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散文阅读1即时踩点快训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城的窑江子①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②也看窑。

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

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③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

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④看窑去。

⑤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

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⑥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

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

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⑦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

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

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

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

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囂与沉默,绚烂与平滨……⑧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

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⑨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

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3即时踩点快训新人教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3即时踩点快训新人教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3即时踩点快训新人教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3即时踩点快训新人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晶莹的泪滴陈忠实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

她终于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亲戚……也都穷.〞“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⑤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我的爱面子的弱点早在此前已经形成.我不想再向任何人重复叙述我们家庭的困窘.⑥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

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

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我便说:“老师,没关系。

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

〞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

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

〞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⑦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

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

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

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到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

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

《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

“舜举鯀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阿来①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②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③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④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

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

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很多地方。

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

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

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⑤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⑥此次青藏之行前,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马车,马车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出现。

⑦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

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都没有这个东西。

高考散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散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题

题型二:语句含意理解题解题思路
.
1.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义,再说深层含义 ⑴据语境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表层含义。 ⑵联系主旨,揣摩并揭示语句的深层内涵。
2.含有修辞格的语句,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 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 作者的感情。 3.先说关键词语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和感情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分层体会。
5.用“追问法”思考(“是什么” “为什么”)
手法(修辞)+作用或效果 (内容、结构)
三. 句式: ①运用整齐的句 式(对仗句式) 2. 整散结 合 3. 长短句结合
题型三:品味一句(段) 话的表现力(表达特色)
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 叠词等)
语言风格: 通俗直白、 委婉含蓄、诙 谐幽默、 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细 腻、清新、雅致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高考散文阅读 二轮复习专题
汪春华
必须解决3个问题:
01 怎样读懂一篇散文? 02 高考怎样考查散文? 03 怎样准确规范答题?
读懂一篇散文?
01
02
03
懂重要句子(词语) 含意;
懂句间、段间关系 和全文结构思路;
04
05
懂全文内容主旨;
具体标准——五懂:
懂写作手法(表达 技巧);
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必须由文内拓展 到文外,对文本有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 由此展开联想,展开联想时考生应根据要 求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考虑本文作者写作的 目的是什么,标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标 题和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何联系等;然后在 此基础上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即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散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散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散文阅读1.《师说》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2.《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答案: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易错成语勤温习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老人都是坐如春风、亲切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喧哗而锋芒难避。

(坐如春风,比喻听了长辈教导,像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

主语应该是听话人。

)2.记者赶到李婉芬生前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有动人的故事,了解到这位平民艺术家的许多东西。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换成“耳闻目睹”。

)3.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贬义。

)4.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5.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据文意,是说感情不好。

)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珍惜生命经典素材: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后因替抗击凶奴,兵败投降的李陵(前99)说情,激怒了汉武帝。

司马迁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被处死;二是必须受“宫刑”,这对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和耻辱。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含解析)

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吃饭皇帝大林清玄听说有一家披萨店,顾客一坐下来点菜,只要超过五分钟没送来,就完全免费招待。

孩子感到好奇,一直吵着去吃。

我们去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是,餐厅大客满,等了半小时才有空位。

果然,餐单印着五分钟尚未上菜免费招待,点完菜,孩子开始计时,不到四分钟就送来了,效率真是快得惊人。

但是,我立刻想到,为了赶这五分钟,我们坐了四十分钟的计程车,排队等候座位花去半小时,吃完饭还要花至少三十分钟回家。

在餐单上五分钟的快速保证,每一分钟里都有二十分钟的代价。

这是现代人为了结局快速到来,而轻忽过程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我们赶着在五分钟上菜的心情,促使速食面、速食咖啡、速食餐厅大行其道。

不仅在五分钟里做完菜,还希望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超过五分钟,于是有了微波炉,尽管微波食品使做菜过程毫无乐趣,微波食品的滋味普通,我们也只好使用,为了节省另外的五分钟。

不只是吃饭的五分钟,做其他事时,我们也要维持在每一秒钟操控局面或被操控的状态,于是有了传真机、寻呼机、手机、电脑。

为使目标立即呈现,我们做了许多遥控器,谁家的客厅桌子上,现在不是摆了一堆遥控器呢?我们拼命把时间省下来,理论上时间增加了,实际上,我们在过程上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惊人的。

