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北极能源明珠亚马尔——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问题讨论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意义和主要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引导学生理解调配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环境等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复杂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8. 板书设计:资源跨区域调配1. 定义: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交通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2. 意义: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主要方式:水资源的调配、能源资源的调配、矿产资源的调配等。
4. 面临的挑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挑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其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与意义,掌握基本的资源调配原理及案例分析方法。
具体要求:学生能够概述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分布特点与地区间资源差异,认识到资源合理调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效益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案例中的资源类型、调配目的及过程。
教学难点:对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课件准备:整理好相关地理教材和课件,包含资源分布图、资源调配的案例等。
2. 视频材料:准备一些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资料:收集国内外典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等,供学生分析使用。
4. 课堂互动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堂互动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具辅助说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知识讲解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教师首先解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目的和意义。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资源调配的必要性,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全球资源分布与需求讲解全球资源的分布不均现象,以及不同地区对资源的需求差异。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资源分布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后续的资源调配学习打下基础。
3. 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结合中国实际,讲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1.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请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一项资源跨区域中需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途径、影响及优化建议等内容。
b.报告要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c.报告要注重实地考察和调研,鼓励学生运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报告的实证性。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关注。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需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它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有何重要意义?
3.创设情境: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个项目是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进而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案例及特点。
2.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如交通运输、管道输送、信息化管理等。
此外,学生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地域观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对一些问题产生主观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涵、原因及影响,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保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8.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等过程,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通过探究案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以多媒体为辅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及测试性评价的方式进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提供南水北调的相关资料;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3.教学设计准备与课件制作。
学生准备:利用课下搜集资料及地图册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如目前的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对供水区和水源区的影响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关注,展开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起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把他们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通过投影,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完成的内容。
出示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以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展开学习,并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投影出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思路,让学生知道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以达到按图索骥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1.结合多媒体展示“世界水资源总量对比图”、“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变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你有何良策?”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选定跨流域调配。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探索,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化和补充,可以看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条件,同时有又区域合作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发展,国家内部需要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可持续,而本节是在前面探究环境与区域发展,城市、产业和区域发展后,提出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是继承前面的核心问题,又提出行新的发展思路,既是补充,又是升华。
【教学重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并没有多少了解,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实现问题的探索和解惑。
三、教学目标1、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五、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情景化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六、教学过程一、西气东输的原因1、展示我国重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2、阅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比例图和全国夜间灯光分布图,思考西气东输的原因3、结合图表,思考下列问题.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可能带来的问题?4、通过探究得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引出天然气和煤、石油的优缺点对比?5、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知西气东输的原因26、教师展示我国的天然气开发战略7、小结西气东输的原因1、随堂训练,习题展现七、板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实施西气东输1、原因八、教学反思。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XXX宏桦高级中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师XXX 科目地理上课时间2024.3.15上午第二节课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1.以我国为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2.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的线路及影响。
(区域认知)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4.学会分析某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辩证地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及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实现分析思路的迁移应用。
教学程序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环节1环节2一、情境导入【设计意图】以湖南的本土例子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7页,思考以下问题:1.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结合课本思考我国有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教师讲解】通过播放中国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以及能源消费占比图,环节3环节4推出结论: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资源产区与消费区域不一致、所以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目前中国有四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别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设计意图:先学习原因以便后面更好的掌握知识。
承转:那我们这节课就以南水北调为例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南水北调:播放PPT进行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人均占有量得出结论:这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地区,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合作探究一】(1)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2)华北地区为何缺水?(3)有何措施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教材P88【板书:华北缺水的原因】自然+人为【教师讲解】(1)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②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少补充:“空间分布特征”类答题模板①是否均匀?②哪里多哪里少③沿哪里分布/集中在哪里(2)华北地区为何缺水?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③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④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教案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案例材料: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资料。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举例:以家庭多兄弟姐妹,有穷有富相互接济,推广到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分布不均也要相互“接济”——资源跨区域调配导入本节课。
