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习题03(人教版)合集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七上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

七上历史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
七上历史第20北方民族大融合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化
D.孝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
2.下列各项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南朝 B.东晋 C.北魏 D.蜀国
3.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A.匈奴族 B.氐族 C.鲜卑族 D.羌
4.西晋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A.“五胡”内迁 B.孝帝改革
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
5.下列各项不属于孝帝改革内容的是()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奖励耕织
6.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
①西周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魏国⑥北魏
A.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北朝包括()
A.两个王朝 B.三个王朝
C.四个王朝 D.五个王朝
8.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曹操②孝帝③盘庚④刘邦⑤周平王
A.①②③⑤④ B.③⑤④①②。
初一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练习题人教版

初一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练习题人教版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2)杜甫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3)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4)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5)为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2. 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平城戢内所在的大同盆地的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偏于寒冷,四面环山地理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当时的自然条件养育150万人口已呈饱和状态。
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 B.西魏C.东魏 D.北齐2.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B.都顺应历史潮流C.改革的进程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7、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的背景是()A 民族融合的趋势B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C汉族大臣的支持D各族人民不断起义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 迁都洛阳C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D 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10、下列那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 统一黄河流域B 北方民族大融合C 完成封建化D 阶级矛盾二、阅读材料回答: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试翻译以上文字。
(2)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他推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除了材料中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三、评论题:孝文帝迁都、改革后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有人认为这是孝文帝太忽略了鲜卑的独立性,有人认为他对促进中华民族发展有很大功劳,请对北魏孝文帝进行评价。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氐族D.羌族2.北魏建立后,定都在A.洛阳B.长安C.平城D.建康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3年B.317年C.494年D.439年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人口曾达到A.50万左右B.100万左右C.80万左右D.30万左右5.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A.姓王B.姓元C.姓张D.姓李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完成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阶级矛盾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A.与汉族地主建立亲密合作关系B.追求汉族政权在洛阳的豪华宫室C.加强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控制D.加强对中原的控制8.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9.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C.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D.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10.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阅读以前学过知识,讨论将下列图示中空白填上:12.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 上面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孝文帝要坚持这方面的改革?(2)(3) 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哪些作用?(4)●自设创造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
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平城与课本108页“汉族服饰俑”图,各创一选择题与材料选择题。
走进第二课堂●人物风采冯太后冯太后,也称文明太后。
是北魏第四代文成皇帝的皇后,北魏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
他祖父冯弘和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父亲冯朗降魏后,官至刺吏,因犯罪被杀。
人教七上历史同步练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b4i4oOIfut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3.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4.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二、填空题1.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年,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和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b4i4oOIfut 2.北魏建立后,都城偏北,不利于北魏对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
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人口左右。
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了四方的。
b4i4oOIfut3.内容: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改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采用汉族的、;学习汉族的等。
b4i4oOIfut4.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5.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王朝,它们与北魏统称为。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羯族2.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b4i4oOIfut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题

北方民族大融合习题精选例题解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解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尽管课文中只有“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样一句话,但我们通过分析会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方面的措施,必然会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迁都和一系列汉化政策必然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所以,A、B、C选项都是正确的,而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D是不正确的。
答案:D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北魏建立时的都城在()A.洛阳B.建康C.平城D.荆州4.北魏政权建立的时候应属于()A.西晋末年B.前秦时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许C.洛阳D.殷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A.383年B.386年C.439年D.494年7.五胡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先进。
B.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
C.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
D.使我国古代的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8.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是()A.北魏B.东魏C.西魏D.北齐9.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10.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B.匈奴C.羯D.氐11.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上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五世纪三十年代,统一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B.匈奴C.羌D.氐
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约
A.46年B.56年C.86年D.100多年
3.北魏孝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扩大鲜卑族地位和影响
D.仰慕洛阳的繁华和富庶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
5.北魏时,洛阳的繁华体现在
①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②大量的佛教寺院③人口达100多万④很大的市场和云集的商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孝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B.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
C.加速封建化进程D.巩固鲜卑贵族的封建统治
7.对孝帝的改革,下列评价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孝帝改革实际是由冯太后主持的,孝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B.孝帝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实行汉化政策
C.孝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含同步练习)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的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初步理解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理解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上课前给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目前中华民族共有五十六民族,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学生:没有教师: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稍做停顿)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想互交融,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某些少数民族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说他们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也曾经或多或少地为中华民族做过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过程】教师:什么是“民族融合”呢?(出示PPT,让学生对民族融合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经过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在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相互影响和渗透,逐渐交融,趋向一致的过程,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在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中,有一个民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来猜一下,是那个民族呢?(出示PPT,让学生用猜迷语的形式,回答出这个少数民族)学生:鲜卑族教师:下面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共同来了解一下鲜卑族的重要史实(对本节课的内容分三部分进行,每一部分根据其内容拟定了一个简单的小标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建立家园──北魏的建立与统一(用PPT展示出这一小标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鲜卑族建立政权的时间、政权名称、都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北魏建立时的都城在()
A.洛阳
B.建康
C.平城
D.荆州
4.北魏政权建立的时候应属于()
A.西晋末年
B.前秦时期
C.十六国时期
D.北朝时期
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
A.383年
B.386年
C.439年
D.494年
7.五胡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先进。
B.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反抗压迫的斗争。
C.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
D.使我国古代的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8.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是()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北齐
9.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10.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①魏主指谁?
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决定将都迁到哪里?
②根据材料,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三、简答题: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14.试分析公元3至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C
7.C
8.A
9.D
10.A
11.①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2.①今山西大同;洛阳。
②原因: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
③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13.魏、西晋、前秦、北魏。
14.特点:①封建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②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我国封建制度向周边地区护展。
趋势:①分裂时也孕育着统一因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创造条件,统一是必然趋势;②北方各族人民学习汉族人民先进的制度,促进社会进步,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过程。