为了结局所产生的时间压缩,不仅未能使我们有更多空间来悠然生活,反而使我们更忙碌、烦恼、烦躁与不安,在暗地里付出更大的代价犹不自知。

这些代价最大的是,由于拼命想主控外境,反而终日被外境所转,失去敏于深思反省的气质。

大部分人一整天在压缩的时间下生活,回到家立刻累倒了,哪有时间思维,做心灵更深刻的开发呢?其次,生活逐渐分成两边,一边是像吃饭这种“无用”的事物,人们甚至不肯花超过五分钟来等待,这已经不叫“吃饭”而叫“填鸭”了。

另一边则是充满快节奏的名利权位的诱引,整天奋力搏战,大部分人已经不知道放松、舒坦、从容是什么滋味了。

从一个更大的观点来看,生活中实在没有绝对必要的追求,那些在俗眼中绝不可缺的东西,在慧眼里看来都是浮沤泡沫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即时踩点快训:散文阅读 1(人教新课标通用)
一、(2013年烟台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绿色的林阴路
肖复兴
世上的路有许多。

平坦的大道、花开的小路、鹅卵石铺就的曲径、霓虹灯闪烁的商业街……但都无法与林阴路相比。

能在这样幽静而没有市声沸腾的林阴路上散步,已经是我们一个过于奢侈的梦。

林阴路,阳光被树叶滤过是绿色的;月光被树叶吹拂是摇曳的;风吹进来,夹有树木和泥土的清新;而且,还会有鸟鸣,啁啾的歌唱,和林子一起遮挡住人世的喧嚣和纷扰。

林阴路,是大自然为繁华却也嘈杂的城市专门创造的清洗带。

常想起林阴路。

因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和立交桥建得越来越豪华,却越来越忽略建设或有意无意破坏这样的林阴路。

林阴路,便越发让人向往。

能在这样幽静而没有市声沸腾的林阴路上散步,已经是我们一个过于奢侈的梦。

达尔文晚年居住的汤恩家旁,有一条林阴路,两边长满茂密的印章树、桦树、黄杨和橡树,浓阴匝地,清新宜人。

这条林阴路,被达尔文自己称之为“散步道”,他每日都要走上好几个来回,背后跟着他那条叫波里的忠实的狗。

这时的达尔文充满童趣,他要在林阴路上堆起一堆石子,每走一次踢走一块石子,一直到走累为止。

如果孩子在时(达尔文曾有6男4女10个孩子),他会和孩子一起玩耍,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林阴路上飘散着欢快的笑声。

如果是他独自一人,他通常要观察这里的鸟和小动物,小松鼠会毫不犹豫地跳到他的身上,急得树上的母松鼠吱吱乱叫。

有时候,达尔文还能看见狐狸依在树下打盹,林阴路上弥漫着童话的色彩。

卢梭晚年虽然孤独凄清,巴黎郊外的林阴路却曾陪伴他8年的时间,他经常在林阴路上散步。

罗曼·罗兰说他是“像一只衰老的、悲鸣的夜莺在寂寥的林中发出低低的奏唱”。

林阴路,给他安慰,让他缅怀,令他沉思绵绵、遐想悠悠。

如果没有林阴路上的散步,他不会写下那本有名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思》,他悲鸣的奏唱也变不成深邃的文字。

林阴路,给了卢梭人们所不能给予他的欢乐,还在于他能够在林阴路上,或通过林阴路到附近的田野和树林采集到他晚年钟爱的标本。

这样植物标本的采集,这样林阴路与生命的追随,一直到卢梭逝世为止。

在上述的那本书中,他曾这样写道:“1776年10月24日星期四,午饭后,我沿着林阴路径直走到谢曼韦街……”他意外发现了极为罕见的开着黄花的毛连菜、镰叶柴胡和开着白花的水生卷耳草,他竟独自一人“在那儿乐了好一阵子”。

还是在这本书中,他写道:“我只有在忘掉自己时才更韵味无穷地进行默思和遐想,并感到那莫可名状的欣悦和陶醉,可以说,我融化到万物的体系之中,与整个大自然浑然一体了。


如今,还能够找到达尔文和卢梭这样美妙的林阴路吗?还能够看得到小松鼠和红狐狸吗?还能够看得到毛连菜和卷耳草吗?还能够找到那种弥漫的童话的色彩吗?还能够找到那种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感觉吗?
那一年春天在青岛八大关,一条林阴路上樱花如雪盛开,一对披戴婚纱的新郎新娘,正向林阴深处走去,突然,新郎一把抱起新娘,林阴路送他们一树树花影缤纷。