【新课实施】1.针对这种情况展示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布特点得出:北方地多水少,南方水多地少——调水的必要性。
在展示北方缺水时设置探究问题:①我国最缺水的区域是西北还是华北②为什么,如何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总结:由措施中导出南水北调。
插入习题巩固。
2.展示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让学生探究:①为什么从长江调水?②调水工程的水源区和调入地③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三线方案的优缺点。
(从输水方式、输水工程量、水质等方面说明)让学生讨论、总结、展示、教师点拨。
3.南水北调的影响:分小组讨论积极和消极影响:小组成员交流看法,选出代表,设疑释疑,准备发言,最后教师点拨,穿插习题巩固。
4.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
拓展延伸:用上面的思路分析西气东输,让演讨论、总结,重点分析对区域的影响。
再展示西电东送的材料,分析西电东送的影响。
小结:作业:收集外电入鲁的资料,并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选科后,地理难度加大,而且区域地理学习中要学会夯实基础,并且举一反三,以课本中案例为例子,进行分析,这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
1.较为灵活的题目,要求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的题目得分率不高,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显得单薄。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知识点的处理上要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生判读图表的能力还不够强,不少同学在做题时忽视图表的存在,该在图上填画的内容没有完成,有的则是不能从图表中获得解题的线索和钥匙。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强化读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读图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准确地在图表上反映出来,此外还要加强向学生传授各类图表的判读方法的技巧。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说明实施西气东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相关材料,说明我国天然气的分布与利用现状及实施西气东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本课案例研究举一反三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
重难点与方法:重点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影响;难点为对西气东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方法探讨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解、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已处于高二上学期阶段,已经通过必修一、必修二,以及必修三前四章的学习的基础,对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状况有理论基础,在生活中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对“西气东输”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系统深入。
本节知识具有较强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有较大兴趣,宜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效果分析本节课,旨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视频、图表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西气东输工程修建的原因,工程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借助今后两年曹县一中校园照片是否有雾霾导入新课,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本节是第五章第一节,既是对前面四章内容的综合运用,也是学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的基础;必修3以区域地理为主,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一)
4.撰写一篇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短文,分享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感悟,字数不少于6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要具有原创性,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
2.教学实施:
-首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方式、政策法规等知识点。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资源调配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途径及其优缺点。
3.了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政策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尤其是地图分析、数据解读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资源问题,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掌握了资源分布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具体的调配方式和政策法规了解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问题较为关注,对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感兴趣,这为开展本章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意义及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 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意义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a. 引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b.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c.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 讲解西气东输工程b.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c. 阐述西电东送工程3.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a.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域的影响b.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的影响c. 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区域的影响4. 第四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a. 选择典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案例b. 分析案例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5. 第五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a. 列举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b.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缺点c. 讨论如何优化资源跨区域调配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教学内容,有序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工程及影响。
3. 互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巩固知识。
4.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意义和方式。
(2)结合GIS等技术手段,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4.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案例及特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伊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需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基本概念、意义的掌握。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特点的理解。
3.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角度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4章第2节教学设计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探究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四、学习效果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3.分析西气东输案例,掌握不同类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特点。
二、必备知识(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资源跨区域调配(1)目的: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同(3)特点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能够达到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在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的同时,在资源开发、调运的过程中,还会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资源跨区域调配能有效解决产品生产和消费空间不匹配问题。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分布。
(×)(3)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一定会出现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4. 将资源调配工程与对应的主要输出地连线。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概况以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来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输气管道。
2.主要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①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高中地理_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西气东输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情分析】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学习,高三一轮复习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
尤其是思维建模部分,学生答题思路远远达不到高考考试的标准。
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三(13)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知道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
3、理解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4、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和视频分析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概况。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3、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分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图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理论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读图分析归纳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五章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1、管道运输优缺点?选线因素?3、主干管道:(1)一线工程:轮南——上海(长三角)(2)二线工程:霍尔果斯——广州(珠三角)(3)三线工程:霍尔果斯——福建、湖南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东部:发挥了本地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4.2资源跨区域调配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二)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如对资源的基本认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等。然而,由于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实际含义和操作原理。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资源跨区域调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具,如地图、图表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资源跨域调配的过程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设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际案例研究,如选择一个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类型、意义和实例等。通过板书的布局和内容,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讲解,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以及适当的图表和符号来辅助表达。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讨论: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资源调配的实际情况。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资源分布和调配路线,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地图、图表等。
