”场景。

3.学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天窗”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素材:与“天窗”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四、教学流程1. 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窗户,引导学生思考窗户的作用和构造。

2.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向学生引入“天窗”的概念。

2. 学习新词语1.准备与“天窗”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

2.教师解释“天窗”的含义,并让学生重复跟读。

3. 朗读课文1.教师朗读教材中关于“天窗”的段落,要求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培养流畅的朗读能力。

4. 情境模拟1.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天窗”场景的对话表演。

2.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5. 提高思维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一个天窗,你会怎么利用它?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对“天窗”主题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天窗”的词语和情景,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

六、课后作业1.复习并默写生字词“天窗”。

2.思考并写下自己对“天窗”主题的想法和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天窗”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听懂、读懂课文《天窗》。

–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天窗、瓶弄、攀登、荒凉、孤独、欣赏。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敢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课文,掌握关键词汇。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黑板、书本、PPT等。

3.学生准备:课前复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概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独立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文本分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合作探讨: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交流想法。

4.整体朗读: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加强理解。

3. 拓展延伸1.讨论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天窗》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

3.情感体验: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 课堂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

2.完成相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完成写作任务,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窗》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祝愿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天窗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
(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