路的尽头就是大海,当时,心想世界上还有这样漂亮的林阴路吗? 1.达尔文的林阴路和卢梭的林阴路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从全文看,林阴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清新宜人,适宜于散步和思考,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不同点:前者重在突出林阴路的童话色彩,后者重在表现心灵的慰藉和思考。

象征意义:从全文看,林阴路象征了日渐消失的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象征了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切开忧郁的洋葱
毕淑敏
忧郁是一只近在咫尺的洋葱,散发着独特而辛辣的味道,剥开它紧密粘连的鳞片时,我们会泪流满面。

一位为联合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到过战火中的难民营,抱起一个小小的孩子。

她紧紧地搂着这幼小的身躯,亲吻她枯燥的脸颊。

朋友是一位博爱的母亲,很喜爱儿童,她的胳膊曾揽过无数孩子,但这一次,她大大地惊骇了。

那个婴孩软得像被火烤过的葱管,萎弱而空虚,完全不知道贴近抚育她的人,没有任何欢喜的回应,只是被动僵直地向后反张着肢体,好似一块就要从墙上脱落的白瓷砖。

朋友很着急,找来难民营的负责人,询问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是饥寒交迫,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冷漠。

那负责人回答
说,因为有联合国的经费救助,孩子的吃和穿都没有问题,也没有病。

她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

孩子缺少的是爱,从小到大,从没有人抱过她。

因她不知“抱”为何物,所以没有反应。

朋友谈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说,不知这孩子长大之后,将如何走过人生?
不知道。

没有人回答。

寂静。

但有一点可以预见,她的性格中必定藏有深深的忧郁。

我们都认识忧郁。

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人生的悲欢离合,从宋玉的悲秋之赋到绿肥红瘦的喟叹,从游子的枯藤老树昏鸦到弱女的耿耿秋灯凄凉,忧郁如同一只老狗,忠实而疲倦地追着人们的脚后跟,挥之不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忧郁更成了传染的通病。

“忧郁症”已经如同感冒病毒一般,在都市悄悄蔓延流行。

忧郁像雾,难以形容。

它是一种情感的陷落,是一种低潮的感觉状态。

虽然它的症状很多,但灰色是其统一的韵调。

冷漠,丧失兴趣,缺乏胃口,退缩,嗜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满,缺乏自信……不敢爱,不敢说,不敢愤怒,不敢决策……每一片落叶都敲碎心房,每一声鸟鸣都溅起泪滴,每一瞬眼光都蕴满孤独,每一个脚步都狐疑不定…… 一个女大学生给我写信,说她就要被无尽的忧郁淹没了,因为她认为自己是杀人凶手,那个被杀的人是她的妈妈。

她说自己从三岁起双手就沾满了母亲的鲜血,因为在那一天,妈妈为了给她买一支过生日的糖葫芦,横穿马路,倒在车轮下……
“为此,我怎能不忧郁?忧郁必将伴我一生!”信的结尾处如此写着,每一个字,都被泪水洇得像风中摇曳的蓝菊。

说来这女孩子的忧郁,还属于忧郁中比较能说得清的那种,因为源于客观的重要人物的失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痛苦的反应。

更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树蚕一样噬咬着我们的心,并用重重叠叠的愁丝将我们裹得筋骨蜷缩。

忧郁这种负面情感的源头,是个体对于失落的反应。

由于丧失,所以我们忧郁;由于无法失而复得,所以我们忧郁;由于从此成为永诀,所以我们忧郁;由于生命一去不返,所以我们忧郁。

从这种意义上讲,忧郁几乎是人类这种渺小的动物面对宇宙苍穹时与生俱来的恐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忧郁。

我相信凡有人类生存的日子,我们就要和忧郁为朋,虽然我们不喜欢,但我们必须学会与忧郁共舞。

正因为这种本质上的忧郁,所以我们才要在有限的生存岁月中,挑战忧郁,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更自由,更欢愉,更生气勃勃。

2.文章开头一段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即忧郁对人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明确文段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比喻的作用;最后要分析本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即直接点题,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

答案:文章开头一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忧郁比喻成一只洋葱,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忧郁对人的负面影响,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

3.鉴赏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1)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郁像雾,难以形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是要认真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狭路相逢”、“雾”、“难以形容”等,从而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二要明确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三要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忧郁。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忧郁难以捉摸、难以准确描述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