2. 收集一些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3. 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题。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观点及其意义。
2. 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弊,理解区域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可行性,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数据。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教室讲解。
3.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问题。
4. 准备地图,用于展示区域间的地理干系。
高中地理课程《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源跨区域调配。
二、教学内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通过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观点,让学生了解它是解决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包括增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途径和方式介绍几种常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途径和方式,如管道输送、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
通过比照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途径和方式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情况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讲解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决策和实施。
4.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以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效果。
三、教室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并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2.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回答,加深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
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教材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结合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的开发,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头脑风暴
结合视频内容及下列材料,就资源跨区域调配提出相关问题(不同角度)
材料一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材料二“冰上丝绸之路”是穿越北冰洋、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北极航道。
2017年8月31号,“天健”轮满载货物从江苏连云港启航,一路北上,穿越整个北极东北航道,成功到达丹麦和俄罗斯。
近些年,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海冰面积有所下降。
材料三亚马尔项目的LNG(液化天然气)从萨别塔港出发,经北冰洋航线到中国只要16天左右,通航期为7—10月,其他时期需借助破冰船来航行。
项目订购了15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实现全年向国际能源市场运送。
北极能源明珠亚马尔
—资源跨区域调配
你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1、分析亚马尔项目建设的有利区位因素。
2、说明亚马尔LNG项目建设与运行中面临的自然问题。
3、说明使用具有破冰能力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原因。
4、“北极气”从俄罗斯输往我国,有关其最适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宜选用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宜选用海洋运输——可利用北冰洋航线,但运费会随季节发生波动
C.宜选用内河航运——沿鄂毕河额尔齐斯河,输送至我国新疆境内
D.宜选用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
5、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6、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7、简述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8、简述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9、与西北航线相比,指出东北航线的优缺点。
10、很多人认为北极航道未来能成为“黄金水道”,说出理由。
11、说明亚马尔天然气合作项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作用。
12、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13、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
火花收集
知识层面方法规律
学情分析
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必修一、必修二以及必修三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资源跨区域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
从班级情况而言,本班是一个学风较好,师生互动默契的班级,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能对基本问题做到分析到位,个别涉及到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或者是学生不熟悉的产业发展状况等相关问题,学生因为知识面太窄导致思考不够全面。
教材分析
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节内容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以我国西气东输等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资源跨区域调配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及影响。
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本节课选取了课本之外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输出为案例,充分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走出去放开眼界,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评测练习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2018年全国卷一)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4分)
2、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3万亿立方米。
2016年,俄罗斯、中国、法国在此进行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发。
液化天然气(LNG)是将气态天然气经超低温液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其体积约为同等质量气态天然气的1/625,使用特殊船只运输。
亚马尔项目工程采取模块化建设方案,整个项目设施由模块组成,不同种类的模块在全球多地制造完成后运往亚马尔半岛,随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其中85%的模块由中国企业承揽建造,仅一年工期便完成项目设施建设。
2017年12月,项目正式投产,俄罗斯在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比例随之达到10%。
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开辟,亚马尔项目成为“冰上丝绸之路”中俄合作的经典范例。
(1)简析在亚马尔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优势条件。
(6分)
(2)分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采取模块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8分)
(3)冬季,运往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需向西绕行欧洲。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4)简述亚马尔项目对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积极影响。
(4分)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利用技术手段对开采出来的天然气进行冷却,当温度降到零下161.5时,天然气便会由气态变成液态,将液态天然气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即成为液化天然气(LNG)。
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LNG项目已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开采、处理、销售和海运为一体,每年可为我国提供四百万吨的液化气,这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的海外油气合作项目。
该项目主要工程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即在其他地方加工完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
项目所需的近400个模块,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建造。
同时中国企业还参与了地质研究、钻机制造、模块建造、工程监理、海运物流、物资供应、造船、采购等涉及LNG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但是,让中国造船业有些尴尬的是-15艘拥有破冰能力的LNG船全部由韩国造船厂制造。
(1)分析该项目主要工程采用模块化施工的原因。
(2)指出相对于传统的经典航线(鹿特丹港~上海港),新航线(萨别塔港~上海港)具有的优势。
(3)说出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对本节的重点内容进行突出,二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就让学生去做,三是没有忽视老师的主导地位,对于教材中的难点,还要通过师生共同去突破。
我们决不能因为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什么都让学生去说,毕竟有些知识单靠学生是无法完成的,还是需要老师在必要的时间进行点拨的。
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的知道本节课教材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重点,哪些只是需要了解的,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的所有知识,那样学生可能会什么都没的掌握,或是记得了非重点,而丢掉了重点。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听明白、自己说明白和面对试题答明白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要关注:如何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第一层次听明白向第三层次面对试题答明白的提升。
课标分析
理解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了解俄罗斯亚马尔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会分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的输出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
以亚马尔为例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诸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